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零碳(近零碳)旅游景区评价规范》编制说明1项目背景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景区在运营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排放,景区的低碳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旅游者在观光游览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的影响。从国际来看,WTO研究表明,2005年旅游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全球总量的5%;WTTC(世界旅游业理事会)发布的旅游业环境与社会研究报告指出,2019年,旅游行业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8.1%。未来,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05-2035年,旅游业的碳排放将以2.5%的年均速度增长;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到2025年,全球旅游业碳足迹将同比扩大40%以上,CO2的排放量将突破65亿t[《关于近零碳排放景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问题的探析》刘艳英、黄厔、陈森阳]。从国内来看,2000-2017年,我国旅游业碳排放总量从2204.30万t增至14324.67万t[《碳中和助推文化和旅游业绿色发展》刘霞],年均增速超过10%。上述研究表明,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其碳排放总量及比重将会持续增加,因此低碳化已成为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旅游景区在运营过程中如何实践好低碳措施以及如何评价其运营过程中实际达到的低碳化水平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2项目来源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一般性辩论大会上做出了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承诺,各地区、各行业企业高度重视,陆续结合当地、行业低碳发展形势及自身实际制定了双碳规划、实施方案等。旅游景区作为碳汇来源之一,对于了解自身零碳或低碳水平、取得零碳或低碳认证产生了较高的需求。而江苏省作为旅游产业发达、景区密集、旅游人次多的旅游大省,通过一定程序、标准对旅游景区的低碳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对支撑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江苏省质量协会提出《零碳(近零碳)旅游景区评价规范》的编制,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江苏有限公司依托自身认证技术体系、标准,结合大量用户基础,在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的技术支持下,编制《零碳(近零碳)旅游景区评价规范》,并用于零碳景区的评价与认证工作。3标准制定工作概况3.1标准制定相关单位及人员本文件起草单位: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东台黄海海滨国家森林公园管理中心、东台沿海湿地旅游度假经济区管理委员会、南京市高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南京市高淳区人民政府桠溪街道办事处。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方春香、顾正、郭宁、华悦,周丹、王冉。3.2主要工作过程为保障标准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专门成立了标准编制组和专家组,负责标准的编制工作,并制定了关于本标准的起草、修改、校审等工作的详细工作计划。编制期间主要工作有:1、标准启动阶段启动标准起草工作,召开标准编制启动会,完成标准大纲编制工作。2、标准草案编制阶段经过调研研究,形成标准草案。3、专家研讨阶段组织内部专家研讨,邀请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认证认可协会、认监委、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认证认可领域、旅游行业相关专家参与研讨,对标准文本进行深化。4标准编制原则、主要内容及确定依据4.1编制原则本文件坚持科学性、实践性、可操作性原则编制,以标准化为引领,引导景区低碳运营与管理。科学性原则。文件中指标、权重、指标等级的划分及认证等级的划分,是建立在对景区碳排放特点的分析、低碳管理实际的调研基础上确定的,能够反映景区的低碳管理水平,且不同等级可反映不同的碳清除水平及低碳运行管理水平。实践性原则。通过对1-2个景区开展实际评价认证,判断指标、权重、等级划分的合理性,形成可行的评价认证标准。可操作性。定量指标考虑可核算、可比等因素进行分级评分,使实际评价具有可操作性。4.2主要内容及确定依据4.2.1内容框架本标准基于评价规范的要求编制,具体框架如下。前 言范围明确了本标准的要素与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一般要求明确了可开展零碳景区评价的一般要求。认证范围从碳排放源和碳汇两个方面明确核算范围。评价指标与计算方法明确了评价指标的构成、指标项、计算方法、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等。认证等级规定了认证等级及划分方法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参考文献4.2.2引用和参考的标准GB/T32150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GB/T33760基于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评估技术规范通用要求GB/T41011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指南LY/T3253林业碳汇计量监测术语4.2.3主要内容的确定(主要技术指标及其确定依据)本标准主要规定了对自然景观类景区和人文景观类景区开展零碳认证的技术规范,目的在于为景区零碳认证工作提供依据。4.2.3.1主要条款说明本标准主题章分为7章,主要框架为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一般要求、认证范围、评价指标与计算方法、认证等级。4.2.3.2主要技术指标、参数、试验验证的论述4.2.3.2.1确定适用范围1、适用类型。从景区特征来看,《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指南》(GB/T41011-2021)将景区分为自然景观类、人文景观类、乡村田园类、综合吸引类(核心吸引物包括了多个类型)、现代娱乐类(核心吸引物以主题性的人造景观为主)、其他吸引类。其中自然景观类、人文景观类景区边界明确,且人类活动碳排放相对较少、同时有较多固碳量可清除人类活动产生的碳排放,对其开展零碳评价,有利于推动其加强节能减碳技改、提高固碳水平,并对当地区域降碳工作具有积极意义;乡村田园类景区管理边界可能有乡村居民,且难以与景区划分开,其排放量核算边界难以明晰、管理相对复杂,可参考本文件实施,后续将在收集足够数据信息并具备条件后明确纳入;而对于综合吸引类、现代娱乐类及其他吸引类景区,因有较多人类活动,排放量远大于固碳量,其实现零碳的主要途径是外部碳汇或减排量抵消,与自然景观类和人文景观类应采取不同的评价体系。从数据来看,经粗略统计,江苏省25家5A级景区中,有四类景区,各类景区数量、占地面积见下表。表1江苏省5A级景区分类及占地面积情况景区类型占地面积(m2)占比数量人文景观类1818400005.40%5现代娱乐类211270000.63%3自然景观类315609130093.68%16综合吸引类100000000.30%1总计3369058300100.00%25注:部分景区既可划为人文景观类景区也可划为自然景观类景区,该种情形下本表将其归为自然景观类。根据上表,江苏省5A级景区共25家,总占地面积约3369km2;其中自然景观类16家,面积比重超过93%,对碳汇储量变化具有重要作用;人文景观类5家,占比5.4%,与自然景观类合计占比超过99%,其低碳水平可直接体现旅游景区的低碳水平。综合考虑,本文件暂时仅将人文景观型和自然景观型景区纳入认证范围。2、温室气体核算类别。大部分景区运营排放温室气体只涉及二氧化碳和污水处理产生的甲烷排放,考虑到景区污水处理量较少、排放量较小,同时鉴于我国2030年碳达峰目标主要针对二氧化碳排放提出,本标准指标设定与核算仅考虑二氧化碳。4.2.3.2.2边界范围1、物理边界。旅游景区的在运营管理过程中涉及物理边界、运营边界、组织边界及管理范围,作为旅游景区的评价,考虑到部分景区法人可能运营多个景区、或涉及景区物理边界外与景区无关业务范围,为提高标准可操作性,同时与标准名称匹配,将边界范围定为景区物理边界,包括景区内一切排放活动与碳汇,示意图见下图。图1评价边界示意图2、时间边界。因《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中林业碳汇的核算包括年度生长率、消耗率、生物量转换系数等参数,给出的缺省值均为年度平均值,因此时间边界原则上以上一自然年度或连续12个月作为时间边界。4.2.3.2.3评价指标为充分体现旅游景区自身碳汇清除能力及零碳管理水平与效果,构建“零碳指标+零碳管理+运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1、零碳指标a、零碳指标的确定。零碳指标应体现景区内碳汇对运营排放的二氧化碳的清除能力,本标准采用净零碳率作为绩效指标,即景区内碳汇增量与景区运营排放二氧化碳量的比率:净零碳率≥100%,即评价年度碳汇增量超出景区运营排放的二氧化碳的量,景区的碳汇清除能力高于碳排放水平。经调研,一些自然景观类景区有较多森林资源,可相对容易地实现净零碳水平;人文景观类需加强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利用和低碳管理,可达到该水平。100%>净零碳率≥90%,即评价年度碳汇增量超过景区运营排放的90%,但尚不能完全清除。部分自然景观类景区虽然有较多森林资源,但景区内运营有酒店能耗能设施、场所,需加大可再生能源利用力度、加强低碳管理,能够达到该水平。90%>净零碳率≥80%,即评价年度碳汇储量增量超过景区运营排放的80%,不足90%。净零碳率<80%,即评价年度碳汇储量低于景区运营排放的80%,则认为景区不满足近零碳水平,不满足评级条件,不予认证。b、零碳指标的计算。计算绩效指标需计算碳汇增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碳汇增量的核算方法有两类,一是参考《省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指南》中“第四章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中“二、森林和其他木质生物质生物量碳贮量变化”给出的核算方法进行核算;该方法核算得出的碳汇增量为纯增量,因并非仅可通过该方法测算碳汇增量,该方法作为资料性附件附于附录中。二是通过获联合国专门机构国际民航组织(ICAO)备案的国际自愿减排标准的方法学进行核算,受景区的绿化类型、管理方式等有所不同,方法学会有所不同,需根据景区碳汇实际情况选择方法学,本标准不列出具体方法学,由评价机构与景区自行选取方法学进行核算;该方法核算得出的碳汇增量为与基准线相比增加的减排量,核算结果可能小于纯增量。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核算方法参考国家各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给出,因景区基本只涉及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电力热力使用隐含的排放(污水处理过程产生的甲烷排放本标准暂不考虑),将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核算方法作为规范性附件附于附录中。2、零碳运行指标因部分景区具备大量的林木资源储备,即拥有大量的碳汇增量,在不实施任何低碳技术、管理措施的前提下即可实现100%碳清除,这不符合本标准引导旅游业低碳发展的初衷,因此还需对景区在管理及其绩效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要求其在实现净零碳指标的同时,还需满足运行指标要求,才能获得零碳或近零碳的评级,以实现引导景区加强管理、降低排放、充分落实低碳发展的目的。a、低碳管理指标。从制度、组织机构、人员、计量统计、供应链等方面制定7项指标评价景区低碳管理的规范性、有效性,评价景区管理机制是否能够支撑景区低碳发展。同时,考虑到景区内商户个体小排放体量小低碳意识不足,但其点多、总体量不小,且排放因景区引入而发生,景区应制定商户绿色低碳运营要求,并将之作为引入要求。低碳管理指标均为定性指标,在考察规划、制度、机制的制定情况的同时,还考察其有效落实实施情况,评价得分分为三档,制定相关制度、规划、机制等且有效落实,则本项可得满分;制定但未有效落实、实施的,本项按50%评价;其他情形不得分。b、低碳能力指标。低碳能力指标为能够从某些角度体现景区低碳及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技术指标,以定量指标为主(从可再生能源与清洁能源的使用、节能设备设施的使用、能效水平、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设定),包括部分定性指标(不使用国家明令淘汰设备、雨污分流、雨水利用工程设施)。定量指标根据各指标实际情况划分分数段,中间值采用插值法进行打分。部分需要说明的指标说明如下:(1)单位收入碳排放量。因单位收入碳排放量(仅考虑运行碳排放,不考虑碳汇增量)与景区门票单价直接相关,但景区门票单价与碳排放量不具有直接关系,该指标的景区间横向比对不具有可比性;同时考虑到旅游景区作为天然碳库、实现碳中和的重要力量,其二氧化碳排放量越低,其碳库作用越明显,为引导景区低碳运营,将其与本地区(可以是本市、本省)单位GDP碳排放强度进行对比,优于地区单位GDP排放强度,则可得满分,低于地区单位GDP排放强度则不得分。(2)新采购设备二级能效水平以上节能设备比重。2022年,国家发改委会同工信部、财政部、住建部、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发布<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2022年版)>的通知》(发改环资规[2022]1719号),规定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节能水平为不低于现行能效二级,景区低碳运营应至少达到节能水平;但考虑到该文件为2022年新发布,大部分景区在用产品设备均已使用一些年份但尚未达到报废年限,直接报废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因此对在用设备不进行要求,但要求新采购产品设备要满足二级能效水平。c、低碳宣传指标。旅游景区的受众及经营方式决定了每天会接待大量具有不同思想意识观念的游客,景区及其商户的运营方式、理念及景区内的导引牌、广告等的主题均会对游客的思想意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宣传低碳发展理念的重要媒介,因此对景区零碳认证提出宣传要求必要且可行。本标准从设施和活动两个角度提出要求。4.2.3.2.4认证等级为提高标准适用性,且使景区通过认证工作了解自身低碳水平,综合考虑绩效指标和运行指标并进行分级认证,景区最终的认证等级为绩效指标和运行指标均可达到的等级,见下表。表2认证等级划分指标零碳近零碳低碳R≥100%≥90%≥70%O≥90≥80≥705标准先进性体现目前国家、行业、地方尚未发布对于旅游景区零碳运行水平的评价标准,本标准的制定与发布填补了此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菊花种植收购事宜合同
- 基于大数据驱动的企业转型升级合作协议
- 企业广告牌制作合同
- 塔吊租赁协议样本
- 环境监测与评估合同
- 防雷装置检测技术服务合同
- 场地转让合同协议书
- 房地产项目合作协议
- 自动化生产线改造项目合作合同
- 美食外卖平台食品质量免责协议
- 上海市崇明区2025届高三上学期一模 英语试卷(含答案)
-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培训课件
- 国家电投《新能源电站单位千瓦造价标准值(2024)》
- 2024年社会工作者(中级)-社会综合能力考试历年真题可打印
- 原发性肺癌临床路径
- 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方案3篇
-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12单元 化学与生活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 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 二手车购买收据合同范本
- 2024精美复工复产安全培训
- 01 H5入门知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