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中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七中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七中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七中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七中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中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浑源县第七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枸杞拿铁、罗汉果美式咖啡、陈皮薄饼……近日,浙江省衢州市中医医院咖啡馆推出几款添加了中草药的咖啡和甜点,在网上引发热议。院方表示,此举既让顾客体验了美食,又传播了中医药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中医药文化包括天人合一、顺应四时、形神兼顾、阴阳平衡等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中医药文化早已融入中国人的血脉,融入百姓的饮食起居,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

振兴和发展中医药,必须正本清源、澄清事实,讲好中医药故事,传播中医药文化,展示中医药文化魅力,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中医药的价值和贡献。

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需要把握受众心理和传播规律,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解读中医药,增加中医药文化的趣味性,让中医药文化深入人心。例如,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写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是一味中药,到底是山茱萸还是吴茱萸呢?根据诗中描述,九月已经立秋,天气寒凉。吴茱萸是一味温里药,用于胃寒、脾胃虚寒等病症。而山茱萸是一味补虚药,主要是补肝肾、精血,用于精血不足等病症。由此推断,此处的茱萸是指吴茱萸。如果把这样的内容植入电视节目、网络游戏、知识竞赛之中,寓教于乐,很容易激发人们学习中医药的热情。比如,把中医药文化与流行音乐巧妙结合,让很多年轻人对中医药产生了浓厚兴趣。

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需要把中医文化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医不是抽象的理论和概念,而是源于丰富的临床和生活实践。例如,《黄帝内经》云:“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古人的健康长寿之道,包括天人合一、顺应自然、心态平和等理念。这与现代医学倡导的“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互为印证。由此可见,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蕴藏着极高的生命智慧,是中华民族祖先留给子孙后代的珍贵遗产。学好用好中医药文化经典,对于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意义重大。

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需要从娃娃抓起,持续开展中小学中医药文化教育,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让中医药文化在青少年的心中生根发芽。例如,我国组织编写了《中医药文化中小学生读本》,旨在让中小学生在整体观念、君臣佐使、辨证论治、阴阳五行、药食同源等中医思维的影响下,形成正确、客观、科学的中医药文化认知,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肩负起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的责任,使中医药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我们要自觉地传播中医药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摘编自白剑峰《让中医药文化更有魅力》)

材料二: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采用青蒿素作为一线药物治疗疟疾。如今,青蒿素联合疗法在全世界广泛应用,这一疗法极大地减轻了疟疾的症状,拯救了多人的生命,特别是非洲孩子们的生命。

青蒿素是中医药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但这绝不是中医药智慧的唯一果实。中国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还发现,具有悠久应用历史的中药砒霜,用于治疗白血病颇具疗效,已经成为治疗白血病的重要选择。对治疗失忆有效的石杉碱甲,也是从中草药“千层塔”中提取的,是我国用于治疗老年性精神障碍的一种临床用药。

然而,单一药物治疗某一特定疾病的现象在中医实践中非常少见,复方用药才是中医几千年来的主要用药形式。通常,中医师按中医理论和方法诊断病人症候,对症开出由多种中药按君臣佐使组成的处方,并随着病情的发展和症候的变化,随时调整处方的药味和剂量,以达到良好的疗效。这样的辨证施治疗法和有效方药的积累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积极贡献。我们从中药青蒿研发出抗疟药物青蒿素,仅是发掘中医药宝库的努力之一。

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也受益于中医药学。中医的一个治则是活血化瘀,这一治则也适用于冠心病的术后维护。中药提取的芍药苷等被用于防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血管再狭窄,临床显示再狭窄率大幅降低。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证据支持中医活血化瘀的临床疗效。

和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一个新领域生物力药理学也正在发展,它旨在将中药的药效和血流的生物力学影响相结合,用于防病治病。实验研究表明,保健运动可提高血流剪应力,再联合使用某些活血中药,可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我的梦想是:在同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疾病的斗争中,中医药学进一步发挥威力,为维护世界人民的健康与福祉做出新贡献!(节选自屠呦呦《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浙江省衢州市中医医院为了更好地传播中医药文化,特意开办了咖啡馆,并在咖啡和甜点中加入了中草药,给顾客以新异的体验。

B.白剑峰认为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应该从将中医文化广泛应用于生活实践、持续开展中小学中医药文化教育等几个方面入手。

C.复方用药是中医几千年来的主要用药形式,中医师为了达到良好的疗效,通常会随着病人病情和症候的发展变化调整药味和剂量。

D.中药提取的芍药苷等被用于防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血管再狭窄,效果显著,这是中医活血化瘀的临床疗效的证据之一。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关介绍中医药的电视节目若想激发人们学习中医药的热情,应寓教于乐,如推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并就诗中茱萸是何种茱萸设问。

B.古人的天人合一、顺应自然、心态平和等理念,与今人的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说法,虽字面不同,但本质上是一致的。

C.引导青少年阅读《中医药文化中小学生读本》,能够使他们形成关于中医药文化的正确、客观、科学的认知,从而渐渐产生民族文化自信。

D.生物力药理学要把中药的药效和血流的生物力学影响相结合,用于防病治病,这是中医药与现代科学研究相结合而进行创新的一个重要范例。

3.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中医药曾在抗击非典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抗击新冠疫情中,中医药防治疫情则“从参与者变成了主力军”,作用非凡。

B.《黄帝内经》:君药一味,臣药二味,佐药九味,为大方。君药一味,臣药三味,佐药五味,为中方。君药一味,臣药二味,为小方。

C.东汉末年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书中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D.湖南省举办了中医药健康科普宣讲大赛,它借助情景剧、喜剧、说唱等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充分彰显了中医药学的无穷魅力和智慧。

4.材料一在论证思路及论证方法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5.材料二的题目是《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为什么屠呦呦却介绍了许多非青蒿素的内容?这些内容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的指示有怎样的关系?(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狱卒提关汉卿!

禁子跪下!

(关汉卿昂然不跪,禁子拿棒要敲他的腿)

狱吏(制止)别难为他。(向关汉卿)关汉卿,你坐下吧。(向狱卒)给他一条小凳。

狱吏怎么样?这些日子还好吗?

关汉卿唔,日月照肝胆,霜雪添须眉,可还死不了。

狱吏是啊,真是不愿你死啊,你的文章我不懂,可是你的医道真高明,我娘吃了你的药好多了。真没有想到好得那么快,她已经能拄着拐杖自己走道儿了。

关汉卿走走有好处,老年人可也不能太累。

狱吏是是,真是谢谢你。可是,关汉卿,你的案情越扯越大了。说老实的,恐怕很难救你,怎么办呢?

关汉卿(诧异)“越扯越大”了?

狱吏对。大得够瞧的了。你有一位老朋友叫叶和甫的吗?

关汉卿唔,有那么一个人,不是什么老朋友。

狱吏他要来跟你谈谈。

关汉卿我跟他没有什么可谈的。

狱吏谈谈吧,对你或许有些好处。(向内)叶先生,请吧!

叶和甫(从里面走出来,对关汉卿很关切的口气)哎呀,老朋友,真想不到在这样的地方跟你见面。当初你不听我的话,我害怕总会有这么一天,所以我说,《窦娥冤》最好别写,要写必定是祸多福少。现在怎么样?不幸而言中了吧。

关汉卿(鄙夷地)你要跟我谈什么,快说吧!

叶和甫瞧你,还这么急性子,不是应该熬炼得火气小一点儿吗?

叶和甫(低声)好,汉卿,先告诉你一个极可怕的消息,你那位朋友王著跟妖僧同谋,上个月初十晚上,在上都,把阿合马老大人和郝祯大人都给刺了!

关汉卿唔,真的?

叶和甫千真万确的。现在大元朝上上下下都为这事件发抖。你看这是国家多么大的不幸!

关汉卿你还想告诉我什么呢?

叶和甫我就是想告诉你,你不听我的劝告,闯出了多么大的乱子!逆臣王著就因为看过你的戏才起意要杀阿合马老大人的。

关汉卿(怒)怎见得呢?

叶和甫许多人听见他在玉仙楼看《窦娥冤》的时候,喊过“为万民除害”,后来他在上都伏法的时候又喊“我王著为万民除害”,而且你的戏里居然还有“把滥官污吏都杀坏"的词儿!

关汉卿(按捺住怒火)你觉得“滥官污吏”应不应该杀呢?我们写戏的离不开褒贬两个字。拿前朝的人说,我们褒岳飞,贬秦桧。看戏的人万一在什么时候激于义愤杀了像秦桧那样的人,能说是写戏的人教唆的吗?

叶和甫汉卿,你这话何尝没有一些道理?可是如今正在风头上,皇上和大臣们怎么会听你的?再说,我今晚来看你,倒也不是为了跟你争辩《窦娥冤》的后果如何,(又低声)我是奉了忽辛大人的面谕来跟你商量一件大事。你的案情虽说是十分严重,可是只要你答应这件事,还是可以减刑甚至释放你的。

关汉卿我跟忽辛没有什么好商量的!

叶和甫别这么大火气,老朋友,这事你也吃不了什么亏。反正王著已经死了,没有对证,只要你在大臣问你的时候,供出王著刺杀阿合马大人是想除掉捍卫大元朝的忠臣,联合各地金汉愚民图谋不轨。只要你肯这样招供,不只你的案子可以减轻,忽辛大人为了酬劳你,还预备送你中统钞一百万。

关汉卿(怒火难遏)你还有什么说的?

叶和甫你答应了吗?(过去)

关汉卿我答应了。(他重重的一记耳光,竟把叶和甫打倒在地)

叶和甫汉卿,我好好跟你商量,你怎么动起粗来了?

关汉卿狗东西,你有眼无珠,认错人了。我关汉卿是有名的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的铜豌豆。你替忽辛那赃官来收买我?我们中间竟然出了你这样无耻的禽兽,我恨不能吃你的肉!

叶和甫(狰狞无耻的面目毕露)你不答应,好,那你等着死吧。

关汉卿死也不跟你这无耻的禽兽说话了!狱官,让我回号子去。(摘自田汉《关汉卿》,有删改)

6.下列对戏剧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关汉卿为狱吏的母亲治病,感动了狱吏,他本想设法营救关汉卿,但由于关汉卿与王著刺杀阿合马大人一案关系重大,最终只得作罢。

B.舞台说明中“从里面走出来,对关汉卿很关切的口气”,由“关切”一词,可以看出叶和甫人性虚伪的一面。

C.叶和甫借王著喊过“为万民除害”,故意和《窦娥冤》联系起来,借此诬陷关汉卿,其卖友求荣的险恶用心可见一斑。

D.“怒”“按捺住怒火"怒火难遏”“他重重的一记耳光"这些舞台说明,表现了关汉卿在与叶和甫对话时的情感变化。

7.下列对戏剧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关汉卿昂然不跪,禁子拿棒要敲他的腿”这句话用笔洗练,“昂然"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关汉卿傲视权贵的形象特点。

B.“日月照肝胆,霜雪添须眉”这两句话,语言对仗工整,既凸显关汉卿的文人气质,又流露出他正直、博大的胸襟。

C.作者安排叶和甫这一次要人物,既推动了戏剧情节的发展,又有利于刻画关汉卿这一主要人物形象。

D.冲突是戏剧中方方面面的矛盾,节选部分的冲突主要有关汉卿与狱吏、叶和甫的正面矛盾冲突,王著等人和阿合马的矛盾冲突。

8.“我关汉卿是有名的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的铜豌豆。"选段中哪些地方反映出关汉卿具有“铜豌豆”的性格?请简要分析。(4分)

9.《关汉卿》发表后,郭沫若第一个写信向田汉道贺说:剧本“写得很成功,关汉卿有知,他一定会感激你"。为了塑造关汉卿这一人物形象,田汉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材料二: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百乘。孟尝君之赵,谓赵王曰:“文愿借兵以救魏!”赵王曰:“寡人不能。"孟尝君曰:“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王曰:“可得闻乎?"孟尝君曰:“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以其西为赵蔽也,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赵王许诺,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

10.(3分)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是赵与强A秦为界也B地亦且岁C危D民亦且岁E死矣F此文G之所H以忠于大王也。

11.(3分)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国以鄙远"与“人贱物亦鄙”(《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鄙"含义不同。

B.“唯君图之”与成语“按图索骥"的“图”含义不同。

C.孟尝君,战国四公子之一,妫姓田氏,名文,因而在赵王面前,他自称“文"。“氏”用以“别婚姻";“姓”是“氏"的分支,用以“别贵贱”。

D.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文中的“百乘"即一百辆兵车。“百乘”“千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

12.(3分)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侃侃而谈,有理有据,抓住了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B.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

C.魏王受到强秦武力威胁之际,连夜向孟尝君问计,孟尝君表示有了诸侯的帮助,国家就可以存续下来,并答应魏王的请求出使诸侯,搬取救兵。

D.孟尝君见赵王不愿出兵,劝说赵王,指出魏国每年地危民死,而赵国土地与民众一直安全,如果不救魏,赵国将面临危险,赵王这才同意出兵。

13.(8分)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

14.(3分)“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请结合文本,用这句话分析文本一中秦穆公退兵和文本二中赵王出兵的原因。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生查子·诉别

[宋]苏轼

三度别君来,此别真迟暮。白尽老髭须,明日淮南去。

酒罢月随人,泪湿花如雾。后月逐君还,梦绕湖边路。

送柴侍御

[唐]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5.(3分)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词在上阕中叙写词人与友人已经历多次分别,而这次离别友人已年老迟暮。

B.“流水通波接武冈"一句中的“流水”与“通波"蝉联而下,显得江河相连,道无艰阻。

C.王诗通过想象来创造各种形象,以化“远”为“近”,使“两乡”为“一乡”,语意新颖。

D.这两首诗词中的“月”所营造的意境有所不同,但都赋予月以人的情态,使其人格化。

16.(6分)这两首诗歌均写离别,却写出诗(词)人不同的感受。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______,______"。

(3)《鸿门宴》中,与欧阳修《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20分)

(一)语言文字应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1934年,曹禺发表其成名剧作《雷雨》,此后他又创作了《日出》《原野》《北京人》《家》等剧作,这些①__________的戏剧名作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曹禺走上戏剧创作之路,与他在南开新剧团阅读《易卜生全集》的经历分不开,更与他个人的生命体验②_________________。他说,“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需要”。谈到写作,曹禺称“那可是心血"!正因心血的滋养,让他的戏剧具有了生命的能量。

曹禺关注现实,也注重艺术的旨趣。他描写现实,却不拘泥于写实,表现出对发展趋向充满理想主义的憧憬。《日出》中漫天红霞里回响的雄壮夯歌,《北京人》中愫方、瑞贞奔向自由的步伐,都是沉郁、幽暗背景中绚丽的曙光。曹禺的一些戏剧素材对今天的观众而言,不仅没有接受障碍,反而形成了一种恰如其分的审美距离、一份可以品评的人生况味、一方渴望进入的意象丛林。这是因为,剧中人与今天的观众依然能产生某种精神共鸣。他的戏剧的叙事方式是中国观众③__________的,深受观众欢迎。曹禺的戏剧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导演,他们在各自艺术追求的向度里,展示出不同的艺术造诣;一代又一代演员受曹禺戏剧的培养,他们艺术水准的提高是在对剧中掷地有声的艺术语言的体味中实现的;在剧场中,一代又一代观众提升了自己的精神修养,他们在与伟大剧作家进行着灵魂的对话。

18.(3分)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4分)请参照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形式,改写此句后面两个分句,使它们构成排比句。可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4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若论“才情”,庄子之“才"从古至今为天下公认,①______,则自古以来庄子基本被视为对世间无情之人。庄子思想因其深刻性以及对社会现实入木三分的批判,在历史上曾受到一些误解。到了清代,一些学者透过庄子看似冷漠无情的处世态度,认识了庄子的真实心境。乾隆年间学者胡文英在《庄子独见》中说:“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感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他认为庄子对于人世间的态度,是“热肠挂住"与“冷眼看穿”兼而有之。

对于世间,庄子既是“热肠挂住”,②____?根本原因在于庄子的救世主张与当时的儒家思想不同。儒家风尘仆仆地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苦口婆心地规劝君王实行仁政、德治,希图以此救世。而在庄子看来,这样救世无异于“以火救火,以水救水”,是根本行不通的。庄子在《至乐》篇中用一则故事,假托孔子之口,批评了儒家试图通过提倡仁政、德治来救世的主张,③__:救世的根本方法在于“救心”,让人们归心“大道”。所谓大道,就是道家所说的天地万物的根本之道。

21.(3分)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波浪线句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窦娥冤》属于元杂剧中的“本色派"作品,说白凝练而又生动流畅,唱词优美而又节奏鲜明。

B.《雷雨》通过展现周家这个“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所暗藏的污浊和腐朽,暴露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

C.哈姆莱特登台念“生存还是毁灭"这段台词时,奥菲利娅一直待在舞台上装作正在读书。

D.两位虎头虎脑的青年,他们走过“天下最难走的路”,现在却温雅得和闺女一般。

22.(6分)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表彰其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发现青蒿素,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

(1)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发现青蒿素历经艰辛,此前尝试的中药有200多种,提取方法加起来380多种。(2)研究青蒿素的时候,她经常以身试药,后来甚至患了中毒性肝炎。(3)85岁的屠呦呦平静地说“我觉得荣誉本身就是一个责任。荣誉越多,你的责任就更多一点。"

屠呦呦身上体现着非常多可贵的精神,你认为哪方面对于成长、成功更重要?请综合材料内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题目)

语文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A.“为了更好地传播中医药文化,特意开办了咖啡馆”此意于文无据,相关信息在材料一第一段,依据原文“枸杞拿铁、罗汉果美式咖啡、陈皮薄饼……近日,浙江省衢州市中医医院咖啡馆推出几款添加了中草药的咖啡和甜点,在网上引发热议。院方表示,此举既让顾客体验了美食,又传播了中医药文化”,并没有选项所说“为了更好地传播中医药文化,特意开办了咖啡馆”的意思。

2.【答案】C

【解析】C.说法绝对化,根据原文“例如,我国组织编写了《中医药文化中小学生读本》,旨在让中小学生在整体观念、君臣佐使、辨证论治、阴阳五行、药食同源等中医思维的影响下,形成正确、客观、科学的中医药文化认知,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肩负起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的责任,使中医药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可知,让青少年“形成关于中医药文化的正确、客观、科学的认知”,不是仅仅引导他们阅读《中医药文化中小学生读本》就可以的,另外,青少年的民族文化自信,也不一定是读了这本书才产生的。

3.【答案】B

【解析】材料一的观点是传播好中医药文化,让中医药文化更有魅力。A.讲的是中医药的作用。是让中医药文化更有魅力的原因。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持材料一的观点。B.在介绍《黄帝内经》中的大方、中方、小方,属于专业知识,不宜作为论据。C.说的是《伤寒杂病论》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是让中医药文化更有魅力的原因。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持材料一的观点。D.讲的是让中医药文化更有魅力的方法。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的观点。

4.【答案】①总体运用总分总式结构,主体部分为并列结构,思路清晰,结构严谨;②主要运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的手法,论证充分透彻,有说服力。

【解析】依据材料一“振兴和发展中医药,必须正本清源、澄清事实,讲好中医药故事,传播中医药文化,展示中医药文化魅力,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中医药的价值和贡献"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需要把握受众心理和传播规律,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解读中医药,增加中医药文化的趣味性,让中医药文化深入人心”“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需要把中医文化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医不是抽象的理论和概念,而是源于丰富的临床和生活实践"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需要从娃娃抓起,持续开展中小学中医药文化教育,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让中医药文化在青少年的心中生根发芽”“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我们要自觉地传播中医药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可知,总体采用总分总式结构,主体部分为并列式结构,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依据材料一“例如,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写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是一味中药,到底是山茱萸还是吴茱萸呢?根据诗中描述,九月已经立秋,天气寒凉。吴茱萸是一味温里药,用于胃寒、脾胃虚寒等病症。而山茱萸是一味补虚药,主要是补肝肾、精血,用于精血不足等病症。由此推断,此处的茱萸是指吴茱萸”可知,主要运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手法,论证充分透彻,有说服力。

5.【答案】①屠呦呦在这一部分主要讲的是中医药学对世界的贡献,介绍许多非青蒿素的内容可以突出中医药内容之丰与贡献之大。②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应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而屠呦呦所讲的内容,正是对中医药的继承、发展和利用。后者是对前者的具体实践。

【解析】依据材料二“青蒿素是中医药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但这绝不是中医药智慧的唯一果实。中国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还发现,具有悠久应用历史的中药砒霜,用于治疗白血病颇具疗效,已经成为治疗白血病的重要选择。对治疗失忆有效的石杉碱甲……"分析可以得出:屠呦呦在这一部分主要讲的是中医药学对世界的贡献,介绍许多非青蒿素的内容可以突出中医药内容之丰与贡献之大。

依据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分析可以得出: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应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而屠呦呦所讲的内容,正是对中医药的继承、发展和利用。后者是对前者的具体实践。

6.【答案】A

【解析】A项“由于关汉卿与王著刺杀阿合马大人一案关系重大”有误,从剧中看,这是叶和甫对关汉卿的诬陷。

7.【答案】D

【解析】D项剧中关汉卿与狱吏的正面矛盾冲突并不是作者要重点突出的。

8.【答案】①关汉卿宁折不弯,坚持写出《窦娥冤》,坚持演出,振奋了民心,震慑了坏人。②关汉卿不受名利诱惑,不受威逼胁迫,具有浩然正气。③关汉卿疾恶如仇,他把劝说他的叶和甫打倒在地。这些都体现了关汉卿面对诱惑、迫害和阻挠不妥协、不退让的“铜豌豆"的性格特征。

【解析】首先要理解“铜豌豆”具有一种“硬"的特质,然后根据文本概括能够体现关汉卿“铜豌豆”性格的事件即可。

9.【答案】①语言描写,通过关汉卿掷地有声的话语,如“日月照肝胆,霜雪添须眉"来展现人物的精神。②动作描写,如关汉卿在和叶和甫对话的过程中一个耳光把叶和甫打倒在地,这有力地展现了人物刚正不阿的性格。③神态描写,关汉卿在和叶和甫对话的过程中,由“怒”到“按捺住怒火"怒火难遏”,直至最后忍无可忍。④对比衬托,关汉卿和叶和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正义凛然,一个唯唯诺诺。叶和甫的卑鄙无耻反衬出关汉卿的刚强不屈。(写出两点即可)

【解析】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有正面描写,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还有对比衬托。先依据文本举出例句,然后进行分析即可。

10.【答案】BDF

【解析】句意:这样,赵国就等于直接和强秦为邻。赵国将年年有战乱,百姓将年年有死亡。这就是我所说的“忠于大王"啊。

11.【答案】C

【解析】A项正确,前者是指“以……为边境”,后者是指“鄙陋,粗俗"。B项正确,前者是指“谋划”,后者是指“图像"。C项错误,商周以前,姓与氏区分明显,“姓”用以区别婚姻,“氏"用以区别贵贱。D项正确。

12.【答案】B

【解析】“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错。甲文的表述是“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可见是秦对晋有恩惠,晋答应给秦焦、瑕二邑。

13.【答案】(1)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它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之后,又想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它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2)秦国准备攻打魏国,您为我出谋划策,该怎么办?

【解析】(1)“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厌”,同“餍”,满足;第一个“封”,使……成为边境;“肆”,扩张;“阙”,使……减少;“焉”,兼词,“于何”,从哪里、到哪里。(2)“且”,准备、将要;“子”,您;“谋”,谋划;“奈何”,怎么办。

14.【答案】①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实质上就是利益关系,诸侯国之间因有共同利益而合作,也会为利益不同而背弃。

②文本一中,烛之武告诉秦穆公:灭郑的话,得到好处的是晋,秦国不但很难得到好处,而且还会强晋而弱己;如果不灭郑的话,两国友好,郑做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便能得到好处。所以秦穆公选择退兵,背弃晋国。

③文本二中,孟尝君告诉赵王:魏国灭亡,赵国则直接和强秦为邻,也将年年有战乱、死亡。所以赵王选择出兵救魏。

【解析】[参考译文]

文本二:

秦国准备攻打魏国,魏王听说以后,晚上会见了相国孟尝君,告诉他说:“秦国准备攻打魏国,您为我出谋划策,该怎么办?”孟尝君说:“如果有诸侯的救援,那么国家可以保全。"魏王说:“我希望您为我走一趟。”并郑重地为他准备好一百辆战车。孟尝君到了赵国,对赵王说:“我希望借兵来救魏国。"赵王说:“我不能借。”孟尝君说:“敢来向大王借兵的,是忠于大王的人啊。"赵王说:“可以听听你的道理吗?”孟尝君说:“赵军并不比魏军强,魏军并不比赵军弱。可是赵国年年太平无事,百姓也不见年年死亡;相反魏国年年战乱,百姓年年有死亡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魏国在西边成了赵国的屏障。如果赵国不救魏国,魏国就要与秦国结盟。这样,赵国就等于直接和强秦为邻。赵国将年年有战乱,百姓将年年有死亡。这就是我所说的‘忠于大王’啊。"赵王答应借兵,为魏国派兵十万,战车三百辆。

1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项“但都赋予月以人的情态,使其人格化”说法有误。第二首诗中,“明月何曾是两乡"中的“明月”只是自然现象中的真实月亮,并无使用拟人手法。故选D。

16.【答案】苏词写词人与友人临老相别,夜宴之后仍心系友人,盼友人早日归来,表现出词人难舍难分的情绪和悲哀的心境。而王诗没有一般送别诗通常所流露出的那种缠绵悱恻的情绪,诗人与好友分离虽不免伤感,却极力宽慰友人,洋溢出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苏词中,作者在上片“三度别君来,此别真迟暮"中说,词人与苏伯固三次作别了,前次在泗上相别时,尚不得言真老,而这次分手可真正是衰老暮年了,从而倍写出与友人分别之苦。之所以如此痛苦,是因为“白尽老髭须,明日淮南去”,友人不仅头发白了,连髭须也全白了;然而,当此衰老之年,词人却仍不能停歇与挚友欢聚一堂,明天却又要动身赴扬州任去了。而在下片“酒罢月随人,泪湿花如雾"中,词人又抒写别宴时的难舍难分和悲哀心境。月亮好像也知情义,它从开宴一直到酒罢,都跟随着游子们慢慢移动,不离左右,表现了夜宴的时间很长,各自依依不舍;而人已经是泪湿满面了,衰鬓影像模糊朦胧,好像在雾中看花一样,悲从中起,无可遏制。结语则化作期待的幻想:“后月逐君还,梦绕湖边路。”“梦绕”,用字精警,实谓恐怕再聚首也是在梦境里,前景渺茫了。从此可知,苏轼在这里对于离别是难舍难分,无比痛苦的。

王诗中,则直言“送君不觉有离伤”,且在后两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中,写云雨相同,明月共睹,用丰富的想象,化“远”为“近”,使“两乡”为“一乡"。语意新颖,出人意料,然亦在情理之中,因为它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那青山云雨、明月之夜,更能撩起人们对友人的思念,所以这三四两句,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已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诗人未必没有“离伤”,但是为了宽慰友人,也只有将它强压心底,不让它去触发、去感染对方。更可能是对方已经表现出“离伤"之情,才使得工于用意、善于言情的诗人,不得不用那些离而不远、别而未分、既乐观开朗又深情婉转的语言,以减轻对方的离愁。这是更体贴、更感人的友情。正是如此,“送君不觉有离伤”,它既不会被柴侍御、也不会被读者误认为诗人寡情,恰恰相反,人们于此感到的倒是无比的亲切和难得的深情。

【答案】(1)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2)为国以礼其言不让(3)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18.【答案】(示例)①脍炙人口②息息相关③喜闻乐见

【解析】第①处,此处形容曹禺的作品,结合后文的“艺术魅力"可知,作品为人们所赞美,可填“脍炙人口”。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第②处,此处和“与经历分不开"对应,指与生活经验关系密切,可填“息息相关”。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第③处,此处形容曹禺戏剧的叙事方式,结合后文“深受观众欢迎"可知,是说受到观众喜爱,可填“喜闻乐见”。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

19.【答案】(示例)曹禺的戏剧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演员,他们在对剧中掷地有声的艺术语言的体味中,提高了自己的艺术水准;曹禺的戏剧培养了一代又一代观众,他们在与伟大剧作家进行的灵魂的对话中,提升了自己的精神修养。

【解析】分析画线句子,句式为:曹禺的戏剧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他们在……中(里),……(动宾结构)。第一句,“一代又一代演员受曹禺戏剧的培养"可改为“曹禺的戏剧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演员”;“他们艺术水准的提高是在对剧中掷地有声的艺术语言的体味中实现的"可改为“他们在对剧中掷地有声的艺术语言的体味中,提高了自己的艺术水准”。整合为:曹禺的戏剧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演员,他们在对剧中掷地有声的艺术语言的体味中,提高了自己的艺术水准。第二句,“在剧场中,一代又一代观众提升了自己的精神修养"可改为“曹禺的戏剧培养了一代又一代观众……提升了自己的精神修养”;“他们在与伟大剧作家进行着灵魂的对话"可改为“他们在与伟大剧作家进行的灵魂的对话中”。整合为:曹禺的戏剧培养了一代又一代观众,他们在与伟大剧作家进行的灵魂的对话中,提升了自己的精神修养。

20.【答案】将“漫天红霞里回响的雄壮夯歌"奔向自由的步伐”比喻为“沉郁、幽暗背景中绚丽的曙光”,化抽象为具象,形象贴切,不仅表现了《日出》《北京人》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