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广东省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综合仿真模拟测试卷(二)_第1页
2021届广东省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综合仿真模拟测试卷(二)_第2页
2021届广东省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综合仿真模拟测试卷(二)_第3页
2021届广东省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综合仿真模拟测试卷(二)_第4页
2021届广东省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综合仿真模拟测试卷(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考)

语文综合仿真模拟测试卷(二)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基础题(本大题11小题,共33分。1〜9题,每题3分,10、H题共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余秋雨在《乡关何处》中写道,思乡往往可以具体到一个河湾,几棵小

树,半壁苍苔。而我的乡思落脚点却不是河湾、小树和苍苔()而是无数

个乡村的灯火。灯火,是一个个村落最为亮堂的眼睛。晚曦殆尽,乡野渐渐

被黑口吞唾,这时一村落的某个人家便会亮起第一盏灯火,于是另一家也亮

T,另一村落也亮了,一盏再一盏,全亮了。它们相互欣赏着,相互安抚着,

相互守护着,直到整个村落安然眠睡,高枕无忧。一盏灯火酬然醒来,在狗吠

中也赫然有了起床声,赫然有了开门声,一个村落苏醒了;透过门窗的灯火

穿过黑色热烈地奔向远方,于是一盏又一盏灯火醒来,又一个村落醒来了。

1.文中“口”处用字正确的一项是()

A.蔓B.曼C.幔D.缗

2.“吞唾”“娜然”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zhiheB.shihe

C.shihaoD.shihao

3.下列填入文中“(”'处的标点符号,恰当的一项是()

A.破折号B.句号

C.分号D,逗号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假如我们想得到自由,并拯救我们为之长期奋斗的珍贵的话;

假如我们不愿彻底放弃我们长期所从事的,曾经发誓不取得最后的胜利就

决不放弃的光荣斗争的话,那么,我们必须战斗!

②能力差,遇事爱冲动,是你最让人担心的问题。

③各位先生,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应该认真下这件事该怎

么办。

A.权利自制合计B.权利自治核计

C.权力自制合计D.权力自治核计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你的方案为我们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作为始作便煮,你理应接

受我们的谢意。

B.宋代吴珊的行书较米芾的书风含蓄,但通幅纵恣自如,也有一股潇洒京气。

C.有同学说,自己的父母天天把别的孩子挂在嘴边,就是现顶不如自己的

优点。

D.纪晓岚尚古考据,更愿意将所见所闻与古人的记载相对照,进加获得与古

人穿越时空的晤对。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世博会机构还对项目方案进行了评审、包装、征集。

B.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C.该厂两次获省级大奖,三次被授予优质产品称号。

D.能否做好救灾工作,关键看干部作风好不好。

7.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对偶)

B.稼丽的春天躺在静穆的晨光里,听那只娇柔献媚的百灵鸟向它歌唱。

(拟人)

C.在乌黑的无边夜空中,李煜所见之月,如钩,尖锐的钩,勾人心魄。(比喻)

D.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反问)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他只要做一点好事,老师就不失时机地在全班面前春彰他。

B.外婆年纪大了,每天还要出门采购全家所需的蔬菜,能不累吗?

C.我们很笨事请到张先生给我们作专题报告,大家鼓掌欢迎。

D.作为晚辈,我们应该在生活上多夫怀自己的父母。

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校园文化的宗旨之一是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都能散发教育的魅力。

①让校园的每一处景致都有文化的味道

②还应请学生家长、懂教育的专家及其他社会力量参与进来

③无视这一理念,任何缺少设计意识的校园文化都是不可取的

④我们要切实打造富有张力和驱动力的育人体系

⑤从这个角度看,校园文化建设就不能单靠学校自己

A.①②⑤④③B.①③④⑤②

C.③②⑤①④D,③⑤②④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1题。

杜甫的《杜鹃》诗说:“东川无杜鹃。”在抗日战争时期到过重庆的人

都知道,每逢阳历四五月间,杜鹃夜啼,其声悲切,使人终夜不得安眠。但我

们不能便下断语说,“东川无杜鹃”是杜撰的。物候昔无而今有,在植物尚

且有之,何况杜鹃是飞禽,。譬如以小麦而论,唐代刘恂撰

《岭表录异》里曾经说广州地热,种麦不收。但700年以后,清屈大均撰《广

东新语》的时候小麦在雷州半岛已大量繁殖了。

10.为上面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不超过15个字。(2分)

11.有人认为上面文字画线句表意不准,并作了修改。你同意该修改吗?请简

述理由。(4分)

修改:但700年以后,据清屈大均的《广东新语》记载,雷州半岛已大量繁殖

小麦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19分)

郝浴,字雪海,直隶定州人。少有志操,负气节。顺治六年进士,授刑部

主事。时张献忠将孙可望、李定国等降明,据川南为寇,帅讨之。郡县吏率

军前除授,恣为贪虐。浴至,严约束,将吏始敛迹。

九年,平西王吴三桂与李国翰两路兵俱败,三桂退驻绵州。浴在保宁监

临乡试,可望将数万人博城,浴飞檄邀三桂,激以大义,谓“不死于贼,必死于

法”。逾月,三桂乃赴援,可望等引去。上诏询收川方略,部议谓战守事当听

三桂主之。三桂入四川,浸骄横,部下多不法,惮浴严正,辄禁止沿路塘报①。

及保宁围解,颁赏将士,浴不受。疏言:“平贼乃平西王责。臣司风宪②,不预

军事,而以臣理赏,非党臣则忌臣也。”因陈三桂拥兵观望状,三桂深衔之。

降将董显忠等恣睢虐民,浴复疏劾,改原职。三桂嗾显忠等入京陈辨,浴坐镌

秩③去。

大学士冯铮等交章荐浴,三桂乃摭浴保宁奏捷疏,有“亲冒矢石”语,

指为冒功,论劾,部议当坐死,上命宽之,流徙奉天。浴至戍所,益潜心义理之

学,以“致知格物”颜其庐,刻苦厉志。

康熙十二年,三桂反。侍郎魏象枢疏言:“浴血性过人,才守学识,臣皆

愧不及,参浴者三桂也,使三桂始终恭顺,浴一书生耳,即老死徙所,谁复问

之2今三桂叛矣,天下无不恨三桂,即无不怜浴。浴当三桂身居王爵手握兵柄

不畏威不附势致为所仇。三桂之所仇,正国家之所取,何忍弃之?”上乃召浴

还,复授湖广道御史。十九年,授广西巡抚。广西新经丧乱,民生凋瘵,浴专

意抚绥,疏陈调剂四策,上辄报可,时南疆底定,满洲兵撤还京师,浴疏言请

为死事巡抚马雄镇、傅弘烈建祠桂林。

二十二年,卒官。丧归,士民泣送者数千里不绝。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五十七》)

[注]①塘报:朝廷下发各地的传抄令、奏章和朝廷大事等的官报。②

风宪:风纪,法度。③镌秩:削职,免职。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据川南为寇,帅讨之师:军队

B.可望将数万人薄城薄:逼近

A.而以臣预赏预:预先

D.以“致知格物”颜其庐颜:作为门框上的横匾

13.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浴当三桂/身居王爵/手握兵柄不畏威/不附势/致为所仇

B.浴当三桂身居王爵/手握兵柄/不畏威/不附势/致为所仇

C.浴当三桂/身居王爵/手握兵柄/不畏威/不附势/致为所仇

D.浴当三桂身居王爵/手握兵柄不畏威/不附势/致为所仇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郝浴执法严明,招致排挤。违纪者甚是忌惮,以至于朝廷诏令不能传到军

中,从而与吴三桂结怨,使他远徙奉天。

B.郝浴一身正气,拒绝利诱。他在大是大非面前仗义执言,多次上疏,即使被

远徙,仍然刻苦励志,潜心义理之学。

C.郝浴才守出众,深得赞誉。曾被同僚交相推荐,在吴三桂造反之后,魏象枢

又极力劝谏,使得郝浴重新被任用。

D.郝浴宽厚爱人,关注民生。任广西巡抚期间,面对凋敝的局面,他积极安抚

百姓,医治战争创伤,受到朝廷认可。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郡县吏率军前除授,恣为贪虐。浴至,严约束,将吏始敛迹。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参浴者三桂也,使三桂始终恭顺,浴一书生耳,即老死徙所,谁复问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6〜17题。(9分)

别舍弟宗一①

柳宗兀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②瘴来云似墨,洞庭③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呈芦树烟。

[注]①宗一:柳宗元的从弟,元和十一年春,自柳州赴江陵。②桂岭:这

里泛指柳州附近的山岭。③洞庭:在柳州至江陵途中。④荆、呈B:古楚都,

今湖北江陵西北。

16.作者心情“黯然”的原因有哪些?(3分)

17.请简析诗歌后两联的主要表达特色。(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

(1),,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

声慢》)

⑵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O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⑶,。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

然。(李商隐《锦瑟》)

(4)问君西游何时还,0,雄飞雌从绕林

间。(李白《蜀道难》)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6小题,共2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9分)

大传统与小传统

在西方国家,所谓大传统和小传统,也可以叫作“上层文化和下层文化,

正统文化和民间文化,学者文化和通俗文化”。在所有的社会里,有一种属

于少数上层文化人的文化传统,叫作“大传统”,它是经学院、寺庙的教育

而形成的,哲学家、神学家等其他文化人的这个传统,是有意识培养和延续

的产物,主要是通过有计划的设计过的教育而传播;但是,还有一种属于非

文人的文化传统,它产生于日常生活,而且这种传统也没有人专门去培养和

发展,它是自然生成的。

这种说法,在中国也大体适用。大传统在中国古代是由私塾、学校、书

院的教育来传播的。现在受过新式学校教育的人可能会看不起私塾,虽然那

些私塾先生很早以前就常常是文学讽刺的对象,比如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

味书屋》里嘲笑先生摇头晃脑念“金管梦”,但是,他们实际上在文化传播

中是最重要的。这个大传统,就通过一些有财产、有教养的家庭环境的影响,

和上层社会的通行规则,逐渐建立起来。在古代中国,一个在这样传统里生

活的人,从小就受家塾教育,从小就读经典,长大考经典,成人以后按照经典

的礼仪规则参加社会活动,依靠书信、诗词往来的必要知识,就形成互相认

同的一个阶层。他们的行为、举止、谈吐是他们互相认同的标志,这个传统

的延续,也由一代一代的教育来保证,同时,他们还通过科举考试、婚姻关系,

使这个阶层保持开放性和流动性。

而民众有民众的传统,我们不要以为民众没有“知识”,他们只是没有

书本的、抽象的、学校教出来的“知识”,实际上他们有另一套“知识”。

这些知识构成小传统,而这些知识主要通过一些途径来传播。

乡土中国在几千年里已经形成一些习俗和规则,像亲与疏、责与戏、荣

与耻、好与坏、怎么对人、如何做事,一个人在家中、在乡下、在和小时同

伴一起玩的时候,就渐渐受到这样的教育,这种教育是无形的。

这些不识字或识字有限的人,也会受到文化阶层的影响,比如识字的人

讲一些通俗的书,如福建的“礼生”、北方的“乡秀才”,在乡村是很受尊

重的,古代中国乡村有一个好习惯,就是对读书人的仰慕和尊敬。很多关于

宗教信仰的知识和道理,被记录在民间善书、皇历、家族规约等里面。有时,

乡村学校教书,在教书中间,不知不觉就把这些道理和知识传到了下层社会。

在农村的节庆日、祭祀日等,会有祠堂、婚礼、丧葬等仪式,那些仪式

就告诉人们祖先的重要性,而祖先的重要就意味着家庭的重要。家庭放大就

是家族,家族是互相认同和互相支持的共同体。而仪式上的站位、先后次序,

也传达了很多道理,比如男尊女卑、家族关系、父党母党、家族的中心和边

缘、道德伦理的报应等。

乡村生活中很重要的,还有演戏、说书之类的娱乐活动,戏文、故事很

有用,常常把最通俗也是最简单化了的伦理道德规则传达给大众。比如“四

郎探母”,其中就有家庭与国家、个人、爱情和民族大义之间的大道理;“十

五贯”,就有关于偷盗等的因果报应问题;“隔江救阿斗”,就传达了忠义的

伦理。看了戏,人们就接受了这套知识和道理,他们常常会引用戏文说事,

也会引用戏曲故事来教育小孩子。

所以,古代中国民众的小传统和上层社会的意识形态是不同的。

(节选自葛兆光《古代中国文化讲义》,有删改)

19.下列关于“大传统”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大传统”是经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形式,它是属

于少数上层人的正统文化、学者文化。

B.“大传统”一般由学校、书院、寺庙等场所传播,哲学家、神学家等其他

文化人是传播这一文化的重要角色。

C.“大传统”通过上层社会的通行规则和有财产、有教养的家庭环境建立

起来,在这种环境里生活的人由此形成相互认同的阶层。

D.“大传统”的延续和发展不仅有赖于学校,还有科举考试、婚姻关系等等,

因而常常具有开放性和流动性的特点。

20.下列对中国文化中“小传统”传播途径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传统”可以借助耳濡目染的经验来传播,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无形的

教育,把千百年来形成的乡土习俗和规则,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每个人。

B.“小传统”可以借助文化阶层的影响来传播,通过乡里的读书人,以知识

传授的方式,将宗教信仰的知识和道理等自然地传播下去。

C.“小传统”可以借助传统仪式的暗示来传播,通过乡村的节日或宗族活动,

传达有关家族历史和伦理、家族等级关系等强调家庭重要的道理,以及因果

报应等。

D.“小传统”可以借助乡村娱乐活动来传播,通过演戏、说书等最通俗的方

式,在戏文和故事中传达最简单化的有关个人、家族和国家等的伦理道德

规则。

21.结合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中国,上层文化阶层通过多种正统教育,建立起他们的通行规则,把特

定的行为、举止、谈吐作为他们之间互相认同的标志,通过一代一代的教育

来保证这一传统的延续。

B.中国文化中的“小传统”没有形诸于书本,也不成体系,其表现方式是形

象的。它通过日常生活中各种细节,潜移默化地使民众接受了一套知识和道

理,极大地影响了传统社会中大众的生活。

C.中国社会中,尽管民众的“小传统”和上层意识形态不相同,但是“大传

统”和“小传统”之间并没有完全割裂,民间的习俗礼仪、宗教信仰、道德

观念与文化阶层抽象的“知识”有相通之处。

D.私塾、学校中的先生是“大传统”和“小传统”间的一个重要结合点,

他们既是“大传统”传播的最重要载体,作为读书人又是民间仰慕和尊敬的

对象,无形中参与了“小传统”的建设和传播。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4题。(14分)

霞光灿烂的早晨

陈忠实

不管夜里睡得多么迟,饲养员恒老八准定在五点钟醒来。屋里静极了,

耳边没有了骡马踢踏的骚动声音,也没有牛倒嚼时磨牙的声音。

恒老八坐起来的时候,猛乍想起,昨日后晌,队里已经把牲畜包养到户

了。他昨晚睡在这里,是队长派他看守一时来不及挪走的农具草料。

窗外很黑,隐隐传来一声鸡啼。他又钻进被窝,却怎么也不能再次

入睡...

编上了号码的纸块儿,盖着队长的私人印章,揉成一团,掺杂在许多空

白纸块揉成的纸团当中,一同放到碗里,摇啊搅啊。队长端着碗,走到每一个

农户的户主面前,由他们随意拣出一只来……队里给牲畜核了价,价钱比牲

畜交易市场的行情低得多了,而且是三年还清。这样的美事,谁不想抓到手

一匹马或一头牛哩!八老汉早在心里祈愿,要是能抓到那头母牛就好了。可

惜,这牛到了杨三家里,明年准定生出一头小牛犊,人家的小院里,该是怎样

一种生气勃勃的气派……他嫉妒起杨三来了。

杨恒老汉为公社整整喂了十九年牲畜了。十九年来,他睡在填坡上的这

间饲养棚里。无数个日日夜夜,牛马嚼草的声音,像音乐一样和谐悦耳。牛

马的粪便和草料混合的气味,灌进鼻孔,渗透进衣裤的布眼儿……可惜!没

有抓到一头!这样的生活今天完结啰!从明天开始,他就要在自个儿的责任

田里劳作了。

木格窗户透出一缕缕微微的亮光。山野里传来一声声沉重的吭哧声,

伴和着车轮的吱吱响。一听见别人干活,恒老八躺不住了。他拉开门栓,一

股初冬的寒风迎面扑来,让他打个寒颤。从村庄通到嫄坡上来的小路上,有

人躬着腰,推着独轮小车,前头有婆娘肩头挂着绳拽着。那是杨云山嘛!狗东

西,杨庄第一号懒民,混工分专家,刚一包产到户,天不明就推粪上坡了。勤

人倒不显眼,懒民比一般庄稼人还积极了。他想笑骂那小子几句,想想又没

有开口。既然懒民都赶紧给责任田施冬肥,恒老八这样的正经庄稼人还停得

住么?回,赶紧回去。

恒老八下了坡,刚到村口,老伴迎面走来:“人家都给麦地上粪哩,你倒

好,睡到这时光!”

“八叔一一”玉琴跑着喊着,挡在当面,“我那头黄牛,不吃草咧,你去

给看看——”

不等老八开口,八婶转过身来:“各家种各家的地,过各家的日月了。他

给你家去看牛病,谁给他记工分?”

“你这人一一”老八瞪起眼,盯着老伴。这样的话,居然能说得出口来,

还说她贤明哩!

“嗨呀!我说笑话嘛!”八婶勉强笑笑,算是圆了场,转身走了。

牛只是夜里受了凉,没什么大碍。八老汉给牛扎了针,又叮嘱了几句。

婆媳二人要留他吃饭,挽留不住,说着感恩戴德的话,送到门口。他在饲养室

里多少次治好牛马的小伤小病,也就是那么回事了。如今却受到这样的款待,

真是叫八老汉感慨系之。

老远就看见公社郑书记站在自家门口的粪堆前,帮老伴敲碎冻结的粪

疙瘩,还笑着说着什么。郑书记一大早到村里来,有啥事呢?

“老杨,听说你舍不得那些牛马,还落了泪?”郑书记哈哈笑着,“是吗?”

老八咧着嘴,不好意思地笑笑。

“我信哩!你为那些四条腿煞费过心血,有感情哩!”郑书记蹲下来,掏

出烟袋。“分了牲畜后,现在好多三十来岁的年轻社员不会喂牲畜。问题很

普遍。我今日来,想请你到咱公社广播站,讲讲牛马经。”

“我说不了话……”老八着实慌了。

“好多人要求请你讲哩!”郑书记说,“我还得找队长,要帮社员安排好

牲畜棚圈。一言为定,明天晚上到公社来,我在广播站等你。讲一小时两块,

按教授级付款!”

太阳已经升到碧蓝的天际,雾气已经散尽,冬日的阳光,温暖灿烂,街道

里的柴禾堆,一家一户的土打围墙,红的或蓝的房瓦,光秃秃的树枝,都沐浴

在一片灿烂的晨光里。

“跟你商量一件事。”恒老八对着扑出灶堂的火焰点着旱烟,给老伴说,

“咱得买牛。庄稼人不养牛,抓摸啥呢?一年务育一头牛犊,两年就翻身了。

现时处处包产到户,牛价月月涨。我没旁的本事,喂牛嘛,嗨嗨……”

老伴端出一碗荷包蛋,放到老八面前,五十多岁的老妇人,居然嗔声媚

气地说:

“吃吧!吃得精神大了,再满村跑着去给人家看牛看马……”

老八却像小孩一样笑眯了眼睛。

2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头写了夜深难眠的恒老八对抓阉场景、饲养员生涯的回忆,以复杂

纷乱的内心活动,暗示了乡村变革给村民生活带来的影响。

B.恒老八多年饲养牛马,又为离开牲畜而流泪,也十分渴望抓到母牛,最后

打算自己买牛,表明他始终不忘并渴望延续过去美好的时光。

C.小说对郑书记着墨不多,但从他请恒老八讲牛马经、要帮社员安排牲畜棚

圈等细节,可以看出他是个关心群众、为群众办实事的干部。

D.八婶“嗔声媚气”的语气包含着微妙的情感,表面上嗔怪丈夫去帮人“看

牛看马”,在心里她肯定丈夫的专长,也十分认可他的想法。

23.小说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初期包产到户政策落实后乡村的变化。文中表现

出村庄的哪些变化?(5分)

24.小说在叙述中穿插了环境描写,这样写有哪些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

析。(6分)

四、写作(本大题1小题,共60分)。

25.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己亥冬末,新型冠状病毒突如其来,疫情迅速席卷全国。八十四岁的钟

南山院士临危受命,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连日来,他实地了

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参加新闻发布会……他的工作和行程安排得满满

疫情来临,各地医护人员迎难而上,逆风而行,留给世界背影;战“疫”

前线,十万“逆行者”争分夺秒与病毒斗争,以血肉之躯,筑成守护家园、保

卫武汉的长城堡垒。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疫情,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老百姓

“宅家”“不出门”,各社区积极加强防控,抗击疫情。而从武汉返乡人员

也陷入冏途,他们必须隔离14天,有的甚至有家难归。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

1.C本题考查辨析同音字和形近字的能力。蔓:细长不能直立的茎;曼:柔

美、细腻;幔:为遮挡而悬挂起来的布、绸子、丝绒等;绳:没有花纹的丝织

品。结合语境“晚曦殆尽,乡野渐渐被黑口吞噬”,应该选用“幔”。

2.B本题考查正确识记字音的能力。“吞噬”一词中“噬”的正确读音为

shi;注意区分“郝”与“赫”的读音,“赫”正确读音为h鼠

3.D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而我的乡思落脚点却不是……

而是无数个乡村的灯火”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不是”“而是”之间应使

用逗号。

4.A权利:公民或法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利益,跟“义务”相对。权力:一

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一指(个人或机构)职责范围内的领导和支配权。自制:

克制自己的情绪。自治:在法律范围内独立行使管理自己事物的权力。合计:

盘算,商量;合在一起计算。核计:核算(成本等)。

5.BA项,始作俑者: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含贬义色彩,与句中褒义语境不

符。B项,“意气”是个多义词,既可以指人精神振奋,气概豪迈,也可以指

文学和艺术作品的气势奔放。这里选取的是后者,与前文的书法搭配,使用

正确。C项,视而不见:看到了,没有引起注意或当作没看见,指不注意或不

重视。而且后面不能直接带宾语,“视而不见自己的优点”不合语法。D项,

进而:表示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此处没有进一步的意思,应该用“从而”,

表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此项错在没有了解词语的含

义。

6.DA项,语序不当,应为“征集、评审、包装”。B项,搭配不当,“规模”

不能“加快”。C项,搭配不当,应将“该厂”改为“该厂的产品”。

7.D自问自答,因此运用的修辞手法是设问,而不是反问。

8.CA项,“表彰”用于大的、正式的奖励方面。此处应用“表扬”。B项,

“采购”是书面语,用在此处不合适。D项,“关怀”用于书面语、较正式

的场合,此处应用“关心”。

9.D此题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连贯类题目应注意时空顺序、逻辑顺序、

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答题时先确定某几组句子肯定是挨

着的,据此排除其他选项,然后总体审查。根据“校园文化的宗旨之一是为

学生终身发展服务”,这一个宗旨是一种教育理念,后面接③“无视这一理

念……”,排除A、B两项;⑤“……不能单靠学校自己”,从关联词的角度

来看,后接②“还应请学生家长……”,排除C项。

10.解析:要做此题首先通读整个语段,从宏观上理解中心思想,然后再看前

后语境,也要关注关联词、标点,参考上文,此处应该填写一个结论,下文“譬

如”暗示后面的“小麦”属于对结论句的举例说明,结合句意不难确定答案

为“其分布范围是可以随时间而改变的”,这里的“其”指代飞禽,”分布

范围是可以随时间而改变的",主要是看后文从开始的“唐代”到“700

年以后”“清”,这是时间的变化;从“广州不收”至U“在雷州半岛已大量

繁殖了”,这是分布范围的变化。

答案:其分布范围是可以随时间而改变的

n.解析:根据题干要求一定要明确理由:不同意。要做好此题除了关注画线

句还要联系上下文。根据上文判断本段文字主要说明物候昔无而今有,古今

不同。原句对比前文唐朝时小麦在广州种而不收,说明700年后的清朝时候,

小麦在雷州半岛已大量繁殖,虽交待有书记载,但强调了“时间”,与上文衔

接紧密,对比鲜明,重点突出,符合语境,连贯、得体。修改句大体意思是说

明700年后发生了什么事情记载在了史书中,雷州半岛已大量繁殖小麦,侧

重突出事实有依据,时间对比不鲜明,重点话题不突出;不像原句着力于时

间的表述,且最后一句根据主语看陈述对象(话题)变为“雷州半岛”,这与

上文表述不一致,前语境着力点在于突出时间和地点,不如原句中心明确,

重点突此衔接自然。

答案:不同意。本段文字主要说明物候昔无而今有,古今不同。原句对比前

文唐朝时小麦在广州种而不收,说明700年后的清朝时候,小麦在雷州半岛

已大量繁殖,虽交待有书记载,但强调了“时间”。修改句内容说明700年

后根据史书记载,雷州半岛已大量繁殖小麦,侧重突出事实有依据,却没有

着力于时间的表述,且陈述对象变为“雷州半岛”,这些与前文表述不一致。

12.C预:参与。

13.B疏通句意:“郝浴在吴三桂身为王爵,手握兵权时,不畏惧吴三桂的威

风,不屈服吴三桂的权势,致使被吴三桂仇恨。”“浴当三桂身居王爵”为

一个完整的句子,不可断开。“手握兵柄”“不畏威”陈述了不同的事,应

断开,故选B项。

14.A与吴三桂结怨并使他远徙奉天的原因不是朝廷诏令不能传到军中。

15.⑴郡县的官吏都是在战场上任命的,他们随意做贪婪残暴的事。郝浴到

任后,严明纪律,将吏们才收敛行迹。

⑵弹劾郝浴的人是吴三桂,如果吴三桂始终恭敬顺从(没有造反),郝浴只

是一个书生而已,即使老死在流放的地方,谁又会过问他?

参考译文:

郝浴,字雪海,直隶定州人。年少时就有志向和操守,志气坚定。顺治六

年考中进士,担任刑部主事。当时张献忠的部将孙可望、李定国等人投降南

明,占据川南成为盗匪,大军讨伐他们。郡县的官吏都是在战场上任命的,

他们随意做贪婪残暴的事。郝浴到任后,严明纪律,将吏们才收敛行迹。

顺治九年,平西王吴三桂与李国翰两路军队全都战败,吴三桂退守绵州。

郝浴身在保宁监察主持乡试,孙可望率领数万人逼近保宁城,郝浴飞鸽传书

给吴三桂,用大义激励他,说道“(不救的话,你)没有死在敌人手里,也一定

死在法律上”。过了一个月,吴三桂才前来救援,孙可望等人领军退去。皇

帝下令征询攻取四川的方略,部里商议认为进攻和防守的事情应当听从吴

三桂主持。吴三桂进入四川,逐渐骄横,部下大多不守法,害怕郝浴的严明正

直,就禁止沿路递送官报。等到保宁城的包围解除,(吴三桂)颁令奖赏将士,

郝浴不接受。上奏说:“平定反贼是平西王的职责。我管理风纪,不干预军

事,却让我参与奖赏,这不是要与我结党就是顾忌我。”接着汇报了吴三桂

统兵观望的情况,吴三桂深深记恨他。降将董显忠等人胡作非为虐待百姓,

郝浴又上疏弹劾,(使董显忠等)改任为原来的职务。吴三桂指使董显忠等人

进京陈述辩解,郝浴获罪免职离开。

大学士冯铮等人交替上奏推荐郝浴,吴三桂就摘取郝浴保宁奏捷的奏

章中,有“亲冒矢石”的话,指摘是郝浴冒领军功,论罪弹劾,部议要获罪处

死,皇帝下令宽恕郝浴,把他流放到了奉天。郝浴到了流放驻守的地方,更加

潜心于义理的学说,用“致知格物”作为房屋门框上的横匾(的内容),下苦

功钻研并磨练自己的意志。

康熙十二年,吴三桂反叛。侍郎魏象枢上奏说:“郝浴只刚强正直过人,

才能、操守和学识,我都惭愧赶不上他。弹劾郝浴的人是吴三桂,如果吴三

桂始终恭敬顺从(没有造反),郝浴只是一个书生而已,即使老死在流放的地

方,谁又会过问他?现在吴三桂反叛了,天下没有人不恨吴三桂的,也就没有

不同情郝浴的。郝浴在吴三桂身为王爵,手握兵权时,不畏惧吴三桂的威风,

不屈服吴三桂的权势,致使被吴三桂仇恨。吴三桂所仇恨的,正是国家应任

用的,怎么能忍心弃用郝浴?”皇帝就召郝浴回来,又任命他为湖广道御史。

康熙十九年,任命他为广西巡抚。广西刚经历战乱,民生凋敝困顿,郝浴一心

安抚,上奏陈述调整使符合要求的四个策略,皇帝马上回复同意。当时南疆

达到平定,满洲军队撤回京城,郝浴上疏请求为死于平叛的巡抚马雄镇、傅

弘烈在桂林修建祠堂。

康熙二十二年,(郝浴)死在官任上。遗体送回家乡时,哭送的官吏百姓

数千里不断。

16.解析:首句“零落残魂倍黯然”领起全诗,“双垂别泪越江边”意为兄弟

离别涕泪涟涟;“一身”意为孤单一人,“去国六千里”意为远谪他乡;“万

死”意为历尽磨难,“投荒十二年”意为经年投荒。

答案:作者心情“黯然”的原因有:①被贬到“蛮荒”之地,受尽磨难;②忠

而见斥,内心悲愤;③与从弟离别。

17.解析:由注释可知,“桂岭”句是写作者自己的处境,而“洞庭”句则是

想象宗一的行程,上下句形成对比,自己处地瘴云似墨,宗一过处春水如天,

一方面写出自己处境的险恶,另一方面也写出洞庭虽美但与自己却是天水

之隔,表达了诗人与从弟的惜别之情。

答案:表达特色:运用想象、融情于景,想象梦中和弟弟宗一在江陵相会,抒

发了与从弟的依依惜别之情。

18.(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2)早生华发一尊还酹江月

⑶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4)畏途崂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

古木

19.D“具有开放性和流动性”不是“大传统”的特点,且因果关系不成立。

20.D“通过演戏、说书等最通俗的方式……”于文无据。

21.B根据原文第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