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01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目录考点01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考点02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27(按住Ctrl,点击目录里的考点,可直接跳到对应考点)1.(2024年安徽卷)1921年4月,《新青年》刊文指出,虽然马克思、恩格斯“是近世科学的社会主义之始祖”,有许多独具慧眼的见解,但“我们对于古人的学说,当参照现在的情形,加以考虑,断不可一昧盲从,做出那‘孔趋亦趋,孔步亦步’的样子”。由此可见,当时知识界已关注到(
)A.革命理论传播的广泛性 B.儒家传统文化的包容性C.民主主义革命的阶段性 D.社会主义学说的实践性【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1年(中国)。根据材料“虽然马克思、恩格斯‘是近世科学的社会主义之始祖’,有许多独具慧眼的见解,但‘我们对于古人的学说,当参照现在的情形,加以考虑,断不可一昧盲从,做出那‘孔趋亦趋,孔步亦步’的样子。”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知识界认为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也不可一昧盲从,要结合现实因素考量看待,可见当时知识界已经关注到社会主义学说的实践性,D项正确;此时是1921年,广泛性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马克思主义,未涉及儒家文化的特点,排除B项;毛泽东1940年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中国的革命要分两步走,第一部是资产阶级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材料没有涉及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阶段性,排除C项。故选D项。2.(2024年湖北卷)下表是1925年中国部分省份的岁入、岁出总额及军费数据(单位:银元)。省份名目奉天直隶山西江苏广西云南岁入总额12393554934216373356921677731541041412218068岁出总额101312481096169280212631489239374694524260138军费691853866928445636044612237456734352131416该表可论证(
)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②北洋政府收支失衡
③国民革命的迫切性
④南北军阀一丘之貉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是组合类选择题。时空是:1925年(中国)。据题干表格中各省的岁入、岁出和军费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各省军费开支巨大,反映出当时军阀混战的局面,也体现出进行国民革命、打倒军阀的迫切性,③正确;同时北洋政府统治下的部分省份收中,无论是南方省份还是北方身份,军费占据岁入总额的比重都比较大,体现了这些省份的军阀穷兵黩武的本质,说明他们是一丘之貉,④正确;表格信息无法直接体现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情况,①错误;表格主要体现的是北洋军阀部分省份的收支情况,无法据此说明北洋政府收支失衡,②错误。故本题选D项。3.(2024年山东卷)1926年1月,吴玉章在广州国民党二大期间的一次答词中说:民国元年的革命虽然成功,但所主张的不过是十八世纪法国式的革命,“拿百年前的旧方法,应付现在的新环境,当然是走不通的”。他强调的是(
)A.工农群众的革命主力军作用 B.创新革命理论的紧迫性C.需要吸取法国大革命的教训 D.推进国民革命的必要性【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6年(中国)。据本题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正值国民革命时期,国民党二大期间,吴玉章强调不能用百年前旧方法应新环境,意在强调充分发动群众,继续推进国民革命的必要性,D项正确;吴玉章强调了发动群众,推进国民革命,并没有特指工农群众,更没有强调工农群众的革命主力军作用,排除A项;当时指导国民革命运动的理论是已经经过创新发展的新三民主义,排除B项;材料论述的主要对象并不是法国大革命,排除C项。故选D项。4.(2024年浙江卷1月)从党的一大确定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到党的二大确定首先进行民主革命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这是党的战略方针的一次重大转变。这一转变(
)A.使中国革命有了符合国情的目标 B.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C.直接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D.根本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影响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1-1922年的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党的一大制定的最高纲领不符合中国当时革命的实际情况,二大的民主革命纲领切合当时的实际,使中国革命有了符合国情的目标,A项正确;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排除B项;中共三大提出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排除C项;新中国的成立根本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排除D项。故选A项。5.(2024年浙江卷1月)一位战士在家信中提及“现南昌(江西省城)已克复,三、二日后,我将到江西省城去了!我们的军队由广州出发,我也由湖南,湖北,江西,将来不知能否到南京、上海。”家信背面绘制了进军线路简略图,地图旁边用小字标注:“南昌文物‘滕王阁’被军阀所毁,实在可惜!”由此可知,家书所写之时(
)A.南昌起义军全歼守敌,占领了南昌城B.国民革命军开展北伐,推至长江流域C.第三次长沙会战结束,中国军队取胜D.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突破长江防线【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可知,材料中关键信息“广州出发”、“军阀”可知,国民革命时期,为“打倒军阀,除列强”,北伐军从广州出发,经湖南,湖北,江西,最后到达南京、上海,B项符合材料描述,B项正确;南昌起义,没有从广州出发,排除A项;第三次长沙会战是与日军在长沙会战,与材料中描述信息不符,排除C项;渡江战役是从北向南进攻,而非从南向北,排除D项。故选B项。6.(2024年浙江卷1月)1929年7月至1930年1月间,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参加太平洋国际学会年会,途经欧亚许多地方,记载了他“亲眼见到过往悉心研究过的人和事——那些书面报道里栩栩如生的人与事的真身”,在下列他途经的城市中,他不可能“亲眼见到”(
)A.印度焦特布尔城:路上有卡车与汽车,整个城市都通了电灯B.新加坡城:使用中国汉字、印度的泰米尔文和英文的告示牌C.上海:国民革命军北伐,租界调来了大批部队驻防D.北平:规模宏大、布局巧妙的明清皇宫——紫禁城【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9年7月至1930年1月间(欧亚)。根据材料可知,国民革命军北伐发生在1929年前,C项属于汤因比不可能“亲眼见到”的历史事件,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印度焦特布尔城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路上有卡车与汽车,整个城市都通了电灯,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新加坡城汇集大量移民,因此会出现使用中国汉字、印度的泰米尔文和英文的告示牌,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北平紫禁城是规模宏大、布局巧妙的明清皇宫,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因此,ABD项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7.(2024年北京卷)1920年,在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下,上海机器工会成立。与此同时,陈独秀主编的《劳动界》也发文指出,“神圣不可侵犯的工人,竟被资本家压迫了!真是可恼!我们此时应当要去抵抗他,我们此时就应该要有团体”。这说明(
)A.发动工人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独创的斗争形式B.成立工人组织符合当时革命斗争的实际需要C.“劳工神圣”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共识D.建立工会是开展国民革命的重要内容【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0年(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成立工人组织,维护工人权利,符合当时工人阶级受到资本家严重剥削的革命斗争实际需要,B项正确;发动工人运动并非中国共产党独创,排除A项;“劳工神圣”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共识的表述太过夸大,排除C项;国民革命的时间是1924年至192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8.(2024年江苏卷)1924年2月,周恩来等人决定,将旅欧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巴黎创办的机关刊物改名为《赤光》,并在改刊宣言中强调:“我们所认定的唯一目标便是:反军阀政府的联合,反帝国主义的国际联合。”他们这样做是为了(
)A.策应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 B.拓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途径C.促成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D.探索独立开展武装斗争的道路【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4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周恩来等人在1924年将机关刊物改名为《赤光》,并强调反军阀和反帝国主义的联合,这反映了他们积极响应国内的革命形势,此时国内正处于大革命时期,国共开始合作,北伐即将开始,故他们的行动是为了与国内革命形势相呼应,A项正确;该刊物改名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革命统一战线此时已经确立,排除C项;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开始探索独立开展武装斗争的道路,排除D项。故选A项。9.(2024年湖北卷)[五四期刊与社会思潮]材料一
以五四运动为中心的前后时期(1915—1923年),大量期刊涌现。下图是五四时期期刊创办情况:——摘编自杜波《五四时期期刊研究》材料二
创办于1915年的《新青年》《科学》及1917年的《太平洋》,代表了当时思想界的动态。文化类期刊有《湘江评论》《浙江新潮》等新文化期刊,《国故》《学衡》等保守主义文化期刊,《侦探世界》等通俗文学期刊,《小说月报》《创造》等新文学期刊。《科学》“以传播世界最新科学知识为职志”,主张科学救国,同类期刊有《电界》《心理》等。《太平洋》主要刊发政论文章,主张政治革新。政府及政党亦办期刊,如中共刊物《共产党》《劳动界》,国民党刊物《建设》等。——摘编自《五四时期期刊介绍》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五四时期期刊的整体特征。(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五四时期期刊蓬勃发展的背景。【答案】(1)集中在少数地区,北京、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创办期刊的数量较多;《新青年》《科学》《太平洋》是当时思想界的代表;期刊的种类丰富;与思想启蒙和救亡图存的色彩;(2)五四运动的影响;新文化运动中对民主和科学的宣传;政党政治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国民党等的宣传;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新思想的传播等等。【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一“五四时期期刊创办情况”可知,集中在少数地区,北京、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创办期刊的数量较多;根据材料二“创办于1915年的《新青年》《科学》及1917年的《太平洋》,代表了当时思想界的动态”可知,《新青年》《科学》《太平洋》是当时思想界的代表;根据材料二“文化类期刊”“《科学》‘以传播世界最新科学知识为职志’”“《太平洋》主要刊发政论文章,主张政治革新”“政府及政党亦办期刊”可知,期刊的种类丰富;根据材料二“新文化期刊”“新文学期刊”“主张科学救国”“主张政治革新”可知,与思想启蒙和救亡图存的色彩。(2)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一“以五四运动为中心的前后时期(1915—1923年),大量期刊涌现”五四运动的影响;根据材料二“创办于1915年的《新青年》”新文化运动中对民主和科学的宣传;根据材料二“政府及政党亦办期刊”政党政治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国民党等的宣传;结合所学从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新思想的传播等角度分析。10.(2024年广东卷)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近代以来,广东不仅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史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在推进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也作出了卓越贡献。——摘编自刘云波《晚清岭南文化的三大核心精神》结合材料,围绕“广东与近代中国”自拟一个论题,运用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示例观点:广东是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重要阵地。论述:鸦片战争前,严重的鸦片走私祸国殃民,林则徐被派往广州禁烟,虎门销烟向世界表明了清政府禁烟的决心。面对英国的侵略,广州三元里人民自发抵抗侵略军。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在广州组织人员汇译《四洲志》,成为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甲午战败后,康有为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期间完成《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宣传维新思想。1911年孙中山、黄兴等领导黄花岗起义,引起巨大震动。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继续进行不屈不挠的反封建军阀的斗争,先后三次在广州建立革命政权,广州成为国民革命的大本营。因此,在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斗争中铸就了广东浓厚的爱国情怀,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论述题。时空:近代(中国)。首先,阅读材料要围绕“广东与近代中国”的主题来拟定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广东在反帝反封建道路上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拟定观点为广东是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重要阵地。根据材料“在推动中国早期现代化道路上作出贡献”可以拟定观点为广东推动了中国早期的现代化。然后,结合所学相关中国近代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来论述,例如:结合所学从林则徐虎门销烟、三元里人民抗英、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黄花岗起义、孙中山在广州革命、国民大革命等史实来论述。最后,归纳总结。例如:在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斗争中铸就了广东浓厚的爱国情怀,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1.(2023年全国甲卷)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注重增强阶级基础。中共一大在讨论今后的工作时,“决定集中我们的全部精力组织工厂工人……鉴于我们的党至今几乎完全由知识分子组成,所以代表大会决定要特别注意组织工人”。这反映出当时(
)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B.民主革命纲领开始制定C.党的中心任务确立 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决定集中我们的全部精力组织工厂工人……鉴于我们的党至今几乎完全由知识分子组成,所以代表大会决定要特别注意组织工人。”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共一大通过的《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会和教育工人,领导工人运动,对党领导工人运动的任务、方针、政策和方法都提出了规定或要求,C项正确;1924年至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排除A项;1922年中共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实现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排除B项;在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毛泽东逐渐发展这种思想,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2023年全国乙卷)1920年5月,陈独秀发表演说:“中国古人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现在我们要将这句话倒转过来说,‘劳力者治人,劳心者治于人’。”9月,他发文主张“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这反映出(
)A.工人待遇得到极大改善 B.民主与科学深入人心C.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0年5月(中国)。据本题材料“他发文主张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并结合五四运动相关史实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无产阶级力量壮大,“劳心者治于人”展现出对工人阶级的重视,源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材料反映出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陈独秀主张工人阶级用革命手段建立无产阶级政权,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明确叙述工人的待遇得到极大改善,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前期宣传“民主与科学”,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B项;北伐战争时期,工农运动蓬勃发展,与材料时间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3.(2023年山东卷)下面为1919年12月《少年社会》的创刊宣言。这表明该刊编者认识到(
)少年社会有两个意思:(一)少年的社会。(二)社会的少年。少年的社会,是有少年精神气象的社会——进步的社会。社会的少年,是有社会生活情感的少年——协助的少年。……怎样使现在少年变成社会的少年,现在社会变成少年的社会,这就是我们的宗旨A.互助协作是挽救危亡的主要手段 B.人的解放和社会改造是时代使命C.青年学生是宣传社会主义的主力军 D.理性觉醒和教育革新是革命的前提【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19年的中国。结合所学可知,《少年社会》的内容主要是鼓吹教育救国,介绍宣传杜威的哲学观点,对旧的封建礼教进行激烈抨击,因此根据材料“少年的社会,是有少年精神气象的社会——进步的社会”“社会的少年,是有社会生活情感的少年——协助的少年”可知,该刊编者认识到进步的少年是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突出理性觉醒和教育革新,D项正确;互助协作是该刊物提出的方法,并没有提到是挽救危亡的主要手段,排除A项;该刊物编者认识到少年的重要作用,而不是说人的解放和社会改造,排除B项;材料与宣传社会主义无关,强调的是理性的觉醒,排除C项。故选D项。4.(2023年江苏卷)陈毅在纪念文章中肯定了列宁建立反帝“联合战线”和领导世界革命的意义。指出列宁逝世一年来中国革命运动继续蓬勃发展,尤其是工农阶级表现出“领导国民革命的力量,使一般敌人惊吓恐惧”。此时的“工农阶级”(
)A.积极声援五四爱国运动 B.致力于巩固革命统一战线C.坚持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D.推翻了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中国革命运动继续蓬勃发展,尤其是工农阶级表现出领导国民革命的力量,使一般敌人惊吓恐惧”可知,列宁逝世是在1924年,此时应是1925年,国共两党进行第一次合作,开展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故此时的“工农阶级”应是致力于巩固革命统一战线,B项正确;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坚持独立领导武装斗争”是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排除C项;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反动统治,排除D项。故选B项。5.(2023年浙江卷6月)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95年,严复发表《原强》一文,以达尔文、斯宾塞的学说阐述国家盛衰治乱之理。文中以“群”对应英语中的society,并首揭“群学”一语。此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逐渐萌生“以群为体,以变为用”的维新思想,较为全面地阐述了群与学、群与强、群与治、群与变、群与会的关系,认为“合群”是传播新知、开启民智、实现自强的有效手段。作为联结同志,开通风气的一种有效方式,组织学会自然是“合群”的题中之意。因此,学会便作为康、梁等人“合群立国”的主要举措之一,应运而生。——摘编自方平《晚清上海的公共领域(1895—1911)》材料二1900年以后,绅士在城里办商会、学校,建立各种组织,结社非常普遍,“社会”极为普遍地成为其总称。从1902年起,报刊中“社会”的使用次数开始增加,逐渐取代更具有传统政治色彩的“群”。1903年,革命刊物《浙江潮》发表的《新社会之理论》一文,广泛使用近代意义的“社会”概念;革命党人陈天华在《苏报》上撰文,强调学生与“各级社会”不同,是“祖国存亡之关键”。1904年后,“社会”一词高度普及。伴随“社会”一词的风行,时人开始思考如何进行政治变革和社会改造。部分革命党员意识到自己是“中等社会”的代表,必须以“下等社会”为依托,为根据地,并自信有能力领导“下等社会”进行“有秩序之革命”。尽管“中等社会”并没有真正把“下等社会”发动起来,但他们领导的革命则是一个承先启后的历史环节。——据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整理材料三“社会”一词的逐渐普及与社会主义的传播和革命思想的进入,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为同一历史过程。根据对《新青年》杂志的统计,1919年之前,“社会主义”一词总共才出现34次;1919年,“社会主义”的使用次数激增至104次;1921—1922年间高达685次。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其中写道:“自马氏与昂格思合著《共产者宣言》……大家才知道社会主义的实现,离开人民本身,是万万作不到的,这是马克思主义一个绝大的功绩。”在时代潮流的激荡下,先进知识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旗帜下,从这里看到了中华民族的新希望。——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写出康、梁等人“群学”思想的关键词。结合所学,概括维新派传播“群学”思想的根本目的。(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初“社会”一词逐渐取代“群”的原因。结合所学,列举1911年辛亥革命前革命党人领导“有秩序之革命”的重要举措。(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1919—1922年间《新青年》杂志中“社会主义”一词使用次数激增的国内动因。从社会主义理论的角度,简析“先进知识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旗帜下”的缘由。【答案】(1)关键词:合群、新知、民智、自强。根本目的:救亡图存。(2)原因:20世纪初绅士建立了各种社会组织;社会结社活动比较普遍;近代报刊中“社会”一词的使用次数增加;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需要;突出社会各阶层救亡图存的使命。重要举措:创建兴中会、组建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等。(3)国内动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921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先进国人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宣传。缘由: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思想;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解析】(1)本题是特点、目的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第一问关键词,由材料一“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逐渐萌生‘以群为体,以变为用’的维新思想,较为全面地阐述了群与学、群与强、群与治、群与变、群与会的关系,认为‘合群’是传播新知、开启民智、实现自强的有效手段。”可得出合群、新知、民智、自强。由材料及所学可知,维新派传播“群学”思想的根本目的是救亡图存。(2)本题是原因、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初期的中国。第一问原因,由材料二“1900年以后,绅士在城里办商会、学校,建立各种组织,结社非常普遍,‘社会’极为普遍地成为其总称。”可得出20世纪初绅士建立了各种社会组织;社会结社活动比较普遍;由材料二“从1902年起,报刊中‘社会’的使用次数开始增加,逐渐取代更具有传统政治色彩的‘群’。”可得出近代报刊中“社会”一词的使用次数增加;由材料二“1903年,革命刊物《浙江潮》发表的《新社会之理论》一文,广泛使用近代意义的‘社会’概念”可得出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需要;由材料二“革命党人陈天华在《苏报》上撰文,强调学生与‘各级社会’不同,是‘祖国存亡之关键’。”可得出突出社会各阶层救亡图存的使命。第二问重要举措,由材料二“部分革命党员意识到自己是‘中等社会’的代表,必须以‘下等社会’为依托,为根据地,并自信有能力领导‘下等社会’进行‘有秩序之革命’。”及所学可知,1911年辛亥革命前革命党人领导“有秩序之革命”的重要举措包括:创建兴中会、组建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等。(3)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19年至1922年的中国。第一问国内动因,由材料三“‘社会’一词的逐渐普及与社会主义的传播和革命思想的进入,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为同一历史过程。……1919年,‘社会主义’的使用次数激增至104次”及所学可得出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由材料三“1921—1922年间高达685次。”及所学可知,1921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先进国人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宣传。第二问缘由,由材料三“《共产者宣言》……大家才知道社会主义的实现,离开人民本身,是万万作不到的,这是马克思主义一个绝大的功绩”及所学可得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思想;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1.(2022年天津卷)如表为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的部分活动。这说明该时期中国共产党(
)时间部分活动1922年1月组织并领导香港海员大罢工1922年2月开办上海平民女校,培养妇女运动的骨干1922年5月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地建立起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1922年7月在广东海丰县成立第一一个秘密农会1922年9月组织并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A.坚持贯彻扶助农工政策 B.积极参与国民革命运动C.广泛开展土地革命斗争 D.教育发动群众进行革命【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通过组织工人罢工,开办女校,组建青年团,成立农会等方式,发动工人、农民、妇女、青年等广大群众开展革命运动,D项正确;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实际上通过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材料所述中国共产党的部分活动集中在1922年,与扶助农工政策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国民革命运动1924年以后才开始,排除B项;材料所述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活动涉及多个方面,不仅限于发动农民,排除C项。故选D项。2.(2022年辽宁卷)下图是存于北洋政府内务部档案中的一份传单。当时发放该传单的目的是(
)劝告吾最亲爱之军人警察吾最亲爱之军人警察,皆是吾中华民国的好百姓,何苦去帮助日本,反来摧残吾中华民国之爱国学生。况军、警两界大半出身山东,祖宗血地被人侵占,良心上应有何种痛苦。尚望急起挽救,与学生商民取一致行动,万勿借口长官命令,忘却国民义务,虐待爱国学生。——上海绅商学界忠告A.抗议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 B.声援五四学生爱国运动C.谴责日本制造“济南惨案” D.支持一二·九学生运动【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北洋政府就可以明确时间范围在1912—1928年间,材料虽然针对日本且与山东相关,但是指山东被日本人侵占,且学生在这一事件中发挥重大作用,所以只能是巴黎和会将德国在山东主权转让日本而引发的五四运动,B项正确;材料时间是范围在1912—1928年间,而九一八事变是1931年,排除A项;济南惨案是1928年,在二次北伐时发生的济南惨案,排除C项;一二·九学生运动是1935年,排除D项。故选B项。3.(2022年海南卷)1924年,共产党员罗汉、王文明、王大鹏等在海南创办农工职业学校。学校开设栽培、染织、雕刻等课程,同时讲授社会发展史和政治常识,并介绍共产主义和新三民主义。1926年春,增设政治课,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由此可知,该学校的创办主要是为了(
)A.立农务本,学以致用 B.实业救国,富裕海岛C.普及教育,发达文化 D.扶助农工,唤醒民众【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农工职业学校除了教授农业、工业相关技术外,还进行政治思想的教育,说明其主要目的是扶助农工,唤醒民众,D项正确;农业只是农工职业学校教育的一个方面,排除A项;创办者都属于共产党员,实业救国是实业家的主张,排除B项;结合时间可知农工职业学校重在号召工农参加革命,普及教育夸大了其目的,排除C项。故选D项。4.(2022年浙江卷6月)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天津总商会于6月9日发出布告称:“对于外交失败,惩办国贼,惟有以罢市为最后要求。本会鉴于人心趋向,局势危迫;无可挽回,当即决定自明日起罢市。”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商人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 B.五四运动的中心已从北京转移到天津C.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D.“罢市”是商人爱国行动的一种方式【答案】D【解析】天津商会罢市的原因是“外交失败,惩办国贼”,这说明“罢市”是商人爱国行动的一种方式,D项正确;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者是胡适、陈独秀、林长民和蔡元培等,排除A项;通过材料信息无法判断五四运动中心转移,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工人阶级,排除C项。故选D项。5.(2022年全国乙卷)据某位学者回忆,“‘五四’初期,一般人多以新旧分别事物”,中国古来已有的一概称为旧,古来未有或来自外国的一概称为新;不久,有了“更高的判别的准绳……对于古今、中外能够排好恰当的关系”,并不一概否定或肯定。这一转变反映出(
)A.东西方文化论争由此引发 B.传统儒学思想开始受到批判C.全盘西化的思想得以消除 D.思想解放运动方向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并不一概否定或肯定”,可知五四之后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有了一定的变化,更具理性,说明思想解放运动方向发生变化,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主张辩证的看待传统文化,D项正确;“由此引发”表述错误,排除A项;“开始受到批判”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排除B项;“得以消除”表述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6.(2022年湖北卷)【组织领导与反帝爱国运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下表是20世纪早期中国三次大规模反帝爱国运动的相关情况1915年反“二十一条”1919年五四运动1925年五卅运动组织领导自发性,没有政党参与,组织化程度低自发性,没有政党参与,具有一定的组织性中共组织领导,国民党协助,组织化程度高参与群体城市士绅、商人为主青年学生为主,商人、工人声援参与学生、商人、工人共同参与,难分主次基本形式集会通电、抵制日货、救国储金集会通电、示威游行、抵制日货、罢课、罢市、罢工集会通电、示威游行、抵制外货、罢课、罢市、罢工中心口号“救国”“勿忘国耻”“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规模波及全国30多个省会城市和商埠波及全国200多个大中城市波及全国约600个城镇——摘自王奇生《1915-1925年中国民族主义运动之演进》材料二
我以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它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以中国现在的情形看来,须先组织他,然后工团、合作社,才能发生有力的组织。革命运动、劳动运动,才有神经中枢。——蔡和森致毛泽东的信(1920年8月13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三次反帝爱国运动在组织领导方面的变化,并简述组织领导与反帝爱国运动之间的关系。(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三次反帝爱国运动规模不断扩大的原因。【答案】(1)变化:组织化程度由低到高,从自发行动到有政党领导。关系:反帝爱国运动促进了社会各界的组织联合和中国共产党的产生。社会各界的联合和党的领导促进了反帝爱国运动更高水平的发展。二者密切关联,相互促进。(2)原因:①时代背景:西方侵略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救亡图存民族意识的不断增强;②经济阶级:民族工业不断发展,新兴社会阶级的壮大;③思想文化:进步思想的传播,民众得到启蒙;④政党组织:新型政党的建立,尤其在中国共产党建立、领导下,社会组织、动员能力不断提高。【解析】(1)变化:根据材料“自发性,没有政党参与,组织化程度低自发性;没有政党参与,具有一定的组织性;中共组织领导,国民党协助,组织化程度高”可知由自发性,组织化程度较低到由政党找领导,组织程度较高。关系: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二者是相互影响的关系,组织领导能够推动反帝爱国运动的发展,反帝爱国运动的发展也会促进组织的壮大,领导能力的提升。(2)原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可从必要性和可能性两方面去思考,主要从民族危机、思想、经济、阶级、组织等角度分析,具体分析可得: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民主革命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不断传播;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革命运动有了强有力的组织和领导。1.(2021年江苏卷)中共早期领导人恽代英曾在无锡省立第三师范学院演讲。据亲历者回忆:“一位穿着竹布长衫的青年登上讲台,一下子就吸引了全场。他从孙中山逝世谈起,讲到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反对当时反动、卖国的北洋政府,号召青年奋起救国。”此类演讲有利于A.国民革命的发展 B.新文化运动的兴起C.土地革命的开展 D.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共早期领导人恽代英曾在无锡省立第三师范学院演讲”“他从孙中山逝世谈起,讲到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反对当时反动、卖国的北洋政府,号召青年奋起教国”可知,此类演讲宣传反帝反封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有利于国民革命的发展,A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发起的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与“讲到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反对当时反动、卖国的北洋政府,号召青年奋起教国”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的演讲有利于国民革命的发展,“土地革命的开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成立,排除D项。故选A项。2.(2021年浙江卷6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发生在A.1919年 B.1920年 C.1921年 D.1922年【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发生在1921年,故C正确;1919年、1920年、1922年不符合史实,故ABD错误。3.(2021年广东卷)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当前中国“资产阶级不能充分发展,因之无产阶级也自然不能充分发展,阶级分化不充分的全国人民,皆受制在资本帝国主义,及本国军阀之下,不能不要求经济发展而行向国民革命”,这说明中国共产党A.适应国情调整革命策略 B.总结经验教训开展武装斗争C.统一认识促进经济发展 D.根据矛盾变化扩大阶级基础【答案】A【解析】根据“阶级分化不充分的全国人民,皆受制在资本帝国主义,及本国军阀之下,不能不要求经济发展而行向国民革命”可得出,中共三大认识到中国现阶段的国情,认识到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都受到帝国主义与封建军阀的压迫,因此要调整策略,开展国民革命运动,A正确;B项是在国民革命失败后,排除B;材料没有强调要统一认识,排除C;材料强调的是要联合开展国民革命,而不是扩大阶级基础,排除D。4.(2021年湖南卷)1919年11月,有人指出当时全国新出版物中普遍有“一个‘?’疑问符”,“这个‘疑’字不但把我国固有的思想信仰摇动了,而且把‘舶来品’的思想信仰也摇动起来”。思想界这一状况A.是基于对五四运动的反思 B.促进了新思想的进一步传播C.反映中西文化矛盾的激化 D.表明使用新式标点成为时尚【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1919年11月”、“这个‘疑’字不但把我国固有的思想信仰摇动了,而且把‘舶来品’的思想信仰也摇动起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对中西文化进行了反思,在反思中西文化中更认同马克思主义,促进了新思想的进一步传播,B项正确;材料内容不涉及对五四运动的反思,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中西文化的矛盾,只是讲中国人反思文化,排除C项;通过材料无法判断新式标点成为时尚,排除D项。故选B项。5.(2021年湖南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21年7月,13名代表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出席大会。下表为中共“一大”部分代表基本情况姓名出生年份籍贯备注何叔衡1876湖南秀才,新民学会会员董必武1886湖北秀才,曾加入中国同盟会,曾留学日本李达1890湖南曾留学日本,《共产党》月刊主编李汉俊1890湖北曾留学日本毛泽东1893湖南师范毕业,新民学会组织者,《湘江评论》主编包惠僧1894湖北记者,北京大学肄业,陈独秀指定代表陈潭秋1896湖北师范毕业,武汉共产主义小组发起者之一王尽美1898山东师范毕业,在济南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邓恩铭1901贵州中学生,在济南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刘仁静1902湖北北京大学学生——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等编制(1)根据材料,归纳中共“一大”代表群体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代表走到一起的时代背景。【答案】(1)代表多来自于南方,特别是两湖地区;都是知识分子,多是青年知识分子;都初步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程度有差别。(2)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旧民主主义失败,中国革命呼唤新的阶级和政党;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无产阶级力量壮大登上历史舞台;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解析】.(1)特点:通过阅读表格,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共“一大”代表的“籍贯”可知,他们多来自于南方,特别是两湖地区;根据表格展示的中共一大代表的“出生年份”和“备注”中的履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参加中共一大的代表都是知识分子,且多是青年知识分子;根据表格列举的代表们在党的一大前夕的活动,特别是为建党做的筹备工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参加中共一大的代表都初步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程度有差别。(2)时代背景:根据材料中“1921年7月,13名代表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阶级和思想等方面分析可知,中共一大召开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促使中国革命呼唤新的阶级和政党,由于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无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了历史舞台,新文化运动特别是五四运动后,人们的思想进一步得到解放,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6.(2021年全国乙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如图是中国共产党建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间部分重要会议示意图从图中任选两次会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次会议间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并说明其原因。(要求:明确列出两次会议,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示例】中共一大,遵义会议论题: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逐步从幼稚走向成熟。论述: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中共开始探索救亡图存之道。中共一大提出了以城市为中主的路线,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之后中共意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联合国民党开展了国民革命运动。但由于缺乏经验,犯了右倾机会主义与投降主义的错误,以及国民党右派的叛变,国民革命失败。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失败后,中共开辟了井冈山道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适应中国的国情的革命道路。在根据地的建设与斗争过程中,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被迫长征。1935年在长征过程中召开了遵义会议,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了成熟。
【解析】本题可任意从图片中选择两个会议。因此可结合所学,选择中共一大和遵义会议。并提炼主题为中共走向成熟。论述时,主要结合所学,阐明中共诞生之后到遵义会议期间,中共经历的一大、二大、三大、国民革命、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道路的开展、长征以及遵义会议召开的影响。整个历程反映出中共不断探索,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并走向成熟。其他角度言之有理亦可。1.(2020年北京卷)《江西第一次全省农民代表大会宣言》中提到,“几千年来被压迫被剥削被轻视的我们,此次因组织了农民协会,才能在江西政治中心地点——南昌,开我们……第一次代表大会”,“江西农民久受军阀压迫,一旦闻革命军到来,即出死力帮助”。此次大会召开于A.辛亥革命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新中国成立前夕【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江西农民久受军阀压迫,一旦闻革命军到来,即出死力帮助”可提取两点信息:第一强调的是农民革命的伟力,第二强调的是推翻军阀统治,因此可以判断出这一时期是国民大革命时期,因此B正确,ACD排除。故选B。2.(2020年江苏卷)下图为《劳动音》创刊号的封面《革命火种》。该刊物封面上是一个火炬照耀下的锤子,铁镐、齿轮、禾苗、稻穗所组成的图案,天空中的朵朵白云,如同紧握的拳头。该封面内容(
)A.表明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 B.寓意着工农大众团结起来C.明确反映出党的中心任务 D.为国共合作营造舆论氛围【答案】B【解析】《劳动音》创刊于“1920年11月7日”,此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锤子、铁镐、齿轮代表工人阶级,禾苗、稻穗象征着农民阶级,火炬、拳头意在鼓励工农大众要团结起来同发动统治者进行斗争,故选择B项;1898年,在上海出版的《泰西民法志》最早向中国人介绍马克思及其学说,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排除C项;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排除D项。3.(2020年山东卷)如图为中国近代某一历史时期农民运动发展形势示意图。图中形势形成的原因是A.辛亥革命得到各地响应 B.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C.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D.人民解放军展开战略反攻【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20年代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推动了图中所示即两湖地区农民运动的高涨,B项正确;辛亥革命并没有得到各地农民运动的广泛响应,A项错误;大革命失败后,农民革命根据地主要建立在湘赣等省的省际交界地区,与图中所示两湖地区农民运动的发展形势不符,C项错误;1947年人民解放军展开战略反攻时,两湖地区的农民运动并没有如图所示得到迅猛发展,D项错误。4.(2020年山东卷)五四时期,中国知识界掀起了“平民教育运动”。如图为1919年4月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成员许德珩对一群小商人、人力车夫和店员演说的内容摘录。这反映出知识界已初步认识到兄弟……这回谈话的题目是“勤劳与知识”。……各位劳动的精神,我们是很佩服的,若是再能求点知识,做个有知识的劳动家,莫终日做那些有钱人的机器、富贵人家的牛马,这是我们所盼望的。A.平民阶层贫困落后的根源 B.新文化传播必须与劳工运动相结合C.觉醒民众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D.团结工农是革命的当务之急【答案】C【解析】五四运动时期,知识分子深入到工商业者中宣传“追求知识”,“追求自由平等”的道理,反映出知识界已经初步认识到促进民众觉醒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C项正确;徐德珩在谈话中没有明确平民阶层“贫困落后的根源”,A项错误;知识分子到工商业者中学宣传求知和平等,将“新文化传播”与工农运动相结合是方法,不是其认识的进步,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革命”和“团结工农”对革命的重要性,D项错误。5.(2020年浙江卷7月)《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在评价1922-1923年中国铁路工人的英勇斗争时指出:“一方面,没有强有力的同盟军……就无法在毫无民主权利的条件下战胜全副武装的反动派。”这说明(
)。A.工农群众革命积极性的迅速增长 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D.工人阶级正式登上历史舞台【答案】B【解析】1922-1923年中国铁路工人的英勇斗争的评价中既肯定了工人阶级的组织性和革命性,同时指出工人阶级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同盟军,不可能战胜反动派,这一评价意味着中国的工人阶级必须找到同盟军,这是其推翻反动派的必要条件,即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B正确;题干只提到了工人阶级,并未提到农民,排除A;1922年至1923年,无产阶级面对的主要敌人是北洋军阀,当时中日民族矛盾尚未成为主要矛盾,排除C;1919年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排除D。6.(2020年全国Ⅱ卷)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告全党党员书指出:“国民党中央驱逐军队中的共产党党员,我们的党不得不秘密起来……这所谓国民政府是什么?他从革命的政权机关变成了资产阶级之反动的执行机关,变成了军阀的工具。”由此,中国共产党A.阐明工农武装割据的必要性 B.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方针C.批判“左”倾错误的危害性 D.动员工农红军进行战略性的转移【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中央驱逐“军队中的共产党员”,使中共从合法转向“秘密”斗争,说明此时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之时,面对国民政府从“革命的政权机关”转变成“反动执行机关”、“军阀的工具”,中国共产党在八七会议上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方针,B项正确;八七会议前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仍然在城市中,此时尚未阐明中国工农武装割据的必要性,A项错误;导致大革命失败的是右倾机会主义而非“左倾”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所述现象与工农红军“战略转移”的背景不符,D项错误。1.(2019年全国Ⅲ卷)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相同B.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C.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D.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半封建”或“半封建社会”的术语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D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未涉及官僚资本在中国的膨胀问题,B选项排除。“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并不能代表所有的民众,C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2.(2019年全国Ⅱ卷)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 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 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等内容,可以看出群众以民族大义为重,爱国觉悟显著提高,B选项符合题意。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对社会改造存在多种认识,A选项说法错误。反思个人主义弊端不符合当时的总体氛围,C选项排除。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只有部分群体,D选项排除。3.(2019年浙江卷4月)1922年,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向导》周报的创刊号写道:“现在大多数人民所要求的是什么?我们敢说是要统一与和平……为了要和平要统一而推倒为和平统一之障碍的军阀,乃是中国大多数人的真正民意。”下列选项中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湖北新军起义 B.护国运动C.“二次革命” D.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6—1927年北伐战争的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军阀的统治,D选项符合题意。湖北新军起义是在1911年10月10日,A选项排除。护国运动是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领导发动的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运动,B选项排除。二次革命是孙中山等国民党人于1913年在中国发动反对袁世凯的武装革命,C选项排除。1.(2018年浙江卷11月)1922年,李大钊的一篇演说稿写道:根据马克思的学说,“在资本主义发达中,产生了一种新势力。这种新势力,就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之发生,恰如鸡子在卵壳里发生一样。……打破卵壳,是革命的现象;打破这资本主义的制度,也是革命的现象。有些人,愿意进化而不愿革命,‘但是我们也要知道,革命乃是我们更大的途程’。”这反映了作者分析问题的视角A.由学术思想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转变B.强调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分步实施C.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人类客观地观察社会发展历史的工具D.突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精神,关注中国社会主义如何实现【答案】C【解析】材料“打破这资本主义的制度,也是革命的现象。”“但是我们也要知道,革命乃是我们更大的途程”表明,李大钊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的引导作用,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因此体现了李大钊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人类客观地观察社会发展历史的工具的视角,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其学术思想的内容,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到阶级斗争,也没有主张要“分步实施”,故B项错误;材料只表明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引领作用,没有强调突出实践精神,故D项错误。2.(2018年江苏卷)1920年5月,《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的演讲。该演讲称: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两步。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要求做工的劳力者管理政治、军事、产业。这表明,此时马克思主义A.正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B.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C.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D.完成了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要求做工的劳力者管理政治、军事、产业”说明马克思主义正在指导工人运动,即正在和工人运动相结合,故A项正确;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故B项错误;1928年“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故C项错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指的是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故D项错误。3.(2018年全国Ⅲ卷)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意义不大,“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结合该内容及材料时间“1920年”和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在各种思潮的斗争中逐渐取胜,影响日益增强,故C符合题意;A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材料无关;实业救国思潮是近代实业家的救国理念,与材料无关,B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对“传统礼教”的批判,D不正确。4.(2018年全国Ⅱ卷)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 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 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答案】C【解析】由“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可知孙中山认为国民党之所以在革命之后十二年还没有成功,而俄国革命六年就成功了,是因为俄国有团结而强有力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所以选C;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所以不可能走苏俄革命道路,也没有放弃实现资本主义民主,所以排除A、B;孙中山把原因归结为领导核心不够好,而没有改变斗争目标,故排除D。5.(2018年全国Ⅰ卷)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如俄国式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答案】C【解析】解题时要重点理解材料关键信息的含义。“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即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五四运动后,关于社会主义是否合适中国国情的争论,出现了走资本主义道路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两条路线。通过这场争论,宣传了马克思主义,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使大多数人得到幸福,从而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故C项正确;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开辟于20世纪20年代末,故A项错误;这场争论没有涉及欧美的社会制度,故B项错误;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仍有分歧,“消除”一说太绝对,故D项错误。6.(2018年浙江卷4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如一声春雷,震醒了原来冰封的大地。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于A.北京 B.南京 C.上海 D.武汉【答案】C【解析】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于1921年7月23日召开,故选C;北京是建国之后党的代表大会召开的地点,故排除A;BD与党的代表大会召开无关,故排除。7.(2018年海南卷)材料
1924年国民党“一大”后,作为国民党的一位重要领导人,廖仲恺排除了国民党右派的种种阻挠,忠实地执行孙中山的政策。他提出:“我们不独要革军阀与帝国主义者的命,我们并且要革‘反革命派’的命,这才是彻底的革命工作。”在他看来,全世界只有俄国解决了社会制度问题,中国“若能够有所树立,除非是建一社会主义的国家”。他坚信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是国民党起死复生,成为“一个新生命”的重要因素,认为“要想打倒帝国主义,非与共产党亲善不可”。他还认为:“占我国人口最多的是农工阶级,那一派人替农工阶级打消压迫他们的力量,便是革命派。反而言之,凡与军阀帝国主义者妥协,并压抑农工的人们,便是反革命派。”——摘编自李新总编《中华民国史》(1)根据材料,概括国民党“一大”后廖仲恺的主要主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廖仲恺对国民革命的贡献。【答案】(1)主张:①坚决反帝反军阀;②以社会主义解决中国社会问题;③坚持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2)贡献:①继承发展了新三民主义;②推动了三大政策的执行,维护了国共合作;③促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解析】(1)据材料“要革军阀与帝国主义者的命”,可得出坚决反帝反军阀;据材料“若能够有所树立,除非是建一社会主义的国家”,可得出以社会主义解决中国社会问题;据材料“要想打倒帝国主义,非与共产党亲善不可”、“替农工阶级打消压迫他们的力量”,可得出坚持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2)据材料“廖仲恺排除了国民党右派的种种阻挠,忠实地执行孙中山的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廖仲恺继承发展了新三民主义,推动了三大政策的执行;维护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促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等,所组织的答案符合相关史实,言之成理即可。1.(2017年海南卷)1927年,一位国民党领导人说:“现在可有一种危险,是国民党差不多专做上层的工作,中央党部、国民政府都是国民党的同志多。至于下层民众运动,国民党参加的少,共产党参加的多,因此,形成一种畸形的发展。”由此可知,当时A.工农运动决定战争走向B.国民革命运动已经失败C.国共合作存在分裂隐患D.国民党开始重视工农运动【答案】C【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国民党专做上层工作,共产党参加下层民众运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畸形的发展”导致了国共合作的分裂,故C正确;当时的工农运动是配合北伐战争的,因此工农运动不可能会决定战争的走向,故A错误;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标志是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这不符合材料信息,故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国民党开始重视工农运动,故D错误。2.(2017年江苏卷)1922年9月,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向导》发文指出,在军阀割据的现状下,战乱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建立“统一全国的中央政府,然后国内和平才能够实现”。这表明,“打倒军阀”正在成为A.人民的迫切愿望 B.国民政府的执政理念C.知识分子的共识 D.全体国民的共同选择【答案】A【解析】材料中“建立‘统一全国的中央政府,然后国内和平才能够实现’”与当时中国革命的目标相差甚远,只能是人民的一种愿望,故A项正确。当时是北洋军阀执政时期,B项说法错误;C项中“知识分子”的说法太过局限;D项说法过于绝对。3.(2017年北京卷)毛泽东曾说:“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惟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这一论述A.阐明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 B.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C.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D.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惟目前的内外压迫……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即可知,材料主张进行各阶级联合的国民革命,由此可知,这一论述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B正确。材料没有具体阐述新三民主义理论的内容,排除A。工农武装割据不与国民党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党外合作,不符合材料,C、D两项排除。1.(2016年北京卷)20世纪一二十年代,一位历史人物因创办《新青年》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后又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此人A.是中共“一大”上海组的代表 B.在中共“一大”被选为书记C.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D.指挥了“八一”南昌起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20世纪一二十年代,一位历史人物因创办《新青年》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后又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可以判断出此人是陈独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一大上他被选为中央政治局书记,故本题答案选B项。2.(2016年海南卷)1919年7月,进步报刊《每周评论》提出:“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同一时期的《南开日刊》宣称:“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这表明当时A.知识阶层具有参与政府管理的意识B.广大民众开始拥有决定国家政策的权力C.进步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有了新认识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深入的传播【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信息体现不出参与政府管理,故A项错误;B项说法错误,故排除;材料信息体现的不是马克思主义,故D项错误;“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等体现出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有了新的认识,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3.(2016年海南卷)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说:“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钾,这几个政治口号,真是不翼而飞,飞到无数乡村的青年壮年老头子小孩子妇女们的面前,一直钻进他们的脑子里去,又从他们的脑子里流到了他们的嘴上。”该文描述的这一现象表明A.中国革命目标与民众需求相一致 B.国民党在农村调整扶助农工政策C.中共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日益成熟 D.中国革命性质开始发生根本转变【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体现的是国民革命运动时期的现象,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国民党的农村政策,故B项错误;此时中国革命的性质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D项错误;这些口号得到乡村农民的认同,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4.(2016年上海卷)被称为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的重要事件是A.辛亥革命胜利 B.五四运动爆发C.中国共产党诞生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的历史事件在教材中明确讲过,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历史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这是一种定性的表述,没有其他的历史事件能够代替,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5.(2016年浙江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辛亥革命后的十年间,上海的商业服务业网点遍布全市,密度和广度在全国首屈一指,商业行业应有尽有,无所不包,成为中外闻名的“万商之海”。根据海关进出口统计数据,从1912年到1921年,上海的进出口净值从3.6亿关两增至6亿关两,十年间的平均比重占同期全国总额的40%以上。据《新青年》调查,上海开办的工厂数量逐年上升,到1919年,上海有各类工厂2291家,工人达18.1485万人,加上从事交通运输行业的工人11.625万人,上海工人总数已近30万人,而同期全国工人总数约56万人。——据《上海通史》等整理材料二五四运动后,《新青年》编辑部从北京迁回上海。上海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以此为阵地,进行社会革命和唯物史观的宣传。1920年七八月间,上海的马克思主义者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促使革命思想和全市工人运动有效地结合,并积极推动北京、武汉、长沙等地共产主义组织的建立,为正式建党做准备。在当年亲历者的记忆中,早期的上海党组织发挥了“临时中央”的作用。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座城市从此成为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舞台。——摘自熊月之等《中共“一大”的历史空间》(1)上海是近代崛起的工商业城市,其经济举足轻重。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上海工商业经济发展的特点。(2)人类是在特定的空间里创造历史,而历史又在不断地改变着人类的空间。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的原因。【答案】(1)特点:工商业经济发展迅速;在全国具有优势地位。(2)原因:上海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成为工人运动中心《新青年》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建立了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有效结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对全国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引领和指导作用。(言之成理,酌情给分)【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提到,上海的商业服务业网点遍布全市,密度和广度在全国首屈一指,商业行业应有尽有,无所不包,成为中外闻名的“万商之海”。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指出上海工商业经济发展的特点:工商业经济发展迅速;在全国占有优势地位。(2)据材料一提到,工人达18.1485万人,加上从事交通运输行业的工人11.625万人,上海工人总数已近30万人;据材料二提到,《新青年》编辑部从北京迁回上海……上海的马克思主义者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促使革命思想和全市工人运动有效地结合……早期的上海党组织发挥了“临时中央”的作用。和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阶级、思想、组织方面简述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的原因。6.(2016年海南卷)[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吴佩孚等在致大总统徐世昌的电报中称:“有北京学生因开会宣讲被逮者数百余人,沪商全体罢市……仰恳大总统以国本为念,以民心为怀,一面释放学生,以培养士气。一面促开国民大会,宣示外交得失缘由,共维时艰,俾全国一致力争,收回青岛,以平民气,而救危亡。”——摘编自彭明主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材料二1923年,吴佩孚镇压京汉铁路工人罢工。1927年,在北伐军和冯玉祥国民军的夹击下,吴佩孚彻底失败。抗战爆发后,日本特务机关企图以吴佩孚为傀儡建立伪政权,为其所拒绝。吴佩孚死后,重庆国民政府追赠其为陆军一级上将。——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吴佩孚发布这一电报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吴佩孚。【答案】(1)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五四运动兴起,学生运动受到压制。(2)进行军阀混战给中国带来灾难;镇压工人运动;主张维护国家主权;同情学生爱国运动;抗战时保持民族气节。【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有北京学生因开会宣讲被逮者数百余人”“沪商全体罢市”“收回青岛,以平民气,而救危亡”等信息可概括得出背景。第(2)问,对吴佩孚的评价要结合材料辩证分析。材料一体现的是吴佩孚主张维护国家主权、同情学生爱国运动;材料二中“吴佩孚镇压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在北伐军和冯玉祥国民军的夹击下,吴佩孚彻底失败”“抗战爆发后,日本特务机关企图以吴佩孚为傀儡建立伪政权,为其所拒绝”等信息体现了其积极和消极影响,一分为二进行评价即可。1.(2015年山东卷)1925年,苏联建立了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的莫斯科中山大学。1928年9月,苏联将莫斯科中山大学与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合并,改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苏联更改校名是基于中国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B.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解答此题注意两个时间“1925年”与“1928年”,国共合作与国共关系破裂时期。分析选项,A是苏联建立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原因;B与题意不符;C符合题意;D时间上与题意不符。所以应选C。2.(2015年广东卷)毛泽东主张用事实反击敌人的毁谤:“敌人说:‘广东共产’,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我们说:‘请看事实’。”这些“事实”都发生于(
)A.辛亥革命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题干材料我们可知此时的广州政府是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结合所学这是中国国民革命时期新三民主义蕴含的政策,故本题选B项。辛亥革命时期建立的是南京临时政府,不是广州政府,故A项不选;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广州政府已经不存在,中国政府是南京国民政府,故C项和D项不选。3.(2015年江苏卷)下图中带★处反映了20世纪初期某类组织的分布状况。它们的历史作用是()A.促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 B.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基础C.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 D.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图片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图片中“上海”“北京”“长沙”“法国巴黎”的信息说明是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基础,故B项正确;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成立于日本东京,国内有些大城市有分部,但在法国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医疗器械生产采购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影像作品版权登记及维权合同3篇
- 2024版多功能商业住宅买卖协议
- 西安音乐学院《税务会计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运输代理业务协议3篇
- 武汉工商学院《化工设备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新疆科技学院《小学科学教学法》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设备采购与安装调试合同详细条款
- 二零二五版深海探测包车租赁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珠宝首饰分店承包经营与市场拓展合同3篇
- 2024年日语培训机构市场供需现状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4年公安机关理论考试题库附参考答案(基础题)
- 历史-广东省大湾区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试卷和答案
- 2024年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清单
- 2023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设题特点及备考策略
- 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 考级代理合同范文大全
- 2024解析:第三章物态变化-讲核心(原卷版)
- DB32T 1590-2010 钢管塑料大棚(单体)通 用技术要求
- 安全行车知识培训
- 2024年安徽省高校分类对口招生考试数学试卷真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