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广东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社会学自诞生之日起,就树立了注重社会调查的学术传统。今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需要继承这一学术传统,通过社会调查走进大众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不断加深对“人"的认识和理解,在将理论创新与现实关怀融为一体的过程中,承担起建构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的责任。

社会调查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枢纽环节,也是对社会的基础与本质予以理解的一种方法体系。首先,社会调查是具象化的。社会调查扎根于特定的地域和人群,以一时一地的社会风貌为对象,试图理解和把握在具体情景中展现出来的情感、气质、风俗、社会发展进程以及变迁趋势。其次,社会调查是历史性的。要对一个特定资料作出有效解释,就要善于挖掘其背后的历史发展脉络,深入了解那些习以为常却又容易视而不见的背景;就要将材料置于时间维度之下,避免片面解读或过度诠释。再次,社会调查是整合性的。人类社会发展既存在一般规律,也充斥着碎片化、非预期和非理性现象,社会调查就是要将这些规律和现象都纳入总体性分析框架,做到对事实本身的把握和尊重。最后,社会调查长于共情。在具体场景中所唤起的感性认识,可以使调查者尽可能避免成为置身事外的旁观者。这种从情感上激发的对“人”的体恤之情,可以使事物“活"的一面被充分挖掘出来,由此提炼出的理论便有了直指人心的力量。

中国社会学自诞生之初,就深深打上了社会调查的烙印。对“人”的理解、现实的观照、理论的创新,这三者的密切结合贯穿学术传统始终。有学者在民生疾苦中理解社会性质。陈翰笙的经济调查蕴含人文精神,认为只有深刻认识数量众多的农民的生存状况,才能理解乡村社会,并据此判断中国社会的性质,进而找到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有学者在人的处境中寻找和确立立场。雷洁琼在江西的经历使她始终秉持“用资料说话"的精神,反对“为了社会学而社会学”,主张着重观察社会变迁给人的发展带来的影响。有学者用社会调查串联起学科的本土化与国家发展战略。费孝通所著《江村经济》,既是社会学实地调查的范本,也是他后来开展研究的出发点。改革开放后,费孝通三访江村,通过小城镇研究的系列成果,探讨了中国式工业化的发展路径,总结出"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模式"等,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学理论框架,也体现了改革开放初期国家经济发展战略。

驻足当下,如何应对时代提出的新问题、发展带来的新挑战?回顾我国社会学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将社会调查的实践精神融入历史的、具体的情景之中,发现社会生活"活"的表达,使"人"得到认识和尊重,在此基础上建构的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才具有人民性和主体性。

今天,我们正步入一个需要用中国思想影响世界的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所能做的,恰是通过社会调查,把握根植于我们历史与文化之中、与时代变迁相碰撞所激发出来的体验与思想。我们在此基础上进行学理提炼,就能更好地阐释中国式现代化对推动中国社会变迁的根本性作用——对外提供世界认识中国的途径,对内回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建构本土化与自主性兼具的知识体系。

(摘编自邢婷婷《在社会调查中发现“人"》)

材料二:

在时间社会学看来,年龄是社会用以规定生命时间结构的一个关键要素,它一方面呈现了生命的时间序列,另一方面也让生命时间具有规范性,使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被指定了不同的角色期待和社会位置。正因如此,处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也就有着不同的时间节奏。对于“青年”这一特定的年龄阶段而言,其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年轻,这看似同义反复的话语其实预示着青年的本质属性——有着看似用不完的时间和一生中最为旺盛的体力精力。我们研究青年,有必要重拾被忽视的问题——时间,以获得一种关于如何走入青年更为全面深刻的认识。

由时间生发开去,我们就可以找到理解青年的钥匙。本文以时间社会学为研究视角,探讨移动互联时代青年工作的真实状态以及时间制度是如何影响青年的。在移动互联时代,人们可以体会到周遭的世界在不断地加速,对于青年个体而言,他们只能主动跟上或被裹挟着卷入加速的时间之中。这种加速的时间观念外化为工作制度,使得青年的工作状态呈现出"节奏快""并行多""协同杂""全天候"的特征。同时,时间也愈发显示出其自身的强制性,这种强制有时会发生偏离,成为控制青年精神的枷锁,而这正是本文将要讨论的问题。本文使用的数据涉及笔者参与的三次社会调查,三次调查均在35岁以下大城市就业青年群体中展开。其中,2019年"快递小哥和外卖骑手(蜂鸟)调查"在北京进行,发放有效问卷1692份,访谈62人;2020年“互联网青年工程师(码农)调查"在深圳进行,发放有效问卷505份,访谈46人;2021年"高校青年教师(工蜂)调查"在上海进行,发放问卷1031份,访谈54人。三次调查虽然开展的城市不同,关注的群体不同,但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时间对于青年的塑造和修饬。其实,我们一旦了解了制度如何设计时间,也就知晓了社会究竟怎样对待青年。

(摘编自廉思《移动互联时代青年劳动审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则材料都谈到社会学重要的研究方法——社会调查,强调应真正了解大众,将"人"作为理论创新的突破口。

B.材料一指出,进入特定的地域和人群当中,试图理解具体情景中展现出来的情感、气质等,这正是社会调查具象化特征的体现。

C."人"在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中具有决定性地位,我们要构建出能够阐释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理论体系。

D.通过社会调查,挖掘西方视域下的中国人看待问题的原则,之后再梳理整合,这是建构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任务。

2.根据两则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社会调查要注重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碎片化等特殊现象,把它们都纳入总体性分析框架中,进而把握和尊重事实本身。

B.在社会调查基础上提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学理,能更好地阐释中国式现代化对推动中国社会变迁的根本性作用。

C.在时间社会学看来,年龄不仅仅是记录生命时长的数字,也隐含着约定俗成的社会期待,提醒人们在相应年龄里应承担的责任。

D.科技的发展带来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同劳动者自由时间的增加是一种必然的联系,人类的创造性将极大提升。

3.下列对材料一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开宗明义,开篇即点出我们要传承注重社会调查这一学术传统。

B.从陈翰笙等人的例子中可看出,他们在进行社会调查时注重对现实的观照。

C.费孝通的研究相较陈翰笙等人更具理论的创新性,放在文段最后更有说服力。

D.材料一在论证中既回顾历史,又立足当下,提出了中国社会学的现实责任。

4.材料二最后一段使用“蜂鸟”"码农""工蜂"等词语,请简析其作用。(4分)

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时间”,但两者议论的侧重点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联儿叶圣陶

出城回家常坐鸡公车。十来个推车的差不多全熟识了,只要望见靠坐在车座上的人影儿,或

是那些抽叶子烟的烟杆儿,就辨得清谁是谁。其中有个老俞,最善于招揽主顾,见你远远儿走过

去,就站起来打招呼,转过身,拍拍草垫,把车柄儿提在手里,这就叫旁的车夫不好意思跟他竞

争,主顾自然坐了他的。

老俞推车,一路跟你谈话。他原籍眉州,苏东坡的家乡,五世祖放过道台,只因家道不好,

到他手里流落到成都。他在队伍上当过差,到过雅州和打箭炉。他做过庄稼,利息薄,不够一家

子吃的,把田退了,跟小儿子各推一挂鸡公车为生。大儿子前方打国仗,由二等兵升到了排长,

隔个把月二十来天就来封信,封封都是航空挂。他记不清那些时时改变的地名,往往说;“他又

调动了,调到什么地方——他信封上写得清清楚楚,下回告诉你老师吧。”

约莫有三四回出城没遇见老俞。听旁的车夫说,老俞的小儿子胸口害了外症,他娘听信邻居

妇人家的话,没让老俞知道请医生给开了刀,不上三天就死了。老俞哭得好伤心,哭一阵子跟他

老婆拼一阵子命。哭了大半天才想起收拾他儿子,把两口猪卖了买棺材。那两口猪本来打算腊月

间卖,有了这本钱,他就可以做一些小买卖,不再推鸡公车,如今可不成了。

一天,我又坐老俞的车。看他那模样儿,上下眼皮红红的,似乎喝过几两干酒,颧骨以下的

面颊全陷了进去,左边陷进更深,嘴就见得歪了。他改变了往常的习惯,只顾推车,不开口说话,

呼呼的喘息声越来越粗,我的胸口也仿佛感到压迫。

“老师,我在这儿想,通常说因果报应,到底有没有的?"他终于开口了。

我知道他说这个话的所以然,回答他说有或者没有,一样地嫌啰嗦,就含糊其辞应接道;“有

人说有的,我也不大清楚。”

“有的吗?我自己摸摸心,考问自己,没占过人家的便宜,没糟蹋过老天爷生下来的东西,

连小鸡儿也没踩死过一只,为什么处罚我这样地凶?老师,你看见的,长得结实干得活儿的一个

孩儿,一下子没有了!莫非我干了什么恶事,自己不知道?我不知道,可以显个神通告诉我,不

能马上处罚我!"

这跟《伯夷列传》里的“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倘所谓天道是耶非耶?"是同类的调

子,我想,我不敢多问,随口地说;“你把他埋了?”

“埋了,就在邻居张家的地里。两口猪,卖了四千元,一千元的地价,三千元的棺材——只

是几块薄板,像个火柴盒儿。"

“两口猪才卖得四千元?”

“腊月间卖当然不止,五千六千也卖得。如今是你去央求人家,人家买你的是帮你的忙,还

论什么高啊低的。哎,说不得了,孩子死了,猪也卖了,先前想的只是个梦,往后还推我的车子

——独个儿推车子,推到老,推到死!"

我想起他跟我同年,甲午生,平头五十,莫说推到死,就是再推上五年六年,未免太困苦了。

于是转换话头,问他的大儿子最近有没有信来。

“有,有,前五天接了他的信。我回复他,告诉他弟弟死了,只怕送不到他手里,我寄了航

空双挂号。我说如今只剩下你一个了,你在外头要格外保重。打国仗的事情要紧,不能叫你回来,

将来把东洋鬼子赶了出去,你赶紧就回来。”

“你明白,"我着实有些激动。

“我当然明白。国仗打不胜,谁也没有好日子过,第一要紧是把国仗打胜,旁的都在其次。

——他信上说,这回作战,他们一排弟兄,轻机关枪夺了三挺,东洋鬼子活捉了五个,只两个弟

兄受了伤,都在腿上,没关系。老师,我那儿子有这么一手,也亏他的。”

他又琐琐碎碎地告诉我他儿子信上其他的话,吃些什么,宿在哪儿,那边的米价多少,老百

姓怎么样,上个月抽空儿自己缝了一件小汗褂,鬼子的皮鞋穿上脚不如草鞋轻便,等等。我猜他

把那封信总该看了几十遍,每个字都让他嚼得稀烂,消化了。

他似乎暂时忘了他的小儿子。

新年将近,老俞要我替他拟一副春联儿,由他自己去写,贴在门上。他说好几年没贴春联儿

了,这会子非要贴一副,洗刷洗刷晦气。我就替他拟了一副;

有子荷戈庶无愧

为人推毂亦复佳

约略给他解释一下,他自去写了。

有一回我又坐他的车,他提起步子就说;“你老师替我拟的那副春联儿,书塾里老师仔细讲

给我听了。好,确实好,切,切得很,就是我要说的话。有个儿子在前方打国仗,总算对得起国

家。推鸡公车,力气换饭吃,比哪一行正经行业都不差。老师,你是不是这个意思?"

我回转身子点点头。

“你老师真是摸到了人家心窝里,哈哈!”

(选自《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语文出版社2017年版)

[注]①鸡公车:当时四川成都地区一种独轮手推车。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俞的祖辈做过地方长官,家道中落的他流落到成都,参过军,种过庄稼,现在依靠推独轮

手推车谋生。

B.小儿子的死,对老俞打击很大,他怀疑因果报应论,质问老天为什么这样惩罚他,但他并没

有一蹶不振。

C.老俞做小买卖的梦想破灭了,因为他的两口猪才卖了四千元,他决定以后继续推独轮车,推

到老,推到死。

D.“我"给老俞拟对联这个情节,表现出了“我”对这个同龄人的理解和同情,也是对他人生

写照的评价。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第一段对老俞一连串动作描写,生动细致地表现出他的性格,从而使老俞这一人物形象

跃然纸上。

B.引用《伯夷列传》的话,既承接前文老俞提出的问题,又引出后文他大儿子的近况,使文章

更有文采。

C.《春联儿》作为题目,起到统率全篇、突出全文高潮的作用;又揭示了文本的主题,有深刻

的寓意在内。

D.作者以客观冷峻的态度,以朴素平淡而满蕴深情的文字,表达了对老俞这样底层人物遭遇的

满腔悲悯。

8.“我"在文本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9.顾炎武说:“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请结合文本相关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年,勾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范蠡谏曰:“不可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越王曰:“吾已决之矣。”遂兴师。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越王乃以余兵五千人保栖于会稽。吴王追而围之。

越王谓范蠡曰:“以不听子故至于此,为之奈何?"蠡对曰:“持满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以地。卑辞厚礼以遗之,不许,而身与之市。”勾践曰:“诺。"乃令大夫种行成于吴,膝行顿首曰:“君王亡臣勾践使陪臣种敢告下执事:勾践请为臣,妻为妾。”吴王将许之。子胥言于吴王曰:“天以越赐吴,勿许也。"种还,以报勾践。勾践欲杀妻子,燔宝器,触战以死。种止勾践曰:“夫吴太宰嚭贪,可诱以利,请间行言之。”于是勾践乃以美女宝器令种间献吴太宰嚭。嚭受,乃见大夫种于吴王。种顿首言曰:“愿大王赦勾践之罪,尽入其宝器,不幸不赦,勾践将尽杀其妻子,燔其宝器,悉五千人触战,必有当也。"嚭因说吴王曰:“越以服为臣,若将赦之,此国之利也。”吴王将许之。子胥进谏曰;“今不灭越,后必悔之。勾践贤君,种、蠡良臣,若反国,将为乱。"吴王弗听,卒赦越,罢兵而归。

勾践之困会稽也,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羑里,晋重耳奔翟,齐小白奔莒,其卒王霸。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具劳,欲使范蠡治国政,蠡对曰:“兵甲之事,种不如蠡;镇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为质于吴。二岁而吴归蠡。

(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有删改)

文中画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不可A臣闻兵者B凶C器也D战者E逆F德也G争者H事之末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不听子故至于此”与“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出师表》)两句中“以”的含义相同。

B.执事,含义有办事的官员;从事工作、主管其事;对对方的敬称等。文中指办事的官员。

C.“勾践欲杀妻子"与“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两句中“妻子"的含义相同,

D.“种止勾践曰”与“止有剩骨"(《狼》)两句中“止”的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勾践听说吴王夫差日夜训练军队,想要报复越国,越王打算在吴国发兵之前,抢先去攻打它。

B.吴王发动全部精锐部队抗击越军,在夫椒打败越军,越王收聚五千名残兵败将退守在会稽山上。

C.范蠡劝谏越王要言辞谦卑地送给吴王丰厚的礼物,如果他不答应讲和,就亲自去吴国做抵押。

D.勾践派文种把美女宝器都献给了吴王,伍子胥进谏吴王灭了越国,但吴王不听,赦免了越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越以服为臣,若将赦之,此国之利也。

(2)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

14.请简要概括越王勾践的人物形象。(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太原早秋①李白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②。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注:①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秋天。这年夏季作者应友人元演之邀,同来太原,意欲攀贵以求闻达,然而辗转三晋,时历数月,终未能得到实现抱负之机会,到了秋季便写下了这首诗。②大火,星名,《诗经·七月》“七月流火"即指此星。这颗星每年夏历五月的黄昏出现于正南方,位置最高,六七月开始向下行,故称“流火”。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即用秋天的典型景象来照应题目中的“早秋”,“众芳歇”表明花草凋零,“大火流"表明天气依然炎热。

B.颔联中的“早”“秋"两字巧妙点题,“霜威”“云色"则直接描写了太原早秋的自然景象。

C.颈联的“绕”和“飞"字,采用了比拟的手法,把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D.这首律诗条理清晰,前两联写太原的早秋之景,后两联则着重于抒发情感。

16.同样是写秋天,本诗在意象和情感表达方面与《沁园春长沙》有什么不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园田居》中“_,__”以比喻的手法,表达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田园的向往。

(2)《短歌行》中写诗人通过想象贤才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由梦境又回到现实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麦冬草丛中,一个又一个小脑袋慢慢抬起,抬起,一只又一只圆眼睛,睁开,睁开……小花苏醒啦!一个又一个花脑袋,一只又一只花眸子,一个又一个小花钟,本来是低垂着、眯合着、倒挂着的,现在,被初阳一照,被晨风一摇,被鸟翅一撩,竟然缓缓仰起脸,慢慢张开唇,吐出幽幽的芳香,泛出粉红的颜色,露出藏了一夜的秘密。

我知道它的名字——酢浆草。我总觉得这名字配不上它①的仙女风姿,配不上它飘飘欲飞的精灵模样。它们一朵朵撒落在墨绿的麦冬草间,像少女腮帮上的红晕不小心抖落,清秀,可爱,天真。它如此俊美秀逸,用小家碧玉来形容,好像不够端庄;用②来形容,又显得有些沉重。它是花仙子遗落在人间的一段笛音,每个音符都像一个五瓣小喇叭,在绿树下、碧草间蹦蹦跳跳,被阳光一染,清越的音乐便扬得满世界都是。我看着音符小花满林子飞扬,忘了盘桓翻飞的鹭鸟,忘了它击响的空气鼓,唱响的咕嘎歌,还有挑在肩上的那些金谷子。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那些花脑袋、花眸子、小花钟”,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每逢假期,有人出门旅游,还有人选择宅家补觉。但明明睡到天昏地暗,为啥一点不解乏?越睡越乏是生物钟在作怪。长期睡眠不规律会严重影响睡眠质量,让人无法得到有效的休息。终于有了一个长假,很多人把休息时间拉长,想把之前因为劳累而损失的时间补回来,这让他们的生物钟变得与平时不一样了。①,就像生活中人们倒时差一样,身体上会有不适的感觉。

___②___,建议大家在假期前后,起居生活尽量有规律,不要熬夜,不宜过度兴奋,让我们的身体处在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此外,如果想通过补觉给身体“充电”,也要讲求策略。③,如果一天的睡眠时间超过10个小时,同样会影响到睡眠生物钟,让人晚上难以入睡。

比较健康的作息时间是成年人每天保证7至9个小时,晚上10时到凌晨4时是最佳的休息时间,这一时间段能够获得最好的睡眠质量。如果条件实在不允许,至少要保证6个小时的睡眠,也可以采用分阶段睡眠的方法。

20.下列句子中的“一点"和“为啥一点不解乏”中的“一点”,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花开花谢苍生冢,影过来去匆匆,不过一点归鸿。

B.生活中需要总结问题,然后将其一点一点地解决。

C.他的建议是空洞的,实际上对你一点作用也没有。

D.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就是由这里头出来的。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青春,可以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样子;可以是“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样子;也可以是那只即便成不了雄鹰、雪豹,却能攀上“锈蚀的岩壁”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的蜘蛛;当然,更可以是雪城哨所、海疆孤岛立成的“丰碑”……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青春的样子"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语文科参考答案

1.答案B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材料相关内容的能力。

思路点拨A.“强调应真正了解大众,将‘人’作为理论创新的突破口”表述不对,材料二并未强调将“人"作为理论创新的突破口。C.“具有决定性地位"错误,应为“具有基础性地位”,文中有“发现社会生活‘活’的表达,使‘人’得到认识和尊重,在此基础上建构的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才具有人民性和主体性"。D.“挖掘西方视域下的中国人看待问题的原则”错误,应为“通过社会调查,挖掘中国人看待问题的原则、特征及侧重点,之后再梳理整合,这是建构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任务"。

2.答案D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思路点拨选项与材料二作者的观点相违背。文中说“时间也愈发显示出其自身的强制性,这种强制有时会发生偏离,成为控制青年精神的枷锁"。

3.答案C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与论证关系的能力。

思路点拨陈翰笙、雷洁琼、费孝通三人的研究都卓有成效,但“费孝通的研究相较陈翰笙等人更具理论的创新性"于文中无据,材料将三人并举,并无谁更有说服力的意味。

4.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句子的含意,把握文本观点态度的能力。

答案①用“蜂鸟”“工蜂"来比喻大城市不同的就业青年群体,准确、形象地描摹出特定青年群体的特征。②更好地体现讨论的问题。移动互联时代,时间的强制性成为控制青年的枷锁,他们快节奏、高强度地工作。这三个词表现出青年群体的劳动状态和困境。(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5.命题透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问题,提出个人见解的能力。

答案①材料一是论证社会调查具有历史性这个特征,将社会调查融入历史的、具体的情景之中,要以历史的眼光来看待社会调查的材料,避免片面解读或过度诠释。②材料二则把“时间”作为社会调查的一种切入角度,时间是理解青年的钥匙。文本以时间社会学为研究视角,探讨移动互联时代青年工作的真实状态以及时间制度是如何影响青年的。(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6.C,不是因为猪卖便宜了,还因为小儿子的死。

7.B,没有引出后文的作用。

8.(4分)(1)“我"是线索人物,贯穿了全文始终,推动了情节发展;(2)我是见证者、亲历者和叙述者,使小说更真实;(3)衬托了主人公老俞,使老俞的性格特点更鲜明。

9.(6分)(1)顾炎武所说的“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意思是天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普通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2)文中的主人公老俞是独轮手推车的老车夫,一个普通人,在痛失小儿子的情况下,依然写信给大儿子说“打国仗的事情要紧"将来把东洋鬼子赶了出去”“国仗打不胜,谁也没有好日子过"由此可见老俞虽身处底层也能将国家民族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表现出朴素而又崇高的爱国情怀。(3)文中的“我”身为老师,也是普通人,送给老俞一副对联,既是对老俞的安慰和他爱国精神由衷的敬佩,也是自我内心独白的写照;(4)“我"和老俞一起凸显了文章的主题:“位卑不敢忘忧国”的爱国情操。

【答案】10.ADG11.A12.D

13.(1)越国已经甘心做臣子了,如果能够赦免他,这对我国有好处。

(2)越王勾践回国后,就亲身受苦,忧心思虑,将苦胆悬挂在座位上。

14.①知错就改;②坚忍顽强;③礼贤下士。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不可以这样做。我听说兵器是凶器,发动战争是违背道德,争斗是处事的最下策。

“臣"是“闻”的主语,主语前断开,即A处;

“兵者凶器也"是“闻”的宾语,宾语后断开,即D处;

“也"在句子为句末语气助词,表判断,“逆德也”后断开,即G处。

故在ADG三处断句。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错误。因为;表目的,来。句意:因为不听您的话,所以到了这种地步。/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

B.正确。句意:君王的亡国之臣勾践派陪臣文种斗胆报告您的办事人员。

C.正确。都指妻子儿女。句意:勾践打算杀死妻子孩子。/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亲们来到这块和外界隔绝的地方。

D.正确。制止,阻止;只。句意:文种阻止勾践说。/只有剩下的骨头。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勾践派文种把美女宝器都献给了吴王"理解有误,原文“于是勾践乃以美女宝器令种间献吴太宰嚭”,意为“于是勾践就派文种把美女宝器秘密地献给吴国太宰嚭”,并不是献给吴王。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服”,甘心;“赦”,赦免;“利”,好处。

(2)“反”,同“返”,返回;“置”,悬挂;“坐”,同“座”,座位。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①由原文“越王谓范蠡曰:‘以不听子故至于此,为之奈何?’……勾践曰:‘诺。’”可知,勾践知错就改;

②由原文“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身自耕作"可知,勾践坚忍顽强;

③由原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具劳,欲使范蠡治国政……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可知,勾践礼贤下士。

参考译文:

三年(前493),勾践听说吴王夫差日夜训练军队,将要来报复越国,越王打算在吴国未发兵之前,抢先去攻打它。范蠡劝谏说:“不可以这样做。我听说兵器是凶器,发动战争是违背道德,争斗是处事的最下策。暗中计谋,违背道德,喜欢使用凶器,亲身参与最下策的事情,上天禁止它,这样做是不吉利的。"越王说:“我已经决定了。”于是发兵。吴王听到消息后,发动全部精锐部队抗击越军,在夫椒打败越军。越王于是收聚五千名残兵败将退守在会稽山上。吴王追赶围困了他们。

越王对范蠡说:“因为不听您的话,所以到了这种地步,这该怎么办呢?"范蠡回答说:“能够完满地保住功业的一定得到了上天的保佑,能够转危为安的一定会得到人民的支持,能够节俭生财而成事的一定是因地制宜得到了地利。要言辞谦卑地送给吴王丰厚的礼物,如果他不答应讲和,就要亲身去吴国做抵押,侍奉吴王。”勾践说:“好吧。"就命令大夫文种去吴国讲和,他跪着行走叩头说:“君王的亡国之臣勾践派陪臣文种斗胆报告您的办事人员:勾践请求做您的奴仆,他的妻子做您的侍妾。”吴王刚要答应他。伍子胥对吴王说:“上天把越国赐给吴国,您不要答应他。"文种回去,把出使情况报告了勾践。勾践打算杀死妻子孩子,烧毁宝器,然后决一死战。文种阻止勾践说:“吴太宰嚭贪婪,可以用重利引诱他,请派人秘密地向他说明意图。”于是勾践就派文种把美女宝器秘密地献给吴国太宰嚭。嚭接受了,就将大夫文种引见给吴王,文种叩头说:“希望大王救免勾践的罪过,将会送来他的全部宝器。如果不幸得不到赦免,勾践就要全部杀死他的妻妾和孩子,烧毁他的宝器,率领他那五千人与您决一死战,您也必将付出相当的代价。"嚭乘机劝吴王说:“越国已经甘心做臣子了,如果能够赦免他,这对我国有好处。”吴王准备答应他。伍子胥进谏说:“现在不灭亡越国,以后一定会后悔的。勾践是位贤君,文种、范蠡是良臣,如果放他们回国,将会作起乱来。"吴王不听,终于赦免了越国,撤军回去了。

勾践被困在会稽山,喟然叹息说:“我就这样结束了吗?”文种说:“商汤曾被关押在夏台,文王囚禁在羑里,晋国重耳逃奔翟国,齐国小白选到莒国,他们终于称王称霸了。由此来看,何愁今日的处境不成为将来的福运呢?"

吴王已经赦免了越王,越王勾践回国后,就亲身受苦,忧心思虑,将苦胆悬挂在座位上,坐着躺着都时时仰尝苦胆,饮食也要尝尝苦胆,说:“你忘记会稽山的耻辱了吗?”他亲自耕作,夫人自己织布,吃饭不加肉,穿衣不穿华丽衣服,屈身卑躬地尊敬贤人,优厚地对待宾客,救济贫穷的人,吊唁死去的人,与百姓共同劳动。越王想让范蠡治理国家,范蠡回答说:“军事上的事情,文种不如范蠡;镇抚国家,使百姓亲近归附,范蠡不如文种。"这时他把国家政事都委托给大夫文种,让范蠡与大夫柘稽去求和,作为人质留在吴国。两年后吴国释放范蠡回国。

【答案】15.A

16.①《沁园春·长沙》意象丰富,色彩绚丽;本诗意象简单,色调黯淡。

②《沁园春·长沙》借湘江秋景抒发一种乐观积极昂扬向上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豪情;本诗借悲秋抒发思乡怀人的情感。

【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A.“‘大火流’表明天气依然炎热”错误。“大火"指星名,二十八星宿之一,也就是“心宿星”,居于正南,“流"指向下行。《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古人发现大火星逐渐向西方迁移坠落的时节,天气就开始变凉。因此“大火流"表明时至七月,天气开始转凉了。

故选A。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结合“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可知,诗人描绘了一副壮阔绚丽的秋景图,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一系列的意象:山、林、江、舸、鹰、鱼、万类。山、林、江、舸分别为万山、层林、漫江、百舸,以数量和外在的表象渲染博大的、辽远的空间;“红"碧”等绚丽色彩的使用,写出了典型意象的特点。可见《沁园春·长沙》意象丰富,色彩绚丽。

结合“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可知,随着岁月的流逝,美丽的花儿都凋谢了;在大火星向西移动的时候,一也就是炎暑消退的时候。这时塞外就已经升始下霜了,黄河以北已经呈出一派秋天的气息。本诗意象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