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三区三校学科素质联赛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科学试题_第1页
浙江省台州市三区三校学科素质联赛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科学试题_第2页
浙江省台州市三区三校学科素质联赛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科学试题_第3页
浙江省台州市三区三校学科素质联赛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科学试题_第4页
浙江省台州市三区三校学科素质联赛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科学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第一学期三区三校九年级学科素养联赛科学卷总分:16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请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世界每年因锈蚀而损失的金属数量巨大,防止金属锈蚀已成为科学研究中的重大问题。下列有关金属锈蚀与保护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在铁表面刷油漆可以防止铁锈蚀B.及时擦干被雨水淋湿的自行车可防止自行车生锈C.铝的抗锈蚀性能比铁强,生活中可用钢丝球洗刷铝锅D.铁锈蚀的实质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发生了化学变化【答案】C【解析】【详解】A、铁表面刷油漆能使铁与水或氧气隔绝,从而达到防锈的目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及时擦干被雨水淋湿的自行车可防止自行车生锈,故选项说法正确。

C、铝的抗锈蚀性能比铁强,是因为铝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用钢丝球擦洗铝锅会破坏保护膜,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铁锈蚀的实质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铁锈,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2.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科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尼龙、合金、涤纶等都是重要的有机高分子材料B.棉、麻、腈纶等是最常见的天然纤维C.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D.某些开关和插座的黑色电木材料开裂后可以用加热熔化的方法修补【答案】C【解析】【详解】A、尼龙、涤纶为合成纤维,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但合金属于金属材料,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棉、麻等是最常见的天然纤维,但腈纶为合成纤维,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有机合成材料包含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该选项说法正确;D、电木为热固性材料,加热也不熔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3.科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下列概念间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B.分子与离子属于并列关系C.机械能与动能属于包含关系D.中和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属于交叉关系【答案】D【解析】【详解】A、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与混合物是并列关系,说法正确;B、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原子、分子和离子,分子与离子是并列关系,说法正确;C、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因此机械能与动能属于包含关系,说法正确;D、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反应,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二者属于包含关系,说法错误。故选D。4.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为了更好地学习理解人类的ABO血型系统,右图是某同学绘制的A型血和B型血的模型图。据此推测,O型血的模型图是()A B.C. D.【答案】A【解析】【分析】ABO血型系统是根据红细胞上A、B凝集原的不同,将血型分为O、A、B及AB血型。A型血红细胞上含A凝集原,血清中含抗B凝集素;B型血红细胞上含B凝集原,血清中含抗A凝集素,O型血红细胞上则没有A、B凝集原,血清中含抗A及抗B凝集素;AB型血红细胞上含A、B两种凝集原。血清中则不含抗A及抗B凝集素。A凝集原和抗A凝集素、B凝集原和抗B凝集素互相反应,能使红细胞发生凝集,利用标准的抗A、抗B凝集素或标准的A、B凝集原可进行血型鉴定。【详解】ABO血型的对比:血型红细胞凝集原血清凝集素A型A抗BB型B抗AAB型A、B无O型无抗A、抗BA型血红细胞上含A凝集原,血清中含抗B凝集素;B型血红细胞上含B凝集原,血清中含抗A凝集素;AB型血红细胞上含A、B两种凝集原,血清中则不含抗A及抗B凝集素;O型血红细胞上则没有A、B凝集原,血清中含抗A及抗B凝集素。故A模型图为O型血。【考点】人体ABO血型系统与输血。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酒精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B.人们对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说明能量可以凭空产生C.吸收热量多的物体其比热容和质量一定都大D.做功的实质是能量的转化,所以如果物体发生了能量变化,则该物体一定做了功【答案】A【解析】【详解】A.酒精燃烧时,发生化学反应,放出热量同时发出光,所以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故A正确;B.太阳能是消耗太阳内部物质产生的,能量是不能凭空产生的,此说法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故B错误;C.由知道,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比热容、质量和变化的温度有关,吸收热量多的物体比热容和质量不一定都大,故C错误;D.做功的实质是能量的转化,但如果物体发生了能量变化,则该物体不一定做了功,还可以是热传递,故D错误。故选A。6.天平的左端和右端分别放着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敞口烧杯,过一段时间后,天平()A.左端下沉 B.右端下沉 C.仍平衡 D.无法判断【答案】B【解析】【详解】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过一段时间后会变轻;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水蒸气,过一段时间质量会增加。过一段时间后,天平右端下沉。故选B。7.某物体静置于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施水平方向的作用力物体,所施的力和物体移动的距离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物体在D点的动能为多少焦耳?()A.15焦耳 B.26焦耳 C.30焦耳 D.67焦耳【答案】B【解析】【详解】由图可知,在前7m时,拉力为1N,则拉力在前7m做的功:W1=F1S1=1N×7m=7J;由图可知,在7m10m时,拉力为3N,则拉力在7m10m做的功:W2=F2S2=3N×3m=9J;由图可知,在10m15m时,拉力为2N,则拉力在10m15m做的功:W3=F3S3=2N×5m=10J;拉力做的总功为:W=W1+W2+W3=7J+9J+10J=26J,因为物体在拉力的作用下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所以物体在D点的动能为26J。故选B。8.小文将长为L质量不计的木棒置在肩上C点,木棒A端挂一个重为G的物体,他用手压住B端使木棒保持水平平衡,用手压B端不动,移动木棒,改变CB的长度记为X,则木棒对肩膀的压力F随x的关系图像为()A. B.C. D.【答案】D【解析】【详解】由题图可知,以B为支点,阻力(物体的重力)作用在A点,方向竖直向下,使杠杆沿逆时针转动,此时肩膀对木棒的支持力F′为动力,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到F′×CB=G×AB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知,木棒对肩膀的压力F与肩膀对木棒的支持力F′大小相等,且CB的长度记为X,则因G与AB是定值,由此可知:木棒对肩膀的压力F与X成反比,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9.如图所示的物理实验过程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甲,紧紧压在一起的铅块能吊起重物,说明分子之间只有引力B.图乙,瓶子内的空气推动塞子跳起时,瓶内空气的内能增大C.图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试管内的水内能增大D.图丁,是压缩冲程,该过程的能量转化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答案】C【解析】【详解】A.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因此图甲,紧紧压在一起的铅块能吊起重物,说明分子之间有引力,而不是只有引力,故A错误;B.图乙,瓶子内的空气推动塞子跳起时,空气对活塞做功,空气内能减小,故B错误;C.图丙,酒精灯给水加热,水吸收热量,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试管内的水内能增大,故C正确;D.图丁,两个气门关闭,火花塞打出电火花,活塞向下运动,是做功冲程,该过程的能量转化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D错误。故选C。10.某同学在常温下进行了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向20mL0.4%的NaOH溶液(预先滴入3滴酚酞试液)中逐滴滴入0.4%的稀盐酸。利用数字化传感器借助计算机绘制出溶液pH随所滴入稀盐酸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烧杯中的溶液在a点时显红色B.在b点时溶液中和OH恰好完全反应C.在c点时烧杯中的溶液中的离子只有Na+、ClD.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溶液里Na+浓度变小【答案】C【解析】【详解】A、a点溶液pH大于7,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图中a点所示溶液显红色,说法正确;B、在b点时,pH为7,溶液显中性,酸和碱完全中和,即溶液中H+和OH恰好完全反应,说法正确;C、在c点时,pH小于7,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溶液呈酸性,烧杯中的溶液中的离子有Na+、Cl、H+,说法错误;D、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钠离子的质量不变,但溶液的质量逐渐增加,溶液里Na+浓度变小,说法正确。故选C。11.小柯同学要“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准备了如下器材:两个保温烧瓶,烧瓶内装有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煤油,温度计和阻值分别为R甲和R乙的电热丝,且R甲>R乙,如图所示。还有满足实验要求的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秒表各一个,电流表两块,开关、导线若干。关于此实验说法正确的是()A.在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导体电阻大小的关系时,必须要将两电热丝串联在电路中B.将其中一个电热丝接入电路中,可以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大小的关系C.实验过程中通过加热时间长短反映电流通过电热丝产生热量的多少D.电流通过电热丝R甲产生的热量一定比通过电热丝R乙产生的热量多【答案】B【解析】【详解】A.在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导体电阻大小的关系时,需控制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串联电路各处电流相等,可以将两电热丝串联在电路中,也可以将R乙与滑动变阻器串联后与R甲并联接入电路,用两个电流表分别测量通过两电阻的电流,调节滑片使通过两电阻的电流相等,通过开关控制通电时间相同,故A错误;B.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大小的关系需控制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改变通过电阻的电流,将其中一个电热丝接入电路中,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可改变通过电阻的电流,可以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大小的关系,故B正确;C.实验过程中通过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反映电流通过电热丝产生热量的多少,这是转换法,故C错误;D.根据Q=I2Rt分析可知在通过两电阻的电流和通电时间不确定时,电流电流通过电热丝R甲产生的热量不一定比通过电热丝R乙产生的热量多,故D错误。故选B。12.甲乙丙三种物质间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如图转化,下列选项中符合转化关系的()A.甲为NaOH,乙为NaCl,丙为Na2NO3B.甲为CuO,乙为CuCl2,丙为Cu(OH)2C.甲为Na2CO3,乙为CO2,丙为CaCO3D.甲为H2SO4,乙为BaSO4,丙为Na2SO4【答案】C【解析】【详解】A、甲可以转化为乙,,甲可以转化为丙,,乙可以转化为丙,,但是NaNO3不能直接转化为NaCl,不符合题意;B、甲可以转化为乙,,但是甲不能直接转化为丙,金属氧化物不可能生成碱,不符合题意;C、甲可以转化为乙,,甲可以转化为丙,,乙可以转化为丙,,丙也可以转化为乙,,符合题意;D、甲可以直接生成乙,,甲也可以直接生成丙,,但是乙不可以生成丙,BaSO4是不与酸反应的沉淀,不符合题意。故选C。13.在托盘天平左右两盘各放相同的过量稀盐酸,天平平衡。将金属Zn和X的混合物放入左盘稀盐酸中,同时将等质量的金属Mg放入右盘稀盐酸中,反应结束后,天平仍保持平衡,则金属X可能是()A.Al B.Ag C.Fe D.Cu【答案】A【解析】【分析】最终天平平衡说明两烧杯中放出气体的质量相同。根据和可知,产生等质量的氢气需要锌的质量多,则X需要和稀盐酸反应放出氢气,且产生等质量的氢气需要的质量比镁少。产生2份质量的氢气需要镁的质量为24份。【详解】A、根据可知,产生2份质量的氢气需要铝的质量为18份,则金属X可能是Al,正确;B、银不能和稀盐酸反应,则金属X不可能是Ag,错误;C、根据可知,产生2份质量的氢气需要铁的质量为56份,则金属X不可能是Fe,错误;D、铜不能和稀盐酸反应,则金属X不可能是Cu,错误。故选A。14.已知某载人飞行器中的空气更新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座舱中消耗氧气时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装置甲、乙、丙中都发生了化学变化C.装置乙中CO2+H2CH4+H2O,反应时缓缓通入气体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D.装置甲、乙、丙主要将CO2和H2O转化为O2,在自然界实现该转化的途径是光合作用【答案】B【解析】【详解】A、座舱中消耗氧气的过程是人呼吸的过程,此过程属于缓慢氧化,是放热反应,说法正确;B、装置甲中是将空气、二氧化碳、水三种物质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乙装置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转化为甲烷和水,是化学变化;丙装置是将水转化为氢气和氧气,是化学变化,说法错误;C、反应时缓缓通入气体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有利用反应物完全反应,否则容易随着生成物逸出,说法正确;D、结合B选项分析可知,装置甲、乙、丙主要将CO2和H2O转化为O2,在自然界实现该转化的途径是光合作用,说法正确。故选B。15.小科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小灯泡功率。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4.5V,电压表的量程为0~3V,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20ΩlA”,灯泡标有“2.5V1.25W”字样。若闭合开关,两电表的示数均不超过所选量程,灯泡两端电压不允许超过额定值,不考虑灯丝电阻的变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电路的最大功率是2.7WB.灯泡的最小功率是0.162WC.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范围是0~0.5AD.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允许调节的范围是2.5~20Ω【答案】B【解析】【详解】A.由电路图可知,滑动变阻器与灯泡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P=UI可得,灯的额定电流因为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且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所以电路中的最大电Imax=0.5A,该电路的最大功率Pmax=UImax=4.5V×0.5A=2.25W故A错误;D.由得:灯泡的电阻电路中的总电阻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故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小阻值R滑=R−RL=9Ω−5Ω=4Ω故D错误;C.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灯泡的功率最小,此时电路中的电流则电流表的示数变化范围是:0.18A0.5A,故C错误;B.灯泡的最小功率PL=(I′min)2RL=(018A)2×5Ω=0.162W故B正确。故选B。二、填空题(本题有6小题,每空2分,共40分)16.下列物质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①冰水混合物;②可乐;③熟石灰;④食盐水;⑤生铁;⑥干冰;⑦纯碱;⑧空气;⑨石灰石;⑩铁水,属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__;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⑩②.②④⑤⑧⑨③.①⑥##⑥①【解析】【详解】①冰水混合物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水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②可乐中含有水、碳酸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③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氢氧化钙是由钙、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④食盐水是由氯化钠和水组成的,属于混合物;⑤生铁中含有铁、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⑥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干冰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干冰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⑦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碳酸钠是由钠、碳、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⑧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⑨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其它杂质,属于混合物;⑩铁水是液态的铁,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铁水是由铁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其中⑩属于单质;②④⑤⑧⑨属于混合物;①⑥属于氧化物。17.小柯家的电能表如图所示、电能表是测量_________的仪表。物理实践活动中、小柯测量家中某一用电器的实际功率,让该用电器单独工作3min、观察到家中电能表的表盘转了36转,则在这段时间内、该用电器消耗的电能是_________kW·h,该用电器的实际功率是________W。【答案】①.消耗电能②.0.06③.1200【解析】【详解】[1]电能表是用来测量电功的仪表或测量消耗电能的仪表。[2]电能表的表盘转了36转时,用电器消耗的电能[3]用电器的实际功率18.图1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过程,图2是人体肾单位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A表示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食物中的淀粉最终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成葡萄糖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最先到达心脏的____________。(2)人在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氧气,图1中B过程表示___________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3)图2中①中的液体为原尿,正常情况下,它与②中液体的成分相比,缺少_________和大分子蛋白质。(4)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为180L,而每天排出的尿液一般为1.5L,这是由于肾小管的__________作用。(5)某成年人排出的尿液中含有较多的葡萄糖,经医生诊断其患有糖尿病,在饮食方面你给他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右心房(2)肺泡(3)血细胞(4)重吸收(5)少摄取含糖量高的食物【解析】【分析】(1)A表示营养物质的吸收、B过程表示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C肾小球的过滤作用、①肾小囊、②肾小球、③肾小管。(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小问1详解】食物中的淀粉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成葡萄糖进入血液后,随血液循环的途径为:小肠处毛细血管网→下腔静脉→右心房,因此,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小问2详解】从外界到肺泡内的气体氧气浓度高于肺泡毛细血管内的氧气浓度,毛细血管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肺泡内的浓度,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故氧气由肺泡扩散到毛细血管中去,二氧化碳由毛细血管扩散到肺泡中去。这样血液由肺动脉送来的含氧少、二氧化碳多的静脉血变成了肺静脉运走的含氧多二氧化碳少的动脉血了;B过程表示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小问3详解】当血液流经②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②肾小球过滤到①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因此原尿与血液相比,缺少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小问4详解】健康成年人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为180L,而每天排出的尿液一般为1.5L,这是由于③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小问5详解】患糖尿病的人要控制淀粉等糖类食物的摄入量,适宜低糖高植物纤维的饮食,且应少食多餐,坚持体育锻炼等。某成年人排出的尿液中含有较多的葡萄糖,经医生诊断其患有糖尿病,在饮食方面你给他的建议是:不要吃高热量的食物,并且要少食多餐,要尽量以清淡饮食为主。19.如图,甲乙完全相同的小球,以同样的速度v沿着与水平方向均成θ角斜向上抛出,甲球沿光滑斜面,乙球抛向空中,不计空气阻力,甲乙小球能到达的最高点分别为a点与b点,离地高度为h1和h2。在这个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是_____________(选填“守恒”或“不守恒”)的,图中h1______h2(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答案】①.守恒②.大于【解析】【详解】[1]甲球沿光滑斜面,乙球抛向空中,动能和重力势能发生转化,由于光滑的斜面无摩擦,不计空气阻力,甲、乙小球在运动到最高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2]甲中小球运动到最高点a时,小球的速度为零,由于斜面光滑小球机械能守恒,小球在a点的重力势能等于小球最初的动能;乙中小球运动到最高点b时,小球的速度不为零,由于不计空气阻力,小球机械能守恒,故小球在最高点b的重力势能和动能之和等于小球最初的动能;可见小球在最高点a的重力势能大于最高点b的重力势能,二球质量相等,故h1大于h2。20.(1)1865年贝开托夫经过大量的实验得出了金属活动性规律。小科运用该规律开展实验,向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溶液质量变化如右图所示,则B点时溶液中所含的金属阳离子有___________。(2)将一定质量的铁片加入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若滤液呈蓝色,则滤渣一定有____________。【答案】(1)Fe2+、Cu2+##亚铁离子、铜离子(2)银##Ag【解析】【小问1详解】由于金属活动性顺序:铁>铜>银,则向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铁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亚铁,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铁和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亚铁,B点表示锌和硝酸银恰好完全反应,则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亚铁和硝酸铜,溶液中的金属离子为Fe2+、Cu2+。【小问2详解】将一定质量的铁放入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若滤液呈蓝色,说明溶液中含有硝酸铜,则不能确定硝酸铜是否参与反应,只能确定锌和硝酸银反应,则滤渣中一定有银。21.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1)杠杆水平平衡后,小柯同学在图甲所示的A位置挂上两个钩码,可在B位置挂上______个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取下B位置的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拉杠杆的C点,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当弹簧测力计由位置1转至位置2的过程中,杠杆在水平位置始终保持平衡(如图乙),测力计示数将__________;(3)完成实验后,小柯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测量杠杆的质量。①将杠杆的B位置挂在支架上,在B的右侧挂质量为m的钩码,前后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丙);②用刻度尺测出此时钩码悬挂位置E到B的距离L1和________的距离L2;③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以计算出杠杆的质量m杆=_________(用题目中所给物理量表示)。【答案】①.3②.先变小后变大③.O到B的距离④.【解析】【详解】(1)[1]设杠杆每个格的长度为L,每个钩码的重力为G,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即解得n=3,需挂个钩码。(2)[2]由图可知,OC为最长力臂,当弹簧测力计由位置1转至位置2的过程中,动力臂先变长后变短,而杠杆在水平位置始终保持平衡,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测力计示数将先变小后变大。(3)[3][4]已知钩码的质量m,用刻度尺测出此时钩码悬挂位置E到B的距离,即L1,欲求杠杆的质量m杆,则应量出O到B的距离,即L2,然后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则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5小题,每空2分,共48分)22.某科学兴趣小组从浸泡后的绿豆中提取淀粉酶溶液,以淀粉琼脂为材料进行实验,步骤如下:滤纸编号溶液成分1淀粉酶溶液2淀粉酶溶液+稀盐酸3淀粉酶溶液+稀碳酸钠溶液4X5Y①取5片大小相同的滤纸小圆片,编为1~5号,将其分别在五种不同成分的溶液(各溶液成分如表)中浸泡后取出,按如图甲所示放在盛有淀粉琼脂薄片的培养皿中,盖上盖子。②将培养皿置于20℃恒温箱中,半小时后取出,将碘液均匀滴入培养皿中,约1分钟后用清水暖暖冲去多余的碘液。③实验结果发现:l号、2号和3号滤纸小圆片周围出现了大小不等的清晰区,如图乙所示。(1)此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2)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_____来判断该淀粉酶的催化效果。(3)小柯提出为确保实验的准确性还需第4、5号滤纸进行对照,则第4、5号滤纸上是什么溶液?___________在实验中的具体作用是什么?_________。【答案】①.酸碱度影响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吗?②.清晰区面积③.稀盐酸、稀碳酸钠溶液④.对照作用【解析】【分析】(1)淀粉遇碘液变蓝,淀粉酶可将淀粉消化为麦芽糖,麦芽糖遇碘液不变蓝。(2)稀盐酸呈酸性,稀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详解】(1)稀盐酸呈酸性,稀碳酸钠溶液呈碱性,2、3两个实验组改变了环境的酸碱度,实验变量是酸碱度,所以,该实验的问题应该是酸碱度影响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吗?(2)淀粉遇碘液变蓝,麦芽糖遇碘液不变蓝,淀粉酶可将淀粉消化为麦芽糖,因此,纸片周围的清晰区面积越大,淀粉被消化的就越多,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就越大。(3)此实验中,2、3组添加稀盐酸与稀碳酸钠是为了改变酸碱度,但是,为了保证准确性,需要排除稀盐酸和稀碳酸钠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因此,需要设置4、5两组,分别浸泡稀盐酸和稀碳酸钠溶液。此实验中,1、4、5三个组都是起对照作用。23.小柯同学用a、b两球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1所示。已知。(1)对比甲图和乙图,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2)乙图和丙图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3)同组的小明同学用c球又进行了实验,如图丁,对比乙图和丁图所示实验,可以判断出c球的质量大,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4)有一种运动叫蹦极,如图2所示是蹦极运动的简化示意图,弹性绳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系住运动员,运动员从O点自由下落,A点处弹性绳自然伸直,B点是运动员受到的重力与弹性绳对运动员拉力相等的点,C点是蹦极运动员到达的最低点,运动员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忽略空气阻力,则从O至C运动员动能___________,重力势能____________;从A至C的过程中弹性绳的弹性势能_____________。(均选填“一直减小”、“一直增大”、“先增大后减小”)【答案】①.在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②.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③.c球的速度小、动能大④.先增大后减小⑤.一直减小⑥.一直增大【解析】【详解】(1)[1]对比甲、乙可知,小球的质量不变,滚下的高度不同,高度越高,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越大,推动木块移动的距离越远,动能越大,故结论为:在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2)[2]对比乙图和丙图可知,小球滚下的高度相同,小球的质量不同,所以探究的是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3)[3]对比乙图和丁图所示实验可知,丁图中小球滚下的高度低,速度小,丁图中木块移动的距离远,动能大,所以c的质量要大于a的质量。(4)[4][5]根据题意可知,从O点到B点的过程中,重力大于弹性绳对运动员拉力,因此速度越来越大;从B点到C点的过程中,弹性绳对运动员拉力大于重力,运动员的速度开始减小,到达C点时,速度为零;因此,从O点到C点的过程中运动员的重力势能一直在减小,在B点处运动员的动能最大,在C点动能为0,动能先变大后减小。[6]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弹性绳的形变程度逐渐增大,弹性势能变大。24.小柯同学用图甲中的器材测量一只标有““字样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1)小柯所连的电路中有一处错误或不妥,请改正(在要去掉的线上打“×”,并添加相应的导线),再将图甲的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时,小灯泡变亮_________;(2)闭合开关后,小柯发现小灯泡不亮,电压表的示数为2.9V,电流表示数为0,则出现的故障可能是___________;(3)故障排除后,小柯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2.5V,这时电流表指针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_W;(4)小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小灯泡的IU图像,如图丙中的图线a所示,观察图像,发现AB部分为线段,BC部分为曲线,为便于分析,将线段AB延长作出图像,如图丙中的图线b所示,比较a、b两图线,发现两图线间的距离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增大,说明______________;(5)根据图丙中B点对应的电压和电流值,计算小灯泡此时的电阻为_________Ω。小灯泡在C点时的功率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额定功率;(6)若把这样两个小灯泡串联接在4V的电源上,则此时两个小灯泡消耗的实际功率总和为_________W。【答案】①.②.灯泡断路③.0.65④.见解析⑤.5⑥.大于⑦.0.9【解析】【详解】(1)[1]甲图中,电流表的“0.6”接线柱与变阻器的滑片相连是不对的,根据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时,小灯泡变亮可知,电路的电流变大,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故将变阻器右下接线柱连入电路中,电流表“0.6”接线柱与变阻器左上接线柱连接,如下所示:(2)[2]闭合开关后,小明发现小灯泡不亮,电流表示数为0,电路可能断路,电压表的示数为2.9V,则电压表与电源连通,则出现的故障可能是灯泡断路。(3)[3]小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2.5V,这时电流表指针如图乙所示,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电流为0.25A,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P=UI=2.5V×0.26A=0.65W(4)[4]两图像间的距离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增大,小灯泡的电功率增大,温度升高,电阻增大,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5)[5]图丙中B点对应的电流为0.05A,电压为0.25V,小灯泡的电阻为[6]由图像知,小灯泡在C点的电压为3V,大于其额定电压,小灯泡在C点的电流大于其额定电流,由P=UI可知在C点的功率大于额定功率。(5)[7]若把这样的两只灯泡串联接在4V的电源上,因灯的电阻相等,根据分压原理,灯的电压相等,灯的实际电压为2V;由图丙知,灯的实际电压为2V时通过灯的电流为0.225A,则此时两个小灯泡消耗的实际功率总和是P′=U′I′=4V×0.225A=0.9W25.如图装置中通入的气体主要含有CO,所含杂质在此条件下不参与任何反应。玻瑞管中的黑色粉末主要含氧化铜,杂质在此条件下不参与任何反应。所有反应充分发生,反应生成的气体全部被澄清石灰水吸收。(1)在实验前,出于安全考虑,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玻璃管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2)该实验装置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3)己知下列数据:反应前通入的气体总质量为m1,反应前黑色粉末的质量m2,玻璃管质量为m3,充分反应后玻璃管及物质总质量为m4,根据以上已知条件,通过计算,能测出的科学量有___________。A.气体中的CO的质量分数B.CO被氧化后的氧化产物的质量C.黑色粉末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D.黑色粉末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答案】①.先通一氧化碳,后点酒精灯②.③.缺少尾气处理装置④.BC##CB【解析】【详解】(1)由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加热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在实验前,出于安全考虑,正确的操作是先通一会儿一氧化碳,排净装置内空气,后点酒精灯,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玻璃管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需要进行尾气处理,则该实验装置的不足之处是没有尾气处理装置;(3)已知下列数据:反应前通入的气体总质量为m1,反应前黑色粉末的质量m2,玻璃管质量为m3,充分反应后玻璃管及物质总质量为m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m2+m3m4为发生反应的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A、不能计算气体中的CO的质量分数,因为只能计算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的质量,但是不能计算实验前和实验后通入的一氧化碳的质量,错误;B、m2+m3m4为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则有:可计算CO被氧化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故正确;C、m2+m3m4为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进而可以计算出氧化铜的质量,氧化铜的质量除以黑色粉末的质量可得黑色粉末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正确;D、不确定杂质的种类,因而无法确定杂质中氧元素的质量,不能计算黑色粉末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错误。故选BC。26.证据推理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化学小组的同学欲探究某固体混合物A的成分,已知A中可能含有CaCO3、Fe2O3、(NH4)2SO4、NH4C1、CuSO4五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如图所示进行探究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图示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回答下列问题:(1)无色气体E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2)黄色滤液F中一定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_。(3)写出步骤①中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4)根据上述实验,混合物A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还不能确定存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答案】(1)CO2(2)铁离子、钙离子或Fe3+、Ca2+(3)(4)①.CuSO4②.NH4C1【解析】【分析】A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氢氧根离子和铵根离子加热生成氨气、水,故B为氨气,A中含有氯化铵或硫酸铵或两者均有;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结合成硫酸钡沉淀,碳酸钙不溶于水,氧化铁不溶于水,氢氧根离子和铜离子结合成氢氧化铜沉淀,故沉淀C中可能含有碳酸钙、硫酸钡、氧化铁、氢氧化铜,C中加入稀盐酸,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故E为二氧化碳;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氢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因为所得溶液F为黄色,故F为氯化铁,不含氯化铜,因为氯化铜溶液为蓝色;硫酸钡不溶于盐酸,故G为硫酸钡,故沉淀C中含有碳酸钙、硫酸钡、氧化铁,不含氢氧化铜;故A中含有碳酸钙、氧化铁、硫酸铵,不含硫酸铜,可能含有氯化铵;【小问1详解】综上分析,无色气体E为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小问2详解】黄色滤液F中含有氯化铁、氯化钙,一定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是铁离子、钙离子或(Fe3+、Ca2+);【小问3详解】步骤①中一定发生反应:氢氧化钡和硫酸铵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氨气、水,化学方程式为:;【小问4详解】综上分析,混合物A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CuSO4,还不能确定存在的物质是NH4Cl。四、解答题(本题有4小题,共42分)27.周末,小柯对太阳能热水器的加热性能进行研究,他用“温度传感器”测得装满水的水箱中水的温度为20℃,太阳照射一段时间t后“温度传感器”显示水箱中的水温为40℃,已知水箱容积是100L。求:(1)太阳释放的巨大能量是通过太阳内部的___________(填“核裂变”或“核聚变”)产生的。(2)若用液化气灶加热使水吸收同样的热量,需要燃烧多少kg液化气_________?(液化气灶的热效率为40%,液化气的热值为q=5×107J/kg,c水=4.2×103J/(kg·℃))【答案】①.核聚变②.0.42【解析】【详解】(1)[1]太阳内部时时刻刻发生着氢核的聚变,太阳释放的巨大能量是通过太阳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