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_第1页
【新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_第2页
【新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_第3页
【新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_第4页
【新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我们去旅行教学札记

教学目标

♦根据假定的旅行情境,画一画自己的旅行物品,并以

旅行包为主体,把它与其他生活用品一起合理安排在画面之

中。

♦能根据客观物象的内在结构、比例,用流畅的线条塑

造旅行用品。

♦善于收集整理资料,能用文字、图像形式记录、整理

旅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能运用简单的平面设计的形式原理,集体合作制作一

个集锦本。

♦在有趣的美术活动中,寻访自然美景,了解社会历史、

文化渊源,探究世界奥秘,激发热爱生活、艺术的情感。

教学思路

本课选择的是一个综合性的主题,教师应很清楚地了解

本课涉及到哪些学科的相关知识,本课美术学科知识点的定

位是什么,怎样巧妙地将各个知识点糅入到整体教学中去。

一活动一教学可将学习要点分解为4个难点逐一突破,教学

过程安排建议先设置4个关卡或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后

再进行作业。第一关: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圆柱或圆台改画

茶杯,学会概括的表现方法。第二关:可以出示一个茶杯,

让学生尝试绘画表现,学会客观地认识物体结构、比例、透

视关系。第三关:可以利用电脑上的旅行生活用品图片,让

学生随意放大、缩小或拖动、组合,认识物体之间的穿插、

遮挡关系,渗透构图知识。第四关:可以利用作业勘误的方

法,让学生辨析哪幅图表现更完整,并出示一组以旅行包为

主体的静物,指导学生绘画表现。作业评析可将以上几个问

题作为检测的标准。

活动二的教学过程安排建议为收集资料、呈现目标一一

学习讨论、设计方案一一探索方法、灵活运用一一分工合作、

创造表现一一评价欣赏、学习迁移。课前布置学生根据主题

收集部分资料,课堂上整理资料,确定介绍的内容,小组讨

论设计方案,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版面呈现的相关要素:主图、

标题、文字及插图,学生在电脑版式编排游戏中掌握步骤方

法:主图位置、文章板块形状、标题、插图,同时渗透均衡

的形式美法则。集体作业时考虑小组分工,谁做册页,谁做

封面,个体承担学习任务,集体整理排序装订,最后设置观

众留言栏,开展评价欣赏活动。

教学过程:

1.教学策略调整:

活动一还可采用有益于接受学习的方式,通过教师的示

范,让学生归纳、了解写实绘画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2.课时目标调整:活动二可分1个或2个课时来完成。

若用2个课时,第1课时可归纳、整理资料,开展欣赏活动;

第2课时合作制作集锦本。

3.绘画表现的主体内容可以是旅行包,也可以是书包。

学生可分小组自行准备物品,也可由教师准备一组物品,尽

量选择那些不规则、有特点、容易表现的物体,并考虑不同

物品的形状、大小、主次的不同对比关系,使学生较容易组

织画面构图,若物象特征明显,学生的绘画表现更生动。

4.引导学生整体观察时一,通过画者的具体位置与观察角

度来认识物体结构,画出各种形体相互的穿插、遮挡关系。

5.让学生了解内页与封面的异同之处,设计内页时一,应

指导学生抓住景点特色大胆构想,画插图并排版,彰显个性。

学生个体作业应明确美术表现形式:绘画、剪贴或综合方式,

装订的办法可采用订书机订、用针线订或粘贴等方式。

6.学生练习

7.小结

第2课光影变幻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光和影的现象并运用于简单的绘画作业

过程与方法

发展学生立体感知能力,想象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能力,想象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光影现象的认识及其在绘画中的初步运用

教学难点:光源方向的区分和立体感的表现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照明器、苹果实物、示范用纸,铅笔、范图等导入课题

教学过程:

玩一玩

1.播放课件《沙漠之鸽》等描绘建筑物的画,教师提醒

学生仔细观察建筑物是由哪些立体形构成。

2.每小组分发积木玩具,分小组自由活动,用积木建房

子,教师提出要求:

(1)建筑物要美观,有特色;

(2)建筑物要有稳定性;

(3)给建筑物取一个名字;

(4)观察建筑物各个方面的明暗变化。

3.请小组派代表介绍“建筑物”。

播放课件《沙漠之鸽》,积木玩具、话筒。

看一看

1.教师出示〜个石膏立方体,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能

画出几个面及其透视变化。

2.学生交流观察结果,自主总结。

3.课件播放几何形体在光影中的塑造方法。

4.教师总结:成角透视、明暗变化。

石膏立方体.课件板书成角透视、明暗变化。

画一画

1.让学生尝试画出一立方体,按照左图的顺序,用铅笔

皴线画出不同面上的明暗变化,将图例中三个图形对照,看

看立方体的立体感有什么不同。

2.教师总结:明暗变化能突出立体感。

3.让学生画一组立方体构成的建筑物,在每一块面上运

用由弱到强、由淡到浓的明暗画法绘制,表现出建筑物的立

体感。

立方体、铅笔、纸。

说一说

1.同学相互交流在绘画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体会与经

验。

2.采用答记者问的方式说说生活中的光影变幻。

录音机、话筒。

想一想

1.提问:物体的明暗、光影是由于什么变化而产生的?

物体的形体会不会发生变化?

2.课件:用三维动画演示,用一盏灯从不同角度照一个

圆球,观察其明暗变亿。

课件演示圆球在不同角度光照下的明暗变化。

板书设计:

光影变幻

成角透视、明暗变化

第3课美丽家园

教学目标

♦加强观察,引导记忆,提高学生绘画的取景构图及观

察能力。

♦充实学生的形色知识与造型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空

间描绘能力。

♦了解社区的基本功能及相关的人文知识。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爱护环境、尊老爱幼的优良品质,

增强公民道德意识。

三、教学思路

本课将表现性绘画融入到对生活的观察、体验、感受中

来,教师可根据当地的人文条件和自己的理解灵活地处理教

材。

活动一:重在让学生认识、了解社区的性质、功能。在

学生深入观察、交流体验的基础上,有意识、有主题地表现

社区生活,教学可作如下安排:收集信息一一交流信息一一

引导工作一一学生讨论一一获得认知一一表现创造一一交流

欣赏。

课前教师可布置学生收集本社区或外社区的一些文字或

图片资料,在上课时,首先组织学生进行有关“社区”主题

的信息交流,丰富学生的知识,延续学生的信息交流的氛围,

随后教师可以将话题引到“我与社区”的内容上来,引导学

生回忆自己在社区中的生活体验。学生对社区的印象是琐碎

的、无意识的,怎样唤起学生对社区印象中最深刻的景物回

忆,并通过绘画形式表现出来是教学的一个关键。教师可通

过录像片断或图片来展示观察,让学生有亲临现场的感受,

提供搜索的思路,唤起记忆,从而获得美感,捕捉社区景色

的最动人之处。绘画中的用笔用色的表现技巧是本课教学的

一个重点,教师可利用同一画面内容、不同表现效果的多幅

作品供学生分析、讨论,通过辨析,使学生获得有关线条、

色彩、明暗等绘画语言在绘画表现中对表现效果所起的作用

的认识。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尝试练习,以提高学生的表现

能力,学生作业之后,可将学生作品集中展示,学生介绍自

己喜欢的社区景色、自己的作品,从中渗透评价。

活动二是在活动一的基础上进一步表现相关的人物与活

动,情节更为生动。教学可作如下安排:欣赏感受一一分析

评选一一提供指导一一创作表现一一交流欣赏。

教师可利用视频展示台展示社区中人们生活场景与活动

的特写图片,通过欣赏,唤起学生的记忆,并引导学生回忆,

讲述自己印象中最深刻的人或者事,为后面的表现作铺垫,

并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在此基础上,教师利用CAI课件出

示表现社区人或事的儿童画作品,利用CAI课件与学生互动,

通过课件画面中人和物的选择,人和物的位置及大小的不同

组合构图,出现不同形象组合的画面,让学生思考绘画表现

中人和物的位置,面积大小的表现要点,教师在教学中也应

给予必要而具体的技术指导。教学的评价,应是随机融合在

动态的教学中,注重学生在绘画中的表现性。

四、教学选择

1.教学组织形式,教师可采用分组合作、共同讨论研究、

统一构图、分块完成的方式进行,也可采用集体讨论、共同

体验、师生互动、独立完成的方式展开。

2.学生在表现描绘时。,可采用多种硬笔工具组合选用,

也可硬笔与软笔配合表现。

五、教学建议

课前,教师可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自己的社区景色与社区

活动的相关图片或照片,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交流展示,也

可通过个人的具体描述来展现,增进对社区的了解。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录制一段题为《社区的一天》的短

片,以时间发展为线索,以生活的各类场景为背景来记录一

天中人们的生活,这样更亲切,更能全面地引导学生搜索描

绘的视点,确立表现的主题。

为了解决学生在画面中中心不突出的问题,教师可在课

前收集一些在构图取景上不成功的照片,处理成课件,并在

课件中设计一个《找焦点》的游戏,加强师生互动,使学生

能形象直观地掌握构图的基本原理。

在授课中,教师可出示一张平涂的范画,在简单分析其

事物的前后遮挡关系和远近、上下位置关系后,可边描述边

示范将这张平涂作品修改成色彩有深浅冷暖对比、线条有疏

密粗细对比、造型有明暗对比、用笔有轻重变化的新画面,

使学生领会到如何对事物更加深入具体地描绘,帮助学生提

高绘画的表现能力,增强空间意识。

社区就是自己生活的家园,它不分贵贱,在教学过程中,

要尽量诱发出学生对自己社区的淳朴情愫,避免不好的攀比

享乐思想。

第4课编花篮

教学目标

♦掌握编花篮的基本方法、技能,能编出一个小花篮。

♦了解有关插花的基本方法和形式美法则,制作一件插

花作品。

♦养成精心制作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思路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内容是学习立体编

织、日常插花等浅显的构成知识,了解基本制作方法和技能,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增添生活情趣。考虑到所用材料的特

殊性,在教学组织中应强调教学准备的重要性。当地的经济

条件、学生的认知程度、制作材料和程序都是制约本课教学

活动方式的因素,教师应根据自己的课时目标确定相应的教

学策略。

活动一的教学程序可安排如下:课前准备一一复习导入

——体验感受一一探究表现一一欣赏评价。课前让学生预先

做好12根纸棒或其他类似材料备用。教学时,首先复习“一

提一压”的编织方法,让学生上台试做。教师将学生做的平

面半成品编织成立体的方形小篮,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学

生分组交换观赏从家中带来的编织物品,结合教材仔细观察

这些小篮的材料、编织方法、形状等有什么不同。在充分地

体验感受之后,让学生自学教材中的编织步骤并动手尝试,

必要时教师可示范。编出底面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侧面成

形的方法。比如用矿泉水瓶压住底面,依附着水瓶的形来编

侧面就容易多了。也可以将底面编成小圆垫,再想办法编出

侧面。学生制作探究时教师应及时发现、表扬有创意的方法,

不拘于编织常规。欣赏评价应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并引

导学生能从各种小花篮的形状、成形方法、材料等方面的创

意进行对比、分析。

活动二的教学程序可安排如下:欣赏激趣一一规律探究

——创意指导一一自主表现一一欣赏评析。欣赏课前教师搜

集的同种花材的插花图片,感受不同色彩搭配和造型的插花

作品的美感,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接着教师出示一个花篮

和一束花,请学生上台尝试插花。在学生不断的尝试过程中,

认识到花束要呈现出错落有致的造型才会富有美感,同时发

现花泥等材料可以协助固定花枝的造型。分小组交流、分析

各自的花篮的造型特征,讨论适合选什么花材和哪种插花形

式。教师在学生所带花篮中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摆在一起,

师生共同研讨插花方案。然后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优秀学

生作品,开拓思路。在自主表现过程中,小组内花材可以共

享。作品完成后,师生共同欣赏、评析学习成果。最后鼓励

学生在生活中制作出更美的插花作品。

四、教学选择

在编织工艺资源丰富的地区,教师应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如可带领学生参观、观摩手工艺人编织制作的过程,或请手

工艺人到课堂进行表演。

活动一的难度较大,可将学习目标分解,从易到难,增

加课时量。比如三个课时的安排方法:第一课时复习《编纸

条》,用纸条编制方形小篮。第二课时用纸棒编制圆形小垫

子,第三课时用纸绳等材料编制圆形底小花篮。

五、教学建议

1.课前可安排学生调查菜市场、日杂店、商场等地,了

解编织筐篮的使用率、取材、用途、品种等等。

2.根据学生情况,还可考虑用其他替代材料和方法固定

花枝。如普通的田泥就能替代花泥,在深花器里放置揉成一

团的铜丝,使花枝末端被卡住或在器口支撑几根小棍,将花

枝隔开也能固定花枝。

3.纸绳的做法在四年级上册第3课《纸品乐陶陶》中已

作介绍。在选用彩色纸绳编织小篮时,可预备多种色彩的纸

绳,尝试各种色彩搭配效果。

第5课纸魔方

教学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综合运用本单位学习的有关家

居布置知识,设计制作一个布局合理、使用美观、富有个

性的学生居室模型。在设计过程中,认识造型、色彩、情

调等设计因素在设计中所起的作用。

2、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设计自己的居室,使学生

更加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中的设计,提高审美品位。

教学重点:学生居室的审美情趣。包括品味、个性、

居室布置的各种因素一。

教学难点:纸模型的制作。包括时间(课时可能不够)、

比例(家居与房间的比例)造型(各种家居的制作)。

课前准备工具:刻刀、尺子、胶水。

材料:废鞋盒、各色硬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对教科书中居室布置的分析。书上的几

件学生房间模型与实例,有它的优点也存在不足,让学生

发表自己的观点,从家居造型、色彩搭配、空间利用、房

间装饰几方面谈实用、品味、性格以及制作技法,提高学

生的审美情趣,为制作模型做铺垫。

二、学生设计制作制作时注意几点:

1.模型一般有地面和两面或者三面墙组成,像装修的

样板间。制作材料可用鞋盒代替。

2.家具与房间应有一定的尺度感,家具大了,房间就

显小,家具小了,房间就显大。家具之间也要注意比例,

如写字台和椅子的大小比例。

3.颜色最好用纸的本色,如上色应先画图案再制作。

如果模型做成后再着色,模型就会变形,所以应先涂色后

制作。

三、展示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谈自己的想法。模

型有多种布置形式,如挪动家具位置、变化房间装饰等方

法,让学生进行尝试、讨论。可边布置,边拍成照片,可

将照片扫描,制作成课件,利用电脑变化设计成其他色调。

第6课秦陵兵马俑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以及唤起学

生对祖国珍贵文物的爱护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引导学生感受兵马俑写实的艺术风格。

3、鼓励学生搜集有关资料,自主学习。

教学重点: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和历史文化

价值。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欣赏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刻手法写实,

注重细部刻画的艺术风格。

教学准备:

师: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相关知识、搜集图片资料和音

像资料、制作教学课件、收集陶俑模型等。

生:搜集占有有关秦始皇兵马俑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同学们,音乐总能带给我们无尽的遐想,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音乐,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

听音乐:(音乐《兵马俑幻想曲》),

师:你从音乐中听到了什么?(千军万马,严正以待的

战争场面)看他们来了[课件起]学生看视频,感受情境。

师:这支威武之师正是当年秦始皇率领的千军万马,说

到秦始皇,同学们了解这位历史人物吗?[课件音乐循环]

生: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统一六国,统一文字,统

一度量衡。

师:这位一生雄图霸业、叱诧风云的始皇帝。为了显示

自己的声威。希望在他死后仍然拥有千军万马,所以为自己

建造了一个庞大的地下军事王国一秦始皇陵兵马俑[板题]

二、发展阶段:

1、谈话解决:什么是俑以及兵马俑的发现。

师:同学们,你知道是什么俑吗?

俑是古代陪葬的偶人,秦陵兵马俑是秦始皇陵随葬的陶

兵,陶马。这个庞大的雕塑群,本来已经随秦始皇尘封于地

下,在1974年春天,一个农民打井时,无意中挖出一个陶制

武士头[教师出事实物模型]这才最终发现了秦陵兵马俑。全

世界都震惊了,法国总统希拉克在看过兵马俑后说:世界上

原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同学们知

道这个奇迹在什么地方吗?(西安)

好,让我们走进西安,去欣赏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课件:

西安一兵马俑]。

2、初步欣赏:(课件秦兵马俑)

①初谈感受。师:你都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能谈谈

吗。

生谈自己的感受:大,多,威武,宏大。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秦俑“规模宏大,数量众多”的特点,

总结板书:大,多。

②具体体会大和多的特点。师:有谁知道,兵马俑的规

模有多大?(生说)观看课件(秦陵和兵马俑简介):这个山

一样的坟丘就是秦始皇的陵墓。兵马俑在它的东侧,有三个

俑坑组成。总面积近2万平方米,相当于50个篮球场那么大

呢!其中三号坑最小,却是统领一号坑和二号坑的军事指挥

所;二号坑是骑兵,战车和弓箭手组成的混合部队;一号坑

最大,是战马和步兵组成的主体部队。国家为了保护这些珍

贵的艺术魂宝,在一号坑的原址上建立了一个举世无双的宏

大博物馆一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这是在空中俯拍的照片)

再给大家看一张照片[课件:教师和兵俑比高的照片]o

师:从这张照片中你看出了什么?生:秦俑非常高大。

师总结:秦兵马俑除了规模宏大之外,每一个个头也很

高大,他们平均身高1.80米,是目前世界最高大的圆雕陶俑。

三个俑坑,密密实实的排列着高大威猛的兵马俑想知道

他们有多少吗?(生:他的兵俑和马俑共计8000件)

师:同学们,多么宏大的工程啊,这样众多的兵马俑,

是怎样制作出来的,让我们大胆的猜想一下。学生猜想。

教师总结或补充:古代劳动人民先用黄土制成一个的大

体的模样,再一件一件的单独塑造,精雕细刻之后,经高温

烧制而成。这么多陶俑,都是劳动人民用双手一件一件手工

雕塑出来的,这太让人感到震惊了,所以在8000件陶俑中每

一件都不完全相同。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师引导:秦俑都在哪些部位进行了精雕细刻?他们之间

又有哪些不同呢?请同学带着这两个问题,从桌上的兵马俑

小模型中找找看。

学生交流,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兵俑:头发:发丝清晰可见。细致入微。

五官:眉目清晰,表情丰富细腻。

衣服:铠甲一块块的,甲丁历历可数,皱褶生动。马俑:

两耳竖立、双眼炯炯有神、喘着粗气的鼻孔、马嘴象发出嘶

鸣一般。

师:这么多的细节说明兵马俑还有什么特点?(生:细

致、精美、逼真……)

教师总结板书:精美

兵俑之间又有哪里不同呢?

学生汇报:发式:有的戴帽…,有的结起…。

表情:有的严肃…,有的轻松…。

服装与动作:……学生充分汇报。

教师肯定总结:总起来说兵俑之间有三个方面的不同,

(观看课件):1、发式:帽子与帽子不同,发髻与发髻。军

队中的军官都带着帽子,一般的士兵,只是挽成圆形的发髻。

发式是区分兵马俑身份的重要标志。

2、表情:那更可谓是千人千面[课件]:他们有的年轻

稚嫩、有的老练沉稳、有的开朗机警,有的威严凝重,可谓

喜怒哀乐,表情各异。能说出这两位人物在想什么吗?

学生谈。

3、服装和动作:①服装不同,铠甲和布衣,铠甲不同。

②兵俑分类。师:不同的人物着装自然不同,兵俑大致

分为三类[课件]士卒俑(士兵)军吏俑(军中的小官)将军

俑(将军)

学生辨认课件中的人物身份,你是怎样看出来的,说明

理由。

③体验动作。兵马俑动作个个神武,让我们来体验一下。

[教师组织体验:将军俑,手握宝剑,气度不凡,士卒俑军吏

(箭在弦上,蓄势待发,第三个左手握剑右手持戈第四个:

跪射俑。单腿跪立,手扶弓箭。

师总结:同学们的模仿惟妙惟肖。这些兵俑是完全模仿

真人真马制作的。看课件总结:看,他们一丝不乱的头发、

坚硬的铠甲、历历可数的甲钉,生动逼真的动作表情,都给

人强烈的真实感,显示了秦代高起的写实技艺(板书,写实)

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

4、整体欣赏,谈感受。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国组织把

秦陵兵马俑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现在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

的心情,再来对他做一次整体的欣赏,(课件欣赏:兵马俑整

体欣赏)

谈感受。你有什么感受和感想吗?(也可先给小组同学

交流一下你的感受,)学生汇报:兵马俑太宏大了;兵马俑象

活的一样;古代劳动人民太了不起了……。

三、拓展阶段

师:这不愧是一个宏大而又精美的地下珍宝库,今天对

秦陵兵马俑的欣赏只是一个开始,我们只是着重地欣赏了兵

俑,还有更多值得我们欣赏的。[观看课件课本铜车马]:课

本中的铜车马是1980年在秦陵两侧出土的,是用金、银、青

铜制造的,显示了精湛的余属加工技艺。被誉为青铜之冠,

国之魂宝。

兵马俑传递给我们的是一种力量之美,一种民族的团结

和创造精神,它让我们不由的呼唤:[点击课件:出现“珍爱

国宝"字样],珍爱国宝一一秦始皇陵兵马俑。结束本课。

第7课小小园艺师(活动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感悟中,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怀。

2、让学生在制作模型中,掌握材料特性和造型手法的运

用。

3、让学生在设计营构中,增强经营组织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树木盆景实物和相关图片。

学生:了解有关树木盆景及树形态和造型的常识。

准备细铁丝和橡皮泥等材料。

二、欣赏交流

1、引导学生欣赏树木盆景,初步感受盆景中树木的形态

和造型。

2、学生谈谈课前所了解到的对盆景的认识了解和兴趣所

在。

(1)小组交流,师生畅谈。

(2)课件文字展示:盆景是植物栽培技术和造型艺术相

结合的一种形象思维艺术,也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于一体

的精神文化;不同时代的人,亦有不同时代的精神文化,栽

种盆景那是自古至今都有,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物质丰富、

和平环境下的一种精神文明表现。树木盆景在我国盆景艺术

中占有主导地位,具有独特的风韵和技巧。其表现手法随着

地区的差异,取材的不同,形式的多种多样而千变万化。有

的以露根、虬干取胜;有的以叶形、叶色见长;有的以花、

果取景。树姿则力求古朴、秀雅、苍劲、奇特、色彩要丰富,

风韵要清秀,这是树木盆景造型艺术的基本要求

3、欣赏示范作品。用铁丝、橡皮泥等相近材料塑造的各

种错的造型。

(1)比较后面的盆景和前面所看到的盆景的共同点和差

别。

(2)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盆景中的树木是用什么材

料做成的。

发现材料:细铁丝、彩色橡皮泥等材料。

三、探究体验(尝试制作实践反馈)

1、学生尝试:根据刚才所看所想,试着运用所准备的工

具制作一棵简单的树。

2、学生交流:在制作中积累初步经验。

师生探讨:在尝试制作中遇到的困难,并积极寻找解决

的办法。

四、学习新知

了解常见树木的基本特征。

1、欣赏图片与讲解:松柏直立挺拔

柳树婀娜多姿枫树色彩艳丽

2、学生观察,教师示范。树干的塑造:注意树干的造型

有特色(斜卧式、直立式等)。枝、叶的塑造:注意疏密组

合。

3、学习制作树木模型的方法和要领:学生总结归纳制作

步骤要领。

(1)整体构思,细铁丝捆扎出树干和树枝的整体造型。

(2)用彩色橡皮泥或性质相近的材料捏制加工树干、树

技使其更加逼真。

(3)色橡皮泥或性质相近的材料捏制出树叶,制作出大

方逼真的树木模型。

四、学生二人合作完成作业。

1、设置情境,展示活动方案:展示一条宽敞的马路,请

每两个小朋友合作制作一棵大方逼真的树,全班同学的

“树”都“移植”马路两旁。

2、了解作业要求:同桌二人.相互协作,运用铁丝、橡

皮泥等性质相近的材料,捆扎、捏制出大方逼真的树木模型。

3、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五、作业的展示和评价活动

1、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摆放在马路两旁。(教师事先在讲

台上布置)

2、说一说:在制作的想法和在制作过程中的感受。

评一评:你认为造型大方逼真的树有哪一些?

六、课后反思

教师提示:如何将自己制作的树的模型制作成盆景?有

兴趣的同学可以大胆尝试,做一个树木盆景。

(活动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感悟中,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怀。

2、让学生在制作模型中,掌握材料特性和造型手法的运

用。

3、让学生在设计营构中,增强经营组织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教师运用教学课件展示两幅优秀自制小盆景图片,引

导欣赏,提问。(或教师出示优秀小盆景实物范例。)

图片一(课本范图一)。

教师释义:

盆景:利用奇石、植物和人工制作的饰品构筑成山水等

微缩景观。

教师提问:

此盆景运用了哪些制作材料?使用了什么方法?

(石头、草、树叶、纸盒等材料,运用了粘合、穿插等

方式)

图片二(课本范围二)。教师提问:

你觉得此盆景最有意思的是什么?

(材料巧妙运用,如木片的运用,形成小桥流水的意境;

废弃烟盒改装成房屋等。)

2、教师出示盆景范作,引导欣赏,教师提问:

(1)、谁能够来尝试重新组合?

学生用另一套材料尝试对材料的换位重新组合材料,形

成盆景。

(2)、试试看,你还可以增加或删减什么材料进行组合?

3、综合分析:组合的过程中,碰到了什么问题?该怎样

解决?

二、探究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析,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1、对比分析:学生重新组合盆景与教师范作盆景区别。

组合的随意杂乱与主次突出、意境明确。

2、讨论解决:怎样做到主次分明?

根据材料,确定立意,从主体形成人手,逐步补充。

3、方法学习:材料组织有什么技巧?

采取粘合、穿插等方法,注意高矮、疏密的搭配,巧妙

利用材料特点,创造意外效果。

三、创作活动

1、活动开展:4人小组合作,合理分工,完成一个自制

小盆景。

2、作业要求:小组合作,将石块、沙上、树枝、草叶等

加上自己制作的简单模型,组合成缩小的景观,表现出一处

比较完整的景致。

四、展示评价

1、自评:小组派代表向大家介绍本组自制盆景的特色。

2、咏诗会:各组选派一人,针对自己组的盆景或他组的

盆景,朗诵诗一首,或是学过的古诗,或是自创。

3、教师综合评议。

第8课田间的精灵

教学目标

1、能走进乡村,开拓视野,初步了解一些民间的艺术文

化,做到善于学习和勇于创作。

2、能巧妙选择、利用材料,运用捆扎、编织等简单的方

法制作一件工艺品。

3、能养成精心制作的良好行为习惯,善于珍惜并利用自

然资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本课的学习材料(稻草、树叶、麦

秸、果实等),并将这些材料分组放置在操场。(室外教学)

2、教师讲叶圣陶爷爷写的《稻草人》故事,勾起学生的

想象或回忆。

3、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稻草人形象。

二、分组尝试发现问题

1、教师提出学习主题。

师:下面我们就以组为单位,互相合作尝试捆扎一个稻

草人,(时间定为5分钟以内)看看哪一组做得又快又好

2、学生分组制作。

3、学生发现尝试作业中的问题。

预估问题:形态不美(身体高矮比例失调,重里脚轻分

配不均);松散不稳(轻轻一碰即例下、部分结构松散未扎

紧);没有做完(合作不利,分配不公)。

三、相互学习解决难题

1、师生讨论,逐一阶决问题:形态不美怎么办?(1)

应大致确定人数的身高比例,找准脖子、腰部、肩部的捆扎

位置。(2)稻草的分量要做到心中有数:代表手部的稻草分

量明显少于身体部分(包括腿部)。稻草量少的情况下,有

时可将稻草整束弯曲后再捆扎,头部显得细致一些,有时也

可将代表手部的稻草挽回进行捆扎。

2、师生讨论,逐一解决问题:松散不稳怎么办?(1)

稻草人各部分的分量合理,重心稳定。也可适当添加工具使

稻草人稳定且动态有趣。(2)注意捆扎的松紧要合理:扎得

松则稻草显得体量大,一般在关节转折处扎紧。

3、师生讨论,逐一解决问题:没有做完怎么办?用最短

的时间做出精品就有效率。

1、请优秀组的学生代表介绍经验,或教师示范介绍制作

骤。

(1)试扎:用手比画人物的关节位置。(2)分扎:捆

扎做出人物的大体形。(3)装饰:最后修剪、装饰、整理。

四、作品欣赏拓展方法

1、相同材料不同方法的作品欣赏。(以稻草为主材)作

品(1)鸟:草团包扎鸟身,翅膀采用编织的方法(参见教材

左下图5)。作品(2)蛇:头部采用编织的方法(参见教材

左下图7),镶两粒玉米代表眼睛,身体用捆扎方式。作品

(3)狮:一大堆草做身体,一小撮草做尾,粗树枝做腿起支

撑作用,头部和脚掌采用编织的方法(参见教材左下图4),

其余五官用果实点缀)。

2、综合材料的作品欣赏。主材:树皮、棕相叶、果实。

附加材料:毛线、布、牙签、纤维绳等。

五、拓展思路自主表现

1、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设计与构思。

2、提出作业要求。

3、学生制作,教师指导。

六、作业展示评析交流

1、作业展示活动:各组合理摆放本组的作品,进行展示、

命名。

2、评析交流

第9课生命的甘露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进一步认识水对生命的重要和水的多姿多彩,

欣赏珍视生命之水。

技能目标:学习用线描、色彩表现雨景,制作保护水的

招贴画。

知识目标:养成学生在生活中关心水资源、节约用水的

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人

1、教师设问:同学们,下雨是自然现象,你喜欢下雨吗?

为什么喜欢下雨?下雨天你的心情怎样?你认为鱼有颜色吗?

在雨中有没有观察过行人的表情?

2、小游戏:表演在雨中等公共汽车。(表情:焦急、微

笑、吃惊……)让学生自己扮演角色,通过问、说、讲、演等

过程使学生能很快掌握画雨中时的注意点,如:-***的穿插、

颜色的搭配等。

3、小结:烟雨朦胧,湿漉漉,空气清新,到处像洗过一

样很漂亮。

二、深人理解

1、下雨天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景物、人物)

2、你注意到雨点落下来时是什么样子?(在空中、在地上)

3、下雨时你是什么心情?有什么感觉?(喜欢、不喜欢)

学生回答后小结:大家说得很好。下雨了,雨点从天上

争先恐后往下落,风把雨点吹得往一边斜,所以,人们打伞

总要斜一点。

有时雨越下越大,好像一串串银珠从天上掉下来,雨水

把地面淋得透湿。人们打着伞、穿着雨鞋、披着雨衣,在路

上匆匆忙忙地走着。当乌云密布时,大地变得阴暗,景物也

失去了光彩。每当下雨了,很多同学就有一种好奇、兴奋的

心情,有的还喜欢在雨中行走玩耍。大人们也不例外,在炎

热的夏天,若是下一场大雨,人们会觉得非常舒畅。美国影

片《雨中情》中的男主角在雨中手舞足蹈,表现出兴高采烈

的情绪。雨,原来也是欢快的。

教师:怎样画雨景呢?请大家把课本翻开。(画雨的小训

练)

三、方法指导

1、介绍画雨的表现方法:勾法、刷法、刮法、蜡笔水彩

法。

2、教师着重介绍蜡笔水彩法。示范并讲解:

(1)先画好雨中的人物、景物;

(2)用浅色蜡笔点线画雨,注意用线;

(3)最后用重色水彩(如:紫灰色、蓝色、深绿等)涂画天

空地面和空白处。乌云、闪电、树、飘落的雨点、人们打着

伞在雨中行走,还有映在水中的影子等等的表现,使画面线

条模糊,给人感觉好像是画中景物被风吹得在动。同学们可

以想一想自己的方法。

四、作业观摩

1、教材上的三幅学生作业,内容情景不尽相同,工具材

料各不相同,表现形式方法也不相同,但都是非常优秀的作

业。

2、本校同年级学生的优秀作业若干。作具体的情景与形

式美评价分析?

五、自由表现

1、布置学生作业:画一幅雨中行或雨中景的画。

2、学生动手作业。

3、教师巡视、协助、提示。

提示:把雨天见到的印象最深的场面画下来。表现雨不

一定就是画雨,还可以通过人物的动态、衣物在雨中的形态

等来表现雨;雨点不像雪花,要注意用线。有些颜色调不出,

如蓝黑色、蓝灰色、蓝紫色等,教师可趁机把方法告诉给学

生。

六、教学总结

1、作业完成情况的简要评价。

2、课堂学习态度的评价。

3、未完成的作业的后续安排。

第10课艰苦岁月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泥塑的相关知识。

・了解泥塑的一般制作过程。

・掌握运用多种泥塑手法综合制作的能力。

・在泥塑变形的过程中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

力。

・增强学生对泥塑,对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体验学习活动的乐趣,获得对泥塑创作的持

久兴趣,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教学难点:坚持学生的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充

分发展创造空间,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发展实

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到附近公共场所观察和了解一些雕塑设计。

2、教师收集部分学生泥塑作品。

3、准备黏土、泥塑工具、塑料布等。

教学过程:

1.设问式趣味导课,激发学习兴趣。以上内容源自小精

灵儿童网站

出示一件老鼠偷油或其他主题的糖塑作品图片,通过多

媒体让学生观察,猜猜是什么?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引出吹

糖人。

2.赏析民间传统泥塑作品的动态,体会泥塑具象写实表

现人物动态的形式。

(1)用动作模仿表演,感受观察,体味人物运动特点、

动态特征。

让学生想象、模仿表演吹糖人吹糖时的动作,并进行观

察,吹糖人的五官及身体动态特征,探讨归纳出:五官特征

为鼓出的腮帮子,全神贯注的眼神等;饱满的身体,紧张用

力的四肢等等。

(2)欣赏艺术家的泥塑作品造型特征,初步学习艺术家

泥塑表现人物动态的造型方法。

多媒体先出示泥人张第二代传人张兆荣《吹糖人》作品,

对比学生的动作模仿表演,对比观察动态特征结果,进一步

赏析、观察半蹲吹糖人的动态造型特征:整体如一充满气的

圆球;重点观察艺术家对五官、身体、四肢的细部写实刻画。

让学生对泥塑具象写实表现人物动态的形式有一定的认识。

继续出示刘士铭《母与子》、卢波《好喜欢》的泥塑作

品,进一步让学生欣赏动态人物的生动性,学习艺术家对直

立人物不同姿态的泥塑方法。对比感受直立人物的不同姿态

特点,观察人物头部、身体、四肢的细微变化,从人物比例、

不同身体姿态、表情、衣服、五官去观察。

3.学习人物动态的泥塑基本方法。

出示制作过程图例,让学生观察制作方法。教师可演示

制作过程,让学生看清头部捏塑成球体并进行五官头发的刻

画;身体四肢用泥片卷成衣服外套包裹而成,并注意让学生

观察头部和身体的衔接方法。在衔接部位用竹刀或牙签刮一

刮粗糙,再蘸用泥浆水衔接。也可大胆启发学生用自己实践

的方法进行捏塑。以上内容源自小精灵儿童网站

4.探究学习泥塑人物动态稳定性的方法。

教师出示不易稳定的泥塑人物进行观察分析,让学生带

着问题,通过表演体验、实践尝试、小组合作等方法探究学

习。

(1)想一想,人物的哪些动态适合用泥塑形式表现?

学生探究一:稳定的动态本身就很容易用泥塑表现。让

学生寻找哪些动态是很稳定的,如坐、蹲、直立、倒立、睡、

躺、趴等身体呈垂直或水平线时较稳定。

如身体倾斜时,手脚的张开或支撑地面时会较稳定。

(2)注意泥塑时人物身体的稳定性。

学生探究二:实践演示泥巴上下用量的多少与稳定有关。

如泥塑时,腿部可适当夸张,加粗腿部,下大上小些,泥塑

人物容易站稳。

学生探究三:演示不稳定泥塑人物,让学生探究怎样放

稳。也可用添加辅助物支撑的方法,使人物动态稳定。

5.欣赏儿童泥塑人物作品,启发学生进行主题创作。

(1)多媒体欣赏儿童泥塑人物作品图片,让学生感受儿

童各种有趣的或天真活泼或夸张的动态,体味儿童泥塑的稚

拙美,激发创作。

(2)启发学生回忆自己印象最深的动作瞬间,进行创作

构思,可选几位构思好的同学演示自己想表达的主题动作。

(3)教师对泥塑创作方法作进一步深入指导:创作工具

的正确使用方法和要求。

6.学生给自己的泥塑作品定好主题,稳定的表现动态,

尝试五官、手脚、服饰细部的修饰,作品表面不必光滑,宜

尽量保留手捏的率真质感,可独立完成一件作品,也可几人

合作完成一组人物群像。

7.写上作品主题标签,展示作品,集体观摩,教师评价

鼓励,学生自评。

评价建议:

(1)能否抓住动态特征表现主题。

(2)能否将动态稳定地表现出来。

(3)能否将身体与头部、四肢粘接固定。

(4)能否尝试五官、手脚、服饰细部的修饰,保留手捏

质感。

(5)是否对捏塑人物感到兴趣。

8.收拾整理:将剩余的土回收至桶,桌面擦干净。注意

抹布、竹刀及碎土不要直接在水池清洗,可先在水桶内洗,

最后在水池冲洗,以免泥浆、泥块堵住水管。作品每个部位

结合处要特别粘紧,在专用教室通风处风干,注意不要碰坏。

第11课劳动最光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运动人物的基本重心、动态线等知识,

并能简单画出体育课上同学们运动的一瞬间。

过程与方法:以探究,活动的形式掌握人物运动的基本

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独立完成线描人物速写的作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人物运动基本规律的学习,

学生掌握一定的人物绘画知识,以此热爱美术,激发学生的

绘画兴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重点

了解人物运动基本造型规律及绘画方法

教学难点

运动中人物的绘画

教学方法与策略

学生通过探究的方式互相探讨、模仿、演示等方法掌握

人物运动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观察老师示范人物线描

速写,独立完成线描速写。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学生准备:绘画铅笔。

教学时间:一课时(40分钟)

教学流程:学生通过对动态与静态人物比较、感受,从

而引出课题一师生探究、讨论活动中人物运动基本规律一学

生实践运动中人物动态线绘画一师示范动态人物速写一学生

练习、交流一学生感受动态人物的美感。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环节:情景导入课题生成

设计说明

本教学环节设计包括学生比较画面,情景导入,生成课

题两个部分。

1.出示我们熟悉同学的照片,贴近生活,引发学生探究

讨论兴趣,为情景创设做铺垫。

2.初中阶段的孩子好动,尤其崇拜现在的体育明星,导

入部分播放刘翔在奥运会上跑步的录像,目的是把本课的整

体探究学习置于一个“真实的情境之中”,很快将学生引入

这个情镜中来。从而引出课题。

第一环节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引入课题

(1)(示图)师:这是两张同学们的照片,一张是动态的,

一张是静态的,同学们能明显感觉到哪张更有动感,更有韵

律?

(学生观察讨论,得出结论)

⑵播放刘翔奥运会比赛录像

⑶师问:刘翔在奥运赛场上的哪个动作给你留下的印象

最深?

(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感受刘翔在赛场上各种运动的动

作,讨论,探究)

⑷师:可见运动员在比赛场上的各种动作是十分优美的。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画动态的人物

⑸出示课题

•第二环节:学生探究人物活动基本规律

设计说明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习和理解人物活动的基本规律,

但老师采用的方法则是让学生自己探索,活动起来,从而得

出结论。这样能让学生更好理解这些知识点。同时老师有意

的用了一些体育明星比赛场上的精彩图片,更贴近生活,能

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兴趣。

第二环节教学过程设计

一.探索规律一:重心

⑴出示图片《掷铁饼者》

⑵师:请学生模仿《掷铁饼者》动作。

(学生上台模仿《掷铁饼者》动作,感受重心点的位置,

通过亲自体验画出《掷铁饼者》的重心线)

⑶出示几张体育明星运动图片,请学生画出重心线

(学生活跃,能准确画出重心线位置,较好理解重心在

人运动时的作用)

二.探索规律二:动态线

(1)师:人在做不同运动时,身体会发生不同的变化,那

么能否有一条体现身体弯曲变化的线呢?哪位同学能用一根

线条表示这位运动员的运动姿态呢?(示图)

(学生踊跃,尝试用一根线条表示动态)

⑵师:演示动态线绘画,学生理解动态线作用。

⑶请两位学生分别画出两个不同运动员的动态线。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