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单元检测】(B卷-能力提升练)-高一语文单元速记-巧练(统编版必修上册)(含答案)班级姓名学号分数
2023年下期高一语文必修上单元检测
第四单(B卷·知识提升练)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命题思路说明:
1.依据2023年全国高考新题型变化命制试题。
2.落实单元教学重点,素养能力考查提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材料一:
今年端午期间,河南卫视晚会《端午奇妙游》收获了如潮好评。不少观众在被圈粉的
同时,还喊话本省卫视“抄作业"。如果说河南卫视春节晚会上的《唐宫夜宴》使河南卫
视成功“出圈”,此次的《端午奇妙游》更是引燃了观众的极大热情。
没有当红的流量明星站台,没有烧钱的豪华制作加持,没有铺天盖地的宣传造势,从
“出图"到“炸圈”,河南卫视凭的是什么?
国画大师吴昌硕说:“化我者生,破我者进,似我者死。"《端午奇妙游》的创作团
队首创了“网剧+网综”的节目样态,整台节目以网剧的形式呈现,由4个唐小妹在端午
节这天的行踪,拉出4条平行中有交错的故事线,引出7个综艺节目,以网综、漫画、追
剧、水下舞等多种形式,共同讲述《唐宫夜宴》的前传故事。各节目既有关联,又相互独
立,故事性强,趣味盎然。各个节目内部,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意也层出不穷。开场的水下
舞蹈《洛神水赋》惊艳观众,吸粉无数。传统与时尚的完美融合,适应了当代年轻人跳跃
性强的思维特点和追求新奇的审美口味,受到追捧也在情理之中。
艺术直接作用于观众的,是其外在形式。唯有美的形式才能征服观众的感官,进而打
动其内心。舞蹈《洛神水赋》中,衣袂飘飞的洛神蹁跹起舞,或沉潜或飞升,或柔婉或刚
劲,碧波荡漾之中,曹植笔下“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的神女宛若
重生,以至于网友惊呼:“看到神仙了!”然而,一段水下舞蹈从创意、构想、拍摄到后
期制作,团队背后付出的努力,外人却很难看到。民乐演奏《兰陵王入阵曲》以粗犷雄浑
的鼓声与慷慨悲凉的琵琶声相互和鸣,抒发驰骋沙场的英雄豪情与思亲念远的人伦亲情,
刚柔并济,震撼着观众的耳膜,也触动了观众的情肠。舞蹈《丽人行》从屏风上的一幅幅
仕女图中,幻化出一群盛装的唐朝女子,她们奇丽的妆容、曼妙的舞姿,配上由虚拟现实
技术模拟的富丽宫室,重现了来自大唐的“中国式性感"和盛世风华。
中国传统节日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过节不仅意味着团聚、旅游、休整,也意味着
重温久远的传统,追寻文化的根脉。《端午奇妙游》就根植于传统文化之中。首先,这个
“网剧”的故事时间被设定为端午节,观众跟随唐小妹的脚步,领略了绵延千年的端午习
俗和风情。《龙舟祭》中气势磅礴的男性群舞,融合杂技、武术和击鼓,描绘了龙舟祭祀
的肃穆和龙舟竞渡的热烈,表达了对屈原的追思和传承华夏文明的期望。挂艾叶、佩香
囊、吃粽子等习俗,装点着唐小妹游览街市的画面。其次,借助4位唐小妹不同的身份设
定和游历行程,多种传统文化在历史长廊中一一呈现。《医圣传人》传播中医文化;《丽
人行》是对李白《清平调》的视觉再现;《唐印》中的舞者化身木偶,惟妙惟肖地演绎了
傀儡戏的机巧与精妙;《兰陵王入阵曲》以琵琶与大鼓奏出唐代歌舞戏的遗响,追溯中日
文化交流的历史,又以白居易的诗“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来烘托主人公的思念与忧
伤。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总而言之,中国风节目“出圈”的背后,是创作者满足当代观众审美需求的诚意和继
承发扬传统文化的敬意。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审美。立足本土,紧
跟时代,善待传统,保存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和情感记忆,应当成为综艺节目创作的一种
风向。
(摘编自吕珍珍《从〈唐宫夜宴〉到〈端午奇妙游〉,“出圈"的是中国风》)
材料二:
国潮风起,文化大美。漫长的中华文明历程留下了灿若繁星的历史文化遗产。新华社
记者采访发现,越来越多的文艺项目、产品,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厚积薄发,用创新的形式
和匠心为传统文化赋能,不断释放传统文化中的活力、魅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
地融入当代人们的生活。
《洛神水赋》播出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海外社交媒体上发文推介,称是
“难以置信的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微博也转发相关舞蹈视频,并引用《洛神赋》
中的名句“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
流风之回雪"来点评。
《端午奇妙游》执行策划徐娜说,创作团队扎根于河南深厚的历史文化,结合端午的
传统习俗和当代人的需求、期待进行了再创作。“文化是一个生命体,我们正与时俱进地
嫁接优秀文化,激发文化自信的深沉力量,努力创作更多优秀的作品。”
河南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从夏至宋占据国家政治经济中心三千年,绘
就了光辉灿烂的文明画卷。“十四五"开局之年,为加快构建全国重要文化高地,河南规
划了清晰的“蓝图”:到2025年,把河南打造成为全球探寻体验华夏文明的重要窗口、
全球华人寻根拜祖圣地、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摘编自王丁等人《传统文化“破圈"创新探索观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洛神水赋》中的洛神,“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该节目不
仅征服了国人,还被推介到了海外。
B.《端午奇妙游》采取了“网剧+网综"的节目样态,7个节目既有关联,又相互独
立,且各节目内部的创意层出不穷。
C.《龙舟祭》描绘了肃穆的龙舟祭祀和热烈的龙舟竞渡等场景,它主要使用了气势磅礴
的杂技、武术、击鼓与男性群舞等形式来展现。
D.《兰陵王入阵曲》以粗犷雄浑的鼓声和慷慨悲凉的琵琶声互鸣配合而增添了刚柔并济
的特点,白居易的诗则为其增添了文化内涵。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南卫视晚会《端午奇妙游》成功“出圈”,充分说明引燃观众的办法不止一种:可
以创新节目样态,可以依靠当红的流量明星站台等。
B.文化类节目想要引发时代的共鸣,获得观众的共情,就需要充分考虑当代人的思维特
点和审美趣味。
C.从《唐宫夜宴》到《端午奇妙游》,创作团队没有一味地追求场面宏大,而是从传统
与现代的契合点进行深度挖掘。
D.河南卫视圈粉无数,主要原因是河南省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为加快构建全国重要文
化高地特别规划了清晰的“蓝图”。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的说法最能证明材料一的观点的一项是()
A.热播剧《突围》反映了中原军区皮定均将军所部,突破蒋军重围,历尽千辛万苦,取
得最后的胜利。《突围》证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不可战胜的。
B.王羲之的名篇《兰亭集序》词采华美,描写细腻,为后世的书法、绘画乃至戏剧提供
了经久不衰的创作题材。
C.复兴大道100号VR电子体验馆采用景深漫游技术,利用通用素材的混合编辑能力,
带领体验者穿越时光,领略百年征途。
D.真人版《帝后礼佛图》取材于龙门石窟,通过装束复原和情景演绎的方式将千年前的
浮雕作品真实地呈现在世人眼前。
4.请结合材料,概括中国风节目“出圈"的主要原因。
答:_________
5.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请为家乡电视台创作优秀的传统文化作品提出几条建设性意
见。
答: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胡桃云片
丰子恺
凭窗闲眺,想觅一个随感的题目。
说出来真觉得有些惭愧:今天我对于展开在窗际的“一·二八”战争的炮火的痕迹,
不能兴起“抗日救国"的愤慨,而独仰望天际散布的秋云,甜蜜地联想到松江的胡桃云
片。也想把胡桃云片隐藏在心里,而在嘴上说抗日救国。但虚伪还不如惭愧些吧。
三四年前在松江任课的时候,每星期课毕返上海,黄包车经过望江楼隔壁的茶食店,
必然停一停车,买一尺胡桃云片带回去吃。这种茶食是否为松江的名物,我没有调查过。
我是有一回同一个朋友在望江楼喝茶,想买些点心吃吃,偶然在隔壁的茶食店里发现的。
发现以后,我每次携了藤箧坐黄包车出城的时候必定要买。后来成为定规,那店员看见我
的车子将停下来,就先向橱窗里拿一尺糕来称分量。我走到柜前,不必说话,只需摸出一
块钱来等他找我。他找我的有时是两角小洋,有时只几个铜板,视糕的分量轻重而异。每
月的糕钱约占了我的薪水的十二分之一。我为什么肯拿薪水的十二分之一来按星期致送这
糕店呢?因为这种糕实有使我欢喜之处,且听我说:
云片糕,这个名词高雅得很。“云片”二字是糕的色彩、形状的印象的描写。其白如
云,其薄如片,名之曰云片,真是高雅而又适当。假如有一片糕向空中飞,我们大可用古
人“白云一片去悠悠"之句来题赞这景象。但我还以为这名词过于象征了些。因为糕的厚
薄固然宜于称片,但就糕的形状上看,“云”字似觉不切。这糕的四边是直线,四根直线
围成一个长方形。用直线围成的长方形来比拟天际缭绕不定的云,似乎过于象征而有些牵
强了。若把“云片"二字专用于胡桃云片上,那么我就另有一种更有趣味的看法。
胡桃云片,本是加有胡桃的云片糕的意思。想象它的制法,大约是把一块一块的胡桃
肉装入米粉里,做成一段长方柱形,然后用刀切成薄薄的片。这样一来,每一片糕上都有
胡桃肉的各种各样的切断面的形状。胡桃肉的形体本是非常复杂,现在装入糕中而切成片
子,就因了它的位置、方向及各部形体的不同,而在糕片上显出变化多样的形象来。试切
下几片糕来,不要立刻塞进口里,先来当作小小的画片观赏一下。有许多极自然的曲线,
描出变化多样的形象,疏疏密密地排列在这些小小的画片上。倘就各个形象看:有的像果
物,有的像人形,有的像鸟兽。就全体看:有时像蠹鱼钻过的古书,有时像别的世界的地
图,有时像古代的象形文字,然而大都疏密无定,颇像现在窗外的散布着秋云的天空。古
人诗云:“人似秋云散处多。”秋天的云,大都是一朵一朵地分散而疏密无定的,这颇像
胡桃云片上的模样。故我每吃胡桃云片便想起秋天,每逢秋天便想吃胡桃云片。根据我这
看法而称这种糕曰“胡桃云片”,岂不更为雅致适切、更有趣味吗?
松江人似乎曾在胡桃云片上发现了这种画意。他们所制的糕,不像别处的产物似的仅
在云片中嵌入胡桃肉,他们在糕的四周用红色的线条作一黄金律的缘,而把胡桃的断面装
点在这缘线内。这宛如在一幅中国画上加了装裱,或是在一幅西洋画上加了镜框,画的意
趣更加焕发了。这些胡桃肉受了缘的隔离,已与实际的世间绝缘,不复是可食的胡桃肉,
而成为独立的美的形体了。
因这缘故,松江的胡桃云片使我特别欢喜。辞了松江的教职以后,我不能常得这种胡
桃糕,但时时要想念它——例如今天凭窗闲眺而望天际散布的秋云的时候。读者也许要
笑:“你在想吃松江胡桃糕,何必絮絮叨叨地说出这一大篇!”不,不,我要吃糕很容
易:到江湾街上去买两百文胡桃肉,七个铜板云片糕,拿回家来用糕包裹胡桃肉,闭了眼
睛塞进嘴里,嚼起来味道和松江胡桃云片完全一样。我想念松江胡桃云片,是为了想看。
至少,半是为了想看,半是为了想吃。若要说吃,我吃这种糕是并用了眼睛和嘴巴的。
我们中国的市上,仅用嘴巴吃的东西太多了。因此使我拿薪水的十二分之一来按星期
致送松江的糕店,又使我在江湾的窗际遥遥地想念松江的胡桃云片。我希望中国到处的市
上,并用眼睛和嘴巴来吃的东西渐渐多起来。不但嘴吃的东西,身体各部所用的东西,也
都要教眼睛参加进去才好。我又希望中国到处的市上,并用眼睛和身体来用的东西也渐渐
多起来。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二段介绍了写作背景,作者在紧张压抑的时代环境下甜蜜地联想到胡桃云片,
体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B.第三段通过写作者经过茶食店必买云片糕、店员与作者的默契以及糕钱所占每月薪水
的份额等,体现了作者对云片糕的喜爱。
C.作者起初说“云片"二字是“糕的色彩、形状的印象的描写”,用来形容“白如
云"薄如片”的糕很适合,但随后又否定了这个观点。
D.文章倒数第二段运用了想象,作者设想读者对自己的质疑,然后回答,点出了作者想
念松江的胡桃云片的原因。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十分简短,却有统摄全篇的作用,作者说想写一篇随感,马上就想到了胡
桃云片,表现了作者对胡桃云片的喜爱之情。
B.“说出来真觉得有些惭愧"且听我说”等语言,极富生活气息,同时也拉近了作者
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C.文章中引用古人诗句“白云一片去悠悠"来表现云片之名的“高雅”,生动形象,也
增添了文章的诗意,使文章更有韵味。
D.文章结尾部分,作者直抒胸臆,用“我希望……我又希望……"表达了自己希望人们
的生活越来越好的愿望。
8.丰子恺是中国著名画家,其散文也充满画面感。本文是如何体现的?结合文章内容加
以分析。(4分)
答:_________
9.有人说《胡桃云片》里藏着一个“恬静淡泊,从容雅致”的丰子恺,结合文章谈谈你
的理解。(6分)
答: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
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
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初仕郡,举孝廉,除郎中。后遭母忧,弃官行丧。
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郡人周璆,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
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
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拜尚书。时零陵、
桂阳山贼为害,公卿议遣讨之,又诏下州郡,一切皆得举孝廉、茂才。蕃上疏曰:“昔高
祖创业,抚养百姓同之赤子。今二郡之民,亦陛下之赤子也。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
虐,使其然乎?宜严敕三府①,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
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以此忤左右,故出为豫章
太守。后迁大鸿胪。会白马令李云抗疏谏,桓帝怒,当伏重诛,上书救云,坐免归田里。
永康元年,帝崩。窦太后临朝,时新遭大丧,国嗣未立,诸尚书畏惧权官,托病不朝。蕃
以书责之曰:“古人立节,事亡如存。今帝祚未立,政事日蹙,诸君奈何委荼蓼②之苦,
息偃在床?于义不足,焉得仁乎!”诸尚书惶怖,皆起视事。灵帝即位,窦太后复优诏
蕃,封蕃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帝乳母赵娆,旦夕在太后侧,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与共
交构,谄事太后。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
窦武谋之。及事泄,曹节等矫诏诛武等。蕃时年七十余,闻难作,将官属诸生八十余人,
并拔刃突入承明门。王甫时出,遂令收蕃,即日害之。
(节选自《后汉书·陈蕃传》,有删改)
【注】①三府:汉制,三公皆可开府,因称三公为“三府"。②荼蓼:泛指田野沼泽间的
杂草。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太后A信之B数出C诏命D有所封E拜F蕃常G疾H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举孝廉,古代选拔官员的方式,属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B.字而不名,陈蕃对周璆只称字不称名,是表示对他的尊敬,故“字而不名”。
C.出,被调出京城任官职,实为贬官;陈蕃因提建议被贬为豫章太守。
D.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陈蕃劝说托病不上朝的大臣要尽职尽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蕃自有名节,能招徕贤士。郡人周璆不接受本郡前后太守的招请,而陈蕃能够招徕,
正是因为陈蕃本人是有名节之士。
B.陈蕃少有志向,颇为卓异。他认为大丈夫活在世上,应当扫除天下,薛勤知道他有清扫
天下的志向,认为他与众不同。
C.陈蕃尽孝尽忠,反而受到杀害。他因母亲去世,宁愿弃官守丧;虽然多次免官,但他仍
然上疏,最后窦太后还是下令捕杀他。
D.陈蕃少有大志,为人称赞。十五岁时闲处一室而庭院芜秽,他以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
回答父亲好友之问,被认为有清扫天下的志气,受到赞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4分)
译文:________
(2)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4分)
译文:________
14.零陵、桂阳山贼为害时,陈蕃有什么看法?提出了怎样的具体措施?(3分)
答: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村居书喜
陆游
红桥梅市晓山横,白塔樊江春水生。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坊场酒贱贫犹醉,原野泥深老亦耕。
最喜先期官赋足,经年无吏叩柴荆。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中“红"白”相互映衬,色彩明丽自然,描绘出早春乡间清新的风貌。
B.“袭"字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天气骤暖,春花绽放,香气浓郁芬芳,扑面而来的景
象。
C.“鹊声穿树”将无形的鸟鹊的叫声描写得生动可感,突出了林中幽深、静谧的环境。
D.颔联从嗅觉、触觉和听觉三个角度描绘了春天的气息与声音,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16.诗中最能表现作者思想情感的词语,谓之“诗眼"。请找出本诗的“诗眼”,并从内
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短歌行》中引用《诗经》中的句子来比喻渴求贤才的诗句是_________,
_________。
(2)在古代诗词中,作者常借“菊"的意象来抒发不同的感情,如《声声慢(寻寻觅
觅)》中的__________,暗示词人的落寞惆怅,《饮酒(其五)》中的__________,却表
现了诗人的怡然自得。
(3)《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昔日琵琶女名噪一
时,众多纨绔子弟争相追捧。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老刘的茶摊,是一个撑起来的简易木架子。茶,有的用塑料袋装着,有的用罐子盛
着,有的散在几个小竹簸箕里。他招呼我坐下,给我泡了一杯“黄金芽"。我端着杯子细
细端详,金黄色的茶芯在沸水中不停起伏,但并不急于舒展;茶水则渐渐呈现淡黄色。一
股香气微微散开,轻轻弥漫,在我的鼻翼间摇来摇去。水有点烫,我试着品了一小口,略
微有点苦。
老刘给我指了指他的家。出家门,没多远,就是茶林;沿溪行,又没多远,就到茶
摊。这样的日子很简单,但侍弄那么多株茶树,也够他忙的。
日子散散淡淡,一晃,差不多一年过去了。有一天,我和老刘在微信上聊天。正聊
着,老刘发来“视频通话”请求。原来,他连接视频,是想让我看看“茶壶"——红壶、
青壶、白壶……错落有致,沿龙池之畔排列着一片茶壶雕塑群,据老刘说,足足有一百多
个。“我们村子现在都以茶为生。以前只种茶卖茶,现在变了,我们还要建设茶叶主题的
旅游景点呢。”视频里,老刘开心笑着,一脸的阳光……
18.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
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
B.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
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C.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地说:“唉,天可真凉了——"
“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啦!”
D.看过石砲沟几十年,这里的山形是没有变化的——峰巅隆起,沟谷下沉,绵延起伏。四
十多年前是这样子,四十多年后依旧如此。
19.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茶,分别用塑料袋、罐子、小竹簸箕装着。"从
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答: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9分)
某校中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以“住宅区的命名”为题进行调查。调查中发
现,在过去,市民的住宅区通常被称为“职工宿舍"家属大院”等。如今,不少住宅区
有了像“西子香荷"水韵花都”“南燕别院"漾日湾畔”之类的名字。同时,调查中
还发现了许多以“蔓纳湾"莱茵河畔”“加州风景"威尼斯花园”等洋名来命名的住
宅区。细数这类住宅区的名字,差不多能拼出欧美地图,有市民戏称“欧风美雨满华夏,
错把故乡做他乡"。
21根据以上调查,请你就“如何为住宅区命名”这一问题,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两条合
理化建议。(4分)
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
22.请参照示例,用富有文采的语言(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对下面住宅区名称的丰富内
涵进行阐释。(5分)
示例:筑于山边水畔的“山水人家":“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亲近山水,融自然
于呼吸之间;构筑诗意,享优雅于生活之中。
立于静水浅溪之旁的“在水一方":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3.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40分)
土,地之吐生物者也。——《说文解字》
土里生长的不只是庄稼,还有习俗、文化……——《乡土中国》班级姓名学号分数
2023年下期高一语文必修上单元检测
第四单(B卷·知识提升练)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命题思路说明:
1.依据2023年全国高考新题型变化命制试题。
2.落实单元教学重点,素养能力考查提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材料一:
今年端午期间,河南卫视晚会《端午奇妙游》收获了如潮好评。不少观众在被圈粉的
同时,还喊话本省卫视“抄作业”。如果说河南卫视春节晚会上的《唐宫夜宴》使河南卫
视成功“出圈”,此次的《端午奇妙游》更是引燃了观众的极大热情。
没有当红的流量明星站台,没有烧钱的豪华制作加持,没有铺天盖地的宣传造势,从
“出图”到“炸圈”,河南卫视凭的是什么?
国画大师吴昌硕说:“化我者生,破我者进,似我者死。”《端午奇妙游》的创作团
队首创了“网剧+网综"的节目样态,整台节目以网剧的形式呈现,由4个唐小妹在端午
节这天的行踪,拉出4条平行中有交错的故事线,引出7个综艺节目,以网综、漫画、追
剧、水下舞等多种形式,共同讲述《唐宫夜宴》的前传故事。各节目既有关联,又相互独
立,故事性强,趣味盎然。各个节目内部,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意也层出不穷。开场的水下
舞蹈《洛神水赋》惊艳观众,吸粉无数。传统与时尚的完美融合,适应了当代年轻人跳跃
性强的思维特点和追求新奇的审美口味,受到追捧也在情理之中。
艺术直接作用于观众的,是其外在形式。唯有美的形式才能征服观众的感官,进而打
动其内心。舞蹈《洛神水赋》中,衣袂飘飞的洛神蹁跹起舞,或沉潜或飞升,或柔婉或刚
劲,碧波荡漾之中,曹植笔下“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的神女宛若
重生,以至于网友惊呼:“看到神仙了!"然而,一段水下舞蹈从创意、构想、拍摄到后
期制作,团队背后付出的努力,外人却很难看到。民乐演奏《兰陵王入阵曲》以粗犷雄浑
的鼓声与慷慨悲凉的琵琶声相互和鸣,抒发驰骋沙场的英雄豪情与思亲念远的人伦亲情,
刚柔并济,震撼着观众的耳膜,也触动了观众的情肠。舞蹈《丽人行》从屏风上的一幅幅
仕女图中,幻化出一群盛装的唐朝女子,她们奇丽的妆容、曼妙的舞姿,配上由虚拟现实
技术模拟的富丽宫室,重现了来自大唐的“中国式性感”和盛世风华。
中国传统节日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过节不仅意味着团聚、旅游、休整,也意味着
重温久远的传统,追寻文化的根脉。《端午奇妙游》就根植于传统文化之中。首先,这个
“网剧"的故事时间被设定为端午节,观众跟随唐小妹的脚步,领略了绵延千年的端午习
俗和风情。《龙舟祭》中气势磅礴的男性群舞,融合杂技、武术和击鼓,描绘了龙舟祭祀
的肃穆和龙舟竞渡的热烈,表达了对屈原的追思和传承华夏文明的期望。挂艾叶、佩香
囊、吃粽子等习俗,装点着唐小妹游览街市的画面。其次,借助4位唐小妹不同的身份设
定和游历行程,多种传统文化在历史长廊中一一呈现。《医圣传人》传播中医文化;《丽
人行》是对李白《清平调》的视觉再现;《唐印》中的舞者化身木偶,惟妙惟肖地演绎了
傀儡戏的机巧与精妙;《兰陵王入阵曲》以琵琶与大鼓奏出唐代歌舞戏的遗响,追溯中日
文化交流的历史,又以白居易的诗“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来烘托主人公的思念与忧
伤。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总而言之,中国风节目“出圈"的背后,是创作者满足当代观众审美需求的诚意和继
承发扬传统文化的敬意。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审美。立足本土,紧
跟时代,善待传统,保存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和情感记忆,应当成为综艺节目创作的一种
风向。
(摘编自吕珍珍《从〈唐宫夜宴〉到〈端午奇妙游〉,“出圈”的是中国风》)
材料二:
国潮风起,文化大美。漫长的中华文明历程留下了灿若繁星的历史文化遗产。新华社
记者采访发现,越来越多的文艺项目、产品,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厚积薄发,用创新的形式
和匠心为传统文化赋能,不断释放传统文化中的活力、魅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
地融入当代人们的生活。
《洛神水赋》播出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海外社交媒体上发文推介,称是
“难以置信的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微博也转发相关舞蹈视频,并引用《洛神赋》
中的名句“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
流风之回雪”来点评。
《端午奇妙游》执行策划徐娜说,创作团队扎根于河南深厚的历史文化,结合端午的
传统习俗和当代人的需求、期待进行了再创作。“文化是一个生命体,我们正与时俱进地
嫁接优秀文化,激发文化自信的深沉力量,努力创作更多优秀的作品。"
河南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从夏至宋占据国家政治经济中心三千年,绘
就了光辉灿烂的文明画卷。“十四五”开局之年,为加快构建全国重要文化高地,河南规
划了清晰的“蓝图":到2025年,把河南打造成为全球探寻体验华夏文明的重要窗口、
全球华人寻根拜祖圣地、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摘编自王丁等人《传统文化“破圈”创新探索观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洛神水赋》中的洛神,“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该节目不
仅征服了国人,还被推介到了海外。
B.《端午奇妙游》采取了“网剧+网综”的节目样态,7个节目既有关联,又相互独
立,且各节目内部的创意层出不穷。
C.《龙舟祭》描绘了肃穆的龙舟祭祀和热烈的龙舟竞渡等场景,它主要使用了气势磅礴
的杂技、武术、击鼓与男性群舞等形式来展现。
D.《兰陵王入阵曲》以粗犷雄浑的鼓声和慷慨悲凉的琵琶声互鸣配合而增添了刚柔并济
的特点,白居易的诗则为其增添了文化内涵。
答案C
解析“气势磅礴的杂技、武术、击鼓与男性群舞"错,原文为“气势磅礴的男性群舞,
融合杂技、武术和击鼓”,前后内容是包含关系,不是并列关系,且“气势磅礴"是就
“男性群舞”来说的。选项曲解文意。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南卫视晚会《端午奇妙游》成功“出圈”,充分说明引燃观众的办法不止一种:可
以创新节目样态,可以依靠当红的流量明星站台等。
B.文化类节目想要引发时代的共鸣,获得观众的共情,就需要充分考虑当代人的思维特
点和审美趣味。
C.从《唐宫夜宴》到《端午奇妙游》,创作团队没有一味地追求场面宏大,而是从传统
与现代的契合点进行深度挖掘。
D.河南卫视圈粉无数,主要原因是河南省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为加快构建全国重要文
化高地特别规划了清晰的“蓝图"。
答案D
解析D项强加因果,河南卫视圈粉无数的原因是节目样态、艺术形式及节目承载的深厚
的文化内涵吸引了观众。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的说法最能证明材料一的观点的一项是()
A.热播剧《突围》反映了中原军区皮定均将军所部,突破蒋军重围,历尽千辛万苦,取
得最后的胜利。《突围》证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不可战胜的。
B.王羲之的名篇《兰亭集序》词采华美,描写细腻,为后世的书法、绘画乃至戏剧提供
了经久不衰的创作题材。
C.复兴大道100号VR电子体验馆采用景深漫游技术,利用通用素材的混合编辑能力,
带领体验者穿越时光,领略百年征途。
D.真人版《帝后礼佛图》取材于龙门石窟,通过装束复原和情景演绎的方式将千年前的
浮雕作品真实地呈现在世人眼前。
答案D
解析材料一的观点主要为立足传统,勇于创新,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D项“取
材于龙门石窟”体现立足传统,“通过装束复原和情景演绎的方式将千年前的浮雕作品真
实地呈现在世人眼前"体现创新,“真人版《帝后礼佛图》”是一部好的文艺作品,能证
明材料一的观点。A项强调的是热播剧《突围》的内容及主题。B项主要介绍了优秀古代
文学作品《兰亭集序》。C项虽然有创新(景深漫游技术),也有传统(百年征途),但“复兴
大道100号VR电子体验馆"不是文艺作品。
4.请结合材料,概括中国风节目“出圈”的主要原因。
答:_________
答案①节目样态新颖,呈现形式别致,结合现代高科技技术,令人耳目一新。②节目艺
术的外在形式美直接作用于观众,满足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打动其内心。③节目根植传
统文化,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保存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和情感记忆。
5.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请为家乡电视台创作优秀的传统文化作品提出几条建设性意
见。
答:_________
答案①深植传统文化,挖掘本地特色;②利用当代技术,创新作品形式;③依托匠心团
队,打造精品节目;④研究受众心理,满足观众需求。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胡桃云片
丰子恺
凭窗闲眺,想觅一个随感的题目。
说出来真觉得有些惭愧:今天我对于展开在窗际的“一·二八"战争的炮火的痕迹,
不能兴起“抗日救国”的愤慨,而独仰望天际散布的秋云,甜蜜地联想到松江的胡桃云
片。也想把胡桃云片隐藏在心里,而在嘴上说抗日救国。但虚伪还不如惭愧些吧。
三四年前在松江任课的时候,每星期课毕返上海,黄包车经过望江楼隔壁的茶食店,
必然停一停车,买一尺胡桃云片带回去吃。这种茶食是否为松江的名物,我没有调查过。
我是有一回同一个朋友在望江楼喝茶,想买些点心吃吃,偶然在隔壁的茶食店里发现的。
发现以后,我每次携了藤箧坐黄包车出城的时候必定要买。后来成为定规,那店员看见我
的车子将停下来,就先向橱窗里拿一尺糕来称分量。我走到柜前,不必说话,只需摸出一
块钱来等他找我。他找我的有时是两角小洋,有时只几个铜板,视糕的分量轻重而异。每
月的糕钱约占了我的薪水的十二分之一。我为什么肯拿薪水的十二分之一来按星期致送这
糕店呢?因为这种糕实有使我欢喜之处,且听我说:
云片糕,这个名词高雅得很。“云片"二字是糕的色彩、形状的印象的描写。其白如
云,其薄如片,名之曰云片,真是高雅而又适当。假如有一片糕向空中飞,我们大可用古
人“白云一片去悠悠”之句来题赞这景象。但我还以为这名词过于象征了些。因为糕的厚
薄固然宜于称片,但就糕的形状上看,“云"字似觉不切。这糕的四边是直线,四根直线
围成一个长方形。用直线围成的长方形来比拟天际缭绕不定的云,似乎过于象征而有些牵
强了。若把“云片”二字专用于胡桃云片上,那么我就另有一种更有趣味的看法。
胡桃云片,本是加有胡桃的云片糕的意思。想象它的制法,大约是把一块一块的胡桃
肉装入米粉里,做成一段长方柱形,然后用刀切成薄薄的片。这样一来,每一片糕上都有
胡桃肉的各种各样的切断面的形状。胡桃肉的形体本是非常复杂,现在装入糕中而切成片
子,就因了它的位置、方向及各部形体的不同,而在糕片上显出变化多样的形象来。试切
下几片糕来,不要立刻塞进口里,先来当作小小的画片观赏一下。有许多极自然的曲线,
描出变化多样的形象,疏疏密密地排列在这些小小的画片上。倘就各个形象看:有的像果
物,有的像人形,有的像鸟兽。就全体看:有时像蠹鱼钻过的古书,有时像别的世界的地
图,有时像古代的象形文字,然而大都疏密无定,颇像现在窗外的散布着秋云的天空。古
人诗云:“人似秋云散处多。"秋天的云,大都是一朵一朵地分散而疏密无定的,这颇像
胡桃云片上的模样。故我每吃胡桃云片便想起秋天,每逢秋天便想吃胡桃云片。根据我这
看法而称这种糕曰“胡桃云片”,岂不更为雅致适切、更有趣味吗?
松江人似乎曾在胡桃云片上发现了这种画意。他们所制的糕,不像别处的产物似的仅
在云片中嵌入胡桃肉,他们在糕的四周用红色的线条作一黄金律的缘,而把胡桃的断面装
点在这缘线内。这宛如在一幅中国画上加了装裱,或是在一幅西洋画上加了镜框,画的意
趣更加焕发了。这些胡桃肉受了缘的隔离,已与实际的世间绝缘,不复是可食的胡桃肉,
而成为独立的美的形体了。
因这缘故,松江的胡桃云片使我特别欢喜。辞了松江的教职以后,我不能常得这种胡
桃糕,但时时要想念它——例如今天凭窗闲眺而望天际散布的秋云的时候。读者也许要
笑:“你在想吃松江胡桃糕,何必絮絮叨叨地说出这一大篇!"不,不,我要吃糕很容
易:到江湾街上去买两百文胡桃肉,七个铜板云片糕,拿回家来用糕包裹胡桃肉,闭了眼
睛塞进嘴里,嚼起来味道和松江胡桃云片完全一样。我想念松江胡桃云片,是为了想看。
至少,半是为了想看,半是为了想吃。若要说吃,我吃这种糕是并用了眼睛和嘴巴的。
我们中国的市上,仅用嘴巴吃的东西太多了。因此使我拿薪水的十二分之一来按星期
致送松江的糕店,又使我在江湾的窗际遥遥地想念松江的胡桃云片。我希望中国到处的市
上,并用眼睛和嘴巴来吃的东西渐渐多起来。不但嘴吃的东西,身体各部所用的东西,也
都要教眼睛参加进去才好。我又希望中国到处的市上,并用眼睛和身体来用的东西也渐渐
多起来。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二段介绍了写作背景,作者在紧张压抑的时代环境下甜蜜地联想到胡桃云片,
体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B.第三段通过写作者经过茶食店必买云片糕、店员与作者的默契以及糕钱所占每月薪水
的份额等,体现了作者对云片糕的喜爱。
C.作者起初说“云片”二字是“糕的色彩、形状的印象的描写”,用来形容“白如
云”“薄如片"的糕很适合,但随后又否定了这个观点。
D.文章倒数第二段运用了想象,作者设想读者对自己的质疑,然后回答,点出了作者想
念松江的胡桃云片的原因。
答案C
解析“否定”错,作者并不是否定这个观点,只是说云片糕的形状与“云"字不太贴合。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十分简短,却有统摄全篇的作用,作者说想写一篇随感,马上就想到了胡
桃云片,表现了作者对胡桃云片的喜爱之情。
B.“说出来真觉得有些惭愧”“且听我说"等语言,极富生活气息,同时也拉近了作者
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C.文章中引用古人诗句“白云一片去悠悠”来表现云片之名的“高雅”,生动形象,也
增添了文章的诗意,使文章更有韵味。
D.文章结尾部分,作者直抒胸臆,用“我希望……我又希望……”表达了自己希望人们
的生活越来越好的愿望。
答案D
解析“用‘我希望……我又希望……’表达了自己希望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的愿望"错。最
后一段中,第一个“我希望”的内容是“并用眼睛和嘴巴来吃的东西渐渐多起来……也都要
教眼睛参加进去才好”,表现的是作者对审美的呼唤。
8.丰子恺是中国著名画家,其散文也充满画面感。本文是如何体现的?结合文章内容加
以分析。(4分)
答:_________
答案①运用大量的细节描写,想象胡桃云片的制作过程,让胡桃云片的形状、纹理、线
条真实可感。②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生动地展现了胡桃云片上画面的形象。③
引用诗句,将诗与画结合起来,使胡桃云片的形象具有诗意美。
9.有人说《胡桃云片》里藏着一个“恬静淡泊,从容雅致”的丰子恺,结合文章谈谈你
的理解。(6分)
答:_________
答案①作者热爱生活,享受生活乐趣,愿意拿出每月十二分之一的薪水买糕点,不只是
为了吃,还为了欣赏。②探究云片糕取名的原因,雅致适切而有韵味,充满情趣。③从
小小的糕点引发对市面上的东西要有美感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
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
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初仕郡,举孝廉,除郎中。后遭母忧,弃官行丧。
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郡人周璆,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
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
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拜尚书。时零陵、
桂阳山贼为害,公卿议遣讨之,又诏下州郡,一切皆得举孝廉、茂才。蕃上疏曰:“昔高
祖创业,抚养百姓同之赤子。今二郡之民,亦陛下之赤子也。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
虐,使其然乎?宜严敕三府①,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
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以此忤左右,故出为豫章
太守。后迁大鸿胪。会白马令李云抗疏谏,桓帝怒,当伏重诛,上书救云,坐免归田里。
永康元年,帝崩。窦太后临朝,时新遭大丧,国嗣未立,诸尚书畏惧权官,托病不朝。蕃
以书责之曰:“古人立节,事亡如存。今帝祚未立,政事日蹙,诸君奈何委荼蓼②之苦,
息偃在床?于义不足,焉得仁乎!”诸尚书惶怖,皆起视事。灵帝即位,窦太后复优诏
蕃,封蕃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帝乳母赵娆,旦夕在太后侧,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与共
交构,谄事太后。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
窦武谋之。及事泄,曹节等矫诏诛武等。蕃时年七十余,闻难作,将官属诸生八十余人,
并拔刃突入承明门。王甫时出,遂令收蕃,即日害之。
(节选自《后汉书·陈蕃传》,有删改)
【注】①三府:汉制,三公皆可开府,因称三公为“三府"。②荼蓼:泛指田野沼泽间的
杂草。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太后A信之B数出C诏命D有所封E拜F蕃常G疾H之
【答案】BDF
正确断句: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
句意:太后信任他们,多次下诏令,给他们封爵授官,陈蕃常恨这帮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举孝廉,古代选拔官员的方式,属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B.字而不名,陈蕃对周璆只称字不称名,是表示对他的尊敬,故“字而不名”。
C.出,被调出京城任官职,实为贬官;陈蕃因提建议被贬为豫章太守。
D.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陈蕃劝说托病不上朝的大臣要尽职尽责。
【答案】A
【解析】A项,“属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说法有误。举孝廉是汉朝的一种由下向上
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孝廉是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之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蕃自有名节,能招徕贤士。郡人周璆不接受本郡前后太守的招请,而陈蕃能够招徕,
正是因为陈蕃本人是有名节之士。
B.陈蕃少有志向,颇为卓异。他认为大丈夫活在世上,应当扫除天下,薛勤知道他有清扫
天下的志向,认为他与众不同。
C.陈蕃尽孝尽忠,反而受到杀害。他因母亲去世,宁愿弃官守丧;虽然多次免官,但他仍
然上疏,最后窦太后还是下令捕杀他。
D.陈蕃少有大志,为人称赞。十五岁时闲处一室而庭院芜秽,他以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
回答父亲好友之问,被认为有清扫天下的志气,受到赞叹。
【答案】C
【解析】C项,“最后窦太后还是下令捕杀他”说法有误。原文中说的是“及事泄,曹节
等矫诏诛武等。蕃时年七十余,闻难作,将官属诸生八十余人,并拔刃突入承明门。王甫
时出,遂令收蕃,即日害之”,所以,当陈蕃与窦武谋划的事情泄露,先是曹节等人伪造
太后的命令杀了窦武等人,而陈蕃是在被王甫下令逮捕之后杀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4分)
译文:________
(2)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4分)
译文:________
【答案】(1)于是送信的人说假话请求见陈蕃,陈蕃发怒,把送信的人鞭打至死,获罪降
为修武令。
(2)导致孩子们为害的原因,难道不是当地官吏贪污暴虐逼迫他们像这样造反的吗?
14.零陵、桂阳山贼为害时,陈蕃有什么看法?提出了怎样的具体措施?(3分)
答:___________
【答案】看法:他认为地方官吏贪赃枉法、虐待百姓是导致山贼危害一方的重要原因。
措施:应该选贤任能,更换地方官吏。
【解析】首先,阅读原文可知,题目答案涉及的内容为“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蕃上
疏曰:‘……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
矣’”。然后,勾画关键语句并进行分析。可结合语句“致令赤子为害……使其然乎"分
析陈蕃对零陵、桂阳山贼为害的看法。句子主要是写陈蕃认为地方官吏贪赃枉法、虐待百
姓是导致山贼危害一方的重要原因。可结合语句“宜严敕三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
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分析陈蕃提出的具体措
施。句子是写应该责成三府,考核地方官吏,揭发为政残害百姓之人,另选清正贤明,爱
护百姓的人。最后,根据以上分析,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即可。
附【译文】
陈蕃,字仲举,是汝南平舆人。陈蕃十五岁的时候,曾经悠闲地独自住在一处,庭院
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孩子家为什么不整理
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蕃说:“大丈夫活在世上,应当扫除天下,哪能只做清扫一间
房子的事!”薛勤明白他有清扫天下的志向,认为他与众不同。最初,在郡里做官,被推
举为孝廉,授郎中。后遭母亲去世,辞官守丧。太尉李固上表荐举他,征召任命为议郎,
又升为乐安太守。郡人周璆,高洁之人,前后郡守招请,不肯去,只有陈蕃能够招他去。
陈蕃称他的字,不叫他的名。特别为他安放一张床,周璆离开时,就把床悬挂起来。大将
军梁冀威势震动天下,当时派人送信给陈蕃,请陈蕃办私事,送信的人不得见。于是送信
的人说假话请求见陈蕃,陈蕃发怒,把送信的人鞭打至死,获罪降为修武令。后来被任命
为尚书。这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商议要派军队去讨伐,皇帝又下诏州郡,各地都
可以保举孝廉、茂才。陈蕃上疏说:“以前高祖创立大业,抚养百姓如同养育自己的孩子
一样。现在二郡的老百姓也是皇上的孩子。导致孩子们为害的原因,难道不是当地官吏贪
污暴虐逼迫他们像这样造反的吗?应该严厉责成三府,暗暗地考核州牧太守县令,如果有
为政残害百姓的人,立即向朝廷揭发,另选清正贤明,能够宣扬法令,爱护百姓的人,这
样可以不必烦劳国家的军队,却可以使所有的盗贼平息啊!"(陈蕃)因为这个得罪了皇帝
身边的人,所以被下放到豫章郡担任太守。后升任大鸿胪。恰逢白马县令李云上疏直言劝
谏,桓帝大为震怒,李云应被处死,陈蕃上书救李云,获罪被罢免回家。永康元年,桓帝
去世。窦太后执掌朝政,当时刚遭国丧,还没有确定皇位继承人,各尚书害怕触怒朝中权
臣,都假称有病不上朝。陈蕃写信责备他们说:“古人讲究节操,侍奉去世君主的态度如
同他还活着一样。现在皇嗣还没有定下来,政事日益紧迫,诸君为什么抛弃国家的苦难不
管,在家躺着休息呢?在义已经很亏缺了,哪能谈得上仁呢!”各位尚书惶惶恐怖,都去
朝廷办公。灵帝即位后,窦太后再次下诏表彰陈蕃,封陈蕃为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桓
帝的乳母赵娆,早晚都在窦太后身边,中常侍曹节、王甫等同她勾结,谄媚巴结太后。太
后信任他们,多次下诏令,给他们封爵授官。陈蕃常恨这帮人,决心消灭宦官。恰逢窦武
也有谋划,陈蕃于是与窦武商量。到后来事情败露,曹节等人伪造太后的命令杀了窦武等
人。陈蕃当时七十多岁,听说变乱发生,率领属官和学生八十余人,一起拔刀冲进承明
门。王甫当时从宫里出来,于是命令逮捕陈蕃,当日杀害了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村居书喜
陆游
红桥梅市晓山横,白塔樊江春水生。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坊场酒贱贫犹醉,原野泥深老亦耕。
最喜先期官赋足,经年无吏叩柴荆。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中“红"白”相互映衬,色彩明丽自然,描绘出早春乡间清新的风貌。
B.“袭"字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天气骤暖,春花绽放,香气浓郁芬芳,扑面而来的景
象。
C.“鹊声穿树”将无形的鸟鹊的叫声描写得生动可感,突出了林中幽深、静谧的环境。
D.颔联从嗅觉、触觉和听觉三个角度描绘了春天的气息与声音,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答案B
解析“袭"字运用的是拟人手法。
16.诗中最能表现作者思想情感的词语,谓之“诗眼”。请找出本诗的“诗眼”,并从内
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
答案本诗的诗眼是“喜”。全诗依次写可“喜"之事,“喜”成为情感脉络和行文线索:山村
美景可喜;乡村生活可喜;官赋已交,整年不会有小吏催租,最可喜。作者直抒胸臆,着
一“喜"字抒发对春天、自然的喜爱,表达了一种闲情逸致。“喜”字统摄全篇,集中表达主
题。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短歌行》中引用《诗经》中的句子来比喻渴求贤才的诗句是_________,
_________。
(2)在古代诗词中,作者常借“菊"的意象来抒发不同的感情,如《声声慢(寻寻觅
觅)》中的__________,暗示词人的落寞惆怅,《饮酒(其五)》中的__________,却表
现了诗人的怡然自得。
(3)《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昔日琵琶女名噪一
时,众多纨绔子弟争相追捧。
答案:(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2)满地黄花堆积采菊东篱下
(3)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老刘的茶摊,是一个撑起来的简易木架子。茶,有的用塑料袋装着,有的用罐子盛
着,有的散在几个小竹簸箕里。他招呼我坐下,给我泡了一杯“黄金芽"。我端着杯子细
细端详,金黄色的茶芯在沸水中不停起伏,但并不急于舒展;茶水则渐渐呈现淡黄色。一
股香气微微散开,轻轻弥漫,在我的鼻翼间摇来摇去。水有点烫,我试着品了一小口,略
微有点苦。
老刘给我指了指他的家。出家门,没多远,就是茶林;沿溪行,又没多远,就到茶
摊。这样的日子很简单,但侍弄那么多株茶树,也够他忙的。
日子散散淡淡,一晃,差不多一年过去了。有一天,我和老刘在微信上聊天。正聊
着,老刘发来“视频通话”请求。原来,他连接视频,是想让我看看“茶壶"——红壶、
青壶、白壶……错落有致,沿龙池之畔排列着一片茶壶雕塑群,据老刘说,足足有一百多
个。“我们村子现在都以茶为生。以前只种茶卖茶,现在变了,我们还要建设茶叶主题的
旅游景点呢。”视频里,老刘开心笑着,一脸的阳光……
18.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
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
B.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
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C.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地说:“唉,天可真凉了——"
“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啦!”
D.看过石砲沟几十年,这里的山形是没有变化的——峰巅隆起,沟谷下沉,绵延起伏。四
十多年前是这样子,四十多年后依旧如此。
【答案】D
【解析】文中“是想让我看看‘茶壶’——红壶、青壶、白壶"的破折号是表示对前面的
具体解说,属于解释说明。A项,破折号引出总括性的说明;B项,破折号表示突然转变
话题或突出语意转折;C项,破折号表示声音延长;D项,破折号后是对前面的具体解
说,属于解释说明。
19.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
【答案】①使用对称句,句式工整;②文白结合,“沿溪行”有文言色彩,“又没多远"
口语色彩突出;③语气上轻松幽默;④使用短句,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⑤流水句,轻
快流利。
【解析】鉴赏品味语言一般可以从修辞角度、语体角度、句式角度、用词角度等几个方面
分析。“出家门,没多远,就是茶林;沿溪行,又没多远,就到茶摊”,从句式的角度来
看,这段话主要使用短句,没有过多的修饰,非常干净利落,同时“出家门,没多远,就
是茶林"和“沿溪行,又没多远,就到茶摊”结构一致,句式工整,且“出……"
“沿……”“就到……"采用流水句,流畅轻快;从用词角度来看,“沿溪行”有文言特
色,而“又没多远"又是口语,文白夹杂,富有特色;从这段话的内容来看,这段话是紧
承“老刘给我指了指他的家”而来,后面是介绍老刘家的具体位置,语气上显得轻松幽
默。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茶,分别用塑料袋、罐子、小竹簸箕装着。"从
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答: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精通谈判心理学》课件
- 《税收政策解析与应用课件》
- 《各类证件及办理流程》课件
- 《动物疾病概述》课件
- 角色认知和有效沟通
- 邢台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儿科护理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何氏医学院《制药综合实验(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济南职业学院《工程图学A(II)》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省仁寿县文宫中学2025届高三高考信息卷(二)物理试题含解析
- 盐城工学院《数学软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 高中生生涯规划讲座稿
- GB/T 4423-2007铜及铜合金拉制棒
- GB/T 34943-2017C/C++语言源代码漏洞测试规范
- GB/T 18959-2003木材保管规程
- 交互设计1课件
- 鸡病及其诊断课件
- 光学信息处理第六章光学图像识别课件
- 甜菜碱含量检测试剂盒说明书-可见分光光度法UPLC-MS-4566
- 经济适用房申请表好的范本
- 诚信期末考试构建诚信考场宣传PPT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