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过秦论》练习(含解析)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16/2D/wKhkGWaysC-ABGV0AAJHbBqCnvk229.jpg)
![1《过秦论》练习(含解析)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16/2D/wKhkGWaysC-ABGV0AAJHbBqCnvk2292.jpg)
![1《过秦论》练习(含解析)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16/2D/wKhkGWaysC-ABGV0AAJHbBqCnvk2293.jpg)
![1《过秦论》练习(含解析)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16/2D/wKhkGWaysC-ABGV0AAJHbBqCnvk2294.jpg)
![1《过秦论》练习(含解析)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16/2D/wKhkGWaysC-ABGV0AAJHbBqCnvk229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过秦论》练习(含解析)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1.1《过秦论》练习
一、名篇名句默写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过秦论》文中概括秦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获得胜利,使得匈奴长时间不敢南下进击中原的两句是“___,___"。
(2)贾谊在《过秦论》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概括了陈涉出身贫寒、地位低下的情况。
(3)“过”,有过失的意思,《过秦论》文中作者指出秦灭亡的原因(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二、判断题
2.成语积累:请判断下列加点成语使用的正误。
(1)丰足的稻米资源,使芜湖得以因利乘便,在十九世纪下半叶,成为中国重要的米市之一。()
(2)多年以来,中国凭借自己同年而语的政治和经济实力,联合相关国家共同致力于打击文物走私活动。()
(3)巴菲特富可敌国,金城千里,但是据说他生活非常俭朴,早餐通常只花3美元。()
(4)一些人认为对男孩应该“穷养”,但是“穷养”不是把他们置于瓮牗绳枢的环境中,而是通过一些方法让他们懂得生活的艰难,磨炼他们的意志。()
(5)臣闻田虎斩木揭竿之势,今已燎原,非猛将雄兵,难以剿灭。()
(6)为反抗暴秦,陈涉揭竿而起,振臂高呼,天下之人云集响应。()
三、文言小题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弱天下之民然秦以区区之地
B.皆明智而忠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C.杜赫之属为之谋氓隶之人
D.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因遗策___因利乘便
B.追亡逐北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C.赵奢之伦制其兵收天下之兵
D.合从缔交从散约败
5.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合从缔交,相与为一B.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C.外连衡而斗诸侯D.非及乡时之士也
6.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叩关而攻秦____________攻打
B.隳名城,杀豪杰____________毁坏
C.屈平属草稿未定____________嘱咐
D.然亡国破家相随属_________连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②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③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奋六世之余烈奋:振兴
B.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军队
C.而倔起阡陌之中阡陌:田间小路,这里代指田野
D.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万乘: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
8.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①段主要写秦始皇统一天下。作者写到了秦始皇从政治、军事、防卫三方面巩固政权的措施。
B.选文第②段写陈涉起义和秦王朝的覆灭。极力写了陈涉的地位低下、才智不足,缺乏作战能力,这其实是在为最终结论做铺垫。
C.选文第③段阐述了秦王朝灭亡的原因。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收束全篇,点明主旨。
D.选文在写秦的强盛和陈涉的地位身份时,都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语言气势磅礴,语意酣畅淋漓,读起来有一泻千里之感。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絮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之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
材料二:
(贾谊)其高足以凌青云,抗太虚,而不入于诡诞;其下足以尽山川草木之理,形状变化之情,而不入于卑污。及其事多,而忧深感远之激捍有触于吾心,而干于吾气,故其言多而出于无聊,读之有忧愁不忍之态,然其气要以为无伤也,于是又自喜其无入而不宜矣。使予位之朝廷,视天子所以措置指画号令天下之意,作之训辞,镂之金石,以传太平无穷之业,盖未必不有可观者遇其所感寓其所志则自以为皆无伤也。
余悲贾生之不遇。观其为文,经画天下之便宜,足以见其康天下之心。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足以见其悯时忧国,而有触于其气。后之人责其一不遇而为是忧怨之言,乃不知古诗之作,皆古穷人之辞,要之不悖于道义者,皆可取也。贾生少年多才,见文帝极陈天下之事,毅然无所阿避。而绛灌①之武夫相遭于朝,譬之投规于矩,虽强之不合,故斥去。不得与闻朝廷之事,以奋其中之所欲言。彼其不发于一时,犹可托文以撼其蕴,则夫贾生之志,其亦可罪耶?故予之穷饿,足以知人之穷者,亦必若此。又尝学文章,而知穷人之辞,自古皆然,是以于贾生少进焉。鸣呼!使贾生卒其所施,为其功业,宜有可述者,又岂空言以道之哉?予之所以自悲者,亦若此。然世之知者,其谁欤?虽不吾知,谁患耶!
(节选自曾巩《读贾谊传》)
【注】①绛灌;汉绛侯周勃与颍阴侯灌婴的并称。均佐汉高祖定天下,建功封侯。二人起自布衣,鄙朴无文,曾谗嫉陈平、贾谊等。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盖未必不有A可观者B遇其C所感D寓其所志E则自以为F皆无伤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指使……朝见,与《苏武传》中“单于愈益欲降之”的“降”,两者用法相同。
B.穷,指处境困难不得志,与《屈原列传》中“人穷则反本”的“穷"词义相同。
C.吊,指凭吊,与《屈原列传》中“及见贾生吊之”的“吊"词义相同。
D.与,指参与,与《伶官传序》中“与尔三矢”的“与"词义不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谊在《过秦论》中通过对比分析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B.后世之人认为贾谊不该在他的文章里写很多忧愁怨恨的言辞,这最终使他不被朝廷重用。
C.在曾巩看来,古时的诗文多为困窘之人所写,其要旨只要没有悖于道义的,都可以取用
D.曾巩认为贾谊既有治理天下的才华,又有造福天下的决心,还赞扬他为人正直不阿。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2)譬之投规于矩,虽强之不合,故斥去。
14.曾巩说“予之所以自悲者,亦若此”,结合文本分析“此”指代的是什么。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冬,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左丞相斯从,右丞相去疾守。初,始皇尊宠蒙氏,信任之。蒙恬任外将,蒙毅常居中参谋议,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赵高者,始皇举以为中车府令,使教胡亥决狱;胡亥幸之。赵高有罪,始皇使蒙毅治之;毅当高法应死。始皇以高敏于事,赦之,复其官。赵高既雅得幸于胡亥又怨蒙氏仍说胡亥请诈以始皇命诛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胡亥然其计。赵高曰:“不与丞相谋,恐事不能成。"乃见丞相斯曰:“上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事将何如”斯曰:“安得亡国之言!此非人臣所当议也!"高曰:“君侯材能、谋虑、功高、无怨、长子信之,此五者皆孰与蒙恬”斯曰:“不及也。"高曰:“然则长子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乡里明矣!胡亥慈仁笃厚,可以为嗣。愿君审计而定之!”丞相斯以为然,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立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扶苏,数以不能辟地立功,士卒多耗,数上书,直言诽谤,日夜怨望不得罢归为太子;将军恬不矫正,知其谋;皆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扶苏发书,泣,入内舍,欲自杀。蒙恬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复请而后死,未暮也。"使者数趣之,扶苏谓蒙恬曰:“父赐子死,尚安复请!”即自杀。蒙恬不肯死,使者以属吏,系诸阳周。更置李斯舍人为护军,还报。胡亥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会蒙毅为始皇出祷山川,还至。赵高言于胡亥曰:“先帝欲举贤立太子久矣,而毅谏以为不可;不若诛之!"乃系诸代。太子胡亥袭位,二世欲诛蒙恬兄弟,二世兄子婴谏曰:“赵王迁杀李牧而用颜聚,齐王建杀其故世忠臣而用后胜,卒皆亡国。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陛下欲一旦弃去之。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斗士之意离也!”二世弗听,遂杀蒙毅及内史恬。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豪杰亡秦》)
材料二: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
15.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赵高既雅得A幸于胡亥B又怨蒙氏C乃说D胡亥E请诈以始皇命F诛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癸丑,为干支之一,在文中是用来纪日的一种方式,它的前一位是壬子;后一位是甲寅。
B.文中的“属"通“嘱”,意思是“劝请”,和《屈原列传》中“屈平属草稿未定”的“属"意思相同。
C.“会”在文中是“恰巧、恰逢"的意思,与《苏武传》中“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的“会"意思相同。
D.敲扑:行刑用的棍杖,短的叫“敲”,长的叫“扑"这里指严酷的刑罚。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蒙氏兄弟受到秦始皇宠信,都在朝中担任重要职位,其他朝臣都不敢与他们一争高下,受宠于胡亥的赵高有罪也交给蒙毅处置。
B.赵高见到李斯,说皇帝把赐给长子的诏书和符玺都暂时留在胡亥处,只需要李斯和自己告诉天下即可,而李斯却认为这是亡国言论。
C.扶苏自杀后,蒙恬不肯就死,被囚禁起来。胡亥本想释放蒙恬,听赵高几句谗言后反而把蒙毅杀了。
D.子婴劝谏胡亥不能杀蒙氏兄弟,认为杀掉忠臣而重用节操品行不端的入,对内会失去群臣信任,对外会消解将士的斗志。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丞相斯以为然,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立胡亥为太子。
(2)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19.赵高从哪几个方面说服李斯同意自己的阴谋,请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节选自杜牧《阿房宫赋》)
[乙]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
[丙]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梃谪戍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秦之事迹,亦断可见矣:有理人之制,而不委郡邑,是矣。有理人之臣,而不使守宰,是矣。郡邑不得正其制,守宰不得行其理。酷刑苦役,而万人侧目。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事然也。
夫天下之道,理安斯得人者也。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今夫封建①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则生人②之理乱未可知也。将欲利其社稷以一其人之视听,则又有世大夫世食禄邑,以尽其封略,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岂圣人之制使至于是乎?吾固曰:“非圣人之意也,势也。”
(节选自柳宗元《封建论》)
[注]①封建:指三代和以后曾实行过的“封国土、建诸侯"的贵族领主制度。②生人:生民,这里指人类:以“人”代“民”,系避唐太宗李世民讳。
2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负锄梃谪戍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
B.负锄梃谪戍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
C.负锄梃谪戍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
D.负锻梃谪戍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
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东:战国、秦汉时指崤山以东的地方;战国时韩、赵、魏、齐、楚、燕在太行以东,故称“山东六国”。
B.六合:指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以六合为家"是说秦始皇把天下当成了世袭的私有财产。
C.社稷:土地神和山神的总称;土地孕育五谷,山川指代大好江山。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D.禄邑:禄,古代官吏的俸给;禄邑犹食邑,君主分封给臣下的城邑,受封者在封地有收取赋税的权力。
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通过夸张和比较写修建阿房宫的巨大的耗费,把始皇帝的横征暴敛、骄奢淫逸形象地描绘出来。
B.[乙]文叙中带议,句式整齐又错落有致,借“陈涉之微"表现秦朝的不堪一击,点明秦朝之过在“仁义不施”。
C.[丙]文认为,郡县制强化了中央集权。有效控制了地方,但引发老百姓的怨恨的原因,并不在于制度。
D.[丙]文认为,分封制使世袭大夫世世代代统治他们的封地,占尽国土,很难产生贤能之人,圣人也无法立足。
2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2)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24.秦朝统一全国后,没过几年便天下大乱的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
1.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报"瓮牖”“徙"徒”等。
2.×××√√√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的能力。
(1)因利乘便:顺着有利的时机,利用便利的形势。指做事应注意乘着有利的形势而为。语境指芜湖地理条件好,适于种植稻米。望文生义,使用错误。
(2)同年而语:放在同一时间谈论,指相提并论。多用于否定式。语境指多年来中国经济政治发展很快。不符合语境,使用错误。
(3)金城千里:国都为险固的山河所环绕。形容国家的政权牢不可破。语境指巴菲特富可敌国,钱财很多。望文生义,使用错误。
(4)瓮牖绳枢:用瓮做窗户,用草绳系门扇,形容极度贫困的人家。语境指“穷养”,不是把他们置于非常贫穷的环境中。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5)斩木揭竿:砍下树木当成武器,举起竹竿当成军旗。比喻武装起义。根据后文“非猛将雄兵,难以剿灭”,前文指田虎领导的武装起义。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6)云集响应:形容群起赞同。语境说大家都很赞同陈涉领导的起义,积极响应。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3.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以”,表目的的连词,来/介词,凭借。
B.“而”,连词,表并列关系,并且,而且/连词,表顺承关系。
C.“之”,代词,复指前面列举的内容,他们/代词,这,这样。
D.“为”,两句中都是动词,作为。
故选D。
4.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动词,沿袭;介词,凭借。
B.名词,逃跑的士兵;动词,丢失。
C.名词,军队;名词,兵器。
D.两个“从"都是通假字,通“纵”,合纵。
故选D。
5.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分析理解通假字的能力。
A.“从"通“纵”,指的是合纵。句意: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援助,结为一个整体。
C.“衡"通“横”,与“纵"相对。句意:对外用连横的策略使诸侯们互相争斗。
D.“乡”通“向”,先前。句意:比不上先前六国的那些才智之士。
B.无通假字。句意:追赶逃亡败走的敌人,杀得他们横尸百万。
故选B。
6.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句意:攻打函谷关来攻打秦国。
B.句意:毁坏高大的城墙,杀掉英雄豪杰。
C.属:撰写。句意:屈原起草尚未定稿。
D.句意:然而国破家亡的事接连发生。
故选C。
7.B8.A9.然而陈涉(不过)是个用瓮做窗户,用草绳系门扇的贫家子弟,是下层百姓,(后来)是个被征发的人。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的能力。
B.“兵:军队”错误,应该是“兵器"。句意: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阳。
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
A.“作者写到了秦始皇从政治、军事、防卫三方面巩固政权的措施”错误,结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等可知,还有“刑法"和“文化”。
故选A。
9.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瓮牖绳枢”,用瓮做窗户,用草绳系门扇;“氓隶”,下层百姓;“迁徙”,被征发戍边。
参考译文:
到始皇的时候,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以武力来统治各国,将东周、西周和各诸侯国统统消灭,登上皇帝的宝座来统治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风震慑四海。秦始皇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划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捆着绳子(愿意服从投降),把性命交给司法官吏。秦始皇于是又命令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守卫边境,使匈奴退却七百多里。胡人不敢向下到南边来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秦始皇接着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来使百姓愚蠢;毁坏高大的城墙,杀掉英雄豪杰;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阳,销毁兵刃和箭头,冶炼它们铸造十二个铜人,以便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然后凭借华山为城墙,依据黄河为城池,凭借着高耸的华山,往下看着深不可测的黄河,认为这是险固的地方。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和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天下已经安定,始皇心里自己认为这关中的险固地势、方圆千里的坚固的城防,是子子孙孙称帝称王直至万代的基业。
始皇去世之后,他的余威(依然)震慑着边远地区。可是,陈涉不过是个破瓮做窗户、草绳做户枢的贫家子弟,是氓、隶一类的人,(后来)做了被迁谪戍边的卒子;才能不如普通人,并没有孔丘、墨翟那样的贤德,也不像陶朱、猗顿那样富有。(他)跻身于戍卒的队伍中,从田野间突然奋起发难……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齐起事,消灭了秦的家族。
况且那天下并没有缩小削弱,雍州的地势,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是保持原来的样子。陈涉的地位,没有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的国君更加尊贵;锄头木棍也不比钩戟长矛更锋利;……然而秦凭借着它的小小的地方,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管辖全国,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已经一百多年了;这之后把天下作为家业,用崤山、函谷关作为自己的内宫;陈涉一人起义国家就灭亡了,秦王子婴死在别人(项羽)手里,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不施行仁政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
10.BDE11.B12.B13.(1)一个人发动叛乱,秦朝的宗庙就被毁灭﹐国君自己也死在他人手上,被天下人嘲笑,这是什么原因呢?
(2)就好像把圆放进方框,即使强迫他,(他)也不同流合污,所以朝廷贬谪他。14.“此”指贾谊生不逢时,自己也处境窘迫。也指贾谊通过写文章表达自己的看法,作者曾经学写文章,稍微理解处境困窘的人的言辞,但无人理解自己。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大概未必没有不值得看的地方,遇到他有所感慨的地方,寄托他的志向,那么自认为都没有什么妨碍。
“未必不有可观者"遇其所感”“寓其所志"都是动宾结构,宾语后BDE处断开;
故选BDE。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正确。都是使动用法。使……朝见;使……投降。句意: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
B.错误,穷尽;处境困难不得志。句意:来传颂太平盛世无穷无尽的功业。/人处境困难不得志,就会追念根本。
C.正确,句意:看他过湘水作赋来凭吊屈原。/看到贾谊凭吊他的文章。
D.正确,参与;给。句意:他不能够参与朝廷的事。/给你三支箭。
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最终使他不被朝廷重用”错,强加关系,原文“后之人责其一不遇而为是忧怨之言,乃不知古诗之作,皆古穷人之辞,要之不悖于道义者,皆可取也”,可见贾谊不被朝廷重用与后世之人认为贾谊在他的文章里写了很多忧愁怨恨的言辞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七庙”,宗庙;“隳”,被毁坏;“为”,被。
(2)“规”,圆形;“矩”,方形;“强”,勉强,强迫;“斥”,贬谪。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由原文“余悲贾生之不遇"予之所以自悲者,亦若此。然世之知者,其谁欤?虽不吾知,谁患耶”可知,“此"指贾谊生不逢时,自己也处境窘迫。
由原文“彼其不发于一时,犹可托文以撼其蕴,则夫贾生之志,其亦可罪耶?故予之穷饿,足以知人之穷者,亦必若此。又尝学文章,而知穷人之辞,自古皆然,是以于贾生少进焉”可知,也指贾谊通过写文章表达自己的看法,作者曾经学写文章,稍微理解处境困窘的人的言辞,但无人理解自己。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假使拿东方诸国跟陈涉量量长短,比比大小,比较权势,衡量实力,则不可同日而语了。但是秦国凭借着它小小的地盘,发展到兵车万辆的国力,统理八州,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已有一百多年了;然后将天下作为自家产业,用崤山和函谷关作为宫殿;一个人发动叛乱,秦朝的宗庙就被毁灭﹐国君自己也死在他人手上,被天下人嘲笑,这是什么原因呢?就因为不施行仁义而攻和守的形势不同了啊。
材料二:
贾谊才华之高向上足以超越青云,与太空匹敌,却不流于诡谲荒诞;向下足以写尽山川草木的物理,形状变化的情态,却不流于卑下污浊。等到他遇到很多事,而忧虑深远的激切雄壮的情感对自己的内心有所触动,并影响到自己内在的郁积之气,所以他的言辞很多并且都是出于精神无所寄托,读来有忧愁无法忍受的情态,然而对于他的文气我认为并无损害,于是又自己高兴他的文章不论处在什么境遇没有不合时宜的地方。假使我的官位能居于朝廷,观看天子用来安排指画号令天下的意图,写作成典范的言辞,雕刻在金石上,来传颂太平盛世无穷无尽的功业,大概未必没有不值得看的地方,遇到他有所感慨的地方,寄托他的志向,那么自认为都没有什么妨碍。
我同情贾生生不逢时。看他写的文章,筹划天下的随机应变的措施,足以看出他想要安定天下的想法。看他过湘水作赋来凭吊屈原,足以看出他的忧国伤时,而对他的文气有所触动。后人责怪他稍有不得志就写这样的优愁怨恨的文章,是不知道写作古诗的,都是古代处境团窘之人的言辞,只要是不违背道义的,都有可取之处。贾生年轻多才,见文帝极力陈述天下的事,毅然没有什么偏私回避的。而在朝廷上遇到绛侯灌婴这些武夫,就好像把圆放进方框,即使强迫他,(他)也不同流合污,所以朝廷贬谪他。他不能够参与朝廷的事,(于是作文)来抒发他内心想要表达的看法。那时他一时之间不能表达的看法,还可以通过文章来发表意蕴,那么贾生的志向,难道是可以责备的吗?所以我处境困窘,足以凭借来知道别人的处境国窘,也一定像这样。又曾经学习写文章,而知道处境国窘之人的言辞,自古以来都是这样,因此对于贾生稍微有些了解。唉!假使贾生完成了他的抱负,成就了他的功业,应该有可以述说的地方,又怎么会用(写文章的)空话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呢?我之所以同情自己。也像这样。然而世上了解我的人,又有谁呢?虽然没有人了解我,谁又担心什么呢!
15.BCE16.B17.C18.(1)丞相李斯认为赵高说的正确,于是与赵高一起谋划,谎称接受了始皇的遗诏,定立胡亥为太子
(2)秦始皇于是又命令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守卫边境,使匈奴退却七百多里;19.①自身优势不如蒙恬;②扶苏即位自己不能封侯;③胡亥即位对自己有利。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赵高平素受到胡亥的宠信,又怨恨蒙氏兄弟,便劝说胡亥,请他诈称始皇的命令诛杀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
“雅得"都是“幸”的状语,不能断开;“于胡亥"作“幸”的状语,状语后置,其后断句,所以B处断句;
“蒙氏"作“怨”的宾语,宾语后断句,所以C处断句;
“胡亥"作“说”的宾语,宾语后断句,所以E处断句。
故选BCE。
16.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正确。
B.错误。交给;撰写。句意:使者把他交给官吏。/屈原写作草稿还没有写完。
C.正确。恰巧蒙毅替秦始皇出外祭祀祈祷山川神灵回来。/适逢缑王与长水人虞常等人在匈奴内部谋反。
D.正确。
故选B。
17.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C.“听赵高几句谗言后反而把蒙毅杀了"错,由原文“乃系诸代”可知,胡亥将蒙毅囚禁在代郡,没有立即杀死。
故选C。
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然”,正确;“相与”,一起;“受”,接受。
(2)“北”,名词作状语,在北方;“藩篱”,边境;“却”,使……退却。
1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由“君侯材能、谋虑、功高、无怨、长子信之,此五者皆孰与蒙恬?"可知,赵高首先指出李斯的才能、功劳等都不如蒙恬,说明他不具备优势。
由“然则长子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乡里明矣”可知,赵高指出一旦扶苏继位,必定任命蒙恬为丞相,李斯不能封侯。
由“胡亥慈仁笃厚,可以为嗣。愿君审计而定之"可知,赵高再说明胡亥的性格仁慈厚道,他继位对李斯有利。
参考译文:
材料一:
三十七年冬天十月癸丑日,秦始皇外出巡游,左丞相李斯随从,右丞相冯去疾留守。最初,秦始皇尊重宠爱蒙氏兄弟,特别信任他们。蒙恬在外带兵任大将,他的弟弟蒙毅常在朝中参于谋划国事,被称为忠信之臣,因此即使那些将军与丞相也不敢与他们争高低。赵高,始皇帝提拔他为中车府令,让他教胡亥审理案件;胡亥非常宠信他。赵高犯罪,始皇帝派蒙毅惩治他;蒙毅依法应判决赵高死罪。始皇认为赵高办事机敏,便赦免了他,恢复他原来的官职。赵高平素受到胡亥的宠信,又怨恨蒙氏兄弟,便劝说胡亥,请他诈称始皇的命令诛杀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胡亥听从了赵高的计谋。赵高说:“如果不与丞相商议,恐怕办不成这件事。”于是赵高求见李斯说:“皇上赐给长子扶苏的诏书和符玺都在胡亥手里。定立太子,你和我说了就能决定此事。你看怎么办?"李斯说:“你怎么能讲这些亡国的话呢!此事可不是我们臣子之间可以议论的啊!”赵高说:“您的才能、谋略、功劳、口碑及得到长子扶苏的信任,这五点与蒙恬相比谁更有优势?"李斯回答说:“我不如蒙恬。”赵高又说:“如果是这样,一旦长子扶苏即位,一定要任用蒙恬为丞相,您最终得不到封侯而荣归故乡的结局已是明摆着的事了!而胡亥仁慈厚道,可以作为皇帝的继承人。希望您慎重考虑,决定此事!"丞相李斯认为赵高说的有道理,便与赵高合谋,谎称接受了始皇的遗诏,定立胡亥为太子;又写了另一诏书给扶苏,历数他没有能力开辟疆土,创立功业,却使大量的士卒伤亡,并且多次上书,诽谤朝廷,日夜怨恨不能回咸阳当太子,将军蒙恬了解扶苏的想法却不加以纠正,一起赐死,把兵权交给副将王离。扶苏打开诏书,哭着进了室内,准备自杀。蒙恬劝他说:“陛下在外,并未确立太子;派我率领三十万大军守卫边境,公子担任监军,这可是天下的重任啊。现在一个使者来到,(我们)就要自杀,怎么知道这不是欺诈呢!再次奏请后再去死,也不迟。”使者多次催促他们自尽,扶苏对蒙恬说:“父亲赐儿子死,还哪里用再申诉!"随即自杀。蒙恬不肯去死,使者把他交给官吏,并囚禁在阳周,改派李斯的舍人为护军,然后回来报告李斯和赵高。胡亥听说扶苏已经死了,想将蒙恬释放。恰巧蒙毅替秦始皇出外祭祀祈祷山川神灵回来。赵高对胡亥进谗言说:“始皇帝打算选拔贤能确立你为太子已经好久了,而蒙毅规劝他,认为不可以。不如将他杀了!”于是将蒙毅囚禁到代郡。太子胡亥继承了帝位,想要杀掉蒙恬、蒙毅兄弟。秦二世的侄子子婴规劝说:“赵王赵迁杀了名将李牧而用颜聚,齐王田建杀了前代忠臣而任用后胜,最终使国家灭亡。蒙氏兄弟,是秦国的大臣和谋士,而陛下却要把他们一下子杀掉。杀掉忠臣却要立节操品行不端的人,这样做对内失去群臣的信任在外使得将士们失去斗志啊!"秦二世根本不听其劝告,于是下令杀了蒙毅和内史蒙恬。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豪杰亡秦》)
材料二:
始皇的时候,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以武力来统治各国,将东周,西周和各诸侯国统统消灭,登上皇帝的宝座来统治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风震慑四海。秦始皇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划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捆着绳子(愿意服从投降),把性命交给司法官吏。秦始皇于是又命令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守卫边境,使匈奴退却七百多里;胡人不敢向下到南边来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
20.C21.C22.D23.(1)陈涉一人起义国家就灭亡了,秦王子婴死在别人(项羽)手里,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为什么呢?
(2)秦占据了天下的险要地势,建都于全国的上游,控制着全国,把局势掌握在手里,这是它做得对的地方。24.(1)秦朝的横征暴敛、骄奢淫逸。(2)秦朝不施行仁政。(3)秦朝政治方面的失败。
【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于是)那些扛着锄木棍被责罚防守边境的人们,彼此递个眼色就联合起来,怒吼着汇合成群,奋起反秦。那时有造反的老百姓而没有反叛的官吏,老百姓在下怨恨秦王朝;官吏在上惧怕朝廷。全国四面八方互相配合,杀郡守劫县令的事情在各地同时发生。
“负锻梃谪戍”是修饰“徒”,“之”为结构助词,所以应在“徒"后面断开,排除BD。
“时则”作“有"的状语,所以应在“时”前面断开,排除A。
故选C。
2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土地神和山神的总称;土地孕育五谷,山川指代大好江山"错误。社稷指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土载育万物,谷养育民众。
故选C。
2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很难产生贤能之人”错误。由原文“将欲利其社稷以一其人之视听,则又有世大夫世食禄邑,以尽其封略,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可知,如果想要对国家有利而统一人民的思想,而同时又有世袭大夫世世代代统治他们的封地,占尽了诸侯国的全部国土,即使有圣人贤人生在那个时代,也会没有立足之地,这种后果就是封建制造成的,所以原文所即使有贤能之人也很难在那个时代立足,而不是说很难产生贤能之人。
故选D。
2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作难”,发难,指陈涉一人起义;“隳”,毁坏;“为天下笑”,被动句,被天下人耻笑。
(2)“据”,占据;“都”,名词活用作动词,建都;“摄”,控制;“此其所以为得也”,判断句,这是它做得对的地方。
2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专利许可使用合同策划参考文本
- 2025年劳动力协同合作协议范本
- 2025年人力资源部门劳动合同模板
- 2025年二手房授权经纪合同
- 2025年土地权属转让合同模板
- 2025年医疗设备投资战略联盟协议书
- 2025年能源节约升级合同
- 2025年中小企业稳定合作框架协议
- 2025年临时施工合同摘要转让协议
- 2025年二手房屋独家授权合同
- 光缆线路施工安全协议书范本
- 成本合约规划培训
- 山东省济宁市2025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高考仿真试卷 含答案
- 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法)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
- 交通法规教育课件
- 产前诊断室护理工作总结
- 6S管理知识培训课件
- 小学校长任期五年工作目标(2024年-2029年)
- 医院培训课件:《猴痘流行病学特点及中国大陆首例猴痘病例调查处置》
- 氢气-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 产科护士临床思维能力培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