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单元检测】(B卷-能力提升练)-高一语文单元速记-巧练(统编版必修下册)(含答案)_第1页
第七单元【单元检测】(B卷-能力提升练)-高一语文单元速记-巧练(统编版必修下册)(含答案)_第2页
第七单元【单元检测】(B卷-能力提升练)-高一语文单元速记-巧练(统编版必修下册)(含答案)_第3页
第七单元【单元检测】(B卷-能力提升练)-高一语文单元速记-巧练(统编版必修下册)(含答案)_第4页
第七单元【单元检测】(B卷-能力提升练)-高一语文单元速记-巧练(统编版必修下册)(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单元检测】(B卷-能力提升练)-高一语文单元速记-巧练(统编版必修下册)(含答案)班级姓名学号分数

2023-2024学年下期高一语文必修下单元检测

第7单元(B卷·能力提升练)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人物视角叙事是古代小说常用的叙事方法,《红楼梦》可以从每个章节的不同人物视

角来读,对同一件事也可以从不同人眼中写出。黛玉进贾府,是贵族少女兼伶仃孤女角

度,刘姥姥进大观园是穷人兼世故老妪角度,查抄大观园是从权力顶峰跌落的王熙凤角

度。这是作者熟谙人物视角叙事的结果。曹雪芹善于使用人物视角叙事,喜欢变换视角,

但却始终围绕着贾宝玉和贾府盛衰。《红楼梦》人物视角叙事既考究又华丽,站在叙事视

角的人物一定有特别深刻的叙事角度,他(或她)和所叙之事或人又肯定有重要联系。

在《红楼梦》前三回中得到详尽外貌描写的依次是熙凤、宝玉、黛玉。熙凤和宝玉都

映现在黛玉眼中,黛玉到荣国府,王熙凤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

了!"她夸黛玉长得好,主要为逗老祖宗开心,所以还有下边的话:“况且这通身的气

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至于黛玉标致到什么程度?曹雪芹

却故意不写,他要将黛玉的外貌放到最应该观察的人眼中写,绛珠仙草只能在神瑛侍者面

前显露绝世风姿,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必须从贾宝玉眼

中看出,且要接着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从林黛玉眼中,贾宝玉“面若中秋之

月,色如春晓之花"的外貌得到了详尽展示,他的通灵玉却绝对不能从林黛玉眼中叙出,

所以当袭人要拿通灵玉给黛玉看时,被婉拒。贾宝玉的通灵玉只能从最终兑现了“金玉良

缘”的薛宝钗眼中叙出。每个情节都有一个主要的人物叙事视角,一丝不苟又一丝不乱。

多种叙事视角的综合运用和自如转换,是《红楼梦》取得前所未有叙事成就的主要原因。

(摘编自马瑞芳《红楼故事及文本写作》)

材料二

《红楼梦》主题历来众说纷纭,正如鲁迅所言,经学家见《易》,道学家见淫,才子

见缠绵,革命家见排满……持自传说、索引说、阶级斗争说者亦众,此现象实属正常。有

些文学作品就像饺子,就为了中间那口馅儿;有些文学作品就像点缀在西瓜里的那些子

儿,人间百态尽在其中。其实开篇作者就借空空道人说出,即“大旨谈情"。《红楼梦》

可称为“言情小说”,但与现代意义的“言情小说"不同。我们可以从“情”字来赏析

《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第一层境界,是将“情"理解为爱情之情,认为《红楼梦》单纯是一部写宝黛爱情的

书。若如此看待红楼,可谓未窥门径,枉费曹公十年辛苦。

第二层境界,认为《红楼梦》是为闺阁立传、女儿正名。刘鹗《老残游记》言:雪芹

之大痛深悲,乃是为“千红”一哭,为“万艳"同悲。宝玉在女子面前自卑、自轻、自我

否定、自我牺牲。与玉钏儿一起,他烫了手,反急问玉钏儿烫着没有。龄官画“蔷”,天

降大雨,他只顾提醒龄官“快避雨去罢”,却不在意自己也在雨中。受父笞打,黛玉来

探,却只嚷不疼,希望黛玉不要伤心……

第三层境界,借写宝玉对女子的珍重体贴,探究人与人应该如何相处。体贴,以己

之心体人之心,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是“仁"的内核。当时“仁”道日渐僵

化,而作为躯壳的“礼"反据要津,《红楼梦》中亦有暗讽,贾敬死后,贾珍、贾蓉“直

哭到天亮喉咙都哑了方住”,回府后便寻欢作乐。而宝玉形象是对“仁"礼”平衡的一

次拨乱反正。有人说《红楼梦》的内核是对封建道德的反抗,宝玉就是代表。实则大谬,

宝玉蔑视的是虚伪,是虚礼,而非道德。他领会到了仁道精髓,即体贴,是真道德的践行

者。

第四层境界,《红楼梦》不仅是仁爱之书,更是充满无限情怀的天真之书、博爱之

书。“仁"道建立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上,推己及人,即可得仁。宝玉对一切美好、纯净的

事物都充满关爱。第三十五回说宝玉“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

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的……”宝玉之“多情而善感"毫无

矫揉,发乎真心,他有仁心,坚持、热爱、有信仰;他有诗心,天真、浪漫、充满想象。

二者结合,便是宝玉这个“混世魔王”的真实面貌,而这或许也是《红楼梦》一书“大旨

谈情"之“情”的真实面貌。

(摘编自王学良《如何赏析作为“言情小说"的〈红楼梦〉》)

材料三

《红楼梦》是小说,是文学艺术。表达思想的方式是塑造典型形象,使用的语言是生

活语言。作者只用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物形象,并且语言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第二十四

回自“贾芸出了荣国府回家”至“一面趔趄着脚儿去了”,一千六百多字,却写了四个

人:贾芸的舅舅卜世仁、贾芸的舅妈、醉金刚倪二和贾芸。前面三人虽然都只是寥寥数

笔,但俱各传神。卜世仁夫妇的鄙吝和倪二的仗义,皆历历如绘。人物的语言也符合各自

的身份和性格。“一碗茶也争,我难道手里有蜜!”这是初恋中的智能儿的语言,反映她

心里的甜意。“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这是金钏的语

言,反映她因受宝玉的赏爱而心悦意肯、别无他虑的心态。“什么‘呦呦鹿鸣,荷叶浮

萍’,小的不敢撒谎。”这是李贵的语言,反映他护送宝玉读书,但不识字,也不理会读

书,只是从旁听闻的状况。《红楼梦》里最能言善语的要数黛玉、王熙凤、红玉、麝月几

人。林黛玉慧心巧舌,聪明伶俐;王熙凤先意承志,博取欢心;红玉伶牙俐齿,如簧百

啭;麝月在教训老婆子时词锋逼人,势猛气锐。作者对这四个人的语言是精心设计的,是

特写。

《红楼梦》在古典长篇小说中确已成为“绝唱”,这是毋庸争议的,但它还是一首不

用韵的诗。这不仅仅因为《红楼梦》里有许多诗,而且它从开头至八十回的叙述,也都有

诗的素质,它的叙述与诗是交融的,是一体的。诗是什么?是抒情,抒喜怒哀乐各种各样

的情而不是干巴巴地纪事,《红楼梦》确有这种抒情性的特点。

(摘编自冯其庸《〈红楼梦〉的语言魅力》)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重点关注了《红楼梦》中的叙事特点,通过列举事例、引用原文,对《红楼梦》

的叙事特点进行阐释,准确到位

B.材料二列举了关于《红楼梦》主题的众多说法,指出其主题即作者开篇说的“大旨谈

情”,可以从“情"字入手理解把握小说主旨。

C.材料三认为《红楼梦》不仅是小说,也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源于作品中穿插着很多

诗,而且从始至终都充满叙述与抒情的交融。

D.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绝唱”,《红楼梦》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作者通过塑造

典型形象来表情达意,人物的语言富有生活气息。

答案C

解析C项,“而且从始至终都充满叙述与抒情的交融"错误。作者只是说在前八十回的

叙述中“也都有诗的素质,它的叙述与诗是交融的,是一体的”,而不是说从始而终。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虽可理解为“言情小说”,但仅仅把它当作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并不符合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意图。

B.《红楼梦》中“情”是“仁心"与“诗心”的结合,这种结合在宝玉身上表现为坚持、

热爱、有信仰与天真、浪漫、充满想象。

C.《红楼梦》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精妙传神,表现力很强,寥寥几笔,就将智能儿、金钏

以及李贵等人描绘得栩栩如生。

D.《红楼梦》精心设计了黛玉、王熙凤、红玉、麝月等人的语言特写,符合人物身份,凸

显人物性格,具有高度个性化的特点。

答案B

解析B项,“《红楼梦》中‘情’是‘仁心’与‘诗心’的结合"错误,由原文材料二

最后“宝玉之‘多情而善感’……他有仁心……他有诗心……二者结合……而这或许也是

《红楼梦》一书‘大旨谈情’之‘情’的真实面貌”可知,是“或许”,而不是肯定。

3.下列说法中,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中的多次点戏、听戏都与小说人物命运紧密关联,如宝钗过生日时点了涉及

和尚的戏,暗示她未来的丈夫将会出家。

B.《红楼梦》中很多文字是写景和叙事的最天然的结合,也是富有诗的素质的一个重要原

因,因此我们要读出它的味外味、韵外韵。

C.胡适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研究方式,考证了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还得出

了《红楼梦》是曹雪芹自传的结论。

D.无论人或物、有情或无情,宝玉都可以体贴其悲音,感谅其情愫。对他来说,不但草

木,凡天下之物,皆和人一样,有情有理。

答案D

解析材料二主要是从“情"字分析《红楼梦》的主题思想,A项是说小说中“戏文”与

人物命运的关联;B项是说《红楼梦》富有诗意,具有言外之意;C项说的是胡适的研究

成果,都与材料二的观点无关。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1)论证方法多样。文章采用了例证、喻证、引证、对比论证等。如引用了刘鹗的

语句,选取了宝玉与玉钏儿、龄官、黛玉的交往事例,运用了饺子、西瓜子等喻体,让论

证更有说服力。(2)论证结构清晰,运用总分结构,分条论证。作者从“情"字入手,分

析了从“情”字理解小说主题的四个层面,结构严谨,层次清晰。(3)论证语言浅显明

了。作者通过比喻、对比、举例等手法,用通俗浅显的语句,将自己的观点一一展示,化

难为易,通俗易懂。(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从论证方法上看,引用刘鹗《老残游记》中的话,属于引证法;列举宝玉与玉钏

儿、龄官、黛玉的交往事例,属于例证法;“有些文学作品就像饺子,就为了中间那口馅

儿;有些文学作品就像点缀在西瓜里的那些子儿,人间百态尽在其中”,使用了喻证法;

列举贾珍、贾蓉在贾敬死后回府前后的表现,使用了对比论证法。从论证结构上讲,文章

采取的是总分的论证方式,首先提出总论点——《红楼梦》的主题是“大旨谈情”,接下

来从四个层面理解,条理非常清晰。在语言上也很有特色,如使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

大量列举实例,通俗易懂,使深刻的道理浅显化。

5.请结合材料一,概述《红楼梦》在叙事方面的主要特点。(6分)

答案(1)每个章节可以从不同人物视角来读,同一件事也可以从不同人眼中写出。(2)善

于使用人物视角叙事,喜欢变换视角,但却始终围绕着贾宝玉和贾府盛衰。(3)人物视角

叙事既考究又华丽,站在叙事视角的人物一定有特别深刻的叙事角度。(4)对主要人物、

关键情节的描写,通过特定的人物去实现。(5)每个情节都有一个主要的人物叙事视角,

同时又有多种叙事视角的综合运用和自如转换。(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材料一论述的主要是《红楼梦》的叙述特点,分析时把议论的部分提取出来,稍作

整理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可巧这日非正经日期,亲友来的少,里面不过几位近亲堂客,邢夫人、王夫人、凤

姐并合族中的内眷陪坐。闻人报:“大爷进来了。"唬的众婆娘唿的一声,往后藏之不

迭,独凤姐款款站了起来。贾珍此时也有些病症在身,二则过于悲痛了,因拄个拐踱了进

来。邢夫人等因说道:“你身上不好,又连日事多,该歇歇才是,又进来做什么?”贾珍

一面扶拐,拃挣着要蹲身跪下请安道乏。刑夫人等忙叫宝玉搀住,命人挪椅子来与他坐。

贾珍断不肯坐,因勉强陪笑道:“侄儿进来有一件事要求二位婶子并大妹妹。"邢夫

人等忙问:“什么事?”贾珍忙笑道:“婶子自然知道,如今孙子媳妇没了,侄儿媳妇偏

又病倒,我看里头着实不成个体统。怎么屈尊大妹妹一个月,在这里料理料理,我就放心

了。"邢夫人笑道:“原来为这个。你大妹妹现在你二婶子家,只和你二婶子说就是

了。”王夫人忙道:“他一个小孩子家,何曾经过这样事,倘或料理不清,反叫人笑话,

倒是再烦别人好。"贾珍笑道:“婶子的意思侄儿猜着了,是怕大妹妹劳苦了。若说料理

不开——我包管必料理的开——便是错一点儿,别人看着还是不错的。从小儿大妹妹顽笑

着就有杀伐决断,如今出了阁,又在那府里办事,越发历练老成了。我想了这几日,除了

大妹妹再无人了。婶子不看侄儿、侄儿媳妇的分上,只看死了的分上罢!”说着滚下泪

来。

王夫人心中怕的是凤姐儿未经过丧事,怕他料理不清,惹人耻笑。今见贾珍苦苦的说

到这步田地,心中已活了几分,却又眼看着凤姐出神。那凤姐素日最喜揽事办,好卖弄才

干,虽然当家妥当,也因未办过婚丧大事,恐人还不服,巴不得遇见这事。今见贾珍如此

一来,他心中早已欢喜。先见王夫人不允,后见贾珍说的情真、王夫人有活动之意,便向

王夫人道:“大哥哥说的这么恳切,太太就依了罢。"王夫人悄悄的道:“你可能么?”

凤姐道:“有什么不能的。外面的大事已经大哥哥料理清了,不过是里头照管照管,便是

我有不知道的,问问太太就是了。"王夫人见说的有理,便不作声。贾珍见凤姐允了,又

陪笑道:“也管不得许多了,横竖要求大妹妹辛苦辛苦。我这里先与妹妹行礼,等事完

了,我再到那府里去谢。”说着,就作揖下去,凤姐儿还礼不迭。

贾珍便忙向袖中取了宁国府对牌出来,命宝玉送与凤姐,又说:“妹妹爱怎样就怎

样,要什么只管拿这个取去,也不必问我。只求别存心替我省钱,只要好看为上;二则也

要同那府里一样待人才好,不要存心怕人抱怨。只这两件外,我再没不放心的了。"凤姐

不敢就接牌,只看着王夫人。王夫人道:“你哥哥既这么说,你就照看照看罢了。只是别

自作主意,有了事,打发人问你哥哥、嫂子要紧。”宝玉早向贾珍手里接过对牌来,强递

与凤姐了。贾珍又问:“妹妹住在这里,还是天天来呢?若是天天来,越发辛苦了。不如

我这里赶着收拾出一个院落来,妹妹住过这几日倒安稳。"凤姐笑道:“不用。那边也离

不得我,倒是天天来的好。”贾珍听说,只得罢了。然后又说了一回闲话,方才出去。

一时女眷散后,王夫人因问凤姐:“你今儿怎么样?"凤姐儿道:“太太只管请回

去,我须得先理出一个头绪来,才回去得呢。”王夫人听说,便先同邢夫人等回去,不在

话下。

这里凤姐儿来至三间一所抱厦内坐了,因想: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

件,事无专执,临期推委;第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

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此五件实是宁国府中风俗,

不知凤姐如何处治,且听下回分解。正是:

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

(节选自《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众婆娘和王熙凤对贾珍到来的不同反应,既显出封建社会男女尊卑有别的礼教束缚,又

衬托出王熙凤的独特地位和个性。

B.从邢夫人对王熙凤到宁国府帮忙一事的敷衍态度上,可以看出她们婆媳二人的关系淡

漠,而王熙凤跟姑妈王夫人关系密切。

C.当贾珍向王熙凤作揖致谢时,“凤姐儿还礼不迭”,一方面显示了王熙凤礼数周到,另

一方面也流露出她心愿得遂后的满足。

D.贾珍让宝玉代自己将对牌送与凤姐,既可避免因对方推辞带来的尴尬,同时,也是碍于

礼教,宝玉因身份特殊,忌讳较少。

答案B

解析B项,“从邢夫人对王熙凤到宁国府帮忙一事的敷衍态度上,可以看出她们婆媳二

人的关系淡漠”无中生有。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一段场面描写虽简,但故事背景却交代得十分清楚,主要人物悉数出场。

B.“踱"扶”“拃挣"等动作描写,既表现了人物的悲痛心情,又显示了身份特征。

C.选文善于刻画人物,将王夫人谨慎周到、王熙凤泼辣狡黠的性格揭示得淋漓尽致。

D.结尾展现了凤姐虑事缜密、能力过人,并借此巧妙设置悬念,牢牢地抓住了读者。

答案C

解析C项,“王熙凤泼辣狡黠的性格”错误,“有什么不能的。外面的大事已经大哥哥

料理清了,不过是里头照管照管,便是我有不知道的,问问太太就是了"这里凤姐儿来

至三间一所抱厦内坐了……无脸者不能上进”等刻画了王熙凤急于表现和精明强干的特

点。

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体现了贾珍说话艺术的高超,试结合选文简要分析。(4分)

答案①先以王夫人担心王熙凤受累切入话题,而分担由家庭变故带来的痛苦与劳累是人

之常情,让王夫人无法拒绝;②再就王夫人真正担心的“料理不清,反叫人笑话”,高度

肯定王熙凤从小“杀伐决断”到出阁后“历练老成"的处理能力,以两府中无人可及,让

王夫人打消顾虑;③最后打出情感牌,因为“死者为大”,而且秦可卿在宁、荣二府中人

缘不错,与贾母、王夫人、王熙凤关系都很融洽,让王夫人不忍推辞;④说话条理清晰,

考虑问题全面,层层推进,步步为营,彰显了良苦用心,让人不能拒绝。

解析“婶子的意思侄儿猜着了,是怕大妹妹劳苦了”,以王夫人担心王熙凤受累切入话

题;“若说料理不开——我包管必料理的开——便是错一点儿,别人看着还是不错的。从

小儿大妹妹顽笑着就有杀伐决断,如今出了阁,又在那府里办事,越发历练老成了。我

想了这几日,除了大妹妹再无人了”则针对王夫人“他一个小孩子家,何曾经过这样事,

倘或料理不清,反叫人笑话,倒是再烦别人好"的话,一一反驳,高度肯定王熙凤的处事

能力,以两府中无人可及,让王夫人打消顾虑;“婶子不看侄儿、侄儿媳妇的分上,只看

死了的分上罢”则打出感情牌,借秦可卿与荣国府诸人的关系,让王夫人不忍推辞;整体

而言,这段文字条理清晰,由王夫人的担心到王熙凤的能力,再到两府关系,层层推进,

步步为营,彰显了他的良苦用心,让人不能拒绝。

9.文中画横线句子里的“早"强”两字分别体现了宝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结合文中其

他人物形象进行比较分析。(6分)

答案①“早"体现了宝玉急切的心理和率真的少年天性。宝玉没有像凤姐那样观望王夫

人的态度,也不像其他人那样老于世故,他只是一门心思希望秦可卿的丧事能够得到圆满

料理。②“强”体现了宝玉的聪敏过人、乐于成人之美。宝玉看透了凤姐想接受对牌又担

心王夫人阻止的心思,将对牌强塞给凤姐,满足了凤姐的心愿。

解析“早”,早就,“宝玉早向贾珍手里接过对牌来”是写宝玉在凤姐“不敢就接

牌,只看着王夫人"和王夫人说话之后的动作,体现了宝玉急切的心理和率真的少年天

性,他不世故,不观望,一心想让凤姐料理好秦可卿的丧事;“强”,强行,在凤姐犹豫

不决时,宝玉“强递与凤姐了"说明宝玉通过察言观色明白了凤姐的心思,因此成人之

美。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本一:

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作《循吏列传》第五十九。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

文本二:

赵轨,河南洛阳人也。父肃,魏廷尉卿。周蔡王引为记室。迁卫州治中。高祖①受

禅,转齐州别驾,有能名。在州四年,考绩连最。征轨入朝。时卫王爽②为原州总管,上

见爽年少,以轨所在有声,授原州总管司马。在道夜行,其左右马逸入田中,暴人禾。轨

驻马待明,访禾主酬直而去。原州人吏闻之,莫不改操。

公孙景茂字元蔚,河间阜城人也。开皇初,诏征入朝,拜汝南太守。郡废,转曹州司

马。俄迁息州刺史,法令清静,德化大行。开皇十六年,转道州刺史。悉以秩俸买牛犊鸡

猪,散惠孤弱不自存者。好单骑巡人,家至户入,阅视百姓产业。有修理者,于都会时乃

褒扬称述。如有过恶,随即训导,而不彰也。由是人行义让,有无均通,男子相助耕耘,

妇人相从纺绩。大村或数百户,皆如一家之务。其后请致事,上优诏听之。大业初卒官。

身死之日,诸州人吏赴丧者数千人,或不及葬,皆望坟恸哭,野祭而去。

敬肃字弘俭,河东蒲坂人也。少以贞介知名,释褐州主簿。炀帝嗣位,迁颍川郡丞。

时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当涂用事,其邑在颍川,每有书属肃。肃未尝开封,辄令使者持

去。述宾客有放纵者,以法绳之,无所宽贷。由是述衔之。八年,朝于涿郡,帝以其年

老,有治名,将擢为太守者数矣,辄为述所毁,不行。

刘旷,不知何许人也。性谨厚,每以诚恕应物。开皇初,为平乡令,单骑之官。人有

诤讼者,辄丁宁晓以义理,不加绳劾,各自引咎而去。所得俸禄,赈施穷乏。百姓感其德

化,更相笃励,曰:“有君如此,何得为非!”在职七年,风教大洽,狱中无系囚,争讼

绝息,囹圄尽皆生草,庭可张罗。及去官吏人无少长号泣于路将送数百里不绝。

(节选自《隋书·循吏传》)

【注】①高祖:隋文帝杨坚。②卫王爽:隋文帝杨坚异母弟杨爽。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

黑。(3分)

及A去B官C吏D人E无F少G长H号I泣J于K路L将M送N数O百P里Q

不R绝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奉法循理之吏"的“循”是遵循的意思,与《孔雀东南飞并序》中“奉事循公姥"的

“循”字含义不同。

B.别驾,官名。汉置,为州刺史的佐吏。因出巡时不与刺史同车,别乘一车,故名。

C.“上优诏听之"的“听”是听从、应许、允许的意思,与《陈情表》中“听臣微志"的

“听”字含义相同。

D.“每以诚恕应物"的“物”是别人的意思,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善万物之得时"的

“物”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卫王杨爽在夜间行走,其手下人的马脱缰跑入农田中,踩坏了庄稼。于是,赵轨停

下来等到天明,在赔偿百姓的损失之后才离开。

B.公孙景茂先后在多地任职。等到其去世时,前来奔丧的官吏和百姓有数千人,一些

没有赶上葬礼的就望坟哭泣,随地祭祀后离开。

C.敬肃在担任颍川郡丞时得罪了宇文述,所以宇文述对其怀恨在心。后隋炀帝多次准

备提拔敬肃担任太守,宇文述总是诋毁敬肃。

D.监狱都长满了杂草,官署厅堂可用来张设罗网捕捉鸟兽,这些都能够反映出在刘旷

的治理下,平乡的社会风气发生了良好的变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悉以秩俸买牛犊鸡猪,散惠孤弱不自存者。

(2)述宾客有放纵者,以法绳之,无所宽贷。

14.较之司马迁,《隋书·循吏传》的作者为循吏增加了哪些内涵?请简要概括。(3分)

【答案】

10.CHL11.A12.A

13.(1)(公孙景茂)把自己的俸禄全部拿来买牛犊、鸡、猪等,分给孤儿和病弱无法生

活的人。(2)对宇文述的放任不受约束的宾客,敬肃用法律制裁他们,没有宽恕的。

14.①为官重在教化疏导;②为官心系百姓疾苦;③为官深受百姓爱戴。

【解析】10.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等到刘旷离职,官吏百姓不论老少,在道路旁号啕大哭,送行的队伍绵延几百里。

“及去官"为句首状语,应在其后断开,即C处;

“吏人无少长”作“号泣于路"的主语,且为定语后置,后面可断开,即H处。

“号泣于路”是状语后置句,后面断开;且此句与“将送数百里不绝"说的是两个方面,中间

应该断开,即L处;故选CHL。

1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A.错误。两句中的“循”字含义相同,都是依照,遵循的意思。句意:奉行法律遵循事理的

官吏。/一切行事都顺着婆婆的意思。

B.正确。

C.正确。都是听从、接受的意思。句意:皇上特下诏书批准。/应许我微不足道的心愿。

D.正确。前一个“物"指人,意为别人;后一个“物”指客观存在的各种物质、物体。句意:

总是以诚实仁爱待人。/羡慕万物恰逢繁荣滋长的好时节。故选A。

12.本题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卫王杨爽在夜间行走,其手下人的马脱缰跑入农田中"错误。原文“在道夜行,其左右马

逸入田中,暴人禾。轨驻马待明,访禾主酬直而去”,可见在夜间行走的是赵轨,是赵轨

手下人的马脱缰跑入农田中。故选A。

13.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

(1)“悉”,全部;“秩俸”,俸禄,俸薪;“存”,生存,生活;“……者”,……的人。

(2)“绳”,制裁;“无所”,没有;“宽贷”,宽恕;“述宾客有放纵者”,定语后置,正常语

序是“有放纵述宾客"。

14.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文本一可知,司马迁指出循吏的内涵有三,分别为:“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

行”。回答本题,需要在此基础上审视文本二中循吏还有其他什么内涵特点。

由“在州四年,考绩连最。征轨入朝。时卫王爽为原州总管,上见爽年少,以轨所在有

声,授原州总管司马。在道夜行,其左右马逸入田中,暴人禾。轨驻马待明,访禾主酬直

而去。原州人吏闻之,莫不改操"可知:为官重在教化疏导;

由“悉以秩俸买牛犊鸡猪,散惠孤弱不自存者”可知:为官心系百姓疾苦;

由“在职七年,风教大洽,狱中无系囚,争讼绝息,囹圄尽皆生草,庭可张罗。及去官,

吏人无少长,号泣于路,将送数百里不绝"可知:为官深受百姓爱戴。

参考译文:

文本一:

奉行法律遵循事理的官吏,不自夸功劳自称贤能,百姓对他们没有什么称誉,他们也

没有什么错误行为。写作《循吏列传》第五十九。

文本二:

赵轨,是河南洛阳人。父亲赵肃,担任魏国的廷尉卿。周蔡王请他做记室。升任卫州

治中。高祖登基,赵轨改任齐州别驾,有能干的名声。赵轨在齐州四年,政绩连年第一。

朝廷征赵轨入朝。当时卫王杨爽担任原州总管,皇上嫌他年轻,因为赵轨的政声很好,就

授其为原州总管司马。半夜走在路上,赵轨手下人的马脱缰跑入稻田中,踩坏了农民的禾

苗。赵轨停下马等到天亮,寻找禾苗的主人按其价值赔偿而去。原州的官吏听说了这件

事,没有不改变节操的。

公孙景茂字元蔚,是河间阜城人。开皇初年,下诏征召公孙景茂入朝,授汝南太守。

汝南郡被废弃,公孙景茂改任曹州司马。不久升任息州刺史,法令稳妥,德教广为推行。

开皇十六年,改任道州刺史。(公孙景茂)把自己的俸禄全部拿来买牛犊、鸡、猪等,分

给孤儿和病弱无法生活的人。公孙景茂喜欢一个人骑着马巡察民情,到了百姓门口就进入

家中,看看百姓的家产。有持家很好的,在集会时就表扬称赞。如有过错,就当即教诲,

但不宣扬。因此人人谦让,互通有无,男子相互帮忙耕种,妇女一起纺丝绩麻。大村几百

户,像是一家人。随后公孙景茂请求辞官,皇上特下诏书批准。大业初年死于官任。去世

的那天,各个州郡赶来奔丧的官吏百姓有数千人,有的没赶上葬礼,都望坟痛哭,随地祭

祀而去。

敬肃字弘俭,是河东蒲坂人。从小因为方正耿介闻名,初仕州主簿。隋炀帝继位,升

任颍川郡丞。当时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执政当权,他的封邑在颍川,经常有书信嘱咐敬

肃。敬肃不曾开封,就命令使者拿回去。对宇文述的放任不受约束的宾客,敬肃用法律制

裁他们,没有宽恕的。因此宇文述怀恨在心。八年,在涿郡朝见皇帝,皇帝因为他年事已

高,而且为政有好名声,多次准备提升为太守,总是受宇文述诽谤,没有成功。

刘旷,不知是什么地方人。生性谨慎笃厚,总是以诚实仁爱待人。开皇初年,任平乡

令,一个人骑着马上任。百姓中有诉讼的,就再三晓以大义,不施行惩罚,这些人各自悔

过而去。刘旷所领取的俸禄,都救济布施给穷困的人。百姓被他的德化感动,互相劝勉

说:“有这样的县令,哪能胡作非为呢?”在任七年,风气大变,牢狱中没有囚犯,诉讼

争斗绝迹,监狱都长满了草,官署厅堂可用来张设罗网捕捉鸟兽。等到刘旷离职,官吏百

姓不论老少,在道路旁号啕大哭,送行的队伍绵延几百里。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5~16题。

自题一绝

曹雪芹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咏菊

林黛玉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题一绝》是作者以自己的身份来写的唯一的一首诗。由于作者在书中对许多人物抱

有同情心,所以说自己是饱含着“一把辛酸泪"来写这部著作的。

B.《自题一绝》中“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一句,作者唯恐后人不知他的真实意图,

全诗表达了作者难以直言又深怕为世俗所不解的苦闷心情。

C.《咏菊》颈联“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所题写的是作者面对着凌霜傲雪的

菊花时那一瞬间的哀怨。

D.《咏菊》的尾联借写陶渊明歌咏菊花的高风亮节,暗示作者高洁的品格。

答案C

解析C项,诗中所题写的都是平素的哀怨。

16.请比较这两首诗在内容情感方面的相同之处以及在表现手法方面的不同之处。(6分)

答案①内容情感方面的相同之处:我们从林黛玉的诗中听到了曹雪芹的心声,这两首诗

是二者之间激起的回响和共鸣,都表达了诗人一怀情愫不被人理解的苦闷。②表现手法方

面的不同之处:《自题一绝》出现在小说第一回,曹雪芹直接抒情,开篇明义,概述整部

小说的大意。结语是一个疑问句,表明了此书谁能读懂的慨叹。《咏菊》是林黛玉咏物抒

情,借菊的品质抒发自己清高孤傲、目下无尘的情怀。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侍坐》中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___,___”,告诫后世统治者

如果不能汲取秦覆灭的教训就会重蹈覆辙,向当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

(3)《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水"和“舟”的关系比喻民心向背决定生死存亡的

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6分,每句1分,错字、漏字不给分)

(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永丰村三面环山,南面水口,形成天然圈椅,洙溪河蜿蜒穿村而过。村中的古宅由西

北的高地向东南的低地依次而建,①________。整个村落古宅群村西多而集中,村东少而

分散。村中古道均为青红两种石板铺成,纷繁有序,由南向北缓缓上升,台阶、石栏依山

而建,依势而构,设计②________。目前,古村落的功能分区与建设控制带已经划定;永

丰村所有古建一律不再拆除及易地迁移,不得建古建筑中心区域新房。如此一来,永丰村

古宅、古河、古道、古桥③________,浑然天成,可谓处处小桥流水人家。路边一片花

海,迈步进入,总会惊起群群飞鸟。天一黑,灯光渐渐熄了,取而代之的是漫天星光和蛙

声一片。闫峰放弃在上海从事的设计工作,在这里建设了融合民宿、染坊、酿酒、陶艺等

功能的“山里研工社传统手艺研习基地”。他说,永丰村有一种潜藏的美丽,这里的文化

底蕴、淳朴民风、山水风光都深深吸引着他,这里有设计的源泉。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它修改正确。

20.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步入一片花海,惊起群群飞鸟”,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

同,但改句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18.①错落有致②独具匠心③相映成趣

19.示例:目前,永丰村所有古建一律不再拆除及易地迁移;已经划定古村落的功能分

区与建设控制带,不得在古建筑中心区域建新房。

20.措辞典雅富有美感;句式上整散结合,错落有致;更能体现自然环境的优美,体现

古文化村落保护的成效。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前面对永丰村的介绍,永丰村的古宅是极富情趣的,故填“错落有致”。错落

有致:形容事物的布局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

第二空,语境是说台阶、石栏依山而建,依势而构,设计独特巧妙,故填“独具匠心"。独

具匠心:指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的构思。

第三空,“相映成趣”突出趣味,与主语“古宅、古河、古道、古桥"搭配恰当,故填“相映成

趣”。相映成趣:互相衬托、映照而显得很有趣。

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本段文字的中心是“永丰村古建”,所以三个分句要围绕这个中心逐层展开,分号的使用也

表明层次的区分。“古村落的功能分区与建设控制带已经划定”,这一分句与前文语境中

的陈述重点“永丰村古村落建筑"关联不够紧密,把“永丰村所有古建一律不再拆除及易地

迁移”放在前面。

“古村落的功能分区与建设控制带已经划定”,应改为“已经划定古村落的功能分区与建设

控制带”,以便与上下文的陈述对象“永丰村所有古建"保持一致。

“不得建古建筑中心区域新房”中定语“古建筑中心区域"语序不当,应为“不得在古建筑中心

区域建新房”。

20.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步入一片花海,惊起群群飞鸟”,分句结构一致,字数相等,句式整齐。

整句表达能够增加文字典雅的美感,音韵和谐琅琅上口;典雅的美感符合古文化村落保护

的内容,整齐的句式与前后文散句结合,错落有致,富有诗意,与自然环境的优美相映生

辉。

文段内容是记叙乡村传统文化保护的,既有历史文化厚重的一面,也有乡村自然秀美的一

面,改为整句可以增加文字典雅的特点,而原句“路边一片花海”中陈述对象为“路边”,与

上文“可谓处处小桥流水人家”衔接不够紧密,而““步入一片花海,惊起群群飞鸟”,强调突

出人走入花海后的效果,从而体现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走进大自然感受到环境的优

美,体现古文化村落保护的成效,所以改句表达效果更好。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甄士隐与贾雨村是作为“对立幻象”存在于《红楼梦》全书的叙事之中的。甄士隐是

人世间与太虚幻境的连接点,__①__,他们两人又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印证了太虚幻境与

贾府是虚实相映的。看似虚幻莫测,__②__,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真实感与情感体验。

而作为“对立"呈现的形象,__③__,一种是以甄士隐为代表的超然出世的人物,一

种是以贾雨村为代表的热衷名利的人物。后者在前者的眼里是虚无的,前者在后者的眼里

是疯癫的,二人最后在觉迷渡口相遇,如同开头在葫芦庙比邻而居的情况一般。二人所经

历过的世间纷扰都像是南柯一梦,梦醒之后的再次相遇则暗示着一切都仿佛回到了原点:

甄士隐已悟道成仙,冷眼旁观世间百态;贾雨村却因贪赃枉法,终被削籍为民。这时已然

超脱的甄士隐以“老仙长”的身份出现,并作为精神导师来对贾雨村进行点化,体悟人生

真谛,从而使得二者又在对立中回归统一。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20个字。(6分)

答案①贾雨村是人世间与贾府的交汇处②实则真实可感③他们又分别代表了两种不

同类型的人物

解析第①空,文段主要介绍了《红楼梦》中的两个关键人物甄士隐和贾雨村,由①空前

的句子介绍了甄士隐可推出①空处应介绍贾雨村;再由后文“印证了太虚幻境与贾府是虚

实相映的"与前文“甄士隐是人世间与太虚幻境的连接点”可看出贾雨村需勾连“人世

间"与“贾府”,因此①处可填写“贾雨村是人世间与贾府的交汇处"之类的句子。第②

空,由前文“看似虚幻莫测”可知,②处应填写“实则……"之类的句子与之搭配,再由

后文“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真实感与情感体验”可知,此处所填内容应与“虚幻莫测"相

对,因此可填写“实则真实可感”之类的句子。第③空,由后文“一种是以甄士隐为代表

的超然出世的人物,一种是以贾雨村为代表的热衷名利的人物"可推知甄士隐与贾雨村分

属不同的人物类型,再结合前文“作为‘对立’呈现的形象”可知,③处可填写“他们又

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类型的人物"之类的句子。

22.下图是根据上文第二段制作的内容结构图,请将空白处补充完整,每处不超过7个字。

(5分)

答案①葫芦庙比邻而居②看他虚无③热衷名利④经历世间纷扰⑤削籍为民

解析①处揭示甄士隐与贾雨村的共同经历。由文中“如同开头在葫芦庙比邻而居的情况

一般”可知,①处可填写“葫芦庙比邻而居"。②处相对的内容是“看他疯癫”,由“疯

癫"是贾雨村眼里的甄士隐形象可知,②处应填甄士隐眼里的贾雨村形象。再根据文中

“后者在前者的眼里是虚无的”的提示可知,②处可填写“看他虚无"。由③处和“超然

出世”相对可知,③处应填以贾雨村为代表的人物的特点,由文中“一种是以贾雨村为代

表的热衷名利的人物"可知,③处可填写“热衷名利”。④处指向二人的共同经历,由文

中“二人所经历过的世间纷扰都像是南柯一梦"可知,④处可填写“经历世间纷扰”。⑤

处应填写贾雨村的结局,由文中“贾雨村却因贪赃枉法,终被削籍为民"可知,⑤处可填

写“削籍为民”。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对于阅读,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采,足以长才。读书使人充实,读史使

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理·巴克斯特也说过:“要成为智者和贤者的人,就必须认真

地读通几本经典著作。”歌德也曾说过:“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

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几位名人从不同的角度强调了阅读对自身的成

长与成功的作用,使自己的人生得益匪浅。

请以“阅读与人生”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要求:结合自身的阅读体

验,可发表见解,也可讲述故事,抒发情感。

注意:(1)题目自拟,角度自选,立意自定。(2)在阅读中体验感悟。(3)除诗歌外,文

体不限。

【写作指导】

这是一篇有关“阅读与人生"的话题作文,立意的范围比较广,只要是自身在具体的

阅读过程中对某一经典与人生的某一点有体验或感悟——对自己的成长、对生命的理解、

对做人或社会某一现象的看法等都可作为立意的范围。但在具体写作的时候,只能选取一

个角度,并且是一个很小的角度,做到以小见大。可以是阅读某一经典让人走出某一困

境,阅读某一经典让人重树自信,阅读经典收获了人生的某一快乐,等等。总之,阅读经

典对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等产生正面的影响,使自身快乐健康地成长。班级姓名学号分数

2023-2024学年下期高一语文必修下单元检测

第7单元(B卷·能力提升练)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人物视角叙事是古代小说常用的叙事方法,《红楼梦》可以从每个章节的不同人物视

角来读,对同一件事也可以从不同人眼中写出。黛玉进贾府,是贵族少女兼伶仃孤女角

度,刘姥姥进大观园是穷人兼世故老妪角度,查抄大观园是从权力顶峰跌落的王熙凤角

度。这是作者熟谙人物视角叙事的结果。曹雪芹善于使用人物视角叙事,喜欢变换视角,

但却始终围绕着贾宝玉和贾府盛衰。《红楼梦》人物视角叙事既考究又华丽,站在叙事视

角的人物一定有特别深刻的叙事角度,他(或她)和所叙之事或人又肯定有重要联系。

在《红楼梦》前三回中得到详尽外貌描写的依次是熙凤、宝玉、黛玉。熙凤和宝玉都

映现在黛玉眼中,黛玉到荣国府,王熙凤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

了!”她夸黛玉长得好,主要为逗老祖宗开心,所以还有下边的话:“况且这通身的气

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至于黛玉标致到什么程度?曹雪芹

却故意不写,他要将黛玉的外貌放到最应该观察的人眼中写,绛珠仙草只能在神瑛侍者面

前显露绝世风姿,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必须从贾宝玉眼

中看出,且要接着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从林黛玉眼中,贾宝玉“面若中秋之

月,色如春晓之花”的外貌得到了详尽展示,他的通灵玉却绝对不能从林黛玉眼中叙出,

所以当袭人要拿通灵玉给黛玉看时,被婉拒。贾宝玉的通灵玉只能从最终兑现了“金玉良

缘"的薛宝钗眼中叙出。每个情节都有一个主要的人物叙事视角,一丝不苟又一丝不乱。

多种叙事视角的综合运用和自如转换,是《红楼梦》取得前所未有叙事成就的主要原因。

(摘编自马瑞芳《红楼故事及文本写作》)

材料二

《红楼梦》主题历来众说纷纭,正如鲁迅所言,经学家见《易》,道学家见淫,才子

见缠绵,革命家见排满……持自传说、索引说、阶级斗争说者亦众,此现象实属正常。有

些文学作品就像饺子,就为了中间那口馅儿;有些文学作品就像点缀在西瓜里的那些子

儿,人间百态尽在其中。其实开篇作者就借空空道人说出,即“大旨谈情”。《红楼梦》

可称为“言情小说”,但与现代意义的“言情小说”不同。我们可以从“情"字来赏析

《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第一层境界,是将“情”理解为爱情之情,认为《红楼梦》单纯是一部写宝黛爱情的

书。若如此看待红楼,可谓未窥门径,枉费曹公十年辛苦。

第二层境界,认为《红楼梦》是为闺阁立传、女儿正名。刘鹗《老残游记》言:雪芹

之大痛深悲,乃是为“千红"一哭,为“万艳”同悲。宝玉在女子面前自卑、自轻、自我

否定、自我牺牲。与玉钏儿一起,他烫了手,反急问玉钏儿烫着没有。龄官画“蔷”,天

降大雨,他只顾提醒龄官“快避雨去罢”,却不在意自己也在雨中。受父笞打,黛玉来

探,却只嚷不疼,希望黛玉不要伤心……

第三层境界,借写宝玉对女子的珍重体贴,探究人与人应该如何相处。体贴,以己

之心体人之心,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是“仁”的内核。当时“仁"道日渐僵

化,而作为躯壳的“礼”反据要津,《红楼梦》中亦有暗讽,贾敬死后,贾珍、贾蓉“直

哭到天亮喉咙都哑了方住”,回府后便寻欢作乐。而宝玉形象是对“仁”“礼"平衡的一

次拨乱反正。有人说《红楼梦》的内核是对封建道德的反抗,宝玉就是代表。实则大谬,

宝玉蔑视的是虚伪,是虚礼,而非道德。他领会到了仁道精髓,即体贴,是真道德的践行

者。

第四层境界,《红楼梦》不仅是仁爱之书,更是充满无限情怀的天真之书、博爱之

书。“仁”道建立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上,推己及人,即可得仁。宝玉对一切美好、纯净的

事物都充满关爱。第三十五回说宝玉“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

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的……"宝玉之“多情而善感”毫无

矫揉,发乎真心,他有仁心,坚持、热爱、有信仰;他有诗心,天真、浪漫、充满想象。

二者结合,便是宝玉这个“混世魔王"的真实面貌,而这或许也是《红楼梦》一书“大旨

谈情”之“情"的真实面貌。

(摘编自王学良《如何赏析作为“言情小说”的〈红楼梦〉》)

材料三

《红楼梦》是小说,是文学艺术。表达思想的方式是塑造典型形象,使用的语言是生

活语言。作者只用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物形象,并且语言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第二十四

回自“贾芸出了荣国府回家"至“一面趔趄着脚儿去了”,一千六百多字,却写了四个

人:贾芸的舅舅卜世仁、贾芸的舅妈、醉金刚倪二和贾芸。前面三人虽然都只是寥寥数

笔,但俱各传神。卜世仁夫妇的鄙吝和倪二的仗义,皆历历如绘。人物的语言也符合各自

的身份和性格。“一碗茶也争,我难道手里有蜜!"这是初恋中的智能儿的语言,反映她

心里的甜意。“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这是金钏的语

言,反映她因受宝玉的赏爱而心悦意肯、别无他虑的心态。“什么‘呦呦鹿鸣,荷叶浮

萍’,小的不敢撒谎。"这是李贵的语言,反映他护送宝玉读书,但不识字,也不理会读

书,只是从旁听闻的状况。《红楼梦》里最能言善语的要数黛玉、王熙凤、红玉、麝月几

人。林黛玉慧心巧舌,聪明伶俐;王熙凤先意承志,博取欢心;红玉伶牙俐齿,如簧百

啭;麝月在教训老婆子时词锋逼人,势猛气锐。作者对这四个人的语言是精心设计的,是

特写。

《红楼梦》在古典长篇小说中确已成为“绝唱”,这是毋庸争议的,但它还是一首不

用韵的诗。这不仅仅因为《红楼梦》里有许多诗,而且它从开头至八十回的叙述,也都有

诗的素质,它的叙述与诗是交融的,是一体的。诗是什么?是抒情,抒喜怒哀乐各种各样

的情而不是干巴巴地纪事,《红楼梦》确有这种抒情性的特点。

(摘编自冯其庸《〈红楼梦〉的语言魅力》)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重点关注了《红楼梦》中的叙事特点,通过列举事例、引用原文,对《红楼梦》

的叙事特点进行阐释,准确到位

B.材料二列举了关于《红楼梦》主题的众多说法,指出其主题即作者开篇说的“大旨谈

情”,可以从“情”字入手理解把握小说主旨。

C.材料三认为《红楼梦》不仅是小说,也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源于作品中穿插着很多

诗,而且从始至终都充满叙述与抒情的交融。

D.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绝唱”,《红楼梦》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作者通过塑造

典型形象来表情达意,人物的语言富有生活气息。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虽可理解为“言情小说”,但仅仅把它当作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并不符合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意图。

B.《红楼梦》中“情"是“仁心”与“诗心"的结合,这种结合在宝玉身上表现为坚持、

热爱、有信仰与天真、浪漫、充满想象。

C.《红楼梦》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精妙传神,表现力很强,寥寥几笔,就将智能儿、金钏

以及李贵等人描绘得栩栩如生。

D.《红楼梦》精心设计了黛玉、王熙凤、红玉、麝月等人的语言特写,符合人物身份,凸

显人物性格,具有高度个性化的特点。

3.下列说法中,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中的多次点戏、听戏都与小说人物命运紧密关联,如宝钗过生日时点了涉及

和尚的戏,暗示她未来的丈夫将会出家。

B.《红楼梦》中很多文字是写景和叙事的最天然的结合,也是富有诗的素质的一个重要原

因,因此我们要读出它的味外味、韵外韵。

C.胡适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研究方式,考证了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还得出

了《红楼梦》是曹雪芹自传的结论。

D.无论人或物、有情或无情,宝玉都可以体贴其悲音,感谅其情愫。对他来说,不但草

木,凡天下之物,皆和人一样,有情有理。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5.请结合材料一,概述《红楼梦》在叙事方面的主要特点。(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可巧这日非正经日期,亲友来的少,里面不过几位近亲堂客,邢夫人、王夫人、凤

姐并合族中的内眷陪坐。闻人报:“大爷进来了。"唬的众婆娘唿的一声,往后藏之不

迭,独凤姐款款站了起来。贾珍此时也有些病症在身,二则过于悲痛了,因拄个拐踱了进

来。邢夫人等因说道:“你身上不好,又连日事多,该歇歇才是,又进来做什么?”贾珍

一面扶拐,拃挣着要蹲身跪下请安道乏。刑夫人等忙叫宝玉搀住,命人挪椅子来与他坐。

贾珍断不肯坐,因勉强陪笑道:“侄儿进来有一件事要求二位婶子并大妹妹。"邢夫

人等忙问:“什么事?”贾珍忙笑道:“婶子自然知道,如今孙子媳妇没了,侄儿媳妇偏

又病倒,我看里头着实不成个体统。怎么屈尊大妹妹一个月,在这里料理料理,我就放心

了。"邢夫人笑道:“原来为这个。你大妹妹现在你二婶子家,只和你二婶子说就是

了。”王夫人忙道:“他一个小孩子家,何曾经过这样事,倘或料理不清,反叫人笑话,

倒是再烦别人好。"贾珍笑道:“婶子的意思侄儿猜着了,是怕大妹妹劳苦了。若说料理

不开——我包管必料理的开——便是错一点儿,别人看着还是不错的。从小儿大妹妹顽笑

着就有杀伐决断,如今出了阁,又在那府里办事,越发历练老成了。我想了这几日,除了

大妹妹再无人了。婶子不看侄儿、侄儿媳妇的分上,只看死了的分上罢!”说着滚下泪

来。

王夫人心中怕的是凤姐儿未经过丧事,怕他料理不清,惹人耻笑。今见贾珍苦苦的说

到这步田地,心中已活了几分,却又眼看着凤姐出神。那凤姐素日最喜揽事办,好卖弄才

干,虽然当家妥当,也因未办过婚丧大事,恐人还不服,巴不得遇见这事。今见贾珍如此

一来,他心中早已欢喜。先见王夫人不允,后见贾珍说的情真、王夫人有活动之意,便向

王夫人道:“大哥哥说的这么恳切,太太就依了罢。"王夫人悄悄的道:“你可能么?”

凤姐道:“有什么不能的。外面的大事已经大哥哥料理清了,不过是里头照管照管,便是

我有不知道的,问问太太就是了。"王夫人见说的有理,便不作声。贾珍见凤姐允了,又

陪笑道:“也管不得许多了,横竖要求大妹妹辛苦辛苦。我这里先与妹妹行礼,等事完

了,我再到那府里去谢。”说着,就作揖下去,凤姐儿还礼不迭。

贾珍便忙向袖中取了宁国府对牌出来,命宝玉送与凤姐,又说:“妹妹爱怎样就怎

样,要什么只管拿这个取去,也不必问我。只求别存心替我省钱,只要好看为上;二则也

要同那府里一样待人才好,不要存心怕人抱怨。只这两件外,我再没不放心的了。"凤姐

不敢就接牌,只看着王夫人。王夫人道:“你哥哥既这么说,你就照看照看罢了。只是别

自作主意,有了事,打发人问你哥哥、嫂子要紧。”宝玉早向贾珍手里接过对牌来,强递

与凤姐了。贾珍又问:“妹妹住在这里,还是天天来呢?若是天天来,越发辛苦了。不如

我这里赶着收拾出一个院落来,妹妹住过这几日倒安稳。"凤姐笑道:“不用。那边也离

不得我,倒是天天来的好。”贾珍听说,只得罢了。然后又说了一回闲话,方才出去。

一时女眷散后,王夫人因问凤姐:“你今儿怎么样?"凤姐儿道:“太太只管请回

去,我须得先理出一个头绪来,才回去得呢。”王夫人听说,便先同邢夫人等回去,不在

话下。

这里凤姐儿来至三间一所抱厦内坐了,因想: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

件,事无专执,临期推委;第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

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此五件实是宁国府中风俗,

不知凤姐如何处治,且听下回分解。正是:

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

(节选自《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众婆娘和王熙凤对贾珍到来的不同反应,既显出封建社会男女尊卑有别的礼教束缚,又

衬托出王熙凤的独特地位和个性。

B.从邢夫人对王熙凤到宁国府帮忙一事的敷衍态度上,可以看出她们婆媳二人的关系淡

漠,而王熙凤跟姑妈王夫人关系密切。

C.当贾珍向王熙凤作揖致谢时,“凤姐儿还礼不迭”,一方面显示了王熙凤礼数周到,另

一方面也流露出她心愿得遂后的满足。

D.贾珍让宝玉代自己将对牌送与凤姐,既可避免因对方推辞带来的尴尬,同时,也是碍于

礼教,宝玉因身份特殊,忌讳较少。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一段场面描写虽简,但故事背景却交代得十分清楚,主要人物悉数出场。

B.“踱”“扶"拃挣”等动作描写,既表现了人物的悲痛心情,又显示了身份特征。

C.选文善于刻画人物,将王夫人谨慎周到、王熙凤泼辣狡黠的性格揭示得淋漓尽致。

D.结尾展现了凤姐虑事缜密、能力过人,并借此巧妙设置悬念,牢牢地抓住了读者。

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体现了贾珍说话艺术的高超,试结合选文简要分析。(4分)

9.文中画横线句子里的“早"强”两字分别体现了宝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结合文中其

他人物形象进行比较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本一:

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作《循吏列传》第五十九。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

文本二:

赵轨,河南洛阳人也。父肃,魏廷尉卿。周蔡王引为记室。迁卫州治中。高祖①受

禅,转齐州别驾,有能名。在州四年,考绩连最。征轨入朝。时卫王爽②为原州总管,上

见爽年少,以轨所在有声,授原州总管司马。在道夜行,其左右马逸入田中,暴人禾。轨

驻马待明,访禾主酬直而去。原州人吏闻之,莫不改操。

公孙景茂字元蔚,河间阜城人也。开皇初,诏征入朝,拜汝南太守。郡废,转曹州司

马。俄迁息州刺史,法令清静,德化大行。开皇十六年,转道州刺史。悉以秩俸买牛犊鸡

猪,散惠孤弱不自存者。好单骑巡人,家至户入,阅视百姓产业。有修理者,于都会时乃

褒扬称述。如有过恶,随即训导,而不彰也。由是人行义让,有无均通,男子相助耕耘,

妇人相从纺绩。大村或数百户,皆如一家之务。其后请致事,上优诏听之。大业初卒官。

身死之日,诸州人吏赴丧者数千人,或不及葬,皆望坟恸哭,野祭而去。

敬肃字弘俭,河东蒲坂人也。少以贞介知名,释褐州主簿。炀帝嗣位,迁颍川郡丞。

时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当涂用事,其邑在颍川,每有书属肃。肃未尝开封,辄令使者持

去。述宾客有放纵者,以法绳之,无所宽贷。由是述衔之。八年,朝于涿郡,帝以其年

老,有治名,将擢为太守者数矣,辄为述所毁,不行。

刘旷,不知何许人也。性谨厚,每以诚恕应物。开皇初,为平乡令,单骑之官。人有

诤讼者,辄丁宁晓以义理,不加绳劾,各自引咎而去。所得俸禄,赈施穷乏。百姓感其德

化,更相笃励,曰:“有君如此,何得为非!"在职七年,风教大洽,狱中无系囚,争讼

绝息,囹圄尽皆生草,庭可张罗。及去官吏人无少长号泣于路将送数百里不绝。

(节选自《隋书·循吏传》)

【注】①高祖:隋文帝杨坚。②卫王爽:隋文帝杨坚异母弟杨爽。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

黑。(3分)

及A去B官C吏D人E无F少G长H号I泣J于K路L将M送N数O百P里Q

不R绝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奉法循理之吏”的“循"是遵循的意思,与《孔雀东南飞并序》中“奉事循公姥”的

“循"字含义不同。

B.别驾,官名。汉置,为州刺史的佐吏。因出巡时不与刺史同车,别乘一车,故名。

C.“上优诏听之”的“听"是听从、应许、允许的意思,与《陈情表》中“听臣微志”的

“听"字含义相同。

D.“每以诚恕应物”的“物"是别人的意思,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善万物之得时”的

“物"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卫王杨爽在夜间行走,其手下人的马脱缰跑入农田中,踩坏了庄稼。于是,赵轨停

下来等到天明,在赔偿百姓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