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考历史试题归类与课堂教学实例市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特等奖课件_第1页
上海高考历史试题归类与课堂教学实例市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特等奖课件_第2页
上海高考历史试题归类与课堂教学实例市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特等奖课件_第3页
上海高考历史试题归类与课堂教学实例市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特等奖课件_第4页
上海高考历史试题归类与课堂教学实例市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特等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高考历史试题归类与课堂教学实例第1页中国历史课程网推荐H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盛大推荐WWW.ZXLS.COM第2页16.(07上海历史)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银毕输于官。……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材料二:17世纪初年杭州府钱塘县赋税51900.5丁;1826年保宁府赋税15232.6894664丁。问题:(7分)(3)材料一与材料二中两个“丁”含义不一样。依据材料情境推测这两个“丁”含义分别是什么?(3分)材料一“丁”指成年男子,材料二“丁”是赋税单位。第一类例题第3页12.(07全国卷1)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以下各项中属于谥号是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清康熙帝从武字切入也是一个角度,在高三教学中师生把握一个武字,也能整合武帝时期大部分相关史实。提议:经过字词解读来把握相关史实及其含义,尤其是古史教学.第4页实例1:法字解读“法”古体是“灋”。

灋,水旁,“平之如水”,代表公平,把罪者置于水上,随流飘去,有驱逐意思,是衡量人们行为是否符合“公平”这个准绳;廌,传说是一个头长独角,秉性公正奇兽,性中正,辨是非,在审判时被触者即被认为败诉或有罪,所以“击之,从去”。故而“古者决讼,令触不直”。这既反应了上古时代盛行神明裁判,又相信法是正直、正义准则。方军<罗马人法律>第5页实例2:行省二字解释今天我们俗称江苏省\浙江省,省像是地域名,历史上省字原始是衙门名.中书省是元朝宰相府,那行中书省是由中央宰相府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这是因为蒙古人征服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如某地方出了事,就由中央宰相府派人去镇压,故行省是一个行动中书省,宰相府派出所,分驻在这一地方来管事,行省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中央政府.第6页到了明代,因废去中书省,故也没有行中书省之称.全国正式划分为十三承宣告政使司.使是指官名,司是指衙门名.但到了清代仍沿袭称省.第7页依照文字学原义,丞是副贰之意。相,也是副。正名定义,丞相就是一个副官。是皇帝副官。皇帝实际上不能管理一切事,所以由宰相来代理,皇帝能够不负责任。为何又叫宰相呢?在封建时代,贵族家庭最主要事在祭奠。祭奠是最主要事在宰杀牲牛。象征这一意义,当初替天子诸侯乃及一切贵族公卿管家都称宰。但出外作副官称相.从宰相来历,他本只是皇帝私臣,是皇帝管家.实例3宰相二字解读第8页但到了郡县时代,化家为国,宰相管,已经是国家了,不是私家了,所以他成了政府正式首长。从前私家家庭中各部门,也就变成公家政府各部门。封建时代,以家为国,周天子是一个家,齐国也是一个家,鲁国又是一个家,这么贵族家庭很多,天下为此许多家庭所分割。那时在大致上说,则只有家务,没有政务。现在中国已经只剩了一家,就是当初皇室。这一家为天下共同所戴,于是家务转变成政务了。这个大家庭也转变成了政府。原先宰相是这个家庭管家,现在则是这个政府领袖。

第9页唐代政府和汉代之不一样,若以现在话来说,汉宰相是采取领袖制,而唐代宰相则采取委员制。换言之,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钱穆说我们这几十年来,普通人认为中国从秦汉以来,都是封建政治,或说是皇帝专制,那是和历史事实不相符合。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能够。若论汉、唐、宋诸代,中央政府组织,皇权相权是划分,其间比重纵有不一样,但总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制第10页东汉政治与豪强士族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34岁12岁灵帝36岁13岁桓帝9岁8岁质帝3岁2岁冲帝30岁11岁顺帝少帝32岁10岁安帝2岁百天殇帝27岁10岁和帝即位年纪小寿命不长多外藩入继大统第11页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称此为宰相开府辅政制.从汉武帝到明初进入宰相参议辅政期,明内阁制确立后,进入宰相奉命拟旨辅政期.政府最高机构,则在政事堂。凡属皇帝命令,在敕字之下,须加盖“中书门下之印”,即须政事堂会议正式经过,然后再送尚书省执行。若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而由皇帝直接发出命令,在当初是认为违法,不能为下面各级机关所认可。故说“不经凤阁鸾台,何得为敕”(中书省武则天改称凤阁,门下省武则天改称鸾台),这仍是说一切皇帝诏命,必经中书门下两省。其实则皇帝诏敕,根本由中书拟撰。

第12页武则天以下唐中宗,也便不经两省而径自封拜官职。但中宗终究心怯,自己以为难为情,故他装置诏敕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初称为“斜封墨敕”。此即表示此项命令未经中书门下两省,而要请下行机关马虎认可之意。在当初便认为这是一件值得大书特书之事,所以在历史上传下。当初唐中宗私下所封之官,时人称之为“斜封官”,因其未经正式敕封手续而为普通人所看不起。据此一例,便知中国传统政治,本不全由皇帝专制,也不能说中国人绝无法制观念。第13页三省六部制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吏户礼兵刑工(草拟)(执行)(审批)减弱相权加强皇权国家工程建设刑法军政礼仪制度户口与赋税官吏考评与任免“事无不总”第14页中书省拟好命令送达门下省,如遇门下省反对,即予涂归封还,如是则此道命令等于白费,即皇帝之“画敕”亦等于无效。故唐制遇下诏敕,便先由门下省和中书省举行联席会议,会议场所称为“政事堂”。原先常在门下省举行,以后又改在中书省召开。会议时,中书门下两省长官及侍郎皆出席。若尚书省长官不出席政事堂会议,即事先不获预闻命令决夺。故唐人目光中,须中书门下始称真宰相。唐太宗在未登极前,曾做过尚书令,即太宗即位,朝臣无敢再当尚书令之职,所以尚书省长官尚书令常虚悬其缺。仅有两个副长官,即尚书左仆射及右仆射。尚书左右仆射若得兼衔,如“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及“参知机务”等名,即得出席政事堂会议,取得真宰相之身份。第15页最先尚书仆射都附此职衔,所以三省全是真宰相。但到开元以后,即尚书仆射不再附有出席政事堂之职衔了。如是则他们只有执行命令之权,而无公布命令及参加决定命令之权。他们职掌,并非政府最高职权,所以也不得认为真宰相。

第16页第17页皇帝殿阁厂卫五军都督府吏户礼兵刑工全国军队图五明朝时期中枢决议机构第18页

内外朝循环。历代皇帝总疑心朝臣搞鬼,宰相弄奸,因而用身边亲信秘书(内朝)分外朝之权,乃至架空外朝而取代之。然而这些原先近侍奴才一旦权重事繁,又演变为新“外朝”,引发皇帝疑心。于是皇帝又另建一个秘书班子来架空之。尚书、中书、门下、同中书门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内阁、南书房、军机处第19页中央与地方关系演变趋势

理想情况:“古者建国使内外相制,轻重相维。”朝廷官外派为地方官:汉刺史、唐节度使、宋知州事、明清抚督。历代皇上总认为地方官居心叵测,不停派出中央工作组巡行地方并授予钦差重权。于是这些中央代表便由干预地方政务发展为越俎代庖,由分诸侯之权到架空诸侯,暂时特派员成了地头蛇,又演变为新一代诸侯。而皇上又要派新中央代表来巡视这个地盘了。地方权力越来越分散。第20页第二类例题例子:入联公投于法不容依据:了解和搞清过去事实研究了解和搞清过去事实过程即寻求证据,探究史实过程,表达了历史学习求真价值。孔子有多高

第21页“二重证据法”和跨学科研究探索历史的真相一、探索历史能够采取文件与考古相结合“二重证据法”。二、探索历史真相,跨学科研究非常必要。(地理学、物理学、当代科技、信息技术对历史研究都有很大帮助)第22页解释历史的现象发觉历史史料,只是揭开历史帷幕第一步,更为最主要是利用手中历史证据对相关历史现象做出合理解释!第23页第二种方法:史由证来求证: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成功开始。请举证第24页第三类例题实例1实例2(06上海历史)18.人们在历史研究中,因为立场和观点差异,对历史事件解释往往会有不一样,如关于哥伦布航行抵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本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认识。能正确反应上述说法排列是:A.欧洲/发觉,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B.欧洲/文明相遇,美洲/发觉,全球史观/侵犯C.欧洲/侵犯,美洲/发觉,全球史观/文明相遇D.欧洲/发觉,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第25页

另外,近二十年来,历史学研究领域在时间范围、空间领域和详细内容上急剧扩大,历史学研究基本发展趋势,就是一个不停“放宽历史视野”过程:在历史研究视角上展现了从“自上而下”看历史向“自下而上”看历史过渡,在研究模式上展现了政治史学——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范式转移。所以《历史课程标准》在依然重视政治史内容同时,加强了社会生活史、科学技术史、教育史和文化思想史内容。历史教科书进入新阶段——专访国家历史课程标准组组长朱汉国第26页试以“1860年代诞生”为题,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1.在撰写小论文之前,先简略叙述19世纪60年代所发生主要史实。(6分)2.以“1860年代诞生”为题,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可选择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不一样角度,也可围绕某一中心、某一事件等展开论述。(24分)注意:1.论文须围绕主题展开2.论点应由材料支持3.叙述要层次分明4.叙述要清楚连贯5.文字要通顺流畅第四类例题第27页三、材料分析论证题(共30分)本题意在了解考生对历史过程分析、评判能力,驾驭、利用史实和史料能力以及历史叙述与叙述能力。本题能够选取一个视角:也可进行综合性阐述。38.本题每卷应最少由三人评阅,各人独立打分,以所得平均分为最终得分(有小数出现则4舍5入);假如任何两人给出分值之差等于或大于阈值,应由中心组重新评阅。

第一部分:(1)史实:史实完整。(2)叙述:清楚连贯。第二部分:(1)主题:能够依据材料和要求提炼鲜明主题。(2)观点:观点突出。(3)史实:所引史实经典而充分。(4)叙述:论据与论证充分。(5)文字:文字通顺流畅。第28页二、【设计思想】规范表示自主阅读立足文本第29页3、规范表示表示是对学生自主阅读效果检测,是学生对文本再认识。(1)表示须简练规范,读薄文本

基本表示模式:主语+谓语+宾语

(2)表示须史论结合,挖掘文本第30页

读完这段材料,你能不能用2到3分钟时间编一条短信,表示你心中感受并与同桌交流

。《与父书》:父亲大人,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与妻书》:意映卿卿如晤……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