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综合检测_第1页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综合检测_第2页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综合检测_第3页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综合检测_第4页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综合检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综合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2年首场流星雨——象限仪流星雨于2022年1月4日凌晨如约而至。读

流星雨景观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示流星体属于()

A.绕地球公转的天体B.绕太阳公转的天体

C.绕行星公转的天体D.绕卫星公转的天体

2.进入地球的流星体绝大部分都在大气层中燃烧掉了,地球大气层的地理意

义是()

A.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降低

B.减少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C.减少了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

D.使地球表面昼夜温差不至于过大

山体效应是指山体内部比外部相同海拔气温高的现象,山体内外温差越大,

山体效应越强。下面两图分别是山体效应示意图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回

答3〜5题。

3.山体内部气温Ti高于山体外部气温T2,主要是因为山体内部()

A.①增强B.②减弱

C.③增强D.④减弱

4.受山体效应影响,山体内外大气运动可能是()

A.山体内部气流上升B.山体外部气流上升

C.由山体内部向外扩散D.不存在昼夜变化

5.和伊朗高原相比,青藏高原山体效应更显著的原因是()

A.气候更干旱B.山体海拔更高

C.所处纬度更低D.冰川面积更大

将两块相同的土样按野外土壤结构填满装置,在其中一块土样上方种植草皮,

装置底部有渗水孔,装置上方设有淋蓬头,可通过“雨水均匀分布器”模拟日常

降水。模拟强降水30分钟,观察土样表面溢流状况。下图为模拟装置图。据此完

成6〜7题。

淋蓬头[

,,,,,,,,,.

,,,,,,,,,,,

雨oaw器

6.该模拟实验验证的是草皮能()

A.增强蒸腾B.增加下渗

C.净化水体D.调节气候

7.下列人类活动属于该原理应用的是()

A.完善城市供水系统B.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C.疏通城市河网系统D.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河西走廊以绿洲和荒漠景观为主,其荒漠区域的沙丘分为流动沙丘、半固定

沙丘和固定沙丘。目前河西走廊的绿洲沙漠化日趋严重。下图为河西走廊自然景

观形成因子分析图,据此完成8〜9题。

0%xi00%

0%植被覆盖率100%

8.河西走廊沙丘地貌的成因是()

A.流水沉积B.风力搬运

C.风力侵蚀D.风力沉积

9.据图分析,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和绿洲分别对应的是()

A.①④②③B.④②①③

C.④①②③D.①②③④

奈曼旗地处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南缘的农牧交错地区,境内荒漠化严重,大风

四季常见,导致奈曼旗年内风沙灾害频发,其中夏季的风沙对种植业致灾率

100%。奈曼旗农作物播种期在每年的5月初,科学分析大风天气发生规律是农业

生产防灾减灾的重要环节。据此完成10〜11题。

70r

—大风日数

60■.A--历年平均日数

50-/A/\A八

、P

m趣

M

lEgCSiESC金幺—ESC''丘

0088886666金*0gCO=二—叩

图11981—2017年奈曼旗大风日数

123456789101112月份

图21981—2017年奈曼旗各月平均大风日数

10.下列关于1981—2017年奈曼旗大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A.年大风日数持续下降

B.2015年大风日数可能超过多年平均大风日数

C.多年平均大风频率季节变化明显

D.所有年份8月份大风频率都最低

11.当地夏季时风沙对种植业致灾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A.大风天气频率高B.农作物生长旺季

C.风力强盛D.沙源物质多

冰川发育受气温、降水、海拔和地形的综合影响。冰川进退塑造了冰斗、U

形谷等侵蚀地貌和侧破垄等堆积地貌。侧破垄是冰川退缩后在U形谷两侧堆积成

的垄状地形。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末次冰期冰川地貌图,5条U形谷以山顶为中心

向周围延伸。据此完成12〜13题。

等局线/m

5

km

12.图中①②③三组侧硬垄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B.①③②

C.③①②D.③②①

13.该地区冰川堆积地貌南坡比北坡保存完整的主要原因是()

A.南坡降水多于北坡B.南坡气温高于北坡

C.南坡海拔高于北坡D.南坡坡度小于北坡

为了研究防灾减灾,学生利用计算机软件,对某河沿线的4个聚落进行洪水

模拟实验。实验选取聚落及周边面积相等的区域,平均分割成1600网格,从洪

水淹没每个聚落的第|网格开始计时,记录洪水淹没每个聚落相同网格数的时间。

下表反映模拟实验结果。据此完成14-15题。

聚落编号聚落1聚落2聚落3聚落4

洪水淹没至100格的时间(秒)7575

洪水淹没至200格的时间(秒)207137

洪水淹没至300格的时间(秒)8710259

最终成灾区域(网格数量)3336645401093

14.该实验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技术B.数字地球

C.地理信息系统D.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15.模拟实验结果显示()

A.聚落1来水较快,水情较轻

B.聚落2来水最快,水情较轻

C.聚落3来水较快,水情较重

D.聚落4来水最快,水情较重

二、综合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某高中地理小组同学做了模拟''热力环流”的实验。实验过程:在一个比较

大的相对封闭的透明玻璃柜内,分别放置一个电炉和一大碗冰块,在玻璃柜顶面

中部的内壁贴一张下垂纸片M,在玻璃柜底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竖立纸片N(图

l)o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观察纸片M、N的偏动情况。

(1)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纸片M向—(左或右)偏,纸片N向—(左或

右)偏。

(2)根据该模拟实验,可推测形成热力环流的原因是—o

(3)根据实验过程绘制示意图(图2),用箭头标出气流运动方向并填写底部气

压高低状况。

(4)我国某节能房屋在不同季节的白天与夜晚通过开闭某些隔断或窗户实现

室内外冷暖空气的交换,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图3为该类房屋某时段功能示意

图,此刻所示的是_(白天或晚上),说明此刻房屋的节能过程。

17.下图为我国汉江中游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5分)

112°

图一

江河段中的沙洲和卵石滩

图二

(1)判断汉水自P点至Q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据图说明Q点附近河床特征(如图二)。

(3)图示中部地区农业生产受旱涝灾害影响较小,试分析原因。

(4)南河流域易发生旱涝灾害,从工程、生物、农业等方面提出治理措施。

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资江,长江支流,又称资水,为“湖南四水”之一。全长653公里,

流域面积28142平方公里。流域形状南北长而东西窄,地势西南高而东北低。上、

中游河道弯曲多险滩,穿越雪峰山一段,陡险异常,有“滩河”“山河”之称。

资江流域位于亚热带季风区,平均气温20°C左右,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雨

量一般在1200—1800毫米之间,属湿润地区,安化县至桃江县是全省最大的暴

雨中心。

材料二河床中的岩石在水流作用下,形成其形似井、壁滑如镜的坑穴,地

貌学上称之为壶穴。“资水乱石滩”位于湖南省益阳市雪峰山区资江河段著名的

险滩——泉峰滩,该河段曾作为古代水运栗道,因水中石林高耸,木船、竹筏难

以通行,不得不炸石开路,因而形成这一乱石奇观。如今每当进入枯水期后,乱

石滩就会显露出它怪石嶙峋的真面目,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打卡。

图2资水乱石滩景观(左)、乱石滩壶穴形成示意(右)

(1)简述图中“乱石滩”的地貌特征。

(2)说出图中“壶穴”的形成过程。

(3)据图文资料试分析“乱石滩”流水侵蚀作用强烈的原因。

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下图为山西省北部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等高线示意图,M、N两条虚线中,

有一条代表自东向西流的河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当地开展植树造林工作。

图例皿长城一省界-/等高线A林木

(1)山西主要植被类型是—O

(2)内蒙古主要植被类型是

(3)在相同的养护条件下,M线附近和N线北侧的植被覆盖率较高,对比分

析其原因。

(4)N线部分林木的东南一侧的树冠较为茂盛,另一侧非常稀疏,呈现旗形树

冠的景观,分析其自然原因。

(5)从提高造林成效的角度,分析当地选择树种的基本要求。

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综合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2年首场流星雨——象限仪流星雨于2022年1月4日凌晨如约而至。读

流星雨景观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示流星体属于(B)

A.绕地球公转的天体B.绕太阳公转的天体

C.绕行星公转的天体D.绕卫星公转的天体

2.进入地球的流星体绝大部分都在大气层中燃烧掉了,地球大气层的地理意

义是(C)

A.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降低

B.减少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C.减少了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

D.使地球表面昼夜温差不至于过大

[解析]第1题,流星体是绕太阳公转的天体。第2题,流星体受地球引力

向地球坠落并与大气层摩擦,使得大部分流星体没有到达地表与地球发生碰撞,

因此大气层的存在减少了小天体对地表的撞击。

山体效应是指山体内部比外部相同海拔气温高的现象,山体内外温差越大,

山体效应越强。下面两图分别是山体效应示意图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回

答3〜5题。

3.山体内部气温Ti高于山体外部气温T2,主要是因为山体内部(C)

A.①增强B.②减弱

C.③增强D.④减弱

4.受山体效应影响,山体内外大气运动可能是(A)

A.山体内部气流上升B.山体外部气流上升

C.由山体内部向外扩散D.不存在昼夜变化

5.和伊朗高原相比,青藏高原山体效应更显著的原因是(B)

A.气候更干旱B.山体海拔更高

C.所处纬度更低D.冰川面积更大

[解析]第3题,①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山体内部

比外部相同海拔空气距离地面近,获得地面辐射多,即③增强,故选C项。第4

题,受山体效应影响,同海拔山体内部温度高于山体外部,内部气流上升,外部

气流下沉,气流由山体外部向内部汇聚。故选A项。第5题,和伊朗高原相比,

青藏高原海拔更高,空气更稀薄,地面升温更快,地面辐射更强,山体效应更显

著,故B项正确。伊朗高原气候更干旱;二者纬度相差不大;冰川面积大,反射

能力强,减少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会减弱山体效应,A、C、D三项错误。

将两块相同的土样按野外土壤结构填满装置,在其中一块土样上方种植草皮,

装置底部有渗水孔,装置上方设有淋蓬头,可通过“雨水均匀分布器”模拟日常

降水。模拟强降水30分钟,观察土样表面溢流状况。下图为模拟装置图。据此完

成6〜7题。

淋蓬筌

.,,,,,,,,,,.

雨嬲纷为器

6.该模拟实验验证的是草皮能(B)

A.增强蒸腾B.增加下渗

C.净化水体D.调节气候

7.下列人类活动属于该原理应用的是(B)

A.完善城市供水系统B.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C.疏通城市河网系统D.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解析]第6题,结合材料读图分析,该模拟装置模拟强降水30分钟,即相

同降水强度下,有草皮生长的土样和没有草皮生长的土样的溢流状况(相当于地表

径流)。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没有草皮生长的土样溢流多(地表径流大),有草皮生

长的土样溢流少(地表径流小),从而验证草皮可以增加下渗,B项正确。第7题,

结合上题分析,该实验验证的是植被能够增加下渗,涵养水源,扩大城市绿地面

积可以起到相同的作用,B项正确;完善城市供水系统、疏通城市河网系统、合

理规划城市道路都不能体现植被增加下渗、涵养水源的功能,A、C、D三项错误。

河西走廊以绿洲和荒漠景观为主,其荒漠区域的沙丘分为流动沙丘、半固定

沙丘和固定沙丘。目前河西走廊的绿洲沙漠化日趋严重。下图为河西走廊自然景

观形成因子分析图,据此完成8〜9题。

8.河西走廊沙丘地貌的成因是(D)

A.流水沉积B.风力搬运

C.风力侵蚀D.风力沉积

9.据图分析,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和绿洲分别对应的是(C)

A.①④②③B.④②①③

C.④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第8题,沙丘地貌是风力沉积所致。第9题,流动沙丘,植被稀少,

风力强大,应为④;固定沙丘植被覆盖率相对较高,风速较慢,应为②;半固定

沙丘风速较流动沙丘慢,比固定沙丘快,植被覆盖率较固定沙丘低,比流动沙丘

高,应为①;绿洲风速最慢,植被覆盖率最高,应为③。

奈曼旗地处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南缘的农牧交错地区,境内荒漠化严重,大风

四季常见,导致奈曼旗年内风沙灾害频发,其中夏季的风沙对种植业致灾率

100%o奈曼旗农作物播种期在每年的5月初,科学分析大风天气发生规律是农业

生产防灾减灾的重栗环节。据此完成10〜11题。

8「

7

6

、P

b

y

123456789101112月份

图21981—2017年奈曼旗各月平均大风日数

10.下列关于1981—2017年奈曼旗大风的说法正确的是(C)

A.年大风日数持续下降

B.2015年大风日数可能超过多年平均大风日数

C.多年平均大风频率季节变化明显

D.所有年份8月份大风频率都最低

11.当地夏季时风沙对种植业致灾率高的主要原因是(B)

A.大风天气频率图B.农作物生长旺季

C.风力强盛D.沙源物质多

[解析]第10题,读图可知,年内大风日数波动下降,A错;2015年大风日

数是25天左右,多年平均大风日数29天左右,2015年大风日数低于多年平均大

风日数,B错;年内平均大风频率春季高,夏季低,季节变化明显,C正确;多

年平均大风频率8月份最低,不代表所有年份都最低,D错。故选C。第11题,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夏季平均大风日数最少,大风天气频率低,A错;根据材料,

农作物在5月初播种,夏季正处于生长旺季,所以即使大风频率低,但单次大风

成灾可能性更大,B正确;夏季普遍高温,温差较小,气压梯度较小,风力不一

定强盛,C错;相比而言,春季降水相对较少,气温回升,蒸发大,表土疏松,

春季的沙源物质更多,夏季的沙源物质并不是很多,D错。故选B。

冰川发育受气温、降水、海拔和地形的综合影响。冰川进退塑造了冰斗、U

形谷等侵蚀地貌和侧破垄等堆积地貌。侧破垄是冰川退缩后在U形谷两侧堆积成

的垄状地形。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末次冰期冰川地貌图,5条U形谷以山顶为中心

向周围延伸。据此完成12〜13题。

Oo5

一km

12.图中①②③三组侧硬垄形成的先后顺序是(D)

A.①②③B.①③②

C.③①②D.③②①

13.该地区冰川堆积地貌南坡比北坡保存完整的主要原因是(D)

A.南坡降水多于北坡B.南坡气温高于北坡

C.南坡海拔高于北坡D.南坡坡度小于北坡

[解析]第12题,由“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末次冰期冰川地貌图”及“侧磕垄

是冰川退缩后在U形谷两侧堆积成的垄状地形”可知,图中①②③三组侧磕垄,

所处的海拔由高到低,③堆积的海拔最低,形成的时间最早;①堆积的海拔最高,

形成时间最晚,故图中①②③三组侧硬垄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③②①。第13题,一

般而言坡度和搬运能力影响堆积地貌的形成,图中等高线显示,该地区南部地区

等高线稀疏,沟谷的坡度较缓,冰川的搬运作用较低,沉积作物较强,因此堆积

物较多,堆积地貌保存完整,北坡等高线密集,坡度陡,冰川在移动过程中,搬

运作用突出,沉积作用差,使得冰川物质带到更远的地方,该地区堆积地貌较差,

故该地区冰川堆积地貌南坡比北坡保存完整的主要原因是南坡坡度小于北坡。

为了研究防灾减灾,学生利用计算机软件,对某河沿线的4个聚落进行洪水

模拟实验。实验选取聚落及周边面积相等的区域,平均分割成1600网格,从洪

水淹没每个聚落的第|网格开始计时,记录洪水淹没每个聚落相同网格数的时间。

下表反映模拟实验结果。据此完成14〜15题。

聚落编号聚落1聚落2聚落3聚落4

洪水淹没至100格的时间(秒)7575

洪水淹没至200格的时间(秒)207137

洪水淹没至300格的时间(秒)8710259

最终成灾区域(网格数量)3336645401093

14.该实验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C)

A.遥感技术B.数字地球

C.地理信息系统D.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15.模拟实验结果显示(D)

A.聚落1来水较快,水情较轻

B.聚落2来水最快,水情较轻

C.聚落3来水较快,水情较重

D.聚落4来水最快,水情较重

[解析]第14题,获取洪水淹没地区分布范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通过

GIS进行统计分析,C正确;遥感技术只能获取瞬时信息,动态的变化要结合GIS

分析,A错误;“数字地球”就是数字化的地球,是一个地球的数字模型,无法

获取地面信息,B错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功能是定位,D错误。故选Co

第15题,由表格数据可知,洪水淹没至300格的时间用时最少的是聚落4,说明

来水最快,最后聚落4成灾有1093,说明受灾面积最大,灾情最严重,D正确,

ABC错误,故选D。

二、综合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某高中地理小组同学做了模拟''热力环流”的实验。实验过程:在一个比较

大的相对封闭的透明玻璃柜内,分别放置一个电炉和一大碗冰块,在玻璃柜顶面

中部的内壁贴一张下垂纸片M,在玻璃柜底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竖立纸片N(图

l)o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观察纸片M、N的偏动情况。

图1图2图3

(1)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纸片M向^_(左或右)偏,纸片N向且_(左

或右)偏。

(2)根据该模拟实验,可推测形成热力环流的原因是冷热不均。

(3)根据实验过程绘制示意图(图2),用箭头标出气流运动方向并填写底部气

压高低状况。

(4)我国某节能房屋在不同季节的白天与夜晚通过开闭某些隔断或窗户实现

室内外冷暖空气的交换,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图3为该类房屋某时段功能示意

图,此刻所示的是白天(白天或晚上),说明此刻房屋的节能过程。

[答案](3)如图所不

低压--------巴压

电炉冰块

(4)理由:节能屋炙热墙内因受热,间层空气膨胀上升,内室受热少,空气冷

却下沉,集热墙一侧上层空气气压高,通过上部透风口向气压低的内室流动;北

窗户一侧下层空气气压高,内室通风口向气压低的集热墙流动,集热墙内侧空气

通过通风口与内室形成循环气流,使内室增压。

[解析]第⑴题,根据热力环流的知识,电炉这边温度升高,气流上升,高

处气压升高。冰块这一侧受冷,气流下沉,高处气压下降,由于气压差产生水平

方向的风,由左向右吹,纸片M向右偏。电炉一侧低处气压下降,冰块一侧低处

气压上升,风由右向左吹,纸片N向左偏。第(2)题,根据该试验,可推测形成热

力环流的原因是因为电炉加热和冰块降温,即冷热不均。第⑶题,电炉一侧气流

上升,高处气压升高,低处气压降低。冰块一侧气流下沉,高处气压下降,低处

气压升高,热力环流方向呈顺时针。第(4)题,根据图文信息,应该是白天。白天

节能屋内气温较高,相当于电炉一侧,间层空气膨胀上升,内室因为房顶的隔热

材料,气温较低,相当于冰块一方,空气冷却下沉。集热墙一侧上层气压较高,

通过通风口,向气压低的室内流动。北窗户一侧下层空气气压高,通过下层通风

口向气压低的集热墙流动,集热墙内侧空气通过通风口与内室形成了热力环流,

使得内室增压,产生循环风力,达到节能的效果。

17.下图为我国汉江中游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5分)

图一

江河段中的沙洲和卵石滩

图二

(1)判断汉水自P点至Q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据图说明Q点附近河床特征(如图二)。

(3)图示中部地区农业生产受旱涝灾害影响较小,试分析原因。

(4)南河流域易发生旱涝灾害,从工程、生物、农业等方面提出治理措施。

[答案](1)盆地。河流由四周向中部流,水系呈向心状;根据等高线分布可

知,该地地势四周高、中部低,故该地地形为盆地。

(2)宽窄不稳定,沙洲罗列。

(3)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河网密布,受旱灾影响小。地处地势

阶梯的过渡地带,盆地内部多冲积扇平原,排水便利,水利工程多,调节能力强,

洪水威胁小。

(4)禁止陡坡开荒;保护森林,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农林

牧渔业。

[解析]第(1)题,根据等高线和河流流向判断地形。第(2)题,读图即可判断。

第(3)题,受旱灾影响小,主要是降水多、水源充足、水库的调节作用;受洪涝影

响小,主要是排水条件好、水库的调节作用。第(4)题,工程措施主要是修建水库;

生物措施主要是植树造林;农业措施主要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资江,长江支流,又称资水,为“湖南四水”之一。全长653公里,

流域面积28142平方公里。流域形状南北长而东西窄,地势西南高而东北低。上、

中游河道弯曲多险滩,穿越雪峰山一段,陡险异常,有“滩河”“山河”之称。

资江流域位于亚热带季风区,平均气温20°C左右,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雨

量一般在1200—1800毫米之间,属湿润地区,安化县至桃江县是全省最大的暴

雨中心。

材料二河床中的岩石在水流作用下,形成其形似井、壁滑如镜的坑穴,地

貌学上称之为壶穴。“资水乱石滩”位于湖南省益阳市雪峰山区资江河段著名的

险滩——泉峰滩,该河段曾作为古代水运要道,因水中石林高耸,木船、竹筏难

以通行,不得不炸石开路,因而形成这一乱石奇观。如今每当进入枯水期后,乱

石滩就会显露出它怪石嶙峋的真面目,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打卡。

图2资水乱石滩景观(左)、乱石滩壶穴形成示意(右)

(1)简述图中“乱石滩”的地貌特征。

(2)说出图中“壶穴”的形成过程。

(3)据图文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