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章针灸学基础
第二节腧穴第三节十四经穴第四节经外奇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科邓元江1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二节腧穴
目的要求1.掌握腧穴的定义、腧穴的分类、腧穴的定位方法。2.熟悉腧穴的主要治疗作用和主治规律。了解各类特定穴的意义和内容。
第二节腧穴2腧穴学
一、腧穴的基本概念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二节腧穴腧穴(acupuncturepoint,acupoint)
: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也是疾病的反应点,同时亦是针灸、推拿和拔罐治疗施术的部位。“腧”与“输”义同,有转输、输注的含义;“穴”即孔隙的意思。腧穴在《内经》中又称作:“节”、“会”、“气穴”、“气府”、“骨空”等,俗称“穴位”。3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二节腧穴腧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素问·气府论》将腧穴解释为“脉气所发”。《灵枢·海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支节”,明确指出脏腑-经络-腧穴之间的关系。腧穴归于经络,经络属于脏腑,故腧穴与脏腑脉气相通。
一、腧穴的基本概念4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二节腧穴二、腧穴的分类腧穴:经穴(meridianpoint)
奇穴(extrapoint)三类阿是穴(Ashipoint)(一)经穴归属于十二经脉和任、督脉(十四经)的腧穴,总称“十四经穴”,简称“经穴”。经穴是腧穴的主要部分。经穴的数目:清代李学川《针灸逢源》记载361穴,一直延用至今。其中:双穴(十二经穴)309穴单穴(任、督脉)52穴5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二节腧穴(二)经外奇穴是后世新发现有肯定疗效,但尚未归属十四经系统的穴位,简称“奇穴”。可作为经穴的补充。主治范围比较单一,多数对某些病症有特殊疗效,如百劳穴治瘰疬,四缝穴治小儿疳积等。(三)阿是穴又称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通常是指该处既不是经穴,又不是奇穴,只是按压痛点取穴。
《灵枢·经筋篇》:“以痛为腧”。二、腧穴的分类6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二节腧穴分类
定经定位定名
主治作用经穴有有有①局部作用②循经治本经本脏腑器官病奇穴无有有①主要对某病有特效②局部作用阿是穴无无无
治局部病变三类腧穴的特点:二、腧穴的分类7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二节腧穴三、腧穴的主治规律1.远治作用十四经穴能治疗本经循行所过的远隔部位的组织、器官、脏腑的病变。经脉所通,主治所及。例如:上病下取:头痛、头晕→取太冲穴。下病上取:脱肛、子宫脱垂→取百会穴。2.近治作用全身所有腧穴,均能治疗所在部位及其邻近器官的病症,称之为腧穴的近治作用。百会穴→头痛中脘穴→胃痛肾俞穴→腰痛阿是穴→以痛为腧8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二节腧穴三、腧穴的主治规律3.特殊作用
①双向良性调节作用当机体功能低下时机体功能增强当机体功能亢进时恢复正常如泄泻时针刺天枢能止泻,便秘时针刺则能通便;心动过速时针刺内关能减慢心率,心动过缓时针刺则可加快心率。②相对特异性。如大椎退热、至阴矫正胎位、素髎升压。
9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二节腧穴
本经主治特点二经相同主治三经相同主治手太阴肺经脉肺、喉病胸部病手厥阴心包经脉心、胃病神志病手少阴心经脉心病手阳明大肠经脉前头、鼻、口、齿病眼病、咽喉病、热病手少阳三焦经脉侧头、胁肋病耳病手太阳小肠经脉后头、肩胛病足太阴脾经脉脾胃病前阴病、妇科病足厥阴肝经脉肝病足少阴肾经脉肾病、肺病、咽喉病足阳明胃经脉前头、口、齿、咽喉病、胃肠病神志病、热病足少阳胆经脉侧头、耳病、胁肋病眼病足太阳膀胱经脉后头、背腰病(背俞并治脏腑病)三、腧穴的主治规律10腧穴学经名本经主治特点二经相同主治任脉中风脱证、虚寒、下焦病神志病、脏腑病督脉中风昏迷、热病、头部病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二节腧穴三、腧穴的主治规律11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二节腧穴四、特定穴的意义特定穴(specificpoint)——是指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和特定称号的一类腧穴。根据其不同的分布特点、含义和治疗作用,分为: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俞穴、募穴、下合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和交会穴。足三里→腹痛、腹泻、胃、肠疾病。委中→腰痛、背痛、腰、背部疾病。列缺→项痛、落枕、颈项部疾病。合谷→牙痛、口病、面部疾病。12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二节腧穴四、特定穴的意义1.五输穴(fiveShupoint)
——即“井、荥、输、经、合”穴,是十二经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腧穴。用自然界的水流现象作比喻气血在经脉中运行的情况,说明经气流注由小到大,由浅入深。
井——经气所出,如水的源头;荥——经气流过之处,如刚出的泉水微流;输——经气所灌注之处,如水流由浅入深;经——经气所行经的部位,如水在流畅河中流过;合——经气最后如百川汇合入海。
首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13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二节腧穴四、特定穴的意义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历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程。隐白大都太白脾,商坵阴陵泉要知。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脘,阳谷小海小肠经。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涌泉然谷与太溪,腹留阴谷肾所宜。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窍阴侠溪临泣胆,坵虚阳辅阳陵泉。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十二经五输穴》14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二节腧穴四、特定穴的意义2.原穴(Yuan-primarypoint)
---“原”即本原、原气之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分布于腕踝关节附近。原穴名称首载于《灵枢·九针十二原》。共十二原。阴经以输代原。如心经的原穴——神门。
因为脏腑的病变,往往反应于十二原穴,治脏腑病变。
15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二节腧穴四、特定穴的意义3.络穴(Luo-connectingpoint)
——“络”有联络的意思。络穴是络脉从经脉分出的部位。名称首载于《灵枢·经脉》篇。十二经在肘膝关节以下各有一络穴,加上躯干前的任脉络穴、躯干后的督脉络穴和躯干侧的脾之大络,合称“十五络穴”。如肺经络穴——列缺。
有沟通联络表里两经、治疗本经及相表里经脉病变的作用。16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二节腧穴四、特定穴的意义4.郄穴(Xi-cleftpoint)
——“郄”与“隙”通,是空隙、间隙的意思,是各经经气在四肢部深聚的部位。郄穴大多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其名称和位置首载于《针灸甲乙经》。十二经脉、阴阳蹻脉和阴阳维脉各有一郄穴,合为十六郄穴。如肺经郄穴——孔最。
治疗本经、本脏腑的重症、急症。阳经郄穴多治痛证、阴经郄穴多治血证。17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二节腧穴四、特定穴的意义5.背俞穴(back-shupoint)
——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背俞穴位于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一侧线上,大体依脏腑位置而上下排列。背俞穴首见于《灵枢·背腧》。六脏六腑各有一相应的背俞穴,共“十二背俞”,分别冠以脏腑之名。如“肾俞”穴。
治脏腑病变及与脏腑相关的组织器官病变,多用于脏病。
18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二节腧穴四、特定穴的意义6.募穴(front-Mupoint)——“募”,有聚集、汇合之意。募穴是脏腑之气输布、汇集于胸腹部的腧穴。分布于胸腹部。始见于《素问·奇病论》。共十二募穴。六脏六腑各有一相应的募穴,其部位都接近其相应的脏腑。如肝的募穴——期门。治疗脏腑病变,多用于腑病。19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二节腧穴四、特定穴的意义7.八会穴(eightinfluentialpoint)-----
“会”,是聚会的意思。八会穴是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会聚的八个腧穴。分散在躯干部和四肢部。它们是:
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膈俞,筋会阳陵,脉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绝骨(悬中)
。八会穴首载于《难经·四十五难》。治疗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有关的病变。20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二节腧穴四、特定穴的意义8.下合穴(lowerHe-seapoint)-----即六腑下合穴,是手足三阳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六个腧穴。下合穴首见于《灵枢·邪气藏府病形》。下合穴共六个,其中胃、胆、膀胱三腑的下合穴,即本经五输穴中的合穴,而大肠、小肠、三焦三腑在下肢则另有合穴。大肠、小肠下合于胃经,三焦下合于膀胱经。如胃---足三里、大肠---上巨墟。临床上多用于治疗六腑的病变。21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二节腧穴四、特定穴的意义9.八脉交会穴(eightconfluentpoint)-----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之气相交会的八个腧穴。原称“交经八穴”、“流注八穴”和“八脉八穴”。如“列缺”通任脉,“后溪”
通督脉八脉交会穴首见于窦汉卿《针经指南》。八脉交会穴均分布于腕踝关节的上下。治本经及奇经八脉的病变。22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二节腧穴四、特定穴的意义10.交会穴(crossingpoint)
-----交会穴是指两经或数经相交会合的腧穴。如三阴交----肝、脾、肾经交会。交会穴的记载始见于《针灸甲乙经》。交会穴多分布于头面、躯干部。
可治疗与交会经有关的病证。23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二节腧穴五、腧穴的定位法腧穴定位法(methodoflocatingacupoint),又称取穴法,是指确定腧穴位置的基本方法。常用有三种方法:1.解剖标志取穴法:又称自然标志取穴法。⑴固定标志:如五官、指(趾)甲、乳头、肚脐、椎体棘突等。如两眉头之间取印堂,两乳之间取膻中。背部的标志有:①第七颈椎棘突为最高的棘突②肩胛岗内端平第三胸椎棘突③肩胛骨下角平第七胸椎棘突④髂嵴平第四腰椎棘突⑵活动标志:皮肤的皱襞、肌肉的隆起或凹陷、显露的肌腱及某些间隙等。如耳门、听宫、听会要张口取,下关要闭口取,阳溪要翘起大拇指等。24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二节腧穴五、腧穴的定位法2.骨度分寸定位法:以骨节为标志,将人体各部分规定为一定的尺寸进行取穴的方法。分部折寸以患者本人的身材为依据。最早见于《灵枢·骨度》篇。取用时,将设定的骨节两端之间的长度折成为一定的等分,每一等分为一寸。不论男女老幼,肥瘦高矮,一概以此标准折量作为量取腧穴的依据。25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二节腧穴五、腧穴的定位法部位起止点折量寸度量法说明头部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12寸直眉心至前发际3寸,大椎穴至后发际3寸前额两发角之间耳后两乳突之间9寸9寸横横用于量头部的横寸胸腹部胸骨上窝至胸剑联合中点胸剑联合中点至脐中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9寸8寸5寸直直直胸部与胁肋部取穴直寸,一般根据肋骨计算,每一肋骨折作1.6寸两乳头之间8寸横胸腹部取穴横寸。女性可用锁骨中线代替背腰部大椎以下至尾骶肩胛骨内缘之间21椎6寸直横背腰部腧穴以脊椎棘突作为定位标志。26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二节腧穴五、腧穴的定位法部位起止点折量寸度量法说明身侧部腋以下至第11肋端下方第11肋端以下至股骨大转子高点12寸9寸直直上肢部腋前纹头(腋前皱襞)至肘横纹肘横纹至腕横纹9寸
12寸直
直用于手三阴、手三阳经的骨度分寸下肢部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侧髁上缘胫骨内侧髁下缘至内踝尖18寸13寸直直股骨大转子高点至膝中膝中至外踝尖外踝尖至足底19寸16寸3寸直直直臀横纹至膝中,可作14寸折量27腧穴学28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二节腧穴五、腧穴的定位法3.手指同身寸取穴法:以病人自身手指的宽度为标准来取穴的方法。①中指同身寸:中指屈曲时,中节桡侧两端纹头之间为1寸。用于四肢取穴的直寸、背部的横寸。②拇指同身寸:拇指指关节的宽度作为1寸。用于四肢部直寸取穴。③横指同身寸:将食、中、无名、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的宽度为3寸。又称“一夫法”。用于下肢直寸,腹部的横寸。29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三节十四经穴目的要求:1.掌握十四经常用腧穴的归经、定位、主治,常用经外奇穴的定位、主治。2.了解常用腧穴的操作法。第三节十四经穴
30腧穴学一、手太阴肺经(11穴)体表路线:起于中府穴→上肢内侧前缘→止于拇指桡侧端的少商穴。体内联系:属肺,络大肠。并与胃、气管、喉咙联系。主治概要:主治咳、喘、咯血、咽喉痛等与肺脏有关的疾患,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症。常用穴位:尺泽、列缺、少商。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三节十四经穴31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三节十四经穴一、手太阴肺经(11穴)1.尺泽
Chǐzé
(合穴)定位: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主治:咳嗽,气喘,咳血;咽喉肿痛;肘臂挛痛。操作:直刺0.5~1.0寸。或点刺出血。备注:配列缺、肺俞等主治咳嗽、气喘;点刺出血治疗急性咽喉肿痛;配合谷等治疗肘臂挛痛、肘关节屈伸不利;配委中主治急性吐泻、中暑等。
32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三节十四经穴一、手太阴肺经(11穴)2.列缺Lìeqūe(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任脉)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主治:颈项痛,咽痛,咳嗽,头痛,面瘫等。操作:针尖向上斜刺0.5-1.0寸。备注:配风池、风门等治疗感冒、咳嗽、头痛等;配合谷、外关治项强等;配照海治咽喉疼痛。33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三节十四经穴3.少商Shàoshāng(井穴)定位:拇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主治:①咽喉肿痛,咳喘;②急救:中风、昏迷、中暑;③高热抽搐、癫狂痫操作:浅刺0.1,或点刺出血。备注:三棱针点刺治疗重症肺炎所致的高热、惊厥、呼吸急促患者和中风昏迷;配合谷治疗咽喉肿痛。一、手太阴肺经(11穴)34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三节十四经穴二、手阳明大肠经(20穴)体表路线:起于商阳穴→上肢外侧前缘→肩→颈→面颊→左右交会于人中穴→止于对侧的迎香。体内联系:属大肠,络肺。并与鼻、下齿有联系。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疾患、热病、皮肤病、肠胃病、神志病等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常用穴位:商阳、合谷、曲池、肩髃、迎香。35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三节十四经穴二、手阳明大肠经(20穴)1.商阳Shāngyáng(井穴)定位:食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主治:①咽喉肿痛;②急救:中暑、昏迷热病;③手指麻木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备注:配少商、人中治热病,昏迷;配合谷、少商治咽喉肿痛。36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三节十四经穴二、手阳明大肠经(20穴)2.合谷Hégǔ(原穴)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口眼歪斜,耳聋等头面五官疾患;②发热恶寒等外感病证,热病无汗或多汗;③经闭,滞产等妇产科病证。操作:直刺0.5-1.0寸。备注:配太阳治头痛;配太冲治目赤肿痛;配迎香治鼻疾;配少商治咽喉肿痛;配三阴交治经闭,滞产;配地仓颊车治眼歪斜。37腧穴学二、手阳明大肠经(20穴)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三节十四经穴3.曲池Qūchí
(合穴)定位: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主治:①手臂痹痛;②热病;③高血压;④腹痛吐泻;⑤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操作:直刺0.8-1.2寸。备注:配手三里治上肢不遂;配太冲、大椎治高血压。38腧穴学二、手阳明大肠经(20穴)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三节十四经穴4.肩髃Jiānyú
定位:肩峰端下缘,在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主治:①肩臂挛痛、上肢不遂;②瘾疹。操作: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备注:配肩髎、臂臑治肩臂疼痛;配曲池、阳陵泉、绝骨治偏瘫;配阳溪治风热瘾疹。39腧穴学5.迎香Yíngxiāng
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间。主治:①鼻塞,鼽衄,口歪,面痒;②胆道蛔虫症。操作:向内上方斜刺或平刺0.3-0.5寸。备注:配印堂、合谷治急慢性鼻炎;配合谷治面痒肿;配四白、地仓、颊车治面神经麻痹。二、手阳明大肠经(20穴)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三节十四经穴40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三节十四经穴三、足阳明胃经(45穴)体表路线:
起于承泣穴→下颌角前→沿耳前上行→前额角(头维)。→由大迎前下行→沿颈前外侧→入缺盆→胸前正中线旁开4寸→腹正中线旁开2寸→下肢外侧前缘→止于厉兑穴。体内联系:属胃,络脾。并与喉咙、唇、上齿、眼、鼻、耳、乳部有联系。主治概要:主治胃肠病和头面、目、鼻、口齿病和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肠鸣腹胀、水肿、胃痛、呕吐或消谷善饥、咽喉肿痛、鼻衄、热病、发狂等。
常用穴位:地仓、颊车、下关、天枢、足三里、丰隆、内庭。41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三节十四经穴足阳明胃经循行路线图42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三节十四经穴三、足阳明胃经(45穴)1.地仓Dìcāng定位: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或口角旁0.4寸。主治:口歪,流涎,三叉神经痛、眼睑瞤动。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向颊车透刺1.0-1.5寸。备注:配颊车、合谷、治口歪、流涎;配颊车、合谷治齿痛。43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三节十四经穴三、足阳明胃经(45穴)2.颊车Jiáchē定位: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凹陷中,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点。主治:口歪,齿痛,颊肿,口噤不语,痄腮。操作:直刺0.3-0.5寸,平刺0.5-1.0寸。可向地仓透刺。备注:配地仓治口眼歪斜;配合谷、内庭治胃火牙痛;配太溪治肾虚牙痛。44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三节十四经穴三、足阳明胃经(45穴)3.下关Xiàguān定位: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主治:①耳聋,耳鸣,聤耳,齿痛;②口噤,口眼歪斜。操作:直刺0.5-1.0寸。备注:配翳风、耳门治耳疾;配颊车、大迎治面瘫;配合谷、外关、翳风治牙关紧闭。45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三节十四经穴三、足阳明胃经(45穴)4.天枢Tiānshū(募穴)定位:脐中旁开2寸。主治:①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泄泻、痢疾;②月经不调、痛经。操作:直刺1.0-1.5寸。备注:配足三里治腹胀肠鸣;配气海治绕脐痛;配上巨虚,下巨虚治便秘、泄泻;配中极、三阴交、太冲治痛经。46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三节十四经穴三、足阳明胃经(45穴)5.足三里
Zúsānlǐ(合穴,胃下合穴)【定位】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外开一横指(中指)。【主治】①胃痛,呕吐,腹胀,泄泻,痢疾,便秘;②乳痈,肠痈;③下肢痹痛,水肿;⑤癫狂,⑥虚劳羸瘦,为强壮保健要穴。【操作】直刺1~2寸。【备注】配中脘、梁丘治胃痛;配内关治呕吐;配气海治腹胀;配膻中、乳根治乳痛;配阳陵泉、悬钟治下肢痹痛;常灸足三里可养身保健。47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三节十四经穴三、足阳明胃经(45穴)6.丰隆
Fēnglóng(络穴)【定位】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主治】①头痛、眩晕;②癫狂;③痰多咳嗽;④下肢痿痹;⑤腹胀、便秘。【操作】直刺1~1.5寸。【备注】配风池、脾俞治眩晕;配膻中、肺俞治痰多咳嗽;配神门、太冲治痫证;隔姜灸丰隆治老年性便秘。48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三节十四经穴三、足阳明胃经(45穴)6.内庭
Nèitíng
(荥穴)【定位】在足背当第2、3趾间缝纹端。【主治】①齿痛,咽喉肿痛,口歪,鼻衄;②热病;③胃病吐酸,腹胀,泄泻,痢疾,便秘;④足背肿痛。【操作】直刺或斜刺0.5~0.8寸。【备注】配合谷治齿痛;配地仓、颊车治口歪;点刺放血治麦粒肿。
49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三节十四经穴四、足太阴脾经(21穴)体表路线:
起于隐白→内踝前→小腿内侧中间(内踝上8寸前)→下肢内侧前缘(内踝上8寸后)→腹部前正中线旁开4寸→胸部前正中线旁开6寸→止于腋中线第六肋间(大包)。体内联系:属脾,络胃,并与咽、舌、心联系。主治概要:主治脾胃病、妇科病、前阴病和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胃脘痛、食则呕、嗳气、腹胀便溏、黄疸、身重无力、舌根强痛、下肢内侧肿胀、厥冷等症。
常用穴位:隐白、三阴交、阴陵泉。50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三节十四经穴四、足太阴脾经(21穴)1.隐白Yǐnbái(井穴)【定位】在足大趾内侧,距趾甲角旁0.1寸。【主治】①月经过多、崩漏;②便血、尿血;③癫狂、多梦;④惊风;⑤腹胀。【操作】浅刺0.1寸。【备注】配地机、三阴交、隐白治崩漏;配足三里治大便下血。51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三节十四经穴四、足太阴脾经(21穴)2.三阴交Sānyīnjiāo
(交会穴)
【定位】在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主治】①肠鸣腹胀、泄泻;②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③遗精、阳痿、遗尿、疝气;④失眠;⑤下肢痿痹,脚气。【操作】直刺1.0~1.5寸。孕妇禁针。【备注】配足三里治肠鸣泄泻;配中极治月经不调;配子宫治疗阴挺;配大敦治疝气;配内关、神门治失眠。52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三节十四经穴四、足太阴脾经(21穴)3.阴陵泉
Yīnlíngquán(合穴)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踝后下方凹陷处。【主治】①腹胀、泄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或失禁;②膝痛。【操作】直刺1~2寸。【备注】配肝俞、至阳治黄疸;阴陵泉透阳陵泉治膝痛;配水分治水肿。53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三节十四经穴五、手少阴心经(9穴)体表路线:
起于腋窝的极泉穴→上肢内侧后缘→止于小指桡侧端少冲穴。体内联系:属心,络小肠。并与肺、咽喉、眼有联系。主治概要:主治心、胸、神志病和经脉循行部位的其它病证。如心痛、心律不齐、癫痫、失眠、昏迷、咽干、口渴、上臂内侧痛等症。常用穴位:少海、神门、少冲。54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三节十四经穴五、手少阴心经(9穴)1.少海
Shàohǎi(合穴)
【定位】屈肘,当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主治】①心痛、癔病、神志病;②肘臂挛痛;③头项痛,腋胁痛;④瘰疬。【操作】直刺0.5~1寸。【备注】配曲池治肘臂挛痛;配天井治疗瘰疬;配风池、后溪治头痛项强。55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三节十四经穴五、手少阴心经(9穴)2.神门
Shénmén(输穴;原穴)
【定位】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主治】①心病、心烦、惊悸、怔仲、健忘、失眠、癫狂痫;②高血压;③胸胁痛。【操作】直刺0.3~0.5寸。【备注】配内关、心俞治心痛;配内关、三阴交、大陵治健忘、失眠。
56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三节十四经穴五、手少阴心经(9穴)3.少冲
Shàochōng(井穴)
【定位】在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旁开0.1寸。【主治】①心悸、心痛、癫狂、昏迷;②热病;③胸胁痛。【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备注】配太冲、中冲、大椎治热病、昏迷;配合谷、太冲、人中治小儿惊风;配内关、心俞治心悸、心痛。57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三节十四经穴六、手太阳小肠经(19穴)体表路线:
起于小指外侧端(少泽穴)→上肢外侧后缘→头→止于耳中听宫穴。体内联系:属小肠,络心。并与食道、横膈、胃、眼有联系。主治概要:主治头面五官病、热病、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它病证。如少腹痛、腰脊痛引睾丸、耳聋、目黄、颊肿、咽喉肿痛、肩臂外侧后缘痛等症
。常用穴位:后溪、听宫。58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三节十四经穴六、手太阳小肠经(19穴)1.后溪
Hòuxī(输穴,八脉交会穴,通督脉)
【定位】在手掌尺侧,微握拳,第5指掌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主治】①头项强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挛痛;②目赤、耳聋、咽喉肿痛;③癫狂;④疟疾。【操作】直刺0.5-l寸。治手指挛痛可透刺合谷。【备注】配列缺、悬钟治项强痛;配人中治急性腰扭伤;配环跳、阳陵泉治腿痛。59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三节十四经穴六、手太阳小肠经(19穴)2.听宫
Tīnggōng【定位】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主治】①耳鸣、耳聋、聤耳;②齿痛。【操作】张口,直刺1-1.5寸。留针时要保持一定的张口姿势。【备注】配翳风、中渚治耳鸣、耳聋;配颊车、合谷、下关治齿痛。60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三节十四经穴七、足太阳膀胱经(67穴)体表路线:起于睛明→后头→沿背脊旁→下肢外侧后缘→止于至阴。体内联系:属膀胱,络肾。并联络眼、脑、耳部。主治概要:主治头面五官病,项、背、腰、下肢病证及神志病;位于背部两条侧线的背俞穴及其他腧穴主治相应的脏腑病证和有关的组织器官病证。如小便不通,遗尿,癫狂等;目痛,鼻塞多涕,头痛以及项、背、腰、股、臀部及下肢后侧本经循行部位疼痛。
常用穴位:睛明、攒竹、大杼、肺俞、脾俞、肾俞、次髎、委中、承山、昆仑、至阴。61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三节十四经穴1.睛明
Jīngmíng【定位】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主治】①目赤肿痛、目眩、近视等目疾;②急性腰扭伤;③心动过速。【操作】患者闭目,医生左手轻推眼球向外侧固定,右手缓慢进针,紧靠眶缘直刺0.5-1寸,不捻转,不提插,出针后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禁灸。【备注】配合谷、四白治目生翳膜;配后溪、瞳子髎治目赤;配行间治雀目。七、足太阳膀胱经(67穴)62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三节十四经穴七、足太阳膀胱经(67穴)2.攒竹
Cuánzhú【定位】眉头凹陷中,眶上切迹处,约在目内眦直上。【主治】①头痛,眉棱骨痛;②眼睑瞤动、眼睑下垂、目视不明、目赤肿痛等目疾;③急性腰扭伤。【操作】可向眉中平刺或斜刺0.5~0.8寸或直刺0.2~0.3寸。禁灸。【备注】配头维治疗头目疼痛;配后溪、液门治疗目赤肿痛;配列缺、颊车治疗面瘫、面肌痉挛。
63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三节十四经穴七、足太阳膀胱经(67穴)3.大杼Dàzhù
(八会穴之骨会)
【定位】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①咳嗽;②头痛,项强,肩背痛。③骨病。【操作】斜刺0.5~0.8寸。
4.肺俞
Fēishū(肺之背俞穴)
【定位】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①咳嗽、气喘、咯血等肺疾;②骨蒸潮热,盗汗。
【备注】配列缺、合谷、外关治疗风寒咳嗽;配尺泽、曲池、大椎治疗风热咳嗽;配肺俞、太渊、丰隆、合谷治疗痰湿咳嗽。
64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三节十四经穴七、足太阳膀胱经(67穴)5.脾俞
Pǐshū(脾之背俞穴)
【定位】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①腹胀、腹泻、呕吐、痢疾、便血等脾胃肠腑病证。②背痛。【操作】斜刺0.5~0.8寸。
【备注】配中脘、三阴交、足三里治疗呕吐;配胃俞、中脘、章门、足三里、关元俞治疗泄泻;配肾俞、三阴交治疗消渴。
6.肾俞
Shènshū(肾之背俞穴)
【定位】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①腰痛;②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带下等泌尿系疾患;③耳鸣,耳聋。【操作】直刺0.5~1寸。【备注】配气海、三阴交、志室治疗滑精;配关元、三阴交、太溪、水泉治疗月经不调;配中脘、天枢、足三里治疗五更泄泻;配委中、太溪治疗腰痛。65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三节十四经穴七、足太阳膀胱经(67穴)7.次髎
Cìliáo【定位】第2骶后孔中,髂后上棘的内下方。
【主治】
①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等妇科疾患;②小便不利;③遗精;④疝气;⑤腰骶痛,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1~1.5寸。【备注】配三阴交治疗月经不调、痛经;配委中治疗腰骶疼痛。
8.委中Wéizhōng(膀胱之下合穴)
【定位】腘横纹中点。【主治】①腰背痛、下肢痿痹等;②腹痛,急性吐泻;③小便不利,遗尿;④丹毒。【操作】直刺1~1.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腘静脉出血。【备注】配肾俞、阳陵泉、腰阳关、志室、太溪治疗腰痛;配长强、次髎、上巨虚、承山治疗便血。66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三节十四经穴七、足太阳膀胱经(67穴)9.承山Chéngshān【定位】在小腿后面正中,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主治】①腰腿拘急、疼痛;②痔疾,便秘。【操作】直刺1~2寸。【备注】配环跳、阳陵泉治疗下肢痿痹;配长强、百会、二白治疗痔疾。10.昆仑
Kūnlūn
(经穴)
【定位】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主治】①后头痛,项强,腰骶疼痛,足踝肿痛;②癫痫;③滞产。【操作】直刺0.5~1寸。孕妇禁用。【备注】配风池、天柱、肩中俞、后溪治疗项强;配太溪、丘墟、三阴交治疗足跟痛。
67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三节十四经穴七、足太阳膀胱经(67穴)11.至阴
Zhiyin
(井穴)
【定位】足小趾外侧趾甲角旁0.1寸。【主治】①胎位不正,滞产;②头痛,目痛,鼻塞,鼻衄。【操作】浅刺0.1寸;胎位不正用灸法。【备注】艾灸至阴矫正胎位不正成功率较高。68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三节十四经穴八、足少阴肾经(27穴)体表路线:起于足底涌泉穴→绕内踝后→下肢内侧后缘→腹正中线旁开0.5寸→胸正中线旁开2寸→止于锁骨下缘的俞府穴。体内联系:属肾,络膀胱。并与肝、肺、心、喉咙、舌根有联系。主治概要:主治妇科、前阴病和肾、肺、咽喉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遗尿、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月经不调、痛经、遗精、阳痿等;耳聋、耳鸣、咽喉肿痛、腰脊强痛、小腿内侧痛、内踝痛、足跟痛等。
常用穴位:涌泉、太溪。69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三节十四经穴八、足少阴肾经(27穴)1.涌泉
Yǒngquán
(井穴)
【定位】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2,3趾趾缝纹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主治】①昏厥、中暑、癫痫、小儿惊风等急症及神志病;②头痛,头晕;③咯血,咽喉肿痛;④小便不利,便秘;⑤足心热。【操作】
直刺0.5~1寸。【备注】为急救穴之一,配水沟、内关治疗昏厥;配前顶、印堂、神门治疗小儿惊风;配太溪、照海、鱼际治疗咽喉肿痛。
70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三节十四经穴八、足少阴肾经(27穴)2.太溪
Tàixī
(原穴,输穴)
【定位】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中点凹陷中。
【主治】①月经不调、遗精、阳痿、小便频数等泌尿生殖系疾患;②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等肾虚性五官病证;③腰脊痛及下肢厥冷、内踝肿痛;④气喘、胸痛、咯血等肺部疾患;⑤消渴;⑥失眠、健忘等肾精不足证。
【操作】直刺0.5~1寸。
【备注】配大陵、神门、少冲、志室治疗失眠;配尺泽、鱼际、孔最治疗咯血;配气海、三阴交、志室治疗滑精。71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三节十四经穴九、手厥阴心包经(9穴)体表路线:起于乳头外侧天池穴→上肢内侧正中→掌中→止于中指尖端的中冲穴。体内联系:属心包,络上、中、下焦。
主治概要:主治心、胸、胃、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心痛、胸闷、心悸、心烦、癫狂;腋肿、肘臂挛急、掌心发热等。常用穴位:曲泽、内关。72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三节十四经穴1.曲泽
Qǔzé(合穴)
【定位】
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主治】①心痛、心悸等心脏病证;②胃痛、呕吐、泄泻等急性胃肠病;③肘臂挛痛;④热病。
【操作】直刺0.8~1寸;或用三棱针点刺放血。
【备注】配内关、中脘治疗呕吐;配委中、曲池治疗中暑。九、手厥阴心包经(9穴)73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三节十四经穴2.内关Nèiguān
(络穴,八脉交会穴)
【定位】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主治】①心痛、心悸、胸闷、胸痛等心胸病证;②胃痛、呕吐、呃逆等胃疾;③失眠、癫狂等神志病证;④上肢臂痛、偏瘫、手指麻木等局部病证。
【操作】直刺0.5~1寸。
【备注】配大陵、神门治疗失眠;配郄门治疗心痛;配足三里、中脘治疗胃痛、呕吐。
九、手厥阴心包经(9穴)74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三节十四经穴十、手少阳三焦经(23穴)体表路线:起于无名指尺侧端关冲→手背→上肢外侧正中→肩→颈→耳后→耳前→止于眉梢的丝竹空。
体内联系:属上、中、下三焦,络心包。并与耳、眼有联系。
主治概要:主治侧头、耳、胸胁、咽喉病和热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腹胀、水肿、遗尿、小便不利;耳鸣、耳聋、咽喉肿痛、目赤肿痛、颊肿和耳后、肩臂、肘部外侧疼痛等。常用穴位:外关、天井、翳风。75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三节十四经穴十、手少阳三焦经(23穴)1.外关
Wàiguān(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阳维脉)
【定位】在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主治】①头痛、颊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等头面五官疾患;②热病;③胁肋痛,上肢痹痛。
【操作】直刺0.5~1寸。
【备注】配太阳、率谷治疗偏头痛;配足临泣治疗耳聋、目痛、颊肿、项强、肩痛;配后溪治疗落枕;配阳池、中渚治疗手指疼痛、腕关节疼痛。
76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三节十四经穴十、手少阳三焦经(23穴)2.天井
Tiānjǐng
(合穴)
【定位】在臂外侧,屈肘时当肘尖直上1寸凹陷处。【主治】①手臂无力,上肢不遂;②偏头痛,耳聋;③胸胁痛;④瘰疬。【操作】直刺0.5~1寸。【备注】77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三节十四经穴十、手少阳三焦经(23穴)3.翳风Yífēng【定位】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中。【主治】①口眼喎斜、牙关紧闭、齿痛、颊肿、耳鸣、耳聋等头面五官疾患;②瘰疬。【操作】直刺0.5~1.0寸。【备注】配听宫、听会治疗耳鸣、耳聋;配地仓、颊车、阳白治疗面瘫;配下关、颊车、合谷治疗颊痛。78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三节十四经穴十一、足少阳胆经(44穴)体表路线:起于目外眦旁瞳子髎穴→绕耳前后→头侧→颈、胸、腹侧面→下肢外侧正中→外踝前→止于第四趾外侧端足窍阴穴。体内联系:属胆,络肝。与目、耳有联系。主治概要:主治侧、目、耳、咽喉病,神志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口苦,目眩,疟疾等;目外眦痛,缺盆部肿痛,腋下肿,胸、胁、股及下肢外侧痛,足外侧发热等。
常用穴位:风池、环跳、阳陵泉、悬钟。79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三节十四经穴十一、足少阳胆经(44穴)1.风池Fēngchí
【定位】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平风府穴。
【主治】①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渊、耳鸣等头面五官病证;②中风、不寐、癫痫等神志病证;③颈项强痛。
【操作】针尖微下,向鼻尖方向斜刺0.8~1.2寸,或平刺透风府穴。
【备注】配大椎、后溪治疗颈项强痛;配睛明、太阳、太冲治疗目赤肿痛;针刺风池穴对视神经萎缩患者疗效较好。
80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三节十四经穴十一、足少阳胆经(44穴)2.环跳Huántiào
【定位】侧卧屈股,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的交点处。【主治】腰胯疼痛、下肢痿痹等腰腿病证。【操作】直刺2~3寸。【备注】配殷门、阳陵泉、委中、昆仑治疗下肢痹痛;配风池、曲池治疗风疹。81腧穴学3.阳陵泉Yánglíngquán(合穴,八会穴-筋会)
【定位】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主治】①黄疸、口苦、呃逆、呕吐、胁肋疼痛等肝胆病证;②下肢痿痹、膝膑肿痛等下肢、膝关节疾患;③肩痛。【操作】直刺1~1.5寸。【备注】配支沟治疗胁肋痛;配日月治疗胆囊炎;配环跳、委中、悬钟等治疗下肢痿痹。十一、足少阳胆经(44穴)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三节十四经穴82腧穴学4.悬钟Xuánzhōng
(八会穴-髓会)【定位】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主治】①颈项强痛,胸胁胀痛,下肢痿痹;②痴呆,中风。【操作】直刺1~1.5寸。【备注】配天柱、后溪治疗颈项强痛;配风池治疗眩晕、耳鸣;配丰隆治疗高脂血症。
十一、足少阳胆经(44穴)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三节十四经穴83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三节十四经穴十二、足厥阴肝经(14穴)体表路线:起于大敦→下肢内侧中间→腹→上注于肺→止于期门。体内联系:属肝,络胆。与胃、喉咙、目、肺有联系。主治概要:主治肝胆、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胸满、呕逆、飧泄、嗌干、遗尿、癃闭等;腰痛、疝气、少腹肿等。常用穴位:大敦、太冲。84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三节十四经穴十二、足厥阴肝经(14穴)1.大敦Dàdūn
(井穴)【定位】足大趾外侧,趾甲角旁0.1寸【主治】①疝气;②经闭、崩漏、阴挺、遗尿、小便不利等妇科及前阴病证;③癫痫。【操作】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 【备注】配太冲、气海、地机治疗疝气;配隐白治疗崩漏;配太冲、曲泉治疗睾丸肿痛。85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三节十四经穴十二、足厥阴肝经(14穴)2.太冲Taichōng(输穴,原穴)【定位】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主治】①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青盲、口喎等头面五官病证;②中风,癫痫,小儿惊风;③黄疸、胁痛、口苦、腹胀等肝胃病证;④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等妇科病证;⑤遗尿,癃闭;⑥下肢痿痹,足跗肿痛。【操作】直刺0.5~1寸。【备注】配合谷称为四关穴,主治头痛、眩晕、小儿惊风、口喎等。86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三节十四经穴十三、督脉(28穴)体表路线:起于尾骨尖下长强穴→腰背项部正中→巅顶→前额正中→鼻柱→人中沟→止于上唇系带与齿龈相接处的龈交穴。体内联系:与生殖器、脊髓、脑、鼻有联系。主治概要:主治神志病、热病,腰骶、背项、头部及相应内脏病证。如腰背强痛、脊强反折、头重、癫痫等。常用穴位:长强、腰阳关、命门、大椎、百会、水沟(人中)。87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三节十四经穴十三、督脉(28穴)1.长强Chángqiáng
(络穴)【定位】在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主治】①痔疾,脱肛,泄泻,便秘;②肩背痛,癫狂痫;③腰痛,尾骶骨痛。
【操作】斜刺,针尖向上与骶骨平行刺入0.5~1.0寸。不得刺穿直肠,以防感染。【备注】
配承山主治痔疾、便秘;配大肠俞、承山、百会主治脱肛。
88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三节十四经穴十三、督脉(28穴)2.腰阳关Yāoyángguān
【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
①腰骶疼痛,下肢痿痹;②月经不调,带下;③遗精,阳痿。
【操作】直刺0.5~1.0寸。【备注】配肾俞、次髎、委中主治腰腿痛。89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三节十四经穴十三、督脉(28穴)3.命门Mìngmén
【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①腰痛,下肢痿痹;②遗精,阳痿,早泄;③月经不调,赤白带下;④遗尿,尿频;⑤泄泻。
【操作】直刺0.5~1.0寸。【备注】配肾俞主治肾虚尿多、腰酸背痛;配肾俞、气海、然谷主治阳痿、早泄、滑精。90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三节十四经穴十三、督脉(28穴)4.大椎Dàzhuī【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①热病,疟疾;②感冒,咳嗽,气喘;③癫痫,小儿惊风;④头项强痛;⑤风疹,痤疮。【操作】斜刺0.5~1.0寸。 【备注】配曲池、列缺、风门主治感冒;配后溪、间使主治疟疾。91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三节十四经穴十三、督脉(28穴)5.百会Bǎihuì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主治】①头痛,眩晕;②中风失语,癫狂痫;③失眠,健忘;④脱肛,阴挺,久泻。【操作】平刺0.5~1.0寸。【备注】配脑空、天柱主治头风、眼花;配承山、长强主治脱肛、痔疾;配脾俞主治久泻下陷。92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三节十四经穴十三、督脉(28穴)6.水沟Shuǐgōu【定位】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主治】①昏迷,晕厥,中风,癫狂痫;②口歪,牙关紧闭;③闪挫腰痛,脊膂强痛;④消渴,黄疸,遍身水肿。【操作】向上斜刺0.3~0.5寸(或用指甲按掐)。一般不灸。
【备注】配上星、迎香主治鼻衄;配内关、足三里主治休克。93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三节十四经穴十四、任脉(28穴)体表路线:起于前后阴之间会阴穴→腹胸颈前正中→止于颏唇沟中点的承浆穴。
体内联系:与生殖器、唇、目有联系主治概要:主要治疗腹、胸、颈、头面的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器官病证,部分腧穴有保健作用,少数腧穴可治疗神志病。如疝气、带下、腹中结块等。常用穴位:关元、气海、承浆。94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三节十四经穴十四、任脉(24穴)1.关元Guānyuán(小肠募穴)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主治】
①阳痿,遗精,遗尿,癃闭,尿频;②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带下,不孕;③腹痛,泄泻,痢疾;④虚劳羸瘦,中风脱证。【操作】直刺1.0~2.0寸,需排尿后进行针刺。孕妇慎用。【备注】配中极、百会、三阴交主治遗尿;配肾俞、气海主治肾虚尿频;配肾俞、太溪主治久痢。95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三节十四经穴十四、任脉(24穴)2.气海Qìhǎi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主治】①腹痛,泻泄,便秘;②遗尿,遗精,阳痿;③闭经,痛经,崩漏,带下,阴挺;④虚劳羸瘦,中风脱证。【操作】直刺1.0~2.0寸。
【备注】配关元、足三里主治中气下陷;配天枢、上巨虚主治急性痢疾;配膻中、太渊主治气短。
96腧穴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三节十四经穴十四、任脉(24穴)3.承浆Chéngjiāng
【定位】仰靠坐位。在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主治】①口歪,唇紧,齿龈肿痛,流涎,口舌生疮,面痛;②消渴,癫痫。【操作】斜刺0.3~0.5寸。【备注】配劳宫主治口舌生疮、口臭、口干。97腧穴学第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L-Octanoylcarnitine-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湖北理工学院《结构力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6讲 除法(教师版)(知识梳理+典例分析+举一反三+巩固提升)(北师大版)
- 湖北理工学院《构成基础》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工业大学《信息设计》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工业大学《容器造型》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工业大学《建筑设计原理》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计算机技术应用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单片机接口技术(2022春季)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幼儿园中班健康《可爱的小脚丫》教案
- 多图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十三讲先锋队与中华民族独立解放(1919-1949)根据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制作
- 120急救中心-检伤分类专项试题及答案
- Module4ThingsweenjoyUnit11Chinesefestivals第1课时(课件)牛津上海版英语五年级下册
- sl677-2014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 口语交际做手工(课件)语文二年级上册3
- 高中数学新教师培训
- 壳寡糖知识课件
- 电子病历安全保障与隐私保护
- 小班数学《小兔家的新门帘》课件
- 2024版国开电大土木工程本科《工程数学》在线形考(形成性考核作业5)试题及答案
-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二年级上册期中考试数学试题(解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