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国内外锌铜产业发展分析_第1页
2010国内外锌铜产业发展分析_第2页
2010国内外锌铜产业发展分析_第3页
2010国内外锌铜产业发展分析_第4页
2010国内外锌铜产业发展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锌产业发展情况综述世界金属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1~8月,全球锌市供应过剩为25.3万吨。精炼锌产量和消费量高于2009年年初触及的纪录低位。国际铅锌研究小组公布的数据则显示,1~8月,全球锌市供应过剩16.6万吨,全球精炼锌使用量为817.4万吨;同期,全球精炼锌产量为834万吨,高于2009年同期的723.6万吨。尽管今后几年中国锌业的发展趋势将与世界锌业的发展趋势大致相同,但中国锌业的发展将决定着世界锌业的未来。中国锌业发展情况2009年,中国铅锌总产量达806.46万吨,占我国10种有色金属总产量的30.95%,其中锌产量连续18年位居世界第一。锌的最终消费主要集中在建筑、通信、电力、交通运输等行业,中间消费主要是镀锌钢材、压铸锌合金、黄铜、氧化锌以及电池。由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中国建筑(4.00,0.06,1.52%)业、汽车工业等行业的需求强劲导致锌消费领域的需求大幅增长。1.产量增长1~9月,中国锌产量为382.9万吨,同比增长23.8%。2010年以来,中国锌产量虽略有波动,但整体呈增长态势,9月产量较1月增长34.3%,且与2009年同期相比,各月均有所增长。1~9月,中国锌的日均产量为1.4万吨。1~9月,中国锌精矿产量为277.3万吨,同比增长31.9%。整体来看,2010年以来,中国锌精矿产量在经历了前6个月的增长后,7月开始逐步下滑,且各月产量均比2009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图1)。2.进出口下降1~9月,中国锌及其制品出口总值为2.05亿美元,同比增长61.6%。整体来看,2010年以来,中国锌及其制品出口总值略呈下降趋势,9月出口总值较1月下降了64.6%,但各月出口总值总体较2009年同期有大幅增长。1~9月,中国共出口精炼锌35682吨,同比增长313.7%。2010年以来,精炼锌出口一直呈下降趋势,9月出口量较1月下降89.1%。但与2009年同期相比,仍呈明显的增长态势,可见出口在恢复。1~9月,中国共向韩国出口精炼锌6566吨,同比增长36.9%;向新加坡出口5029吨,同比增长83714.5%。1~9月,中国锌及其制品进口总值为9.13亿美元,同比下降18.2%。整体来看,2010年以来,锌及其制品进口总值呈涨跌互现的局面,但与2009年同期相比,各月则呈较明显的下降趋势。1~9月,中国共进口精炼锌242834吨,同比下降59.6%。2010年以来,中国精炼锌进口呈涨跌互现的局面,波动较大,且进口量明显小于2009年同期。1~9月,中国共从澳大利亚进口精炼锌76674吨,同比下降53.8%;从哈萨克斯坦进口33716吨,同比下降57.4%;从纳米比亚进口36638吨,同比下降64.5%;从秘鲁进口5233吨,同比增长62.8%;从韩国进口24976吨,同比下降55.2%。3.价格上涨,库存增加根据上海现货价格统计,1~9月,上海现货0#锌锭的平均价格为17060元/吨,1#锌锭的平均价格为17033元/吨。2010年以来,上海现货锌锭的平均价格虽有波动,但整体变化不大。为了抑制锌市的价格炒作,国家发改委在11月2日发布公告称,国储物资调节中心受国家物资储备局委托以公开竞价方式销售部分国家储备锌锭,数量5万吨,竞价销售时间为2010年11月9日全天。截至9月30日,LME锌库存比8月减少5800吨,至616750吨。2010年以来,LME锌库存虽有波动,但整体呈增长态势,且增幅不大,9月库存较1月增长24.2%;截至9月末,SHFE锌库存增加22742吨,至254310吨,从自6月份以来连续3个月下降的趋势中恢复上升。中国锌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产能过剩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统计,2003~2009年,中国铅锌业固定资产投资从31亿元增至325亿元,年增长近50%。目前,中国的锌冶炼产能超过600万吨,预计每年增加40万吨,2015年中国锌冶炼产能在800~900万吨。而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协会提出的有色金属“十二五”规划草案显示,至2015年,中国国内对精炼铜、电解铝、铅、锌等10种有色金属产量将控制在4100万吨以内,并按照产业政策全部淘汰落后产能。在4100万吨10种基本金属中,锌可能为670万吨。可以预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锌冶炼企业的兼并重组,向优势企业重组的进程会加快。2.承受环保及能源压力由于今年年底为“十一五”规划大限,为实现国家要求的降耗指标,近期不少地方纷纷采取措施限制社会用电。据了解,受影响的铅锌企业不只是产铅大省的河南,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更严峻的广西同样限制了省内铅锌企业的开工率,而陕西也同样有意将限电的矛头指向铅锌企业。目前锌产量最大的广西,10月份铅锌企业受限电影响,开工率不足50%。近年来,由于国家对环保的监管力度加大,企业用于环保的投入将会越来越多,未来实现污水零排放的企业会越来越多。3.原材料成本高今后进口锌矿的加工费将更加严峻,而进口数量则取决于市场价格和走势。中国通过海外并购的方式寻求更多的资源勘探权和开发权,积极扩大国际合作或者进行并购,建立能源资源基地,是争夺国际矿产资源价格话语权的战略需要。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将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向海外投资,但海外投资具有一定的风险,尚需谨慎。国内锌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国锌冶炼行业结构不合理,小企业多而分散,产业集中度低,全国300家锌冶炼企业分布在27个省。2008年,全国前十名锌冶炼企业总产量占全国产量的33.98%,较2007年仅增长1%,但当年全国锌产量同比增长10.42%,可见,锌产量快速增长以小企业生产增长为主。国内锌行业产业集中度与《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要求差距较大,分散的生产组织结构,不仅造成企业经营行为粗放,重复建设严重,行业自律能力差和恶性竞争,还严重削弱了我国锌工业的整体竞争力。冶炼工艺落后,环境污染严重国内现有锌冶炼工艺以湿法为主,火法仍占30%,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装备水平低,冶炼水平低,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不高。低水平的冶炼工艺促使“血铅事件”频出。2009年陕西凤翔县血铅超标,湖南武冈市文坪镇也同样出现血铅超标事件。这些事件给当地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一定危害,并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资源对外依赖度不断提高我国锌矿山资源的特点是大矿少、小矿多;富矿少、贫矿多;易采易矿少、难采难选矿多;绝大部分探明矿点已经得到开发利用,未被开发利用的储量大多集中在建设条件和资源条件不好的矿区,后备资源缺乏。过去10年,我国锌产量增速平均为9.9%,同期锌精矿产量同比增速仅为6.1%,矿产量增速滞后于冶炼产量的增速。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由于锌价格跌破冶炼企业的成本价,较多矿山和冶炼厂停产,去年1—2月份,国内锌矿产量平均只有12万吨,冶炼厂产量平均不足26万吨。后期随着价格的回升,锌矿开工率和冶炼厂开工率迅速提高,但冶炼厂产能复苏明显快于矿山产能复苏,锌矿原料进口大幅增加。去年1—10月份我国锌矿进口较2008年同期增加56.77%,其中4月、5月和7月锌矿进口同比增长超过130%。去年我国进口大量锌矿并不是特殊情况,2007年由于需求推动,我国锌矿进口迅猛增加,当年各月份进口同比增速均维持在100%—400%。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锌矿资源的匮乏。在去年9月初举行的国际铅锌年会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尚福山在谈及中国铅锌行业存在的问题时表示,中国的铅锌储量只够开采7.7年和6.4年,资源供应偏紧将影响到国内铅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多数大中型冶炼企业的原料自给率不足30%,新建冶炼企业原料自给率也都没有达到30%的要求。尽管我国锌工业出现投资热,但在全球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并不明显,特别是随着国内锌矿产资源的下降,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严重削弱。已争取一定话语权,但影响力有限近年来,随着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一些大宗商品的期货价格正在逐渐成为国际性价格。以当前有色金属产品为例,上海的铜和铝期货价格都有一定的独立行情,也对LME产生相当的影响。但是,我国对大宗商品定价的话语权还很少。虽然上海金属市场对伦敦市场的影响力正逐渐增大,但影响力还很有限;尽管上海期货市场给国内锌企业提供了一个套期保值的平台,但更多的是国际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通过上海和伦敦价格之间的联动给相关企业带来较大经营风险,这与我国是最大的锌消费市场不相称。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还没有达到一定规模。争取更多定价的话语权的根本方式是大力发展国内商品期货市场,引导和鼓励产业企业参与期货交易,让更多国内企业通过期货市场来发现价格、规避风险,以提高我国在大宗商品领域的国际议价能力。另外,国内锌行业集中度低、企业谈判能力弱也是造成议价能力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贸易主体过多,平均规模较小,行业集中度较低,很难形成合力,而谈判的外方产业集中度高。因此,我们的企业必须加速进行产业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转换经济增长方式,才能逐步在大宗商品国际贸易定价中取得优势。收紧流动性考验企业经营智慧1月7日,3个月期央票发行收益率4个月来首次上升。1月12日央行决定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并再次提高1年期央票利率8.29个基点,2000亿元28天期天量正回购等措施接连而至。央行要求银行控制信贷规模和投放速度使市场紧张起来。2月12日,央行再次决定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央票、正回购等收紧流动性的政策操作接踵而至。央行控制通货膨胀的决心是坚决的。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商的资金状况、应对产品价格剧烈波动的能力将会受到考验。今年锌市场仍供大于求与各大生产商扩大产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锌市场仍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根据国际铅锌研究小组的统计,2009年全球锌市场出现44.5万吨的过剩,2010年过剩量将下降到22万吨,预计2010年锌产量为1226万吨,较2009年增长98.3万吨,增幅8.72%;全球消费锌为1204万吨,较2009年增长120.8万吨,增幅11.15%。全球锌市场供需状况将较2008—2009年供需状况有所改善,但仍处于供大于求状态。根据安泰科预测,去年国内锌过剩50万吨左右,进入2010年,LME锌库存在我国春节期间大增4万多吨,截至2月25日上期所库存注册仓单达到18.6万吨,而且没有出现明显减少迹象。库存增加迹象还在印证着实体经济的消费还没有有效启动。未来行业竞争趋势丰厚利润使潜在进入者伺机而动2009年,国内锌冶炼的加工费非常可观,使得国内各家锌冶炼厂不断扩大产能,与此同时,相关冶炼厂也在积极介入锌冶炼行业,如江西铜业集团公司40万吨铅锌冶炼项目一期于今年开始土建工作,2011年建成投产;铜陵有色通过并购池州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及安徽科威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方式扩张产能等。2009年12月18日,紫金矿业发布公告以2.19亿元增持内蒙古锌铅采矿及冶炼业务。2009年驰宏锌锗投资塞尔温铅锌矿项目使公司挤身世界级大矿开发行列。丰厚的加工利润使得各类企业通过各种途径竞相进入锌冶炼行业,这势必造成锌冶炼行业未来竞争更加激烈。现有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国内锌产业结构的调整一方面需要政府政策的引导,另一方面需要企业间的竞争来淘汰掉落后的生产企业。虽然政府正在通过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大型企业发展壮大,但行业结构的升级还是需要通过市场的竞争来完成。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2009年在建铅锌冶炼项目116万吨,相当于2008年产能的30%左右。随着产能的逐步扩大,企业不得不面临更大的原材料、产品价格波动等风险和环境责任。而为了争夺市尝原材料资源等,冶炼企业间的竞争必将越来越激烈,现有企业在价格、规模、行业影响力、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较量才真正开始。特别是越来越多的有色企业参与期货市场,运用期货工具对原材料、产品价格、库存等进行综合管理,随着这些企业运用期货工具的越来越成熟,其在成本、收入及企业经营的稳定性方面的优势将会逐步得到体现。生产要素市场是企业必争之地矿山原料不足是决定我国锌冶炼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在国内锌冶炼能力急剧扩张的情况下,2000年开始我国已从锌矿原料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据海关统计,2007—2009年我国锌精矿进口逐年增加,从215万吨增加到385万吨。这说明我国我国锌矿对外依赖度越来越高。国内锌精矿的大量进口,造成国际锌矿市场供应紧张,而国际锌精矿资源大都集中在国际巨头手中,锌冶炼企业大规模的无序扩张,势必将步我国电解铝行业原料受制于国外的后尘。技术水平竞争直接体现在企业利润中锌的单一矿较少,大都是伴生矿,多数伴有铅、铟、镉、铜、铁、黄金等金属。如何来综合利用伴生矿中的各种金属,是对锌生产冶炼企业技术实力的考验。尤其是铟、镉金属价格都比较高,铟在LED、液晶显示器、核反应堆控制棒和太阳能电池等领域被广泛应用;镉广用于电镀上,并用于充电电池、电视映像管、黄色颜料等,镉化合物可用于杀虫剂、杀菌剂、颜料、油漆等制造业。伴生金属的提炼将提高企业锌矿的综合利用水平,并能获得超额利润。行业竞争的策略选择产能扩张策略扩大规模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2009年国内锌产量为442万吨,如果2010—2011年我国锌年产量达550万吨,那么国内前十名锌生产企业产量330万吨,才能达到有色行业振兴规划的要求。针对有色行业振兴规划的目标,目前国内只有株冶、葫芦岛和中金岭南达到规模上的要求,其他冶炼企业为了未来的一席之地将不得不进行扩产。另外,国际锌工业呈现出生产大型化、经营集约化的发展趋势。综合来看,目前国内锌行业产能扩张是一种必然趋势。产能规模的扩张必将使经营风险放大。如何规避风险,获得稳定收益,是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期货工具是非常有效的手段。通过套期保值,企业可以有效规避现货价格波动的风险,有效控制采购成本和达到预期销售收入。同时,具有的现货背景可以使企业在套期保值过程中方便地抓住各类无风险套利机会,如期现套利、跨期套利等来扩大收入来源。企业并购策略实行企业并购一方面可以扩大企业产能,更重要的是通过上下游整合和自身规模的扩大,可以发挥规模效益的作用,进而达到节约成本、增加收入的目的。特别是对上游锌矿的并购将是未来锌冶炼企业并购的首选内容。供应链一体化战略包括纵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通过企业并购可以实现原材料、生产和销售的一体化,即整个供应链的一体化。并购策略中尤其要关注锌矿资源的勘探开发利用。企业一方面要加强国内资源勘探,合理开发利用中小矿山资源,通过各类投资方式抢占资源市场,杜绝对资源无序开采和乱采滥挖;另一方面,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大力推进海外矿产资源开发,建立资源储备;同时,还必须重视再生资源开发利用,全面提高再生工艺技术水平,大力发展锌循环再生产业。精细化管理策略在未来几年内,锌行业优胜劣汰将是必然趋势,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因此企业应该进行精细化管理,包括库存管理、资金管理、人员合理分配、信息化管理等。在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像期货、信息化平台、财务公司等各类工具可供大型企业选择,特别是期货在库存管理、风险控制方面优势明显。由于期货独有的杠杆特性,企业往往使用少量资金就可以达到预期的套保目的。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同样重要,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信息交流的效率愈发重要。信息化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有助于改善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价格与技术竞争策略在大宗商品领域,企业的优胜劣汰主要还是以价格竞争形式进行。因此,谁具有价格掌控能力,谁就具有价格优势,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主动。一直以来,国内锌现货市场参考价格是上海有色金属网的现货报价,锌的上中下游企业都参考该网报价进行现货交易。不过,近几年随着上海锌期货市场的发展,期货价格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关注,目前国内锌期现价格联动非常明显,当期现价格出现明显背离时就会吸引具有现货背景的企业积极进入进行套利活动。企业的价格竞争不仅仅体现在价格竞争上,未来将更多地体现在企业运用期货工具后所具有的成本优势和销售优势上。此外,供应链一体化、精细化管理、产能扩张等策略的实施,也必将最终体现在价格竞争上。由于新项目前期投入较大,使得国内大型锌冶炼企业生产成本较高,规模和先进工艺竞争优势并不明显,在行业结构调整中的竞争能力反而不如拥有落后产能的小型企业。因此,对于锌冶炼行业而言,淘汰落后产能除应用技术改造方式自然淘汰外,更应注重对冶炼企业的环保要求,通过提高冶炼企业的环保成本,突出落后冶炼工艺的成本劣势,迫使部分产能永久性退出市常这不仅能能激励企业有效改进工艺,而且还能控制产能,与有色行业振兴规划的精神是相一致的。对外“联合”策略由于我国自身锌矿资源困乏,未来10年内将会逐渐增大进口锌矿资源。铁矿石、铝土矿的教训历历在目,切忌锌矿进口莫走上以前的老路。为此,国内大型锌冶炼企业应有序联合,规范进出口秩序。目前,我国锌冶炼企业进口锌精矿缺乏自律机制,存在过度竞争现象,因此企业建立统一联合采购集团非常必要。另外,国家有关部门也可以通过完善进出口管理政策,尽快解决我国锌产品进出口贸易多头对外、无序竞争的问题。通过这些措施,实现以国内锌骨干企业为主的原料进口统一运作机制,规范我国锌产品进出口贸易秩序。从长期看,这同样需要国内锌生产企业通过扩大市场份额,逐渐淘汰落后生产企业,从而减少无序竞争主体来达到目的。中国铜产业发展现状、面临的风险及解决途径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2009年铜表观消费量达到714万吨,占全球总需求的39%。整体降低中国铜产业的市场风险还需要提高中国期货市场的国际化水平,其中既包括期货市场主体的国际化,也包括期货市场客体的国际化。在旺盛的需求下,中国铜冶炼产能疯狂扩张,近5年国内铜冶炼新增产能年均100万吨左右。截至2009年年底,中国铜冶炼产能到达516万吨。与疯狂扩张的冶炼产能相比,中国铜精矿资源严重紧缺。2002-2009年,中国精铜产量从150万吨扩张到400万吨以上,铜精矿产量缺口增大达300万吨,使得中国铜精矿的对外依存度大大提高。目前,中国铜精矿自给率在23%左右。由于中国处于全球铜产业链的中游和下游,在国际铜价大幅波动的背景下,中国铜产业面临着极大的风险,极易受到生产经营之外各类因素的影响。因此,很有必要从多个方面分析国内铜产业的风险源及其引发的各种风险,以便产业企业"对症下药",使中国的铜产业由被动变为主动。中国铜产业面临的风险源1、国内铜冶炼产能无序扩张2003年以来,在铜价逐步走高和国内旺盛需求的刺激下,国内铜冶炼行业疯狂扩张。但是,中国铜冶炼产能的扩张主要是由小冶炼厂的大量兴建所致,而非大型铜企的规模扩张。冶炼产能的无序扩张不仅使中国铜冶炼厂争夺铜精矿的竞争加剧,导致矿商竞相压低冶炼费,而且部分投资小、周期短、被政策明令淘汰的落后冶炼产能的上马使环境保护的压力巨大,带来了其他的社会成本。2、加工费持续下降,冶炼厂生存堪忧由于冶炼产能的无序扩张,中国铜精矿紧缺的状况更加明显。目前,中国每年精铜产量已经超过400万吨,但铜精矿年产量只有100万吨,且进一步增长的空间不大,国内大多数的铜冶炼企业只能进口铜精矿,使得中国目前的铜精矿对外依存度在75%以上。鉴于全球铜矿供应的紧张局面,国际矿商在2006-2007年取消了价格分享条款,使冶炼厂不能通过铜价的上涨获得相应利益,只能依靠加工费获取利润。由于矿商的强势地位,近几年铜冶炼加工费持续降低,今年上半年铜精矿加工费降至46。5美元/4。65美分的低位,预计下半年铜精矿加工费将进一步降至39美元/3。9美分的历史低位。在铜精矿供应不足、冶炼产能继续扩张的矛盾未解决之前,未来几年铜精矿加工费用仍将维持低位,中国的铜冶炼厂不得不忍受为矿商做"嫁衣"的窘境,生存状况堪忧。3、铜价波动频繁,价格传导周期较长企业的正常经营需要原材料价格相对稳定,但是,目前铜不仅是一种简单的商品,已经成为一种金融属性极强的投资品,全球经济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起铜价的大幅波动。在经历了2008年的暴跌之后,国际铜价又迎来了2009年的暴涨,使得中国铜产业相关企业无所适从。铜的产业链比较长,从上游铜精矿的生产到中游的铜冶炼、铜加工再到下游的电线电缆、空调生产等,铜价的传导周期较长,然而国内很多企业采用的都是订单生产,很难将成本及时有效地转嫁出去。在铜价下跌阶段,往往会出现原材料比成品贵的情况。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铜冶炼行业发生亏损,大量的铜加工企业倒闭,给中国铜行业上了一次非常"生动"的风险教育课。4、持续的高铜价构成威胁当前,全球铜供需的不平衡使铜价持续在高位运行,对中国铜产业链的生态环境构成了巨大威胁。从全球范围看,未来几年铜矿的供应仍然非常紧张,一方面铜矿品位下降,另一方面新发现的大型铜矿较少。过去10年,世界铜矿平均品位从0。9%-1%下降到目前的0。8%以下;每年新发现的铜矿储量降低一半左右,从1500万-2000万吨急剧下降到目前的1000万吨以下。而且,新发现的几座大型铜矿均需4-10年时间后才能投产。与铜供应紧张相对应的是,中国铜需求的急剧膨胀。根据世界金属统计局(WBMS)的数据,2000年中国铜需求量不到200万吨,2009年已达到700万吨,年均增长率15%。由于中国目前仍然处在工业化进程当中,电力行业对铜的需求持续旺盛,全球铜供需不平衡导致的高铜价仍将继续威胁着中国的铜产业。5、未来面临国际铜资源争夺问题铜的需求与工业化进程密切相关。从历史经验看,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阶段均有过巨大的铜需求。从全球范围看,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将继续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在中国需求之外,铜资源不丰富且人口众多的印度近几年的精铜消费量和产量均以10%的速度增长,未来铜需求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可能成为与中国抢夺铜资源的竞争对手。中国与印度同属于新兴发展国家,但目前印度的基础设施远不如中国,特别是电力设施很不完善,农村还有1亿多人尚未用上电。随着经济的发展,未来印度电力设施的大规模改善将提升对铜的需求。目前,印度人均铜消费量只有0。5千克左右,中国大概在5千克,发达国家则高达12千克。2009年,印度铜消费量55万吨,按照10%的增速,20年后印度的铜消费量将达到400万吨。由于印度铜资源禀赋比中国还弱,所需铜矿绝大部分需要从国际市场采购,因此,未来印度必将取代日本和欧美等发达国家,成为与中国国争夺铜资源的主力,这将是中国铜产业未来面临的棘手问题。解决中国铜产业风险的路径1、深入挖掘国内铜矿资源潜力目前,中国铜资源虽然较为紧缺,但并非已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在铜价大幅飙升之后,过去尚未开发的贫矿及一些交通设施落后、前期投入较大的铜矿都具备了开采潜力。因此,我们有必要继续加强对国内铜矿资源的重新评估,进一步寻找新的铜矿资源。中国储量最大的铜矿--西藏玉龙铜矿早在1966年就已勘探发现,但恶劣的自然环境、落后的交通电力条件一直制约着矿山开发。随着国际铜价的不断上涨和国内现有铜矿资源的日益枯竭,2005年玉龙铜矿终于进入实质性开发阶段,并于2008年竣工投产。近几十年来,中国主要开发的是东部地区的铜矿,随着这些地区资源的逐步衰竭,北部地区及中西部地区将成为开发的重点区域。从地质学上看,中国西部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的成矿带,具备较好的成矿条件,但因当地经济条件差,部分地域生态环境恶劣,开发受到了限制。不过,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国中西部铜矿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将成为可能,西藏玉龙铜矿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样板。2、充分有效利用再生铜资源铜是可再生资源,在大力开发国内新的矿产资源的同时,我们也应对再生铜进行充分利用。从世界范围看,随着铜价的上涨,再生铜的利用逐年提高。根据国际铜业研究组织(ICSG)的数据,2009年全球再生精炼铜产量291万吨,占精炼铜总量的15。8%。在主要发达国家,再生铜产量的比重非常高,美国约占60%,日本约占45%,德国约占80%。近几年来,中国再生铜行业获得了较大发展,目前国内每年回收的废铜70万吨左右。但由于中国大规模使用铜的时间比较短,国内铜的社会储量不足限制了中国再生铜行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铜的累积消费量5500万吨左右,而同期日本和美国铜的累积消费量分别为8000万吨和1亿吨以上。而且,中国铜的大规模集中使用是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的,以铜产品的30年平均使用寿命看,目前消费领域的铜产品进入报废期还需要较长时间。因此,现阶段国内回收利用的废铜还无法满足中国铜行业的需求,除国内每年回收的70万吨废铜外,中国每年还需要进口130多万吨的废铜。然而,由于铜价的持续上涨,世界各国对再生铜资源日益重视,对废铜资源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与此同时,其他国家再生金属行业的发展也非常迅速,与中国形成了竞争,使得中国废铜进口非常不稳定。所以,中国首先应从政策面加以引导,在某些方面适当放宽。从2007年开始,中国取消了废铜的进口关税,对促进废铜进口起到了积极作用。有关部门还应进一步采取措施,完善废铜进口监管机制,提高通关效率并简化审批手续,鼓励废铜进口。中国废铜利用的另一个需要着力整顿的是小冶炼厂过多的问题。发达国家再生铜企业一般只有几家到几十家,但中国数以千计,年产量从几千吨到几万吨不等,年产量在20万吨以上的大型废铜冶炼企业极少。小冶炼企业过多不仅产生重复投资、污染等社会经济问题,而且容易在废铜进口上形成恶性竞争。因此,整顿废铜冶炼行业是促进中国再生铜行业健康发展的重点。在对再生铜行业的规范和引导过程中,政府同样应当走在市场前面。从铜产品的使用寿命看,电力装置一般可以使用几年时间,电缆和铜水管可以使用二三十年,用做建筑材料的铜产品使用寿命100年以上。从中国的情况看,中国大部分铜用于电力装置和电缆。1998年之后,中国每年用铜量均超过100万吨,近几年用铜量更是在500万-600万吨,这意味着中国将在2020年之后进入废铜回收的高峰期。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每年回收的废铜将不断增加。如果能对国内废铜资源有效利用,将能极大改善中国铜供应的不利局面。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应当站在战略的角度上对国内废铜资源进行有效保护,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废铜的回收利用,不排除在一定程度上禁止废铜出口,防范中国付出昂贵代价获得的资源为他所用,从而使中国的铜资源利用进入良性循环发展轨道。3、加大海外找矿的步伐中国对铜资源的需求增长快,如果只把眼光局限于国内,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因此必须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深入挖掘国内资源的同时,积极利用国外资源,在海外建立稳定、可靠的矿产供应地,不排除在海外建立中国的铜资源储备基地。自从中国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之后,国内一些企业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海外并购经验,既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但遭遇的困难几乎都是一致的。从外部来看,不利环境主要体现为:中国企业面临来自所在国政府、企业、民众及舆论等方方面面的压力;中国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在与实力雄厚的国际矿业公司竞争时无优势;发达国家等传统资源需求国、印度等新兴国家与中国形成了竞争。从内部看,中国企业对国际勘探、并购惯例理解不够,缺乏足够的专业化人才,经常在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这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由历史原因形成的。由于资源的稀缺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掌握了大量海外矿产资源储备,而全球采矿行业的大量并购又使全球的资源集中在少数矿业巨头手中。中国作为21世纪的后崛起者,一方面容易遭受到矿业巨头的强势挤兑,另一方面在矿业整合之后留给我们的优质资源越来越少。要想在日益竞争激烈的资源争夺战中获得利益,我们必须在借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另辟蹊径。从发达国家获取海外矿产资源的历史看,日本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日本实施矿产资源全球化主要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企业的联合互动。日本政府通过财政、金融等各种手段全方位鼓励本国矿业公司跨国经营,从政治、外交等不同角度全面支持在海外建立矿产资源供应基地。日本政府还特别成立了金属矿业事业团,全方位支持日本矿业企业的跨国经营。同时,日本企业特别强调协作经营,不仅与日本国内企业互相协作,还与海外矿业企业合作。迄今,日本企业已经在世界大量重要矿山拥有股份,从而保证了日本铜原料的供应。尽管中国铜矿资源非常紧缺,但国内企业"一窝蜂"到海外争夺铜矿资源并不是明智之举,反而会使矿山提高要价,增加中国开发海外铜矿资源的难度。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求国内企业主动联合,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行业整顿,鼓励国内铜企做大做强。只有国内企业形成合力才能在国际上具备足够的竞争力。同时,由于国际上形形色色的压力,中国企业也应主动与国际上其他矿业企业联合开发铜矿资源,避免因为单打独斗而使效果适得其反。在当前全球铜资源已被国际矿业巨头控制、且存在一定保护主义的背景下,中国对海外铜矿资源的开发不可能一步到位,唯有通过聚少成多才能逐步实现中国矿业企业国际化的长远目标。传统途径之外,中国也应另辟蹊径,其中对国内企业的资金支持非常重要。中国矿业企业规模相对国际矿业巨头偏小,当前购买铜矿的开采权或者实施国际并购动则数亿甚至数十亿美元,国内具备这样实力的企业还很少。而中国积累了庞大的外汇储备,完全可以通过部分外汇储备设立专项基金,以低息贷款、优惠抵押贷款等方式全力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2008-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说明,虽然目前国际矿业并购环境恶劣,但并不缺乏机会,若能做好充分准备,完全可以在适当的机会在海外出手。从国家的层面看,需要继续大力实施"资源外交",把获取资源放在更高的战略地位。南美国家经济自由度比较高,非洲及西南、西北邻国与中国普遍友好,这些国家应成为中国"资源外交"的重点。这些理想区域主要有智利、秘鲁、哈萨克斯坦、赞比亚、刚果、缅甸、老挝、蒙古和俄罗斯等国。如果能与这些国家开展合作,中国有望打破开发海外资源的缺口。4、加强行业整顿,提高产业集中度铜加工费持续降低,"中国需求"频频刺激国际铜价,除铜矿供应紧张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源于国内铜冶炼和加工产能的无序扩张。为了控制铜冶炼行业的盲目扩张,国务院及各部委先后下发了多个文件予以控制,这表明了国家旨在控制铜冶炼产能过度扩张的决心,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涉及到地方政府利益,对铜冶炼行业的结构调整遭遇了很大阻力。从战略角度看,对国内铜冶炼和加工行业的整顿应坚决执行,进一步提高冶炼行业的准入门槛,同时通过提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