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01讲分子热运动模块一思维导图串知识模块二基础知识全梳理(吃透教材)模块三教材习题学解题模块四核心考点精准练(5大考向)模块五小试牛刀过关测(17题)1.了解常见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2.了解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理解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4.理解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5.掌握分子间存在作用力■知识点一:物质的构成1.常见物质的构成常见物质是由大量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2.分子的大小分子的直径很小,人们通常以10-10m来量度分子。分子的直径很小,用肉眼和光学显微镜不能直接观察到。因此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的一定不是分子。3.分子间有间隙实验:探究分子间存在间隙取一支长约1m的细玻璃管,注入半管清水,再注入酒精,使液面几乎达到管口,上下几次颠倒玻璃管,观察玻璃管中的液体体积会变小。实验结论:分子间存在间隙。■知识点二: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1)定义:两种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的实质是分子(原子)的相互渗入。(2)物理意义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②气体、液体和固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不同状态的物质之间也可以发生(3)影响扩散的因素:①物质的温度:温度越高,扩散越快。②物质的种类:气体之间的扩散最快,其次是液体,固体之间的扩散最慢。扩散现象的认识和理解(1)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物质之间,同种物质之间不能发生扩散现象;(2)不同物质只有相互接触时,才能发生扩散现象,没有相互接触的物质,是不会发生扩散现象的;(3)扩散现象是两种物质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而不是单一的某种物质的分子进入另一种物质;2.分子热运动(1)定义: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分子热运动。(2)影响分子热运动的因素: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在任何温度下,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只是运动的速度不同。不能错误地认为0℃及0℃以下是物质的分子不会运动3.机械运动与分子热运动比较机械运动分子热运动研究对象宏观物体微观分子有无规律有规律可循单个分子运动无规律可循可见度可用肉眼直接观察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影响运动快慢的因素质量、力和作用时间温度与物质状态■知识点3: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的作用力2.分子间作用力的宏观解释现象图示现象解释将两个铅块地面磨平,紧压在一起,在下面重物不能它们分开;因为物体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分子间的引力使两个铅块结合在一起向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内注入一些水,用力压活塞,发现水的体积没有明显变化分子间存在斥力,使活塞中的水难以被压缩结论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现象解释固体物质很难被拉伸,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引力的缘故;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斥力的原因。2.类比法理解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关系分子间距离关系类比分析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距离等于平衡距离相当于弹簧的自然伸长状态引力和斥力相等,作用力表现为0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距离相当于拉伸弹簧引力大于斥力,表现为引力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距离相当于压缩弹簧引力小于斥力,表现为斥力分子间距离大于10倍平衡距离相当于弹簧被直接拉断3.物质三态的分子结构及宏观特征对比物质状态微观特征宏观特征图示分子间距离分子间作用力固态很小很大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不具有流动性液态较大较大有一定体积,没有固体形状,有流动性其他很大十分微弱,可以忽略没有固体的形状和体积,具有流动性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间有间隙;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教材习题011.扩散现象跟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有时对人们有用,例如腌制鸭蛋就是通过扩散使盐进入蛋中;它有时又对人们有害,如人造木板粘接剂中的甲醛扩散在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请你分别列举一个扩散现象有用和有害的实例。解题方法①思考:什么是扩散现象?②举例子:生活实例教材习题022.两个杯子中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向其中分别放入同样的糖块,经过一段相同的时间(两杯中的糖块都还没有全部溶解),品尝杯中的水,哪一杯更甜?为什么?解题方法①思考:分子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②现象解释教材习题033.用细线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住测力计的示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有什么变化?解释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解题方法①思考: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怎样表现出来?②现象解释考向1:物质的构成【典例1】(23-24八年级下·全国·课后作业)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B.我们看到的极小的灰尘就是灰尘分子C.把铜块锉成极细的铜屑,铜屑就是铜原子D.分子非常小,人们无法直接用肉眼进行观察【变式1-1】(23-24八年级下·全国·课后作业)5.下列有关分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是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微粒B.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如果把分子看成小球,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只有10-10nmD.物质所处的不同状态与分子的运动情况有关【变式1-2】(22-23八年级下·陕西咸阳·期末)6.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把PM2.5和分子、电子、原子核一起按照空间尺度排序,最大的是()A.PM2.5 B.分子C.电子 D.原子核考向2:扩散现象及其影响因素【典例2】(23-24九年级上·四川成都·期末)7.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量筒中装一半清水,再将硫酸铜溶液注入水的下方,观察到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与无色的清水之间有明显的界面。静置10天后,界面逐渐模糊不清了。这种现象主要表明()A.分子有一定的大小 B.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C.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力【变式2-1】(23-24九年级上·四川成都·期末)8.成都“乐群、闲适”的茶馆文化闻名全国,少量的茶叶经由热水简单冲泡就能满室生香,这是现象,而冲泡过程需要使用热水,说明这种现象与有关。【变式2-2】(23-24九年级上·辽宁丹东·期末)9.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有两句诗“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其中诗人能感受到“花气袭人”这是现象,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升高,花朵分泌出的芳香油分子的加快。考向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典例3】(23-24八年级下·江苏无锡·期中)10.某些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可以通过相关可感知的现象推测得到,这是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下列根据这种方法所做出的推测不符合事实的是()A.图甲中红墨水在水中散开,推测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图乙中将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观察到液面位置下降了,推测出分子间存在空隙C.图丙中将两个铅柱压在一起,下面能悬挂一个钩码,推测出分子之间存在引力D.图丁中在注射器里密封一些空气,用手可以推动活塞将空气压缩,推测出分子之间不存在斥力【变式3-1】(23-24九年级下·湖北宜昌·阶段练习)11.从分子运动论的角度对“破镜不能重圆”这一现象正确的解释是()A.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C.说明分子间有强大的斥力D.说明分子间的作用力要在很近的距离才会起作用【变式3-2】(23-24八年级下·江苏连云港·阶段练习)12.荷叶上两滴水珠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如图所示,封闭在注射器筒内的空气很容易被压缩,该实验说明分子间有。天然气液化后,其分子间的作用力(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蒸发可以发生在任何温度下,是因为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做运动。考向4:分子间存在间隙【典例4】(22-23八年级下·江苏淮安·阶段练习)13.小明在学习分子动理论时,做了水和酒精混合的实验。(1)实验时最好应先注入(选填“水”或“酒精”)至一半位置,再注入另一种液体直至充满,封闭管口,并将试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观察液面位置,发现混合后与混合前相比,总体积(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说明分子间有;(2)如图2甲和乙玻璃管长度相同、粗细均匀,甲粗乙细,重复上面实验,则实验现象(即液面下降的高度)(选填“甲”、“乙”或“甲和乙”)明显。【变式4-1】(23-24八年级上·江苏扬州·期末)14.在“走进分子世界”探究选择一种分子模型的活动中,李老师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然后再注入染成红色的酒精直至充满,可以观察到分层现象(图a)。用食指堵住管口,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发现刚开始时管内出现大量小“气泡”逐渐聚集成一个大“气泡”,“气泡”上升时会越来越大(图b)。最后李老师松开手,发现玻璃管被“吸”挂在食指上(图c)。(1)将酒精染成红色,目的是为了;(2)“气泡”越来越大,说明混合后酒精和水的总体积(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混合前酒精和水的总体积;(3)为了便于学生了解分子模型,李老师分别用细颗粒小米和大颗粒鹰嘴豆分别装满两个杯子(图d),接着将小米和鹰嘴豆混合后再分装,发现装不满两杯(图e),该实验(选填“模拟”或“证明”)了分子之间有空隙,这里李老师运用了(选填“控制变量”或“转换”或“类比”)的实验方法。考向5: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现象【典例5】(2024·陕西西安·三模)15.中医博大精深。拔火罐时,将小罐内的空气加热后,迅速倒扣在皮肤上,小罐被皮肤“吸”住,说明了的存在;艾灸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点燃艾柱能闻到艾草的气味,这是现象;熬制中药时,药汤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变式5-1】(23-24九年级上·安徽淮南·阶段练习)16.如图所示,阳春三月,果园里雪白的梨花美不胜收,空气中弥漫着梨花的香气,这说明了分子,梨花随风飘落(选填“也能”或“不能”)说明这一点。【变式5-2】(22-23八年级下·广西贵港·期末)17.当水与酒精混合时,得到的总体积小于,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把两块表面干净的铅压紧,下面吊一个重物时也不能把他们拉开,如图所示,说明分子间存在着。
一、单选题(23-24九年级上·重庆大足·期末)18.在封闭的场所里,只要有人吸烟,场所内的其他人就会闻到烟味,从而损害他人健康,这个事实的科学依据是(
)A.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一切物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C.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D.分子间存在间隙(23-24九年级上·四川成都·期末)19.图所示的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的是(
)A.“柠檬黄”色素让白开水变成鲜亮的“橙汁” B.截断后重新紧密接触的粗熔丝能够吊起一本书C.封闭在注射器中的水很难被压缩 D.分子非常小,要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才能看到(23-24九年级上·湖南长沙·阶段练习)20.下列现象用分子动理论解释,其中正确的是()A.石灰石能被粉碎成粉末,说明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B.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C.塑料吸盘能牢牢地吸附在玻璃上,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引力D.水结冰后,水分子静止不动(23-24九年级上·安徽安庆·阶段练习)21.甲、乙、丙三幅图中,能形象地描述气态物质分子排列方式的是()甲.分子排列规则,就像坐在座位上的学生;乙.分子可以移动,像课间教室中的学生;丙.分子几乎不受力的作用,就像操场上乱跑的学生。A.甲 B.乙 C.丙 D.乙和丙(23-24九年级上·山东淄博·期末)22.关于下面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该模型可以形象表示固体的分子排布B.乙图:抽出玻璃板,上瓶中出现红棕色气体,表明气体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C.丙图:悬挂重物不能把两铅块分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没有斥力D.丁图:表示的是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23-24九年级上·天津西青·期末)23.如图所示,盛夏时节,百花绽放,四溢的花香引来了长喙天蛾悬浮在空中吸食花蜜。从分子动理论的角度分析,四溢的花香主要说明()A.分子间存在引力 B.分子间存在斥力C.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 D.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3-24九年级上·四川成都·期末)24.榴莲因其果肉香甜又富有营养,被称为水果之王。榴莲被切开后,其味道将很快充满整个房间,这一现象主要说明()A.分子间有引力 B.物质是分子组成的C.分子间有斥力 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23-24九年级上·湖南长沙·阶段练习)25.下列现象用分子动理论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石灰石能被粉碎成粉末,说明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B.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分子间只存在斥力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D.将核废水排入大海,会污染整个海洋,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22-23九年级上·广东广州·期末)26.如图所示,荷叶上的水珠如颗颗珍珠一般,摇一摇荷叶,水珠会很快滑落,荷叶上竟然滴水不沾。关于荷叶上水珠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A.很小的水珠就是一个水分子B.当水珠静止不动时,水珠中的水分子也静止不动C.两滴水珠相遇时能形成一个较大的水珠,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D.荷叶不沾水,是因为水珠与荷叶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23-24九年级上·山东枣庄·期末)27.最近得流感的人较多,流感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播与复制能力,当人与人之间近距离交流时,飞沫可成为传播载体,外出尽量带好口罩,降低传播风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流感病毒的传播是因为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B.流感病毒的分子间是紧密排列的,没有间隙C.流感病毒的分子间即有引力也有斥力D.流感病毒的直径的数量级为二、填空题(23-24九年级上·湖北黄石·期中)28.如图所示是同种物质的三种不同状态下的分子结构,其中甲图表示物质处于态,物质从甲图变化到丙图时,分子间作用力(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3-24九年级上·陕西渭南·阶段练习)29.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或原子构成的,通常液体分子之间的距离比气体的(选填“大”或“小”)。如图是沾有水滴的牵牛花,水滴能留在花上而不落下,是因为水分子与花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23-24九年级上·广东佛山·阶段练习)30.夏日荷花飘香,这是现象。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构成的;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23-24九年级上·辽宁铁岭·期末)31.物质是由构成的;将一束鲜花插入花瓶,整个屋内都能闻到花香,这说明;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选填“引”或“斥”)力。(2023·广东河源·二模)32.一根长玻璃管装了半管水与半管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物体不能无限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若把分子看成一个小球,则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合。三、实验题(23-24九年级上·广东佛山·期中)33.在学习了“分子动理论”后,小宇进行了以下几个小实验:(1)如图甲所示,小宇在一个量筒中依次倒入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和无色的水,放置30天后,液体变为均匀的淡蓝色,这是现象;(2)如图乙所示,这是水和酒精混合前后的实验现象,说明了分子间存在;(3)如图丙所示,小宇用弹簧测力计将玻璃板平放在水面上与水面刚好接触,向上拉弹簧测力计时,发现测力计的示数(选填“变大”“变小”“不变”)。(23-24九年级上·湖北荆州·期中)34.在“走进分子世界”探究选择一种分子模型的活动中,李老师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然后再注入染成红色的酒精直至充满,可以观察到分层现象(图a)。用食指堵住管口,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发现刚开始时管内出现大量小“气泡”逐渐聚集成一个大“气泡”,“气泡”上升时会越来越大(图b)。最后李老师松开手,发现玻璃管被“吸”挂在食指上(图c)。(1)将酒精染成红色,目的是为了,加入酒精后出现分层现象是因为酒精的比水小。(2)“气泡”的出现说明混合后酒精和水的总体积(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混合前酒精和水的总体积,最终玻璃管被“吸”挂在食指上是由于的作用;(3)为了便于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有空隙,李老师做了一个模拟实验。分别两个杯子装满细颗粒小米和大颗粒鹰嘴豆(图d),接着将小米和鹰嘴豆混合后再分装,发现装不满两杯(图e),该实验这里李老师运用了(选填“控制变量”、“转换”或“类比”)的实验方法,由此我们猜想酒精分子和水分子的大小(选填“相等”或“不相等”)。参考答案:1.见解析【详解】扩散现象有用的例子:花香四溢,让人心旷神怡。扩散现象有害的例子:煤气泄漏,扩散周围,危害环境。2.见解析【详解】因为分子的热运动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也越快,那么同样的糖块放入冷水和热水中,在热水中扩散更快,所以盛有热水的杯子中的水更甜。3.见解析【详解】因为玻璃和水接触在一起,并且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在引力作用的范围内,故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大。4.D【详解】A.常见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分子也是由原子组成的,因此分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故A错误;B.灰尘分子很小,用肉眼是看不到的,我们看到的极小的灰尘是许多灰尘分子的集合体,故B错误;C.铜由铜原子构成,原子体积很小,用肉眼看不到,所以把一块铜块挫成极细的铜屑时,铜屑不是铜原子,故C错误;D.分子的体积非常小,用肉眼无法直接看到,故D正确。故选D。5.C【详解】A.分子肉眼无法看见,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如果把分子看成小球,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只有10-10m,故C错误,符合题意;D.分子的运动情况决定了物质所处的状态,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6.A【详解】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因此它的尺度最大;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在中间像太阳一样,电子则在原子核周围,围着他运动,就像太阳周围的行星一样,原子核大于电子,所以尺度最小的是电子,最大的是PM2.5。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7.C【详解】硫酸铜溶液与无色的清水之间由有明显的界面到界面逐渐模糊不清,属于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形成的,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8.扩散温度【详解】[1]少量的茶叶经由热水简单冲泡就能满室生香,这是扩散现象,是茶叶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2]冲泡过程需要使用热水,这是因为温度越高,茶叶分子热运动越剧烈,由此说明这种现象与温度有关。9.扩散无规则运动##热运动【详解】[1][2]“花气袭人”是一种扩散现象,春晴天暖,气温升高,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的更剧烈,分子的扩散加快,从而使人可以闻到浓浓的花香。10.D【详解】A.图甲中红墨水在水中散开,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图乙中将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观察到液面位置下降了,是因为水分子进入酒精分子之间的空隙导致的,说明分子间存在空隙,故B不符合题意;C.图丙中将两个铅柱压在一起,下面能悬挂一个钩码,铅柱没有被拉开,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故C不符合题意;D.图丁中在注射器里密封一些空气,用手可以推动活塞将空气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存在较大的间隙,不能推测出分子之间不存在斥力,故D符合题意。故选D。11.D【详解】“破镜不能重圆”,破镜的间距大于分子间距,此时分子间的作用力不起作用,说明分子间的作用力要在很近的距离才会起作用,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隙、分子间有强大的斥力,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12.引力间隙变大无规则【详解】[1]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两滴水珠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2]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隙大,气体分子容易被压缩,封闭在注射器筒内的空气很容易被压缩,这实验说明分子间有间隙。[3]分子间的作用力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分子之间的间隔越小,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越大,天然气液化后,体积变小,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小,其分子间的作用力变大。[4]蒸发是属于扩散现象,蒸发可以发生在任何温度下,是因为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13.水变小间隙乙【详解】(1)[1][2][3]因为水的密度比酒精的密度大,故应该先向试管中注入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直至充满,封闭管口,并将试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因为分子间有间隙,所以混合后的液体与混合前的液体相比,总体积变小。(2)[4]已知玻璃管甲粗乙细,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乙图中容器的横截面小,所以乙容器里面液体体积的变化更明显,即乙容器液面下降的高度更明显。14.便于观察实验小于模拟类比【详解】(1)[1]将酒精染成红色,变化明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2)[2]分子间有间隙,“气泡”的出现说明混合后酒精和水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酒精和水的总体积。(3)[3][4]分子用肉眼是看不到的,李老师分别用细颗粒小米和大颗粒鹰嘴豆分别装满两个杯子(图d),接着将小米和鹰嘴豆混合后再分装,发现装不满两杯(图e),该实验模拟了分子之间有空隙,运用了类比的实验方法,用小米和鹰嘴豆模拟两种分子,两个满杯混合后再分装,发现装不满两个满杯,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15.大气压扩散保持不变【详解】[1]将小罐内的空气加热后,小罐内空气由于热膨胀排出一部分,迅速倒扣在皮肤上,小罐内火熄灭,温度降低,空气收缩,大气压强减小,小罐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吸在皮肤上。[2]艾灸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点燃艾柱能闻到艾草的气味,是因为艾草分子进入空气中,这是扩散现象。[3]熬制中药时,药汤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16.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不能【详解】[1][2]空气中弥漫着梨花的香气,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梨花是宏观物体,不是分子,所以梨花的运动是机械运动,不是分子运动,不能说明这一点。17.间隙引力【详解】[1]由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在两种物质相互混合时,分子填充了间隙,导致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二者体积之和。[2]两个物体紧密接触,用很大的拉力也不能将它们拉开,说明物体之间有很大的吸引力,这是分子之间的作用力。18.A【详解】有人吸烟,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烟分子会扩散到空气中,其他人就会闻到烟味。故选A。19.A【详解】A.“柠檬黄”色素让白开水变成鲜亮的“橙汁”,是因为色素在白开水中发生了扩散,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符合题意;B.截断后重新紧密接触的粗熔丝能够吊起一本书,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故B不符合题意;C.封闭在注射器中的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故C不符合题意;D.分子体积很小,直径约为1×10-10m,用一般的显微镜观察不到,要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才能看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0.B【详解】A.石灰石能被粉碎成粉末,固体大颗粒变成小颗粒,小颗粒不是分子,故A错误;B.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速度越快,故B正确;C.塑料吸盘能牢牢地吸附在玻璃上,是因为受到大气压的作用,不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引力,故C错误;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水结冰后,水分子还在运动,故D错误。故选B。21.C【详解】甲图中同学之间的距离很小,约束力很大,每个同学的位置固定,和固态分子的特点相似;乙图中同学间的距离略大,约束力很小,每个同学的位置不固定,和液态分子的特点相似;丙图中同学间的距离很大,约束力几乎没有,每个同学的位置极度散乱,和气态分子特点相似。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22.B【详解】A.图甲中分子间距小,分子的排列无规律,表示液体的分子排布,故A错误;B.二氧化氮气体密度大,图乙中,二氧化氮气体在下面,空气在上面,抽出玻璃板,上瓶中出现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表明气体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故B正确;C.图丙中两个压紧的铅块能吊起钩码而不分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但也有斥力,故C错误;D.图丁中该物质随时间的增大,温度一直升高,说明该物质没有固定的熔点,该物质是非晶体,表示非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故D错误。故选B。23.D【详解】四溢的花香引来了长喙天蛾采蜜,它们能闻到阵阵的花香,是由于花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之中,所以从分子动理论的角度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24.D【详解】榴莲被切开后,其味道将很快充满整个房间,是因为带有榴莲气味的分子在空气中不断运动,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25.D【详解】A.石灰石能被粉碎成粉末,固体大颗粒变成小颗粒,小颗粒不是分子,不能说明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故A错误;B.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分子间的距离较大,分子间没有作用力,故B错误;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是因为海绵之间有空隙,而不是分子间的间隙,故C错误;D.将核废水排入大海,会污染整个海洋,属于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正确。故选D。26.C【详解】A.分子十分微小,肉眼看不见的,水珠是看得见的物体,不是分子,故A错误;B.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当水珠静止不动时,水珠中的水分子仍在运动,故B错误;C.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两滴水珠相遇时能形成一个较大的水珠,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故C正确;D.荷叶不沾水,是因为水珠与荷叶的分子之间距离较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故D错误。故选C。27.C【详解】A.流感病毒通常是通过飞沫的方式进行传播,属于物体的机械运动,故A错误;B.分子在永无停息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不是紧密排列的,分子之间存在着间隙,故B错误;C.由分子动理论可知,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故C正确;D.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无法直接被人类的肉眼观察到,人们通常以10-10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流感病毒不是分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茌山中学2024-2025学年上学期10月 第二次月考七年级数学试题(无答案)
- 数字化赋能课程思政
- 广东省广州市广雅中学花都校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 空调公司运营方案
- 河南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模拟65
- 河北省公务员面试模拟10
- 文创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 广东行政职业能力模拟2
- 2008年2月22日浙江省宁波市海关面试真题
- 贵州省公务员面试真题汇编13
- 汽车服务4S店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 (内窥镜有限公司)QG-Ⅰ型气腹机使用说明书
- 氧气、二氧化碳、氩气安全周知卡
- 隧道监测总结报告
- 远离流动摊点,拒绝垃圾食品
- 泥结碎石路面的施工[新版]
- 桥梁施工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
- 二次供水单位各类制度及应急处理预案
- 船体结构焊接要求作业指导书
-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 大脑分区AAL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