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届上海市二模试题汇编微生物
(-2022徐汇二模)
1.(一)、番茄枯萎病的微生物防治
番茄枯萎病是由尖抱镰刀菌引发的番茄主要病害之一。研究人员拟从新鲜蚯蚓粪中分离筛选出对番茄枯萎
病有良好抑制效果的拮抗细菌,以期为番茄枯萎病提供生物防治。
【阶段一分离筛选拮抗菌株】
将蚯蚓粪加入无菌水中制成悬浮液,利用NA培养基进行纯化后,将获得的不同菌株分别接种至NB培养基。
培养48h后,进行“平板对峙实验”[该实验的操作为:在有PDA培养基的空白平板一侧放置一直径为5mm
番茄枯萎病菌的菌块,在平行另一侧放置直径5mm的经过处理(滴加拮抗菌液或清水)的滤纸片],每组做
3次重复,实验流程见图。
(1)以下对“平板对峙实验''的表述错误的是
A.对照组滤纸片用无菌水处理
B.实验组滤纸片用拮抗菌菌液处理
C.培养至对照组枯萎病菌菌落长满时开始测量并计算抑制率
D.抑制率=(处理组枯萎病菌菌落宜径对照组枯萎病菌菌落直径)/对照组枯菱病菌菌落直径xlOO%
(2)步骤I使用的接种方法是(填写名称);bin环节中需要无菌操作的是o
(3)为达到阶段一的目的,应选择“平板对峙实验''培养后番茄枯萎病菌菌落直径(大〃J、/适
中)的细菌。
【阶段二防治效果研究】
番茄种子播种于营养钵中,实验共设置4个处理组(见下表),每组100盆,接种后用于防治效果的测定。
CK组KW组DX组D+K组
接种枯萎病菌接种拮抗菌
(4)各实验组接种的方案分别是CK组:D+K组:(可填写:清水处理、接种拮
抗菌、接种枯萎病菌、接种枯萎病菌与拮抗菌)能证明拮抗菌对枯萎病菌的作用的组别是:
【答案】(1)D(2)①.平板划线法②.l、n、ni(3)小
(4)①.清水处理②.接种枯萎病菌与拮抗菌③.D+K组
【解析】
【分析】分析图形:I为接种,根据NA培养基是菌落的形态可知,接种的方法为平板划线法;II为将NA
培养基中获取的不同菌株分别接种至NB培养基;山为接种后进行平板对峙实验。
【小问1详解】
AB、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拮抗细菌是否对番茄枯萎病有良好抑制,故实验组滤纸片用拮抗菌菌液处理,对
照组滤纸片用无菌水处理,AB正确;
C、由于对照组没有用拮抗菌菌液处理,故培养至对照组枯萎病菌菌落长满时,通过对滴加拮抗菌液处理组
的统计后,开始测量并计算抑制率,C正确;
D、抑制率%=(1拮抗菌液处理组菌落半径+对照菌落半径)xlOO%,D错误。
故选D。
【小问2详解】
据图可知,NA培养基中是各种线的分布,故步骤I使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微生物分离和培养的关
键就是防止杂菌污染,故I、II、III都需要进行无菌操作。
【小问3详解】
为达到阶段一的目的,应选择“平板对峙实验“培养后番茄枯萎病菌菌落直径小的细菌,因为番茄枯萎病菌菌
落直径越小,说明抑制效果越好。
【小问4详解】
CK组属于对照组,根据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与单一变量原则可知,应用清水处理;要能证明拮抗菌对枯萎
病菌的作用,D+K组应接种枯萎病菌与拮抗菌,然后进行防治效果的测定。
【点睛】本题结合图形与表格,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微生物接种的方
法,能正确分析题文和图形,明确实验的目的,再结合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正确答题。
(―2022宝山二模)
2.莠去津是一种含氮农药,在土壤中不易降解,为修复被其污染的土壤,按下图1程序选育能降解莠去津
的细菌(目的菌)。已知莠去津在水中溶解度低,含过量莠去津的固体培养基不透明。
无氮培养液+过量莠去津
-----^琼脂
上清液
10mL10mL/\10mLmL-无透明带菌落
长期使用莠力经'有透明带菌落
去津的土壤制备人BC
土壤浸出液适宜条件下,振荡培养适当时间固体培养基
图1
(1)由图1推断,从A瓶到C瓶液体培养的目的是
A.初步选择能降解莠去津的细菌B.初步选择能降解莠去津的细菌菌落
C.增加能降解莠去津的细菌数量D.去除土壤中的杂质
(2)图2为A-C瓶中三类细菌的最大密度柱形图,甲类细菌密度迅速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最大密度
甲类细菌
二乙类细菌
口丙类细菌
A.莠去津会杀死甲类细菌
B.培养液中缺少甲类细菌可利用的氮源
C.振荡造成培养液中溶氧增加,抑制了甲类细菌生长
D.培养液中没有甲类细菌寄生的宿主
(3)本实验中将C瓶菌种接种到固体培养基的方法是,接种之前通常要进行。
(4)一段时间后,培养基出现无透明圈和有透明圈两种菌落。请根据培养结果,结合两种菌落中细菌利用
的氮源,分析说明哪种菌落中的细菌是筛选出来的目的菌。。
(5)为弄清固体培养基中的非目的菌来自C瓶菌种还是培养基,应如何设置对照组?
【答案】(1)AC(2)BC
(3)①.稀释涂布平板法②.梯度稀释
(4)有透明带菌落是筛选出来的目的菌
(5)本实验的对照组应该为配制的培养基灭菌后不接种,与实验组放在相同条件下培养
【解析】
【分析】当可能提供目的菌的环境中菌种较少时,为确保能够从样品中分离到所需要的微生物,通常要进
行数次选择培养以提高其密度。选择培养后目的菌仍与其他杂菌混在一起,因此若要获得纯种菌,必须在
固体培养基上接种分离,为保证在固体培养基上得到单个菌形成的菌落,在接种前要进行梯度稀释。培养
基上有透明带,说明莠去津被降解了,也就说明有我们所需要的目的菌。
【小问1详解】
图中从A瓶到C瓶液体培养过程为选择培养,目的是初步选择能降解莠去津的细菌(目的菌)并增加其数量,
AC正确。
故选ACo
【小问2详解】
甲类细菌密度迅速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培养液中缺少甲类细菌可利用的氮源或(和)有氧条件抑制了甲类细菌
的生长,BC正确。
故选BC。
【小问3详解】
从培养液中选取细菌进行涂布培养,如果直接进行接种,培养基中的菌落将会很密,无法进行纯化,通过
梯度稀释后再接种,培养基中菌落将会分开,这时就可以进行纯化和分离了。通过培养基上的菌落分布特
征可以判断接种方式为稀释涂布平板法。
【小问4详解】
固体培养基加的是无氮培养液,据题意,无透明菌落是不能降解莠去津中有机氮的菌落,它的生存只能利
用空气中的氮;有透明带菌落能够降解莠去津这种含氮有机物,氮源为莠去津,故有透明带菌落是筛选出
来的目的菌。
【小问5详解】
本实验的对照组应该为配制的培养基灭菌后不接种,与实验组放在相同条件下培养。
(2022宝山三模)
3.产脂肪前酵母可用于含油废水处理。为筛选产脂肪酶酵母菌株,科研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如图,据图回
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②过程称为,③过程采用的接种方法是。
(2)图中1号培养基称为(按功能分);该培养基中除了加入脂肪外,还需加入另一种重要的营养成
分O
a、琼脂b、葡萄糖c、硝酸钺d、碳酸氢钠
(3)一般对配制的培养基采用高压灭菌,其目的是。
(4)为提高酵母菌产能能力,在图的①过程采用射线辐照育种,培养纯化获得A、B两突变菌株,该育种
方法是。
A.杂交育种B.诱变育种
C.单倍体育种D.多倍体育种
(5)在处理含油废水的同时,可获得蛋白质,实现污染物资源化。为评价A、B两菌株的相关性能,进行
了培养研究,结果如下图,据图分析,应选择菌株进行后续相关研究,理由是o
(
%
)
至
幻
飞
丽
奈
”
【答案】(1)①.稀释②.平板涂布法
(2)①.选择培养基②.c
(3)杀死微生物(细菌)和芽抱(4)B
(5)①.B菌株②.与菌株A比较,B菌株增殖速度快,蛋白产量高,降解脂肪能力强,净化效果
好。
【解析】
【分析】1.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1)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
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2)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
落。
【小问1详解】
图中②过程进行的是梯度稀释步骤,此后进行涂布法接种,即③过程采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涂布法。
【小问2详解】
本实验的目的是筛选产脂肪酶酵母菌株,因此需要配制以脂肪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进行选择,即图中I号培
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培养基的基本成分包括碳源、氮源、水分和无机盐,脂肪作为提供碳源的物质,因
此在该培养基中除了加入脂肪外,还需加入另一种重要的营养成分氮源,这里应该选择硝酸镂,即c正确。
故选c
【小问3详解】
培养基的灭菌方法通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该方法可以杀死微生物(细菌)和芽抱,以便获得纯净培养物。
【小问4详解】
为提高酵母菌产酶能力,在图的①过程采用射线辐照育种,其目的是诱发基因突变,获得高效产生脂肪酶
的突变菌株,通过培养纯化获得A、B两突变菌株,该育种方法原理是基因突变,所用的育种方法是诱变育
种,即B正确。
故选B。
【小问5详解】
根据曲线图可知,与菌株A比较,菌株B的增殖速度快,单细胞蛋白产量高,有利于实现污染物资源化。
而且其降解脂肪能力强,则净化效果好,因此应选择菌株B进行后续相关研究。
(-2022杨浦二模)
4.在植物的生存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微生物。有资料显示,一些植物内生微生物与宿主发生关联时,
可明显增强宿主的抗病性。以下为从菠菜叶中分离出内生细菌,随后筛选出对菠菜枯萎病菌有拮抗作用的
菌株的过程。
(1)依据所学知识,将内生细菌(用①表示)和酵母菌(用②表示)的比较结果填在表虚线方框内(填“有”
或“无”)
DNA细胞核细胞膜核糖体
①:…一::.….::..…:
②:一…:L...J!5:一一:
(2)取0.1g菠菜叫,经70%酒精和0.2%升汞进行消毒后,接种于培养基上。培养48h后,没有观察到
菌落。这说明。
A.菠菜叶表面微生物已被杀死B.菠菜叶内在微生物已被杀死
C.菠菜叶内不存在内在细菌D.菠菜叶细胞已被全部杀死
(3)欲分离内生细菌,将上述0.1g菠菜叶放入无菌研钵中,研磨成匀浆,此过程中应加入
A.纯净水B.无菌水C,自来水D.蒸储水
用上述方法制备不同品种菠菜的研磨液,然后用圆纸片吸附不同品种菠菜研磨液置于培养基上,比较它们
对菠菜枯萎病菌的作用。在30°C黑暗条件下培养48h,随后进行筛选和鉴定(如图)。
筛选、鉴定
并扩大培养
培养HE
菌液a
培养皿
(4)据题干信息分析,图中的菌液a应是
A.菠菜研磨液B.内生细菌
C.通用培养基D.菠菜枯萎病菌
(5)图中①与②周围透明圈的大小不同,合理的解释是o
A.圆纸片大小不同B.菠菜研磨液来源不同
C.菠菜枯萎病菌浓度不同D.菠菜内生菌抗菌能力不同
【答案】(1)
DNA细胞核细胞膜核糖体
①有无有有
②有有有有
(2)A(3)B(4)D(5)D【解析】
【分析】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有:原核细胞体积小,无核膜、核仁,DNA上无蛋白质,除核糖
体外,无其他细胞器。真核细胞体积较大,有核膜、核仁DNA与蛋白质形成染色质(染色体),细胞器的
种类多,结构复杂。其中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无核膜包围的细胞核。
2、选择培养基: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使混合菌
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从而提高该菌的筛选率。
【小问1详解】
内生细菌是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所以二者不同点和相同点如下:
DNA细胞核细胞膜核糖体
内生细菌有无有有
酵母菌有有有有
【小问2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培养48h后,没有观察到菌落,说明经70%酒精和0.2%升汞进行消毒后,菠菜叶表面微生物
己被杀死了。
故选A。
【小问3详解】
在分离过程中,为了控制无菌条件,应该用无菌水。
故选B»
【小问4详解】
实验的目的是比较不同品种菠菜的研磨液对菠菜枯萎病菌的作用,所以菌液a是菠菜枯萎病菌。
故选D。
【小问5详解】
圆纸片上吸附不同品种菠菜研磨液,如果对菠菜枯萎病菌有抑制作用,则会形成透明圈,如果抑制作用不
同,则形成的透明圈大小不同。透明圈的大小不同的原因是菠菜内生菌抗菌能力不同。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
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一2022宝山中学线上测试)
5.谷氨酰胺转胺酶(TG前)作为一种新型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领域,如千叶豆腐、肉丸、肠类、
碎肉重组等加工过程,能显著改善凝胶强度,使产品更有弹性。茂原链霉菌(放线菌)是食品行业中常见
的TG酶生产菌株,其培养基(高氏一号)的组成成分如表所示。
淀粉KNO3KHPO4MgSO4-7H2ONaClFeSO4-7H2O琼脂水PH
05gooig
20g1g0.5g0.5g20g1000mL
(1)表中为茂原链霉菌提供碳源的物质是,该物质在茂原链霉菌生长代谢过程中的主要作用
是o
在茂原链霉菌的生产过程中存在菌株产量较低的问题,使得其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为了提高TG酶生产菌株
的产量,需借助一定的育种方法不断的优化菌种。常见的TG酶生产工艺如图所示。
I照射N接丹然然
①
高氏一号培养基发酵培养基
菌种菌悬液人,珀乔举③高通量初筛发酵培养基
④复筛।
重复多次分离提纯
TGW
酶制剂
(2)图中育种方法的原理是利用紫外线照射直接改变菌株的
A.DNAB.mRNAC.蛋白质D.核糖体
(3)图中,TG酶生产工艺中步骤①②③④的设计目的是«
(4)发酵培养基中碳源和氮源浓度对微生物的生长影响较大,并直接影响TG酶的产量。为进一步确定碳
氮浓度的最佳组合,设计了如下方案,然后比较TG酶的产量。其中最科学的是.
A.选择最适浓度碳源和最适浓度氮源组合
B.选择最适浓度碳源和各种浓度氮源组合
C.选择最适浓度氮源和各种浓度碳源组合
D.选择各种浓度氮源和各种浓度碳源组合
(5)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谈“食品添加剂”色变的现象。根据题目信息,判断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合理适量
的使用TG酶是否对人体有危害,并分析原因:o
【答案】(1)①.淀粉②.提供能量(2)A
(3)通过紫外照射,提高突变频率,不断筛选纯合得到TG酶高产菌株(4)D
(5)合理适量的使用TG酶对人体没有危害。会被消化道降解,变成氨基酸被吸收。
【解析】
【分析】1、培养基一般可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碳源、氮源、水、无机盐。分析表中数据,其中可溶性淀粉
提供碳源、硝酸钾提供氮源。
2、对培养基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
【小问1详解】
淀粉是含碳有机物,微生物可以利用,可以为茂原链霉菌提供碳源;茂原链霉菌可以将淀粉水解成葡萄糖,
葡萄糖是呼吸的底物,为微生物生长提供能量。
【小问2详解】
紫外线照射可以直接改变菌种的DNA,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从而达到培育新品种的目的。故选A。
【小问3详解】
①是为了提高菌株突变的频率,②是将单菌落分别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扩大培养,③是在液体培养基
中进行高通量初筛,获得需要的菌种:④为纯化,进一步筛选得到性状优良的菌种,所以①②③④的设计
目的是通过紫外照射,提高突变频率,不断筛选纯合得到TG酶高产菌株。
【小问4详解】
由于不知道碳氮浓度的比值,因此选择各种浓度氮源和各种浓度碳源组合最佳,从中挑选最适的碳氮比,
故选D。
【小问5详解】
没有危害。TG酶是蛋白质,添加在食品中随着食品一起被摄入,在消化道被蛋白酶降解,因此对人体无害。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
(2022闵行二模)
6.采后的葡萄在运输、贮藏等过程中,易受黑曲霉感染而腐烂引起"黑粉病",食用价值下降。为解决这一
问题,研究人员从葡萄园土壤中分离、纯化和筛选出对黑曲霉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拮抗细菌,具体流程如图。
(1)黑曲霉与拮抗细菌都具有的结构或物质是o
①质膜②核膜③核酸④核糖体⑤线粒体
(2)步骤1采用的接种方法是。
(3)下列关于步骤IV的说法正确的有。
A.拮抗细菌与黑曲霉竞争营养与生存空间
B.拮抗细菌可能产生了某种物质抑制黑曲霉的生长繁殖
C.黑曲霉可能产生了某种抗生素抑制拮抗细菌的生长繁殖
D.拮抗细菌对黑曲霉抑制作用越大,则其周围的透明圈越大
(4)科学家从分离出的60株细菌中筛选出了14株对黑曲霉有抑菌效果的拮抗细菌。以下属于菌株鉴定的
依据有.
A.菌落特征B.细菌形态C.基因组测序D.有无菌丝
(5)为进一步研究拮抗细菌对葡萄中黑曲霉的抑制效果,研究人员进行了下图实验,其中施加的处理①是
踵运未发生腐烂
【答案】(1)①③④
(2)涂布分离法
(3)ABD(4)ABC
(5)①.黑曲霉②.黑曲霉和拮抗细菌
【解析】
【分析】涂布分离法:先将培养的菌液稀释,通常稀释到1。5〜107之间,然后取0.1ml不同稀释度的稀
释菌液放在培养皿的固体培养基上,用玻璃刮刀涂布在培养基平面上进行培养,在适当的稀释度下,可
产生相互分开的菌落。
【小问1详解】
黑曲霉是真核生物,拮抗细菌是原核生物,二者都具有①质膜、③核酸(DNA和RNA)、④核糖体,而②
核膜、⑤线粒体是真核生物特有的结构,故选①③④。
【小问2详解】
结合平板上菌落的分布(分别较均匀),可知步骤1采用的接种方法是涂布分离法。
【小问3详解】
结合步骤HI和IV可知,在拮抗细菌的中间接种了黑曲霉,最后拮抗细菌周围出现透明圈,而黑曲霉的菌落
消失。
A、黑曲霉与拮抗细菌都接种在同一块平板上,最终黑曲霉没有生长而拮抗细菌生长较好,可能是由于拮抗
细菌与黑曲霉竞争营养与生存空间,且拮抗细菌的竞争能力更强,A正确;
B、拮抗细菌可能产生了某种物质抑制黑曲霉的生长繁殖,使得黑曲霉不能生长,B正确;
C、若黑曲霉可能产生了某种抗生素抑制拮抗细菌的生长繁殖,则结果应为有黑曲霉的菌落而无拮抗细菌的
菌落,与图示结果不符,C错误;
D、透明圈内黑曲霉均无法生长,拮抗细菌对黑曲霉抑制作用越大,则其周围的透明圈越大,D正确。
故选ABDo
【小问4详解】
A、不同种类的细菌所形成的菌落,在大小、形状、光泽度、颜色、硬度、透明度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征,
因此菌落特性可作为鉴定依据,A正确;
B、不同种类的细菌形态有差异,细菌形态可以作为菌种鉴定的依据,B正确;
C、不同的细菌基因组成不同,基因组测序可以作为菌株鉴定的依据,C正确;
D、细菌没有菌丝,真菌才有,不可作为细菌的鉴定依据,D错误。
故选ABC。
【小问5详解】
①发生腐烂,应该加的是黑曲霉;②未发生腐烂,根据前面的结果可知,拮抗细菌有抑制黑曲霉的作用,
因此②加入的是拮抗细菌和黑曲霉。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菌种的分离与鉴定,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
(2022长宁二模)
7.土霉素被广泛用于畜禽饲料中预防疾病,这导致了其在环境中有大量残留,并抑制了土壤微生物生长。
研究人员试图通过生物方法降解在环境中残留的土霉素。下图是土霉素化学结构式。
OHOOHO
(1)想从长期受土霉素污染的土壤中获得土霉素降解菌,应选用的培养基类型为«
(2)实验中配置培养基时不能添加的营养成分包括。
①NaH2P04②葡萄糖③蒸僧水④土霉素⑤氨基酸⑥蔗糖
研究人员筛选出了三种能降解土霉素的菌株。在培养基中分别接种这三种菌株,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基中
的土霉素含量(如图)。
40
晶35
热
30
漱
25
-±>
20
拗5
淋1
吟0
1
脚5
%(
)0
(3)根据图可选择菌株为目标菌株。为确定目标菌株的微生物类型,可采用的方法有()
A.使用不同抗生素观察目标菌株的抗性
B.观察目标菌株菌落特征
C.显微镜观察目标菌株细胞结构
D.将目标菌株的基因序列与微生物基因库中的序列进行比对
将土霉素污染严重的土壤随机均分为四组,混入不同浓度的目标菌株,一段时间后土壤中的微生物情况如
图所示(不同几何形状代表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菌落)。
浓度I浓度n浓度H浓度N
(4)上述实验中微生物接种的方法为
(5)治理土霉素污染土壤的适宜菌株浓度为,请从物种多样性的角度分析原因:
【答案】(1)选择培养基(2)②⑤⑥(3)BCD
(4)稀释涂布法##涂布法
(5)①.浓度川②.浓度10下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均匀度最高,说明这一浓度的目标菌株降
解土霉素的效果最好,土壤中的土霉素含量下降最快,各类微生物生长受到抑制作用最弱,因此使用浓度
III的目标菌株治理土霉素污染最合适。
【解析】
【分析】1、选择性培养基:一类根据某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
养基,具有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的功能,广泛用于菌种筛选等领域。
2、微生物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
及氧气的要求。对异养微生物来说,含C、N的化合物既是碳源,也是氮源,即有些化合物作为营养要素成
分时并不是起单一方面的作用。
3、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小问1详解】
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可使混合菌群中的某种(类)微生物变成优势种群,从而提高该种(类)微生物的筛
选效率,因此想从长期受土霉素污染的土壤中获得土霉素降解菌,应选用的培养基类型为选择培养基。
【小问2详解】
微生物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
气的要求。据题意可知,该培养基是要获得土霉素降解菌,应该以土霉素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的培养基,因
此培养基中不能添加②葡萄糖、⑤氨基酸、⑥蔗糖。
【小问3详解】
据图可知,加入Y1菌株的培养基中土霉素的含量最少,说明土霉素被降解最多,降解土霉素的能力最强,
因此可选择Y1菌株为目标菌株。菌落是菌种鉴别上的一个重要特征,菌落形态包括菌落的大小、形状、边
缘、光泽、质地、颜色和透明程度等,不同种或同种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菌落特征是不同的,因此为确定
目标菌株的微生物类型观察目标菌株菌落特征,显微镜观察目标菌株细胞结构,将目标菌株的基因序列与
微生物基因库中的序列进行比对,抗生素杀菌时没有特异性,都所有细菌对起作用,因此可采用的方法有
BCD,BCD正确,A错误。
故选BCDo
【小问4详解】
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据图可知,上述实验中微生物接种的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
【小问5详解】
浓度HI下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均匀度最高,说明这一浓度的目标菌株降解土霉素的效果最好,土壤中
的土霉素含量下降最快,各类微生物生长受到抑制作用最弱,因此使用浓度HI的目标菌株治理土霉素污染
最合适。
【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
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
考查。
(2022奉贤二模)
8.黄曲霉是常见的真菌,多见于发霉的粮食、粮制品及其它霉腐的有机物上。黄曲霉素是由黄曲霉产生的
代谢产物,具有极强的毒性和致癌性。科研人员用黄曲霉素Bl(AFB1)的结构类似物——香豆素(C9H6。2)
筛选出能高效降解AFB1的菌株,具体过程如图所示,其中序号代表过程。
样品稀释液1号培养基2号培养基
(1)步骤①②③中需要无菌操作的是。
(2)为了筛选到AFB1降解菌,最优的采样处是。
A.细菌含量较多的土壤B.霉烂的花生或玉米
C.细菌含量较少的土壤D.发霉的墙壁或玻璃
(3)筛选AFB1降解菌实验时,图中1号培养基的碳源是(填文字),过程③所需要的工具
有。
A.无菌接种环B.无菌玻璃刮铲C.无菌滴管D.无菌的圆纸片
(4)菌体对有机物的降解途径有胞外分泌物降解和菌体吸附降解两种。实验小组对降解菌的发酵液进行离
心,发现菌沉淀液中AFB1的残留率明显低于上清液的。可推测,菌体降解AFB1的途径主要是。
(5)经检测发现菌沉淀液存在多种蛋白质,为验证蛋白质K是降解AFB1的有效成分,科研小组设计了实
验过程,如表,试管中有蛋白质K,试管甲是作为组。如果验证成功,则④与
⑤的大小比较关系是:④⑤(填“大于/小于/等于")。
不同处理或测定试管甲试管乙
培养过降解菌的沉淀液++
蛋白质K水解酶+
一段时间后,分别加入含AFB1的培养基
测定培养基中AFB1含量④⑤
表中“+”表示添加,“一”表示不添加,甲乙试管所加物质的量均相同
【答案】(1)①②③(2)B
(3)①香豆素②.BC
(4)菌体吸附降解(5)①.乙②.对照③.大于
【解析】
【分析】筛选目的菌株时应根据菌株的自身特点在特定范围(条件)进行筛选。
【小问1详解】
步骤①②③分别为样品稀释、选择培养、稀释涂布,为了保证不受其他杂菌的污染,三步均需在无菌条件
下进行操作。
【小问2详解】
根据题意,黄曲霉是常见的真菌,多见于发霉的粮食、粮制品及其它霉腐的有机物上,应优先考虑在霉烂
的粮食(花生或玉米)进行筛选,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小问3详解】
图中I号培养基为选择培养基,根据题意,科研人员用黄曲霉素BHAFB1)的结构类似物——香豆素(C9H6。2)
筛选出能高效降解AFB1的菌株,故选择培养基中的碳源为香豆素。
过程③是稀释涂布平板,需要的工具为无菌玻璃刮铲(涂布)和无菌滴管(取稀释液)。BC正确,AD错误。
故选BC-
【小问4详解】
若菌体降解途径为胞外分泌物降解,分泌物平均分布在溶液中,则上清液和沉淀液中AFB1的残留量应基
本相同;若菌体降解途径为菌体吸附降解,则菌体所在的沉淀液中AFB1的残留率应明显低于上清液。
【小问5详解】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试管甲中蛋白质K被水解,故乙中有蛋白质K。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有无蛋白质K,所
以甲组作为对照组,乙组为实验组。若实验成功,由于甲中无蛋白质K,导致AFB1未被降解,所以④大
于⑤。
(-2022黄浦二模微生物)
9.枯草芽抱杆菌能分泌蛋白酶,后者在生物医药和日用化工等生产领域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且已大规模
产业化应用。
(1)枯草芽抱杆菌属于原核生物,该类生物细胞的主要特征是。
(2)在培养包括枯草芽泡杆菌在内的异养型微生物时,培养基营养成分应包括(选填序号组
合)。
①葡萄糖②蛋白质③生长因子④无机盐⑤水
为筛选枯草芽抱杆菌的蛋白酶高产株,将分别浸过不同菌株(a〜e)的分泌物提取液的无菌圆纸片置于含某
种高浓度蛋白质的平板培养基表面,在37℃恒温箱中放置2〜3天,结果如图。
灭菌后培养基中高浓度的
蛋白质导致培养基不透明
(3)为使实验数据更加可信,相关实验操作中还应增设浸过的圆纸片进行对照实验。图7中,
菌株b提取物周围没有形成明显清晰区的可能原因有。
(4)据图分析,大规模产业化首选的菌株是。为进一步提高该菌株产酶的能力,可采用射线
辐照进行育种。
下图显示枯草芽抱杆菌的蛋白酶和其它醐的热稳定性数据,即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酶
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酶活性。
%
、
装
M臾
女
要
(5)据图分析,为大幅度降低发酵液中其他酶的活性,从而将蛋白酶与其他酶的活性相区分,在工业化生
产过程中,最好将枯草芽狗杆菌发酵液在保温一定时间,再制备酶制剂。
A.30~40℃B.50~60℃C.60~70℃D.70~80℃
(6)枯草芽抱杆菌蛋白酶制备的合理工艺步骤应为(选择序号并排序)。
①过滤②干燥③破碎④浓缩
【答案】(1)无成形细胞核
(2)①②③④⑤(3)①.无菌水②.①不能合成蛋白酶或合成的蛋白酶量不足:②合成的蛋
白酶不分泌或分泌量不足;③分泌的蛋白酶活性低
(4)①.a②.诱变(5)C
(6)①④②
【解析】
【分析】原核细胞的主要特征是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
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小问1详解】
原核生物细胞的主要特征是无成形细胞核。
【小问2详解】
在培养包括枯草芽抱杆菌在内的异养型微生物时.,培养基营养成分应包括①葡萄糖(提供碳源)②蛋白质
(提供氮源)③生长因子④无机盐⑤水。
【小问3详解】
实验的自变量是菌株的种类,为使实验数据更加可信,相关实验操作中还应增设浸过无菌水的圆纸片,作
为对照。将分别浸过不同菌株(a〜e)的分泌物提取液的无菌圆纸片置于含某种高浓度蛋白质的平板培养基
表面,如果菌株周围出现清晰区,说明菌株产生的蛋白酶把培养基中的蛋白质分解了,而菌株b提取物周
围没有形成明显清晰区,说明蛋白质分解能力弱,原因可能是不能合成蛋白酶或合成的蛋白酶量不足,或
合成的蛋白酶不分泌或分泌量不足,或分泌的蛋白酶活性低。
【小问4详解】
蛋白酶的分解能力越强,菌株周围出现的清晰区越大,由图可知,a菌株周围出现的清晰区最大,因此大规
模产业化首选的菌株是a。射线辐照可诱导菌株发生基因突变,属于诱变育种。
【小问5详解】
由图可知,枯草芽抱杆菌的蛋白酶在60〜70。(2活性较大,而其他酶的活性较小,两者的酶活性差值较大,
有利于将蛋白酶与其他酶的活性相区分。
【小问6详解】
因为蛋白酶在分泌物中,无须破碎细胞,先过滤去除细菌等杂质,然后浓缩,最后干燥,即枯草芽泡杆菌
蛋白酶制备的合理工艺步骤应为①④②。
(三2022普陀二模)
10.微生物
横沙岛是上海的柑橘生产基地,柑橘果实采后贮藏期间极易受病原菌侵染而腐烂,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目
前主要通过使用化学杀菌剂来控制采后病害。桔梅奇酵母是分离自柑橘果园叶片的新种酵母,可有效控制
柑橘果实的腐烂,研究人员按照下图所示流程从柑橘叶片上分离得到一定浓度的桔梅奇酵母菌液,用于实
验研究。
定浓度
淳-桔梅奇困
母菌港
乙
是。
方法
接种
用的
所使
,④
分是
种成
多一
养基
甲培
基比
培养
中乙
图1
(1)
选)
)(多
是(
菌的
行灭
法进
灭菌
高压
要用
中需
过程
实验
(2)
养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护理
- 青训营培训总结
- 食品安全常识培训
- 项目质量述职报告
- 2024年秋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件 2.2 做更好的自己
- 专题:第16章二次根式综合与实践-“比大小”新探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 采购合同风险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咨询重点基础知识点
- 门诊护士长年终总结
- 二零二五企业股东退股转让协议书范例
- 银行对周边商户行业走访
- 油罐及管道强度设计
- 第二讲CIS的发展史
- Unit 6 The admirable Topic talk 课件-高中英语北师大版(2019)必修第二册
- 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生登记表【模板】
- 触电伤害事故安全教育
- 数据结构ppt课件完整版
- 烟花爆竹零售经营从业人员安全培训
- 专利检索ppt课件(PPT 54页)
- 建筑立面十八式,你用过几个?
- 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
- 第九章 放射线对人体影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