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6(共256题)_第1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6(共256题)_第2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6(共256题)_第3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6(共256题)_第4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6(共256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6(共9套)(共256题)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第1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题,每题1.0分,共16分。)1、皮亚杰认为,()是主体把新的刺激整合到原有图式中,使原有图式丰富和扩大的过程。A、同化B、平衡C、顺应D、调整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皮亚杰认为同化就是个体将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顺应是指个体改变自己的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平衡是指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如果失去了平衡,需要改变行为以重建平衡。个体在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建构和完善认知结构,实现认知发展。2、能力的发展存在个体差异,下列不属于能力发展差异的是()。A、天才儿童B、大器晚成C、多愁善感D、过目不忘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天才儿童”是能力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大器晚成”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过目不忘”是能力类型上的差异。“多愁善感”属于气质的差异。3、比概念学习的复杂程度高的是()。A、连锁学习B、信号学习C、辨别学习D、规则学习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加涅根据学习的复杂程度,将学习分为从低到高的8个层次,依次为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或原理学习和解决问题学习。4、当小强改正了上学迟到的行为后,班主任取消了其不准看动画片的禁令,这种做法属于()。A、正强化B、负强化C、正惩罚D、负惩罚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正强化是个体做出某种行为或反应,随后或同时得到某种奖励,从而使行为或反应强度、概率或速度增加的过程;负强化主要是通过消除或终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不准看动画片对小强来说是厌恶的刺激,当小强改正了上学迟到的行为后,班主任取消了这个厌恶刺激来增加小强不再迟到的频率,因此,属于负强化。5、提出动机的强化理论的心理学家属于学习理论流派里的()。A、行为主义B、格式塔C、认知主义D、建构主义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属于学习理论流派的行为主义。6、学习兴趣同愉快相联系,既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又不易引起疲劳,由此说明()在高中生的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A、直接动机B、I司接动机C、主导动机D、辅助性动机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学习兴趣属于学习动机中的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所以选择A。7、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学生表现出来的对稳定、可预测环境的需要,属于()。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归属需要D、自尊需要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个体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免除恐惧和焦虑是安全需要。8、学生阅读不熟悉的材料时放慢速度,遇到不理解的内容就反复阅读的学习策略是()。A、认知策略B、组织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元认知策略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题干中列举的做法属于元认知策略中的调节策略。9、迁移的概括化理论认为,实现迁移的原因是两种学习之间有共同的概括化原理,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桑代克B、苛勒C、奥苏伯尔D、贾德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贾德是迁移的概括化理论的代表人物。10、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都是三角形的()。A、反例B、概况C、变式D、抽象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变式是指通过对对象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变化,从而突出其本质的、关键特征的方法。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都可以揭示三角形的本质和特征。因此,是三角形的变式。11、在相同情景或条件下,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时候事倍功半,而换成其他人来教育时却产生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的作用。A、定势B、学习迁移C、原型启发D、功能固着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主体更换以后对同一主体发挥的作用不同,题干说明定势在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起到消极作用。12、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是()。A、能力B、创造性C、认知D、智力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一般认为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故也称为创造力。13、如果一个孩子在听了“海因茨偷药”的故事后,认为“海因茨应该去偷药,谁让那个药剂师那么坏,便宜一点不就好了吗”,这个孩子所处的道德发展阶段是()。A、前习俗水平B、后习俗水平C、准习俗水平D、习俗水平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前习俗水平大约出现在幼儿园及小学中低年级,该阶段的特征是:个体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身的利害关系,认为道德的价值不决定于人及准则,而是决定于外在的要求。该孩子认为药剂师的恶劣导致海因兹去偷药,属于道德发展的前习俗水平。14、()是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合理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以及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表达或呈现的过程。A、教学目标设计B、教学内容设计C、教学措施设计D、教学评价设计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教学设计是指在实施教学之前由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进行规划和组织并形成设计方案的过程,包括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设计。其中教学内容的设计过程是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合理选择、组织教学内容以及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表达或呈现的过程。15、在学校心理辅导的实践中,运用改善学生认知的技术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这是()。A、行为疗法B、团体心理辅导C、系统脱敏D、理性情绪疗法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理性情绪疗法,又称合理情绪疗法,是20世纪50年代由艾利斯在美国创立,它是认知疗法的一种,因其采用了行为治疗的一些方法,故又被称之为认知行为疗法。16、教师对教学工作采取冷漠的态度,在自身与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这是教师职业倦怠的()特征。A、挫折感B、耗竭感C、去个性化D、低个人成就感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马勒斯等人认为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情绪耗竭、去个性化(去人格化)和低个人成就感。情绪耗竭指个体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的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去个性化是指刻意在自身与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的态度;低个人成就感表现为消极地评价自己,贬低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分。)17、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思维发展处于前运算阶段的个体的思维特点有()。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皮亚杰把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主要通过感知运动图式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一般在9~12月,儿童获得客体永恒性。②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进入智慧发展阶段,思维已表现出了符号性的特点,但其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缺乏层级类概念)等特征,尚未获得守恒的概念,存在泛灵论的思维。③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获得了守恒的概念,思维可逆。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④形式运算阶段(11岁及以后):儿童总体的思维特点是能够提出和检验假设,能监控和内省自己的思维活动,思维具有抽象性。思维可逆和补偿。故本题答案选ABCD。18、信息加工理论对实际教学的启示是()。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A项对应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学习过程的动机阶段,B项对应了解阶段,C项对应获得阶段,D项对应保持阶段。主要考查的是信息加工理论的八个阶段内涵。19、认知内驱力即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下面有关论述正确的是()。标准答案:A,B,D,E知识点解析:认知内驱力是一种源于学习者自身需要的内部动机,这种潜在的动机力量,要通过个体在实践中不断取得成功,才能真正表现出来。诱发这种内驱力需要激发兴趣,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巧妙创设问题情境,诱发认知冲突,注重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背景、知识背景相联系等方法。20、下列属于课堂问题行为处理策略的是()。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方法有:矫正、预防、消退策略、暗示策略、直接纠正策略、惩罚等。三、判断题(本题共7题,每题1.0分,共7分。)21、学生学习的根本特点,在于它是接受前人经验,是一种接受学习。()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学生学习的根本特点,在于它是接受前人经验,是一种接受学习。接受学习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不同于机械学习,它是通过言语进行的。学生的学习不是创造、发明知识,而是再现、继承知识。22、小明看到别的同学努力学习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因此在心里告诫自己也要好好学习,这是一个自我强化的过程。()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自我强化是对自己表现出的符合或超出标准的行为所做的自我奖励。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表扬而受到强化属于替代强化的过程。23、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建构主义强调学生个体经验的独特性,强调根据个体经验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24、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呈正相关,动机越强,工作效率越高。()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学习动机存在一个动机最佳水平,即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效率随学习动机强度增大而提高,直至达到学习动机最佳强度而获最佳,之后则随学习动机强度的进一步增大而下降。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同时,他们还发现,最佳的动机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动机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动机水平越低。即有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25、技能学习最基本的条件是讲解。()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技能是通过练习获得的,这是技能学习最基本的条件。26、头脑风暴是一种集体激励的策略。()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头脑风暴法又称为智力激励法,是一种激发思维的方法,属于集体激励的策略。27、心理健康与否仅反映个体某一段时间的特定状态,并非固定不变的。()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四、简答题(本题共1题,每题1.0分,共1分。)28、简述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策略。标准答案:(1)关注学生的认知结构①学生原有认知经验的丰富性。②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与组织性。③原有知识经验的可利用性。(2)选择与安排教育内容与教学过程①精选教材。②合理编排教学内容。③合理安排教学过程。(3)教授学习方法。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五、论述题(本题共1题,每题1.0分,共1分。)29、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标准答案: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的措施有:(1)明确概括的目的方向性;(2)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3)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4)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5)引导学生科学地进行比较;(6)对学习材料进行合理组织;(7)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第2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题,每题1.0分,共20分。)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A、教学过程B、学习过程C、教师D、学生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其中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2、按照皮亚杰的观点,儿童思维出现可逆性是在()。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已初步具有可逆性和守恒性思维,但仍不能脱离具体情境和具体事物的支持。3、一般来说,喜欢人云亦云,社会敏感性高,爱好社交的人属于()认知风格。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C、内倾型D、外倾型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认知风格一般用来描述学生在加工信息时习惯采用的不同方式。可以分为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以及内倾型和外倾型。场依存型者与场独立型者的差异有:场依存型者比场独立型者更多地注意他人的脸色,场依存型者看来较招人喜欢,场独立型者一般都有很强的个人定向,且比较自信自尊心较强,因此结合题干可知选A。而外倾型者的行为主要指向外部世界的各种事件,他们的思维是受寻找客观事实支配的,与此相反,内倾型者往往是根据个人的价值观和标准来评判外部事件的。4、加涅认为,人类的学习是复杂多样的,是有层次性的,总是由简单的低级学习向复杂的高级学习发展,构成了一个依次递进的层次与水平。而简单的低级学习是复杂高级学习的基础。按照他的这种观点,学生将“榕树”“芒果树”“荔枝树”等概括为“植物”的学习属于()。A、连锁学习B、言语联接学习C、概念学习D、解决问题学习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加涅把学习分为八个层次,其中概念学习是指学会认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并对同类事物的抽象特征作出反应。“榕树”“芒果树”“荔枝树”都是归属于“植物”之中的,因此,这种学习属于概念学习。5、桑代克认为学习过程是()。A、顿悟的过程B、同化顺应的过程C、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D、尝试错误的过程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桑代克认为联结是通过尝试与错误的过程而建立的。学习的进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随着错误反应的逐渐减少和正确反应的逐渐增加,而终于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结。6、老师告诉小东,“如果明天早上还迟到,就请家长来学校”。这里运用的是()。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消退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惩罚和强化都属于行为心理学的强化理论中的类型。强化是指使得行为频率增加的结果:惩罚是指使得行为频率减少的结果。强化有两种类型,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是指通过呈现愉快刺激来使得行为增加,例如老师通过表扬来增加学生按时交作业的行为;负强化是通过消除或终止厌恶、不愉快的刺激使得行为增加,例如监狱通过减刑来增加犯人遵守纪律的行为。惩罚也分两种类型,正惩罚和负惩罚。正惩罚是通过呈现厌恶刺激来减少行为频率,例如老师通过批评学生来减少学生迟到的频率;负惩罚是通过消除快乐刺激来减少行为频率,例如家长通过减少游戏时间来减少孩子不做作业的行为。7、德国心理学家苛勒采用“接竿实验”和“叠箱实验”对黑猩猩的问题解决行为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从而提出了学习的()。A、灵感-顿悟说B、灵感-试误说C、完形-顿悟说D、完形-试误说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格式塔学派代表人物苛勒采用“接竿实验”和“叠箱实验”对黑猩猩的问题解决行为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提出了完形一顿悟学习理论。8、有意义学习的特征不包括()。A、参与性B、自发性C、渗透性D、排他性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有意义学习具有四个特征: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学习是自我发起的:学习具有渗透性;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9、由兴趣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动机是()。A、近景性动机B、远景性动机C、外部动机D、内部动机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阿特金森认为个体成就动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的动机。A、追求利益B、追求刺激C、避免困难D、避免失败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认为个人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部分,其一是力求成功的意向,其二是避免失败的意向,也就是说,成就动机涉及对成功的期望和对失败的担心两者之间的情绪冲突。11、学会如何学习的实质是()。A、学会在适当条件下使用适当的策略B、掌握科学概念与原理C、掌握大量言语信息D、形成学习兴趣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为了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式的综合。学会如何学习属于学习策略里面的元认知策略。12、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常常教育学生要“举一反三”“抛砖引玉”“闻一知十”,这种现象在教育心理学上被称为()。A、迁移B、量化C、引用D、启发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举一反三”等是典型的迁移现象。13、产生式迁移理论证实了()。A、学习可以自动迁移,而不必有学习者的有意识注意B、桑代克的共同的“S-R”成分可以导致迁移C、重叠的产生式导致迁移D、策略学习可以自动迁移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前后两项学习任务产生迁移的原因是两项任务之间产生式的重叠,重叠越多,迁移量越大。14、个人能用语言描述的知识属于()。A、感性知识B、理性知识C、陈述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等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15、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A、过度学习B、组块化编码C、深度加工D、及时复习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所谓深度加工,是指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并重新编码、分类组织、归纳和整合到过去的知识结构之中,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经过这样的加工,使各种信息层次更为清楚,不容易忘记。16、以肌肉骨骼的活动实现的合乎法则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的外部动作方式是()。A、心智技能B、操作技能C、态度D、认识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动作技能又称操作技能、运动技能,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外部动作以合理顺序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是借助于肌肉、骨骼的动作及相应的神经系统活动来进行的。17、在态度的形成过程中,个人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的现象叫()。A、从众B、服从C、认同D、内化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态度形成的一般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题干是认同的含义。18、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是()。A、情境教学B、发现学习C、合作学习D、程度教学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情境教学指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的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19、学生小敏近段时间总是反复检查自己的考卷、作业、书包等,总认为试题有遗漏,作业没做完,书包里的东西没收完……这些行为表明他有()倾向。A、焦虑B、过敏C、强迫D、怀疑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强迫性神经症以反复持久的强迫观念或强迫动作为主要症状。20、教师一句鼓励的话,一个充满信任的眼神,一个能引起共鸣的手势或表情均能使学生受到极大的鼓舞,增添无穷的勇气,从而取得显著的进步。这属于()。A、第一印象B、共鸣效应C、罗森塔尔效应D、移情效应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教师期望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递给学生,会使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只有C项符合题意。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分。)21、对于学生学习风格差异的研究发现,场依存型者更感兴趣的是()。标准答案:A,D知识点解析:具有场依存方式的学生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他们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的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22、行为主义人格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标准答案:B,C知识点解析:A项荣格最早提出了内一外向人格类型学说。D项埃里克森提出了人格发展的八阶段理论,均不属于行为主义理论。三、判断题(本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分。)23、先行组织者策略是卢梭提出的。()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先行组织者策略是奥苏伯尔提出的。24、动作技能是一种借助于内部语言在人脑中进行的认识活动方式,如游泳、打球和书法等。()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动作技能指通过练习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它的特点是活动对象具有客观性,动作的过程具有外显性,动作的结构具有展开性,借助于内部语言在人脑中进行的认识活动方式是心智技能。故此题是错误的。25、一般情况,班级的正式群体对学生的发展起着正面影响,非正式群体则产生负面影响。()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非正式群体具有积极与消极的两面性。引导得好,它可以成为班集体上进的阶梯,如果忽视它,可能就会成为班集体涣散的腐蚀剂。26、抑郁、偏执、强迫症状、焦虑、敌意、人际敏感、职业倦怠等都是教师心理不健康的表现。()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抑郁、偏执、强迫症状、焦虑、敌意、人际敏感、职业倦怠等都是教师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四、简答题(本题共1题,每题1.0分,共1分。)27、举例分析什么是思维定势,思维定势在教学中有什么积极和消极的作用?标准答案:思维定势,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譬如,把一个桌子砍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思维定势会让人说出3个角的错误答案。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消极的思维定势是束缚创造性思维的枷锁。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五、案例分析题(本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分。)为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提高成绩,班主任王老师规定:今后根据每次考试成绩给全班学生安排座位,成绩前5名的学生任意挑选自己喜欢的座位,6至10名的学生其次挑选依次类推。28、这种做法试图通过影响哪种心理需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标准答案:此做法试图通过影响学习期待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及学习的信念等。学习期待是指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它所指向的可以是成绩,也可以是奖品、教师的赞扬、名誉、地位等。本题中教师通过成绩的好坏来挑选座位,这是一种学习期待,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所以此做法试图通过影响学习期待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9、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标准答案:①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总体而言,在一般情况下,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是一致的,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就越好,表现为学习动机可以促进学习,提高成绩。对一项具体的学习活动而言,只有学习动机处于最佳水平时才能产生最好的学习效果。而最佳的学习动机水平是随着任务性质的不同而变化的。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动机水平高则工作效率高,任务难度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而下降。一般而言,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动机水平与行为效果呈倒U型。②学习效果对学习动机的影响学习效果反作用于学习动机。所学知识增多,学习成就的取得可以进一步增强学习的学习动机。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0、从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关系的角度对王老师做法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标准答案:当学生的学习动机处于最佳水平时才能产生最好的学习效果,王老师的做法并非一直都有用。当学习任务容易,学生的学习动机越强,非常想任意挑选自己的位置,处于最佳水平的学习动机,那就会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当学习任务很难,学生不是特别想挑选自己的位置,学习动机处于一般强度状态,恰好是最佳水平的学习动机,这样也会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当自己的学习成绩好了,多次能如愿挑选位置,这样就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强则学习成绩好,就容易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所以说,王老师的做法的有效性是视学习任务及学生的最佳学习水平而定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第3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题,每题1.0分,共20分。)1、小刚上课时喜欢在老师的问题还没有问完的时候抢着回答,但总是出现错误。小刚的认知方式属于()。A、沉思型B、辐合型C、冲动型D、场依存型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学生的认知方式有: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等几种类型。冲动型的特点是反应快,但精确性差。题干中,小刚的行为特点就是反应快,但精确性差,因此,小刚的认知方式属于冲动型。2、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__________到__________,再到__________的过程。()A、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B、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C、心理自我生理自我社会自我D、心理自我社会自我生理自我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在三岁左右基本成熟。社会自我是指个人对自己的社会属性的意识,包括个人对自己在各种关系中的角色、地位、权利、义务等的意识,到少年期基本成熟。心理自我是在青年初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本题应选B。3、在学生的认知方式中,沉思型的认知方式的特点是()。A、反应快,精确性差B、反应快,精确性高C、反应慢,精确性高D、反应慢,精确性差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沉思型的学生总是把问题考虑周全之后,再做反应,他们看重的是解决问题的质量,而不是速度。因此,沉思型的认知方式的特点是反应慢,但精确性高。4、狼孩的故事告诉我们,儿童的身心发展不能错过()。A、学校教育B、混沌期C、依恋期D、关键期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在关键期,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狼孩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抓住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及时进行适当教育。5、在知觉、思维、记忆等认知活动中,往往强调速度而不是精度的认知风格属于()。A、场独立型B、沉思型C、场依存型D、冲动型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冲动型学生面对问题时总是急于求成,不能全面细致地分析问题的各种可能性,有时还没弄清问题的要求,就开始对问题进行解答。所以说,冲动型往往强调的是速度而不是精度。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6、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唯一正确的解答的认知方式称为()。A、场独立型B、场依存型C、辐合型D、发散型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辐合型认知方式的表现即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唯一正确的解答”。7、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由低向高的发展顺序是()。A、不可改变的B、可以跳跃的C、因人而异的D、可人为改变的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皮亚杰认为,所有儿童的认知发展都会依次经历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建构的过程,每一阶段都有独特的结构,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虽然不同的儿童会以不同的发展速度经历这几个阶段,但是都不可能跳跃某一个发展阶段。在阶段的转折时期,同一个体可能同时进行不同阶段的活动。8、一般来说,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A、幼儿期B、少年期C、童年期D、青年期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童年期是指六七岁至十一二岁的年龄阶段,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这一时期。9、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A、身心变化B、机体变化C、心理增长D、心理变化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以“好男孩一好女孩”为定向阶段属于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的()水平。A、前习俗B、习俗C、后习俗D、社会契约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以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一致或者“好男孩一好女孩”为定向阶段和以法律与秩序为定向阶段。11、两小无猜的时代,一根竹子、一张长凳就可以是一匹骏马,这是个体认知发展到()做的事情。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皮亚杰认为,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时,开始运用象征符号。例如在游戏时,儿童用小木凳当汽车,用竹竿做马。木凳和竹竿是符号,而汽车和马则是符号象征的东西。即儿童将这二者联起来,凭着符号对客观事物加以象征化。12、个体心理发展的定向性和顺序性,在身体方面的表现遵循()的原则。A、由中心到边缘,自下而上B、由边缘到中心,自上而下C、由中心到边缘,自上而下D、由边缘到中心,自下而上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定向性与顺序性特点在身体方面的发展遵循由中心到边缘、自上而下的原则。如肢体生长发育的顺序是先头部后颈部,由上肢到下肢,由躯干到四肢。13、在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中,思维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抽象逻辑思维仍以具体形象为主是在()。A、少年期B、青年期C、童年期D、成年期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学生心理的发展可以分为童年期、少年期和青年期。童年期是指6、7岁到11、12岁的阶段,又称学龄初期。童年期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故本题应选C。14、()是学生心理发展的生理前提。A、遗传B、环境C、成熟D、学习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遗传是学生心理发展的生理前提,是影响心理发展的潜在因素,为人的心理发展提供了可能。15、在埃里克森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小学阶段的发展任务是()。A、培养主动性B、培养勤奋感C、培养自我同一性D、建立新型人际关系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埃里克森将人格看作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认为人格的发展要经历顺序不变的八个阶段,分别是: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自主感对羞耻感和怀疑(2—3岁)、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小学阶段大致是6—11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16、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将社会价值观、行为方式、态度体系及社会道德规范传递给儿童的方式。根据美国心理学家西蒙兹关于教养方式的划分,以下四个选项中,()是最有利于儿童成长的教养方式。A、权威型B、专断型C、溺爱型D、忽视型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美国心理学家西蒙兹把家庭教养方式归为两个维度:接受一拒绝维度和控制一容许维度,根据这两个维度的不同组合,可以形成四种教养方式:权威型、专断型、溺爱型、忽视型。其中,权威型最有利于孩子的成长,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有权威,这种权威来自父母对孩子的理解与尊重,来自他们与孩子的经常交流及对子女的帮助。父母为孩子设立恰当的目标,对孩子的行为做出恰当限制,并且奖惩分明。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儿童独立性较强,自尊感和自信心较强,善于自我控制和解决问题,喜欢与人交往并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17、小明在做练习时,总是喜欢东张西望,看到别人的答案跟自己不一样,就觉得自己的答案不对,要改成别人的答案。小明的认识方式属于()。A、沉思型B、冲动型C、场独立型D、场依存型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两个概念来源于威特金对知觉的研究。场依存型者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把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的人,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场独立型者对客观事物做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在认知方面独立于周围的背景,倾向于在抽象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独立对事物做出判断。题干中小明的行为符合场依存型者的特点,故本题选D。18、()是个人对自己的社会属性的意识,包括个人对自己在各种关系中角色、地位、权利、义务等的意识。A、现实自我B、社会自我C、理想自我D、心理自我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社会自我是个人对自己的社会属性的意识,包括个人对自己在各种关系中角色、地位、权利、义务等的意识,到少年期发展成熟。它是个人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并在其中扮演各种社会角色过程中逐渐产生的。19、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智力测验量表是()。A、瑞文标准智力测验B、韦克斯勒量表C、斯坦福一比纳量表D、比纳一西蒙量表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智力测验量表是1905年由法国心理学家比纳和西蒙编制的比纳一西蒙量表。他们提出用智力年龄来表示智力水平,简称智龄。后经美国斯坦福大学推孟教授翻译和修订,改名为斯坦福一比纳量表。这是目前世界上广泛流传的智力测验量表之一。20、“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是()的观点。A、洛克B、华生C、卢梭D、斯金纳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洛克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是来自后天,并且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他主张取消封建等级教育,以使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分。)21、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主要有()。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定向性与顺序性、连续性与阶段性、不平衡性和差异性。定向性与顺序性是指在正常条件下,个体心理的发展总是遵循一定的模式,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不可逆,也不可逾越。连续性与阶段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一个逐渐由低级向高级前进的过程,高级的心理是在低级的心理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且又萌发着下一阶段的新特征,表现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另一方面,心理发展又是逐渐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随着新质的出现,心理发展也就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表现为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不平衡性是指学生心理的发展可以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到达的高度而表现出多样的发展模式。差异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虽然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发展阶段,但是发展起止时间有早晚、发展速度有快慢、最终水平和优势领域也不相同。22、皮亚杰提出()来说明儿童的认知发展。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皮亚杰提出了四个概念来说明儿童的认知发展,即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即心理活动的结构和组织。同化即把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中,使之成为自身的一部分,从而加强和丰富原有图式。顺应指有机体调节自己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平衡指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外一个较高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一般而言,个体遇到新的刺激,总是试图用原有图式去同化,若获得成功,便得到暂时平衡。如果用原有图式无法同化环境刺激,个体便会做出顺应即调节原有图式或重建新图式,直至达到认识上的新平衡。23、广义上的特殊儿童包括()。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广义的特殊儿童是指一切偏离常态的儿童,主要指在生理、智力、感觉能力、神经活动或身体特征、社会行为、交际能力等方面偏离常态。主要包括资质优异儿童、智力落后儿童、学习困难儿童和聋、哑、盲儿童以及情绪困扰儿童。24、下列选项中,属于对特殊儿童的教育的原则的是()。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三、填空题(本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分。)25、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该抓住_________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FORMTEXT标准答案:关键期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6、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主动感对内疚感阶段的发展任务是_________。FORMTEXT标准答案:培养主动性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四、判断题(本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分。)27、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6—11岁的阶段主要任务是形成自我同一性。()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按照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个体的人格发展可以分为八个阶段,其中勤奋感对自卑感阶段(6—11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12—18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28、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去自我中心。()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自我中心主义,即不能从对方的观点考虑问题,认为每个人看到的世界正如他自己所看到的一样。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的思维特征是去自我中心,即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29、某人智力年龄是8岁,实际年龄是10岁,此人的比率智商为80。()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斯坦福一比纳量表中采用的比率智商是用智力年龄(MA)和实际年龄(CA)的比值来表示智商,其计算公式为:IQ=(MA/CA)×100。根据公式计算得出此人的比率智商为80。五、简答题(本题共1题,每题1.0分,共1分。)30、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在教育心理学中的作用。标准答案:(1)适当的教育有利于儿童人格的健康发展。(2)帮助学生建立勤奋感,克服自卑感。(3)化解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危机。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第4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9题,每题1.0分,共19分。)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A、学生B、教师C、教学过程D、学习过程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学生的学习过程。2、下列概念中()不是皮亚杰最先提出的。A、同化B、顺应C、图式D、反射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机制理论提出图式、同化和顺应。3、埃里克森认为,幼儿期(4~5岁)人格发展的主要问题是()。A、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B、主动感对内疚感C、自主感对同一感混乱D、勤奋感对自卑感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埃里克森认为,幼儿期(4~5岁)人格发展的任务是培养主动感,体验目的的实现。4、场独立型学习者一般偏爱的学科是()。A、语文B、数学C、政治D、历史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场独立型的学生偏好理科、自然科学,场依存型的学生偏好文科、社会科学。5、将猫、狗、鼠概括为“动物”,属于()。A、辨别学习B、概念学习C、规则或原理学习D、言语联结学习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概念学习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6、王军总喜欢给同学起各种外号,同学们都不予理睬,他的这种行为便逐渐减少了,这种行为矫正法是()。A、强化B、消退C、惩罚D、维持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消退属于降低行为发生率的技术之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7、教师为了让小学生形成利他的习惯,采用的方法是提供榜样,并经常奖励利他行为。这种做法的理论依据是()。A、顿悟说B、试误说C、认知失调论D、社会学习论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8、布鲁纳认为,知识学习的最佳方式是发现学习,即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最终掌握原理和规律的学习。A、自行发现知识B、教师引导发现知识C、观察学习知识D、认知一同化知识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布鲁纳认为,知识学习的最佳方式是发现学习,发现学习即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最终掌握原理和规律的学习。9、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常用于()。A、发现学习B、掌握学习C、个别化学习D、接受学习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先行组织者策略是奥苏伯尔提出的促进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教学策略,常用于接受学习。10、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学习的情境性,实现知识经验转换、改造。这些观点符合()。A、建构主义理论B、人本主义理论C、精神分析理论D、行为主义理论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三方面。在学习观上,认为学习是学习者综合、重组、转换、改造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新信息、新事物、新现象,或者解决新问题,最终生成个人的意义。在学生观上,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在知识观上,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动态性。11、学校教育中通常采用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方式或用学习反馈,以物质或精神奖励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这主要是激发学生的()。A、成就动机B、认知内驱力C、自我提高的内驱力D、附属内驱力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一种通过自身努力,胜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的需要。评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等方式。正是为了激发学生的自我提高内驱力。12、学生根据自己一周内学习效率的变化来安排学习活动,属于学习策略中的()。A、认知策略B、组织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元认知策略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题干描述属于元认知策略中的调节策略。13、学生学会写“石”字,有助于写“磊”字,这种迁移是()。A、垂直迁移B、顺向迁移C、一般迁移D、具体迁移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垂直迁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下而上的迁移,即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影响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的学习;一是自上而下的迁移,即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影响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的学习。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一般迁移也称“非特殊迁移”“普遍迁移”,是指在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将原理、策略和态度具体化,运用到具体的事例中去。具体迁移也称“特殊迁移”,是指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的经验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到另一种学习之中。题干描述的是具体迁移。14、教师运用图片、图标、模型、幻灯片、录像等进行生动教学的直观手段是()。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语言直观D、图像直观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所谓模象直观是指在对事物在模象的直接感知基础上进行的一种直觉的能动反映。例如,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的观察和演示,均属于模象直观。15、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进步暂停现象,这在心理学上称为()。A、高原现象B、挫折现象C、抑制现象D、回退现象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高原现象”一词源于教育心理学中动作技能的学习曲线。是指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出现的暂时停顿或者下降的现象。在成长曲线上表现为保持一定水平而不上升,或者有所下降,但在突破“高原现象”之后,又可以看到曲线继续上升。这种“高原现象”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也不胜枚举。16、下列解决问题的方法中,()是指将现有问题状态与目标状态进行比较,然后采取措施尽可能地缩小这两处状态之间的差异。A、算法式方法B、逆向工作法C、手段一目的分析法D、爬山法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手段一目的分析法是指将现有问题状态与目标状态比较,然后采取措施尽可能地缩小两种状态之间的差异。17、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A、新观点B、认知结构C、策略系统D、价值体系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考查内化的概念,由内化的概念即可得出。18、观察模仿榜样者呈示的行为,学习其社会行为,属于()。A、代币奖励法B、强化法C、行为塑造法D、示范法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班杜拉于1967年创立了示范法。他认为,儿童的许多行为并非通过直接实践或受到强化形成的,而是通过观察、学习产生共鸣,从而增加良好行为的获得或减少、削弱不良行为。因此,模仿与强化一样。是学习的一种基本形式。示范法包括现场示范法、参与模仿法、自我示范法、电影电视或录像示范法以及想象模仿法等多种类型。19、下列关于教师的职业倦怠表述不正确的是()。A、往往丧失了工作热情,情绪波动大,容易迁怒于学生和同事B、一般在临床上没有不良表现,如疲劳、厌食、睡眠障碍等C、不愿与学生接触交流D、工作变得机械化且效率低下,缺乏适应性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教师职业倦怠会表现出一系列生理耗竭的状态,如精力缺乏,容易疲劳,身体虚弱,对疾病抵抗力减弱,经常感冒或有各种生理上的小毛病,甚至出现偏头痛、紧张性头痛、胃肠不适、失眠等身心疾病。因此,B说法错误。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分。)20、班杜拉将强化方式分为()。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班杜拉将强化的方式分为替代强化、自我强化和直接强化。21、下列关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描述不正确的是()。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形成受当时人道主义和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在批判和继承行为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等学派的基础上形成了自身的理论体系。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形成,为人类了解自己树立了新的里程碑,为心理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所以又被西方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四位:马斯洛、罗杰斯、罗洛.梅和布根塔尔。加涅是信息加工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故A项说法错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知识意义,强调协作学习,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故B、D项说法错误。人本主义强调在促进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品质及人格。反对把学生看成是自私、反社会的动物。强调要把学生当人来看待,相信学生自己的潜能。故C项说法正确。22、李红是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其在中学阶段就对幼儿教育兴趣浓厚,进人大学后李红更加坚定了毕业后从事幼儿教育的信念,李红的学习动机属于()。标准答案:A,B知识点解析:远景性动机是指动机行为与长远目标相联系的一类动机,内部动机指的是人自发的对所从事的活动的一种认知。题干描述的李红的学习动机属于远景性动机和内部动机。23、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有效途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有()。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四个选项都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三、判断题(本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分。)24、负强化与惩罚在本质上是相同的。()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惩罚与负强化有所不同,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25、学生学习了角之后,再学习锐角,直角和钝角,这种教学利用的迁移是水平迁移。()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学习的内容在难度、复杂程度上属于同一水平层次,学习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并列的。垂直迁移是指具有较高抽象概括水平的上位经验与具有较低抽象概括水平的下位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学生学习了角之后,再学习锐角、直角、钝角。这种教学利用的迁移是垂直迁移。四、简答题(本题共1题,每题1.0分,共1分。)26、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包括哪些?标准答案:(1)问题的特征个体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教师课堂中的各种形式的提问、各种类型的课堂和课后练习、习题或作业等,都是学校情境中常见的问题形式。不同的呈现问题的方式将影响个体对问题的理解。(2)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有经验的质与量都影响着问题解决。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可以说,拥有某一领域的丰富的知识经验是有效地解决问题的基础。但若大量的知识经验是以杂乱无章的方式储存于头脑中,则对于有效的问题解决毫无帮助。显然,知识经验在头脑中的储存方式决定了问题能否有效地解决。(3)定势与功能固着定势是影响学习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学校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迁移实现的,因此,定势必然影响问题解决。功能固着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通常的功能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或典型的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的功能。当在某种情形下需要利用某一物体的潜在功能来解决问题时,功能固着可能起到阻碍的作用。除了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第5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分。)1、()是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操作程序,将学生的学习行为与结果确定为一种量值来表示学生对所测问题了解的多少。A、测验B、测量C、教学评价D、辅导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学习测评的相关基本概念有:测量、测验和教学评价。测量是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操作程序,将学生的学习行为与结果确定为一种量值来表示学生对所测问题了解的多少。教学测量就是借助学业测验来对教学成效进行定量考核的一种方法。测验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系统程序,即通过观察少数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或现象来量化描述人的心理特征。教学评价是指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故本题应选B。2、教学评价是指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A、学习行为B、生活习惯C、思维习惯D、道德行为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教学评价是指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具体来说,它是依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目标,通过对信息的分析、整理,对教育的过程与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因此,正确答案为A。3、以下题型属于客观题的是()。①选择题②是非题③问题解决题④论文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常见题型中,客观题包括选择题、是非题、匹配题和填空题等;主观题包括论文题及问题解决题等。4、一次测验后,教师发现一年级学生在加减法运算中常有进位数加错、看错数字等现象,教师根据学生的错误进行补救与指导,这种测验属于()。A、安置性测验B、形成性测验C、诊断性测验D、总结性测验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根据测验的目的,可以将测验分成安置性测验、形成性测验、诊断性测验和总结性测验。安置性测验的根本目的是分班、分组,它涉及的范围比较窄,难度也比较低。形成性测验针对某一教学单元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其目的不在于评定学生,而是为了调控教学。诊断性测验能够反映学习中常见的错误,诊断学习困难,特别是找到困难的成因,它的目的是发现问题,评分不作为正式成绩。总结性测验用于对学生学习情况的阶段性总结分析,指在一个阶段或一门课结束后,教师编制一套试题,全面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在测验后发现学生在运算中存在的错误与问题,并进行补救与指导,这种测验属于诊断性测验。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分。)5、一般而言,创造性与个性二者之间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以下属于高创造性者所具有的个性特征的是()。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高创造性者一般具有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喜欢幻想、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以及具有独立性。6、知识直观的类型有以下哪几种?()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知识直观的类型有: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模像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像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7、从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角度,将教学测量与评价划分为()。标准答案:B,C知识点解析:从对教学评价材料的处理方式看,有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从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角度,将教学测量与评价划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8、有效测评的必要条件是()。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有效测评的必要条件有较高信度、较高效度和区分度。信度是测验前后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效度指要测量的东西达到了多么好的程度。测验有选拔和鉴定的功能,因此必须具有较高的区分度。不过,当涉及个体品质或其他属性上的水平差异时,对区分度要求不高。三、判断题(本题共10题,每题1.0分,共10分。)9、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较高的后三层需要被称为高级需要。高级需要又称为成长需要,成长需要的需求强度因获得满足而增强,也就是说在成长需要之下,个体追求的目标是无限的,成长需要永远也得不到满足。()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马斯洛将人类的需要按性质分为七个层次,并将这七个层次分为两大类,前四层为基本需要,后三层为成长需要。基本需要是一般人维持生活所必需的、共有的,基本需要一旦满足,需要强度则会降低。而成长需要则不同,它的需要强度不但不随着满足而减弱,反而获得满足而增强,无论是求知或审美,都是永无止境的,故题干说法正确。10、成败归因分析十分重要。不同的归因倾向会使人对成功和失败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反应,并由此影响个体对未来结果的预期和努力。()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题干所述为著名心理学家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的重要观点之一。11、复述策略是为了保持信息而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题干所述为复述策略的含义。12、常用的组织策略有列提纲、利用图形、利用表格以及概括和归纳。()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组织策略重在使学习材料的结构合理化,题干中的四种方式都具有此功能,其中,概括和归纳是学习中最为常用的一种组织策略。因此,题干描述正确。13、从迁移的方向看,可将迁移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续学习的积极影响,逆向迁移是后续学习对先前学习的消极影响。()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续学习的影响;逆向迁移是后续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并无积极和消极之分。14、知识的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知识是指主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15、知识获得包括两个环节,分别是知识直观和知识概括。()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知识的获得是通过直观和概括两个环节来实现的。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袁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直观方式主要有三种,即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概括指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等深度加工改造,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理性的认识活动过程。学生对知识的概括存在着抽象程度不同的两种类型,即感性概括和理性概括。16、影响创造性的因素主要包括环境方面的因素和个体自身的因素。其中,个体自身的因素主要有个体智力和个性两个方面。()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影响创造性的因素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环境;二是个体自身的因素,主要包括智力和个性两个方面。故题干描述正确。17、教学测验就是借助学业测验来对教学成效进行定量考核的一种方法。()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8、教育测量与评价能使学生和家长更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利于学校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鉴别。这是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反馈功能。()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反馈功能是指教学测量与评价能提供充足的反馈信息,促进学生和教师改变行为,为更好地教学提供良好的帮助。题干所述为鉴别功能。四、简答题(本题共6题,每题1.0分,共6分。)19、简述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标准答案:(1)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联结主义心理学家提出来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桑代克、斯金纳。(2)强化理论将人类行为的动力归结为强化,不考虑刺激和反应之间的任何中间环节或中介变量。强化是指凡是能增加反应发生概率的刺激,即跟随在一个行为之后,并使该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增加的条件。(3)强化可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是指在一个行为之后呈现某种良性刺激,从而使该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增加,如学生因学习而得到教师的鼓励和赞扬,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其中教师的鼓励和赞扬就是正强化。负强化是指在一个行为之后消失或减弱某种不良刺激,从而使该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增加,如囚犯在监狱中因表现突出而获得减刑,减刑就是负强化。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0、简述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标准答案:(1)坚持以内部动机作用为主,外部动机为辅;(2)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4)正确运用竞赛、考试和评比;(5)注意内外动机的互相补充和相辅相成;(6)注意个别差异。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1、怎样高效利用最佳时间?标准答案:(1)要根据自己的生物钟来安排学习活动;(2)要根据一周内学习效率的变化来安排学习活动;(3)要根据一天内学习效率的变化来安排学习活动;(4)要根据自己的工作曲线来安排学习活动。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2、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标准答案:(1)学习任务的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4)学习的指导。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3、简述测量与评价的功能。标准答案:(1)反馈功能。(2)鉴别功能。(3)激励功能。(4)诊断功能。(5)改进功能。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4、简述命题的一般原则。标准答案:(1)试题要符合测验的目的;(2)试题内容的取样要有代表性,最好能代表该学科的全部内容;(3)题目格式应多样化;(4)语句要简明、清晰、易懂;(5)答案应准确;(6)测试题应彼此独立,考查的知识点不能明显重复。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五、论述题(本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分。)25、论述如何在教学中促进迁移。标准答案:在教学中,要更好地促进迁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精选材料。要想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大量有用的经验,教学内容必须精选。在教材的选择上,首先要重视学习基础知识,即在教学中要重视基础学科的教学;其次要突出重点内容特别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包括基本的、典型的事实材料。(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从迁移的角度来看,合理编排的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结构化是指教材内容的各构成要素具有科学的、合理的逻辑联系,能体现事物的各种内在关系。一体化指教材的各构成要素能整合为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网络化是一体化的引申,指教材各要素之间上下左右、纵横交叉联系要沟通,要突出各种基本经验的联结点、联结线,以利于学习迁移。(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合理编排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合理的教学程序得以体现、实施的,教学程序是使有效的教材发挥功效的最直接的环节。(4)创设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境。学习内容与日后运用所学知识的实际情境最好相似,这样有助于学习的迁移。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利用直观教具或生动的教学语言,增加感性认识。(5)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首先要善于把各种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同时,要把教师的指导与学生自己的总结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改善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其迁移的意识性,从根本上促进迁移的产生。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6、论述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标准答案: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一个由他律逐步向自律、由客观责任感逐步向主观责任感的转化过程。根据公正观念的发展水平,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1—2岁)儿童处于感觉运动时期,行为多与生理本能的满足有关,无任何规则意识,因而谈不上任何道德观念发展。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2—8岁)儿童主要表现为以服从成人为主要特征的他律道德,故又称为服从的阶段。它又可分两个阶段:(1)自我中心阶段(2—5岁)。这一阶段儿童处于前运算思维阶段。其特点是单向、不可逆的自我中心主义,片面强调个人存在及个人的意见和要求。(2)权威阶段(5—8岁)。思维正由前运算思维向具体运算思维过渡,以表象思维为主,但仍不具备可逆性和守恒性。第三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12岁)儿童思维已达到具有可逆性的具体运算,有了自律的萌芽,公正感以“平等”的观念为主要特征,逐渐代替了前一阶段服从成人权威的支配地位。第四阶段:公正道德阶段(11、12岁以后)儿童的思维广度、深度及灵活性都有了质的飞跃,此时才真正到了自律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出现了利他主义。他们基于公正感做出的判断已经不再是平等基础上的法定关系,而是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将规则同整个社会和人类利益联系起来,形成具有人类关心和同情心的深层品质。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第6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分。)1、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学习迁移现象的是()。A、举一反三B、触类旁通C、由此及彼D、由表及里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学习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由此及彼”都是典型的学习迁移。而“由表及里”指的是从表面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不属于学习迁移。2、()是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操作程序,将学生的学习行为与结果确定为一种量值来表示学生对所测问题了解的多少。A、测验B、测量C、教学评价D、辅导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学习测评的相关基本概念有:测量、测验和教学评价。测量是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操作程序,将学生的学习行为与结果确定为一种量值来表示学生对所测问题了解的多少。教学测量就是借助学业测验来对教学成效进行定量考核的一种方法。测验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系统程序,即通过观察少数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或现象来量化描述人的心理特征。教学评价是指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故本题应选B。3、教学评价是指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A、学习行为B、生活习惯C、思维习惯D、道德行为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教学评价是指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具体来说,它是依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目标,通过对信息的分析、整理,对教育的过程与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因此,正确答案为A。4、以下题型属于客观题的是()。①选择题②是非题③问题解决题④论文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常见题型中,客观题包括选择题、是非题、匹配题和填空题等;主观题包括论文题及问题解决题等。5、一次测验后,教师发现一年级学生在加减法运算中常有进位数加错、看错数字等现象,教师根据学生的错误进行补救与指导,这种测验属于()。A、安置性测验B、形成性测验C、诊断性测验D、总结性测验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根据测验的目的,可以将测验分成安置性测验、形成性测验、诊断性测验和总结性测验。安置性测验的根本目的是分班、分组,它涉及的范围比较窄,难度也比较低。形成性测验针对某一教学单元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其目的不在于评定学生,而是为了调控教学。诊断性测验能够反映学习中常见的错误,诊断学习困难,特别是找到困难的成因,它的目的是发现问题,评分不作为正式成绩。总结性测验用于对学生学习情况的阶段性总结分析,指在一个阶段或一门课结束后,教师编制一套试题,全面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在测验后发现学生在运算中存在的错误与问题,并进行补救与指导,这种测验属于诊断性测验。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7题,每题1.0分,共7分。)6、根据学习策略所起作用,丹瑟洛把学习策略分为()。标准答案:A,C知识点解析:根据学习策略所起作用,丹瑟洛把学习策略分为基础策略和支持策略。基础策略是指直接操作材料的各种学习策略;支持策略是指帮助学习者维持和调节良好的学习和认知氛围,包括时间的分配、注意力的调控、自我调控等策略。7、以下方法属于复述策略的是()。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常用的复述策略有:利用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排除相互干扰、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多种感官协同参与、复习形式多样化、画线帮助记忆等。8、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分类,知识学习可以分为()。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分类,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符号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命题学习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9、一般而言,创造性与个性二者之间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以下属于高创造性者所具有的个性特征的是()。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高创造性者一般具有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喜欢幻想、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以及具有独立性。10、知识直观的类型有以下哪几种?()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知识直观的类型有: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实物直观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