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_第1页
旅游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_第2页
旅游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_第3页
旅游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_第4页
旅游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旅游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TOC\o"1-2"\h\u27499第一章旅游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概述 3291191.1预案编制目的与依据 3323621.1.1预案编制目的 384851.1.2预案编制依据 3101571.1.3预案适用范围 3115491.1.4预案适用对象 325122第二章旅游突发事件分类与等级 44551.1.5按性质分类 4314051.1.6按影响范围分类 432481.1.7按持续时间分类 451071.1.8按危害程度分类 4276351.1.9一级突发事件 4270221.1.10二级突发事件 5130821.1.11三级突发事件 5219641.1.12四级突发事件 523659第三章应急组织体系 5303011.1.13组织架构 5290011.1.14职责与任务 5285881.1.15组织架构 627551.1.16职责与任务 629891.1.17组织架构 650101.1.18职责与任务 76245第四章预警与预防 716149第五章应急响应 8193261.1.19级别划分 812841.1.20级别确定 9234561.1.21预警阶段 9122791.1.22响应阶段 9177641.1.23恢复阶段 10156061.1.24总结阶段 108481第六章旅游突发事件现场处置 10319141.1.25组织架构 10225011.1.26现场组织职责 10109791.1.27救援原则 11146681.1.28救援措施 116036第七章旅游突发事件信息报告与发布 12166741.1.29报告责任主体 1252401.1.30报告时限 1248401.1.31报告内容 12135521.1.32报告流程 1288901.1.33发布主体 1266341.1.34发布原则 12322921.1.35发布内容 1345491.1.36发布渠道 13319791.1.37发布要求 1321645第八章应急资源保障 1384071.1.38物资保障 13100041.1.39设备保障 14258501.1.40救援队伍 14173151.1.41培训与演练 14121.1.42人力资源调配 147510第九章应急演练与培训 15314451.1.43演练目标 15316011.1.44演练内容 15170861.1.45演练时间安排 1551581.1.46演练组织与分工 15250801.1.47安全意识培训 15190971.1.48应急预案培训 1645761.1.49应急技能培训 1646661.1.50协同作战培训 1616781第十章旅游突发事件善后处理 16188511.1.51事件调查 16147531.1成立调查组 16126951.2调查内容 1640551.3调查程序 1722691.3.1事件评估 17286532.1评估内容 17235572.2评估方法 17114722.2.1赔偿 17205811.1赔偿主体 17256551.2赔偿标准 17112011.3赔偿程序 1841131.3.1救助 1898602.1救助主体 18318622.2救助措施 18175232.3救助程序 183571第十一章旅游突发事件责任追究 1841572.3.1公平公正原则 18254532.3.2及时有效原则 19144312.3.3责任明确原则 19307082.3.4教育引导原则 19164222.3.5调查取证 19195042.3.6责任认定 19199352.3.7整改措施 1972602.3.8公开透明 19101032.3.9追责到底 203812第十二章预案修订与更新 20146092.3.10预案修订的启动 20269122.3.11预案修订的内容 2075212.3.12预案修订的审批 207102.3.13预案更新周期的确定 2176292.3.14预案更新周期的执行 21138302.3.15预案更新周期的调整 21第一章旅游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概述1.1预案编制目的与依据1.1.1预案编制目的本预案的编制旨在建立健全旅游突发事件应对体系,提高旅游行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证旅游活动在面临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保障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旅游市场的稳定。1.1.2预案编制依据(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2)旅游行业相关规定:包括《旅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旅游安全管理办法》等。(3)地方相关应急预案:依据地方制定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结合旅游行业特点进行编制。(4)旅游企业实际情况:根据旅游企业规模、业务范围、地理位置等因素,充分考虑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环境,制定专项应急预案。第二节预案适用范围与对象1.1.3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旅游行业在面临突发事件时的应急响应和救援工作,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1.1.4预案适用对象(1)旅游企业:包括旅行社、景区、酒店、餐饮、交通等与旅游业务相关的企业。(2)旅游从业人员:包括导游、司机、服务员等直接为游客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3)旅游管理部门:包括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其派出机构。(4)旅游相关部门:包括公安、交通、卫生、气象等部门。(5)社会力量:包括志愿者、专业救援队伍等。本预案旨在指导上述对象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按照预案规定采取相应措施,共同应对旅游突发事件,保证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第二章旅游突发事件分类与等级第一节旅游突发事件的分类1.1.5按性质分类(1)自然灾害类:如地震、洪水、台风、泥石流等;(2)灾难类:如交通、火灾、爆炸、建筑倒塌等;(3)公共卫生事件类:如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环境污染等;(4)社会安全事件类:如恐怖袭击、暴力事件、群体性事件等;(5)其他突发事件类:如旅游设施故障、旅游服务质量问题等。1.1.6按影响范围分类(1)局部性突发事件:影响范围较小,仅限于某个景区或旅游区域;(2)区域性突发事件:影响范围较广,涉及多个景区或旅游区域;(3)全域性突发事件:影响范围涵盖整个旅游目的地。1.1.7按持续时间分类(1)短时突发事件:持续时间较短,如几小时或几天;(2)中长期突发事件:持续时间较长,如几周、几个月甚至更长。1.1.8按危害程度分类(1)轻微危害事件:对旅游者及旅游目的地影响较小;(2)较大危害事件:对旅游者及旅游目的地产生较大影响;(3)严重危害事件:对旅游者及旅游目的地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危及生命安全。第二节旅游突发事件的等级划分1.1.9一级突发事件一级突发事件是指具有以下特点的突发事件:(1)影响范围广泛,涉及多个景区或旅游区域;(2)持续时间较长,对旅游者及旅游目的地产生严重影响;(3)危害程度严重,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1.1.10二级突发事件二级突发事件是指具有以下特点的突发事件:(1)影响范围较广,涉及部分景区或旅游区域;(2)持续时间适中,对旅游者及旅游目的地产生一定影响;(3)危害程度较大,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1.1.11三级突发事件三级突发事件是指具有以下特点的突发事件:(1)影响范围较小,限于某个景区或旅游区域;(2)持续时间较短,对旅游者及旅游目的地产生一定影响;(3)危害程度较小,可能导致轻微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1.1.12四级突发事件四级突发事件是指具有以下特点的突发事件:(1)影响范围局限,限于某个景区或旅游区域;(2)持续时间短,对旅游者及旅游目的地影响较小;(3)危害程度轻微,不会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第三章应急组织体系第一节应急指挥部1.1.13组织架构应急指挥部是应急组织体系的核心机构,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应急工作。应急指挥部由总指挥、副总指挥、秘书长及成员组成。(1)总指挥:由市主要领导担任,全面负责应急指挥部的工作。(2)副总指挥:由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协助总指挥开展应急指挥工作。(3)秘书长:由应急管理部门负责人担任,负责应急指挥部的日常工作。(4)成员:由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负责人组成,参与应急指挥部的工作。1.1.14职责与任务(1)制定和落实应急政策措施,指导应急工作的开展。(2)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和单位,保证应急资源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3)统一指挥应急响应行动,保证应急处置工作的有序进行。(4)及时向上级领导报告应急情况,协调外部救援力量。(5)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应急组织体系的应对能力。第二节应急小组1.1.15组织架构应急小组是应急指挥部下的具体执行机构,负责实施应急响应行动。应急小组根据应急任务和职责分为以下几类:(1)现场处置组:负责现场救援、疏散、警戒等任务。(2)应急监测组:负责监测、预警、信息收集等任务。(3)应急保障组:负责物资、设备、交通、通讯等保障任务。(4)综合协调组:负责协调各应急小组之间的工作,保证应急响应的协同进行。(5)专家组:负责提供专业技术支持,为应急指挥部决策提供依据。1.1.16职责与任务(1)现场处置组:迅速组织救援力量,开展现场救援工作,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应急监测组:实时监测应急事件动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为应急响应提供数据支持。(3)应急保障组:保障应急物资、设备、交通、通讯等需求,保证应急响应顺利进行。(4)综合协调组:协调各应急小组工作,保证应急响应的协同进行。(5)专家组:为应急指挥部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协助决策。第三节应急工作部门1.1.17组织架构应急工作部门是应急组织体系中的常设机构,负责应急工作的日常管理和协调。应急工作部门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应急管理部门:负责应急工作的综合管理,组织制定应急预案,指导应急演练等。(2)交通运输部门:负责应急交通保障,保证救援物资和人员及时到达现场。(3)公安部门:负责维护社会治安,保障应急响应的顺利进行。(4)卫生健康部门:负责医疗救援、卫生防疫等工作。(5)生态环境部门:负责环境监测、污染治理等工作。1.1.18职责与任务(1)应急管理部门:组织制定应急预案,指导应急演练,协调各应急小组工作。(2)交通运输部门:保障应急交通需求,保证救援物资和人员及时到达现场。(3)公安部门:维护社会治安,保障应急响应的顺利进行。(4)卫生健康部门:开展医疗救援、卫生防疫等工作,保证人民群众健康安全。(5)生态环境部门:负责环境监测、污染治理等工作,保证环境安全。第四章预警与预防第一节预警体系预警体系是预防和控制各类风险的重要手段,它通过对风险因素的监测、评估和预警,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实现风险防范和化解。预警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收集与处理:预警体系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包括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找出风险因素的规律和趋势。(2)风险评估: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运用统计学、概率论等方法对风险进行量化评估,确定风险的大小和可能性。(3)预警阈值设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设定预警阈值,当风险达到或超过阈值时,发出预警信号。(4)预警发布与传递:预警信号需要及时发布和传递给相关部门和人员,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5)预警响应:预警响应是指对预警信号采取的行动,包括紧急处置、资源调配、人员疏散等。(6)预警效果评估:对预警体系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以便不断优化预警体系,提高预警准确性。第二节预防措施预防措施是指为了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减轻风险造成的损失,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1)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风险的认识和防范意识。(2)法律法规制定: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风险防控的责任和义务。(3)技术手段应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提高风险识别和预警能力。(4)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建立健全监测预警系统,实现风险信息的实时收集、处理和发布。(5)应急预案制定:针对各类风险,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对措施和流程。(6)资源储备:加强资源储备,保证在风险发生时,能够迅速调用所需资源。(7)风险转移:通过保险、期货等手段,将风险转移给第三方,降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8)社会监督:鼓励公众参与风险防控,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提高风险防控效果。(9)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风险。(10)持续改进:不断总结风险防控经验,持续改进预警与预防措施,提高风险防控能力。第五章应急响应第一节响应级别1.1.19级别划分应急响应级别是针对网络安全事件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的一种分类方式。根据事件的紧急程度、影响范围和潜在危害,我国将应急响应分为四个级别,分别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级别越高,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越大。(1)一级响应:特别重大网络安全事件,对国家安全、经济、社会和公众利益造成特别重大影响,需要全国范围内进行应急响应。(2)二级响应:重大网络安全事件,对国家安全、经济、社会和公众利益造成重大影响,需要较大范围内进行应急响应。(3)三级响应:较大网络安全事件,对国家安全、经济、社会和公众利益造成较大影响,需要局部范围内进行应急响应。(4)四级响应:一般网络安全事件,对国家安全、经济、社会和公众利益造成一定影响,需要特定范围内进行应急响应。1.1.20级别确定应急响应级别的确定应根据以下因素进行综合考虑:(1)事件的紧急程度:事件发生的速度、蔓延趋势和可能造成的损失。(2)事件的影响范围:事件涉及的区域、行业和人群。(3)事件的潜在危害:事件可能对国家安全、经济、社会和公众利益造成的损害。(4)国家相关部门的指导意见和指令。第二节响应流程1.1.21预警阶段(1)信息收集:收集与事件相关的各类信息,包括事件描述、发生时间、涉及系统、攻击类型等。(2)风险评估: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对事件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潜在危害进行评估。(3)预警发布: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发布相应级别的预警信息。1.1.22响应阶段(1)启动响应:根据预警信息,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2)应急处置:组织相关人员对事件进行应急处置,包括以下步骤:a.告警分析:分析事件告警信息,确定事件的类型和攻击手段。b.初步阻断:采取紧急措施,阻断攻击源,降低事件影响。c.还原入侵路径:分析攻击路径,找出入侵点,为后续清除威胁提供依据。d.清除威胁:针对入侵点,采取相应措施清除威胁。e.修复系统:对受影响的系统进行修复,保证恢复正常运行。(3)事件追查:对事件进行深入调查,找出攻击者身份和攻击动机。1.1.23恢复阶段(1)恢复业务:在保证系统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恢复受影响的业务。(2)恢复系统:对受影响的系统进行恢复,保证正常运行。(3)备份与恢复: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保证在灾难发生后能够快速恢复。1.1.24总结阶段(1)事件总结:对应急响应过程进行总结,分析事件原因、处理措施和效果。(2)改进措施:根据事件总结,提出改进措施,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3)通报与反馈:向上级部门和相关部门通报事件处理情况,收集反馈意见。(4)归档:将事件处理过程中的相关资料进行归档,以备后续查阅。第六章旅游突发事件现场处置第一节现场组织1.1.25组织架构在旅游突发事件现场,建立高效的组织架构。一般而言,现场组织架构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指挥部:负责整个现场救援工作的指挥与协调,由部门、景区管理单位、公安、消防等相关单位负责人组成。(2)现场救援组:负责具体的救援工作,包括救援人员、物资、设备的调度与分配。(3)医疗救护组:负责对伤员的救治和护理,保证伤员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4)信息与宣传组:负责现场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及时向上级报告救援进展,对外宣传救援情况。(5)后勤保障组:负责为救援人员提供生活、物资等方面的保障。1.1.26现场组织职责(1)指挥部:负责制定救援方案,协调各方力量,保证救援工作有序进行。(2)现场救援组:负责现场救援工作的具体实施,包括搜救失踪人员、救治伤员、疏散游客等。(3)医疗救护组:负责对伤员的救治和护理,保证伤员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4)信息与宣传组:负责现场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及时向上级报告救援进展,对外宣传救援情况。(5)后勤保障组:负责为救援人员提供生活、物资等方面的保障。第二节现场救援1.1.27救援原则(1)优先救治伤员:在救援过程中,优先保证伤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2)保证游客安全:在救援过程中,保证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避免发生次生灾害。(3)快速疏散游客: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快疏散游客,减少对游客的影响。(4)合理分配资源: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合理分配救援资源,保证救援工作的高效进行。1.1.28救援措施(1)搜救失踪人员:组织救援人员对失踪人员进行全面搜救,保证不遗漏任何一名失踪者。(2)救治伤员:现场设立临时医疗点,对伤员进行初步救治,然后将重伤员送往附近医院进一步治疗。(3)疏散游客: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有序组织游客撤离现场,避免发生踩踏等次生。(4)设立临时停尸间:对于不幸身亡的游客,设立临时停尸间,妥善保存遗体,并为死者家属提供心理安慰。(5)保障通讯畅通:保证现场通讯设备正常工作,保持与上级部门的联系,及时报告救援进展。(6)发布救援信息: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发布救援进展、伤亡情况等信息,回应社会关切。(7)配合部门开展调查:积极配合部门对原因进行调查,为后续工作提供支持。(8)提供心理援助:对中的幸存者、死者家属等提供心理援助,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第七章旅游突发事件信息报告与发布第一节信息报告流程1.1.29报告责任主体旅游突发事件的信息报告责任主体为发生地旅游主管部门、旅游企业、旅游团队领队等。1.1.30报告时限旅游突发事件发生后,责任主体应在第一时间内报告,最迟不得超过1小时。1.1.31报告内容(1)事件基本信息: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人员、旅游团队情况等;(2)事件性质及影响:包括事件严重程度、可能造成的损失、对旅游市场的影响等;(3)已采取的措施:包括救援、安抚、协调等;(4)事件发展趋势:包括可能出现的次生灾害、旅游团队行程调整等。1.1.32报告流程(1)旅游团队领队或旅游企业向发生地旅游主管部门报告;(2)发生地旅游主管部门向上级旅游主管部门报告;(3)上级旅游主管部门根据事件级别,逐级报告至国家旅游局;(4)国家旅游局根据需要,向、国务院报告。第二节信息发布要求1.1.33发布主体旅游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主体为发生地旅游主管部门、旅游企业、旅游团队领队等。1.1.34发布原则(1)及时性:保证信息发布在第一时间;(2)准确性:保证发布的信息真实、准确;(3)统一性:保证信息发布渠道和内容统一;(4)权威性:保证发布的信息具有权威性。1.1.35发布内容(1)事件基本信息: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人员、旅游团队情况等;(2)应急处置情况:包括已采取的措施、救援进展等;(3)事件影响及应对措施:包括对旅游市场的影响、旅游团队行程调整等;(4)预防次生灾害的措施:包括加强安全防范、提醒游客注意事项等。1.1.36发布渠道(1)官方网站:各级旅游主管部门、旅游企业应通过官方网站发布信息;(2)传统媒体: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发布信息;(3)新媒体:通过微博、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发布信息;(4)线下渠道:通过景区、旅行社、酒店等线下渠道发布信息。1.1.37发布要求(1)保持信息更新,及时回应社会关切;(2)做好信息审核,保证发布信息的准确性;(3)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做好舆论引导;(4)注重信息发布的效果,保证信息传递到位。第八章应急资源保障第一节物资与设备保障1.1.38物资保障在应急资源保障中,物资保障是基础和关键。物资保障主要包括生活物资、医疗救护物资、防疫物资、救援工具及物资运输等。以下是物资保障的几个方面:(1)生活物资:主要包括食物、饮水、衣物、帐篷等,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2)医疗救护物资:包括药品、医疗器械、救护车辆等,为受灾地区提供紧急医疗救治服务。(3)防疫物资:包括消毒液、防护服、口罩等,防止疫情在受灾地区扩散。(4)救援工具:如救生衣、救生圈、无人机、卫星电话等,用于救援行动。(5)物资运输:保证物资及时、安全地送达受灾地区,提高救援效率。1.1.39设备保障设备保障主要包括救援设备、通信设备、监测设备等。以下是设备保障的几个方面:(1)救援设备:如挖掘机、起重机、破拆器材等,用于清理废墟、救援受困人员。(2)通信设备:包括卫星电话、无线电台、无人机通信等,保障救援指令的及时传递。(3)监测设备:如气象观测设备、地震监测设备等,为救援决策提供数据支持。第二节人力资源保障1.1.40救援队伍救援队伍是应急资源保障中的人力资源核心。救援队伍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专业救援队伍:如消防员、特种救援队、矿山救援队等,具备专业技能和丰富经验。(2)志愿者队伍:包括社会志愿者、民间救援组织等,积极参与救援行动。(3)军队和武警部队:在重大灾害中,承担重要救援任务。1.1.41培训与演练为提高救援队伍的应急能力,开展培训与演练。以下是培训与演练的几个方面:(1)救援技能培训:针对不同类型的灾害,开展针对性的救援技能培训。(2)演练:定期组织综合演练和专项演练,检验救援队伍的实战能力。1.1.42人力资源调配在应急资源保障中,合理调配人力资源。以下是人力资源调配的几个方面:(1)救援人员调度:根据灾害的性质和规模,合理调度救援人员。(2)人力资源共享:加强与其他地区、部门的合作,实现人力资源的共享。(3)社会动员: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救援行动。第九章应急演练与培训第一节演练计划1.1.43演练目标应急演练的目的是通过模拟实际突发事件,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进行应对。1.1.44演练内容(1)火灾应急演练:模拟办公区域、生产车间等场所发生火灾,检验员工火灾应急逃生、灭火操作、疏散救援等能力。(2)地震应急演练:模拟地震发生时的紧急疏散、救援、物资发放等环节,提高员工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3)食物中毒应急演练:模拟员工就餐后发生食物中毒事件,检验食物中毒应急处理流程和救援措施。(4)电梯困人救援演练:模拟电梯困人事件,检验电梯困人救援流程和员工应急处置能力。1.1.45演练时间安排(1)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应急演练,包括火灾、地震、食物中毒、电梯困人等情景。(2)根据实际情况,可增加特定应急预案的演练频次。1.1.46演练组织与分工(1)演练组织: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应急演练,制定演练方案、协调各方资源。(2)演练分工: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员工的演练培训和演练现场的协调工作,保证演练顺利进行。第二节培训内容1.1.47安全意识培训(1)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强调安全意识对于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性,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2)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介绍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让员工了解法律法规对安全生产的要求。1.1.48应急预案培训(1)应急预案的概念:介绍应急预案的定义、作用和编制要求。(2)应急预案内容:讲解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包括组织体系、预警预防、应急响应、救援处置等。(3)应急预案的演练与评估:介绍应急预案的演练方法和评估标准。1.1.49应急技能培训(1)灭火器材使用:培训员工正确使用灭火器材,提高灭火操作技能。(2)紧急疏散与救援:培训员工在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发生时的紧急疏散、救援方法。(3)食物中毒处理:培训员工食物中毒的识别、处理和救援措施。1.1.50协同作战培训(1)协同作战的概念:讲解协同作战的重要性,提高员工协同作战意识。(2)协同作战的方法:培训员工在应急情况下如何与同事、上级、外部救援力量协同作战。(3)协同作战的沟通与协作:提高员工在应急情况下的沟通协作能力。第十章旅游突发事件善后处理第一节事件调查与评估1.1.51事件调查1.1成立调查组旅游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当及时成立调查组,由旅游主管部门、相关部门及专家学者组成。调查组负责全面、客观、公正地开展事件调查工作。1.2调查内容调查组应当对以下内容进行调查:(1)事件发生的原因、时间、地点、涉及人员及旅游企业;(2)事件造成的损失、影响及伤亡情况;(3)事件应急处置过程及效果;(4)相关单位、人员在事件中的责任;(5)其他需要调查的内容。1.3调查程序调查组应当遵循以下程序开展调查:(1)现场勘查,收集相关证据;(2)询问当事人、目击者及有关人员;(3)查阅相关文件、资料;(4)分析、评估事件原因及责任;(5)提交调查报告。1.3.1事件评估2.1评估内容旅游突发事件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事件危害程度及造成的损失;(2)事件对旅游市场、旅游业的影响;(3)事件应急处置效果;(4)事件善后处理措施及效果。2.2评估方法评估组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开展评估:(1)现场勘查;(2)收集、分析相关数据;(3)召开座谈会、访谈相关单位及人员;(4)专家评审。第二节赔偿与救助2.2.1赔偿1.1赔偿主体旅游突发事件赔偿主体包括旅游企业、相关单位及责任人。根据事件原因及责任,赔偿主体应承担相应赔偿责任。1.2赔偿标准赔偿标准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确定。赔偿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人身损害赔偿;(2)财产损失赔偿;(3)精神损害赔偿;(4)其他合理费用。1.3赔偿程序赔偿程序如下:(1)受害人向赔偿主体提出赔偿要求;(2)赔偿主体与受害人协商赔偿事宜;(3)协商无果,受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1.3.1救助2.1救助主体旅游突发事件救助主体包括旅游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根据事件性质及需要,各救助主体应承担相应救助责任。2.2救助措施救助措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医疗救治;(2)生活救助;(3)心理疏导;(4)法律援助;(5)其他救助措施。2.3救助程序救助程序如下:(1)救助主体了解事件情况,确定救助对象;(2)制定救助方案,明确救助措施;(3)实施救助,保证救助效果;(4)跟踪救助对象情况,调整救助措施。第十一章旅游突发事件责任追究第一节处理原则2.3.1公平公正原则在处理旅游突发事件责任追究问题时,应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对于涉及的人员,不论其身份、地位和关系,都应按照事实和法律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处理。保证责任人得到应有的惩罚,同时保护无辜人员的合法权益。2.3.2及时有效原则在旅游突发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事件得到妥善处理。在责任追究过程中,要注重时效性,及时调查取证,明确责任,避免拖延导致事态扩大。2.3.3责任明确原则在处理旅游突发事件责任追究问题时,要明确责任主体,区分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对于直接责任人员,要依法严肃处理;对于间接责任人员,要根据其过错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2.3.4教育引导原则在责任追究过程中,要注重对相关人员进行教育引导,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提高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同时要通过典型案例的剖析,对全体从业人员进行警示教育,提高旅游行业的整体安全水平。第二节处理措施2.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