2021年度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_第1页
2021年度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_第2页
2021年度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_第3页
2021年度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_第4页
2021年度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某些教诲学

1.教诲概念:

教诲是人类有目地培养人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一种途径。

广义指社会教诲、学校教诲和家庭教诲;狭义指学校教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诲。

教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实践活动。

教诲本质属性是教诲育人性(是一种有目地培养人社会活动);

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生产性、民族性。

教诲来源:神话来源说一一体现神或人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朱熹

生物来源说一一动物本能,种族发展本能需要;(法)利托尔诺和(英)沛西•能

心理来源说一一小朋友对成人模仿;(美)孟禄。

劳动来源说一一教诲社会来源说;

•马克思主义以为教诲来源于人类所特有生产劳动。

教诲构成要素:教诲者、受教诲者和教诲媒介(教诲影响)。

教诲功能:按作用对象:个体发展功能、社会发展功能;

按作用方向:正向功能、负向功能;

按作用呈现形式:显性功能、隐性功能。

教诲发展历程:

学校浮现意味着人类正规教诲制度诞生,是人类教诲文明发展一种质奔腾。

夏代已有学校设立。

西周: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西汉时,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

隋唐: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宋-清:教诲内容:“四书教《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明代后来,八股文成为科考固定格式。

古代埃及开设最多是文士(书吏)学校。

“以僧为师”“以吏(书)为师”便成为古代埃及教诲一大特性。

雅典教诲和斯巴达教诲是欧洲奴隶社会两种知名教诲体系。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来,形成了两种知名封建教诲体系即教会教诲和骑士教诲。

教诲内容:“七艺”,涉及“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

“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并且各科都贯穿神

学。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教诲,人文主义教诲,以“人”为中心教诲;

代表人物:(意)维多利诺、(尼德兰)埃拉斯莫斯(伊拉斯谟)、(法)拉伯雷和蒙田。

近当代社会教诲:

近代:国家加强了对教诲注重和干预,公立教诲崛起。

初等义务教诲普遍实行。

教诲世俗化。

教诲法制化。

当代:教诲生产性不断增强,教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

教诲日趋普及性和多样性。

教诲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

20c后期:教诲终身化。(法)保罗・朗格一一最早系统阐述了终身教诲。

教诲全民化。教诲民主化。一方面是指教诲机会均等。

教诲多元化。教诲技术当代化。

教诲全球化。教诲信息化。教诲具备科学性。

教诲学是研究教诲现象和教诲问题,揭示教诲规律一门科学。

教诲学主线任务是揭示教诲规律。

教诲问题是推动教诲发展内在动力。

教诲学发展概况

教诲学萌芽阶段

《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大学》;朱熹《四书集注》王守仁《传习录》韩愈《师说》

柏拉图《抱负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昆体良《论演说家教诲》《雄辩术原理》

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启发诱导、温故知新

孟子:性善论教诲目在于“明人论”。

荀子:性恶论教诲作用是“化性起伪”。

墨翟:兼爱非攻

道家:主张“绝学”和“愚民”,以为“绝学无忧”。“道法自然”

《学记》(收入《礼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也是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完备教诲专著。

教学相长、尊师重道、藏息相辅、豫时孙摩、启发诱导、长善救失、学不蹬等(教诲研遵循

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

苏格拉底:雄辩和问答法助产术(产婆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考,自己得出结论。

柏拉图:教诲是国家事业;培养哲学家。

亚里士多德:在教诲史上初次提出了“教诲遵循自然”,注意小朋友心理,进行分阶段教诲。

昆体良:古罗马教学法大师,是西方教诲史上第一种专门阐述教诲问题教诲家。

《论》《雄》是西方最早教诲著作,也被誉为古代西方第一部教学法论著。

对班级授课进行某些阐述,是班级授课制思想萌芽。

教诲学独立形态阶段

近代实验科学鼻祖培根初次提出把教诲学作为一名独立学科,提出归纳法为教诲学发展奠定办

法论基本。

教诲著作: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洛克《教诲漫话》卢梭《爱弥儿》

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赫尔巴特《普通教诲学》

福禄贝尔《人教诲》斯宾塞《教诲论》

乌申斯基《人是教诲对象》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诲》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教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标志,是近代第一本教诲学著作。

提出了“泛智教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所有艺术”;教诲适应自然。班级

授课制。教

育原则(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自觉性)。

卢梭《爱弥儿》坚定“性善论”者,教诲任务应当使小朋友“归于自然二

被誉为“教诲上哥白尼”,她自然主义教诲思想被誉为旧教诲和新教诲分水岭。

康德《康德论教诲》“人是唯一需要教诲动物”先后四次在歌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诲学,是最早在

大学开设教

育学讲座有影响学者之一。

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诲心理学化”标语,

对于推动教诲活动科学化及教诲学诞生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洛克《教诲漫话》反对天赋观念,提出了“白板说”。

“咱们敢说寻常所见人中,十分之九都是由她们教诲所决定。”

赫尔巴特《普通教诲学》

是康德哲学教席继承者,在世界教诲史上被以为是“当代教诲学之父”或“科学教诲学奠基人”。

《普》标志着规范教诲学建立,同步,被以为第一本当代教诲学著作。

重要观点:a.教诲理论体系两个理论基本是伦理学和心理学;

b.教诲目。教诲最高目是道德和性格完善。

c.教诲学教学原则。在西方教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教诲性教学”概念。

d.教学四阶段论。即:明了、联合(联想)、系统,办法。

在西方,普通把她教诲思想视为老式教诲派代表(教师、知识、课堂三中心)。

斯宾塞《教诲论》

提出了“最有价值知识是科学''这一知名论断,注重实科教诲,可以说是近代科学教诲先锋。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诲》当代教诲理论代表人物

提出了“小朋友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论教诲本质。教诲即生活,教诲即生长,教诲即经验改组或改造。

论教诲目。从“教诲即生活”引出“教诲无目论”。

“从做中学五个环节:创设疑难情境;拟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种种假设;推断那个

假设能解决

这个困难;验证这个假设。

20C教诲学多元化发展

重要流派:

实验教诲学:19C末20C初(德)梅伊曼和拉伊《实验教诲学纲要》《实验教诲学》

文化教诲学:又称精神科学教诲学19C末浮现于德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重要代表作《关

于普遍妥当

教诲学也许》《教诲与文化》

实用主义教诲学:19C末20C初兴起于美杜威、克伯屈《民主主义与教诲》《经验与教诲》《设

计教学法》

马克思主义教诲学:1939凯洛夫《教诲学》被公以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诲学著作。

国内杨贤以李浩吾化名出版《新教诲大纲》(1930)是国内第一部马克思主义

教诲学著作。

批判教诲学:兴起于20C70年代(美)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法)布厄迪尔重要代表作《资

本主义美国学校教诲》《教诲与权力》《教诲、社会和文化再生产》

当代教诲理论新发展布鲁纳、赞科夫、瓦・根舍因

赞科夫《教学与发展》把学生普通发展作为教学出发点;

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五大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指引作用、

理解教学过程、使所有学生涉及差生都得到发展原则。

布鲁纳《教诲过程》提出了构造主义学说和发现法。

瓦・根舍因(德)创立了范例方式教学理论。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建议》《把整个心灵都献给小朋友》阐述了她和谐教诲思想;

以为学校教诲抱负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人。

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诲法国家一一德国。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诲;教诲反作用于政治经济制度。

20C60年代,以美国舒尔茨为代表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

经推算,美国19297957年教诲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为33%。

4.校园文化:是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过程中所共同拥有价值观、信奉、态度、作风

和行为准则。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最高层次。

重要特性:互动性、渗入性、传承性。

5.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个人,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所有结识过程中,不断发生

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过程。

动因:内发论(遗传决定论)

代表人物: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高尔顿、格塞尔、霍尔等。

格塞尔(美)强调成熟机制对人发展决定作用。

霍尔以为“一两遗传赛过一顿教诲”,她以为个性心理发展是人类进化过程简朴重复,

个体心理发展由种系发展决定(复演说)。

外银论(环境决定论)

代表人物:荀子、洛克、华生等。

荀子“今人生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

洛克提出“白板说”,以为人心灵犹如一块白板,它自身没有内容,可以任意涂抹。

华生“给我一打健康婴儿,不论她们祖先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她们培养成从领

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人。”

多因素互相作用论(共同作用论)

重要影响因素:遗传:“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阐明遗传素质具备一定可塑性。

格塞尔通过双生子爬梯实验证明了她“成熟势力说”。

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某些

主观能动性是外部影响转化为内部发展要素依照。

教诲(学校教诲)

遗传素质对人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

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由于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悲观、被动,而是积极能动实践过

程。

规律:顺序性:个体身心发展是由低档到高档、由简朴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持续不断发展

过程。皮亚杰发生结识论和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论证明了这一点。

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具备不同发展特性和任务。

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发展速度和不同方面发展都是不平

衡。核心期(敏感期、最佳期),是指人某种身心潜能在人某一年龄段有一种最佳发展时期。

互补性:涉及生理与生理之间互补和生理与心理之间互补。

个别差别性:性别差别、不同个体同一方面发展速度和水平之间差别、

不同个体不同方面存在差别、个体具备不同个性心理倾向。

遵循该规律教诲规定:

顺:遵循量力性原则,循序渐进地施教;掴苗助长、陵节而施做法都是违背该原

则;

阶: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在教诲内容和办法上应有所不同,而不能搞“一刀切”;

不:把握施教核心期或最佳期,视时而教、及时而教;

互:长善救失,扬长避短;

个:因材施教。

6.教诲目是所有教诲活动主题和灵魂,是教诲最高抱负。

教诲目作用(功能):导向、勉励、评价、调控。

教诲目对教诲工作具备导向作用;

教诲目对贯彻教诲方针具备勉励作用;

教诲目是对教诲效果进行评价重要原则。

教诲目涉及三个层次:国家教诲目、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的、教师教学目的。

国内确立教诲目理论根据是马克思关于人全面发展学说。

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社会条件。

教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人唯一办法”。

关于理论:个人本位论:孟子、卢梭、裴斯泰洛奇、福禄贝尔、马利坦、赫钦斯、奈勒、马斯

洛、萨特等。

社会本位论:荀子、赫尔巴特、涂尔干、纳托普、凯兴斯泰纳、孔德、巴格莱等。

1957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颁布第一种教诲方针;

1985教诲体制改革;

1995规定教诲要“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现阶段国内教诲目基本精神:

1)规定培养人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因而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

知识能力统一;

2)规定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规定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规定,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4)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7.国内全面发展教诲构成某些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诲。

“双基”是指系统科学文化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智育是传授给学生系统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她们智力和与学习关于非认知因素教诲。

智育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智力,涉及观测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

能力是决定性因素。

体育主线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蔡元培于19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美育任务:(1)使学生具备对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知识与能力;

(2)培养学生体现美和创造美能力;

(3)培养学生心灵美和行为美。

劳动技术教诲任务:(1)培养学生劳动观点,养成对的劳动态度和习惯;

(2)教诲学生初步掌握某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8.素质教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教诲。

素质教诲意义: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提高综合国力;

是克服应试教诲弊端,深化教诲改革必然趋势;

有助于受教诲者全面发展贯彻。

实行素质教诲办法:变化教诲观念;转变学生观;加大教诲改革力度;建立素质教诲保障

机制;

建立素质教诲运营机制;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

9.教诲制度:广义是指国民教诲制度;狭义是指学校教诲制度,简称学制。

学校教诲制度是国民教诲制度核心。

国内当代学制沿革:旧中华人民共和国:1902壬寅学制(未实行)以日本学制为蓝本,是国

内初次颁布第一种当代学制;

1903癸卯学制(实行新学制开端)重要承袭了日本学制,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种实行当代学制;

1912壬子癸丑学制明显反映了资产阶级在学制方面规定,第

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是国内教诲史上第一种具备资本主义性质学制;

1922壬戌学制留美派主持全国教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

本,又称“新学制”“六三三学制”。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1951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学制

1958学制改革

1985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诲体制改革决定》

1993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诲改革和发展纲要》

199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诲改革,全面推动素质教

诲决定》

《国务院关于基本教诲改革与发展决定》

教诲部《~教诲振兴行动筹划》

国内当前学制改革

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增进公平、提高质

量。

战略目的:“两基本,一进入”

(即基本实现教诲当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全国行

列)

当代学制三种类型: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

国内近代制度化教诲兴起标志:

清朝末年“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教诲宗旨和近代学

制。

非制度化教诲抱负:”教诲不应再限于学校围墙之内」

10.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诲职能重要实行者。

教师是学校教诲工作重要实行者,主线任务是教书育人。

教师是履行教诲教学职责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

素质使命。

11.独立教师职业随着着私学浮现而产生。

教师职业专业化以专门培养教师教诲机构浮现为标志。

教师职业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多样化。

“传道者”角色(人类灵魂工程师)“授业、解惑”角色(知识传授者、人类文化传递者)示范者

角色(榜样)

“教诲教学活动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角色“家长代理人、父母”和“朋友、知己”角色

“研究者”角色和“学习者”“学者”角色

12.教师劳动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持续性、空间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

主体性、示范性。

教师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职业心理健康。

职:对待事业:忠于人民教诲事业;对待学生:热爱学生;

对待集体:团结协作;对待自己:为人师表(良好道德素养);

知:政治理论修养;精深学科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广博学科文化知识;必备教诲科学

知识(条件性知识);丰富实践知识;

能: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组织教诲和教学能力;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较高

教诲机智)。

职:崇高师德;愉悦情感;良好人际关系;健康人格。

13.学生是教诲对象(客体),是自我教诲和发展主体,是发展中人。

14.当代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中人,要用发展观点结识学生

a.学生身心发展是有规律;b.学生具备巨大发展潜能;

c.学生是处在发展过程中人;d.学生发展是全面发展。

2)学生是独特人

a.学生是完整人;b.每个学生均有自身独特性;c.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

大差别。

3)学生是具备独立意义人

a.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头脑之外,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客观存在;

b.学生是学习主体;c.学生是责权主体。

15.师生关系是教诲活动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关系。

师生关系内容:在教诲内容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互相增进

关系。

国内新型师生关系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4)心理相容。

从主线上说,良好师生关系建立取决于教师教诲水平。

16.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课程是学校教诲核心,是学校培养人才蓝图详细体现。

课程类型:按课程内容固有属性:学科课程、活动课程

按课程内容组织方式:分科课程、综合课程

按对学生学习规定: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按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校本)课程

按课程呈现方式:显性课程、隐性课程

课程即学习经验是杜威课程观。

国内中小学开设语数外等课程属于学科课程。

“教诲即生活”“从做中学”体现活动课程理论。

主导价值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共性课程是必修课程。

“隐性课程”一词杰克逊1968《班级生活》一方面提出

17.重要课程理论流派:

学生中心课程理论(小朋友/活动中心课程理论)(美)杜威

基本主张:经验论;以小朋友为中心活动年滚轮;积极作业论;课程组织心

理顺序论。

学科中心课程理论构造主义课程理论布鲁纳与活动课程理论相对立

要素主义课程理论巴格莱

永恒主义课程理论赫钦斯

社会主义课程理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布拉梅尔德

后当代主义课程理论车里霍尔姆斯、多尔

18.三维课程目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办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9.当前在国内,中小学课程重要由课程筹划、课程原则、教材三某些构成。

20.课程筹划是依照一定教诲目和培养目的,由教诲行政部门制定关于学校教诲和教学工作指引性

文献。

课程筹划基本内容:学科设立、学科顺序、学时分派、年编制与学周安排。

21.义务教诲阶段教学筹划特性:强制性、普遍性、免费性。

22.课程原则是课程筹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形式编写、关于学科教学内容指引性文献,是课程筹划

分学科展开。

课程原则构造:前言、课程目的、内容原则、实行建议、附录。

23.编写学科课程原则和教材应遵循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

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

24.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立分科与综合相结合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2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信息技术教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诲。

26.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补充。

27.课程设计重要模式:

目的模式(美)泰勒泰勒原理可以概括为:目的、内容、办法、评价,

即:1)拟定课程目的;2)依照目的选取课程内容(经验);3)依照目的组织课程内容(经

验);4)依照目的评价课程。

斯腾豪斯过程模式

28.教材是课程资源核心和重要构成某些。

29.在课程资源开发和运用中,特别应当关注课程资源是教师、学生和教学过程。

30.被称为“当代课程评价之父”教诲家是泰勒。

31.教材是学生获取系统知识重要工具,也是教师进行教学重要根据。

32.课程纵向构造有两种形式:直线型课程构造和螺旋式课程构造。

33.CIPP评价模式涉及四个环节: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

34.教学是在一定教诲目规范下,教师教和学生学共同构成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双边活动。

35.教学本质:是一种特殊结识、交往和实践活动程。

教学特点: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人为主线目

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构成,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

3)学生结识活动是教学中重要构成某些

4)教学具备各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统一

教学是学校教诲中心工作,学校教诲工作必要坚持“教学为主,全面安排”原则。

教学基本任务: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3)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能力

4)培养学生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

5)奠定学生科学世界观基本

36.教学过程重要矛盾:学生与其所学知识之间矛盾(教师提出教学任务同窗生完毕任务需要、实

际水平之间矛盾)。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结识过程。以结识活动为基本,是增进学生身心发展过程。

教学过程基本规律(基本特点):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双边性规律)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诲相统一(教诲性规律)

37.学习间接经验是学生结识客观世界基本途径。

赫尔巴特“我想不到任何无教诲教学”,教学永远具备教诲性。

38.教学基本阶段:(1)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这是中

心环节;

(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6)检查知识。

39.教学原则是依照对一定教学目和教学过程规律结识而制定指引教学工作基本原则。

国内当前中小学重要教学原则:(1)思想性(教诲性)与科学性相统一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

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序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8)

量力性原则。

40.两种对立教学办法思想是注入式和启发式。咱们应当倡导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教学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

41.惯用教学办法:

(1)以语言传递为主教学办法:①讲授法;②谈话法;③讨论法;④读书指引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教学办法:①演示法;②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教学办法:①练习法;②实验法:③实习作业法;④实践活动法。

(4)以引导探究为主教学办法:发现法。

(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教学办法:①欣赏教学法;②情境教学法。

选取教学办法重要根据是教学目的。

42.课堂教学重要形式是班级授课制。

最早阐述班级授课制,并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本是夸美纽斯。

国内最早班级授课制清政府1862北京京师同文馆

43.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小组讨论教学办法,重点是培养学生交流、协作和表达能力。

44.教学工作基本环节:(1)备课(钻研教材、理解学生、设计教法,前提);(2)上课,是整个教学

工作中心环节;(3)作业布置与反馈;(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检查与评估(惯用方式:平时考

查、考试)。

45.一节好课基本规定:(1)教学目的明确。(2)教学内容精确。突出重点,难点,抓住核心。(3)教

学构造合理。上课有高度筹划性、组织性、效率高、效果好。(4)教学办法恰当。(5)讲究教学艺

术。(6)板书有序。(7)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最主线规定)。

46.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的为根据,通过一定原则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成果给以价值上判断,

即对教学活动及其成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估过程。

教学评价功能(作用):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馈信息;调控教学方向;检查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基本类型:按教学评价作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终)结性评价;

按评价采用原则: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个体差别评价;

按评价主体:外部评价、内部评价。

教学评价原则:客观性、发展性、整体性、指引性。

47.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引下建立起来较为稳定教学活动构造框架和活动

程序。

教学模式有:探究式教学教学基本程序是:问题一假设一推理一验证一总结提高。

抛锚式教学教学基本环节有:创设情境一拟定问题一自主学习一协作学习一

效果评价。

范例式教学(德)瓦•根舍因提出;

教学基本过程是:范例性地阐明“个”案一范例性地“类”案一范例性地掌握

规律原理一掌握规律原理办法论意义一规律原理运用训练。

自学一指引式

目的一导控式

传递一接受式基本教学程序是:复习旧课一激发学习动机一讲授新课一巩固

练习一检查评价一间隔性复习。

问题一探究式

48.“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体现是知行合一教学原则。

49.道尔顿制一一柏克赫斯特创立;导生制(贝尔―兰喀斯特制)一一(英)贝尔、兰喀斯;班

级授课制——夸美纽斯。

50.课类型(即课分类)划分依照是该节课教学任务,是教学活动基本单元。

51.学习间接经验是学生结识客观世界基本途径。

52.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直观手段可分为三类: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言语直观。

53.国内全面发展教诲构成某些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诲。

54.“双基”是指系统科学文化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55.智育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智力,涉及观测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

力是决定性因素。

56.体育主线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57.蔡元培于19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58.美育任务:(1)使学生具备对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体现美和创造

美能力;(3)培养学生心灵美和行为美。

59.劳动技术教诲任务:

(1)培养学生劳动观点,养成对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诲学生初步掌握某些基本生产知识和

劳动技能。

60.义务教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小朋友和青少年都必要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要予以保证国

民教诲。义务教诲是一种强制性教诲。义务教诲特点:逼迫与免费、普及与基本、民族性与公

共性。

61.德育教诲普通涉及:政治教诲、思想教诲、法纪教诲和道德品质教诲四个基本方面。

德育目的是德育工作出发点。

培养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是小学阶段思想品德教诲中心任务。

62.德育内容:爱国主义教诲、抱负教诲、集体主义教诲、劳动教诲、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诲、

自觉纪律教诲、民主与法制观念教诲、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诲。

63.德育过程构成要素:教诲者、受教诲者、德育内容、德育办法。教诲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

用。

德育过程基本矛盾:德育规定与受教诲者已有品德水平。

德育过程基本规律: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过程。

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四要素。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

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2)德育过程是一种增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诲影响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种长期、重复、逐渐提高过程。

64.活动与交往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源泉和基本。

65.德育原则:(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因材施教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4)知行统

一原则;(5)集体教诲和个别教诲相结合原则;(6)尊重信任与严格规定学生相结合原则;(7)正面

教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8)依托积极因素,克服悲观因素原则;(9)教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

性原则。

66.马卡连柯平行教诲理论:集体教诲与个别教诲相结合原则。

67.德育模式:

认知模式皮亚杰提出

体谅模式彼得•麦克费尔和她同事所创

社会模仿模式班杜拉创立

价值澄清模式拉斯、哈明、西蒙等人

68.德育途径:(1)思想品德课与其她学科教学;思想品德课是特别重要途径,其他学科教学是最经

常、最基本途径。(2)社会实践活动;(3)课外、校外活动;(4)共青团、少先队组织活动;(5)校

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6)班主任工作。

69.惯用德育办法:说理教诲法、榜样示范法、陶冶教诲法、实际锻炼法、品德修养指引法、品德

评价法、角色扮演法、合伙学习法。

70.选取德育办法根据:德育目的、德育内容、中小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别。

71.德育工作新形式:开展社区教诲、开展心理健康教诲活动、建立德育基地、开办业余党校。

72.衡量道德品质重要标志是道德行为。

73.升学就业指引教诲重在指引学生在对的结识自我、结识社会发展形势与需求基本上,做出自我

发展对的选取。

74.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教诲目,将年龄和知识限度相近学生编制分级而形成,有固定人数基本

教诲单位。

班级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行政组织。

75.文艺复兴时期率先使用“班级”一词知名教诲家是埃拉斯莫斯。

76.班级管理是一种动态过程,它是班主任和教师依照一定目和规定,采用一定手段和办法,带领

全班学生对班级中各种资源进行筹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诲目的组织活动过程。

77.班级管理重要内容有:班级组织建设、班级制度管理、班级教学管理、班级活动管理。

78.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工作重要内容,惯用班级管理模式有: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

的管理。

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来管理班级经常性活动。

平行管理:是把对集体管理和对个别管理结合起来班级管理方式。

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对的决定和承担责任前提下参加班级全程管理一种管理

方式。

目的管理:(美)德鲁克提出

79.当代班级管理强调以学生为核心。

80.班级管理功能:有助于实现教学目的,提高学习效率;

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

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治理。

81.班集体:按照班级授课制培养目的和教诲规范组织起来,以共同窗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关系交

往为特性社会心理共同体。

82.班集体形成条件和迈进动力是:共同奋斗目的。

83.班集体形成和培养:拟定班集体发展目的;建立得力班集体核心;建立班集体正常秩序;

组织形式多样教诲活动;培养对的舆论和良好班风。

84.班主任是班集体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校贯彻国家教诲方针,增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骨干力量。

85.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地位是:班集体设计者、班级组织领导者、班级人际关系艺术家。

86.班主任领导方式: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

87.班主任工作任务:首要任务一一组织建立良好班集体;中心任务一一增进班集体全体成员全面

发展。

88.班主任工作内容和办法:理解和研究学生(前提和基本);有效地组织和培养先进班集体(中

心环节);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诲力量;学习指引、学习活动管理和生活指引、生活管理;组织课

外、校外活动和指引课余生活;建立学生档案;操行评估;班主任工作筹划与总结;个别教诲

工作;班会活动组织;偶发事件解决。

89.班主任基本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

90.课外、校外教诲是指在课程筹划和学科课程原则以外,运用课余时间,对学生施行各种有目、

有筹划、有组织教诲活动。

91.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诲工作关系:育是学延续和补充;育具备相对独立性;学和育可以互相取代;

学和育可以互相补充。

92.课外、校外教诲重要内容:社会实践活动、学科活动、科技活动、文学艺术活动、体育活动、

社会公益活动、课外阅读活动。

93.课外、校外教诲组织形式: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

94.课外、校外教诲重要特点:自愿性、自主性、灵活性、实践性、广泛性。

95.学校教学工作是教诲学生基本途径,课外、校外教诲也是教诲学生重要途径,两者缺一不可。

96.课外、校外教诲重要规定:

1)要有明确目;2)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多样化,更富有吸引力;3)发挥学生积极

性、积极性并与教师指引相结合;4)要考虑学生兴趣兴趣和特长,符合学生年龄特性。

97.家庭教诲基本规定:

和谐家庭环境;对孩子规定要合理、统一;理解和尊重孩子;家长不断提高自己文化素养和思

想素养。

98.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形成教诲合力。学校教诲占主导地位。

99.如何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互相联系:

互相访问;建立通讯联系;定期举办家长会;组织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

100.课外活动主体活动是学科活动。

101.“五小活动”指小创造、小创造、小制作、小实验、小论文。

102.教诲研究是以教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办法,遵循一定研究程序,收集、整顿和分析关

于资料,以发现和总结教诲规律一种结识活动。

103.教诲研究对象是教诲问题,涉及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教诲问题具备如下特点:复杂性、

两难性、开放性、整合性、扩散性。

104.教诲研究特点:客观性、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性、可验证性。

105.教诲研究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创新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伦理原则。

106.教师在教诲研究中地位和作用:

1)有助于解决教诲教学实际问题,提高教诲教学质量;

2)可以使课程、教学与教师真正融为一体;

3)也是教诲科学发展需要;

4)可以增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不断提高教师自我更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教师职

业价值感和尊严感;

5)有助于教师不断积累实践知识。

107.教诲研究意义:推动教诲改革与发展;提高教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108.教诲研究发展趋势:研究背景现场化;各种教诲理论流派形成导致教诲研究办法统一性与

多元性;当代科学研究成果及其研究办法移植;关注教诲研究价值原则;研究手段当代化。

109.教诲研究基本过程:选取研究课题;查阅文献资料;制定研究筹划;收集研究资料;分析

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筹划是研究实行蓝图。在教诲研究过程中,文献检索是必不可少环节,贯穿研究全过程。

110.惯用教诲研究办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质研究法、叙事研究、观测法、调查法、

实验法。

调查研究中最基本、使用最广泛办法是问卷法。

第二某些心理学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涉及:心理过程、

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2)情绪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3)意志过程:意志行动心理过程。

3.个性心理:(1)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抱负、价值观、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性:能力、性格、气质。

4.心理是脑机能,脑是心理器官。人心理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反映。

5.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重要物质基本。神经系统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6.巴普洛夫第一信号活动:用品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条件反射系统。“望梅生津”,人和

动物共有。

第二信号活动: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条件反射系统。“谈虎色变”“望梅止渴”,人

类特有。

7.心理学重要流派

一、构造主义心理学

产生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是心理学第一种理论学派,创始人为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她主张用

实验办法来分析人心理构造,因而,她流派被称“构造主义心理学”。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

产生于十九世纪末,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该学派强调心理学要研究意识功能,因而

被称为“机能主义心理学”。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

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于19创立,并在世界各国产生很大反响。华生以为:意识是玄妙不可捉

摸,心理学不应当研究意识,而应当研究可观测行为,主张行为是“刺激一反映”联结,因而她流派

被称为“行为主义心理学”。

四、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

19诞生于德国,首创人是韦特海默,代表人物有苛勒、考夫卡。“格式塔”是从德文而来,意

思是完形或整体。格式塔心理学以为人对事物结识具备整体性,“整体不不大于某些之和”,强调从

事物整体来研究心理。

五、精神分析学派

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于19创立。她提出要用精神分析办法(自由联想、释梦)来寻

找病人疾病根源,注重无意识研究。

六、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产生和发展起来一种心理学思潮和思想运动,重

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既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第一势力)机械环境决定

论,又反对精神分析学(心理学第二势力)本能生物还原论,故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第三势力。人本主

义心理学以为,人与动物本质上完全不同,人行为重要受自我意识支配,具备个人发展潜能,强调

这是理解人心理和行为出发点。

七、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中新兴一种思潮。初期认知心理学是以瑞士知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为代

表。20世纪20-30年代,皮亚杰建立了“发生结识论”,增进了认知心理学发展。美国心理学家奈

塞尔于1967年刊登了《认知心理学》一书,从计算机信息加工角度研究人内部心理活动规律,以

为要理解人行为,必要研究它内部心理活动,注重内部心理过程研究。简而言之,认知心理学是研

究人们对知识获得、贮存、提取和应用过程。

8.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指向和集中。

注意特点:指向性、集中性。

注意功能:选取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9.注意分类:

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指没有预定目,也不需要意志努力注意。窗外歌声

故意注意(随意注意):指有预定目,并需要意志努力注意。学习、听课

故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指有预定目,但不需要意志努力注意。“盲打”、织毛衣不用看

三者关系:紧密联系、协同活动。故意注意可以发展为故意后注意,而无意注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

化为故意注意。

10.注意品质:注意广度、注意稳定性、注意分派、注意转移。

一、注意广度也叫注意范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可以清晰地知觉出对象数目。数量越大,

注意广度越大。影响因素:1、被知觉对象特点;2、人们当时知觉任务;3、一种人已有经验

和知识

二、注意稳定性是指把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时间长短特性。时间越长,稳定性

越局。

影响因素:1.注意对象特点。2.有无坚定目。3.个人主观状态。

三、注意分派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各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现象。

注意分派条件:1.在同步进行两种活动中,必要有一种活动是已经纯熟。

2.同步进行几种活动都已纯熟。

3.几种不同活动已成为一套统一组织。如自弹自唱、边歌边舞等。

四、注意转移是依照新任务,积极地把注意从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

一种活动现象。影响因素:1.本来注意强度。2.新注意对象特点。3.神通过程灵活性。4.已有习

惯。

11.注意规律在教学中运用

一、无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应用

(一)教学内容力求新颖、丰富。

心理学研究表白:注意维持在单调贫乏内容上时间是短暂,而新颖、丰富内容却能保持相

称长期注意。

(二)教学办法力求多样、富于变化。

(三)善于组织学生注意,妥善解决偶发事件。

(四)安排好教学环境,防止学生分心。

二、故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应用

(一)协助学生树立明确学习目。

注意规律表白:个体注意目、任务越清晰,学习意志就越坚强,就越能引起故意注意,

越能在学习中排除各种困难和干扰,故意注意就越集中。

(二)对学生学习规定要严格而恰当。

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学习规定,如对课前预习、课堂纪律、课后作业、实际操作规定,

既要严格也要恰当,应是学生力所能及,但又不是轻而易举。规定太高,学生易失去信心;规定太

低,学生又不会注重。这些都不利于学生注意集中。

(三)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

(四)组织学生实际操作。

(五)运用间接兴趣。

三、无意注意与故意注意交替规律在教学中应用

在咱们学习和工作中,无意注意和故意注意是经常转化交替。这两种注意互相交替,使注

意能长时间地保持集中。

教学中,学生如完全依托故意注意来学习,易产生疲劳和注意涣散,从而难以长时间地坚

持学习。但学生也不能单凭无意注意来学习,由于任何学科内容不也许都是有趣和吸引人,必要通

过故意注意来协调活动,才干完毕好学习任务。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恰本地运用无意注意

和故意注意转换规律。

12.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客观事物个别属性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客观事物整体属性反映。

13.感觉是知觉基本,知觉是感觉整合。

14.感觉种类: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

内部感觉(机体觉、平衡觉、运动觉)

15.知觉种类:

1)依照知觉反映客观对象不同: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空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空间特性反映,涉及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及方

位知觉等。

时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现象延续性(时间长短)、顺序性(先后)和周期性反映。

运动知觉是人脑对物体空间位置移动反映。分为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

似动知觉重要形式有:动景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运动后效。

16.知觉基本特性:选取性、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

17.感觉与知觉关系

1.区别

1)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反映;

知觉则是对客观事物不同属性、不同某些及其互有关系综合、整体反映。

2)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活动,它产生重要来自于感觉器官生理活动以及客观刺激物理特

性,相似客观刺激会引起相似感觉;

而知觉则是以生理机制为基本纯粹心理活动,它产生是在感觉基本上对物体各种属性加以综

合和解释心理活动过程,处处体现出人主观因素参加。

3)从感觉和知觉生理机制来看,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成果;

而知觉比感觉复杂,它是各种分析器协同活动对复杂刺激物或刺激物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综合

成果。

2.共同点:都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反映,属于结识低档(感性)阶段。

3.联系:感觉是知觉有机构成某些,是知觉基本,而知觉则是感觉进一步和发展。

18.生物钟现象:人体内一切物理变化和化学都是有节律,这些节律性变化就是所谓“生物钟”机制。

19.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差别阈限):

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感受性高,则感觉阈限低;反之,感受性低,则感觉阈限高。

20.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刚刚能引起感觉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而人感官察觉这种薄弱刺激能力,叫绝对感

受性。

21.普通而言,模像直观教学效果优于实物直观。

22.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保持和再现。它涉及识记、保持、再现(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从信息加工来看,即对输入信息编码、储存、提取过程。

23.记忆品质:敏捷性、持久性、精确性、准备性。

(准备性是记忆提取和应用特性,它使人能及时、迅速、灵活地从记忆信息储存库中提取

所需要知识经验,以解决当前实际问题。)

24.记忆分类:

(1)依照信息加工与记忆阶段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1.感觉记忆(0.25-2秒钟之间):时间极短;容量较大;形象鲜明;信息原始,记忆痕

迹容易衰退。

2.短时记忆(1分钟以内):时间很短;容量有限(7±2组块);意识清晰;操作性强;

易受干扰。

3.长时记忆(1分钟以上):容量无限;信息保持时间长期。

(2)依照内容与对象分: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

25.保持是指已获得知识经验在人脑中巩固过程。保持是记忆中心环节。

26.遗忘:识记过内容在一定条件下不能或者错误地恢复和提取。

27.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

遗忘进程是不均衡,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并且到一定限度就几乎不再遗

忘了。

28.影响遗忘进程因素:

⑴学习材料性质;(2)识记材料性质和学习限度;(3)记忆任务长期性与重要性;(4)识记办法;(5)

时间因素;(6)情绪和动机。

29.防止遗忘办法——复习

(1)及时复习;(2)合理分派复习时间;(3)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4)复习办法多样化;

(5)运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6)尝试回忆与重复识记相结合;(7)掌握复习量。

30.瞬时记忆(又称感觉记忆或感觉登记)编码方式:图像记忆(1s左右)、声像记忆(ls~4s)

短时记忆(又称工作记忆)编码方式:听觉编码(主)、视觉编码。

长时记忆(又称永久性记忆)以意义编码为主,意义编码有两种形式:表象编码和

语义编码,又被称为信息双重编码。两种不同记忆: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

31.提高记忆效果办法:

1)明确记忆目,增强学习积极性;2)理解学习材料意义;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增进对知识理

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方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解决质

量;6)注重复习办法,防止知识遗忘。

32.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浮现关于事物形象。

33.表象分类:

1)从表象产生重要感觉通道来划分:

视觉表象(如想起妈妈笑脸)、听觉表象(如想起吉她声音)、运动表象(如想起舞蹈动作)

2)从表象创造限度不同来划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