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2 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课件_第1页
CHAP2 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课件_第2页
CHAP2 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课件_第3页
CHAP2 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课件_第4页
CHAP2 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第一节人体正常菌群与致病菌第二节微生物药物的主要类型第三节现代微生物药物筛选方法第四节现代筛选模型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

我国:

豆腐上的霉菌治疗疮疖等疾病

欧洲、南美:

发霉面包治疗溃疡、肠道感染

我国传统药典:东汉《神农本草经》到明朝的《本草纲目》列举民间药用真菌,如灵芝、木耳、猪苓、马勃、雷丸、冬虫夏草

茯苓马勃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民间传说将灵芝称为“仙草”,认为灵芝是采天地千年之正气,集日月之精华,收藏龙卧虚之地灵,吸九天之星光,历经千万年才生成的。《神农本草经》中说:“山川云雨,四时五行,阴阳昼夜之精,以生五色神芝。”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神农尝百草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

巴斯德:

微生物生物技术在医药中理论研究始于巴斯德,研究减毒或无毒疫苗,开创了人类战胜传染病的新纪元,奠定了现代免疫学基础。梅契尼科夫(Metchnikoff):利用乳酸杆菌抑制人肠道腐生菌

Fleming:1929年第一个发现青霉素

微生物代谢产物作为药物开发始于20世纪40年代,青霉素的纯化与工业化生产,开始了抗生素的发酵工业

Waksman:1945年发现链霉素(真正抗生素时代)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近年来发现平菇、草菇、金针菇、蘑菇等均含有抗癌成分,对肿瘤有防治作用。从真菌中寻找抗癌药物已为世界瞩目。猴头菇有抗癌、治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作用。用猴头菌制成的的猴菇菌片可用来治疗消化道肿瘤。猪苓用于治疗肺癌,可以减缓症状。银耳多糖、灵芝多糖等均为药用真菌制成的新药。

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蘑菇、银耳、木耳、灵芝...含有各种真菌多糖,能增加免疫作用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第一节人体正常菌群与致病菌在正常人体皮肤、粘膜及外界相通的各种腔道(如口腔、鼻咽腔、肠道和泌尿道)等部位,长期寄居着微生物群,一般对人体无害,与宿主之间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形成一个能进行物质、能量等交流的动态平衡的微生态系统,常称之为正常菌群包括细菌、真菌、螺旋体、支原体等。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

人体各部位常见的正常菌群皮肤:表皮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绿脓杆菌、耻垢杆菌等口腔:链球菌(甲型或乙型)、乳酸杆菌、螺旋体、梭形杆菌、白色念球菌、(真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奈瑟氏球菌、类白喉杆菌等胃:正常一般无菌肠道:类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厌氧性链球菌、粪链球菌、葡萄球菌、白色念球菌、乳酸杆菌、变形杆菌、破伤风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等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鼻咽腔:甲型链球菌、奈氏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杆菌、乙型链球菌、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眼结膜:皮表葡萄球菌、结膜干燥杆菌、类白喉杆菌等阴道:乳酸杆菌、白色念球菌、类白喉杆菌、大肠杆菌等尿道:表皮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耻垢杆菌等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1.内源性感染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

生物拮抗作用(形成一层自然菌膜,一种非特异性的保护膜,可促机体抵抗致病微生物的侵袭及定植)

刺激免疫应答合成维生素(如核黄素、生物素、叶酸、吡哆醇及维生素K等,供人体吸收利用)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机会感染(内源性感染):正常菌群与宿主平衡被打破,正常菌群中的一部分微生物能引起宿主患病。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内源性感染原因1)正常菌群突破上皮屏障例如皮肤粘膜受伤(特别是大面积烧伤)所导致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阑尾穿孔或肠道手术后的脆弱拟杆菌引起的腹膜炎2)外源性生物体干扰宿主的正常功能人工心脏瓣膜、人造关节以及导管的使用有利于细菌聚集并形成生物膜,细菌生物膜对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血清的杀菌作用有抵抗性,宿主难于清除这些微生物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3)由于正常菌群寄居部位的改变,发生了定位转移,也可引起疾病。例如大肠杆菌进入腹腔或泌尿道,可引起腹膜炎、泌尿道感染4)使用抗肿瘤药物或放射治疗所致的免疫抑制肿瘤药物或放射线杀灭快速生长细胞,包括免疫细胞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5)外源性病原体感染导致宿主免疫功能损害

HIV病毒、流感病毒(破坏呼吸道上皮细胞,削弱上皮细胞消灭细菌能力,抑制吞噬细胞作用,严重会引起肺炎或是心肺衰竭)

6)不合理使用抗生素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2.外源性感染工作人员带菌者、患者与环境贮源的病原菌通过接触或其源性传播引起的感染.致病菌:能够在具有完整特异性和非特异性防疫系统的个体中引起疾病的细菌。如霍乱弧菌、结核分枝杆菌、志贺菌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第二节微生物药物的主要类型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多种多样的代谢产物。根据代谢产物与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关系,可以分为:

初级代谢产物次级代谢产物转化产物另外,微生物本身作为菌体、酶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1)初级代谢产物:指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所产生的、自身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如氨基酸、核苷酸等。2)次级代谢产物:指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原料、微生物生长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化学结构十分复杂、对该微生物无明显生理功能,或并非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如抗生素、激素、胞外多糖等。代谢障碍影响生命3)转化产物微生物对外源物质(类固醇、烷烃、芳烃、杂环化合物)进行加工(特定位置引入羟基,还原双键等)后的产物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抗生素、毒素、激素色素细胞内或外环境中生长和繁殖非必需物质一定阶段才合成氨基酸、核苷酸、多糖、维生素细胞内生长和繁殖的必需物质不停地合成次级代谢产物初级代谢产物实例存在部位功能产生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一、微生物菌体医药概述1疫苗概念2第一代疫苗(传统疫苗)3第二代疫苗(基因工程疫苗)4第三代疫苗(核酸疫苗)5疫苗举例6免疫增强剂7微生物制剂8利用标记的微生物细胞检测肿瘤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

英国医生Jenner在1796年首创

接种牛痘预防天花。

据记载,宋朝(1000s)就接种

“人痘”预防天花。

1870s,巴斯德和柯赫系统地用

弱毒疫菌接种,预防羊炭疽病,

鸡霍乱,狂犬病等传染病。

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人

类消灭了天花。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1796年首例接种牛痘预防天花返回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1疫苗概念

典型的疫苗主要是灭活的或减毒的致病物质病原物经培养、纯化后,或者被灭活,或者降低其毒性,但要保持其免疫能力使接受者获得免疫力,免受疾病的侵染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2第一代疫苗

(传统疫苗)利用Pasteur建立的减毒、弱化或者灭活病原体做疫苗的技术,人们发明了许许多多的人用传染病疫苗。用病原体减毒或者弱化所得到的疫苗称为第一代疫苗。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第一代疫苗的不足之处具有不安全性和对某些传染病的使用效果不理想。所谓的不安全性是指疫苗生产过程中必须大量繁殖病原体,对工作人员是个严重的威胁;并且在使用中偶见因减毒或者灭活不彻底而导致被免疫者感染的情况。

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3第二代疫苗(基因工程疫苗)1)概念和特点是用基因工程方法或分子克隆技术,分离出病原的保护性抗原基因,将其转入原核或真核系统使表达出该病原的保护性抗原,制成疫苗,或者将病原的毒力相关基因删除掉,使成为不带毒力相关基因的基因缺失苗特点:无毒、无感染能力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

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2)亚单位疫苗(subunitvaccine):用病原微生物有效抗原成分制成的疫苗称为亚单位疫苗.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外壳结合蛋白在膜外引发免疫反应的抗原决定簇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亚单位疫苗(单纯疱疹病毒疫苗)病毒粒子含有33种以上蛋白,一半为糖蛋白;基因组为双链线状DNA,152.5Kb;引起性病,脑炎,也是一种致癌病毒;灭活或减毒疫苗都有危险;

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制备亚单位疫苗的关键:鉴定起主要作用的抗原HSV-1的gpD蛋白是抗原成分分离出HSV-1的gpD基因完整的gpD基因编码的蛋白是结合在哺乳动物细胞膜上的膜结合蛋白,通过基因改造,去除了编码跨膜结构域的序列,将改造过的基因转移到中国仓鼠细胞中正确表达,最后将表达蛋白制成亚单位疫苗。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3)肽疫苗(口蹄疫疫苗)概念:引起免疫反应的病原微生物各部分并不都起相同的作用,往往只有部分结构物质起决定作用,称抗原决定簇,类似于抗原决定簇的小肽的疫苗称肽疫苗。免疫反应:位于病毒衣壳外且可与抗体结合的蛋白肽疫苗制备:合成口蹄疫病毒VP1的不同结构域对不同结构域进行检测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VP1蛋白

C端三个肽段:

141~160,151~160,200~213N端三个肽段:

9~24,17~32,25~41

分别连接到载体蛋白上注入小豚鼠实验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141~160肽段具有抗原活性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利用小肽作为疫苗的限制因素

1)充当抗原决定簇的肽段不能太长且要连续

2)抗原决定簇氨基酸分布在不同的区域

3)肽段的构象必须与完整病毒上抗原决定簇上的构象一致

4)单一的肽段要有足够强的抗原性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目前正在正在研制的或者已经上市的基因工程疫苗还有:疱疹病毒疫苗、腮腺炎病毒疫苗、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疫苗、风疹病毒疫苗、轮状病毒疫苗等。

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4第三代疫苗(核酸疫苗)

所谓核酸疫苗是指含有编码蛋白质基因序列的质粒载体,经肌肉注射或者微弹轰击等方法导入体内,通过宿主细胞表达抗原蛋白,诱导宿主产生对该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Wolff等1993发现将DNA直接注射入小鼠骨骼肌细胞后可以引起特异的免疫反应;将流感病毒核蛋白抗原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直接注入小鼠骨骼肌肉细胞;丙型肝炎病毒的核心蛋白基因免疫动物;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DNA疫苗的优越性

1)DNA比蛋白质更稳定;

2)DNA的分离、纯化比蛋白质要容易的多;

3)任何DNA片段都可以插入质粒中制成疫苗,同一个质粒可以容纳一个以上的抗原基因;

4)DNA疫苗对于一些目前难以用常规方法防治的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5)用于一些疑难病的治疗。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现已广泛使用的疫苗

活病毒疫苗

病毒亚单位疫苗脊髓灰质炎乙型肝炎流行性腮腺炎灭活细菌疫苗麻疹百日咳风疹伤寒黄热病灭活细菌毒素(类毒素)

灭活病毒疫苗白喉流感破伤风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5疫苗举例

病毒性疾病疫苗

细菌性疾病疫苗

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5.1病毒性疾病疫苗肝炎病毒疫苗艾滋病病毒疫苗其它病毒性疾病疫苗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补充:HepatitisBandHepatitisBVaccine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

什么是乙型肝炎?

简单地说,就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炎性损害。它是是目前世界上流传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一种传染病。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乙肝形势不容乐观!!全世界现有3.5亿慢性乙肝病毒(HBV)携带者,占世界人口的5%;其中,亚洲和非洲HBV携带率为8%~15%HBV携带者中50%~70%病毒复制活跃,为慢性乙肝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大部分乙型肝炎在急性期经治后能痊愈,很多病例病程迁延或转为慢性,其中一部分可发展为肝炎后肝硬化变甚至肝癌;极少数病例病程发展迅猛,肝细胞出现大片坏死,成为重型肝炎;另有一些感染者则成为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乙肝的潜在危害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慢性乙肝病人肝硬化发生率为2%~20%,代偿性肝硬化发展成失代偿性肝硬化为20%~23%,发展成肝癌的占6%~15%。

据调查推算,中国的慢性乙肝病人中,约25%~40%最终将死于肝硬化或合并肝癌。HBV携带者最终死于相关肝病的危险性,男性为50%,女性为15%。这与男性的病毒不易被清除及吸烟、饮酒等有关。乙肝的潜在危害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我国乙肝病情分布金字塔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两方面问题

HBV——罪魁祸首Hepatitis离我们有多远?传播途径医学鉴定——明明白白疫苗——防患于未然

……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乙肝病毒

HBV1970年Dane等在电镜下鉴定了Dane颗粒,即HBV(theHepatitisBVirus)颗粒。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乙肝病毒

HBVHBV是一种小型DNA病毒,基因组由单个环形DNA分子构成;球形颗粒,直径42nm;包膜为脂质构成(含乙肝表面抗原HBsAg),内为20面体核蛋白壳(含乙肝核心抗原,HBcAg)。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aconceptualpicture

s=surfaceproteinsc=coreproteinD=ViralDNAp=DNAPolymerase乙肝病毒

HBV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通常,大多数成人的免疫系统都能够抵抗B型肝炎病毒,并毫无问题地“复原”。但是也有许多成人无法抵抗B型肝炎病毒,以及大多数受到传染的婴儿和儿童因为婴儿和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健全,无法识别“敌人”,反而把“敌人”当成体内的“自己人”,长期“和平共处”HBV进入人体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HBV侵染肝细胞

当HBV进入人体后(如果不幸让它绕过了人体免疫系统),它将首先攻击肝细胞。

乙肝病毒不直接引起肝细胞病变,只是利用肝细胞摄取养料赖以生存,并在肝细胞内复制。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

FromwithinthecellnucleusthehepatitisBDNAcausesthelivercelltoproduce:(viamessengerRNA)surface(HBs)proteins,thecore(HBc)protein,DNApolymerase,theHBe、HBxprotein,possiblyotherasyetundetectedproteinsandenzymes.HBVreplication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

DNApolymerasecausesthelivercelltomakecopiesofhepatitisBDNA.Viatheaboveprocess,versionsofthehepatitisBvirusareconstructedbythelivercell.Thesecopiesofthevirusarereleasedfromthelivercellmembraneintothebloodstreamandfromtherecaninfectotherlivercellsandthusreplicateeffectively.

HBV侵染肝细胞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目前尚不是很清楚基本上是这样:乙型肝炎病人的肝脏受损,并不是乙型肝炎病毒在肝细胞内繁殖的直接结果,而是机体的免疫反应造成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体后,可激发机体产生对乙型肝炎病毒的各种细胞免疫反应和体液免疫反应,并激发自身免疫反应引起免疫调节功能紊乱。机体的这些免疫反应,可清除已感染病毒的肝细胞,又可引起肝细胞的损伤,造成不同类型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转归。

乙型肝炎致病机理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乙肝传播途径?B型肝炎病毒通过接触被感染者的血液或体液传播,和导致艾滋病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途径相同。然而,HBV比HIV感染性强50到100倍。

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乙肝病毒主要传播途径:血源性传播;医源性传播;胎源性传播是病毒传染,而不是遗传!生活密切接触性传播乙肝病毒的传播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在世界范围内,大多数传染发生于从被感染的母亲到孩子,一家人中儿童和儿童的接触,以及重用未杀菌的针和耳咽管。但2003年的一项调查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技术条件的改进、人们生活方式的变迁,通过生活密切接触传播已越来越成为乙肝的主要传播方式。乙肝病毒的传播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但乙肝不会通过水和食物以及通常的接触传播(不过不能合用剪刀,指甲钳,牙刷等)所以对乙肝携带者的歧视是由于人们对乙肝知识的匮乏导致的偏见造成的。乙肝病毒的传播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乙肝两对半(乙肝三系)HBV-DNA定量检测肝功能化验

……医学化验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医学鉴定HepatitisBDNA&HepatitisBDNApolymerase.

血液中最先能被检验出来(感染一周内);但其检测比较复杂且昂贵所以一般检测HBsAg、 HBsAb、HBeAg 、HBeAb、 HBcAb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乙肝三系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乙肝三系乙型肝表面抗原HBsAg就是过去人们经常说的“澳抗”,指HBV的外膜蛋白。

(“澳抗”是“澳大利亚抗原”的简称,因为它最早是在澳大利亚发现的,所以称为“澳抗”。)表面抗原在所有体液中都能检出,但只有血、阴道分泌物、经血、精液显出有传染性;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我国汉族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达15%左右,藏族高达26%,维吾尔族最低,约2%左右,总阳性率达10%左右。HBsAg阳性是HBV感染的标志。(但目前有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很多时候乙肝病毒被清除后,乙肝病毒的部分基因整合到了肝细胞的基因内,构成了“合资企业”。HBsag作为“合资企业”的一种产品持续出现在血液中。因为整合的病毒基因常是缺损的,往往只能复制出HBsag) (摘自2004年4月1日一塌糊涂) ~~~~@_@??乙肝三系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乙型肝炎表面抗体即抗-HBs,是由HBsAg诱导产生,为保护性抗体。在HBV感染恢复期或注射乙肝疫苗后出现,它的出现标志对HBV感染产生特异性免疫乙肝三系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乙肝病毒e抗原/e抗体顾名思义,乙肝病毒e抗原中“e”是英文

early(早期)的意思,e抗原是乙肝病毒复制的标志,它可以判定传染性的大小乙肝病毒e抗原见于病毒感染早期,表示病毒复制活跃。感染后期或机体建立免疫反应则乙肝病毒e抗体阳性,病毒复制受抑制;或免疫压力过大,乙肝病毒基因前c和c区基因变异,乙肝病毒e抗原免疫原性改变则常规ELISA试剂不能检测出来,但机体产生无保护性的抗体而测出乙肝病毒e抗体。乙肝三系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核心抗体(抗HBc)

核心抗体是人体感染了乙肝病毒以后,最早出现的一种抗体。但是,它对人体没有保护作用。阳性时,如果加号多(医学上的说法是“滴度高”),提示病毒正在复制,传染性也强。乙肝三系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大三阳”和“小三阳”?“大三阳”表示“二对半”检测结果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病毒E抗原、乙肝病毒核心抗体三项阳性,

即HBsAg(+)、HBeAg(+)、HBcAb(+)“小三阳”表示“二对半”检测结果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病毒E抗体、乙肝病毒核心抗体三项阳性,

即HBsAg(+)、HBeAb(+)、HBcAb(+)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大三阳”、“小三阳”区别仅限于HBeAg(+)/HBeAb(+)

“大三阳”,表示机体内病毒复制活跃,见于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病毒性肝炎和无症状乙肝病毒感染者,传染性很强“小三阳”表示:非变异株时机体内病毒复制不活跃;变异株产生时病毒毒力增加(即机体免疫反应性下降)甚至诱导肝细胞癌变,见于急性乙型肝炎(后期,病毒复制受抑,病情趋于好较,近期可能痊愈)、慢性肝炎(或病毒复制减少或停止,病情减轻或稳定;病毒变异,毒力增加,病情反复,进展较快,甚至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症或重症肝炎)。但传染性较弱“大三阳”和“小三阳”?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这种方法借助了乙肝病毒抗原和抗体的测定,并不能代表病毒本身,也无法知道病毒的多少。乙肝三系检验的缺点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附表)乙肝两对半结果模式及其意义乙肝两对半结果模式及其意义编号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频度临床意义1+-+-+常见急肝,慢性活动期,有传染性2+--++常见恢复期,弱传染性3---++常见恢复期,弱传染性4+---+常见急肝,慢性sAg携带者5----+常见急性窗口期,既往感染过6-+-++常见康复期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编号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频度临床意义7-+--+常见既往感染过,仍有免疫力8-+---常见康复期,主动被动免疫后9-----常见未感染过HBV10+----少见急性早期,慢性sAg携带者11+-+--少见早期感染,强传染性12+--+-少见恢复期,慢性sAg携带者易阴转(附表)乙肝两对半结果模式及其意义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编号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频度临床意义13+-+++少见急性感染,趋于恢复,慢性携带者14++---少见不同亚型HBV二次感染,亚临床型HBV15+++-+少见不同HBsAg亚型感染,感染早期16++-++少见感染早期17++--+少见感染早期18--+--少见非典型性急性感染,提示NANB型肝炎(附表)乙肝两对半结果模式及其意义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编号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频度临床意义19--+-+少见非典型性急性感染,提示NANB肝炎20-++--少见非典型感染21-++-+少见非典型感染22--+++少见急性感染中期23---+-少见HBV感染恢复期24-+-+-少见HBV感染恢复期(附表)乙肝两对半结果模式及其意义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乙肝病毒核心中的基因组是由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分子(HBV-DNA)及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简称DNA聚合酶,或DNA-P)组成。乙肝病毒DNA和DNA聚合酶主宰乙肝病毒复制,即无性繁殖。所以它们阳性就表示有乙肝病毒颗粒存在,并且复制活跃,传染性强HBV-DNA定量检测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近年,新研制成功的荧光定量PCR的出现为乙肝病毒的检测诊断提供了新手段大量临床标本测定结果证明,其特异性为100%,灵敏度可达.01fg(10--12mg),相当于2.5个乙肝病毒颗粒.HBV-DNA定量检测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肝功能检查

肝功能检查的种类很多,反映肝功能的试验已达700余种,新的试验还在不断地发展和建立。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主要包括四大类:反映肝细胞损伤的试验反映肝脏排泄功能的试验反映肝脏储备功能的实验反映肝脏间质变化的试验

肝功能检查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远离乙肝最安全有效的方法就是注射乙肝疫苗,一般来说,凡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者都应该注射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血源性疫苗乙肝血源疫苗是采用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血清或血浆作为原料,经过化学浓缩,提纯其中的表面抗原,而制成的乙肝疫苗,这种疫苗已停止使用。另一种是基因工程疫苗。现在我国均采用基因工程酵母菌来制造的乙肝疫苗称为基因工程乙肝疫苗。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大致是在6个月的时段内注射(皮下)3次疫苗结束时作一次血液乙肝三系的检查。因为只有注射疫苗后能产生足量抗体的人,才有预防作用。约有90~95%人会因此而获得免疫能力乙肝疫苗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1981年Edman等人成功地克隆了乙肝表面抗原(HbsAg)基因并获得大量的表面抗原;

1982年,乙肝疫苗首次在美国面市1986年美国FDA首先批准了Merk公司基因工程乙肝疫苗(酵母表达系统)上市。乙肝疫苗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目前用基因工程生产乙肝疫苗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美国和日本等国采用的,将重组DNA导入酵母菌,由酵母菌产生乙肝抗原而制成的疫苗二是以色列等国采用的,将重组DNA导入仓鼠细胞,由仓鼠细胞生产疫苗。

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注射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不是永久性的,一般只能维持3~5年

(这个时间众说纷纭,WHO,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至少有15年)以后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再加强注射。最好是定期检查(1年)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甲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是两种经由消化道传染的流行较广的病毒性肝炎。国外已有甲型肝炎病毒灭活疫苗面市。我国使用的减毒疫苗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甲型肝与丙型肝炎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大部分人转为慢性肝炎,其中部分病人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70年代:非甲非乙性肝炎,1989:更名为丙肝。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或预防方法。丙型肝炎病毒目前已知至少存在6种不同基因的病毒,各型之间的异源性达到25%~30%,且存在着高突变率,尤其是包膜区的多变性,给丙肝疫苗的研究带来了重重困难。一个病人可能带有15-20种一个丙肝亚种的变种,可能有150个不同的亚种。这也是至今仍未见丙肝疫苗上市的原因之一。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艾滋病病毒疫苗

艾滋病(AIDS)全称是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引起的。1980-1981年发现,1983-1984年定性疫苗研究集中于基因工程苗。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其它病毒性疾病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

狂犬病疫苗

流感病毒疫苗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5.2细菌性疾病疫苗霍乱弧菌疫苗麻风杆菌疫苗

幽门螺旋杆菌疫苗

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霍乱弧菌疫苗(活体重组疫苗)应用基因工程方法:

非致病性微生物携带并表达某种特定病原物的抗原决定簇基因,产生免疫原性;修饰或去掉致病微生物毒性基因,但仍保持抗原性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霍乱弧菌(Vibriocholerae)产生肠毒素:由745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它包括五个B亚基和一个A亚基

A亚基:具有ADP糖基化的活性能激活腺苷环化酶两个功能域,A1肽和A2肽

A1肽包含毒性区,含194个氨基酸

B亚基:无毒

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麻风杆菌疫苗麻风是由麻风分枝干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这是1873年由Hansen最早确定的人类第一个致病菌,是一种毁容的疾病,在世界范围内曾是一种常见的病,甚至《圣经》里也曾提到过麻风病。病变在皮肤和周围神经。临床表现为麻木性皮肤损害、神经粗大,严重者甚至肢端残废。但由于这种细菌仍然未能在体外培养,因而严重地阻碍了对麻风病的诊断、免疫学和治疗学方面的研究,也严重阻碍了疫苗的开发。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幽门螺旋杆菌疫苗幽门螺旋杆菌是慢性胃炎和消化道溃疡的主要病原体,慢性胃炎可发展为粘膜萎缩、异型增生,最终导致胃癌。目前在幽门螺杆菌疫苗研制方面已取得了进展,相信不远的将来幽门螺杆菌疫苗将成为预防和控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有效手段。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

微生物及其产物

卡介苗(BCG)、胞壁酰二肽(MDP)、短小棒状杆菌、溶血性链球菌Su(OK-432)等微生物组分或其代谢产物可作为免疫佐剂而发挥治疗作用。

免疫佐剂:本身不具有抗原性,但同抗原一起或预先注射到机体内能增强免疫原性或改变免疫反应类型。

植物多糖

多种植物多糖(如云芝多糖、香菇多糖等)可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并产生细胞因子,可用于抗肿瘤和感染的辅助治疗。6.免疫增强剂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中草药

多种中草药(如人参、黄芪、枸杞、刺五加、淫羊藿等)可明显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淫羊藿,补肾壮阳

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东北刺五加果能增加睡眠,对心悸、健忘、乏力等症状,刺五加的作用与人参相似。刺五加有扶正固本、养血安神、滋补强壮之功能,主要药效成分含水量多种糖甙、丁香甙、香豆精甙、多糖及果酸,是治疗体虚、咳嗽、高血压、神经衰弱等症的良药。古代曾有“宁要五加一把,不要金玉满车”之说,对刺五加给予极高的评价。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细胞因子

由于细胞因子生物学效应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化学合成药物

具代表性的是左旋咪唑(levomisole),对免疫功能低下者具明显免疫增强作用。

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1)济南假单胞菌菌苗使巨噬细胞功能增强并产生特异性抗体,诱导机体产生干扰素(IFN)及肿瘤坏死因子(TNF),是一种免疫佐剂。免疫佐剂:本身不具有抗原性,但同抗原一起或预先注射到机体内能增强免疫原性或改变免疫反应类型。采用胸腔注射方式还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2)溶血性链球菌制剂(国外称OK-432或Picibanil,国内称沙培林或链球菌-722)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它由溶血性链球菌经青霉素处理后冻干而成,为干菌制剂。

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非特异性免疫机体的两道防线:①皮肤和粘膜;②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破坏细胞壁)和吞噬细胞。非特异性免疫:机体的两道防线是生来就有的天然防御功能,对多种病原生物都有一定程度的防御作用,没有特殊的针对性,所以叫非特异性免疫。具有种的特异性,如人对鸡霍乱弧菌天然不感染,鸡和蛙对炭疽菌不感染。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免疫,是经后天感染(病愈或无症状的感染)或人工预防接种(菌苗、疫苗、类毒素、免疫球蛋白等)而使机体获得抵抗感染能力。一般是在微生物等抗原物质刺激后才形成的(免疫球蛋白、免疫淋巴细胞),并能与该抗原起特异性反应。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OK-432广泛用于临床:腹腔内注入OK-432后可迅速使中性粒细胞进入腹腔,随后腹水中的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明显增加,从而杀伤肿瘤细胞及减少腹水产生。治疗胃癌、肝癌、胆管癌、大肠癌、上腭癌、喉癌、舌癌、甲状腺癌等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

恶性腹水的治疗免疫治疗沙培林(OK-432)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2(IL-2)短小棒状杆菌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恶性腹水的治疗实验沙培林(OK-432)

Torisu等用该制剂治疗134例胃肠源性恶性腹水(10KE,1次/周腹腔注射,疗程6周),结果有76例腹水完全消退,8例腹水明显减少,腹围减小10cm以上,总有效率达62.7%(84/134),且患者生存期(平均10.2个月)也较50例对照组(平均3.1个月)显著延长,其中对腹水细胞学检查呈阳性的患者更有效。提示OK-432可能是治疗恶性腹水的有效制剂。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OK-432注射治疗淋巴管瘤两次沙培林注射治疗后,肿瘤完全消失沙培林注射治疗,抽出暗血性淋巴液颈部囊性淋巴管瘤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进行5次沙培林注射治疗后,肿瘤明显消退,取得显效位于颈部、口底合并舌体的巨大海绵状和混合性淋巴管瘤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3)短小棒状杆菌

为短小棒状杆菌(Corynbacterium

parvum)的死菌悬液,也是一种强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主要通过激活巨噬细胞,使其吞噬活性加强,还可激活NK细胞,增加干扰素产生,协同化疗药物如环磷酰胺的抗癌作用。但是在一定条件下抑制细胞免疫应答反应,降低小鼠对第二次肿瘤攻击的抵抗力。

临床试用于恶性黑色素瘤、乳腺癌及肺小细胞型未分化癌。腹腔注射对癌性腹水也有治疗作用。

不良反应和注意:寒战发热。转氨酶升高、血压波动等。

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电镜照片吞噬细胞正在攻击细菌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恶性腹水的治疗实验短小棒状杆菌

腹腔内注入短小棒状杆菌可引起纤维性腹膜炎,而包裹肿瘤细胞,减少渗出。有人曾用其治疗乳腺和卵巢癌所致的恶性腹水病人,4例中有3例腹水明显减退。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4)卡介苗卡介苗(BacillusCalmette-Guérin,BCG)是用于结核病的疫苗,由减毒活牛分枝杆菌制备;牛分枝杆菌在特殊的人工培养基上,经数年的传代,丧失对人类的致病能力,但仍保持有足够高的免疫原性,成为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结核的疫苗。

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历史

卡介苗疫苗的发明是来自牛痘的经验。1882年德国的柯霍(RobertKoch)首次发现结核杆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细菌学家卡迈特(Calmette)与他的助手介岚(Guerin)研发了“卡介苗(BCG)”,1919年移交给巴黎巴斯德研究所,1921年首次使用于人体上。人们为了纪念两位法国科学家卡氏和介氏,故将这种疫苗称之为卡介苗。

CHAP2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1接种卡介苗已被列为国家计划免疫疫苗之一,卡介苗接种的主要对象是新生儿,一般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接种,因此常被称为“出生第一针”。作用:

(1)作为疫苗:预防结核病。不完善的一面:即接种卡介苗后并不能保证今后一生中不再患结核病,这说明卡介苗的保护力是有限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