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全套教学课件_第1页
《会计基础》全套教学课件_第2页
《会计基础》全套教学课件_第3页
《会计基础》全套教学课件_第4页
《会计基础》全套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套可编辑PPT课件163第一节会计概述会计的概念与特征会计的的职能与方法会计的对象与目标随着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资料的日益丰富,会计由简单的记录和计算逐渐发展成为以货币为单位来综合核算和监督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会计的概念

会计发展到现在,其概念可以表述为: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主要侧重于向企业外部关系人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等过去信息。财务会计主要侧重于向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进行经营规划、经营管理和预测决策所需的未来信息。管理会计3.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会计的基本特征1.会计将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2.会计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4.会计的对象是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5.会计的本质是一种提供会计信息的管理活动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会计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结绳记事”和“刻契记事”等处于萌芽状态的会计行为。当时,会计只是生产职能的附属部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会计逐渐从会计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由专门人员从事的特殊、独立的职能。1.会计的产生会计的产生和发展2.会计的发展古代会计是从会计产生到1494年世界上第一部专门论述借贷复式簿记的书籍——《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出现之前的阶段,这是会计发展史上最漫长的一段时期。据《周礼》记载,西周设立“司会”一职对财务收支活动进行“月计岁会”;另外,又设司书、职内、职岁和职币四职分理会计业务。近代会计以复式记账法的产生和“簿记论”的问世为标志。1494年,意大利的卢卡帕乔利(现代会计之父)所著的《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标志着借贷复式记账理论产生。1854年,世界上第一个注册会计师专业团体——爱丁堡会计师协会成立,标志着会计开始作为一种专门职业而存在。近代会计阶段古代会计阶段美国发生于20世界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促成了《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的颁布及会计准则系统研究和制定。进入20世纪50年,会计规范进一步深刻发展,为适应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形成了以全面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的、以决策会计为主要内容的管理会计。1952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正式通过“管理会计”这一专业术语,标志着会计正式划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领域。会计的产生和发展2.会计的发展现代会计阶段1.会计核算职能→会计核算职能的概念它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作出了严格规定。会计的基本职能1.会计核算职能→会计核算职能的特点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核算主要是利用货币计量单位对经济活动的数量方面进行核算。1会计核算主要是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事中、事后的核算,同时也为预测未来提供信息。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32.会计监督职能→会计监督职能的概念会计监督,又称会计控制职能,是指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审查。2.会计监督职能→会计监督职能的特点会计监督主要利用会计核算提供的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价值指标来进行。会计监督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3.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关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的首要职能,是会计监督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没有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的质量保证,只有核算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质量,会计核算的作用就难以发挥。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预测经济前景是指根据财务会计报告等信息,定量或者定性地判断和推测经济活动的发展变化规律,以指导和调节经济活动,提高经济效益。会计的拓展职能1.预测经济前景2.参与经济决策参与经济决策是指根据财务会计报告等信息,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方法,对备选方案进行经济可行性分析,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供决策相关的信息。利用财务会计报告等信息,采用适当的方法,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资产运营、财务效益等经营成果,对照相应的评价标准,进行定量及定性对比分析,做出真实、客观、公正的综合评判。会计的拓展职能3.评价经营业绩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会计核算方法一般包括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专门方法。会计核算方法体系1.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为了审查经济业务合理、合法,保证登记账簿的会计记录正确、完整而采用的专门方法。正确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基础。会计核算方法体系2.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是保证会计核算系统性的专门方法。会计核算方法体系3.复式记账复式记账是指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必须用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系统地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化及其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复式记账是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的核心。会计核算方法体系4.登记会计账簿登记会计账簿简称记账,是以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在账簿中分类、连续、系统、完整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一种专门方法。账簿记录所提供的各种核算资料,是编制财务报表的直接依据。会计核算方法体系5.成本计算成本计算是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生产费用,按照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进而计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专门方法。产品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项重要指标。正确进行成本计算,是考核生产经营过程费用支出水平的依据,同时又是确定企业盈亏和制定产品价格的基础,可为企业进行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会计核算方法体系6.财产清查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和往来款项等的盘点或核对,确定其实存数,查明账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会计核算方法体系7.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是以会计账簿记录和有关资料为依据,全面、系统地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或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一种专门方法。从会计工作流程看,会计循环由确认、计量和报告等环节组成。从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看,会计循环由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组成。会计循环会计的对象会计的对象,即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凡是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而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这里的资金是指一个单位所拥有的各项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企业的资金运动表现为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和资金退出三个过程。资本的增减;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核算;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123456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7会计核算的内容会计目标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1反映企业经营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2第二节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会计主体的概念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即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在会计主体假设下,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本身所从事的各项经济活动。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区别例如,一个企业作为一个法律主体,都应当建立财务会计系统,独立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法律主体通常是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例如,企业集团由若干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组成,各个企业既是独立的会计主体也是法律主体,但为了反映整个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还应编制该集团的合并会计报表。企业集团是会计主体,但通常不是一个独立的法人。会计主体界定空间范围的作用会计主体界定空间范围的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法人通常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将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与该主体所有者及职工个人的经济活动区别对待。将该主体的经济活动与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区别对待。123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消减业务。《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6条规定:“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在持续经营前提下,会计主体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进行清算,所持有的资产将正常营运,所负担的债务将正常偿还。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经济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分期的目的,在于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成连续、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报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正由于有了会计分期,才产生了本期与非本期的概念,才产生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两种会计基础,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预收、预付、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在会计分期假设下,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在我国,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会计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包括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以货币作为计量尺度,反映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可作为衡量一般商品价值的共同尺度,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等特点。我国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也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也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在有些情况下,统一采用货币计量也有缺陷。第三节会计基础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是指企业应当以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发生情况为确认的标准,合理确认当期损益的一种会计核算基础。(1)采用权责发生制的优点是:有利于正确反映各个会计期间所实现的收入和为实现收入所应负担的费用,从而可以把各期的收入与其相关的费用、成本相配合,加以比较,正确确定各期的财务成果。(2)采用权责发生制的缺点是:实务处理繁琐。因为企业不可能在日常的会计工作中对每项业务都按权责发生制来记录,因而就需要在期末按权责发生制的要求进行账项调整。权责发生制主要从时间上规定会计确认的基础,其核心是根据权责关系的实际发生期间来确认收入和费用。根据权责发生制进行收入与成本费用的核算,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的真实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因此,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第九条规定将权责发生制作为企业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在收付实现制下,凡是本期实际以现款付出的费用,不论其应否在本期收入中得到补偿,均作为本期应计费用处理;凡是在本期实际收到的现金收入(包括银行存款),不论其是否属于本期,均应作为本期应计的收入处理;反之,凡本期还没有以现金(包括银行存款)收到的收入和没有用现金(包括银行存款)支付的费用,即使它归属本期,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收付实现制,也称现金制或实收实付制,是以收到或支付款项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会计记录直观,便于根据账簿记录来量入为出;会计处理简便,不需要对账簿记录进行期末账项调整。优点不符合配比原则的要求,不能正确计算各期损益。缺点第四节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质量要求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会计信息是从会计视角来揭示企业的经济活动情况,包括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会计通过信息的提供与使用来反映过去的经济活动,控制目前的经济活动,预测未来的经济活动。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人、债权人、企业管理者、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质量要求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第五节会计准则体系会计准则的构成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会计准则是反映经济活动、确认产权关系和进行收益分配的会计技术标准,是生成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系统,是政府干预经济活动、规范经济秩序和从事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我国已颁布的会计准则有《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共十一章,包括总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会计计量、财务会计报告、附则。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分别规范了存货,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非货币性资产,资产减值,职工薪酬,企业年金基金,股份支付,债务重组,或有事项,收入,建造合同,政府补助,借款费用,所得税,外币折算,企业合并,租赁,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原保险合同,再保险合同,石油天然气开采,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财务报表列报,现金流量表,中期财务报告,合并财务报表,每股收益,分部报表,关联方披露,金融工具列报,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等的会计处理。2014年,财政部先后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40号——合营安排》和《企业会计准则第41号——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并对部分会计准则进行了修订。2017年,财政部发布了一项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即《企业会计准则第42号——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并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和《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企业会计准则——应用准则2006年10月30日,我国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从而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趋同。2011年10月18日,财政部发布了《小企业会计准则》,要求符合适用条件的小企业自2013年1月1日起执行,并鼓励提前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一般适用于在我国境内依法设立、经济规模较小的企业,具体标准参见《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小企业会计准则》共十章,与《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依据和基本原则相同,同时兼顾小企业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2简化了会计计量方法,仅要求采用历史成本计量;1简化了会计确认的程序和方法,如确认对外投资时仅区分短期投资、长期债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不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资产等内容;5取消了《企业会计准则》中一些会计方法,如实际利率法摊销、计提减值准备和所得税核算债务法等方法;4删除了小企业不常涉及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如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合并财务报表、企业年基金和企业合并等内容;6减少了会计职业判断,如按用途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等。3简化了披露要求,财务报表内容相对简单,且不要求提供股东权益变动表;2012年12月6日,财政部修订发布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该准则对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予以规范,共九章,包括总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或者费用、财务会计报告和附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相比,《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主要特点如下:

①要求事业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进行会计核算,部分另有规定的经济业务或事项才能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

②将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或费用)五类;

③要求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至少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或收入费用表)和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第一节会计要素会计要素的概念与分类会计要素的确认会计要素的计量会计要素是指根据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对所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换句话说,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对资金运动第二层的划分。会计要素的概念一、会计要素的概念与分类第一节会计要素会计要素的分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资金运动的静态表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也是构成资产负债表的要素。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也是构成利润表的要素。一、会计要素的含义与分类第一节会计要素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1.资产的概念与特征资产二、会计要素的确认第一节会计要素1.资产的含义与特征资产1指形成资产的交易或事项已经发生,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不形成资产。也就是说,已经发生的资产购买交易才能形成企业资产,而计划中的资产购买不能形成企业资产。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2是指企业享有该资源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该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够被企业所控制。把企业虽不拥有、但行使控制权的资产纳入会计核算的范畴,反映了客观的经济实质,是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具体体现。资产应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3是指资产有直接或者间接地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二、会计要素的确认第一节会计要素2.资产确认的条件资产1能否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资产的一个本质特征,因此,资产的确认应与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不确定性程度判断结合起来。如果根据编制财务报表时所取得的证据,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那么就将该资产予以确认;反之,不能确认为资产。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可靠计量要求以取得可验证的确凿证据为依据。如果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无法可靠计量,则不能确认为资产。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二、会计要素的确认第一节会计要素3.资产的分类资产二、会计要素的确认资产按流动性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第一节会计要素应收及预付款项: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中发生的各项债权,包括应收款项和预付款项等。其中,应收款项泛指企业拥有的将来获取现款、商品或劳动的权利,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等;预付款项则是指企业按照合同规定预付的款项,如预付账款。货币资金: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处于货币形态的资产,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它们是企业流动性最强的资产。43.资产的分类→流动资产资产二、会计要素的确认231流动资产按其变现能力的大小,可以分为货币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包括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

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于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以及在生产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包括各类材料、商品、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等。第一节会计要素长期股权投资:是指企业不准备在一年内变现的对外投资,包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3.资产的分类→非流动资产资产二、会计要素的确认231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和工具器具等。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和特许权等。第一节会计要素1.负债的概念与特征负债二、会计要素的确认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第一节会计要素1.负债的概念与特征负债二、会计要素的确认1只有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才形成负债,企业在未来发生的承诺、签订的购买合同等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负债。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2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现时义务可以是法定义务,也可以是推定义务。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确认为负债。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3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清偿负债的方式有:①用现金偿还;②以实物资产偿还;③以提供劳务偿还;④部分转移资产、部分提供劳务偿还;⑤将负债转为所有者权益。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第一节会计要素2.负债的确认条件负债二、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1从负债的概念可以看到,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是负债的一个本质特征。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与现时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就应当将其作为负债予以确认;反之,如果企业承担了现时义务,但是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流出的可能性很小,就不符合负债的确认条件,不应将其作为负债予以确认。第一节会计要素2.负债的确认条件负债二、会计要素的确认负债的确认在考虑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同时,对于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应当能够可靠地计量。对于与法定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流出金额,通常可以根据合同或者法律规定的金额予以确定。另外,考虑到经济利益流出的金额通常在未来期间,有时未来期间较长,有关金额的计量需要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等因素的影响。对于推定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流出金额,企业应当根据履行相关义务所需要支付的最佳估计数进行估计,并综合考虑有关货币时间价值、风险等因素的影响。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2第一节会计要素3.负债的分类负债二、会计要素的确认按偿还期限的长短,一般将负债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第一节会计要素3.负债的分类→流动负债负债二、会计要素的确认流动负债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偿还,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到期应予以清偿,或者企业无权自主地将清偿推迟至资产负债表日后一年以上的负债。此处一个正常营业周期的界定与流动资产定义中涉及的一个正常营业周期的界定相一致。第一节会计要素3.负债的分类→流动负债负债二、会计要素的确认流动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交税费、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股利和其他应付款等。1短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下(含一年)的各种借款。2应付票据是指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或接受劳务等经营活动而开出的、承兑的商业汇票,包括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3应付账款是指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或接受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支付的款项。4预收账款是指企业按照合同规定向购货单位预收的款项。与应付账款不同,预收款项所形成的负债不是以货币偿付,而是以货物偿付。第一节会计要素3.负债的分类→流动负债负债二、会计要素的确认5应交税费是指企业根据税法规定应缴纳的各种税费,包括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所得税、教育费附加等。6应付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应付给职工的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7应付股利是指企业根据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审议批准的利润分配方案,确定分配给投资者的现金股利或利润。8其他应付款是指企业除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缴税费、应付股利等经营活动以外的其他各项应付、暂收的款项。第一节会计要素3.负债的分类→非流动负债负债二、会计要素的确认非流动负债是指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1长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各种借款。2应付债券是指企业为筹集长期资金而发行的各种债券。3长期应付款是指企业除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以外的其他各种长期应付款,如应付融资租赁款。第一节会计要素1.所有者权益的概念与特征所有者权益二、会计要素的确认第一节会计要素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所有者权益在数量上表现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在股份公司类企业中所有者权益又称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具有以下特征:①除非发生减资、清算或分派现金股利,否则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②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所有者权益才返还给所有者。③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1.所有者权益的概念与特征所有者权益二、会计要素的确认第一节会计要素所有者权益既反映了所有者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又体现了保护债权人权益的理念。2.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所有者权益二、会计要素的确认第一节会计要素所有者权益的确认和计量主要取决于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其他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所有者权益即为企业的净资产,在数量上等于企业资产总额扣除债权人权益后的金额,反映所有者(股东)在企业净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3.所有者权益的分类所有者权益二、会计要素的确认第一节会计要素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记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具体表现为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含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及其他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3.所有者权益的分类→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所有者权益二、会计要素的确认第一节会计要素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是指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本部分,既包括构成企业注册资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部分,也包括投入资本超过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资本溢价或者股本溢价,这部分投入资本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被记入了资本公积,并在资产负债表中的资本公积项目反映。3.所有者权益的分类→直接记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所有者权益二、会计要素的确认第一节会计要素直接记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记入当前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和损失。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3.所有者权益的分类→留存收益所有者权益二、会计要素的确认第一节会计要素留存收益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创造的,但由于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或法定的原因等,没有分配给所有者而留存在企业的盈利,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两个部分。1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照规定从实现的净利润中提取的留存于企业的部分,包括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盈余公积可按规定的程序转增资本或用于弥补亏损。2未分配利润是指企业的税后利润按照规定进行分配后的剩余部分,这部分可在以后年度进行分配。1.收入的概念与特征收入二、会计要素的确认第一节会计要素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1.收入的概念与特征收入二、会计要素的确认第一节会计要素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如工业企业制造并销售产品、商品流通企业销售商品、租赁公司出租资产等)。明确界定日常活动是为了将收入与利得相区分,日常活动是确认收入的重要判断标准。凡是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应当确认为收入;反之,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不能确认为收入,应当记入利得。利得又分为直接记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记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此处所讲的利得为前者。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1.收入的含义与特征→收入的特征收入二、会计要素的确认第一节会计要素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收入形成经济利益的总流入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可能是资产增加,也可能是负债减少,还可能是二者兼而有之,但收入一定能使企业所有者权益增加。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入,从而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但是,经济利益的流入有时是所有者投入资本的增加所致,使用者投入资本的增加不应当确认为收入,而应当将其直接确认为所有者权益。2.收入的确认条件收入二、会计要素的确认第一节会计要素收入的确认除了应当符合定义外,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入企业;2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3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地计量。3.收入的分类收入二、会计要素的确认第一节会计要素收入按企业经营业务的主次不同,可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按其性质不同,可以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3.收入的分类→主营业务收入收入二、会计要素的确认第一节会计要素主营业务收入是指由企业的主营业务所带来的收入,如工业企业销售商品的收入、商业企业销售商品的收入。3.收入的分类→其他业务收入收入二、会计要素的确认第一节会计要素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主营业务以外的兼营业务所带来的收入,如工业企业对外出售不需要用的原材料、进行技术转让、出租固定资产和包装物、提供运输服务等非工业性劳务收入。1.费用的概念与特征费用二、会计要素的确认第一节会计要素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1.费用的概念与特征费用二、会计要素的确认第一节会计要素费用必须是企业在其日常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流出,日常活动的界定与收入定义中涉及的日常活动界定相一致。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不能记入费用,而应当记入损失。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费用可能表现为资产的减少,也可能表现为负债的增加,还可能是二者兼而有之,但费用一定会导致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减少。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某些支出,并不会导致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减少,因此不构成企业的费用,如企业用一笔存款偿还一笔债务,使企业的资产与负债等额减少,但不会影响所有者的权益,因此不构成企业的费用。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1.费用的概念与特征费用二、会计要素的确认第一节会计要素费用的发生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从而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最终也会导致资产的减少),其表现形式包括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流出。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企业向所有者分配利润也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而该经济利益的流出属于投资者回报的分配,是所有者权益的直接抵减项目,不应确认为费用,故应当将其排除在费用的定义之外。2.费用的确认条件费用二、会计要素的确认第一节会计要素费用的确认除了应当符合定义外,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2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3经济利益的流出能够可靠地计量。3.费用的分类→生产费用费用二、会计要素的确认第一节会计要素生产费用,又称生产成本,是指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费用。按其经济用途可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成本项目,其中,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属于直接费用,制造费用属于间接费用。生产费用按其实际发生情况记入产品的生产成本;对于生产几种产品共同发生的生产费用,应当按照受益原则,采用适当的方法和程序分配记入相关产品的生产费用。3.费用的分类→期间费用费用二、会计要素的确认第一节会计要素期间费用是指企业本期发生的、不能直接或间接归入产品生产成本,而应直接记入当期损益的各项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管理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费用。1.利润的概念与特征利润二、会计要素的确认第一节会计要素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通常情况下,如果企业实现了利润,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增加,业绩得到了提升;反之,如果企业发生了亏损(即利润是负数),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减少,业绩下降了。利润是评价企业管理层业绩的指标之一,也是投资者等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时的重要参考依据。1.利润的概念与特征利润二、会计要素的确认第一节会计要素利润是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具体是指取得的利润或发生的亏损。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应取决于该期间收入和费用的发生情况,如果收入大于费用,那么企业盈利;如果收入小于费用,那么企业就会亏损。利润还包括了日常经营活动以外的事项收入和费用都是指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经济利益的流入或流出。日常经营活动以外的经济利益流入(利得)和经济利益流出(损失)都应直接记入利润而不记入收入或者费用。2.利润的确认条件利润二、会计要素的确认第一节会计要素利润反映收入减去费用、直接记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减去损失后的净额。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以及直接记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收入、费用、利得、损失金额的计量。3.利润的分类利润二、会计要素的确认第一节会计要素利润按其构成的不同层次,可分为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记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反映的是企业日常活动的经营业绩。直接记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记入当期损益、最终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它反映的是企业非日常活动的业绩。直接记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在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中被分别记入了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账户,并在利润表中予以反映。严格区分收入和利得、费用和损失,以更加明确企业不同性质的经营业绩。3.利润的分类→营业利润利润二、会计要素的确认第一节会计要素营业利润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产生的利润。它在数量上表现为一定会计期间内企业所实现的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加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后的金额。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其他收益+投资收益(−投资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资产处置收益(−资产处置损失)其计算公式为:3.利润的分类→营业利润利润二、会计要素的确认第一节会计要素1营业收入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2营业成本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发生的实际成本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3其他收益是指企业收到的与日常活动相关的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4投资收益(或损失)是指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5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或损失)是指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记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6资产减值损失是指企业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7资产处置收益(或损失)是指核算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因出售,转让等原因,产生的处置利得(或损失)。3.利润的分类→利润总额利润二、会计要素的确认第一节会计要素利润总额是指营业利润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的金额。其计算公式为: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1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与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2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3.利润的分类→净利润利润二、会计要素的确认第一节会计要素净利润是指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费用后的金额。其计算公式为: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三、会计要素的计量第一节会计要素会计要素的计量是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相关金额。会计计量属

性及其构成三、会计要素的计量第一节会计要素会计计量属性是指会计要素的数量特征或外在表现形式,反映的是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可变现

净值重置成本历史成本现值会计计量属性公允价值1.历史成本会计计量属

性及其构成三、会计要素的计量第一节会计要素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其购置时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其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历史成本,又称实际成本,是指为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其他等价物。1.历史成本会计计量属

性及其构成三、会计要素的计量第一节会计要素历史成本计量,要求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项目的计量,应当基于经济业务的实际交易成本,而不考虑随后市场价格变动的影响。例如,企业购入一台设备作为固定资产使用,在取得该固定资产时以实际支付的价款为其入账价值,确定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就是历史成本。2.重置成本会计计量属

性及其构成三、会计要素的计量第一节会计要素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2.重置成本会计计量属

性及其构成三、会计要素的计量第一节会计要素重置成本是现在时点的成本,它强调站在企业主体角度,以投入到资产上的价值作为重置成本。在实际事务中,重置成本多应用于盘盈固定资产的计量等。例如,企业年末进行财产清查时盘盈固定资产一台,此时应以该盘盈固定资产相同规格型号、相同新旧程度的固定资产的价值作为其重置成本,并进行计量入账。3.可变现净值会计计量属

性及其构成三、会计要素的计量第一节会计要素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预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除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3.可变现净值会计计量属

性及其构成三、会计要素的计量第一节会计要素可变现净值是在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情况下,计量资产在正常经营过程中带来的预期净现金流入或流出。可变现净值通常应用于存货资产减值情况下的后续计量。以原材料为例,假设期末甲材料的账面价值为100万元,该批甲材料加工成A产品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为20万元,该A产品市场销售价为125万元,估计销售A产品需要发生销售费用等相关税费10万元。则期末甲材料可变现净值为95万元(125-20-10=95)。4.现值会计计量属

性及其构成三、会计要素的计量第一节会计要素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等的一种计量属性。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4.现值会计计量属

性及其构成三、会计要素的计量第一节会计要素现值通常用于非流动资产可收回金额和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价值的确定等。相对于可变现净值,现值计量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因素的影响。5.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属

性及其构成三、会计要素的计量第一节会计要素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计量。有序交易是指在计量日前一段时期内相关资产或负债具有惯常市场活动的交易。清算等被迫交易不属于有序交易。公允价值计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维护产权秩序的必要手段,也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途径。它代表了会计计量体系变革的总体趋势。计量属性的

运用原则三、会计要素的计量第一节会计要素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持续取得并可靠计量。第二节会计等式会计等式的表现形式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第二节会计等式会计等式,又称会计恒等式、会计方程式或会计平衡公式,它是反映会计要素之间内在平衡关系的计算公式。从实质上看,会计等式揭示了会计主体的产权关系、基本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财务状况等式一、会计等式的表现形式第二节会计等式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经济资源。从占用形态看为企业的资产;从来源看为企业所有者和债权人的投入,只有企业的所有者和债权人才对企业的资产拥有要求权,这种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在会计上总称为“权益”。资产=权益

(1)从数量上看,有一定数额的资产必然有一定数额的权益;反之,有一定数额的权益也必定有一定数额的资产。也就是说,资产与权益在任何时点都必然保持恒等关系,这种恒等关系用公式表示为:财务状况等式一、会计等式的表现形式第二节会计等式权益可以进一步分为债权人权益和所有者权益。债权人权益是债权人对权益资产的要求权。站在企业角度来看,就是企业将来应归还债权人的债务,会计上称之为负债,因此上述会计等式可进一步表示为:上述会计等式称为资产负债表会计等式,它直接反映出资金运动三个静态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企业在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由于该等式是会计等式中最通用和最一般的形式,所以通常也被称为会计基本等式,它是复式记账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经营成果等式一、会计等式的表现形式第二节会计等式这个会计等式也称利润表会计等式,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上述关系也是企业编制利润表的依据。是用以反映企业一定时期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恒等关系的会计等式。企业的目标是从生产经营活动中获取收入,实现利润。企业在取得收入的同时,必然发生相应的费用。通常将一定会计期间实现的收入与发生的费用相配比,就可以确定当期实现的利润。收入、费用、利润这三个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可用公式表示为:

收入-费用=利润

(3)会计等式之间的勾稽关系一、会计等式的表现形式第二节会计等式这一会计等式表明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之间的相互联系。财务状况表现为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资产的来源与占用情况,反映一定日期的存量;而经营成果则表现为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净资产的增加或减少情况,反映一定会计期间资产的增量或减量。因此企业的经营成果最终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状况,企业实现利润,将使企业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企业发生亏损,将使企业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由于企业是所有者投资建立起来的,企业实现的利润也只能是属于所有者,利润的实现表明所有者在企业中的权益数额增加;反之,企业经营发生亏损,只能由所有者承担,表明所有者权益数额的减少。将公式(3)代入公式(2),就可以把一定会计期间的六个会计要素联系起来,得出如下公式,称为扩展的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4)二、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第二节会计等式对“资产=权益”等式的影响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资产=权益”等式两边会计要素变动的方式,有以下4种类型:资产与权益同时增加,总额增加;1资产与权益同时减少,总额减少;2资产内部有增有减,总额不变;3权益内部有增有减,总额不变。4二、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第二节会计等式①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②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负债等额增加的经济业务;③一项资产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增加的经济业务;④一项资产减少、一项负债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⑤一项资产减少、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⑥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负债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⑦一项负债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⑧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一项负债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⑨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另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式的影响企业经济业务按其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影响不同,可以分为以下9种基本类型:经济业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类型①增加、减少类型②增加增加类型③增加增加类型④减少减少类型⑤减少减少类型⑥增加、减少类型⑦增加减少类型⑧减少增加类型⑨增加、减少二、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第二节会计等式上述9种类型对基本会计等式的影响如下:上述九种基本经济业务具体分为三种情形:综上所述,企业的经济业务无论怎样纷繁复杂,能引起资产和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归纳起来不外乎上述3种情形、9种类型,而这些经济业务无论怎样变化都不会破坏上述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企业在任何时点拥有的资产总额总是等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额。1基本经济业务①、⑥、⑦、⑧、⑨使基本会计等式左右两边的金额保持不变;2基本经济业务②、③使基本会计等式左右两边的金额等额增加;3基本经济业务④、⑤使基本会计等式左右两边的金额等额减少。二、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第二节会计等式第一节会计科目会计科目的概念、意义与分类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科目的概念一、会计科目的概念、意义与分类第一节会计科目会计科目,简称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设置会计科目的

意义会计科目是复式记账的基础。1会计科目是编制记账凭证的基础。2会计科目为成本计算与财产清查提供了前提条件。3会计科目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了便利。4一、会计科目的概念、意义与分类第一节会计科目按其反应的

经济内容分类一、会计科目的概念、意义与分类第一节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即归属的会计要素)不同,可分为六大类:共同类科目负债类科目资产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按反应的经济内容分类成本类科目损益类科目第一节会计科目按其反应的

经济内容分类1.资产类科目资产类科目是对资产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按资产的流动性分为反映流动资产的科目和反映非流动资产的科目。反映流动资产的科目有“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原材料”“库存商品”等。反映非流动资产的科目有“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应收款”“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等。一、会计科目的概念、意义与分类第一节会计科目按其反应的

经济内容分类2.负债类科目负债类科目是对负债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按负债的偿还期限分为反映流动负债的科目和反映非流动负债的科目。反映流动负债的科目有“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等。反映非流动负债的科目有“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一、会计科目的概念、意义与分类第一节会计科目按其反应的

经济内容分类3.共同类科目共同类科目是既有资产性质又有负债性质的科目,主要有“清算资金往来”“货币兑换”“套期工具”“被套期项目”等。一、会计科目的概念、意义与分类第一节会计科目按其反应的

经济内容分类4.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是对所有者权益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主要有“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其他综合收益”“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库存股”等。一、会计科目的概念、意义与分类第一节会计科目按其反应的

经济内容分类5.成本类科目成本类科目是对可归属于产品生产成本、劳务成本等费用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主要有“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研发支出”等。一、会计科目的概念、意义与分类第一节会计科目按其反应的

经济内容分类6.损益类科目损益类科目是对收入和费用等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按损益的不同内容可分为反映收入的科目和反映费用的科目。反映收入的科目有“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等;反映费用的科目有“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所得税费用”“营业外支出”等。一、会计科目的概念、意义与分类第一节会计科目按其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分类1.总分类科目总分类科目又称总账科目或一级科目,它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如“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原材料”等。总分类科目反映各种经济业务的概括情况,是进行总分类核算的依据。一、会计科目的概念、意义与分类第一节会计科目按其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分类2.明细分类科目明细分类科目又称明细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作进一步分类,提供更详细和更具体会计信息的科目。如果某一总分类科目所属的明细分类科目较多,可在总分类科目下设置二级明细科目,在二级明细科目下设置三级明细科目。一、会计科目的概念、意义与分类第一节会计科目按其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分类总分类科目与明细分类科目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总分类科目概括地反映了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提供的是总括性指标。而明细分类科目详细地反映了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提供的是比较详细具体的指标。总分类科目对明细分类科目具有统驭控制作用,而明细分类科目则是对总分类科目的具体化和详细说明。该种分类在学习时应明确:首先,并不是所有的科目都有二级科目、三级科目;其次,科目一般分到三级,不是越多越好;第三,二级科目和三级科目等统称为明细科目。3.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的关系一、会计科目的概念、意义与分类第一节会计科目按其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分类总分类科目(一级科目)明细分类科目二级科目明细科目(三级科目)原材料原料及主要材料甲材料乙材料辅助材料油漆润滑油燃料焦炭油下面以原材料为例,说明总分类科目与各级明细分类科目之间的关系:一、会计科目的概念、意义与分类二、会计科目的设置第一节会计科目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1.合法性原则合法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第一节会计科目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2.相关性原则相关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为提供有关各方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服务,满足对外报告与对内管理的要求。二、会计科目的设置第一节会计科目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3.实用性原则实用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符合单位自身特点,满足单位实际需要。二、会计科目的设置第一节会计科目常用的会计科目根据现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常用的会计科目:科目编号科目名称科目编号科目名称一、资产类二、负债类1001库存现金2001短期借款1002银行存款2201应付票据1012其他货币资金2202应付账款1101交易性金融资产2203预收账款1121应收票据2211应付职工薪酬1122应收账款2221应交税费1123预付账款2231应付利息1131应收股利2232应付股利1132应收利息2241其他应付款1221其他应收款2501长期借款1231坏账准备2502应付债券1401材料采购2701长期应付款1402在途物资2711专项应付款1403原材料2801预计负债1404材料成本差异2901递延所得税负债二、会计科目的设置第一节会计科目常用的会计科目科目编号科目名称科目编号科目名称1405库存商品三、共同类(略)1406发出商品四、所有者权益类1407商品进销差价4001实收资本(股本)1408委托加工物资4002资本公积1471存货跌价准备4101盈余公积1501持有至到期投资4103本年利润1502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4104利润分配150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五、成本类1511长期股权投资5001生产成本1512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5101制造费用1521投资性房地产5201劳务成本1531长期应收款5301研发开支1601固定资产六、损益类1602累计折旧6001主营业务收入1603固定资产减值准备6051其他业务收入1604在建工程6101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605工程物资6111投资收益二、会计科目的设置第一节会计科目常用的会计科目科目编号科目名称科目编号科目名称1606固定资产清理6301营业外收入1701无形资产6401主营业务成本1702累计摊销6402其他业务成本1703无形资产减值准备6403税金及附加1711商誉6601销售费用1801长期待摊费用6602管理费用1811递延所得税资产6603财务费用1901待处理财产损溢6701资产减值损失6711营业外支出6801所得税费用6901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二、会计科目的设置第二节账户账户的概念与分类账户的功能与结构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一、账户的概念与分类第二节账户账户的概念会计科目只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了科学的分类,确定了每个项目的名称,不能起到具体记载会计信息的作用。所以,为了全面、系统、分类地记录由经济业务的发生而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必须根据规定的会计科目在账簿中开设账户。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来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一、账户的概念与分类第二节账户账户的分类1.根据核算的经济内容分类账户根据核算的经济内容可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共同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和损益类账户六类。资产类账户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存在备抵账户。备抵账户,又称递减账户,是作为被调整对象原始数额的抵减项目,以确定被调整对象实有数额而设置的独立账户。例如,“固定资产”账户反映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累积折旧”账户反映固定资产因损耗而减少的价值,通过“累计折旧”账户对“固定资产”账户进行调整,反映固定资产的现实价值,“累计折旧”账户就是“固定资产”账户的备抵账户。一、账户的概念与分类第二节账户账户的分类2.根据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分类1总分类账户又称总账账户或一级账户,是根据总分类科目设置的账户。在总分类账户中,只使用货币计量单位,它可以提供总括的核算资料和指标,是对其所属的明细账户资料的综合,总分类账户以下统称为明细分类账户。总分类账户2明细分类账户又称明细账户,它是根据明细分类科目设置的账户。明细账提供明细核算资料和指标,它是对总分类账户的具体化和补充说明。明细分类账户账户根据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可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二、账户的功能与结构第二节账户账户的功能账户的期初余额、期末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和本期减少发生额统称为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对于同一账户而言,它们之间的基本关系为:账户的功能在于连续、系统、完整地提供企业经济活动中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具体信息。会计要素在特定会计期间增加和减少的金额,分别称为账户的本期增加发生额和本期减少发生额,二者统称为账户的本期发生额;会计要素在会计期末的增减变动结果,称为账户的余额,具体表现为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账户本期的期末余额转入下期,即为下期的期初余额。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二、账户的功能与结构第二节账户账户的结构账户的结构是指用来记录经济业务的账户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其实质就是在账户中如何反映和记录会计要素增加和减少的数额,并计算有关会计要素的期末结余数额。1账户名称,即会计科目;2会计事项发生的日期;3凭证号数,即表明账户记录的依据;4摘要,即经济业务的简要说明;5金额,即增加额、减少额和余额。一个完整账户的结构主要包括:二、账户的功能与结构第二节账户账户的结构从账户名称、记录增加额和减少额的左右两方来看,账户结构在整体上类似于汉字“丁”和大写的英文字母“T”,因此,账户的基本结构在实务中被形象的称为“丁”字账户或者“T”形账户。三、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第二节账户从理论上讲,会计科目与账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会计科目与账户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项目分类,二者核算内容一致,性质相同。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格式,并通过其结构反映某项经济业务内容的增减变动及其余额。两者的区别是:会计科目仅仅是账户的名称,不存在结构,而账户则具有一定的格式和机构。在实际工作中,对会计科目和账户不加严格区分,而是相互通用的。第一节会计记账方法的种类单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的概念和特点一、单式记账法第一节会计记账方法的种类这是一种比较简单、不完整的记账方法,只能反映经济业务的一个侧面,不能清晰、全面地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以及账户之间的关系,不能进行全面的试算平衡,也不便于检查账簿记录的正确性和完整性。例如,对于“用银行存款购买1500元的原材料”这项经济业务,若采用单式记账法,则只在“银行存款”账户中记录银行存款减少1500元,而不同时在“原材料”账户中记录原材料增加1500元。单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加以登记的记账方法。复式记账法的概念第一节会计记账方法的种类复式记账法是指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必须用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全面系统地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化的一种记账方法。例如,“用银行存款购买1500元的原材料”这项经济业务,若采用复式记账法,则不仅要在“银行存款”账户中记录银行存款减少1500元,而且要在“原材料”账户中记录原材料增加1500元。二、复式记账法的概念和特点复式记账法的优点第一节会计记账方法的种类复式记账法与单式记账法相比,具有以下两个显著的优点:能够对每一笔账进行核算和监督,全面反映经济业务内容和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对于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同时登记,这样通过账户记录不仅可以全面、清晰地反映出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而且还能通过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能够进行试算平衡,便于查账和对账。由于每项经济业务发生后,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有关账户中进行登记,因此,可以对账户记录的结果进行试算平衡,以便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二、复式记账法的概念和特点复式记账法的种类第一节会计记账方法的种类二、复式记账法的概念和特点借贷记账法1增减记账法2收付记账法3第二节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的概念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结构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借贷记账法下账户对应关系与会计分录借贷记账法下的试算平衡一、借贷记账法的概念第二节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的一种复式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结构第二节借贷记账法通常而言,资产、成本和费用类账户的增加用“借”表示,减少用“贷”表示;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类账户的增加用“贷”表示,减少用“借”表示。备抵账户的结构与所调整账户的结构正好相反。借贷记账法下

账户的基本结构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左方称为借方,右方称为贷方。所有账户的借方和贷方按相反方向记录增加数和减少数,即一方登记增加额,另一方就登记减少额。至于“借”表示增加,还是“贷”表示增加,则取决于账户的性质与所记录经济内容的性质。二、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结构第二节借贷记账法资本类和成本类

账户的结构在借贷记账法下,资产类、成本类账户的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有些账户可能无余额。其余额计算公式为: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资产类账户的结构用“T”字形账户表示为:二、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结构第二节借贷记账法资本类和成本类

账户的结构成本类账户的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