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杨浦高级中学2025届高考仿真卷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上海杨浦高级中学2025届高考仿真卷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上海杨浦高级中学2025届高考仿真卷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上海杨浦高级中学2025届高考仿真卷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上海杨浦高级中学2025届高考仿真卷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杨浦高级中学2025届高考仿真卷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史学家指出:“如果用短近的眼光来看,这场战争对中国似乎只是一场备受屈辱的悲剧,但以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屈辱迫使人们重新思考,屈辱又催促人们猛醒,发愤图强,从而揭开中国近代历史上新的一页。”他意在强调这场战争A.使中国蒙受屈辱 B.成为中国历史转折点C.激发了救亡意识 D.引发瓜分中国的狂潮2.朱熹在《尧典》注中讨论了天文学的岁差、置闰法等概念,在《舜典》注中讨论了早期的浑天说、浑天仪的结构。朱熹对地质、天文、生物与人类起源、中医、农业等问题都有自己的见解。据此可知A.朱熹坚持践行“格物致知”理论B.儒家思想渊源于久远的历史传统C.科技发展为儒学发展提供理论依据D.理学思想极大地促进古代科技发展3.以下材料所描述的历史现象属于宋代的是A.“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大启尔宇,为周室辅”B.“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C.“兵符出于枢密,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D.“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4.1886年(光绪十二年)天津买办吴懋鼎与两个合伙人共同投资创建天津自来火公司,后来更名天津华昌火柴公司:1917年与北平丹凤火柴,合并成立天津舟华火柴公司。该公司成为全国最大的火柴公司。对该企业发展的相关因素叙述正确的是①国民政府倡导使用国货给予资金支持②西方各国减少对华商品输出③“实业救国”思潮的促进④该类企业受近代洋务运动刺激产生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5.“《宣言》中始终贯彻的基本思想,即: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该《宣言》A.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成立B.标志着英国确立起君主立宪制度C.成为法国第一部宪法的序言D.使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为科学6.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也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材料中“新的革命策略”指A.开展武装起义的策略B.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C.实行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D.遵义会议上取得领导地位7.如图是辽国贵族大墓中的壁画《备茶图》。据此推测,该墓最可能发现于A.河西敦煌 B.燕云诸州 C.开封郊外 D.临安附近8.以下是近代不同时期英国、德国、美国三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统计:判断①②③代表的国家分别是A.英国、德国、美国 B.美国、英国、德国C.美国、德国、英国 D.德国、英国、美国9.汉武帝接受卫绾、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置太学并设置郡国县学。公元前135年,又设五经博士,使儒学上升为经学。这些做法A.实现了对各地的有效控制 B.推动了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C.创立了一种新的思想流派 D.使诸子百家的学说完全消失10.公元前406年春天,雅典的军队在菜斯波岛和阿基征西群岛间的海面上大胜斯巴达军队,但因风暴等原因损失了25艘战舰和4000名战士。有人认为损失是由于指挥官玩忽职守造成的,于是雅典公民大会判处4名指挥官死刑。该审判A.体现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B.体现了雅典的人文主义情怀C.说明直接民主保证司法公正 D.说明公民大会理性精神欠缺11.英法两国由等级君主制转向君主专制的关键因素是①采邑分封的确立②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民族国家的形成④教会势力的壮大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②12.“对上帝的信仰是与对独裁的屈服紧密相连的,它们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只有当最后一个国王被人用最后一个神父的肠子绞死时,人们才能获得自由。”这种诉求的历史背景是A.美国南北战争B.法国启蒙运动C.欧洲宗教改革D.英国光荣革命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灾害应对是关乎中国古代王朝政治、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自汉魏以来,逢水旱等灾害,皇帝必遣使巡问。唐玄宗晚年将中央应灾的权力下放到地方政府,中央仅派使臣前往宣慰。到了唐后期代宗时,诏令各地每逢灾害“其百姓遭损不能自存者,应须赈给蠲免(减免)”的同时,地方官员须与中央观察使商量处置应灾事宜。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年)七月,江淮等四十余州大水,溺死者二万余人。中央派遣救灾专使与州府一道,调用当地政府的财物进行赈恤,还规定水损田苗及五六分者,当年税米及诸色官田种子并减放一半,损七分以上全免。此外,作为救灾专项粮食储备之常平义仓的控制权亦掌握在专使手中。唐宪宗元和元年,规定天下州府每年税收之十分之二充常平仓及义仓。“仍各逐稳便收贮,以时出粜,务在救人,赈贷所宜速奏。”宪宗还将水旱应灾的赈济储备法令化,成为唐后期灾害救助的常制。北宋苏辙评价道“宪宗承代、德之弊,政偾(败坏)于朝”,“善其始,而不善其终”。——摘编自李殷《唐后期应灾政策的演变及其实践探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宗增强中央救灾职权的历史背景,并概括唐朝后期灾害应对的主要举措。(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唐朝后期应灾举措的历史作用。14.(20分)《南京条约》阴影下的中国以下为《南京条约》部分条文:九、凡系中国人,前在英人所据之邑居住者,或与英人有来往者,或有跟随及俟候英国官人者,均由大皇帝俯降御旨,誊录天下,恩准全然免罪;且凡系中国人,为英国事被拿监禁受难者,亦加恩释放。十、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今又议定,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十一、议定英国住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若两国商贾上达官宪,不在议内,仍用禀明字样为着。问题(1)《南京条约》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签订的?(2)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3)你如何评价《中英南京条约》?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

根据“屈辱迫使人们重新思考,屈辱又催促人们猛醒,发愤图强,从而揭开中国近代历史上新的一页”可知,学者强调这场战争促进了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激发了国人的救亡意识,故选C;根据“屈辱迫使人们重新思考,屈辱又催促人们猛醒,发愤图强,从而揭开中国近代历史上新的一页”可知,学者强调的是这场战争促进了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激发了国人的救亡意识,AB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屈辱迫使人们重新思考,屈辱又催促人们猛醒,发愤图强,从而揭开中国近代历史上新的一页”,联系所学甲午战争的影响分析解答。2、A【解析】

由材料可知朱熹对天文学的岁差、置闰法、浑天说、浑天仪的结构等都有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说明他践行了“格物致知”的理念,深刻的探究了万物,得到了其中的“理”,故A正确;材料不能反映儒家思想渊源于久远的历史传统,故B错误;材料未体现科技发展为儒学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故C错误;材料是朱熹对古代科技进行研究并提出见解,不是促进科技发展,故D错误。3、C【解析】

材料“枢密,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反映北宋初期分化事权,枢密院和三衙互相牵制,故C符合题意;A出自《诗·鲁颂·閟宫》,反映了西周初期的分封制,故A不符合题意;B出自《论语》,反映孔子对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的不满,故B不符合题意;由材料“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反映清朝创立的军机处,故D不符合题意。4、B【解析】

1886到1917年吴懋鼎创办的天津自来火公司建立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有,19世纪后期受近代洋务运动刺激产生,19世纪末“实业救国”思潮的促进,一战期间西方各国减少对华商品输出等,②③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广州国民政府是在大革命时期成立的,南京国民政府直到1928年才统一全国,国民政府对1917年之前天津民族企业的发展,没有产生促进作用,①不符合题意,与之组合的ACD三项错误。5、D【解析】

根据材料“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可知是《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使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为科学,D正确;A是《独立宣言》发表的意义,排除;B是《权利法案》发表的意义,排除;C是法国《人权宣言》发表的意义,排除。故选C。6、B【解析】“新的革命策略”指要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即采用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武装起义不属于新的革命策略,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新的革命策略”指农村包围城市而非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以及遵义会议上取得领导地位等,选项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7、B【解析】

辽国贵族的墓穴正常只能在自己的国家的领土之内,燕云十六州在后晋时期开国皇帝石敬瑭将它送给了辽国,故这个墓可能在燕云诸州,答案为B;河西敦煌不在辽国版图内,A错误;开封是北宋的都城,C错误;临安在南宋时期为都城,当时辽国已经灭亡,D错误。8、D【解析】

据所学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和德国后来居上,经济发展速度都超过了美国,所以至1913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最低的是英国,故②对应英国;而美国相较德国来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要超过德国,故①对应德国,③对应美国。综上所述,排除ABC。故选D。9、B【解析】

材料中汉武帝接受了独尊儒术的建议,通过全国的学校教育、置五经博士等,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并使之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B正确;地方设置郡国县学不能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力度,A排除;这是儒家思想新的发展,不是新的思想流派,C排除;‘完全消失’的说法不符合史实,D排除。故选B。10、D【解析】

公民大会无视海上战役胜利结果,将自然原因导致的人员船只的损失归于指挥官的失误并判处指挥官死刑,体现了公民大会欠缺理性精神,D项正确;忽视自然原因,没有科学分析战争损失做出的判决,不能说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是人文精神的体现,这一审判并不公正的,ABC三项错误。11、A【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英法两国由等级君主制转向君主专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是促成其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一方面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国家的形成让政治经济方面达到要求,另一方面思想文化领域也给与一定的支持,②③正确,A选项符合题意;采邑分封的确立不利于君主制的发展,教会势力的壮大削弱了王权也不利于君主制,因此BCD选项错误,排除。12、B【解析】“当最后一个国王被人用最后一个神父的肠子绞死时,人们才能获得自由”是说要想结束国王的独裁就一定要放弃对上帝的信仰,结合所学可知,法国的启蒙运动将这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故选B;美国南北战争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当时这种诉求早已经有了,故排除A;欧洲宗教改革和英国光荣革命时对上帝的信仰还处于比较盛行的时代,故排除CD。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背景:安史之乱后,唐后期出现地方藩镇割据。举措:重新赋予中央救灾使臣的应灾领导权;赈济灾民;减免灾区税负;充实救灾专项粮食储备并法令化(或设立救灾之常平仓和义仓,成为常制);充分利用地方救灾物质资源。(2)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社会的权力支配;减轻了中央救灾的财赋负担;降低了自然灾害对百姓的影响,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或巩固了统治);但终因制度性的弊端而陷于失败。【解析】

(1)背景:依据唐朝的发展可知,唐代宗之所以加强中央机构职权是因为在此之前爆发安史之乱,唐朝出现地方藩镇割据。举措:依据材料“赈给蠲免”“水损田苗及五六分者,当年税米及诸色官田种子并减放一半,损七分以上全免”来看,实行赈济灾民,减免灾区税负;依据材料“地方官员须与中央观察使商量处置应灾事宜”来看,重新赋予中央救灾使臣的应灾领导权;依据材料“还将水旱应灾的赈济储备法令化”来看,充实救灾专项粮食储备并法令化;依据材料“调用当地政府的财物进行赈恤”来看,充分利用地方救灾物质资源。(2)赋予中央救灾使臣领导权,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社会的权力支配;充分利用地方救灾物质资源减轻了中央救灾的财赋负担,降低了自然灾害对百姓的影响,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依据材料“宪宗承代、德之弊,政偾(败坏)于朝”来看,因制度性的弊端而陷于失败。14、(1)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希望获得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中国实行封建专制统治,闭关锁国。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林则徐虎门硝烟。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中国战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