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伊西哈拉镇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新疆伊西哈拉镇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新疆伊西哈拉镇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新疆伊西哈拉镇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新疆伊西哈拉镇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8-新疆伊西哈拉镇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内环境是人体细胞干脆生存的液体环境。人体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A.细胞内液 B.血浆和组织液 C.淋巴和组织液 D.血浆和淋巴【答案】C【解析】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外侧是组织液,内侧是淋巴,因此其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C项正确,A、B、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概念及组成,明确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2.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其中能表示组织液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D【解析】依据淋巴起源于组织液,最终汇入血浆,可推断④为组织液,③为淋巴,②为血浆,①为细胞外液(内环境),⑤为细胞内液,选D。【点睛】巧用单、双箭头分析内环境物质交换示意图(1)突破口分析:单方向(箭头)(2)图1中甲、图2中的A和图3中的a分别代表组织液、血浆、淋巴。(3)人体的T细胞、B细胞主要存在于上述图1的丙液和乙液、图2的A液和C液、图3中的a液和b液中。3.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膜内电流由非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B.膜外电流由兴奋部位流向非兴奋部位C.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外为负电荷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方向的【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发生电位改变并形成局部电流,该电流在膜内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其中膜内局部电流流淌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A、B错误;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呈现外正内负的电位,C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相关学问,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学问的要点,运用所学学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4.如图是人体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示意图,下面有关该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②是传入神经,④是传出神经B.完成反射活动的正确传导路途是⑤④③②①C.③是神经中枢,位于四周神经系统内D.假如图中④受损,刺激⑤,⑤能做出反应,①不能作出反应【答案】B【解析】【分析】1、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2、反射必需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较强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3、分析题图:④上有神经节,因此④是感觉神经,能将神经冲动传至神经中枢;感觉神经末梢分布的⑤如皮肤是感受器,能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能传导的兴奋就是神经冲动;③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心的灰质(甲)内(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位),能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乙是神经纤维集中的部位叫白质,位于脊髓内部的四周,有传导功能;②是传出神经,能将来自神经中枢的神经冲动传至效应器;①效应器能接受神经冲动并作出反应.因此完成反射活动的正确传导路途是⑤→④→③→②→①。【详解】A、依据前面的分析可知,②是传出神经,④是传入神经,A错误;B、依据前面的分析可知,①是效应器,②是传出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入神经,⑤是感受器,所以完成反射活动的正确传导路途是⑤→④→③→②→①,B正确;C、③是神经中枢,位于中枢神经系统内,C错误;D、⑤是感受器,刺激⑤,只能产生兴奋,不能做出反应,D错误;故选:B。【点睛】关键:推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关键点在于只有传入神经的细胞体位于四周神经系统的神经节内,即不在神经中枢(甲)内。5.下列有关免疫失调病的说法正确的是:A.艾滋病是由于HIV病毒侵入人体后,攻击B细胞,使人体免疫系统遭到破坏B.自身免疫病是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发的疾病,无传染性C.机体只要接触到过敏原就会引发过敏反应D.人体免疫系统功能过强或过弱,都会引发机体功能紊乱,出现免疫失调病【答案】D【解析】分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有:

(1)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

(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

(3)免疫缺陷病:包括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和后天获得的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详解】A、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殊是T淋巴细胞,A错误;

B、自身免疫病是由于人体免疫功能过强,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B错误;

C、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过敏原的刺激而引发过敏反应,C错误;

D、人体免疫系统功能过强或过弱。都会引发过敏反应或免疫缺陷病等,使机体功能素乱,出现免疫失调病,D正确。

故选:D。6.下列哪一组腺体都能产生激素()A.垂体、胰腺、腮腺 B.汗腺、乳腺、皮脂腺C.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 D.肠腺、胰岛、睾丸【答案】C【解析】【分析】皮脂腺、汗腺、唾液腺等,它们的分泌物是通过导管排出的,这类腺体叫外分泌腺,没有导管,这类腺体不能产生激素.内分泌腺的分泌物干脆进入内环境,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内分泌腺的分泌物是激素,据此解答.【详解】A、腮腺为消化腺,分泌物为消化液,A错误;B、汗腺、乳腺、泪腺、皮脂腺均为外分泌腺,B错误;C、垂体能产生促激素等、甲状腺能产生甲状腺激素、肾上腺能产生肾上腺素等,C正确;D、肠腺为外分泌腺,分泌消化液,D错误.故选:C.7.下列有关人体内两种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体液免疫主要依靠抗体在内环境中完成清除功能B.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激活靶细胞内的寄生病原体,使病原体凋亡C.在HIV侵入人体的初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会发挥清除作用D.人体内通过细胞免疫可以对细胞的癌变进行监视和清除【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体液免疫主要靠抗体发挥免疫效应,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被吞噬细胞清除,故A正确;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病原体凋亡,故B错误;在HIV侵入人体的初期,抗体使HIV的感染实力下降,故C正确;人体苍老、受损的细胞和癌变的细胞是通过细胞免疫进行监控和清除,故D正确。【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驾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详细过程,能结合题干信息精确推断各选项。8.下列关于体液调整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体液调整比神经调整持续时间长B.体液调整比神经调整作用范围广C.参加体液调整的化学物质就是各种激素D.参加体液调整的化学物质须要体液运输【答案】C【解析】【分析】神经调整作用途径反射弧,反应速度快速,作用范围精确、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

体液调整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详解】A、体液调整比神经调整持续的时间长,A正确;

B、体液调整比神经调整作用范围广,B正确;

C、参加体液调整的化学物质部分是激素,还有其它物质,如二氧化碳等,C错误;

D、参加体液调整的化学物质激素、二氧化碳等须要体液传送,D正确。

故选:C。9.科研人员分别给三只大白鼠注射了A,B,C三种激素,视察到的相应反应如下表据此推断激素A,B,C的化学名称依次是A.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B.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C.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D.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答案】C【解析】【分析】1、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2、胰岛分泌的胰岛素具有促进血糖合成糖原,促进血糖的氧化分解,促进血糖转化为非糖物质,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使血糖降低的作用;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与胰岛素相反,是上升血糖;3、生长激素促进生长特殊是骨的生长和蛋白质的合成;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激素引起血糖降低,是胰岛素的作用;B激素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并使软骨生长明显,是生长激素的作用;C激素使呼吸、心率加快,并使体内产热量增加,是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故选:C。【点睛】熟识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是推断本题的关键。10.下列有关过敏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相当于机体二次免疫,因此,其发作快速、反应剧烈B.过敏反应是由机体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C.若某人接触一种物质并发生了过敏反应,则该过敏反应会伴随其一生D.在过敏反应中,机体接触过敏原会与体内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答案】C【解析】【分析】过敏反应:(1)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2)过敏反应的原理: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产生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当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被抗体吸附的细胞会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增加、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进而引起过敏反应。(3)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快速、反应剧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详解】A、过敏反应相当于机体二次免疫,因此,其发作快速、反应剧烈、消退较快,A正确;B、过敏反应是由机体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B正确;C、不同过敏反应的人的过敏原不同,凡发生过敏反应的人,只能对相同过敏原发生反应,若不接触过敏原,不会发生过敏反应,C错误;D、在过敏反应中,机体接触的过敏原会与体内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D正确;故选:C。【点睛】熟识过敏反应的概念、机理和特点是推断本题的关键。11.下列关于淋巴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淋巴细胞核均具有细胞全能性B.淋巴细胞均具有识别抗原的功能C.淋巴液是淋巴细胞生活的唯一液体环境D.免疫活性物质均由淋巴细胞产生【答案】A【解析】淋巴细胞属于动物细胞,已经分化的动物细胞核均具有细胞全能性,A正确;淋巴细胞中的浆细胞不具有识别抗原的功能,B错误;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可见淋巴液是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之一,C错误;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包括淋巴细胞在内的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D错误。12.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b、c、d分别是T细胞、浆细胞、效应T细胞、B细胞B.造血干细胞存在于骨髓,自身不能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C.当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记忆细胞能快速增殖分化成c或dD.细胞a、b、c、d都能对抗原进行特异性识别【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可知,a是T细胞、b是B细胞、c是效应T细胞、d是浆细胞,A错误;造血干细胞能够通过有丝分裂过程进行增殖,B错误;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当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记忆细胞能快速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或浆细胞,C正确;d(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D错误。13.具有顶端优势的植物体顶芽的生长素浓度、生长状况与侧芽相比()A.生长素浓度较低,生长较慢 B.生长素浓度较高,生长较慢C.生长素浓度较高,生长较快 D.生长素浓度较低,生长较快【答案】D【解析】【分析】生长素作用因浓度、细胞年龄、植物种类、植物器官的不同而有差异,因生长素浓度不同而表现出的差异为: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即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如植物顶端优势现象的产生、根的向地性等。具有顶端优势的植物体是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因极性运输而不断运向侧芽,导致侧芽生长素浓度过高,生长受到抑制,植物体的顶芽在促进生长而表现出优先生长的现象。【详解】依据顶端优势的产生的原理分析,从生长素浓度上比较,侧芽比顶芽高;从生长的快慢上比较,顶芽比侧芽生长快。故选:D。【点睛】熟知顶端优势的产生原理是分析推断本题的关键。14.下列对可持续发展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和自然和谐共存的一种战略。B.可持续发展考虑了人类的长远发展C.可持续发展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永恒主题。D.可持续发展是以人的发展为主线的。【答案】D【解析】【分析】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能满意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意其需求实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相识到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详解】A、依据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可知,可持续发展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一种战略,A正确;B、依据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可知,可持续发展考虑了人类的长远发展,B正确;C、依据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可知,可持续发展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永恒主题,C正确;D、可持续发展是既能满意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且能满意其需求实力的发展,D错误;故选:D。15.利用肯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没有授粉的番茄花蕾,能获得无籽的番茄,其缘由是A.生长素促进了子房发育成果实 B.生长素抑制了番茄种子的发育C.生长素抑制番茄的受精 D.生长素使子房发育快、种子发育慢【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长素的有关内容。生长素能促进了子房发育成果实,所以利用肯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没有授粉的番茄花蕾,能获得无籽的番茄。A正确。故本题选A。16.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是由很多同种个体组成的,它是个体的简洁相加B.一个种群内的不同个体肯定属于同一物种C.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有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调查也可用样方法D.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密度不肯定增加【答案】A【解析】【分析】1、种群是指生活在肯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它既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2、种群的特征主要包括:种群密度、诞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诞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影响种群数量的干脆因素,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诞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分析一个种群的年龄结构可以间接判定出该种群的发展趋势。【详解】A、种群不是同种个体的简洁相加,而是这些个体在肯定区域内能进行基因的自由沟通,A错误;B、种群中构成的个体肯定是同一物种,B正确;C、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假如动物的活动实力弱,活动范围小,这样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调查可用样方法,C正确;D、种群密度是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的同种个体数量,假如种群数量增加,但种群生活的面积或体积也随之增加,其种群密度不肯定增加,D正确;故选:A。【点睛】正确理解种群概念中三个关键词:同一区域、同一物种、全部个体。其次要留意种群密度≠种群数量。17.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存在着多种形式的信息传递,当一只母狗呼喊它的幼崽时,发出的吼叫声属于()A.化学信息 B.物理信息 C.行为信息 D.养分信息【答案】B【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种类:(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详解】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因此,母狗的呼喊声属于物理信息.故选:B。【点睛】正确区分生态系统中三类传递信息是推断本题的关键。18.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包括()①生产者②分解者③消费者④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⑤食物链和食物网⑥物质循环⑦能量流淌⑧信息传递A.①②③④ B.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⑥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答案】D【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相关学问的识记和理解实力。【详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⑤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①生产者、②分解者、③消费者、④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⑥物质循环、⑦能量流淌和⑧信息传递都属于生态系统的功能。综上分析,A、B、C均错误,D正确。19.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是通过何方式实现?()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C.呼吸作用 D.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有关“碳循环”,考生可以从以下一方面把握:1、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是碳酸盐和二氧化碳;2、碳在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是含碳有机物;3、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4、碳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淌;5、碳循环过程为:无机环境生物群落.6、温室效应:(1)产生的缘由主要是:化学染料的燃烧;植被面积削减等;(2)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削减CO2的释放,主要是削减化石燃料的作用,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替代化石能源;增加CO2的汲取量,主要是爱护好森林和草原,大力供应植树造林.解:碳循环过程为: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可见,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实现的.故选:B.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20.如图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食物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蛇和鹰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B.在该食物网中,鹰处于4个不同的养分级C.图中共含有3条食物链D.若兔大量削减,鹰也会大量削减【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中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可知,图中有4条食物链,分别是:①绿色植物→兔→鹰;②绿色植物→蚯蚓→相思鸟→鹰;③绿色植物→蚯蚓→相思鸟→蛇→鹰;④绿色植物→蚱蜢→蜥蜴→蛇→鹰。【详解】A、蛇和鹰的关系有捕食,也有竞争关系(都争夺相思鸟),A正确;B、在该食物网中,鹰处于3个不同养分级,分别为第三、第四、第五养分级,B错误;C、图中有4条食物链,分别是:①绿色植物→兔→鹰;②绿色植物→蚯蚓→相思鸟→鹰;③绿色植物→蚯蚓→相思鸟→蛇→鹰;④绿色植物→蚱蜢→蜥蜴→蛇→鹰,C错误;D、若兔大量削减,但鹰还能捕食相思鸟和蛇,所以鹰的数量可能会发生改变但不会大量削减,D错误;故选:A。【点睛】解此题从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食物链(网)能量的流淌和食物链中各生物的关系等方面切入。二、非选择题21.如图是人体某局部组织的模式图,箭头表示物质交换方向,A、B、C表示结构,a、b、c、d表示液体.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A、B、C分别表示的结构是: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

(2)a~d中不属于内环境组分的是_______________。

(3)图中a~d,02浓度最高、最低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试写出人体内利用02并产生C02的反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以简短语言概括a与人体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详细而言,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系统有干脆关系。【答案】(1).毛细血管(2).毛细淋巴管(3).组织细胞(4).a(5).d(6).a(7).(8).组织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9).循环系统(10).泌尿系统【解析】【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2、分析题图:题图是人体某局部组织的模式图,箭头表示物质交换方向,A、B、C表示结构,a、b、c、d表示液体,分析题图可知A为毛细血管,B为毛细淋巴管,C为组织细胞,a为细胞内液,b为组织液,c为淋巴,d为血浆。【详解】(1)图示为人体局部组织的模式图,据图示结构特点可知,A为毛细血管(内含血浆),B为毛细淋巴管(内含淋巴),C为组织细胞。(2)由以上分析知,题图中的a为细胞内液,b为组织液,c为淋巴,d为血浆,其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的是a细胞内液。(3)题图中的C组织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在a处进行呼吸而消耗O2产生CO2后,使a处O2浓度最低、而CO2浓度最高,而d为血浆,此处CO2浓度最低、而O2浓度最高;人体内利用O2并产生CO2的过程为有氧呼吸,其反应式为:。(4)组织细胞必需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详细而言组织细胞所需的养分物质通过消化、呼吸、循环等系统才能到达各种组织细胞,而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终产物要通过呼吸、循环、泌尿等系统才能排出体外。【点睛】熟识内环境中三种组分(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物质关系以及题图中ABC三种结构是分析本题的突破口。22.下图为人体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图中①②③中可能发生特异性免疫的是_______________。(2)A、B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科学家早已相识到,研制疫苗是抗击艾滋病最有效的良方。科学家研制的艾滋病疫苗在免疫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_,首次注射该疫苗后,人体主要发生图示编号中____________过程。(4)图中属于二次免疫反应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②③(2).效应T细胞(3).抗体(4).抗原(5).①②③⑦(6).④⑤⑥⑦【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其中①表示吞噬细胞歼灭病原体;②表示细胞免疫中T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A)和少量记忆细胞的过程;③表示体液免疫中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少量记忆细胞的过程;④表示记忆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⑤表示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⑥表示效应T细胞将靶细胞裂解死亡;⑦表示浆细胞分泌抗体,因此B为抗体。【详解】(1)图示①表示非特异性免疫,②表示细胞免疫,③表示体液免疫,其中②③属于特异性免疫。(2)由以上分析知,题图中的A是能和靶细胞结合的效应T细胞;题图中的B是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其化学本质是球蛋白(蛋白质)。(3)艾滋病“联合疫苗”为抗原。首次注射该疫苗后,人体内既可发生①非特异性免疫,也可发生②③⑦等特异性免疫过程。(4)二次免疫是机体再次接触到相同抗原刺激体内记忆细胞,进而快速发挥免疫效应的过程,包括所发生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所以图中属于二次免疫反应的过程是④⑤⑥⑦。【点睛】易错点:(3)小题中,区分作为抗原的疫苗首次进入机体发生的免疫过程既有特异性免疫过程也有非特异性免疫过程,其中特异性免疫过程有②③⑦,但没有④⑤⑥过程,主要缘由是注射疫苗量少,时间短且没有进入细胞内。假如是二次免疫就应包含④⑤⑥过程。23.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③结构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突触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2)兴奋在突触中的传导方向是______________的。(3)在静息状态下,①处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是__________________。(4)突触后膜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_________。(5)兴奋通过突触时,信号转化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兴奋通过突触时的传递是单向的,其缘由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突触小泡(2).⑤(3).④(4).⑥(5).单向(6).外正内负(7).胞体膜或树突膜(8).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9).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其中①为轴突,②为线粒体,③为突触小泡,⑤为突触前膜,④为突触间隙,⑥为突触后膜。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组成,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内有神经递质,当兴奋传至轴突末端时,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引起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即兴奋只能由轴突传向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详解】(1)依据前面的分析可知,图中③结构为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突触包括突触前膜⑤、突触间隙④和突触后膜⑥。(2)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引起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3)在静息状态下,①处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是外正内负。(4)突触前膜是神经元的轴突末端的膜,突触后膜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