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广东省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2024高二下·深圳期中)现代文阅读Ⅰ
宇宙何处觅知音
①1977年,“旅行者"探测器的升空,标志着人类第一次探索太阳系外的宇宙文明的开始。在著名天文学家卡尔·萨根主持下,“旅行者”搭载了两张镀金唱片,里头储存了地球想传递给宇宙的星际信息:118张描绘地球文明的照片、近90分钟世界各地的音乐、一部关于进化历史的音频。这两张特殊的“星际唱片"承载了人类探索外星文明、进行星际交流的渴望。
②对有过“郑和下西洋”历史的中国人来说,这种走出闭关锁国、探索世界的想法,也许并不陌生。但令国人更好奇的,或许是这张“星际唱片"里头的“中国元素”。在照片部分,两种“中国形象"受到关注,一是“中国人的晚宴”,一是“中国的长城”,凸显了中国的“日常”和“奇迹"。最后,是重中之重的音乐部分。“星际唱片”收录的古琴大师管平湖先生演奏的中国古琴曲《流水》,是唱片中单曲片段时长最长的音乐。它与唱片中最后一首音乐——贝多芬《第13弦乐四重奏》的第五乐章“短歌”,代表了地球想让宇宙聆听的人类音乐。古琴是中国五千年音乐历史的象征,而“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典故,暗合了人类摆脱孤独、追求知己的期望。更重要的是,一曲《流水》,如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的感叹,“面对奔流的江河或者任何自然界的奇观,人们会由衷地敬畏许许多多人类无法了解的奥秘”。
③面对浩瀚无垠的未知宇宙,人类自然会心生“敬畏”,有时难免会萌生对星际探索的犹疑和抗拒。实际上,正如贝多芬《第13弦乐四重奏》所传达出的悲伤与希望共存的复杂感受一样,人类对星际探索尤其是主动与外星文明的接触也莫衷一是。其中的反对意见,因刘慈欣科幻小说《三体》中“黑暗森林法则”而尽人皆知。而科学界更大的反对声音则来自大名鼎鼎的斯蒂芬·霍金。2010年,在纪录片《与史蒂芬·霍金一起走进宇宙》中,霍金警告,人类与外星智慧生命交流可能“风险太大"。“我们只需审视自己,就会发现智慧生命可能会发展成我们不想遇到的东西”;“我想象他们可能存在于巨大的飞船中……已经耗尽了他们家乡星球上的所有资源。这些先进的外星人可能会成为游牧民族,寻求征服和殖民他们能够到达的任何星球。"霍金表示,星际掠食者的袭击只是寻找地球以外智慧生命的令人沮丧的可能性之一。另一种可能性是,智力本身可能对生命有害。霍金指出,人类通过制造核弹和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已将自己置于毁灭的边缘。“如果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智慧外星人,那么他们可能不会持续太久。也许他们在发现E=mc3后不久就引爆了自己。如果文明需要数十亿年的时间来进化,然后几乎在一夜之间消失,那么遗憾的是我们几乎没有机会听到他们的消息。”2018年,在临终前的一部纪录片《斯蒂芬·霍金最钟爱的地方》中,霍金再次强调:“有一天,我们可能会收到来自这样一颗行星的信号,但我们应该警惕是否作出回应。遇到先进文明就像美国土著遇到哥伦布一样,结果可不太好。发现智慧生命将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发现,它迫使我们改变。我们必须放弃我们是独一无二的想法,开始以更多的同情和谦卑行事。"
④这种对外星人的态度,在科幻电影中展现无遗。1996年,罗兰·艾默里奇执导了电影《独立日》,讲述了科学家和陆战队航空兵上尉史蒂芬希尔合作为人类的命运奋斗,从而阻止外星人入侵,捍卫地球的故事。随后,吕克·贝松执导了电影《第五元素》,塑造了积极反抗邪恶力量并派出“第五元素”来拯救地球的外星善良势力。可见,在地球人心目中,外星人向来就是“天使与魔鬼"的混合物。正如更高的技术文明并不等于更高的道德文明,所谓“远方的文明朋友”,谁说不会是“门口的野蛮人"?
⑤实际上,外星人不过是地球人的一个镜像。对外星人的这种复杂态度,反映的是人类对自身的暧昧认知。“星际唱片”的制作者们在准备这份“致外星生命的地球档案"时,就有过左右为难:是只向外星人传递地球美好的一面呢,还是把地球野蛮、黑暗的一面也告知外星人?“信念”和“真实”,哪个更重要?最终,“星际唱片”选择了前者。因此,这张“唱片"作为地球人类的“文明宣言”和“道德宣言”,传递的与其说是一个“真实”的地球,不如说是一个“信念"的地球。对人类文明来说,有时候我们需要一种复杂的“真实”,有时候我们又需要一种简单的“信念"。
⑥1985年,“星际唱片”的缔造者卡尔·萨根出版了科幻小说《接触》。小说描写人类第一次电视实况转播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希特勒在开幕式上演讲,电波信号传到了外星人那里。小说虚构了人类与外星人之间展开的一段关于人类命运的对话:
人类:如果纳粹统治了地球,又发展出星际飞行的技术,外星人会介入吗?
外星人:不会。任何侵略性的文明,最终都会走向自我毁灭,这是它们的天性,无法避免的。我们会任其自生自灭。
人类:你们了解到的第一个人类可是希特勒啊!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接触人类?
外星人:这当然是个警告。我们看得出你们有大麻烦了,然而你们的音乐传达出了别的东西。拿贝多芬的曲子来说,它让人觉得希望尚存。
——摘编自2023年12月5日《北京日报》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旅行者"探测器搭载的镀金唱片,储存了地球想传递给宇宙的照片、音乐等星际信息,借此表达了人类探索外星文明、进行星际交流的渴望。
B.“星际唱片”中的照片部分,体现了“中国元素”,其中“中国人的晚宴”和“中国的长城”,突显了中国的“日常”和“奇迹"。
C.“星际唱片”收录的古琴曲《流水》,是中国五千年音乐历史的象征,而“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典故,契合了人类摆脱孤独、追求知己的期望。
D.正如贝多芬《第13弦乐四重奏》所传达出的希望与悲伤共存的复杂感受一样,人类对星际探索尤其是主动与外星文明的接触也没有一致的看法。
2.根据原文第3段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霍金认为资源的枯竭与耗尽,可能会导致外星智慧生命成为星际掠食者,开启对其它他们能够到达的星球的征服与殖民之路。
B.纪录片《斯蒂芬·霍金最钟爱的地方》中,霍金通过类比的方式,强调如果收到外星信号,我们应当对是否作出回应保持警惕。
C.霍金认为寻找外星文明恐怕不会有好的结果,其中一个原因是,外星智慧生命因文明程度过高,已将自己置于毁灭的边缘。
D.虽然霍金对星际探索持反对意见,但他也看到了发现外星智慧生命的历史意义,及其对人类自我反思、重拾谦卑态度的积极意义。
3.下列选项中的影视作品,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第4段观点的一项是()
A.2023年,汤姆·克鲁斯主演《碟中谍7:致命清算》,电影主题为伸张正义,惩恶扬善。
B.1996年,蒂姆·伯顿的《火星人玩转地球》,讽刺了把外星人想象成“天使”的地球人。
C.1982年,电影《E.T.外星人》中充满善意、乐于助人的外星人形象一时间深入人心。
D.1977年,“旅行者"探测器上天后不久,斯皮尔伯格拍摄了科幻电影《第三类接触》。
4.对人类文明来说,有时候我们需要一种复杂的“真实”,有时候我们又需要一种简单的“信念"。真实和信念各指什么?
5.结合全文,指出文章结尾处人和外星人的对话中体现的丰富意蕴。
【答案】1.C
2.C
3.A
4.①真实:地球有美好的一面,也有野蛮、黑暗的一面,有大规模杀伤武器,侵略和殖民行为。②信念:地球是美好的,充满希望的;地球是文明和道德的;地球上的音乐体现了文明的发展水平。
5.①音乐中有希望,借外星人之口表达对和谐安宁的理想社会的追求,体现了人类探索外星文明、进行星际交流的渴望。②借地球人与外星人对于以纳粹为代表的人类黑暗面的态度,讽刺人类野蛮的行径,人类应该谦卑行事。③地球的兴衰存亡、人类的命运最终只能由人类自己来决定。④文明有善恶之分,技术文明不等于道德文明,表明侵略文明必将自我毁灭。
【知识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论点、论证方法;论据支撑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做这类题往往需要对原文进行“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了命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3)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找到题干语句在原文中的具体位置,再结合上下文(全文)及文章感情主旨分层概括。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丰富意蕴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找到题干语句在原文中的具体位置,再结合上下文(全文)及文章感情主旨分层概括。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偷换概念。根据原文,“古琴是中国五千年音乐历史的象征”,而不是“古琴曲《流水》”。
故答案为:C。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混淆已然与未然。原文中是假设“通过制造核弹和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已将自己置于毁灭的边缘的情况也适用于智慧外星人,那么他们可能不会持续太久"。并非“已经将自己置于毁灭边缘”。
故答案为:C。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第4段的观点是人们对外星人既爱又怕。《碟中谍》不是科幻电影。
故答案为:A。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
①真实:结合“是只向外星人传递地球美好的一面呢,还是把地球野蛮、黑暗的一面也告知外星人?"霍金指出,人类通过制造核弹和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已将自己置于毁灭的边缘”“人类:如果纳粹统治了地球,又发展出星际飞行的技术,外星人会介入吗?"可知,地球有美好的一面,也有野蛮、黑暗的一面,有大规模杀伤武器,侵略和殖民行为。
②信念:结合“是只向外星人传递地球美好的一面呢”“拿贝多芬的曲子来说,它让人觉得希望尚存"可知,地球是美好的,充满希望的;结合“这张‘唱片’作为地球人类的‘文明宣言’和‘道德宣言’”可知,地球是文明和道德的;结合“最后,是重中之重的音乐部分。‘星际唱片’收录的古琴大师管平湖先生演奏的中国古琴曲《流水》,是唱片中单曲片段时长最长的音乐……代表了地球想让宇宙聆听的人类音乐"可知,地球上的音乐体现了文明的发展水平。
故答案为:①真实:地球有美好的一面,也有野蛮、黑暗的一面,有大规模杀伤武器,侵略和殖民行为。②信念:地球是美好的,充满希望的;地球是文明和道德的;地球上的音乐体现了文明的发展水平。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丰富意蕴的能力。
①“然而你们的音乐传达出了别的东西。拿贝多芬的曲子来说,它让人觉得希望尚存”音乐中有希望,借外星人之口表达对和谐安宁的理想社会的追求,体现了人类探索外星文明、进行星际交流的渴望。
②“任何侵略性的文明,最终都会走向自我毁灭,这是它们的天性,无法避免的。我们会任其自生自灭"对话语境是“如果纳粹统治了地球”,借地球人与外星人对于以纳粹为代表的人类黑暗面的态度,讽刺人类野蛮的行径,人类应该谦卑行事。
③“外星人:不会。任何侵略性的文明,最终都会走向自我毁灭"借外星人的回答表明,地球的兴衰存亡、人类的命运最终只能由人类自己来决定。
④“人类:你们了解到的第一个人类可是希特勒啊!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接触人类?外星人:这当然是个警告。我们看得出你们有大麻烦了”文明有善恶之分,技术文明不等于道德文明,纳粹希特勒是侵略文明的代表,外星人的警告表明侵略文明必将自我毁灭。
故答案为:①音乐中有希望,借外星人之口表达对和谐安宁的理想社会的追求,体现了人类探索外星文明、进行星际交流的渴望。②借地球人与外星人对于以纳粹为代表的人类黑暗面的态度,讽刺人类野蛮的行径,人类应该谦卑行事。③地球的兴衰存亡、人类的命运最终只能由人类自己来决定。④文明有善恶之分,技术文明不等于道德文明,表明侵略文明必将自我毁灭。
(2024高二下·深圳期中)现代文阅读Ⅱ
冻土观测段
董夏青青
一
教导员问,那名上等兵是不是许元屹带的报务员徒弟,他点头。那次行动,许元屹说为了锻炼上等兵,一直让他抱着电台,其实谁都明白,电台在谁那里谁出事的概率就小。
教导员告诉他,许元屹的父母来过。
许元屹的母亲说,她想知道自己儿子最后的表现是不是勇敢,又问了教导员一句,①我儿子,他是英雄吗?
把许元屹带的上等兵送到教导队后的第二天下午,教导队的队长打来电话叫他赶紧过去一趟。
到营院门口,分区的心理医生正在给上等兵做干预治疗,每天中午做一回,预计得持续半个月。
上等兵进营院大门之前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就崩了?
队长说,上等兵昨天晚上排在队列里进食堂吃饭。因为是周五,食堂会餐,上等兵没等打上饭,抱着餐盘蹲在地上大哭起来,说自己班长临走时饿着肚子,从早上起来到下午人没时就咬了两口压缩饼干。
晚上熄了灯,有战士去水房洗漱,看见上等兵站在水房的镜子跟前鞠躬,一边鞠躬一边反复地说,对不起,对不起。
我儿子,他是英雄吗?
他在想。有谁能把那个许元屹说得明晰?谁会告诉他们,许元屹是由他母亲生在了麦地里?谁知道他为何去到贵州安顺的工地上做工?什么讲稿能包囊许元屹负荷累累、志气未曾衰减半分的强力生命?
他站在许元屹的衣冠冢前,遂想到那天黎明时分,他和许元屹蹲在崖壁底下那个洞穴里,打着手电写家信。
当许元屹听他说如果有谁牺牲了,这封家信就会被寄送家属时,立刻把刚写好的一页信纸撕了塞进石缝,怼上块石子,又掏出裤兜里一枚早就空了、搓皱的烟盒,就手撕成方方正正的一块纸片,在上面写了一句话:
我只是死去,请为我自豪。
二
带车回山上的前一天下午,他去教导队把那名上等兵带出院子。
“排长,我想留队。"上等兵说。
“家里同意么?”他说。
“我跟他们说了,我病了。"上等兵说,“我自己知道,好起来也容易,以后替班长把他的活儿接着好好干下去,干明白,病就好了。”
“谁告诉你的?那个女医生?"
“不是。”上等兵摇头,“我先给您说两件事,然后我再问问题。"
“元屹班长叫我给他校报,他读得太快,我就把报校错了。班长当时特别气愤,说你学了几个月的专业,报还能校错?你有你的责任,有你的使命,这要是打仗了,你这校窜行了,还窜了两行,仗得怎么打?我当时也没忍住,冲他发火,我就骂了,我说我从当兵第一天就是等着退伍的,在这鸟地方,气喘不上来,尿撒不出来,我脚上全长了冻疮,头也疼得不行,你还骂我。说完我就走了,老子不校了,叫我滚蛋还正好。但是我班长还一直在发报,我走的时候,他手也没离开发报机。然后我还没走出门口,就听见砰的一声,一看,我班长连人带椅子倒在地上。我赶紧过去把他扶起来,翻抽屉找速效救心丸。等班长吃了药缓过来以后,说晕倒不怪我,是他手上的汗流到发报机的键盘上,键盘又通着电,给他打晕了。”
上等兵继续说,“我刚下连的时候,我想知道,我们在这个地方当兵,每年创造的利润是多少。入伍之前,我家里面安排了饯行的酒席。我一个开加工厂的堂哥就说,当兵无非也是个工作,拿命换钱而已,说白了有多高尚?所谓牺牲也就是个概率问题,一百年打不了一次世界大战,这要是有个大师能预言未来三五年不打仗,②纳税人何必花钱养着这帮人?"
上等兵说完,望着印在桌面的象棋棋盘。
“那你现在想不通的,还是这个利润问题?”
“我是想问您。"上等兵抬起头看着他,“我班长那么好的人死了,就是为了保护我们这样的人吗?”
③树上蝉鸣和风吹动梧桐枝叶的声音落下来。良久,他问了一句:“你有喜欢的女孩吗?"有。”
“记得她的样子吗?"他神出手指头在自己的脸前比画,“她的轮廓……”
上等兵的眼神失了焦,轻声说:“记得。"
“你记得她、认得她……”
“嗯。"
“是因为她的轮廓.……”
“是。"
“边界……”他说,“国家的边界就是它的轮廓。我们在这里,是因为我们所有人都希望这个轮廓不要改变,要一直像我们心里记得的,还有那些死去的战友们记得的,这个地方最好的样子。"
“知道你班长的原名叫什么?”公众号
上等兵流着泪摇头。
“叫许元义,不是屹立的屹,是义气的义。"他说,“他小时候老跟人打架,他爸觉得是名字起坏了,老讲江湖义气不行,就给他改了名,改成了‘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那个‘屹'。后来他自己也觉着改了挺好,'屹'字,一个山一个乞丐的乞,别忘了自己是山沟里出来的乞丐一样的人,做事只能比别人做得更好。他练发报的时候跳字了,自己拿尺子抽自己手背,尺子都抽断了。”
车子快开过九道弯时,从车窗探身出去吐了一嗓子的中士坐回座位。不远处,④“冻土观测段"的路牌标识在他眼前迅疾掠过。
(选自《收获》2021年第4期,有删减)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班长许元屹留下的一封写在烟盒纸片上的家信,让鲜活的生命渐渐清晰,也让人窥见那些至情至性的民族英灵,持续引发伤痛。
B.上等兵回忆的两件事情——校报出错、堂哥论当兵,说明他被利润的问题困扰很久了,他想在留队前向排长求得一个明确答案。
C.排长把国家的边界比喻成喜欢的女孩的轮廓,不仅仅表达了浓厚的爱意,更有誓死守护的意味,也给班长牺牲的价值做了诠释。
D.改名的描述反映了许元屹的成长历程,排长以此教导上等兵,世俗的人与边防军人有本质区别,上等兵要做哪类人,不言自明。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中母亲在知晓儿子牺牲后提出极具穿透力的关于生命价值的问题,引发读者思考。
B.句子②堂哥这句轻飘飘的话沉重地反映了另--种价值观,揭示现实存在两个分裂的世界。
C.句子③表明环境非常安静,写出排长在考虑如何回避上等兵的问题,接着他转移了话题。
D.句子④既明示了地理位置,又暗示了自然环境的恶劣,对边防军人的形象进行了再塑造。
8.作者曾说:“冻土层下涌动着的热力、是军人献身使命的精神‘底火',是军人的脊梁,是胜战的刀锋”。请结合文本概括上等兵的“热力"形成的过程。
9.2020年5月初,外军越线寻衅滋事,我军战士陈祥格壮烈牺牲,他在日记中留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字眼,小说中的战士许元屹同样是在戍边战斗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你所在的读书小组准备写一则文学短评,请你结合文本围绕关键词“生命·使命"写出短评要点。
【答案】6.B
7.C
8.形成过程:①在校报时,上等兵第一天当兵就是等退伍,思想处于世俗人的阶段。②战斗中,班长一直让上等兵抱着电台,他明白了班长是在保护自己。③班长牺牲后,他受到刺激,对班长的牺牲进行了反思、探索。④出院后,上等兵的思想成熟了,懂得了军人的使命是执着坚守,想要留队,完成英雄精神的赓续传承。
9.①生命是无价的,军人亦然。在高原冻土之间,在祖国边境线上,许元屹在一次边境冲突中壮烈牺牲,让他的家人、战友们为之心痛不已。②使命是应尽职责,军人的天然使命是保家卫国。许元屹在高原严酷环境中恪尽职守,至死都为自己作为一名保家卫国的军人而自豪。③使命并不大于生命,是生命主动选择了使命,从而成就了生命更高的价值。许元屹选择了边防军人这一神圣使命,即要为保家卫国随时付出宝贵的生命。他虽然壮烈牺牲,但会有更多的“许元屹”站出来。小说歌颂了戍边官兵保卫家国的崇高品格与英雄情怀。
【知识点】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中国现当代小说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看清文脉,并认真品味关键性语言。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分析和鉴赏能力。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3)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情节的能力。筛选答案时,要仔细审题,确定筛选标准、范围;一般来讲,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往往就是筛选的重点;在筛选的基础上,对主旨或共性的东西加以提炼概括。
(4)本题考查学生就作品拟写文学短评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明确题目要求。答题时,首先表明观点,然后结合原文内容分析答题。只要能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阐述自己持有该观点的理由,且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都视为正确答案。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他被利润的问题困扰很久了"错误,困扰上等兵的应该是班长许元屹的牺牲。
故答案为:B。
7.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C.“排长在考虑如何回避上等兵的问题”错误,从后文看,排长并没有回避上等兵的问题,而是用了另外一种方式来回答这个问题。
故答案为:C。
8.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情节的能力。
根据题干概括“形成的过程"的要求,按照“校报时”“战斗中"班长牺牲后”“出院后"的时间顺序,分条作答。
概括情节时,要突出思想的转变,用到“认识到”“反思"思想成熟了”等语句。
由“我想知道,我们在这个地方当兵,每年创造的利润是多少。入伍之前,我家里面安排了饯行的酒席。我一个开加工厂的堂哥就说,当兵无非也是个工作,拿命换钱而已,说白了有多高尚”,上等兵入伍是出于世俗的利润考虑,所以“从当兵第一天就是等着退伍的“”,不能忍受“在这鸟地方,气喘不上来,尿撒不出来,我脚上全长了冻疮,头也疼得不行"的恶劣环境。
由“那次行动,许元屹说为了锻炼上等兵,一直让他抱着电台,其实谁都明白,电台在谁那里谁出事的概率就小”可知,班长是在保护上等兵。
由“我班长那么好的人死了,就是为了保护我们这样的人吗?"可知,上等兵开始思考人生的价值、军人的使命。
由“国家的边界就是它的轮廓。我们在这里,是因为我们所有人都希望这个轮廓不要改变,要一直像我们心里记得的,还有那些死去的战友们记得的,这个地方最好的样子”“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可知,排长的一番话,已经让上等兵明白军人的神圣使命。
故答案为:形成过程:①在校报时,上等兵第一天当兵就是等退伍,思想处于世俗人的阶段。②战斗中,班长一直让上等兵抱着电台,他明白了班长是在保护自己。③班长牺牲后,他受到刺激,对班长的牺牲进行了反思、探索。④出院后,上等兵的思想成熟了,懂得了军人的使命是执着坚守,想要留队,完成英雄精神的赓续传承。
9.本题考查学生就作品拟写文学短评的能力。
先就“生命”来评价文章内容,小说里驻守边疆的许元屹和现实中的陈祥榕牺牲了,他们为保家卫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在自己家人眼里,再战友眼里,在祖国人民心中,他们都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再就“使命"来评价文章主旨,军人的神圣使命是保家卫国,这份使命没有世俗的经济价值,却是最清澈、最纯洁的爱。
最后,就二者关系来评价,使命高于一切。生命诚可贵,使命价更高。在关键时刻,军人会毫不犹豫做出自己的选择,即要为保家卫国随时付出宝贵的生命。上等兵没有名字,因为他是一个符号,象征着千千万万个人民子弟兵,小说就是为了歌颂像陈祥榕、许元屹一样的战士以及那些无名英雄,歌颂他们保卫家国的崇高品格与英雄情怀。
故答案为:①生命是无价的,军人亦然。在高原冻土之间,在祖国边境线上,许元屹在一次边境冲突中壮烈牺牲,让他的家人、战友们为之心痛不已。②使命是应尽职责,军人的天然使命是保家卫国。许元屹在高原严酷环境中恪尽职守,至死都为自己作为一名保家卫国的军人而自豪。③使命并不大于生命,是生命主动选择了使命,从而成就了生命更高的价值。许元屹选择了边防军人这一神圣使命,即要为保家卫国随时付出宝贵的生命。他虽然壮烈牺牲,但会有更多的“许元屹”站出来。小说歌颂了戍边官兵保卫家国的崇高品格与英雄情怀。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2024高二下·深圳期中)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至公也。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庖人调和而弗敢食,故可以为庖。若使庖人调和而食之,则不可以为庖矣。王伯之君亦然。诛暴而不私,以封天下之贤者,故可以为王伯。若使王伯之君诛暴而私之,则亦不可以为王伯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去私》)
材料二:
明主之道,必明于公私之分,明法制,去私恩。夫令必行,禁必止,人主之公义也;必行其私,信于朋友,不可为赏劝,不可为罚沮,人臣之私义也。私义行则乱,公义行则治,故公私有分。人臣有私心,有公义。修身洁白而行公行正,居官无私,人臣之公义也;污行从欲,安身利家,人臣之私心也。明主在上,则人臣去私心行公义;乱主在上,则人臣去公义行私心。故君臣异心,君以计畜臣,臣以计事君,君臣之交,计也。害身而利国,臣弗为也;害国而利臣,君不行也。至夫临难必死,尽智竭力,为法为之。故先王明赏以劝之,严刑以威之。赏刑明,则民尽死;民尽死,则兵强主尊。刑赏不察则民无功而求得有罪而幸免则兵弱主卑。故先王贤佐尽力竭智。故曰:公私不可不明,法禁不可不审,先王知之矣。
(节选自《韩非子·饰邪》)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刑赏A不察B则民C无功D而求E得F有罪G而幸免H则兵弱I主卑。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外举不避仇”与《屈原列传》中“举贤以自佐"的“举”词义不同。
B.“臣以计事君"与《论语》中“敏于事而慎于言”的“事"词义不同。
C.“至夫临难必死”与词语“登山临水"身临其境”中的“临"词义不同。
D.“严刑以威之”与《孟子》中“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的“威”词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以尧舜禅让传贤不传子和以厨师调和五味而不敢私自食用等事例,说明王伯之君当诛暴而不私。
B.祁黄羊举贤,外不避仇,内不避亲,一心为国,受到孔子的称赞,人臣做事应出于公心。
C.明君治国应先公义后私心,这有利于君臣和谐,公义可使官吏廉洁,私义能促进朋友讲信用。
D.国家的长治久安,在于君主及臣子要公私分明,国家要法治严明,这是历代君主都知晓的道理。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诛暴而不私,以封天下之贤者,故可以为王伯。
②污行从欲,安身利家,人臣之私心也。
14.两则材料中对“公私"的看法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
【答案】10.BFH
11.A
12.C
13.①诛杀暴君,自己却不私吞他们的财产,而是将其分封给天下的贤人,所以能够成就王霸之业。
②玷污自己的品行,放纵自己的私欲,求自身的安乐和家族的利益,是臣子的私心。
14.相同:都强调要公私分明或明公去私。不同:材料一强调“至公”的重要性,能够成就王霸之业;材料二强调君臣有公心、私心,要刑赏分明或明确法制。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断句;概括分析;筛选信息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词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②放回原文,概括信息。特别是在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需要在原文中找到关键语句,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概括即可。
【附参考译文】
材料一
尧有十个儿子,但是他不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却传给了舜;舜有九个儿子,但他不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却传给了禹:他们是最公正无私的了。
晋平公向祁黄羊询问道:“南阳没有县令,谁可以担任这个职务呢?”祁黄羊回答说:“解狐可以。"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说:“您是问谁可以担任县令,没有问谁是我的仇人哪。"平公说:“说得好。”于是任用了解狐。国人都对此说好。过了一段时间,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缺个军尉,谁可以担任这个职务?"祁黄羊回答道:“祁午可以。”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说:“您是问谁可以担任军尉,没有问谁是我的儿子呀。”平公说:“说得好。"于是又任用了祁午。国人都对此说好。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说道:“祁黄羊的这些话太好了!举荐外人不避开仇人,推举家里人不避开儿子。祁黄羊可以说是最公正无私的了。”
厨师调和五味而不敢私自食用,所以可以做厨师。如果厨师调和五味而私自把它吃掉,那么这样的人就不可以做厨师了。成就王霸之业的君主也是这样。诛杀暴君,自己却不私吞他们的财产,而是将其分封给天下的贤人,所以能够成就王霸之业。如果他们诛杀暴君而把他们的财产占为己有,那么这样的君主就不能成就王霸之业了。
材料二
明君的处事原则,一定要明白公私的区别,彰明法制,舍弃私人恩惠。有令必行,有禁必止,是君主的公义;一定要实现自己的私利,在朋友中取得信任,不能用赏赐鼓励,不能用刑罚阻止,是臣子的私义。私义风行国家就会混乱,公义风行国家就会平安,所以公私是有区别的。臣子有私心,有公义。修身廉洁而办事公正,做官无私,是臣子的公义;玷污自己的品行,放纵自己的私欲,求自身的安乐和家族的利益,是臣子的私心。明君在上,臣子就去私心行公义;昏君在上,臣子就去公义行私心。所以君臣不一条心,君主靠算计蓄养臣子,臣子靠算计侍奉君主,君臣交往靠的是算计。危害自身而有利国家,臣子是不做的;危害国家而有利臣子,君主是不干的。至于臣子面临危难一定拼死,竭尽才智和力量,是法度造成的。所以先王明定赏赐来加以勉励,严定刑罚来加以威慑。赏罚分明,百姓就能拼死;百姓拼死,兵力就会强盛,君主就会尊贵。刑赏不分明,百姓就会无功而谋取利益,有罪而侥幸免罚,结果是兵力弱小,君主卑下。所以先王贤臣都竭力尽心。所以说,公私不可不明,法禁不可不察,先王是懂得这个道理的。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刑赏不分明,百姓就会无功而谋取利益,有罪而侥幸免罚,结果是兵力弱小,君主卑下。所以先王贤臣都竭力尽心。
“刑赏"作主语,“不察”作谓语,主谓结构,应在B处断开;
“民"作主语,“无功而求得”作谓语,应在F处断开;
“无功而求得"与“有罪而幸免”结构一致,内容相对,“有罪"后不能断开,应在“幸免”后H处断开。
故答案为:BFH。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A.错误。意思相同,两个“举"都是“举荐、推荐”的意思。句意:举荐外人不避开仇人。/选择贤良的人辅佐自己。
B.正确。“事”,侍奉;/事务。句意:臣子靠算计侍奉君主。/做事勤快敏捷,说话谨慎。
C.正确。“临”,面临;/靠近/来到,到达。句意:至于臣子面临危难一定拼死。/登上高山,临近水边。/亲自到了那个境地,指亲身经历或面临那种境遇或环境。
D.正确。“威”,威慑。句意:严定刑罚来加以威慑。/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故答案为:A。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
C.“应先公义后私心……私义能促进朋友讲信用”错,曲解文意,原文中肯定公义,否定私义,并未将两者排序;且私义是为了朋友间信义,并不一定能促进朋友讲信用。
故答案为:C。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暴”,暴君;“封”,分封;“为王伯”,成就王霸之业。
(2)“污”,玷污;“从”,放纵;“人臣之私心也”,判断句。
故答案为:①诛杀暴君,自己却不私吞他们的财产,而是将其分封给天下的贤人,所以能够成就王霸之业。
②玷污自己的品行,放纵自己的私欲,求自身的安乐和家族的利益,是臣子的私心。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
找到两则材料论述“公私"的观点,然后概括出来即可。
(1)先具体归纳相同点。
根据材料一中尧舜采用禅让制,祁黄羊举荐解狐和自己的儿子等事情,和孔子说的“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可知,材料一重视公私,强调公私分明。
根据材料二中“故公私有分……私义行则乱,公义行则治……明主之道,必明于公私之分,明法制,去私恩"公私不可不明,法禁不可不审”可知:材料二也重视公私,强调公私分明或明公去私。
(2)再看两则材料有关公私的不同点或侧重点差异。
根据材料一“至公也"诛暴而不私,以封天下之贤者,故可以为王伯。若使王伯之君诛暴而私之,则亦不可以为王伯矣”概括为:材料一重视“至公”,强调其重要性,能够成就王霸之业;
根据材料二“人臣有私心,有公义。修身洁白而行公行正,居官无私,人臣之公义也;污行从欲,安身利家,人臣之私心也。明主在上,则人臣去私心行公义;乱主在上,则人臣去公义行私心”“公私不可不明,法禁不可不审"概括为:材料二则是强调君臣有公心、私心,要刑赏分明。
故答案为:相同:都强调要公私分明或明公去私。不同:材料一强调“至公”的重要性,能够成就王霸之业;材料二强调君臣有公心、私心,要刑赏分明或明确法制。
(2024高二下·深圳期中)古代诗歌阅读
剑州道中见桃李盛开而梅花犹有存者
唐庚
桃花能红李能白,春深何处无颜色。
不应尚有数枝梅,可是东君①苦留客。
向来开处当严冬,桃李未在交游中。
即今已是丈人行②,肯与年少争春风?
[注]①东君:指司春之神。②丈人行:指父辈,长辈。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生动描绘了桃李花开之绚烂,第二句又进一步表现桃李花开之盛大。
B.“不应"承接前句“春深”构成语意的转折,“尚有"又强化这种意味。
C.因为一直在寒冷的冬天开放,所以与桃李甚少往来,对此梅花深感遗憾。
D.梅花与桃李象征着不同之人,而诗人对梅花的理解,含有以梅自喻之意。
16.罗大经的《鹤林玉露》记载,当朝权贵见此诗,“恶其自尊”,遂将唐庚贬黜。诗中哪些地方体现唐庚“自尊"之意?请结合诗歌分析。
【答案】15.C
16.①梅花在桃李花开之时开放,显得不合时宜,暗示诗人也是一个不合于俗的君子。②向来梅花只在严冬开放,不会与桃花来往,暗示诗人孤芳自赏,不愿与小人交往。③梅花身为长辈,不屑与桃李争艳,暗示自己也不屑与小人争权,对得势小人有轻蔑之意。
【知识点】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然后还要品诗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语,借此领悟感情。
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对此梅花深感遗憾”错,“桃李未在交游中"表现的是梅花的高洁孤傲,没有遗憾之情。
故答案为:C。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注意,“自尊”借助梅花来表现,是托物言志,需要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诗句加以分析。
①“桃花能红李能白,春深何处无颜色。不应尚有数枝梅,可是东君苦留客”,正是桃李争妍的春深之际,竟然还有几支梅花在盛开,诗人感到很奇怪,难道是东君苦留的结果?梅花应在严冬开放,而这几支梅花却在桃李花开之时开放,显得不合时宜。梅花就是诗人的化身,暗示诗人也是一个不合于俗的君子。
②“向来开处当严冬,桃李未在交游中”,向来梅花只在严冬开放,不会与桃花来往。这里的“桃李"代表权贵或者世俗之人,而身为“梅花”的诗人向来不与之交往,暗示诗人孤芳自赏,不愿与小人交往。
③“即今已是丈人行,肯与年少争春风”,“丈人行”就是“长辈”,因为梅花在严冬开放,比在春天开放的桃李开得早,故有此一说;“年少”指的就是晚开的桃李了,因桃李开得正绚烂,春风得意,此处可以理解为当权者或者得势小人。此句是说梅花身为长辈,不屑与桃李争妍。“肯与"就是“不与”,暗示自己也不屑与小人争权,对得势小人有轻蔑之意。
故答案为:①梅花在桃李花开之时开放,显得不合时宜,暗示诗人也是一个不合于俗的君子。②向来梅花只在严冬开放,不会与桃花来往,暗示诗人孤芳自赏,不愿与小人交往。③梅花身为长辈,不屑与桃李争艳,暗示自己也不屑与小人争权,对得势小人有轻蔑之意。
17.(2024高二下·深圳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和“”两句,用比喻描绘长桥之雄伟和复道之绚丽。
(2)对于爱人的分离,“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两句流露出无尽的忧伤,秦观《鹊桥仙》“___,___”两句则表现出达观的心态。
(3)面对着滚滚向前的流水,光阴转换、岁月沧桑之感油然而生,小刚情不自禁吟诵古人的诗句:“___,___"。
【答案】(1)未云何龙;不霁何虹
(2)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3)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开放性默写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霁”“暮"衰”“毕竟"槛”等。
故答案为:(1)未云何龙不霁何虹
(2)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3)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和开放性默写三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写错字、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2024高二下·深圳期中)语言文字运用Ⅰ
某方言视频火爆全网,引来各地网友____,从四川火锅到广东早茶,从陕西肉夹馍到新疆大盘鸡,____。他们纷纷以喊麦的方式比拼家乡特色,为自己的家乡方言代言。
方言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又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来自故乡的慰藉,是地域文化形成的底色,是民众归属感和认同感的体现。它的重要的历史价值、语言价值,也是传统文化发扬和传承的重要载体。
这些年、方言文化借助年轻人____的新载体,在网络上刮起“乡愁风”,吸引网友自发加入家乡话题讨论,变成“家乡推广大使”。如何鼓励方言文艺创作来实现方言文化保护,切实地将乡土文旅产品融入这类方言创作,以及促进文化软实力转变为硬实力等等,值得多维度思考。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四字熟语。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3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20.将文中画横线句子改成排比句,使之与上下文衔接自然,并分析改写后的表达效果。
【答案】18.竞相效仿(争相模仿、争相效仿);不一而足(层出不穷、好不热闹、热闹非凡);喜闻乐见(喜闻乐道)
19.它具有重要的语言价值、历史价值,也是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的重要载体。(该句子主语应该是“它”,因此把“的”换成“具有";方言体现的应该首先是语言价值,调换语序;传统文化先传承后发扬,语序调换)
20.排比句:如何鼓励方言文艺创作来实现方言文化保护,如何切实地将乡土文旅产品融入这类方言创作,如何促进文化软实力转变为硬实力等等,值得多维度思考。表达效果:改写后句子突出强调关于方言文化的保护以及促进的途径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促进方言文化发展的强烈期待;语气连贯,节奏感强;层层递进,增强气势。
【知识点】选用、变换句式;成语的使用;语序不当;搭配不当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其测试重点是:一感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
(2)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较为常见的有比喻、夸张、拟人、排比、借代等。解答本题,需仔细阅读文本,找到运用的修辞手法,再分析其表达效果。
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处,根据语境说的“从四川火锅到广东早茶,从陕西肉夹馍到新疆大盘鸡”可知,某方言视频火爆全网后,各地网友争着模仿,故选用“竞相效仿"争相模仿”“争相效仿"。竞相效仿:比喻争着模仿,缺乏创造。争相模仿:指在社会风气中,人们竞相模仿某种行为、现象或者潮流,以显示自己的时尚、独特或合群。争相效仿:指很多人争着模仿、效仿某个人或事物。
第二处,结合语境说的“从四川火锅到广东早茶,从陕西肉夹馍到新疆大盘鸡”分析,此处是说各地网友不断晒出家乡特色的吃食,网上显得非常热闹,故选用“不一而足"层出不穷”“好不热闹"或“热闹非凡”。不一而足:指同类的事物不止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层出不穷:事物或言论接连不断地出现,似乎没有尽头。好不热闹:非常热闹。热闹非凡:形容非常热闹的场面或景象。
第三处,语境说的是方言文化是受年轻人欢迎的新载体,故选用“喜闻乐见"喜闻乐道”。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形容很受欢迎。喜闻乐道:指有趣而且引人入胜的故事或消息,让人们很喜欢听。
故答案为:竞相效仿(争相模仿、争相效仿);不一而足(层出不穷、好不热闹、热闹非凡);喜闻乐见(喜闻乐道)
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一是“它的重要的历史价值、语言价值,也是……的重要载体"错,搭配不当,该句子主语应该是“它”,因此把“的"换成“具有”;
二是“历史价值、语言价值"错,语序不当,方言体现的应该首先是语言价值,再是历史价值,故语序调换为:重要的历史价值、语言价值;
三是“发扬和传承”错,语序不当,传统文化应先传承后发扬,故语序调换为:发扬和传承。
修改后表述:它具有重要的语言价值、历史价值,也是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的重要载体。
故答案为:它具有重要的语言价值、历史价值,也是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的重要载体。(该句子主语应该是“它”,因此把“的”换成“具有";方言体现的应该首先是语言价值,调换语序;传统文化先传承后发扬,语序调换)
2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1)改成排比句
首先把“鼓励方言文艺创作来实现方言文化保护,切实地将乡土文旅产品融入这类方言创作,以及促进文化软实力转变为硬实力等等”这几句在句式分别加上“如何”,形成三个“如何……”的句式,构成排比句为:如何鼓励方言文艺创作来实现方言文化保护,如何切实地将乡土文旅产品融入这类方言创作,如何促进文化软实力转变为硬实力等等,值得多维度思考。
(2)分析排比的表达效果
改后的句子采用三个“如何……"的句式,构成排比修辞手法,语气连贯,节奏感强;层层递进,增强气势。
结合句中的“如何鼓励方言文艺创作来实现方言文化保护,如何切实地将乡土文旅产品融入这类方言创作,如何促进文化软实力转变为硬实力”,强调了关于方言文化的保护以及促进的途径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促进方言文化发展的强烈期待。
故答案为:排比句:如何鼓励方言文艺创作来实现方言文化保护,如何切实地将乡土文旅产品融入这类方言创作,如何促进文化软实力转变为硬实力等等,值得多维度思考。表达效果:改写后句子突出强调关于方言文化的保护以及促进的途径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促进方言文化发展的强烈期待;语气连贯,节奏感强;层层递进,增强气势。
(2024高二下·深圳期中)语言文字运用Ⅱ
从城市保护的角度看,文物与文化不是一个概念。____,它们多是历史遗产中的精华,显示着一个城市文化创造的极致,自然是要首要保护的,而且这些名胜古迹是一座座建筑,比较好保护。文化的内容却广泛得多,更多表现在大片大片的民居中。它是城市整个生活文化的载体,也是城市真正的独特性所在。就好比北京的城市文化特征不是在故宫,而是在胡同和四合院里,但民居没有独立的保护条例,而且民居是一片片城区,良莠掺杂,产权分散,____。世界无论哪个国家,城市保护的最大问题都不在名胜古迹而在民居。城市的老屋绝不仅仅是建筑,老街也绝非仅仅是道路,它们构成了“历史文化空间"。城市中人的全部精神文化及其长长的根都深深扎在这空间里,这空间又绝非只属于过去。在文物中历史是死的,____。从深远的过去到无限的未来,它血缘相连,一脉相承,形成一种强大和进展的文化与精神,割断历史绝不是发展历史,除掉历史更不是真正地创造未来。在现代化的冲击下,如何保卫这个历史文化空间值得深思。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2.下列句子中的引号与文段中“历史文化空间”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泥腿子专家"袁隆平又走进了安江农校的稻田,去寻找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
B.坚守工匠精神,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
C.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D.这响亮而清脆的“哈哈哈”就此结束了一切事情:结束了预想中的婚事,结束了别里科夫的人间生活。
【答案】21.文物是指名胜古迹;要保护起来并非易事(或者“难以保护"。);在文化中历史却仍然活着。
22.D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使用;语句补写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2)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运用常见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本题,一要积累、熟记常见标点符号的意义和用法,二要结合语句进行判断。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一套符号,它的作用有表示停顿,表示语气,表示词语的性质和作用。标点符号分两大类:点号和标号。标号包括破折号、括号、省略号、书名号、引号、连接号、间隔号、着重号、专名号等,主要标明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用。点号包括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叹号及冒号等,主要表示语言中种种停顿。
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前后语境“文物与文化不是一个概念"文化的内容却广泛得多”可知,此处所论对象是文物,而再结合后文“而且这些名胜古迹是一座座建筑”,可见作者认为名胜古迹是文物的重要代表,故可填“文物是指名胜古迹”。
第二空,根据“民居是一片片城区,良莠掺杂,产权分散”,可知民居存在较高的保护困难,所以可填“要保护起来并非易事”(或者“难以保护")。
第三空,文章所论的对象是文物和文化两者,前文说“在文物中历史是死的”,而填空处后文“血缘相连,一脉相承"等则强调“活”的特征,可知此处应是与前面形成对比,说明文化“活"的特征,故可填“在文化中历史却仍然活着”。
故答案为:文物是指名胜古迹;要保护起来并非易事(或者“难以保护"。);在文化中历史却仍然活着。
22.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运用常见标点符号的能力。
“历史文化空间”的引号表示强调。
A.表示特殊称谓。
B.表示直接引用。
C.表示反语。
D.表示强调。
故答案为:D。
四、作文
23.(2024高二下·深圳期中)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上图提供的相关信息,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知识点】漫画作文
【解析】【分析】
这是一道图画式材料作文题。
【题干分析】
图中有一处弯道,分别有三处提示语:“入弯前先减速"弯中稳住方向”“出弯直线提速”,漫画意在说明遇到弯道,需要我们减速、调整方向、加速,才能安全通过。
先理解其象征含义,弯道就如同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当我们与它相遇,需要我们做好充分准备,入弯前先减速,减速是为了确保我们的安全。同样,在面对人生的挑战时,我们也需要放慢脚步,做好充分的准备。这包括积累知识和经验、调整心态、制定计划等;在弯道中要把握住方向,执着前行,保证胜利的方向;当到达弯道的另一端,即将走出弯道时,我们需要加速,出弯提速是勇气的象征。一旦我们成功通过了弯道,就会迎来一个新的起点。这时候,我们需要重新加速,继续前行。这需要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和决心,敢于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因此,让人生路上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只要智慧前行,就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越走越远,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行文思路上,首先由图画提出中心论点,智慧超越人生的弯道。然后设置分论点,展开论述,一是为战胜人生的艰难耐心蓄势;二是把握好战斗的方向,永远不要迷茫;三是前行路上及时提速,勇敢面对下一次挑战。最后总结全文,面对人生的起起伏伏,有时需要放慢脚步,有时需要重新加速。但无论何时,我们都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精神,不断成长和进步。
【立意提取】
1.人生旅途把握好速度和方向。
2.用智慧闯过人生的弯道。
3.奋勇前进是生命最有力的姿态。
4.成功就是不断地超越。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漫画作文。写作此类作文需要准确细致把握漫画的内容,首先是认真观察,再是结合漫画内容并联系当今生活进行分析。懂得漫画的讽刺意义,现实指向以及寓言的微言大义,小故事藏有大道理。要有意识地由物到人,由物性到人性,思考漫画的社会价值与教育意义,联系现实,勾连古今,参照中外,让文章从浅显走向深刻,由单薄写出丰富。观点要明确,最好不要持中立态度。
1/1广东省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2024高二下·深圳期中)现代文阅读Ⅰ
宇宙何处觅知音
①1977年,“旅行者”探测器的升空,标志着人类第一次探索太阳系外的宇宙文明的开始。在著名天文学家卡尔·萨根主持下,“旅行者"搭载了两张镀金唱片,里头储存了地球想传递给宇宙的星际信息:118张描绘地球文明的照片、近90分钟世界各地的音乐、一部关于进化历史的音频。这两张特殊的“星际唱片”承载了人类探索外星文明、进行星际交流的渴望。
②对有过“郑和下西洋"历史的中国人来说,这种走出闭关锁国、探索世界的想法,也许并不陌生。但令国人更好奇的,或许是这张“星际唱片”里头的“中国元素"。在照片部分,两种“中国形象”受到关注,一是“中国人的晚宴”,一是“中国的长城”,凸显了中国的“日常"和“奇迹”。最后,是重中之重的音乐部分。“星际唱片"收录的古琴大师管平湖先生演奏的中国古琴曲《流水》,是唱片中单曲片段时长最长的音乐。它与唱片中最后一首音乐——贝多芬《第13弦乐四重奏》的第五乐章“短歌”,代表了地球想让宇宙聆听的人类音乐。古琴是中国五千年音乐历史的象征,而“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典故,暗合了人类摆脱孤独、追求知己的期望。更重要的是,一曲《流水》,如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的感叹,“面对奔流的江河或者任何自然界的奇观,人们会由衷地敬畏许许多多人类无法了解的奥秘"。
③面对浩瀚无垠的未知宇宙,人类自然会心生“敬畏”,有时难免会萌生对星际探索的犹疑和抗拒。实际上,正如贝多芬《第13弦乐四重奏》所传达出的悲伤与希望共存的复杂感受一样,人类对星际探索尤其是主动与外星文明的接触也莫衷一是。其中的反对意见,因刘慈欣科幻小说《三体》中“黑暗森林法则"而尽人皆知。而科学界更大的反对声音则来自大名鼎鼎的斯蒂芬·霍金。2010年,在纪录片《与史蒂芬·霍金一起走进宇宙》中,霍金警告,人类与外星智慧生命交流可能“风险太大”。“我们只需审视自己,就会发现智慧生命可能会发展成我们不想遇到的东西";“我想象他们可能存在于巨大的飞船中……已经耗尽了他们家乡星球上的所有资源。这些先进的外星人可能会成为游牧民族,寻求征服和殖民他们能够到达的任何星球。”霍金表示,星际掠食者的袭击只是寻找地球以外智慧生命的令人沮丧的可能性之一。另一种可能性是,智力本身可能对生命有害。霍金指出,人类通过制造核弹和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已将自己置于毁灭的边缘。“如果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智慧外星人,那么他们可能不会持续太久。也许他们在发现E=mc3后不久就引爆了自己。如果文明需要数十亿年的时间来进化,然后几乎在一夜之间消失,那么遗憾的是我们几乎没有机会听到他们的消息。"2018年,在临终前的一部纪录片《斯蒂芬·霍金最钟爱的地方》中,霍金再次强调:“有一天,我们可能会收到来自这样一颗行星的信号,但我们应该警惕是否作出回应。遇到先进文明就像美国土著遇到哥伦布一样,结果可不太好。发现智慧生命将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发现,它迫使我们改变。我们必须放弃我们是独一无二的想法,开始以更多的同情和谦卑行事。”
④这种对外星人的态度,在科幻电影中展现无遗。1996年,罗兰·艾默里奇执导了电影《独立日》,讲述了科学家和陆战队航空兵上尉史蒂芬希尔合作为人类的命运奋斗,从而阻止外星人入侵,捍卫地球的故事。随后,吕克·贝松执导了电影《第五元素》,塑造了积极反抗邪恶力量并派出“第五元素"来拯救地球的外星善良势力。可见,在地球人心目中,外星人向来就是“天使与魔鬼”的混合物。正如更高的技术文明并不等于更高的道德文明,所谓“远方的文明朋友”,谁说不会是“门口的野蛮人”?
⑤实际上,外星人不过是地球人的一个镜像。对外星人的这种复杂态度,反映的是人类对自身的暧昧认知。“星际唱片"的制作者们在准备这份“致外星生命的地球档案”时,就有过左右为难:是只向外星人传递地球美好的一面呢,还是把地球野蛮、黑暗的一面也告知外星人?“信念"和“真实”,哪个更重要?最终,“星际唱片"选择了前者。因此,这张“唱片”作为地球人类的“文明宣言"和“道德宣言”,传递的与其说是一个“真实"的地球,不如说是一个“信念”的地球。对人类文明来说,有时候我们需要一种复杂的“真实”,有时候我们又需要一种简单的“信念”。
⑥1985年,“星际唱片"的缔造者卡尔·萨根出版了科幻小说《接触》。小说描写人类第一次电视实况转播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希特勒在开幕式上演讲,电波信号传到了外星人那里。小说虚构了人类与外星人之间展开的一段关于人类命运的对话:
人类:如果纳粹统治了地球,又发展出星际飞行的技术,外星人会介入吗?
外星人:不会。任何侵略性的文明,最终都会走向自我毁灭,这是它们的天性,无法避免的。我们会任其自生自灭。
人类:你们了解到的第一个人类可是希特勒啊!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接触人类?
外星人:这当然是个警告。我们看得出你们有大麻烦了,然而你们的音乐传达出了别的东西。拿贝多芬的曲子来说,它让人觉得希望尚存。
——摘编自2023年12月5日《北京日报》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旅行者”探测器搭载的镀金唱片,储存了地球想传递给宇宙的照片、音乐等星际信息,借此表达了人类探索外星文明、进行星际交流的渴望。
B.“星际唱片"中的照片部分,体现了“中国元素”,其中“中国人的晚宴"和“中国的长城”,突显了中国的“日常"和“奇迹”。
C.“星际唱片"收录的古琴曲《流水》,是中国五千年音乐历史的象征,而“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典故,契合了人类摆脱孤独、追求知己的期望。
D.正如贝多芬《第13弦乐四重奏》所传达出的希望与悲伤共存的复杂感受一样,人类对星际探索尤其是主动与外星文明的接触也没有一致的看法。
2.根据原文第3段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霍金认为资源的枯竭与耗尽,可能会导致外星智慧生命成为星际掠食者,开启对其它他们能够到达的星球的征服与殖民之路。
B.纪录片《斯蒂芬·霍金最钟爱的地方》中,霍金通过类比的方式,强调如果收到外星信号,我们应当对是否作出回应保持警惕。
C.霍金认为寻找外星文明恐怕不会有好的结果,其中一个原因是,外星智慧生命因文明程度过高,已将自己置于毁灭的边缘。
D.虽然霍金对星际探索持反对意见,但他也看到了发现外星智慧生命的历史意义,及其对人类自我反思、重拾谦卑态度的积极意义。
3.下列选项中的影视作品,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第4段观点的一项是()
A.2023年,汤姆·克鲁斯主演《碟中谍7:致命清算》,电影主题为伸张正义,惩恶扬善。
B.1996年,蒂姆·伯顿的《火星人玩转地球》,讽刺了把外星人想象成“天使"的地球人。
C.1982年,电影《E.T.外星人》中充满善意、乐于助人的外星人形象一时间深入人心。
D.1977年,“旅行者”探测器上天后不久,斯皮尔伯格拍摄了科幻电影《第三类接触》。
4.对人类文明来说,有时候我们需要一种复杂的“真实”,有时候我们又需要一种简单的“信念”。真实和信念各指什么?
5.结合全文,指出文章结尾处人和外星人的对话中体现的丰富意蕴。
(2024高二下·深圳期中)现代文阅读Ⅱ
冻土观测段
董夏青青
一
教导员问,那名上等兵是不是许元屹带的报务员徒弟,他点头。那次行动,许元屹说为了锻炼上等兵,一直让他抱着电台,其实谁都明白,电台在谁那里谁出事的概率就小。
教导员告诉他,许元屹的父母来过。
许元屹的母亲说,她想知道自己儿子最后的表现是不是勇敢,又问了教导员一句,①我儿子,他是英雄吗?
把许元屹带的上等兵送到教导队后的第二天下午,教导队的队长打来电话叫他赶紧过去一趟。
到营院门口,分区的心理医生正在给上等兵做干预治疗,每天中午做一回,预计得持续半个月。
上等兵进营院大门之前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就崩了?
队长说,上等兵昨天晚上排在队列里进食堂吃饭。因为是周五,食堂会餐,上等兵没等打上饭,抱着餐盘蹲在地上大哭起来,说自己班长临走时饿着肚子,从早上起来到下午人没时就咬了两口压缩饼干。
晚上熄了灯,有战士去水房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鸿诚担保招聘」人才招聘行业标杆与最佳实践合同3篇
- 2025版煤炭运输碳排放权交易合同4篇
- 2025年度大学兼职教师教学资源共享与管理合同4篇
- 二零二五版门窗行业产业园区规划与建设合同7篇
- 2025年度体育公园场地租赁及体育活动组织服务合同4篇
- 二零二五版农村小额贷款合同签订指南4篇
- 二零二五年新能源电梯项目居间推广服务协议2篇
- 2025年度文化教育资源共享合作协议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度环保型冲桩机劳务承包合同范本4篇
- 二零二五年度钢结构安全责任协议书附件五3篇
- 非诚不找小品台词
- 2024年3月江苏省考公务员面试题(B类)及参考答案
- 患者信息保密法律法规解读
- 老年人护理风险防控PPT
- 充电桩采购安装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医院科室考勤表
- 镀膜员工述职报告
- 春节期间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注意安全生产
- 保险行业加强清廉文化建设
- Hive数据仓库技术与应用
- 数字的秘密生活:最有趣的50个数学故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