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训练说明文之自然科学 (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B/2A/19/wKhkGWayr7eADeK9AAJAESI3Y1o023.jpg)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训练说明文之自然科学 (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B/2A/19/wKhkGWayr7eADeK9AAJAESI3Y1o0232.jpg)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训练说明文之自然科学 (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B/2A/19/wKhkGWayr7eADeK9AAJAESI3Y1o0233.jpg)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训练说明文之自然科学 (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B/2A/19/wKhkGWayr7eADeK9AAJAESI3Y1o0234.jpg)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训练说明文之自然科学 (含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B/2A/19/wKhkGWayr7eADeK9AAJAESI3Y1o023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训练说明文之自然科学(含答案)(第二单元
说明文阅读)
(——)自然科学之提问并解决
【阅读考点及技巧】
说明文知识点
一、定义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
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二、分类
1、根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不同:(1)事理说明文(2)事物说明文
2、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1)平时说明文(2)生动说
明文
三、说明的对象及特征:
1、抓住文体,弄清说明对象
(1)标题是名词性的,一般是说明事物的。
(2)标题是动词性的,往往是说明事物的发展过程、操作过程或事理的。
(3)标题中带有疑问性的,常常是解释原因,说明事理的。
2、所谓特征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只有抓住特征才能说明白这一事物或事理的独特之处。
四、说明顺序:有条有理地说明,才能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介绍清楚。
1.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成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人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
逻辑顺序通常包括下面几种情况:
a.从整体到部分;
b.从原因到结果;
c.从特点到用途;
d.从主要到次要;
e.从概括到具体;
f.从现象到本质。
五、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光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作用:使说明具体、容易理解,有说服力(具体真切地说明了……的……特点。)(使说明的对象更具体、更形象,便于读者理解和认识。有说服力)2.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作用:使文章层次分明,揭示事物的共同本质及各类间的差异(条理清楚地说明了…的…特点,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3.列数字:(列确数或约数)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又说服力的依据。
作用:使说明准确、科学,有说服力(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4.作比较: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从人们已有的感性知识出发,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作用:突出强调事物的不同特点,使事物的特点更鲜明、更清晰。(把…和…作比较,突出强调了…的××特点(地位、影响等),给读者一个深刻的印象,使事物特点更鲜明更清晰)。
5.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作用:可以使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使说明通俗易懂)
6.下定义: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常常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给事物下定义。这是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揭示事物或事理的本质的一种方法。(可换)作用:准确简明的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能够科学地、准确而简明地揭示说明对象的本质特点(内涵),使说明更加严密。)
7.作诠释:这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不可换)作用:具体介绍、解释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通俗易懂。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即定义的对象与所下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从一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内涵就可以了,并且解释的对象与做出的解释外延也可以不相等。作诠释不仅可以用来解释概念、定理、定律等,也可以用来解释事物或事理的性质、特点、功用和原因等。作诠释的语言虽不像下定义那样要求严格,但也须简明、准确、通俗易懂。
8.画图表:有些事物的关系抽象而复杂,仅用文字说明还不能使读者明白,这就需要附上示意图,或按比例精确绘制图,如产品设计图、军事行动路线图等。有时,被说明的事物项目较多,也可制定统计表,将有关数字分别填入表中,使人看了一目了然。作用:简明、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使人看了一目了然。
9.摹状貌: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有助于把被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生动。作用:使说明的事物形象、生动,易于理解。(对…的特征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10.引资料:引用一些古籍资料、寓言、典故等。
作用:使说明更可信、更有说服力(引用古诗文还可增添文章的艺术感染力)注意:分析说明方法时,除了要分清类型及作用,还要区分主次,明确哪一种是主要的,以便更好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而哪一种为主是根据说明的需要决定的。说明方法一般用三个字表达,不要与修辞方法、表达方式混淆,表述要规范。11、作假设:假设说明即用假定的环境来预设将出现的状况说明事物的方法。作用:从事物的一方面阐述,以小见大,简单易懂。六、说明文的结构(常用)(1)并列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平等的。(2)连贯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过程安排层次,前后互相承接。(例如:按照事物发展的时
间顺序为线索)(3)递进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如《万紫千红的花》一文,先说花有各种颜色的原因,第二步说明花变色的原因,第三步说明花与昆虫的关系,第四步说明花与人的关系,逐层深入,各层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向沙漠进军》一文,也是典型的递进式结构。(4)总分式。这种结构形式大致有三种情形: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七、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性、严密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在此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特别要注意说明文中使用的术语和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修辞方法的运用、描写、修饰性词语的点缀,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答题技巧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对策:答:(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类型6:结合文章,提出问题。对策:(1)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提问(2)根据文章结构、写法1进行提问(3)根据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进行提问。类型7:根据提出的问题,给出解决方法。对策:(1)收集资料,网上查找(2)请教老师、同学或家长(3)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解决
(【典型例题】)
神奇的纳米纸①纳米纸实际上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泛指用纳米材料制作的纸,或者是采用纳米技术对纸张的某种性能进行改善而制造出来的纸张。②“以后要捅破一张纸就没那么容易了。”这句话说的是一些高强度、超韧性纳米纸。这些纳米纸的共同特点是柔韧性极强,虽轻却具有超出钢铁的强度。③2008年6月,瑞士科学家宣布成功研制出了一种高强度的纳米纸。该纸的发明人伯格伦德博士表示,这种纳米纸韧性极佳,很硬,是利用传统纸张中发现的生物材料——纤维素制作而成。机械测试显示,该纸的强度比普通纸整整高出200倍,达到了目前建筑用钢的水平。④不要认为这就是目前世界上强度最高的纳米纸了。2008年10月,有报道称,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科研人员开发了一种神奇的纳米纸;它看上去像复写纸,比重是钢的1/10,强度却达到了钢的500倍。这种纸是由一种被称作“纳米碳管"的碳分子制成的。这种神奇的纳米纸中的纳米碳管的直径仅有十几纳米,约为人头发直径的五万分之一。⑤除了上述的纤维素、纳米碳管纸外,2007年7月,英国《自然》杂志还报道了石墨微粒制成的纳米纸。这也是一种比钢铁还硬但极其柔韧的超级纸张。该种新型纸张由美国西北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制造成功。研究人员在经特殊处理过的水中将碳纳米膜氧化物微粒驱散,然后用滤膜过滤。他们发现,水能够使这种微粒在过滤器表面形成一种纸状薄层;该纳米纸比由碳纳米管制成的纸张还要强韧,并能加工成各种尺寸。然而遗憾的是,这种纳米纸怕水,浸泡在水中会慢慢分解。⑥既然这些纳米纸的重量很轻,韧性优越,强度又高得出奇,那么,它们自然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从目前的技术发展趋势来看,防弹衣、太空服,还有汽车、飞机以及航天器的结构材料,都必将成为这种纳米纸的用武之地。
1.下列不属于纳米纸神奇之处的一项是()A.重量很轻B.韧性优越C.保存时间长D.强度高得出奇2.读第。段,“用武之地”在文中指
3.画“"的句子采用了列具体数字和把不同事物进行比较的写法,准确生动地说明了
4.画“﹏﹏”的句子中的“整整"能否去掉?为什么?
5.根据文章内容提出一个自己不懂的问题,并说说准备用什么方法来解决。提出问题:_________解决方法:_________6.第③~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课堂精讲】)
铁①天文学家观测了天体后告诉我们:一切天体都含有铁。在各个天体的光谱线上,随时都可以看到铁原子发出的谱线。太阳的表面也有铁原子在奔流,每年都有不少天然的铁块落到地球上,这就是陨石的来源。②科学家又告诉我们:地壳本身就含有4.75%的铁。地壳中所含的金属元素中,除了铝以外,铁算是最多的了。③人们从铁矿里炼出铁是公元前的事。最初人们用铁制成犁、锄、铲、斧等工具,这是铁器时代的开始。直到19世纪,炼铁才不用小规模的熔铁炉,而用大规模的高炉,于是有了现代化的钢铁工业。小至螺丝钉,大至机枪、大炮,都需要铁。铁是我们制造生产工具和国防武器的重要原料。④铁在工业上如此重要,它和生物界的关系也很密切。⑤据说,有些铁矿的形成和微生物有关,雨水把岩石里大量的铁冲到湖沼里,湖沼里有一种叫铁菌的细菌就活跃起来,它们以铁为养料。由于铁菌的繁殖,铁就变成就豆那样大或者更大的块粒,逐渐沉积下来。时间久了,就形成了铁矿。⑥铁和生物的关系还不止这一点。如果得不到铁的滋养,整个生物界就会产生恐慌,植物的花就会褪色,叶子就会枯萎,人和动物也会贫血。
7.下列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陨石的来源是太阳表面奔流的铁原子。B.地壳中所含的金属元素中,铁居第二位。C.铁器时代的开始是19世纪。D.如果得不到铁的滋养,人会贫血。8.下列句子,去掉加点词后对原句意思表达影响最小的一项是()A.天文学家观测了天体后告诉我们:一切天体都含有铁。
B.直到19世纪,炼铁才不用小规模的熔铁炉,而用大规模的高炉。C.据说,有些铁矿的形成和微生物有关。D.他们所用的铁,大约有一部分来自天上掉下来的陨石。9.写出在本文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语句。10.认真读短文,完成练习。第。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___11.铁与人类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呢?
【课堂训练】
路面上的新科技彭勃①长期以来,我国城市路面非“黑”即“白"(黑色沥青和白色水泥两种颜色),而在欧洲,如英国、德国、荷兰等国,彩色路面已较为普及。通过道路颜色的不同,如红、绿、蓝、黄等,提醒车辆的驾驶者在规定的路面上行驶,从而避免了车辆的混行,大大增强了安全性。②现在,国内一些城市也开始采用彩色路面。以北京为例,当汽车行驶到二环路雍和宫到东直门转弯处时会发现此处路面与别处不同:一是呈暗红色,原来此处为事故多发地,改变路面颜色以引起司机注意;二是路面加铺了一层颗粒状防滑材料。在上海的局部地区还出现了碧绿色、橘黄色的路面,各种车辆“各行其道”。这种彩色路面不仅美化了市容,还能起到防滑、提醒司机减速以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方便交通管理等作用。③与此同时,一种新颖的多孔隙沥青透水路面也应运而生。这种能够吸纳回收雨水的路面技术,对于缺水的城市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这种技术将沥青路西做成“三层:最上层安置了造水材料、中间层安置了两水分流设施,将来自最上层的雨水分流到接水营以回收利用,最底层为窗封层、防止雨水渗透到地下。④造水路面采用的是在普通沥青中加入了强化纤维的混合材料,使路面孔隙率由普通沥青路面的4%左右提高到15%~25%,有的甚至高达30%、大大提高了路面吸收雨水的能力。这种材料的特点还决定了其使用寿命要高于传统路面,因为它能避免冬季道路冻结对路面材料结构造成的破坏。另外,下雨时,这种路面不积水、不减水。汽车行驶时不易打滑,有利于交通安全。
12.第②自然段“此处路面与别处不同"中“不同”指哪两个方面?13.第②自然段中加点的词语与第①自然段中哪一句相照应?请用“﹏﹏"画出来。14.第③自然段中所说的透水路面分为三层,每层各有什么功能?请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来。15.第④⑤自然段主要说明了什么内容?16.根据短文内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项是()A.目前在我国,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已基本建设了彩色路面。B.普通沥青路面的孔隙率不足4%,而进水路面的孔隙率大多为15%~30%。C.采用彩色路面和透水路面的共同点是都提高了交通的安全性。17.读了这篇短文后,你还有什么问题?请写下来,并试着从文中找到答案。问题:_________答案:
(【课后巩固】)
我想再上一次天(节选)景海鹏是唯一一个三次执行过飞天任务的航天员,且一次比一次状态好。他这样总结自己三次飞天的不同感受:第一次是“()”,第二次是“()”,第三次则是“()”。“你们能飞多高,我们的头就能抬多高。"景海鹏对一个瞬间记忆尤深,他曾在镜头前反复讲述:“航天员在国外访问时,有华侨老人对我们说,中国航天飞船飞得有多高,我们华侨华人的头就能抬多高。”这件事叩动了景海鹏的“初心":因为他始终知道,托举航天员飞上九天的,是田间耕作带着泥土的手,是车间作业长满厚茧的手,是实验室里仪器设备相伴的手,是座座营盘紧握钢枪的手,是亿万中华儿女勤
⑤目前在欧洲,造水路面的普及率已达15%~18%。在我国普遍缺水的城市也应大力推广这项技术。
劳智慧的双手。飞临太空,人类暂时告别了地心引力的束缚,但对景海鹏来说,身体会失重,心灵却永远不会。因为他的坐标系,牢牢定位在国家、集体与责任中。1998年,景海鹏从1500多名备选者中脱颖而出,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成为我国首批14名航天员中的一员。“我永远都忘不了20年前举起拳头宣誓的那一刻。”见过了浩渺宇宙,已获得荣誉等身,但回忆起入队宣誓的那一刻,景海鹏仍然像当年那个热血沸腾的青年,“英勇无畏,无私奉献,不怕牺牲。"2018年1月4日,在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成立20周年之际,景海鹏与其他战友一起重温了人队誓词。
18.填在文中的括号里的词语正确的顺序是()A.激动享受幸福B.幸福激动享受C.激动开心享受D.激动幸福享受19.“你们能飞多高,我们的头就能抬多高。”这句话的意思是()A.中国的航天飞船飞得很高,要高高地抬头才能看到。B.中国的航天飞船飞得很高,让外国人都高声称赞。C.中国的航天飞船飞得越高,华侨华人在海外就越有尊严。D.中国的航天飞船飞得越高,说明中国的科技发展快。20.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浩瀚(___)崭露头角(_________)21.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让我们明白了_________我也能仿写一句:____________22.景海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时宣誓的誓词是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3.再次默读文章,提出一个你不懂的问题,再写一写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呢?
参考答案
_________________。第二单元说明文阅读
——自然科学之提问并解决
【阅读考点及技巧】
说明文知识点
二、定义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
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二、分类
1、根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不同:(1)事理说明文(2)事物说明文
2、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1)平时说明文(2)生动说
明文
三、说明的对象及特征:
1、抓住文体,弄清说明对象
(1)标题是名词性的,一般是说明事物的。
(2)标题是动词性的,往往是说明事物的发展过程、操作过程或事理的。
(3)标题中带有疑问性的,常常是解释原因,说明事理的。
2、所谓特征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只有抓住特征才能说明白这一事物或事理的独特之处。
四、说明顺序:有条有理地说明,才能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介绍清楚。
1.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成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人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
逻辑顺序通常包括下面几种情况:
a.从整体到部分;
b.从原因到结果;
c.从特点到用途;
d.从主要到次要;
e.从概括到具体;
f.从现象到本质。
五、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光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作用:使说明具体、容易理解,有说服力(具体真切地说明了……的……特点。)(使说明的对象更具体、更形象,便于读者理解和认识。有说服力)2.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作用:使文章层次分明,揭示事物的共同本质及各类间的差异(条理清楚地说明了…的…特点,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3.列数字:(列确数或约数)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又说服力的依据。
作用:使说明准确、科学,有说服力(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4.作比较: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从人们已有的感性知识出发,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作用:突出强调事物的不同特点,使事物的特点更鲜明、更清晰。(把…和…作比较,突出强调了…的××特点(地位、影响等),给读者一个深刻的印象,使事物特点更鲜明更清晰)。
5.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作用:可以使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使说明通俗易懂)
6.下定义: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常常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给事物下定义。这是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揭示事物或事理的本质的一种方法。(可换)作用:准确简明的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能够科学地、准确而简明地揭示说明对象的本质特点(内涵),使说明更加严密。)
7.作诠释:这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不可换)作用:具体介绍、解释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通俗易懂。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即定义的对象与所下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从一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内涵就可以了,并且解释的对象与做出的解释外延也可以不相等。作诠释不仅可以用来解释概念、定理、定律等,也可以用来解释事物或事理的性质、特点、功用和原因等。作诠释的语言虽不像下定义那样要求严格,但也须简明、准确、通俗易懂。
8.画图表:有些事物的关系抽象而复杂,仅用文字说明还不能使读者明白,这就需要附上示意图,或按比例精确绘制图,如产品设计图、军事行动路线图等。有时,被说明的事物项目较多,也可制定统计表,将有关数字分别填入表中,使人看了一目了然。作用:简明、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使人看了一目了然。
9.摹状貌: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有助于把被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生动。作用:使说明的事物形象、生动,易于理解。(对…的特征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10.引资料:引用一些古籍资料、寓言、典故等。
作用:使说明更可信、更有说服力(引用古诗文还可增添文章的艺术感染力)注意:分析说明方法时,除了要分清类型及作用,还要区分主次,明确哪一种是主要的,以便更好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而哪一种为主是根据说明的需要决定的。说明方法一般用三个字表达,不要与修辞方法、表达方式混淆,表述要规范。11、作假设:假设说明即用假定的环境来预设将出现的状况说明事物的方法。作用:从事物的一方面阐述,以小见大,简单易懂。六、说明文的结构(常用)
(1)并列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平等的。(2)连贯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过程安排层次,前后互相承接。(例如: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为线索)(3)递进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如《万紫千红的花》一文,先说花有各种颜色的原因,第二步说明花变色的原因,第三步说明花与昆虫的关系,第四步说明花与人的关系,逐层深入,各层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向沙漠进军》一文,也是典型的递进式结构。(4)总分式。这种结构形式大致有三种情形: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七、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性、严密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在此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特别要注意说明文中使用的术语和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修辞方法的运用、描写、修饰性词语的点缀,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答题技巧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对策:答:(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类型6:结合文章,提出问题。对策:(1)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提问(2)根据文章结构、写法1进行提问(3)根据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进行提问。类型7:根据提出的问题,给出解决方法。对策:(1)收集资料,网上查找(2)请教老师、同学或家长(3)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解决
(【典型例题】)
神奇的纳米纸①纳米纸实际上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泛指用纳米材料制作的纸,或者是采用纳米技术对纸张的某种性能进行改善而制造出来的纸张。②“以后要捅破一张纸就没那么容易了。”这句话说的是一些高强度、超韧性纳米纸。这些纳米纸的共同特点是柔韧性极强,虽轻却具有超出钢铁的强度。③2008年6月,瑞士科学家宣布成功研制出了一种高强度的纳米纸。该纸的发明人伯格伦德博士表示,这种纳米纸韧性极佳,很硬,是利用传统纸张中发现的生物材料——纤维素制作而成。机械测试显示,该纸的强度比普通纸整整高出200倍,达到了目前建筑用钢的水平。④不要认为这就是目前世界上强度最高的纳米纸了。2008年10月,有报道称,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科研人员开发了一种神奇的纳米纸;它看上去像复写纸,比重是钢的1/10,强度却达到了钢的500倍。这种纸是由一种被称作“纳米碳管"的碳分子制成的。这种神奇的纳米纸中的纳米碳管的直径仅有十几纳米,约为人头发直径的五万分之一。⑤除了上述的纤维素、纳米碳管纸外,2007年7月,英国《自然》杂志还报道了石墨微粒制成的纳米纸。这也是一种比钢铁还硬但极其柔韧的超级纸张。该种新型纸张由美国西北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制造成功。研究人员在经特殊处理过的水中将碳纳米膜氧化物微粒驱散,然后用滤膜过滤。他们发现,水能够使这种微粒在过滤器表面形成一种纸状薄层;该纳米纸比由碳纳米管制成的纸张还要强韧,并能加工成各种尺寸。然而遗憾的是,这种纳米纸怕水,浸泡在水中会慢慢分解。⑥既然这些纳米纸的重量很轻,韧性优越,强度又高得出奇,那么,它们自然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从目前的技术发展趋势来看,防弹衣、太空服,还有汽车、飞机以及航天器的结构材料,都必将成为这种纳米纸的用武之地。
1.下列不属于纳米纸神奇之处的一项是(C)A.重量很轻B.韧性优越C.保存时间长D.强度高得出奇2.读第。段,“用武之地”在文中指能使用纳米纸的地方_________3.画“"的句子采用了列具体数字和把不同事物进行比较的写法,准确生动地说明了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科研人员开发的纳米纸比重小、强度高
4.画“﹏﹏”的句子中的“整整"能否去掉?为什么?不能去掉。“整整”指达到一个整数的,实足的,说明这种纳米纸的强度比普通纸高出200
倍不是概数,这体现了科普文语言的准确性。
5.根据文章内容提出一个自己不懂的问题,并说说准备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提出问题:纳米纸为什么有这么多优点?____________解决方法:联系上下文并查阅资料。_________‘.第③~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调换。因为第③——⑤段中描述的纳米纸的性是逐步提高的,纳米碳管纸比纤维素纳
米纸强度更高石墨微粒制成的纳米纸比纳米碳管纸更强韧,如果调换了顺序,就不能把纳米
纸的性能描述得这样清楚了。
【重点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句子“既然这些纳米纸的重量很轻,韧性优越,强度又高得出奇,那么,它们自然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知,不属于纳米纸神奇之处的一项是:保存时间长。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阅读句子“从目前的技术发展趋势来看,防弹衣、太空服,还有汽车、飞机以及航天器的结构材料,都必将成为这种纳米纸的用武之地”可知,“用武之地"在文中指能使用纳米纸的地方。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阅读句子“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科研人员开发了一种神奇的纳米纸;它看上去像复写纸,比重是钢的1/10,强度却达到了钢的500倍”可知,这个句子采用了列具体数字和把不同事物进行比较的写法,准确生动地说明了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科研人员开发的纳米纸比重小,强度高。
4.本题学生对词语的理解。阅读句子“2008年10月,有报道称,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科研人员开发了一种神奇的纳米纸;它看上去像复写纸,比重是钢的1/10,强度却达到了钢的500倍"可知,这句话中的“整整”一词不能去掉。“整整"指达到一个整数的,实足的,说明这种纳米纸的强度比普通纸高出200倍不是概数,这体现了科普文语言的准确性。
5.考查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回答即可。即:提出问题:文中介绍的纳米纸有哪些神奇之处?解决方法:联系上下文并查阅资料。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写作顺序的理解。阅读句子“2008年6月,瑞士科学家宣布成功研制出了一种高强度的纳米纸”“不要认为这就是目前世界上强度最高的纳米纸了。2008年10月,有报道称,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科研人员开发了一种神奇的纳米纸"除了上述的纤维素、纳米碳管纸外,2007年7月,英国《自然》杂志还报道了石墨微粒制成的纳米纸。这也是一种比钢铁还硬但极其柔韧的超级纸张”可知,第③~⑤段中描述的纳米纸的性能是逐步提高的,纳米碳管纸比纤维素纳米纸强度更高,石墨微粒制成的纳米纸比纳米碳管纸更强韧,如果调换了顺序,就不能把纳米纸的性能描述得这样清楚了所以不能调换。
(【课堂精讲】)
铁①天文学家观测了天体后告诉我们:一切天体都含有铁。在各个天体的光谱线上,随时都可以看到铁原子发出的谱线。太阳的表面也有铁原子在奔流,每年都有不少天然的铁块落到地球上,这就是陨石的来源。②科学家又告诉我们:地壳本身就含有4.75%的铁。地壳中
所含的金属元素中,除了铝以外,铁算是最多的了。③人们从铁矿里炼出铁是公元前的事。最初人们用铁制成犁、锄、铲、斧等工具,这是铁器时代的开始。直到19世纪,炼铁才不用小规模的熔铁炉,而用大规模的高炉,于是有了现代化的钢铁工业。小至螺丝钉,大至机枪、大炮,都需要铁。铁是我们制造生产工具和国防武器的重要原料。④铁在工业上如此重要,它和生物界的关系也很密切。⑤据说,有些铁矿的形成和微生物有关,雨水把岩石里大量的铁冲到湖沼里,湖沼里有一种叫铁菌的细菌就活跃起来,它们以铁为养料。由于铁菌的繁殖,铁就变成就豆那样大或者更大的块粒,逐渐沉积下来。时间久了,就形成了铁矿。⑥铁和生物的关系还不止这一点。如果得不到铁的滋养,整个生物界就会产生恐慌,植物的花就会褪色,叶子就会枯萎,人和动物也会贫血。
7.下列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C)A.陨石的来源是太阳表面奔流的铁原子。B.地壳中所含的金属元素中,铁居第二位。C.铁器时代的开始是19世纪。D.如果得不到铁的滋养,人会贫血。8.下列句子,去掉加点词后对原句意思表达影响最小的一项是(A)A.天文学家观测了天体后告诉我们:一切天体都含有铁。B.直到19世纪,炼铁才不用小规模的熔铁炉,而用大规模的高炉。C.据说,有些铁矿的形成和微生物有关。D.他们所用的铁,大约有一部分来自天上掉下来的陨石。9.写出在本文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语句。铁在工业上如此重要,它和生物界的关系也很密切。
10.认真读短文,完成练习。第②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___地壳中所含的铁元素较多
11.铁与人类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呢?①铁在工业上十分重要;②铁与生物界的关系密切。
【重点解析】7.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能力。A正确。可以定位到第一自然段,“太阳的表面也有铁原子在奔流,每年都有不少天然的铁块落到地球上,这就是陨石的来源。"B正确。可以定位到第二自然段,“地壳中所含的金属元素中,除了铝以外,铁算是最多的了。”C错误。可以定位到第三自然段,“人们从铁矿里炼出铁是公元前的事。最初人们用铁制成犁、锄、铲、斧等工具,这是铁器时代的开始。"D正确。可以定位到第六自然段,“如果得不到铁的滋养,整个生物界就会产生恐慌,植物的花就会褪色,叶子就会枯萎,人和动物也会贫血。”8.本题主要考查句子赏析。选项A中的“一切"与“都”都表示全部的意思,所以去掉“一切"对原句意思表达影响最小。9.本题主要考查过渡句。可以定位到第四自然段,“铁在工业上如此重要,它和生物界的关系也很密切。”“铁在工业上如此重要"承接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它和生物界的关系也很密切”下启第四至第六自然段。10.本题主要考查说明方法。从数量上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方法,使语句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体,更具说服力。这里的关键词是“4.75%"。11.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可以定位到第四自然段,“铁在工业上如此重要,它和生物界的关系也很密切。”由此可知,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写铁在工业上的作用,第四至第六自然段写铁在生物界的作用。
(【课堂训练】)
路面上的新科技彭勃①长期以来,我国城市路面非“黑"即“白”(黑色沥青和白色水泥两种颜色),而在欧洲,如英国、德国、荷兰等国,彩色路面已较为普及。通过道路颜色的不同,如红、绿、蓝、黄等,提醒车辆的驾驶者在规定的路面上行驶,从而避免了车辆的混行,大大增强了安全性。②现在,国内一些城市也开始采用彩色路面。以北京为例,当汽车行驶到二环路雍和宫到东直门转弯处时会发现此处路面与别处不同:一是呈暗红色,原来此处为事故多发地,改变路面颜色以引起司机注意;二是路面加铺了一层颗粒状防滑材料。在上海的局部地区还出现了碧绿色、橘黄色的路面,各种车辆“各行其道"。这种彩色路面不仅美化了市容,还能起到防滑、提醒司机减速以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方便交通管理等作用。③与此同时,一种新颖的多孔隙沥青透水路面也应运而生。这种能够吸纳回收雨水的路面技术,对于缺水的城市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这种技术将沥青路西做成“三层:最上层安置了造水材料、中间层安置了两水分流设施,将来自最上层的雨水分流到接水营以回收利用,最底层为窗封层、防止雨水渗透到地下。④造水路面采用的是在普通沥青中加入了强化纤维的混合材料,使路面孔隙率由普通沥青路面的4%左右提高到15%~25%,有的甚至高达30%、大大提高了路面吸收雨水的能力。这种材料的特点还决定了其使用寿命要高于传统路面,因为它能避免冬季道路冻结对路面材料结构造成的破坏。另外,下雨时,这种路面不积水、不减水。汽车行驶时不易打滑,有利于交通安全。⑤目前在欧洲,造水路面的普及率已达15%~18%。在我国普遍缺水的城市也应大力推广这项技术。
12.第②自然段“此处路面与别处不同”中“不同"指哪两个方面?颜色(或:呈暗红色);。材料(或:路面加铺了一层颗粒状防滑材料)。
13.第②自然段中加点的词语与第①自然段中哪一句相照应?请用“﹏﹏”画出来。14.第③自然段中所说的透水路面分为三层,每层各有什么功能?请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来。最上层:透水;中间层:分流(或:回收);最底层:密封(或:防渗)。
15.第④⑤自然段主要说明了什么内容?透水路面采用的材料的特点;透水路面的发展趋势。
16.根据短文内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项是(C)A.目前在我国,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已基本建设了彩色路面。B.普通沥青路面的孔隙率不足4%,而进水路面的孔隙率大多为15%~30%。C.采用彩色路面和透水路面的共同点是都提高了交通的安全性。
17.读了这篇短文后,你还有什么问题?请写下来,并试着从文中找到答案。问题:彩色路面有哪些作用呢?_________答案:①美化市容;②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③方便交通管理。
1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重点解析】
联系上下文找答案,根据“此处路面与别处不同"冒号后面的内容可知,答案在冒号后面。冒号后面的内容分两大点罗列出来,一是颜色;二是材料,故可以得出答案。13.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的能力。各行其道:指各自按照自己的轨迹行走或按认为对的去做。根据成语意思可知与此相对应的是“提醒车辆的驾驶者在规定的路面上行驶”。1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及概括表达能力。根据“透水路面将沥青路西做成三层:最上层安置了造水材料、中间层安置了两水分流设施,将来自最上层的雨水分流到接水营以回收利用,最底层为窗封层、防止雨水渗透到地下。"内容以及概括可知,第一层是透水,第二层是分流,第三层是密封。15.本题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根据“造水路面采用的是在普通沥青中加入了强化纤维的混合材料”“这种材料的特点还决定了其使用寿命要高于传统路面"等内容可知第四自然段主要写了透水路面材料的特点;根据“在我国普遍缺水的城市也应大力推广这项技术。”可知第五自然段主要写了透水路面今后的发展趋势。1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及对相应内容的定位。A.文章中没有提到“上海”,故此项为无中生有,A错误。B.根据“使路面孔隙率由普通沥青路面的4%左右提高到15%~25%,有的甚至高达30%、大大提高丁路面吸收雨水的能力”可知“不足4%"是错误的表述,故B错误。C.正确。根据“通过道路颜色的不同,如红、绿、蓝、黄等,提醒车辆的驾驶者在规定的路面上行驶,从而避免了车辆的混行,大大增强了安全性。”“这种路面不积水、不减水。汽车行驶时不易打滑,有利于交通安全。"可知采用彩色路面和透水路面的共同点是都提高了交通的安全性。17.本题考查提出问题以及概括内容、解答问题的能力。这是开放性的题型,可针对文章整体内容或部分内容提出问题,也可以根据生活实际提出相应的问题。例如:透水路面使用的材料有什么特点?答案:一大大提高了路面吸收雨水的能力;二使用寿命要高于传统路面;三路面不积水、不减水,汽车行驶时不易打滑,有利于交通安全。
【课后巩固】
我想再上一次天(节选)景海鹏是唯一一个三次执行过飞天任务的航天员,且一次比一次状态好。他这样总结自己三次飞天的不同感受:第一次是“()”,第二次是“()”,第三次则是“()”。“你们能飞多高,我们的头就能抬多高。"景海鹏对一个瞬间记忆尤深,他曾在镜头前反复讲述:“航天员在国外访问时,有华侨老人对我们说,中国航天飞船飞得有多高,我们华侨华人的头就能抬多高。”这件事叩动了景海鹏的“初心":因为他始终知道,托举航天员飞上九天的,是田间耕作带着泥土的手,是车间作业长满厚茧的手,是实验室里仪器设备相伴的手,是座座营盘紧握钢枪的手,是亿万中华儿女勤劳智慧的双手。飞临太空,人类暂时告别了地心引力的束缚,但对景海鹏来说,身体会失重,心灵却永远不会。因为他的坐标系,牢牢定位在国家、集体与责任中。1998年,景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眉山货运资格证模拟考试新题库
- 电梯加件协议书(2篇)
- 电力需求预测合同(2篇)
- 2024-2025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桥12桥之思备课教案北师大版
-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2.2.2《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听评课记录
- 律师事务所年度检查考核总结
- 第三季度财务工作总结
- 采购计划年终工作总结
- 听评课记录二年级语文
- 领导给员工的评语与希望
- 2024过敏性休克抢救要点(附图表)
- 广西2024年高考物理模拟试卷及答案1
- 2024年广东省中考历史真题(含解析)
- JGJ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 组织生活个人发言稿
- (高清版)JTST 273-2024 水运工程测量定额
- 电网工程劳务分包投标技术方案(技术标)
- 口腔疾病药物临床应用规范
- 第22课《陈涉世家》课件(共71张)
- 《字体设计》课件-企业标准字字体设计的原则
- 2024金融数据安全数据安全评估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