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系统(人体解剖生理学)_第1页
生殖系统(人体解剖生理学)_第2页
生殖系统(人体解剖生理学)_第3页
生殖系统(人体解剖生理学)_第4页
生殖系统(人体解剖生理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男性女性功能:产生生殖细胞,繁衍后代,分泌性激素,形成并维持人体的第二性征。生殖系统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组成:内生殖器外生殖器:显露于体表生殖腺生殖管道附属腺体多数位于盆腔内生殖腺:生殖管道睾丸附睾、输精管射精管、尿道精囊、前列腺、尿道球腺阴囊和阴茎组成:第一节男性生殖系统内生殖器外生殖器:附属腺体:男性生殖系统一、内生殖器睾丸是产生精子的器官,能分泌雄性激素,形成并维持男性第二性征。1.位置与形态位于阴囊内,左、右各一。呈略扁的卵圆形,表面光滑,分为前、后两缘,上、下两端。前缘游离,后缘有附睾和输精管的起始段。(一)睾丸睾丸纵隔睾丸小叶生精小管直精小管睾丸网睾丸输出管与附睾相延续2、组织学结构

睾丸的表面覆盖着一层浆膜,浆膜下有一层致密的CT,称为白膜。白膜在睾丸后缘增厚形成:生精小管间是CT,称为睾丸间质。

是产生精子的部位,管壁为特殊的复层生精上皮,由生精细胞和支持细胞组成。生精小管睾丸间质(1)生精小管的结构青春期前,生精小管的上皮仅由一层精原细胞构成,自青春期开始在垂体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精原细胞开始分裂增生。

从基底面至腔面依次为: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与精子。从精原细胞到精子形成的发育过程,称为精子发生。人类约需64天左右。1)生精细胞从生精小管管壁内可见发育不同阶段的生精细胞,

精子

是一种特殊形态的细胞,形似蝌蚪,位于生精小管腔面,嵌附于支持细胞顶部。分头、尾两部。头部内有多种水解酶,在受精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精子尾部细长,可以摆动,为精子的运动装置。卵子(2)睾丸间质

位于生精小管间,是富含血管和淋巴管的疏松CT,其内有一种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间质细胞能分泌雄性激素,主要是睾酮,可促精子发生促进男性生殖器官的发育维持男性第二性征。3、雄激素的生理作用

1.刺激男性生殖器官的发育,维持精子生成;

2.维持正常性功能;

3.形成并维持男性第二性征;

4.对代谢的作用:

促进蛋白质合成

加速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分泌,并直接促进造血使红细胞生成增加。雄激素用于再障贫血。

1、附睾

附睾呈新月形,紧贴睾丸的上端和后缘而略偏外侧。分为附睾头、附睾体和附睾尾。尾的末端急转向上移行为输精管。

附睾有储存精子、营养精子和促进精子成熟的作用。(二)生殖管道2、输精管与射精管

是附睾管的直接延续,为一肌性管道,长约50cm。沿睾丸后缘上行,在睾丸上端进入精索上行,经腹股沟管内口进入腹腔,经小骨盆上口向后下,沿盆腔侧壁走行至膀胱底,然后管腔扩大形成输精管壶腹,在前列腺处与精囊的排泄管汇合成射精管。2、输精管与射精管睾丸部起始段精索部结扎部位腹股沟管部盆部分部精索:从睾丸上端至腹股沟管内口。主要由输精管、睾丸动脉和蔓状静脉丛、淋巴管、神经等外包筋膜构成。

是一对柔软的圆索状结构,由睾丸上端至腹股沟管内口。主要由输精管、睾丸动脉、蔓状静脉丛、神经和淋巴管的等构成。精索:结扎绝育2、输精管与射精管

射精管:长约2cm,斜穿前列腺实质,开口于尿道的前列腺部。(三)附属腺体1、精囊(精囊腺)

位于膀胱底之后,输精管壶腹的外侧,是一对长椭圆形的囊状器官。精囊下端变细为排泄管与输精管壶腹的末端汇合成射精管。精囊的分泌物是精液的重要成分。

2、前列腺

是单个的实质性器官,位于膀胱颈和尿生殖膈之间。形态:呈前后稍扁的板栗状,分为前列腺底前列腺体(后有前列腺沟)前列腺尖

前列腺后部与直肠相邻,临床上检验前列腺液可经肛门做肛门指诊,按摩前列腺。2、前列腺

前列腺的分泌物叫前列腺液,参与精液组成。按围绕尿道的所在的部位将前列腺分为5个叶。2、前列腺

前列腺增生肥大,可挤压尿道引起排尿困难。3、尿道球腺

是一对豌豆大的球形器官,导管开口于尿道球部,分泌物参与精液组成。精液二、外生殖器(1)阴囊

为一皮肤囊袋,中间是阴囊

隔。阴囊的皮肤薄而柔软,色

素沉着明显。

阴囊壁由皮肤和肉膜构成。

阴囊深面有包被睾丸和精索

的被膜。(2)阴茎

分头、体、根三部分。头的尖端有失状位的尿道开口。横断面有两个阴茎海绵体和一个尿道海绵体构成。3个海绵体外被皮肤包被(包皮)。阴茎头腹侧面与包皮之间有一皮肤皱褶称为包皮系带。(包皮环切术勿损伤)(3)男性尿道分部前列腺部膜部海绵体部

三个狭窄尿道内口膜部尿道外口(最窄)

两个弯曲

耻骨下弯耻骨前弯(18cm)组成第一节女性生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一、内生殖器(一)卵巢卵巢左、右各一,实质性器官,能产生卵子,分泌雌、孕激素。1.位置与形态位于盆腔侧壁髂内、外动脉所形成的夹角内。呈卵圆形。幼年较小,表面光滑,青春期后,由于多次排卵表面变得凹凸不平,绝经后逐渐萎缩。1.位置与形态上端:与输卵管伞相近,借卵巢悬韧带固定于盆壁;下端:借卵巢固有韧带连于子宫底部。2、组织学结构

上皮:单层扁平或立方上皮。上皮下是一层致密的CT(白膜)皮质:主要由发育不同阶段的卵泡细胞组成。髓质:位于中央,为富含血管、神经和淋巴管的疏松CT。卵巢实质分为:卵泡的发育

卵泡细胞的发育与成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原始卵泡、生长卵泡和成熟卵泡。

生育期每月约有15-20个原始卵泡发育,但通常只有一个发育成熟,最终排出一个卵细胞。其余卵泡在不同的发育阶段退化,成为闭锁卵泡,女性一生约排卵400-500个。

成熟卵泡破裂,次级卵母C+放射冠+透明带+卵泡液,一起从卵巢排出的过程称排卵。发生时间:

月经周期第12~16d左右,约28d一次。每次排出一个卵子(2个或2个以上少见)。3、排卵

排卵后次级卵母C的命运在24h内,若不受精则退化消失若受精,则继续完成第二次成熟分裂,形成单倍体的卵细胞。3、排卵

4、黄体排卵后,卵巢残留的颗粒层和卵泡膜向腔内塌陷,卵泡膜的CT和血管也伸入颗粒层,逐渐演化成具有内分泌功能的C团,新鲜时呈黄色,称黄体。4、黄体

黄体可分泌孕酮和雌激素。孕酮:促进子宫内膜增生,促子宫腺分泌和乳腺发育。雌激素:促进女性生殖器官发育,维持女性第二性征,促进子宫内膜增生。

若未受精,黄体14d左右退化为月经黄体;若受精,黄体变大发育,维持5~6月成为妊娠黄体。最终两种黄体均被CT取代成为白体。(1)作用于女性生殖器官:

①促进女性生殖器官(阴道、输卵管和子宫)发育

②使子宫内膜增生

③加强子宫、输卵管节律性收缩,促进受精卵运行(2)维持女性第二性征:乳腺↑,音调↑,骨盆宽大,臀部肥厚。(3)对代谢的影响:影响钙、磷代谢等。5、雌激素(雌二醇)

主要是为受精卵在子宫着床和保证妊娠做准备。(1)使子宫内膜处于分泌期,进一步增厚;(2)降低子宫平滑肌兴奋性,利于受精卵着床;(3)促进乳腺的发育;(4)产热:孕激素使基础体温在排卵后升高1度。基础体温突然升高是排卵的标志

意义:不孕症、计划生育。6、孕激素

长约10-12cm,连于子宫底的两侧。全长由内

向外分为四部:

输卵管子宫部(输卵管子宫口)

输卵管峡(输卵管结扎的常选部位)

输卵管壶腹(占全长2/3,受精部位)

输卵管漏斗(开口于腹膜腔,开口处叫输卵

管腹腔口,口周有输卵管伞,覆盖卵巢,是手术

中寻找输卵管的标志。)(二)输卵管(二)输卵管组织学结构三层:黏膜、肌层、外膜(浆膜)粘膜:单层柱状上皮(纤毛)子宫附件卵巢输卵管异位妊娠(宫外孕)输卵管结扎(绝育)(二)输卵管1.形态与分部

成年未孕的子宫呈前后略扁的倒置梨形,长约7-8cm,宽约4cm,厚约2-3cm。子宫可分为子宫底、子宫体和子宫颈三部分。(三)子宫A、子宫峡—位于子宫体和子宫颈相连接的部位,非妊娠期长约1cm,妊娠中后期形成子宫下段,可延长至7-11cm,是剖腹产的常用手术切口部位。1.形态与分部

子宫颈阴道部子宫颈阴道上部B、子宫颈子宫是孕育胎儿的场所子宫内腔上宽下窄,分上、下两部子宫腔:底和体内,三角形裂隙。子宫颈管:子宫颈内,上通子宫腔,下通阴道。子宫口未产:圆形经产:横裂状2.子宫的位置子宫位于盆腔的中央,膀胱和直肠之间。两侧有输卵管和卵巢。成年女性子宫呈前倾、前屈位。

子宫的正常位置主要靠盆底肌的承托和4对韧带来维持:

子宫阔韧带:限制子宫向两侧移动。

子宫圆韧带:维持子宫前倾位

子宫主韧带:固定子宫颈,防止子宫下垂

骶子宫韧带:维持子宫前屈位3、子宫的固定装置

子宫阔韧带:子宫圆韧带:呈条索状。起自输卵管子宫口下方,在子宫阔韧带两层之间向前外下走行,通过腹股沟管止于大阴唇两侧。3、子宫的固定装置

呈冠状位。连于子宫两侧与盆腔侧壁之间的双层腹膜皱襞限制子宫向两侧移动。子宫主韧带:由结缔组织和平滑肌构成,连于子宫颈与盆腔侧壁之间。固定子宫颈,防止子宫脱垂。骶子宫韧带:3、子宫的固定装置

起自子宫颈的后面,绕过直肠止于骶骨前面。维持子宫前屈位。外膜:为一层浆膜。

子宫壁肌层:很厚,分层排列,血管丰富。

内层:子宫内膜4、子宫壁的组织结构

内膜:

上皮:固有层:单层柱状上皮,向固有层凹陷形成子宫腺。具有较强的分化增生能力,血管丰富,动脉弯曲呈螺旋状(螺旋动脉)。4、子宫壁的组织结构

子宫内膜功能分层:浅层:功能层,自青春期开始,受卵巢激素的影响出现周期性变化。即每隔28天左右发生一次增生、肥厚、剥脱与出血(月经周期),妊娠期是胚泡植入和发育的部位。深层:基底层,不发生周期性变化,但具有增生、修复功能层的能力。5、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每一个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受卵巢分泌的激素(孕激素和雌激素)的影响下,发生周期性变化,分为3期。月经期(月经周期的前1-4天)

此时卵巢内月经黄体退化,雌激素和孕激素急剧减少,螺旋动脉痉挛收缩,内膜缺血坏死、随后螺旋动脉短暂性扩张,血液从坏死的血管流出,与坏死的组织一起经阴道排出,形成月经,持续3-5天,出血量为50-100ml.增生期(月经周期的6-14天)

此时,卵巢内若干卵泡开始生长发育,雌激素分泌增加,子宫内膜基底层开始分化、增生,子宫内膜得以修复,增厚。固有层内细胞增生,子宫腺和螺旋动脉增生。卵巢内卵泡成熟,排卵后子宫内膜转入分泌期。5、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5、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分泌期(月经周期的15-28天)

卵巢内黄体形成,在孕酮和雌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内膜进一步增生变厚,子宫动脉增长变得弯曲,子宫腺腔内分泌物增多,内膜出现生理性水肿。若卵子受精(妊娠):子宫内膜进一步增厚。若未受精:雌激素水平下降,转入月经期。

阴道是前后略扁的肌性管道,连接子宫和阴道前庭之间,位于盆腔中央。二、外生殖器(自学)(四)阴道阴道穹的概念(前、后和两侧部)Douglas

腔一、乳房1、位置:胸前部、胸大肌表面的浅筋膜内。2、形态:乳头、乳晕3、构造:皮肤、脂肪组织、纤维组织和乳腺第三节乳房和会阴产科会阴:肛门与外生殖器之间的区域称为产科会阴。广义会阴二、会阴尿生殖区肛区:封闭小骨盆下口的所有软组织会阴侧切一、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月经周期)⑴概念

自青春期开始到绝经期为止,在女性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内膜功能层每28天左右发生一次脱落和出血,称月经周期。⑵时间起止:上次月经到来——下次月经到来⑶分期:月经期、增生期、分泌期

月经周期中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变化

1.月经期

从月经开始至出血停止,相当于月经周期的第1~4天。本期的主要特点:子宫内膜脱落、阴道流血。

2.增生期

从上次月经停止之日起到卵巢排卵之日止,相当于月经周期的第5~14天。本期的主要特点:子宫内膜显著地增殖,血管、腺体增生,但腺体尚不分泌。此期末卵巢中的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卵。3.分泌期

从排卵日起到月经到来日止,相当于月经周期的第15~28天。本期的主要特点:子宫内膜的腺体出现分泌现象,子宫内膜进一步增生变厚,血管扩张充血,腺体增大,腺细胞的胞质出现许多颗粒,内膜呈现高度分泌状态。

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月经期增生期分泌期时间1-4

5-14

15-28

螺旋动脉收缩--扩张增长,弯曲更长,更弯曲破裂--出血伸到浅层子宫腺缺血、坏死增长,变弯曲进一步增长,更弯曲脱落腺腔较窄腺腔大,出现分泌物基质细胞同上分裂、增殖肥大,积聚能量内膜厚度功能层脱落2-3mm5-7mm,呈水肿状态与卵巢黄体退化卵泡生长黄体形成(黄体期)的关系孕激素(卵泡期)孕激素雌激素雌激素雌激素受精和卵裂植入和蜕膜三胚层的发生和分化二、胚胎发育卵裂和胚泡形成卵裂和胚泡形成卵裂和胚泡形成卵裂和胚泡形成外周一层细胞滋养层中央一个空腔胚泡腔内部一团细胞内细胞群卵裂和胚泡形成卵裂和胚泡形成卵裂和胚泡形成卵裂和胚泡形成受精定义:成熟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时间:排卵后24小时内。地点:输卵管壶腹部。受精的必备条件卵细胞在排卵前必须处于第二次成熟分裂中期精子必须成熟和获能精子必须发育正常和有足够的数量精子与卵子必须在限定时间内相遇,受精在排卵后24小时内。男女生殖道必须畅通受精意义1、标志新生命的开始。受精卵开始进行一系列快速的细胞分裂。2、染色体恢复46条。保持了人类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同时来自双亲的遗传物质随机组合,加之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曾发生染色体联会与交换,从而使新个体既维持双亲的遗传特点,又具有不同于亲代的特性。3、决定性别。带有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发育成的新个体为男性;带有X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发育成的新个体为女性。卵裂受精卵的细胞分裂→卵裂球→桑椹胚→72小时后,形成12-16个细胞

胚泡

透明带消失滋养层:极端滋养层内细胞群→胎儿、少量胎膜胚泡腔:液体植入定义:胚泡埋入子宫内膜的过程。时间:受精后5-6天开始,11-12天完成。地点:子宫底及子宫体。植入和胚层形成异位妊娠的部位植入和胚层形成蜕膜胚泡埋入后的子宫内膜称蜕膜。蜕膜反应:子宫腺分泌更旺盛,基质细胞变肥大,胞质充满糖原和脂滴,内膜血液供应更丰富。基蜕膜包蜕膜壁蜕膜受精卵裂植入过程第7天时植入细胞滋养层内细胞群极端滋养层子宫内膜第八天两胚层分化下胚层上胚层羊膜腔合体滋养层初级卵黄囊胚外中胚层胚盘羊膜囊第10天人胚胚外体腔初级卵黄囊次级卵黄囊体蒂第13天人胚发育第十四天人胚发育三胚层的发生与分化1、二胚层胚盘的发生内细胞群分裂内胚层:立方形细胞外胚层:柱状细胞胚体发生的基础。(第2周)胚盘胚盘极端滋养层羊膜腔内胚层卵黄囊

胚外中胚层形成滋养层细胞增殖合体滋养层细胞滋养层胚外中胚层→胚外体腔→体蒂(二)三胚层胚盘的发生原条的形成:外胚层向下迁移→原条→原结→原凹和原结

中胚层和脊索的形成

原条向原沟内迁移→胚内中胚层(口咽膜、泄殖腔膜)

原结由原凹向深部迁移→脊索→髓核三胚层胚盘外胚层中胚层内胚层一、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