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保护生物学及其研究进展_第1页
大熊猫保护生物学及其研究进展_第2页
大熊猫保护生物学及其研究进展_第3页
大熊猫保护生物学及其研究进展_第4页
大熊猫保护生物学及其研究进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熊猫保护生物学及其研究进展摘要:大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色为黑白相间,被誉为“中国国宝”。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种,属熊科,现存的主要栖息地在中国四川、陕西等周边山区。全世界野生大熊猫现存大约1590只左右,是熊科家族中最为珍稀,也是受到最大生存威胁的哺乳动物之一。在1961年世界自然基金会成立时就以大熊猫为其标志,大熊猫俨然成为物种保育最重要的象征。关键词:大熊猫、保护分布化石显示,大熊猫祖先出现在2~3百万年前的洪积纪早期。距今几十万年前是大熊猫的极盛时期,它属于剑齿象古生物群,大熊猫的栖息地曾覆盖了中国东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北达北京,南至缅甸南部和越南北部(夏勒,1993年)。化石通常在海拔500~700米的温带或亚热带森林发现。后来同期的动物相继灭绝,大熊猫却孑遗至今,并保持原有的古老特征,所以,有很多科学价值,因而被誉为“动物活化石”,中国把它誉为“国宝”。如今大熊猫分布范围已十分狭窄,仅限于中国的秦岭南坡、岷山、邛崃山、大小相岭和凉山局部地区。大熊猫栖息地的巨大变化近代才发生。近几百年中国人口激增和占用土地,很多栖息地消失了。以前,大熊猫曾经生活在低山河谷,现在已经成了居民点。大熊猫只能生活在竹子可以生长的海拔1200~3400米之间。目前,我国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以便更好地保护这一濒临灭绝的活化石。大熊猫的存亡,早已为世人所关注。今后为保护和繁殖大熊猫,还需要继续寻找别的居住区,给熊猫一个良好的生活条件。大熊猫生活在中国西南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温带森林中,竹子是这里主要的林下植物。我国长江上游向青藏高原过渡的这一系列高山深谷地带,包括秦岭、岷山、邛崃山、大相岭、小相岭和大小凉山等山系。秦岭山系分布于南麓,主要分布的县是佛坪,一般分布的县是洋县,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太白、宁陕周至、留坝、宁强等。岷山系除甘肃文县为一般分布外,其余都分布于四川。在四川主要分布的县有平武青川和北川等三县,一般分布的有九寨沟县、松潘、茂县等县,少量分布的县有安县、绵竹、彭州、卧龙、什邡和都江堰市。邛崃山系主要分布的县有宝兴、汶川和天全等,一般分布的县有大邑和芦山,仅少量分布的县有邛崃、崇州、康定、泸定等。大小相岭除洪雅和冕宁为一般分布县外,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荥经、石棉、汉源、九龙等。大小凉山除马边、美姑和越西有一定数量外,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甘洛、峨边和雷波等。目前野外到底有多少只大熊猫?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居住在高山区陡坡的密竹林中,大熊猫的统计成为一项很艰苦的工作。在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曾经有过两次调查,估计野外有约1000只大熊猫,这个数字可能偏低。大熊猫分布区域内共有37个县,若按主产、一般和少量三级划分,主产县每县约有100只,共有7个县;一般产县每县约50只以上,共11个县;少产县每县常在50只以下,计有19个县。据此推算,大熊猫野生数量总计约有一千只不到,圈养的数量约为100只。大熊猫的净生殖率大约为1.06740002,种群增长缓慢。根据国家林业局2006年的调查,目前全国有野生大熊猫1596只圈养数量161只。大熊猫是熊科家族中最为珍稀,也是受到最大生存威胁的哺乳动物之一。20世纪八十年代调查统计的栖息地的面积约为13000平方公里。根据国家林业局2005年调查报告,现在已经确认将大熊猫秦岭种群认定为大熊猫新亚种。秦岭大熊猫和四川大熊猫在地域上已经分隔1.2万年之久,外形上秦岭大熊猫头部较圆。根据2000-2001年开展的第三次大熊猫调查,秦岭大熊猫的数量(不含一岁半以下的幼体)有273只。在秦岭山区,除黑白色大熊猫外,还发现过棕色、白色大熊猫。2.种群现状目前,秦岭的大熊猫约有200余只,由于东西段森林砍伐,现主要栖息于中段兴隆岭烂店子梁的洋县、佛坪和太白等3县境内,面积约346km2,海拔1650~3400m一带.周至和宁陕两县海拔1400m以上仅有零星的少数(潘文石,1988).由于境内尚有村民1万余人,生活用地和生产用地,仍在强化,致使其栖息地现已被分割为5个小种群.不过除秦岭主峰海拔3761m外,其余山梁大多在2000~3400m一线.低海拔为巴山木竹(Bashaniafargesii),高海拔有秦岭箭竹(松花竹)(Fargesiaqinlingensis),大熊猫可穿过山脊使5个小种群连成1个较大的群体.岷山山系的大熊猫约有300多只,其种群已被分割成约10个小种群,其中以四川省平武、青川、九寨沟、松潘和甘肃省文县等6个县较为集中,安县、绵竹、什邡、都江堰、彭县、茂汶和若尔盖等7县市仅山脊或断续相连或孤立的有少量个体.由于农耕地从河谷到山坡开垦殆尽,仅残存中山脊和高山针叶林带较为单一竹丛中.70年代东南麓缺苞箭竹(Fargesiadenudata)和西北麓华西箭竹(F.nitida)大面积开花枯死,大熊猫失去了下移的栖息地,饥饿致死,仅发现的尸体就达138具.随着森林采伐和旅游业发展,不仅公路所及森林随毁,外流人也剧增,误套盗猎大熊猫也屡禁不止.以平武县为例,历年在该县捕捉到国内外展出达60余只,70年代受灾发现的死亡尸体64具,猎杀办案也在全省最突出.致使该县在70年代调查有300多只,到80年代约200只,迄今不到200只.邛崃山系的大熊猫约有300余只,其种群已被分割成数块.数量较多的有汶川(含卧龙自然保护区)、宝兴、天全等3县;北部理县、小金;南部都江堰西北、崇州、大邑、邛崃和芦山;西部康定和泸定等9县,在东南由于开垦森林伐采和西北由于气候影响,其数量稀少或已濒临绝迹.境内过去以宝兴县大熊猫数量最多,但自60年代以来,从该县捕捉到国内外的大熊猫就达110余只,加上该县的森林破坏严重,使大熊猫种群急剧下降,70年代调查有300余只,80年代调查约100余只,现在估计不足100只.相岭山系的大熊猫数量不及40只,其中小相岭农牧开发已达海拔3000m以上,仅石绵、冕宁和九龙3县交界处保留了部分残林,数量不及20只;大相岭也仅洪雅、荥经和汉源交界处有少量,数量不及15只.大小相岭又被分割,种群结构十分脆弱.目前已处于极危境地,若继续恶化,将有绝迹之虞.凉山山系约有大熊猫100余只,境内由于森工采伐后多沦为荒山,加上山民毁林开荒,刀耕火种,轮耕轮歇,致使大熊猫栖息地已被肢解分割为爪状延伸于陡峻的支脉的山脊,或孤立于山头.东南麓由于有美姑、马边两个自然保护区情况稍好,数量稍多,其余雷波和西北麓的峨边,甘洛和越西等4县,数量十分稀少.70年代以来,其数量约减少了2/3,其恶化趋势,仅次于相岭山系.3.濒危原因3.1气候剧变由于受第四纪冰川的作用,导致全球气候异常,森林消退,生存条件恶化,许许多多物种灭绝了。例如与大熊猫同时代的许多其它动物,如剑齿虎、剑齿象、中国犀等在那次气候剧变中都在劫难逃,未能摆脱灭绝的厄运。大熊猫虽然幸存了下来,但从那以后,它灾难不断,走上了衰亡的历程。3.2自身繁殖力低,种群增长速度慢成年大熊猫每年发情一次,两年产一胎,每胎产1~2仔;刚出生的幼仔体重仅100克左右,身体的器官、功能发育都不完全,抵抗力很差,加上天敌对幼体的危害,其存活率很低。在人工饲养情况下,以往的存活率仅37.6%左右,可想而知,大熊猫在野外的存活率就更低了。我们可以这样推算,现有大熊猫野生种群约1000只,以60%的个体处于成年生育阶段,其雌雄性比为1:1,假设都全部受孕,平均每胎产仔1.4只,幼仔存活率35%,那么每年可能有400只熊猫出生,存活幼仔约140只。而实际上由于大熊猫的发情期短,加上人为影响、种群隔离、在发情期雌雄个体不能相遇等因素而错失繁殖的机会等,所以,在野外,大熊猫每年的实际新增存活幼仔的数量,远远低于上述的理论推算值;加之天敌对幼仔和亚成体的危害、衰老死亡、人为盗猎等,3.3食物单一,食性范围狭窄,也是制约种群生存的重要原因大熊猫以竹为食,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然而竹子具有周期性开花的特征,开花后即枯死。这样,竹子每次开花后,都会造成大熊猫的食物短缺,都会有大量大熊猫个体因病饿而死亡。所以一旦竹子开花,又给大熊猫种群的生存构成巨大的威胁。特别当在一个地方只有一种竹子可供其食用时,这种威胁就会更大。3.4人类活动的影响在经受了气候剧变的考验,面对着自身繁殖力低下、食性单一狭窄等生理上的缺陷和竹子开花等危险因素,本是劫后余生的大熊猫,当今又面对着人类对它的威胁,其生存更是雪上加霜。一方面,人类直接捕捉、猎杀大熊猫等珍稀动物,使它们有限的种群进一步减少。特别是在十九世纪中叶,西方传教士———大卫在四川宝兴县发现大熊猫这种珍兽后,外国捕猎者大量涌入中国,疯狂捕猎掠夺包括大熊猫在内的我国的珍贵生物。据记载,仅1937~1946年10年间,就有70多只大熊猫遭到外国入侵者的捕猎。长期以来,国内一些不法份子面对暴利的诱惑,也置国家保护法律于不顾,不惜铤而走险,非法盗猎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些都直接威胁着大熊猫的生存。另一方面,由于人口的增长,森林被砍伐,植被遭破坏,大熊猫的栖息地被侵占、垦殖,导致其生存空间不断变小。在过去的两千年中,河南、湖南、湖北、贵州、云南等省都有大熊猫分布,即使到了1850年,湖北、湖南的西部和四川的东部仍有大熊猫分布。然而今天这些地方都没有了。大熊猫把这些地方都让给了人类。例如1950~1980年,宝成铁路施工及四川江油市、川北丘陵沿线大规模的生产建设,使大熊猫的栖息环境再次退缩了100平方公里。人类在占领大熊猫的生存栖息环境的同时,还将它们的生存栖息环境分隔成许多“孤岛”。在这样的“孤岛”中生活,给大熊猫相互找寻“对象”造成困难,使它们种群间的交流与繁殖受到限制和影响,导致近亲繁殖机会的增加,从而降低了种群的生存适应能力。4.保护现状大熊猫的繁殖率较低,为K一对策物种,它们对环境波动十分敏感.从大熊猫种群生存力分析可以看出,影响长期生存的主要因素是栖息地破坏,食物短缺、疫病、灾害性气候、猎捕、天敌和人为干扰等综合作用.这是由于它们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其生理和生化上都已高度特化、生态位狭窄、食物单一.因此,外界环境因子稍有起伏,即可导致环境方差,从而影响大熊猫的种群稳定,从而导致呈下降趋势.根据种群生存力分析,其世代净生殖率平均为11093.目前我国的大熊猫种群以1000只,性比按1∶1计算,经过1个世代,其雌性后裔为54615,平均每年净增长319398;雄性每年净增长为317252,每年雌雄共增长为716650只.但目前每年被误套、盗杀、天敌和其它灾变等死亡的数目,实际超出了年净增长的数目,如宝兴自90年以来,被侦破收缴的大熊猫皮达32张.故大熊猫种群目前仍处于负增长中.因此,改变大熊猫的濒危处境是当务之急,杜绝任何情况下的猎杀和捕捉,尽力减少一切形式的人为压力;恢复已破坏的和保护好现有的栖息地,以减轻种群的环境压力.目前大熊猫栖息地工程已启动,以保护大熊猫及栖息地的保护区,在全国已增至29个(表5),80%的栖息地和95%的大熊猫可以受到保护.随着贯彻国家既定的天然林停止采伐,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的活动广泛开展,它们的栖息地可望扩大.加上“绿色走廊”的营建,使各山系被分割的小种群互相沟通,形成较大的群体,有利于种群间迁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