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警察招考选拔(申论)模拟试卷17(共27题)_第1页
人民警察招考选拔(申论)模拟试卷17(共27题)_第2页
人民警察招考选拔(申论)模拟试卷17(共27题)_第3页
人民警察招考选拔(申论)模拟试卷17(共27题)_第4页
人民警察招考选拔(申论)模拟试卷17(共27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民警察招考选拔(申论)模拟试卷17(共9套)(共27题)人民警察招考选拔(申论)模拟试卷第1套一、论述组题(本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分。)一、注意事项1.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测试。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材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3.仔细阅读给定的材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二、给定材料新世纪首出重拳自2000年12月“严打”行动开始以来,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全国公安机关与检察、法院等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组织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破获了一大批影响恶劣、危害严重的黑恶案件,摧毁了一批黑恶势力,依法严惩了一批长期称霸一方、作恶多端、民愤极大的黑恶分子。2001年4月2日至3日,全国治安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江泽民同志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活,对开展“严打”整治斗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会议指出,要重点打击三类犯罪:有组织犯罪、带黑社会性质的团伙犯罪和流氓恶势力犯罪;爆炸、杀人、抢劫、绑架等严重暴力犯罪;盗窃等严重影响群众安全的多发性犯罪。4月10日,罗干同志在全国公安机关“打黑除恶”暨严打整治斗争电视电活会议上,要求全国公安机关把深入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作为一项牵动“严打”整治斗争全局的重要工作,作为全面启动“严打”整治斗争的龙头,紧紧抓住不放,切实抓紧抓好,坚决把黑恶势力猖獗的嚣张气焰打下去。这是1983年以来全国最大规模的社会治安“严打”整治行动。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加强社会治安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连日来,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全国各地公安政法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迅速组织开展全方位的“严打”整治斗争。强大的威慑力使犯罪分子们陷入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汪洋大海。这次“严打”斗争之所以将“打黑除恶”作为龙头,是由于黑恶势力已成为危害社会、使人民群众不安的毒瘤。“黑”是指“带黑社会性质的团伙犯罪”;“恶”是指流氓恶势力犯罪。黑恶势力已经是我们社会中的不容回避的可怕的存在。这些黑恶势力为害一村、一乡、一街道、一城镇,手段残忍,组织严密,受害群众受到他们的伤害也不敢举报,怕他们报复,再遭到更大的损害。甚至一些公安人员也怕他们在“保护伞”的保护下,残忍地危害自己的亲属,往往也忍气吞声,与之“和平共处”。数字是令人触目惊心的。据统计,在1992年至1999年的8年间,全国公安机关共查获并依法惩处各类犯罪团伙100余万个,涉案人员376万名,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涉及黑恶势力。一些黑恶势力由于长期经营,虽经多次打击仍然难以根除。尤其是近几年来,一些黑恶势力甚至变本加厉,猖狂肆虐。针对这种形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忧心忡忡地指出:黑社会性质犯罪若照此速度蔓延,我们将国无宁日!黑社会是一个国际性的犯罪现象。在旧中国,各类黑帮曾猖獗一时。新中国成立后,黑帮势力一度销声匿迹,但改革开放以来,各类黑帮势力抓住市场经济和社会管理机制尚不完善的机会,寻找滋生和发展的土壤和条件。一些犯罪团伙规模不断扩大,罪行不断升级,进而发展成了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组织。黑恶势力――有组织犯罪。有组织犯罪广义的表述为:两人以上犯罪即为有组织犯罪。东南亚地区对黑社会犯罪多泛称为“有组织犯罪”。狭义的解释是设定性的,如1985年联合国大会决议《有组织的犯罪》表述为:“有组织的犯罪越来越多是跨越国界,往往披上表面上是合法商业活动的伪装,对它加以取缔极为困难。”以往我国对于黑社会问题一般认为,目前我国黑恶势力的犯罪形态构成了黑社会的一些特征,具有黑社会性质的组织,但还不是典型的黑社会组织。因而,1997年在制定《刑法》时,对于当时出现的一些以暴力、威胁或其他不正常手段,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暴力犯罪,称霸一方,为非作恶,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其罪名定为黑社会性质组织罪。2000年12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有关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了“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四个特征:第一,组织结构比较紧密,人数较多,有比较明确的组织者、领导者,骨干成员基本固定,有较为严格的组织纪律;第二,通过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其他手段获取经济利益,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第三,通过贿赂、威胁等手段,引诱、逼迫国家工作人员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活动,或者为其提供非法保护;第四,在一定区域或者行业范围内,以暴力、威胁、滋扰等手段,大肆进行敲诈勒索、欺行霸市、聚众斗殴、寻衅滋事、故意伤害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目前中国有组织犯罪种类呈多样化,犯罪动机和侵害的客体也趋向多样化。有组织犯罪是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标,活动范围很广。目前犯罪多为盗窃、抢劫、绑架人质、走私、贩毒、拐卖人口等带有暴力性质的犯罪。近年来,涉足金融、大公司等经济领域进行洗钱或所谓的“合法”经营犯罪活动也逐步增多。当前我国有组织犯罪从犯罪特征和犯罪类型看,表现出以下明显的特点:犯罪手段和装备越来越现代化与前几年相比,近期黑社会犯罪组织犯罪手段不再是单纯的抢劫、暴力等,而出现智能化、社会化的特点。更值得注意的是,在金钱的作用下,他们的装备也不仅限于刀棍等简单凶器,而且私藏枪支。与某些地方基层权力腐败相勾结一些地方之所以黑恶势力犯罪猖獗,就在于黑恶势力具有一定的生存空间,存在着适宜滋生的土壤。凡是基层政权组织软弱涣散、基层基础工作薄弱、腐败问题严重的地方,黑恶势力就会形成气候,有的黑恶势力甚至侵蚀和控制了基层政权,代替了政府职能,造成了好人怕坏人、坏人管好人的现象。黑势力争戴“红帽子”一些地方的黑社会性质犯罪集团的头目有不少是戴着闪耀的头衔的。他们戴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秀企业家”“著名民营企业家”的“红帽子”,这就给公安机关打黑除恶增加了难度。手段凶狠残暴,反社会心理强这些黑社会成员往往对社会怀有仇视心理,稍有不满,便使用暴力报复,甚至动用十分残忍的手段,摧残折磨受害者,甚至公然袭击公安民警。犯罪呈职业化许多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呈职业化特点,有专门贩毒的,有专门偷渡的,有聚赌的,有贩卖人口的……而且有的组织完全像个机构完备的公司,有条例、有纪律、有严密的规矩。浙江省近期破获的宁波市有史以来最大的、以李立新为首的湖南益阳籍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就是一个典型的以贩毒为职业的团伙。团伙组织的多类型:固定型这种在某个固定地域内进行犯罪活动的黑势力,往往以暴力控制了当地的经济生活,俗称“地头蛇”。而且这种地头蛇往往与当地基层政权中的权力腐败有着千丝万缕的勾连,对地方社会生活负面影响极大。当前我国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大多数属于此类。流窜型该类犯罪组织往往离开本土本乡,长期处于流动状态,没有固定的活动据点。码头、车站、铁路列车是其选择作案的常见地点。在汕头破获的李创文等犯罪团伙就是流窜广东、福建、辽宁三省作案,专门尾随到银行取款人员、飞车抢夺巨款的犯罪团伙。跨境型指与境外黑社会势力内外勾结组成的犯罪组织。自1996年至1998年,广东省佛山市号称“水房帮”的黑社会性质组织跨越澳门和佛山两地,专门从事设赌放债、迫收赌债、伤害他人和敲诈勒索等罪恶勾当,犯有勒索、伤害、涉枪、赌博等案件30多宗,涉及赌款5000多万元。组织呈亲缘型指以家族血缘关系为纽带,家族成员为核心,同时也吸收家族以外不法分子的一种犯罪组织,大多由自发产生。在江西,袁秀平等犯罪团伙就是一个典型的家族型的带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该团伙以袁氏四兄弟为骨干纠集徐建文等16人,由家族型的敲诈勒索、盗窃、打架斗殴演变成集杀人、抢劫为一身的带黑社会性质有组织的犯罪团伙。1、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标准答案:黑恶势力已成为威胁社会治安稳定的严重祸患,有的甚至控制基层政权选举结果,充当“地下组织部长”。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全国公安机关与检察、法院等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组织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破获了一大批影响恶劣、危害严重的黑恶案件,摧毁了一批黑恶势力,依法严惩了一批长期称霸一方、作恶多端、民愤极大的黑恶分子。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以政府调研员的身份,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材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地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标准答案:(1)加强《刑法》的力度,长期不懈“严打”,以保证社会机体的健康。(2)把“打黑除恶”与反腐败斗争紧密结合,打掉黑恶势力的“保护伞”,铲除黑恶势力生长的土壤。(3)黑恶势力采取“露头就打”的方针,要改变平时疏于管理,只等“严打”到来的错误观念。(4)充分发动群众,要重视公民的举报,一个地方的黑社会势力在发展初期总是以侵害普通公民的利益开始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就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标准答案:一个好的开始一段时间以来,黑恶势力已成为威胁社会治安稳定的严重祸患。他们有的刑事犯罪无恶不作,有的在经济领域兴风作浪,牟取暴利;有的甚至控制基层政权选举结果,充当“地下组织部长”。种种恶行,令人发指。然而,党中央、国务院打击违法犯罪,保持社会稳定的决心坚定如山。河北石家庄特大爆炸案的迅速侦破,湖南常德特大黑社会性质犯罪团伙张君集团的公审等,充分说明了黑恶势力虽然能够得逞一时,能够得逞一地,但绝不可能得逞长久。社会主义绝不容忍黑恶势力猖狂发展,黑恶势力彻底覆亡之日,方是人民群众舒心安宁之时……实践证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在公安、检察、法院、司法等部门通力协作,以及工商、税务、金融、海关、文化等部门积极支持配合下,一批长期称霸一方、欺压群众、作恶多端的黑社会性质组织和恶势力团伙被打掉了。“打黑除恶”斗争,不仅在短时间内取得显著效果,而且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和广大民众的衷心拥护。我国正处于一个转型时期,新旧体制、新旧观念之间冲突剧烈,而整套行之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和防范机制还没有完全确立,容易出现流动人口和失业、待业人口增多、社会控制失范等情况。而这种转型期的“综合症”,恰恰是包括黑社会犯罪在内的各种犯罪活动滋生的温床。这种社会客观现实就要求加强《刑法》的力度,长期不懈“严打”,以保证社会机体的健康。更为重要的是,从一系列告破的黑社会案件中,人们都可以发现权力腐败的影子。黑社会性质组织为了“生存发展”,往往采取暴力、贿买等各种手段千方百计拖国家工作人员下水;它在一些地方之所以能够横行无忌,正是因为极少数公安人员甚至政府官员充当其“保护伞”,甚至有的政府机关个别腐败分子也雇佣犯罪团伙成员,利用其势力开展工作。像轰动全国的沈阳刘涌案件中,刘涌的保护伞最直接的是三个人:原沈阳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刘实是刘涌的干爹,和平区劳动局副局长高明贤是刘涌的干妈,市中级法院副院长、以致公党沈阳主委身份担任市政协副主席的焦玫瑰则是他的姘头。这种黑恶势力与权力腐败的勾结,客观上既推动了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的发展,也增加了“反黑”难度。湖南王甘澍、山西张晓峰、黑龙江朱洪福、四川包维超等民警在“反黑”道路上洒下的青春热血,吉林市公安局长刘兴远为打黑,妻子孩子都献出了生命,这意味着这场斗争的严峻的一面。因此,首先要从战略上藐视黑社会。黑社会毕竟只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一种“局部性”的现象,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性质优势去战胜这种局部性“毒瘤”。在与反腐败斗争紧密结合中,打掉黑恶势力的“保护伞”,铲除黑恶势力生长的土壤。其次,从战术上要高度重视它,不能听任它的发展、泛滥,要将它消灭于萌芽、发展阶段。要对黑社会势力采取“露头就打”的方针,要改变平时疏于管理,只等“严打”到来的错误观念。一定要将“打黑除恶”的专项斗争与反腐败联在一起,一定要清醒认识到,黑社会势力之所以能在一个地区专横几年,除了政府机关的软弱无力之外,很大程度上就是当地的权力层出了问题,在这点上务必要有清醒的认识。再次,要重视公民的举报,一个地方的黑社会势力在发展初期总是以侵害普通公民的利益开始的。深入打黑除恶,要积极动员人民群众投入到这场斗争中来。要充分运用新闻宣传、公捕公判、公布举报电话等有效手段,形成强大声势,有效震慑罪犯;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治保会、调解组织等参与打黑除恶的积极性,及时掌握黑恶势力线索,这方面的工作做好了,黑恶势力犯罪就失去了生存的条件。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人民警察招考选拔(申论)模拟试卷第2套一、论述组题(本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分。)一、注意事项1.本题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满分100分。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你才可以开始答题。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二、给定资料1.2012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李沛兴一口气提了《关于加大资源枯竭型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财力性转移支付力度的建议》《关于对老矿山企业找矿给予支持的建议》和《关于建立清洁生产示范企业的建议》3个提案。目前,我国共有煤炭、森工、有色、石油等各类资源型城市118个。这些城市产业结构单一,自我发展能力较弱,过去存在着企业办社会、政府办企业的政企职能错位,而现在发展又面临着资源环境基础的危机。以甘肃白银市为例。这个城市因铜矿而设立白银公司,又因白银公司而设立白银市。经过近60年的开发,白银公司铜资源日渐枯竭,生产经营处于困境,白银市经济出现衰退。2008年3月,被国家列为全国第一批资源枯竭转型城市,国家先后投入财政转移补助及项目资金8亿元,用于培育新的支柱产业,加强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促进城市转型,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另外,由于资源型城市在开发建设时只考虑资源的开采利用,而忽略了城市发展的条件和因素,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太多,社会服务功能严重缺失。如今,这些城市的基础设施远远不能满足城市转型的需要,也成为资源型城市转型面临的最突出问题,而地方财政又难以承担巨大的投入,并且面临着承接企业社会职能移交的沉重负担。对此,李沛兴委员建议,一方面,国家应进一步加大对资源枯竭型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财力性转移支付力度,不能让城市因企而“废”;另一方面,则加大对老矿山企业在老矿山深部和外围找矿的支持力度,增加企业矿山接替资源,增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应选择基础条件好、创新能力强的资源加工企业或产业集中地区,实施清洁生产改造示范企业(地区)建设项目,加大中央财政清洁生产专项资金支持力度,集中研发一批符合我国国情、成本低、效果好的清洁生产适用技术,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末端治理污染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着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让资源型城市走出一条科学发展之路。2.党中央、国务院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工作一直非常重视。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帮助资源枯竭地区实现经济转型”,“建立健全资源开发有偿使用制度和补偿机制,对资源衰退和枯竭的困难地区经济转型实行扶持措施”;2007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各资源型城市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大力培育发展接替替代产业。2011年8月2日,国家发改委在“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2011年工作要点中”表示,2011年要完成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成效评估,并开展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界定工作。2011年要继续加大对资源型城市的政策支持,提高资源枯竭城市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效益,组织实施好资源型城市吸纳就业、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接续替代产业专项。建立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开展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研究制定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条例,推动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准备金制度尽快出台。然而,由于发达国家大都是在工业化完成以后才出现因资源衰竭而引发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而这些问题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就横空出世。一方面,我们要继续推进工业化,另一方面,又要应对资源枯竭引发的系列问题,难度可想而知。3.湖北省一直高度关注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并把解决资源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促进资源城市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予以推进。目前,湖北省大冶、黄石、潜江、钟祥四市先后入选国家资源枯竭城市。湖北省省长李鸿忠在主持召开省政府的一次常务会议上指出,2012年前,湖北省资源枯竭城市基本完成传统支柱产业的延伸拓展和接续替代产业的合理布局,初步形成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基本解决资源枯竭带来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历史遗留的沦陷区和棚户区得到治理和基本控制。2叭5年前,传统支柱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接续替代产业形成规模,占GDP比重比2009年上升10个百分点,矿区和城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初步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经济社会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李鸿忠指出,促进资源枯竭城市可持续发展,要突出可持续发展这条主线。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资源,所有资源都会面临枯竭的时刻。从这个意义上说,促进资源枯竭城市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大冶、黄石、潜江、钟祥四市紧迫的现实问题,也是湖北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举措。他强调,促进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要以民生为根本,把保障老百姓利益放在首位,通过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改造棚户区等举措,切实解决就业、居住环境等民生问题。要大胆改革创新,从体制、机制创新中寻找解决办法。要分类指导,一市一策,特色推进,切忌千篇一律。要统筹决策,科学编制公共设施、生态环保规划,并从全省角度统筹产业布局。要举一反三,确保平稳转型,为全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借鉴。李鸿忠强调,淘汰落后产能,关键是执行力问题。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增强执行力,按照“严格、严肃、严厉”的原则,强力推进落后产能的淘汰。要重点处理好职工安置问题,保证关停工作平稳进行。4.辽源市西安区是辽源矿务局所在地,曾经是辽源最繁荣的区域,但如今是全市最残破的区域。在一段塌陷、地裂遍布的柏油路旁,这座城市曾经唯一的现代化澡堂,早已废弃,墙上布满裂痕,倒而未倒地支撑着。周围有与它一样被废弃的房子,有大大小小因塌陷产生的“水泡子”,也有一片片已经成林的速生杨。当地人告诉记者,现在有树的地方从前都是民房,住户已经陆续被安置到别处。长期的粗放式开采,累积下厚厚一沓生态、社会历史欠账,这令资源枯竭型城市雪上加霜。据统计,辽源市煤矿地下采空区面积达14.58平方公里,地面塌陷面积18.95平方公里,塌陷面积已达到采空面积的1.3倍,且新的沉陷区还在不断增加!在地面塌陷幅度最大的三个区域,最深塌陷达15米,产生大小积水池沼14处。全市因煤炭采空区地面塌陷造成的房屋倒塌、基础设施破坏,直接经济损失已达13.8亿元。走进辽源市最大的煤矿棚户区改造回迁项目——“我的家园”小区,辽源市发改委副主任李东阳十分担忧地告诉记者,虽然小区居民最长已经人住两年,但这里却没有地下管网、没有集中供暖、没有污水处理设施,居民用水仍依赖于20世纪50年代建成的矿区老水厂。“不仅居民们现在住的不方便,而且将来的改造成本会很高。”李东阳说。“基础设施不配套的原因,是资金筹措和规划都跟不上,可棚户区和沉陷区的房子太危险了,有的墙歪了就只靠一根木头柱子撑着,搬迁是救灾工程,必须让大伙赶紧搬出来。”李东阳说。4年来,辽源市累计开工建设回迁住宅338万平方米,安置回迁居民40189户,占已拆迁居民的82%。“在现有的条件下,采煤沉陷区居民回迁工程2012年底才能全部完成,棚户区的老百姓都搬迁到新房,至少也得等到2013年,这还不包括以后回迁工程的基础设施改造。”和辽源一样,沉陷区和棚户区的创痛,严重制约着每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的步伐。由于沉陷区土地即便被改造后,仍不能承载三层以上的建筑,更不能住人。为此,焦作市选择在城市附近的部分沉陷区兴建厂房低矮的工业园。截至目前,当地政府已经投入20亿元,才使在沉陷区建设的工业园区初见规模,“大量的人力、物力耗费在地质灾害评价、厂房安全保障上,而在其他地区建同等规模的工业园,最多只需10亿元。”焦作市副市长赵海燕说。焦作市市委书记路国贤说:“接续替代产业尚未形成内生动力,沉陷区治理和棚户区改造等社会问题到了攻坚阶段,转型正处于‘爬坡’的关键阶段,不进则退,现在是资源枯竭型城市最需要帮一把的时候。”据测算,焦作市转型资金缺口总计77.6亿元,仅焦作新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就达15亿元以上。他建议国家继续对资源枯竭型城市进行财力支持,帮助其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轻装上阵”。5.江西省景德镇的资源到底是制作瓷器的最主要原料高岭土和磁石,还是用这些原料加工成的瓷器,还是这两者之间的加工技艺?一位当地专家认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评选的题中之意,在于这座城市的发展对这种资源存在严重的依赖,以至于这一资源的枯竭足以导致一个城市的凋敝。从这一标准来判断,高岭土和磁石应不是景德镇的“资源”。因为即便高岭土和磁石在景德镇消失,也不足以导致该城市的凋敝。因为它可从周边购买这些原料,加工成瓷器后,再以高出原料几十倍、几百倍甚至上千倍的价格卖出,景德镇可以靠两者之间巨大的差价活着。景德镇陶瓷原料总厂厂长章猛进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一吨质量上乘的磁石,即便是从隔壁的弋阳采购,其价格也就是在200元上下。而记者在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的仿古专卖区看到,一只用料不过几斤的粉彩镶器,价格竟然高达11800元。其中的巨额差价,让人很容易忽略原料的成本。高岭土和磁石对于景德镇瓷器的发展,虽然不能说是无足轻重,但也绝不是生死攸关。高岭土的故事似乎可以为此提供一个旁证,这种几十年一直依赖从周边进口的原料,并没有影响景德镇瓷器的繁荣。有关资料显示,在景德镇的周边,不管是高岭土还是磁石,都还有非常丰富的存量。由于这一地区没有其他大型的陶瓷产地,这些原料几乎就是在众星捧月般地等着景德镇。多位业内人士的一个共识是:景德镇真正所依赖的资源,不是高岭土和磁石,而是附加在其上的制瓷技艺。“没有高岭土,没有瓷石,景德镇还是景德镇。但是没有了技艺,景德镇就啥也不是了。”但是,这种经过了千年传承的制瓷工艺,目前不仅没有任何枯竭的迹象,反而老而弥坚。一位当地的陶瓷供应商说,每年的10月18至22日,景德镇都会举办国际陶瓷博览会,当地陶瓷技艺的日新月异,全都一目了然。这种技艺千年不衰的奥秘,《瓷都晚报》执行总编黄茂军概括为:“人家把瓷器当成一个商品来做,景德镇人则是把它当成一种文化来做。”景德镇申请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开端,始于一次对省内“老”资源枯竭型城市萍乡的考察。景德镇市市长李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提到,考察萍乡给他们带来的收获是:他们发现,景德镇完全符合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条件。6.“这几年,朔州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有了现代化城市的模样。我刚来朔州的时候,虽然叫的是市,感觉就像县级水平,基本上啥也没有。这两年建了学校、医院、公园、图书馆等一大批公共服务设施,这是市委、市政府在给这个资源型城市补课。”朔州市发展研究中心调研员王志慧说。1989年,为服务平朔煤矿的建设,朔州正式设市。4年之后,大学生王志慧调到了朔州,像万千建设者一样,为这座萌芽的城市挥洒着青春与汗水。但生活上的不便却让人十分苦恼。那个时期的朔州,就连医院、图书馆等基本生活设施都没有,这个新兴城市在社会功能上的缺失可见一斑。放眼中国,这种现象几乎是资源型城市的通病,它们缺少城市形成的基本要素与历史积淀,无法回避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问题。阜新是新中国的煤电之都,但经过一个世纪的开采之后,海一样的煤几乎枯竭了,整个城市的经济急剧滑坡,社会问题丛生。此时,阜新转型的呼喊才得到了更多人的重视,但阜新已经没有足够的财力来支撑城市的转型发展。阜新当地的人们痛切地说:“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千万不能等到资源枯竭的那一天!”与开采了百年的阜新相比,朔州还是个年轻的资源型城市。因而对于朔州来说,现在还不是谈产业转移的时候。但是,在资源开发初期,就对城市未来的发展做出前瞻性安排,无疑是战略之举。朔州的选择是通过资源整合,做大煤的文章,同时以煤为基础,多元发展,大搞循环经济,使得煤的价值在产业延长链上不断提升,推动地方可用财力的增长,再用由煤而来的财富,促进城市实现由矿到城的转变。此外,朔州提出了将中心城市人口膨胀到50万人的目标。为此,他们将原大运公路西移4公里,进一步拉开了城市框架,形成了158平方公里的规划控制面积。在建设宜居宜发展城市的追求中,他们大力完善城市功能,设立每年1亿元的服务业发展基金,推动服务业的发展。2006年以来,共投资50亿元,完成重点城建项目30多项,成为建市以来项目最多、建设规模最大、资金投入最高的时期。特别是从2007年以来,投资25亿元建设的20项重点工程,使朔州的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大大提高,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艺术中心充满了朔州市民爽朗的笑声。城市社会服务设施不断丰富,必将增加城市对人口的吸附力。7.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本身就是对城市功能的再次考虑和提升,这对于历经国际金融危机考验的上海来说,意义尤为凸显。上海市明确表示,要充分利用举办世博会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下决心调整外贸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努力使世博会成为推进上海发展转型的契机。由此,上海主动对高耗能、高污染、高危险的产业进行调整。仅2009年,上海就主动完成结构调整项目近850项,主动淘汰落后产能产值296亿元,并向外转移不适合发展的工业产值300亿元。同时,在世博会筹办期间,上海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及环保方面的投入,包括地铁、轻轨、铁路等建设,显著改善了上海的交通、通讯、居住环境。以上海地铁建设为例,2010年4月,经4年建设的上海地铁10号线通车,上海地铁运营里程达420公里,形成拥有11条线路、282座车站、日客流近600万人次的强大网络,至此上海不仅是国内首个突破400公里地铁网络的城市,也成为仅次于伦敦的世界地铁第二大城市。这一系列硬件设施的完善为上海进一步提升产业结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8.作为德国现代工业的发源地以及欧洲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在1860年之后的100多年里,鲁尔地区一直是德国最重要的采煤、钢铁、化学、机械制造基地,在20世纪50~60年代,鲁尔地区的煤炭钢铁工业迅速膨胀,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被称为“欧洲工业的心脏”。20世纪60年代初,伴随石油、天然气等新兴产业的崛起,对以煤炭钢铁传统产业为主的鲁尔地区形成严重冲击,加之不少城市资源濒临枯竭.造成了煤矿和钢铁企业的纷纷倒闭以及大批丁人失业,迫使鲁尔地区在危机巾走上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功能转型的道路。目前,鲁尔地区的产业转轨以及城市功能转型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昔日烟囱、井架和高炉林立以及浓烟蔽日、煤渣满地的老鲁尔地区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天空蔚蓝、绿荫环绕、充满生机活力的新鲁尔——“鲁尔大都会”。2006年9月,欧盟委员会宣布以埃森市为首的“鲁尔大都会”当选为2010年“欧洲文化首都”,这是对鲁尔地区致力于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功能转型所取得成效的充分肯定。德国在鲁尔工业区改造振兴中先后制定了相关法规。为了改变鲁尔工业区以煤炭、钢铁为主的单一经济结构,减轻其对整个鲁尔工业区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鲁尔开发协会对原有煤炭、钢铁产业实施调整、改善、提升,进行技术化改造,通过改建、合并、合约、转让等多种形式,整合煤炭、钢铁部门的厂矿企业。同时,鲁尔区十分重视技术的市场化建设,具备了从技术到市场应用转化的完善体系,所有大学和研究所都有技术转化中心,帮助企业把技术转化成生产力,尤其是对于中小企业,可以从这些转化中心获得技术。另外,德国政府先后专门就钢铁工业制定了相关措施和特殊资助政策,对煤炭工业也给予税收优惠和补贴,资助重点从煤炭开采转向煤炭的气化和液化。鲁尔地区作为一个重工业基地,原来集中了大量钢铁、煤矿、炼焦、发电厂,环境污染严重。为此,德国采取了一系列消除污染措施,如在技术上采取严密措施,建立回收有害气体装置,在主要河流上建立完整的供水系统和污染净化系统等。9.从甘肃省玉门市财政局获得的经济数据显示,石油及炼化产业贡献了该市国民经济增长的70%以上,而财政收入中也有60%以上来自石油及相关产业,第三产业仅占10%左右。对此,长期跟踪研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东北财经大学于立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计划经济时代背景下,几乎所有的资源性城市都有的一个共同特征,资源产业是城市中唯一有竞争力的基本经济部门,其他产业几乎都是为该产业及其从业人员提供商品和服务的非基本经济职能。“资源型产业在城市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仅非常高,而且是城市经济的核心和命脉。”他说,“资源型城市对资源型企业存在着一种特殊依附关系。资源产业是资源性城市的支柱产业,如果城市的支柱产业由一家企业主导甚至独占,会形成城市对该企业的依附性。风险也会逐步显现出来。”开采了70多年的玉门油田,随着其资源日趋枯竭,风险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就已显现出来。1995年以后,由于石油采掘成本上升,利润减少,玉门石油管理局多次调整经营结构,改制重组,并大办“三产”服务业,造成了地力‘为服务油田兴办的化工、商贸、饮服、轻工机械等企业纷纷破产倒闭。20世纪末老市区个体工商户达到5122户,占全市总数的85%,曾是酒泉地区商贾云集、商贸流通业最繁荣的区域。随着石油资源枯竭,人口开始外流、城市人口锐减,市场萧条、消费萎缩。老市区个体工商户锐减至2007年的1350户,减少近70%。随着企业的接连破产与个体户的锐减,产业经济的萧条最终影响到了地方税源的缩水。据测算,1998年至2007年的10年问,玉门市平均每年减少地方税源1200万元,累计减少1.2亿元。地方财政随着原油产量增长缓慢,油田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年均下降7.1%,与油田相关的地方税收平均每年减少3500万元。而在玉门油田兴盛时期的1950年至1980年,财政收入以年均32%的速度增长。风险并不止于此。由于市政府搬迁新址和大量企业破产倒闭,导致新市区城市建设、老市区基础设施改造和下岗失业人员安置方面的资金需求急剧增加。地方财政收支平衡的压力很重,城市转型资金缺口较大。2008年,全市财政自给率55.6%,人均财力1337元,政府性债务余额5.2元,是地方财政收入的2.08倍,财政赤字达2400万元,且每年财政支出缺口都在3000万元以上。经济资源流失严重,经济发展动力削弱。一方面,由于油田企业部分搬迁和生活基地的搬迁,造成了大量人口迁徙。尽管有3.72万人的移民迁入补充,但是流出的主要是收入比较高、消费能力比较强的群体,而迁入的却主要是贫困群体,消费能力弱,从而导致消费大幅萎缩,对经济发展的带动能力减弱。另一方面,流出的主要是具有较高劳动力素质的产业工人和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迁入的却是较低素质的农业人口,导致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经济发展的科技动力和智力支撑减弱。同时,油田企业和生活基地的搬迁以及大量地方企业的破产倒闭,导致企业存款和居民储蓄存款大量外流,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本供给持续减少。三、作答要求1、根据给定资料,回答下面两个问题。(1)给定资料3提到湖北省资源枯竭城市已基本解决资源枯竭带来的突出问题和矛盾。这里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是什么意思,简单谈谈解决方法。要求:全面准确,语言简洁,200字左右。(2)给定资料5中“景德镇市市长李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提到,考察萍乡给他们带来的收获是:他们发现,景德镇完全符合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条件。”请你结合其他给定资料,归纳概括出界定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条件?要求:归纳准确,概括全面,150字以内。标准答案:第一问资源枯竭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突出的问题和矛盾,主要是经济结构单一、缺乏发展后劲、就业形势严峻、财政负担沉重、资源的过度开发,使生态条件恶化、大量堆积的金属尾矿、大型矿坑等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资源枯竭型城市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推动地方经济尽快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第二问根据给定资料内容,符合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条件为:一是随着资源枯竭,产业效益下降;二是产业结构单一,资源产业萎缩,替代产业尚未形成;三是经济总量不足,地方财力薄弱;四是大量职工收入低于全国城市居民人均水平。知识点解析:该答案能紧扣给定资料,准确地分析概括出突出问题和矛盾。同时还在概括问题和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法。可以说,该答卷条理清楚,语言简洁,是一份高分答案。给定资料紧扣给定资料4,准确地归纳概括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四个基本条件——效益下降,产业萎缩,财力薄弱,职工水平低于全国。归纳准确,概括全面。2、请根据给定资料7,谈谈“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要求:观点明确,切实可行,不超过300字。标准答案:“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具有独特的民生含义,符合建设和谐社会的主旋律。“让生活更美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了城市应循着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前进。这也是提升城市功能的最好体现。从长期来看,这一主题对举办国和举办城市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以及国际形象提升等方面还具有长期综合效应。我国现在正面临城镇人口就业、污染物排放、节约能源和资源等诸多问题,而上海世博会的这一主题所展示的正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新能源以及信息技术、城市交通等问题,这一切都将成为我国新一轮转型发展的智力资源和精神支撑,将对我国的城市建设提供借鉴。知识点解析:紧扣给定资料6,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线,谈到了该理念对城市的发展方向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尤其是结合我国的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释,具有很强的现实分析意义,是一份高分答案。3、根据给定资料,借鉴德国鲁尔地区成功转型的经验,分析其对我省资源枯竭城市实现经济转型的启示。要求:联系实际,见解深刻,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超过400字。标准答案:一是要建立健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鲁尔地区城市转型已走过近四十年历程,所以我们要充分考虑到转型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既要增强紧迫感,又要树立长期奋斗的思想。二是转型要以振兴产业为核心。鲁尔地区注重增强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并大力发展创新型产业。我省城市要发挥优势和特色,加快转变产业发展方式,提高现有资源利用效率,培育多元化产业体系。三是提升城市功能。鲁尔地区注意优化城市发展布局,提升生活品质。从我省实际出发,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第一要素,持续抓好环境污染综合治理;还要把解决就业作为重要落脚点,落实各项就业和再就业政策。四是转型的重要取向在于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我省要把农村特色产业的培育、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作为转型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和依托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县域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知识点解析:该答案成功地分析了德国鲁尔地区成功转型的经验,从“机制建设、振兴核心产业、提升城市功能、统筹城乡一体化”四个方面谈出了对自己的启示。分析的很有见解并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4、参考给定资料,围绕“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千万不能等到资源枯竭的那一天!”写一篇文章。要求:内容充实,紧扣资料,条理清晰,语言流畅,总字数900~1100字。标准答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化解资源枯竭城市难题城市承载着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梦想,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涌向了城市。然而,中国资源型城市逐渐受到资源枯竭的威胁,因为自然资源作为不可再生资源,资源生产量逐年减少,而且在开发建设各资源城市时只考虑资源的开采,而忽略了城市发展的条件和因素,导致了诸多问题。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但是依然没有阻止自然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局部好转但整体恶化的严峻现实。资源型城市的困境让人们开始认识到: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迫在眉睫,不能等到资源枯竭的那一天!以往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反自然”模式不但破坏生态环境,而且影响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因此,需要以生态城市规划概念代替传统城市规划概念,坚持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一是思想转型。资源枯竭城市要进行科学编制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家及省级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与相关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充分衔接,深刻剖析转型的基础和环境,突出区位优势和特色,把转型规划编制成为统领地方发展的总体战略规划。二是机制转型。要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资源枯竭城市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积极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重点是建立健全资源开发补偿、衰退产业援助和投融资等三项机制。三是经济转型。要大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资源枯竭城市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降低对资源的依赖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四是生态转型。搞好区域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快污染整治和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抓好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和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重点是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水土保持、人畜饮水等项目,维护好、改善好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五是社会转型。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各项社会保险和救助制度。完善基本养老、失业、基本医疗等社会保险制度,依法做好各类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工作。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对符合条件的贫困人群按规定及时给予救助。重点是实施民生保障、城市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平安城市建设等四项工程,以转型的实际成果践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转型中促进发展,在发展中改善民生。随着国家对资源枯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视,通过资源枯竭城市自身的努力转型,城市发展的路子会越走越宽,必将展现出更加美好的前景!知识点解析:该答案从城市发展面临资源枯竭等诸多的问题出发,主要是从“思想转型、机制转型、经济转型、生态转型、社会转型”四个不同的转型角度论述了我国城市应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化解资源枯竭城市难题。论述充分,结构合理,是一份优秀的答案。人民警察招考选拔(申论)模拟试卷第3套一、论述组题(本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分。)1.2014年7月30日,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简称《意见》),启动中国新型户籍制度的整体构建。改革措施触及利益分配、社会公平等诸多问题。多位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意见》进行了解读。《意见》中的最大亮点,莫过于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这意味着将不再区分农村娃与城市娃,标志着城里人和农村人身份上的统一,打破了几十年来城乡分割的户籍壁垒,是社会发展的一大进步。”公安部副部长黄明表示,户口登记制度统一后,将不再以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为依据区分农村人与城里人,改为根据居住地的不同来区分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根据从事的职业区分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意见》指出:以居住证为载体,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黄明说,建立居住证制度,是一个过渡性的制度安排,主要是为了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解决那些已经在城镇就业居住但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这是个‘分层级享受不同公共服务’的设计,为农村转移劳动力在城市的生活提供上升的空间。农村转移劳动力在不同的年龄段有对公共服务不同的需求,随着他们持有居住证时间的加长,居住证能享受的公共服务也在增加。”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叶裕民说。《意见》指出:将建设和完善覆盖全国人口、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唯一标识、以人口基础信息为基准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段成荣指出,这一整套制度建立起来,至少有两个突出的好处:一是作为政府,掌握管理对象和服务对象的信息,可以使他在时间、空间、对象、数量、结构、质量方面都能够更有效、更有针对性地实施管理和服务。二是从个人的角度来讲,其实这一整套的制度,去登记也好,在信息库里面把信息录入进去,这是非常好的。他强调:“人口信息管理这一整套,就能够把我们说的怎么样保障大家进城享受到的那些东西落到实处,否则就是一个空的。”1亿左右人口落户城镇是此次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目的在于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让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真正实现‘市民梦’,融入城市社会,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黄明说。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认为.这项改革的根本好处是劳动力可以较少受户籍限制,更加自由流动。如流动人口可以实现较为充分的就业,其结果将是推动他们更加大量地创造社会财富。预计新政落实后,对经济平稳增长极为有利,至少能再帮助我国经济的增长延续20年以上。北上广等特大城市一直是“一户难求”,如何才能落户是公众关注的焦点。此次《意见》明确提出特大城市建立完善积分落户制度。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陆杰华表示,虽然北京已经明确要推行积分落户制度,但并不代表落户北京将会变得容易。《意见》中在谈到积分落户制度时,还有综合承载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这一限定,而目前包括北京在内的特大城市可承载空间已经非常有限了,严格控制人口规模将会是积分落户政策的重要导向。虽然落户北上广不一定更容易,但是段成荣指出:“通过放开,给大家提供一种机会和条件,具备什么样的资格和符合什么样的条件就可以进城落户,这样就使得我们在进城发展机会上增加了更多的通道、更多的机会。从整个社会角度来讲,把中国社会流动人口不畅通的管道拓宽,从单行道把它拓成双向两车道、双向四车道,甚至双向八车道,慢慢地扩大。”“此次户籍改革不仅是户籍制度本身的改革,还是有关教育、医药、养老等多方面配套的改革。”黄明认为这是此次改革的一个鲜明特点。2.在2014年6月6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人的城镇化重要的环节在户籍制度,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是涉及亿万农业转移人口的一项重大举措。户籍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统筹考虑,又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新中国成立初,为了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户籍制度逐渐建立。当时的功能主要就是进行人口信息登记,了解人口情况,进行身份证明,维护社会治安。后来,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发展,户籍开始逐渐成为社会资源分配的重要基础。为了保证社会利益分配格局的稳定,户籍管理开始逐渐地朝着加强控制人口迁移的方向发展。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严格管控的人口迁移制度或户籍制度,已成为横亘在我国城镇化和市民化道路上一道坚硬的“制度壁垒”。统计显示我国城镇化率已超过50%,然而,完全享受市民待遇人口的实际城镇化率仅为40%左右,还有2亿多农民处在“人在城市,根在农村”的“半城市化”状态。“融不进的城市,离不开的乡土”成为了许多进城农民的心理写照。在大城市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辛勤劳作的每一滴汗水都记录着他们为城市发展所做的贡献,但他们的子女却不能享受与城市孩子同样的受教育机会,他们在养老、医保等社会福利方面享受到的也是与城市户籍人口不同等的待遇。是什么造成了城镇居民与外来务工人员生活在一个城市.却享受着不同的城市礼遇?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桂新认为,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二元社会体制是导致福利差异的根本原因。“长期以来,这一体制把国民划分为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两大集团,赋予二者不平等的权益,并对二者的权益制度化、固定化。改革开放以来,这种状况虽有所改善,但城乡两大人口集团之间长期形成的现实不平等仍严重存在。”王桂新说。在他看来,没有城市户籍的城市常住人口只是实现了从农村到城市的集中化、由农民转变为农民工,但远未实现由农民工转变为城市居民的市民化过程,“在这一意义上,我国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还只是一种不彻底的‘半城市化’,或者说还不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正常的、有质量的城市化”。户口价值化和等级化之所以会形成,其中一个核心原因就是户口附着了太多的社会利益。未来户籍制度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将附着在户口上的各种社会福利进行分解,并以教育为核心使其逐步与户口“脱钩”,为户口“减负”,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形成统一的、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从而逐步淡化户口价值,消解户口等级。这不仅有助于推进我国户籍制度改革从“注重形式”向“更关注内容”的方向发展,也有助于推进我国城镇化发展从“注重数量”向“更关注质量”的方向转型。当户口中附着的社会福利越来越少时,户口价值意识就日益淡化,户口的等级差异就会日渐缩小,那么市民化的阻力就会越来越小。户籍制度改革应当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未来可以根据城市规模和发展的不同情况,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首先,大城市可以适当放松户籍控制。在现有的条件下,全面放开大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的户籍政策是不太现实的,也有很大难度。但是,这些城市可以适度降低户籍门槛和准人条件,让一部分高学历、高技术人才有机会落户,特别是给青年大学生更多准入机会,以优化人口结构。其次,加快放开中等城市的户籍限制,努力促进农民工在中等城市进行市民化,这是我国未来户籍制度改革的重点。目前,中等城市因城市规模和发展的需要,在吸纳农民工市民化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这些城市可以进一步放开户籍限制,降低户籍门槛,鼓励和吸纳更多的农民工落户,实现市民化。最后,全面放开小城镇的户籍限制,进一步降低和消除户籍准入门槛和条件,让更多的农民工有机会就地或就近实现市民化。3.从目前失地农民市民化的状况来看,失地农民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动下,被动地融入城市,在实现了户籍身份甚至职业的转变后,并没有自动带来市民化身份的转变,他们在向市民角色的转化过程中面临许多困难。城市户口和市民身份对失地农民失去了以往的吸引力。长期以来,二元的户籍制度是与社保、教育、医疗和就业等一系列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城市户口和市民身份之所以重要,是因为附着在以户口为核心的身份上的众多权益,户籍的改变也就意味着个人享有的权益的变化。但现在仅仅是给予失地农民一个城市户口,而不能保障上述相关利益的实现,那些市民身份也就对失地农民失去了吸引力。失地农民市民化的被动性使失地农民缺乏身份转化的积极性。据调查,农民失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城市扩建,交通、水利等公益事业的不断发展,工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建设,各类企业建设,挖鱼塘、开湖景、种植经济林木等占用了大量的耕地。因此,失地农民绝大多数是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被动地加入了市民化的行列,缺乏身份转化的内在动力。目前湖南省征地补偿方式主要是货币补偿,平均每户补偿76271.4元,这个补偿标准远低于土地使用权转让以后的土地增值。被调查农民普遍反映,补偿标准低于目前的市场价位,低于一个城镇居民正常的城市生活开支和保障。在目前的物价水平下,户均补偿费仅可以维持农民家庭一般日常生活开支3~4年。失地农民的就业,以自谋职业为主。调研发现,有近半数的农转非劳动力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综合素质和就业技能整体上较差,面对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严峻形势,就业的难度较大,尤其是被征地农转非的“4050”人员实现就业更困难。与城市居民相比,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是低水平的。目前,在社会保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早期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因政策空白,暂时不能参加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二是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补贴资金还没有完全及时到位,养老金储备制度和预警制度尚未完全建立;三是失地农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工作覆盖面还需进一步扩大。对失地农民的培训体系不够健全。虽然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失地农民就业、技能培训。但在实践中存在诸多困难:多部门主管,管理权限分散,难以形成合力;缺少针对性培训,培训主观性大;市民工作培训缺乏必要的场地,而且政府资金支持不足。当前政府管理事务千头万绪,是否还有精力应对进城农民的培养工作,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有学者建议可以适当购买社会组织的教育服务,帮助农民迅速提升工作技能。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年长的人在安置的楼房里吸烟、打牌消磨时光,有人说这是小农思想,不思进取。但要反思的是,在快速的城镇化过程中,政府为他们能够“长”在城市而不是“长”在他们熟悉的土地上提供了必要的公共设施.或者安排了符合他们技能特征的工作了吗?失地农民对城市社会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社会交往范围限于狭小的同质性的农民群体之内,形成一种孤立化的、相互隔绝的、封闭性的群体存在,与城市居民的交往更多的只限于表层的业缘关系,缺少生活中的情感性互动,阻碍着其对城市的认同与归属,使农民与市民之间缺少了互动与对话,客观上形成了社会隔离状况:如果没有一个顺畅的交流平台,农民难免与城市主流、社会主流文化相疏离,成为客观上的城市边缘人。在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下,失地农民虽然居住到了城市,但他们仍然保留有很强的农村生活习惯,失地农民对市民身份缺乏认同感。身份认同是社会认同的一个方面,它着重强调内在性认同,是人们对自身的地位、意义和利益的肯定以及人们对此所产生的相应的身份归属。作为身份认同的主体,失地农民如何看待自己的社会身份?调研中,只有24.2%的人认为自己已成为城市人,28.8%的人认为自己还是农民,而更多的人对自己的身份持模糊态度,认为自己既不是城市市民也不是农民。虽然他们具有了城市居民的身份,也渴望融入城市生活,但还没有彻底完成认同系统的转换,他们的认同系统还停留在原来的地方,这表明失地农民对自己市民身份意识还比较淡薄,对城市居民群体的认同度不高。同时,长期以来城市媒体对农民的负面报道所造成的农民形象污名化,也严重地影响着农民社会关系网络的扩大和社会资本的积累。4.过去很长时间,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有一堵坚硬的墙,现在它们并轨了。但是,对于很多农民朋友来说,没有这项政策的时候,觉得要有这样的政策,因为这样才更平等,当真有了这个政策,恐怕要算一下到底值还是不值。几年前中国社科院进行的一个调查,调查的近11万人,70后、60后不愿意转变为非农户口的达到80%:而80后农民工不愿意转变为非农户口是75%;如果要交回承包地才能转户口,不愿意转变为非农户口达到90%。25岁的王双双从出生到现在户口一直都在湘潭农村。王双双认为,农业户口有优势.“我现在也能享受医保和社保,城市户口居民虽然有社保,但工作不稳定。即使在城里有固定工作,还是不想转,转户籍麻烦。”按照相关法律,农村房屋遭到拆迁,户主将获得一定数额的拆迁补偿款。在村里,王双双听说了“拆迁的传言”。“如果我转出去后马上拆迁,就倒大霉了。”31岁的肖田力是长沙县人,上大学前,她的户口是农业户口,上大学时户口转到学校,毕业后她想办法将户籍转回到农村。“从没想过转到城里。我在农村有田有山有宅基地,还有补助、社保。我要想去长沙市里买房一样可以。”她表示,乡里的地,她可以种果树、种菜,退休后还可以在乡里建房,她不会再把户口转到城里去了。调查中,在被问及对城镇生活总体评价时,近八成农民工表示比较满意。然而,59.2%的农民工不愿落户城市,只有40.8%的农民工表示愿意在城镇落户,因为孩子在城里上学、工作机会多,医疗和养老也相对更有保障等。农民工不愿在城里“安家”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业、农村的扶持力度,农民可享受各项国家补贴政策。此外,近一半农民工表示不想放弃土地和农民身份,担心转变为城镇户口后会失去原有的土地。此外,农民工不愿进城落户的原因还有:进城生活成本高,买不起房;没有稳定工作,无法立足;农村有家人亲属,不愿离开老家;农村生活安逸,节奏慢等。调查显示,82.9%的农民工不了解近期出台的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的政策,65.3%表示不知道城镇落户的条件。“农业户口在宅基地、部分省市的二胎政策等方面享有较高的福利。”长期关注户籍制度改革的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顾骏说。浙江湖州德清县此前梳理的结果显示,当地城乡居民间存在33项因政策不同而产生的“待遇差异”,这些差异覆盖了居民生活、就业多个方面。在社会保障方面,农民工在城镇享受医疗保险的占3.1%;享受养老保险的占12.0%;享受失业保险的占24.3%。总体来看,进城农民享受的社会保险比例较低,如果生了大病或发生工伤事故,大部分人都将自己承担费用。如今,伴随着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虽可以不交承包田。但拿到宅基地的可能性也会被取消。因此,权衡之下,“不放弃农村户口”仍是大多数农民的选择。《意见》称,进城落户农民是否有偿退出“三权”,应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尊重农民意愿前提下开展试点。现阶段,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作为市场经济最为重要的要素之一,我们在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同时,客观上也要作出相应的安排,使农民能够带着财产进城,使土地能够配置到最优化使用的地方。因此,核心问题是:为什么有可能出现强制性让农民让出土地“三权”的事情?客观上看,根源在于农民土地的财产权保障缺乏制度安排,农民的土地权益在很大程度上是模糊的,农民缺乏明确的制度预期。农民愿意进城,也非常希望能够得到城镇户籍居民无差别的公共服务制度待遇,如果他们不愿意放弃农村土地“三权”,随着进城农民数量的增多,很有可能出现新的社会冲突,同时也对现行政策带来巨大挑战。比如,过去制度规定的,严禁城镇居民下乡购房购地,基本上也就形同虚设了。5.户籍是长期束缚农民流动、阻碍城镇落户的制度性壁垒。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市民化,然而受到二元制户籍结构的影响,即使农村变更为城市,农民却依然是农民。这种身份认同的偏差导致其无法融人城市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也无法公平公正地享受城镇公共资源和社会福利。一部分已经失去土地的农民因此成为了游离于城市与农村之外的另类群体,一些人“赚城市的钱,过乡村的生活”,更有不少人找不到适当的生计,处于“上下无着”的尴尬困境。土地一直是农民生计的保障,一旦失去了土地又无法融入城市,必将产生一系列社会与经济问题,政府的管理成本与难度也明显增加。此前,全国多地已经启动新一轮的户籍制度改革并展开试点,而此次《意见》作为全国性的纲领性文件,将对指导各地的城镇化改革发挥重要作用,农民转化为市民的途径将变得明确、顺畅。《意见》既充分照顾到这些“新市民”的利益,也兼顾不同级别城市的承受能力,将有效引导城镇化过程中的人口流动。而一旦实现身份上的“同一”,“熨平”城乡在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上的差距也将水到渠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研究部此前的调查结果显示.愿意在各类城镇居住的农民工高达91.2%,而且年纪越小的农民工越不愿回到农村生活。可见农民之所以游离在城镇之外,不是意愿的问题,而是被户籍制度“堵住”了。1、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出现“人在城市,根在农村”的“半城市化”现象,请结合给定资料,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语言简练,不超过300字。标准答案:“半城市化”现象表明我国城镇化进程虽快,市民化进程却严重滞后。大量来自农村的人口只是常住城市,未能取得市民身份,不能享受相应的福利待遇,也不能完全融入城市。因此,我国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还不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正常的、有质量的城市化。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目前的户籍制度将户口与其所享有的公共产品捆绑在一起。这种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二元社会体制制约了城镇化健康发展,导致了福利差异。针对“半城市化”现象,亟须剥离户口上附着的各种社会福利,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淡化户口价值;分类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全面放开小城镇落户限制,创造多元的市民化路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给定资料4”是针对当前户籍制度改革做的一份采访报道,请你以“以地换户口农民要算权利账”为题,写一篇短评。要求:(1)观点明确,简明深刻;(2)扣紧资料,重点突出;(3)语言流畅,条理清晰;(4)不超过500字。标准答案:以地换户口农民要算权利账户籍制度改革意见的出台,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并轨,意味着长期封堵在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之间那堵巨大的墙将被正式推倒。但是,九成受访农民表示不愿交地换非农户口,这一拒绝的背后是土地与户口交换的利益权衡。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很多农民认为土地比城镇户口更重要,城镇户口的吸引力正在逐步减退。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业、农村的扶持力度,农民可享受各项国家补贴政策,享受可以建房子的宅基地,享受农村计划生育的优惠政策。在城镇,进城农民就业不稳定,享受社会保险比例较低,生活节奏快,社会竞争激烈,物价高。加之大部分农民工不了解当前户籍制度改革的具体政策以及落户城镇的条件,农民担心变为城镇户口后会失去原有的土地,在城镇又没有基本权利保障。因此,权衡之下,“不以地换户口”仍是大多数农民的选择。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首先需要建立农民土地财产权的制度保障,加快修法、确权等基础工作进程,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权利;其次,保障进城农民享受基本服务和公共权利;最后,加大舆论宣传,畅通信息传播渠道。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结合给定资料,以“户籍制度改革的意义”为主题,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论点鲜明,论证充分;(2)见解深刻,结构完整;(3)语言顺畅,书写工整;(4)总字数1000~1200字。标准答案:户籍制度改革将为中国发展增添巨大活力传统的户籍制度曾在巩固政权和发展经济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这种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已经成为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道路上的樊篱。规模宏大的户籍制度改革。意味着上世纪中叶以来延续至今的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变,这场变革将使大量农村人口开创崭新生活,我国经济也会由此赢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推进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有利于城镇化进程顺利推进。在原先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下,农村大部分的劳动力被束缚在土地上从事农业活动。同时.城市地区凭借政治功能和经济优势可以轻易地转移农村资源和财富。1953年中共中央发出控制农产品资源供应的“统购统销”决议,取消农产品自由市场,严重阻碍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有利于乡村获取与城市平等的发展权利,有利于农民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方面得到与市民相同的待遇。一旦人的城镇化规模实现.就将新增数以亿计的潜在消费人群,带来长期的城镇化红利。激发农民的创富智慧、农业的发展潜能、农村的建造热情,必定会加快农村“城镇化”的进程。推进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有利于解决城市用工短缺难题。“民工荒”现象的出现,打破了我们一直以来的劳动力无限供给的观念。尽管农民工群体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受户籍制度的限制,却得不到公平的社会待遇,甚至时常遭受权益侵害。探究“民工荒”的深层原因,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是其症结所在。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在广东破冰,同时对农民工入户城镇后的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等配套制度改革方面作出明确规定。拆除户籍藩篱,让农民工进城变市民,享受到与自己的贡献成正比的待遇,城市地区才能继续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解决用工短缺难题,中国才能继续享有人口红利。推进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型。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对流动劳动力的牢牢控制,使我国经济发展的活力大打折扣,抹杀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观能动性。尤其在特殊的经济转型期,户籍藩篱对农村劳动力的无形盘剥,使劳动者个体在市场经济中没有公平的竞争机会,导致从生产环节到消费环节、从产业结构调整到企业创新突破都留下了阴影。市场竞争有失公正,经济发展畸形。拆除户籍藩篱,最大限度承认人的自由迁徙权利,有利于实现劳动力的有序流动,进而形成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让市场发挥决定作用。“路漫漫其修远兮”,户籍制度改革涉及重大利益调整,改革难度可想而知。然而,二元户籍管理制度已成为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重大阻碍,改革再难也要推进下去。国家必须加大财政投入,保证政策落实,保障利益再分配顺利进行,同时还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定力来持续这个过程,让不断提高的城镇化水平成为户籍改革最好的催化剂。无论是农村大包干还是取消农业税,我国每一次深得民心的改革都会为社会发展增添巨大活力,相信户籍改革将为农村、城市的腾飞插上双翼,真正实现比翼齐飞。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人民警察招考选拔(申论)模拟试卷第4套一、论述组题(本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分。)一、注意事项1.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对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2.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二、给定资料材料一2006年3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发布了本年第一期简报,对2005年11月以前受理的投诉和举报进行了初核、调查和处理。简报将部分案例,隐去名字和单位名称,将其主要事实与处理决定予以公布。国家自然基金委希望“发挥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作用”。如果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的简报看作是一份“道德账单”,此张“道德账单”就显现出三大特点,让人颇多玩味。首先是越往学术金字塔的高端走,学术造假的风气似乎越盛,20个反面案例,高校赫然占据15个之多;“道德账单”的另一大“亮点”是新人比老人造假胆子更大,更勇于采取哪怕旁人看上去很低劣的造假手段;而第三大特色,就是学术造假已经从散兵游勇的个人行为,演变成有预谋、有组织的团体共谋。材料二前不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学术批评网创办人杨玉圣在接受中央电视台《社会记录》采访时说,根据他的统计,全国几乎每一所高校都发生过剽窃事件。根据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4年全国高校达1700多所,这就意味着全国已发生数千起剽窃事件,也就是说,学术舞弊已成为全国性公害。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尚廉说,他每年在评审优秀博士论文的时候都很惊讶,一些博士生短短三年内,竟然有几十篇的论文被SCI(指《科学引文索引》,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具权威的科技文献检索工具之一)收录,简直是一个“PaperMachine”(论文机器)。而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任玉岭进一步指出,据他们对全国180个博士的调查结果显示,其中60%都有花钱发论文的情况,还有60%的论文有不同程度的数据“勾兑”情况。黄尚廉委员分析,目前在国内每年要召开很多所谓国际学术会议,会议介绍中往往会注明,会议期间收录的论文都会被SCI机构收录,但学术界人士都知道,会议组织者早已重金买通了SCI机构,而国内很多博士为了让论文被收录,也愿意花上几千元去参加这些会议。“中国科技界不是在淡化名利,而是在不断强化名利。一些科研单位人员的部分收入直接和科研经费挂钩,这种情况造成了很多科研人员只要有钱就去争。”中科院院士张泽说。“对于论文数量的过度追求,让人感觉好像又到了一个‘科技大跃进’的时期。”一位青年科学家说得更加尖锐。材料三近年来文科的课题费一路飙升,即便是过去被认为是“潦倒不堪”的文史哲专业学者,也一跃成为重点纳税对象。尤其是具有特殊地位的少数巨无霸高校,所得份额令一般学校望尘莫及。于是出现了一批学术翘楚和学术寡头,他们往往兼具行政和学术头衔,或者至少是某个领域的学术权威。在商业化大潮下,他们被申报课题、教学、科研、游学、评奖、应酬、兼职等背后有经济利益牵涉其中的事务所纠缠而分身乏术,以至于找人捉刀、据为己有、编造杜撰等传统上遭人不齿的行为大行其道。大概是由于这些人的特殊身份,由于名校的特殊地位和维护“面子”的心理,由于高校还不习惯于成为被监督对象,总之由于没有建立问责机制,因此学界公害现象似乎难以改观。在国内一所知名大学的校园网论坛上,2005年上半年,两则留言引起了人们注意:4月8日,一位网民留言,对上海交通大学57岁的教师晏才宏的去世表示感慨,晏才宏由于没有论文,去世前仍是讲师,网民认为在现行评价体制下,书教得再好也当不上教授。5月29日,又有网民对浙江一名大学教授3年发表80余篇论文一事进行了评论:“当你肆无忌惮连篇累牍地在垃圾杂志上疯狂‘制造’论文时,你是否想到过你正在浪费国家所给予你的巨额科研资金和巨大荣誉?你的良心何在……难道你每篇论文的7000元奖金和明星教授的风光比什么都重要吗?”黄河科技学院院长胡大白说:“现在论文研究成果转化率少得可怜,有的不到20%,这是一个悲哀。”有的教育界人士表示,越堆越厚的论文在社会上广受质疑,这与诸多领域创新乏力对比,形成莫大的讽刺。材料四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唐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