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2015-201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_第1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5-201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_第2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5-201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_第3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5-201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_第4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5-201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单选)1.在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隔着玻璃砖看木棒 B.通过平面镜看自己C.小孔成像 D.冰透镜向日取火2.“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3.一个同学站在平面镜前1m处,镜中的像与平面镜相距()A.0m B.0.5m C.0.8m D.1m4.下列几种估测中,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你的食指指甲的宽大约为3cmB.你的正常体温约为38℃C.一个新生儿的质量约为3kgD.人正常行走的速度约为0.5m/s5.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下列图中能正确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A. B. C. D.6.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发生的反射和折射现象的是()A. B. C. D.7.如图所示,能正确的描述冰的凝固过程的图象是()A. B. C. D.8.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只要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B.声音中,人们听不见的声音只有超声波C.声音在一切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是相同的D.声音只能通过介质传播9.下列社会生活中的现象:(1)暖气片都安在窗子以下(2)冬天自来水管有时会冻裂(3)我国最新研制“玉兔”号月球车要选用高强度、低密度的合金材料(4)谚语“下雪不冷化雪冷”.其中,不能用物质的密度知识解释的是()A.(1) B.(2) C.(3) D.(4)10.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B.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凝华现象C.深秋淸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汽化现象D.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水蒸气的液化现象11.阳光灿烂的日子,行走在绿树成荫的街道上,常常见到地上有一些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A.树叶的影子 B.树叶的实像 C.太阳的虚像 D.太阳的实像12.a、b是两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球,它们的质量分别为128g、60g,体积分别为16cm3、12cm3.在这两个金属球中,如果有一个是实心的,那么()A.这个实心球是a,金属的密度是5g/cm3B.这个实心球是a,金属的密度是8g/cm3C.这个实心球是b,金属的密度是5g/cm3D.这个实心球是b,金属的密度是8g/cm3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种成像原理可以制成()A.照相机 B.幻灯机 C.放大镜 D.潜望镜14.2015年5月9日我国多地出现日晕奇观,图为日晕的景象,在5000m的高空,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样太阳周围就出现一个巨大的彩色光环,称为“光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是凝固现象B.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需要吸热C.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通过反射分解为七色光D.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为七色光的光的色散现象15.如图所示,是几种光学器材的示意图,其中能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的是()A. B. C. 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9分)16.下列事例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还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声音传递;医生利用超声波排出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音传递.17.无论是盛夏还是寒冬,在装有空调的汽车玻璃窗上常附有小水珠,小水珠是水蒸气形成的,夏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选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冬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选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18.一瓶装有“550ml”字样的纯净水,水的质量是g;小东喝了半瓶水,则剩余半瓶水的密度是kg/m3.19.甲、乙两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向东行驶,路程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甲车的速度是m/s;两车行驶过程中,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运动.三、作图题(20题2分,21题4分,共6分)20.如图有两条光线射向凸透镜,请画出折射光线(F为焦点,O为光心).21.如图所示,a、b是镜前一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在图中标出像点S,和点光源S的位置,并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四、实验题(22题8分,23题8分,24题6分)22.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小红同学提出如下问题,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越来越高?实验过程中记录数据如表:时间/min…678910111213141516…温度/℃…9596979898989598989898…(1)以上数据中,明显错误的是第min的记录.(2)分析数据可知,水沸腾的温度是℃.水沸腾过程中的特点是.(3)在做实验时,该同学按实验步骤进行了正确的操作,但是从开始到水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写出一种即可).2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1)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如图所示,这样调整的目的是为了;(2)把点燃的蜡烛由图示位置移至光具座的14cm刻度处时,需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倒立、的实像;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3)完成实验后,继续模拟远视镜的缺陷,给透镜戴上远视眼镜,调节光屏的位置,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取下远视眼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为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24.为了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亮取适量样品进行了如下实验:(1)将天平、量筒放在水平台面上,调节天平平衡.将盛有适量液体的烧杯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内,测出烧杯及杯内液体的总质量为106g.(2)将烧杯中的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cm3(3)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改变右盘中砝码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此时砝码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烧杯及杯内的液体的总质量为g.(4)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出此种液体的密度为kg/m3.五、计算题(25题3分,26题7分,27题8分,共18分)25.人体的密度跟水的密度差不多.小雨同学身体质量为50kg,试估算他身体的体积?26.在麻江县至贵阳的高速公路上,轿车司机上午8时正,在高速公路甲地看见路边立有如图甲所示的标志牌,当轿车行驶到乙地时司机又看见路边立有如图乙所示的标志牌,此时时钟指在8时30分,问:(1)轿车从甲地行驶到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2)司机在遵守交通法规的前提下,最快需要用多少时间到达贵阳?几时几分到达贵阳?27.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提高,节水型洁具逐渐进入百姓家庭.所谓节水型洁具,是指每冲洗一次的耗水量在6L以内的洁具.某家庭新安装了一套耗水量为5L的节水洁具,而原有的洁具每次耗水量为9L.问:(1)1000kg的水可供这套节水型洁具冲洗多少次?(水的密度为1.0×103kg/m3)(2)该家庭每月可节约用水多少千克?(设平均每天使用10次,每月以30天计)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单选)1.在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隔着玻璃砖看木棒 B.通过平面镜看自己C.小孔成像 D.冰透镜向日取火【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透镜的光路图.【分析】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彩虹等.【解答】解:A、钢笔错位是由于光由于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故属于光的折射,故A不符合题意;B、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原理,故B符合题意;C、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透镜是光的折射原理,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平时要注意各个现象的形成原因并注意区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光的反射:镜子、倒影、潜望镜;光的折射:看水中的物体、隔着玻璃或透镜看物体.2.“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考点】响度.【专题】学科综合题.【分析】声音有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根据音色能分辨物体.首先明确诗句的含义,才能判断是声音的哪种特征.【解答】解:“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指不敢大声说话,担心惊吓了天上的人,这里的“高”指响度大.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的生活中所说的声音“高”的不同含义,是联系实际生活的题目,是一道好题.3.一个同学站在平面镜前1m处,镜中的像与平面镜相距()A.0m B.0.5m C.0.8m D.1m【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专题】应用题.【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之一: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相等.【解答】解: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到镜的距离相等,物到镜的距离是1m,所以像到镜的距离也应是1m.故选D.【点评】(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同;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像与物对应点连线与镜面垂直;虚像;(2)注意:“像与镜的距离”和“像与物的距离”两种不同的问法不要弄混.4.下列几种估测中,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你的食指指甲的宽大约为3cmB.你的正常体温约为38℃C.一个新生儿的质量约为3kgD.人正常行走的速度约为0.5m/s【考点】长度的估测;温度;质量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应用题;估算综合应用题.【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A、中学生食指指甲的宽大约为1c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左右,变化不大,故B不符合实际;C、一个新生儿的质量约为3kg左右,故C符合实际;D、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1m/s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C.【点评】对日常生活中的速度、质量、长度、温度等进行准确的估测,是要求初中学生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平时注意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多加思考,逐渐培养这方面的能力.5.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下列图中能正确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A. B. C. D.【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蒸发具有致冷作用,能使温度下降;但酒精蒸发后,受周围温度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又会上升.【解答】解:酒精蒸发吸热,能使它附着的温度计温度下降;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掉后,受空气温度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又会上升,直到和周围温度示数相同时,不再上升;B图象与事实相符合.故选B.【点评】此题通过图象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考查了蒸发特点和现象,要注意分析;大部分学生知道酒精蒸发吸热,使温度计温度降低,没有考虑酒精蒸发完毕后温度的回升,从而选错答案,因此在解题时要认真审题,弄清题意再做题.6.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发生的反射和折射现象的是()A. B. C. D.【考点】光的反射;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专题】作图题;图析法.【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知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要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同时要掌握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解答】解: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与入射角相等.D、反射角不等于入射角,所以D错误.当光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而C图中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的同侧了,所以C错误.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应小于入射角,而A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了,所以A错误.B符合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反射和折射光路图的画法,要熟练掌握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的内容,同时要特别注意反射角与入射角、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7.如图所示,能正确的描述冰的凝固过程的图象是()A. B. C. D.【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专题】图像综合题.【分析】解决此题首先要知道冰是晶体,其次要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上升.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下降.【解答】解:冰是晶体A、液体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晶体凝固特点,是冰的凝固的图象.符合题意.B、固体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升高,符合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C、固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一定温度,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符合晶体熔化特点,这是晶体的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D、液体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符合非晶体的凝固特点,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晶体的凝固与熔化图象与非晶体凝固、熔化图象的区别,关键是搞清晶体和非晶体在凝固过程和熔化过程中的特点.8.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只要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B.声音中,人们听不见的声音只有超声波C.声音在一切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是相同的D.声音只能通过介质传播【考点】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专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2)声音在传播时需要介质,且声速的规律是:一般情况下,在固体中声速最大,液体中其次,气体中声速最小,且真空不能传声;同种介质中,声速和介质温度有关.【解答】解:A、因为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超过这个范围,听不到,故A错误;B、因为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因此人耳听不到超声和次声,故B错误;C、声音在一切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相同的,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其次,在气体中最慢,故C错误.D、真空不能传声,声音靠一切气体,液体和固体等介质传播,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声音综合知识的掌握能力,考查面很全,但都属于基础性知识的考查,是一道基础题.9.下列社会生活中的现象:(1)暖气片都安在窗子以下(2)冬天自来水管有时会冻裂(3)我国最新研制“玉兔”号月球车要选用高强度、低密度的合金材料(4)谚语“下雪不冷化雪冷”.其中,不能用物质的密度知识解释的是()A.(1) B.(2) C.(3) D.(4)【考点】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专题】应用题;密度及其应用.【分析】(1)热空气的密度小于冷空气,热空气比冷空气轻.轻者向上,重者向下.打开暖气后,热空气向上流动,冷空气向下,房间的气温基本平衡.(2)质量一定时,密度小的体积大,由于水的密度大于冰的密度,所以当质量不变时,水结冰体积会增大.(3)制作不同的物体选用密度不同的材料,主要是根据物体的用途来决定的.(4)熔化吸热.【解答】解:A、暖气片对空气进行加热时,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减小,故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所以想要对整个房间加热,暖气片就要装在室内的下方,能用物质的密度知识解释,故A不符合题意;B、北方冬天温度很低,水很容易结冰,质量不变,密度变小,所以结冰后体积变大,所以容易撑裂自来水.故B不符合题意;C、玉兔”月球车要想很容易升空,要选用密度很大的材料.用物质密度随温度或状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的是,故C不符合题意;D、下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雪花,凝华放热;化雪是雪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熔化吸热.“下雪不冷,化雪冷”强调的是化雪冷,所以其主要原因是熔化吸热,不能用物质的密度知识解释,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该题没有什么难度,也没很大的答题技巧,但却可以很好地反映出同学们的物理素养,注重了物理和生活的联系,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10.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B.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凝华现象C.深秋淸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汽化现象D.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水蒸气的液化现象【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应用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解决本题要知道: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珠;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解答】解:生活中的“白气”是液态的小水滴悬浮在空气在的现象,都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A、演出时舞台上出现的“白气”,是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B、冰棍周围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冰棍液化形成的;C、河面上出现的“白气”,是河中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空气后液化形成的;D、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的“白气”,是壶中高温的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喷出壶嘴后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液化形成的.故选D.【点评】该题通过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考查了学生对物态变化的理解情况,解题的关键是先搞清楚变化前后物体的状态,再确定物态变化名称.11.阳光灿烂的日子,行走在绿树成荫的街道上,常常见到地上有一些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A.树叶的影子 B.树叶的实像 C.太阳的虚像 D.太阳的实像【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解答】解:树阴下的地面上出现的圆形光斑,是太阳光通过浓密的树叶中的小孔所成的太阳的像,是实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此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体现了生活处处是物理的理念.12.a、b是两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球,它们的质量分别为128g、60g,体积分别为16cm3、12cm3.在这两个金属球中,如果有一个是实心的,那么()A.这个实心球是a,金属的密度是5g/cm3B.这个实心球是a,金属的密度是8g/cm3C.这个实心球是b,金属的密度是5g/cm3D.这个实心球是b,金属的密度是8g/cm3【考点】空心、混合物质的密度计算.【专题】密度及其应用.【分析】先根据密度公式求出各自的密度,再进行比较,密度大的为实心,密度小的为空心.【解答】解:a的密度ρa===8g/cm3,b的密度ρb===5g/cm3,因为ρa>ρb,所以实心球是a,制作这两个球的材料密度是8g/cm3.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密度的计算,关键是利用密度来判断物体是实心还是空心,这也是鉴别物质的一种方法.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种成像原理可以制成()A.照相机 B.幻灯机 C.放大镜 D.潜望镜【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像距大于物距时,是幻灯机的原理.【解答】解:幻灯机的原理是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且v>2f,而图中的像距大于物距,故是幻灯机的原理.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和平面镜的应用.放大镜利用了能成正立放大的像的规律,照相机利用了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像的规律,幻灯机利用了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像的规律,潜望镜利用了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14.2015年5月9日我国多地出现日晕奇观,图为日晕的景象,在5000m的高空,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样太阳周围就出现一个巨大的彩色光环,称为“光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是凝固现象B.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需要吸热C.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通过反射分解为七色光D.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为七色光的光的色散现象【考点】光的色散.【专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1)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是凝华现象,凝华过程要放热;(2)太阳光照射到卷层云中的冰晶时,发生色散.【解答】解:A、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A错误;B、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需要放热,故B错误;C、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通过折射分解为七色光,故C错误;D、太阳光能穿过云层在小冰晶上发生折射,看上去在太阳的周围出现一个圆圈,由内而外呈、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这就是光晕,是光的色散现象.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物态变化中凝华现象和光的色散现象的掌握情况,需要加以强化记忆.15.如图所示,是几种光学器材的示意图,其中能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的是()A. B. C. D.【考点】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专题】图析法.【分析】(1)透镜有两种:凸透镜、凹透镜;(2)凸透镜中间比边缘厚,对光线有会聚作用;(3)凹透镜中间比边缘薄,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解答】解:A、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不合题意;B、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不合题意;C、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不合题意;D、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1)掌握凹透镜、凸透镜的特点;(2)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9分)16.下列事例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还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医生利用超声波排出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考点】声与信息;声与能量.【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是指告诉我们什么,也就是传递了信息,如教师讲课,告诉我们知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是指可以改变什么,也就是传递了能量,如超声波洁牙,使我们的牙齿上的牙垢去掉,使我们的牙齿更洁净.【解答】解: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医生利用超声波排出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故答案为:信息;能量.【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声音在传递过程中,可以传递能量也可以传递信息.17.无论是盛夏还是寒冬,在装有空调的汽车玻璃窗上常附有小水珠,小水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夏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外侧(选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冬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内侧(选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水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要判断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侧还是外侧,要看车内外的温度高低情况:如果车内温度比车外温度高,车内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车窗玻璃液化形成水雾附着在车内侧;如果车内温度比车外温度低.车外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车窗玻璃液化形成水雾附着在车外侧.【解答】解:在装有空调的汽车玻璃窗上的小水珠水是蒸气遇冷发生液化现象形成的;炎热的夏天,打开了车内的空调,车外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会对其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寒冬,车内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会对其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小水珠出现在车窗的内侧.故答案为:液化;外侧;内侧.【点评】本题考查了液化发生的条件,要判断水珠出现在哪一侧,就要看哪一侧的水蒸气遇冷,哪一侧的水蒸气遇冷,水珠就出现在哪一侧.18.一瓶装有“550ml”字样的纯净水,水的质量是550g;小东喝了半瓶水,则剩余半瓶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专题】计算题;定性思想;密度及其应用.【分析】已知纯净水的体积和密度,利用公式m=ρV得到其质量.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同种状态)密度相同,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解答】解:V=550mL=5.5×10﹣4m3,由ρ=得,水的质量:m=ρV=1.0×103kg/m3×5.5×10﹣4m3=0.55kg=550g.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同种状态)密度相同,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所以,剩余半瓶水的密度仍然是1.0×103kg/m3.故答案为:550;1.0×103.【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的应用的了解与掌握,知道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同种物质(同种状态)密度相同是此题关键.19.甲、乙两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向东行驶,路程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甲车的速度是15m/s;两车行驶过程中,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西运动.【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的计算;运动快慢的比较.【专题】图析法;运动和力.【分析】要求甲车的速度,需要先从图象中找出甲车的一组对应数据﹣路程与时间,然后根据速度公式v=算出甲车的速度;以甲车为参照物,要判断乙车向哪个方向运动,就需要先判断出两车的速度关系(判断两车的速度关系可采用两种方法: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然后根据两车的速度关系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判断出乙车的运动方向.【解答】解:由图象可知,当t甲=10s时,s甲=150m,所以甲车的速度:v甲===15m/s;从图象来看,当t甲=t乙=10s时,s甲=150m,s乙=50m,因为s甲>s乙,所以v甲>v乙,由于甲、乙两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向东行驶,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所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在向西运动.故答案为15,西.【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分析图象的能力,考查的知识包括速度的计算、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图象找出规律、物理知识与图象相结合是近年来考试的一个热点.三、作图题(20题2分,21题4分,共6分)20.如图有两条光线射向凸透镜,请画出折射光线(F为焦点,O为光心).【考点】透镜的光路图.【专题】作图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在作凸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解答】解: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点评】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21.如图所示,a、b是镜前一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在图中标出像点S,和点光源S的位置,并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专题】作图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本题有两种作法:第一种作法:根据反射光线反向延长过像点,作出反光点的像点S′,再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发光点S的位置,补出入射光线.第二种作法: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两条反射光线的入射光线,交点即为发光点的位置.【解答】解:第一种作法:先将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交于一点S′,在通过平面镜作出S′的对称点S,即为发光点的位置,并连接S与两个反射点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第二种作法:分别过反射点垂直镜面作出法线,画出两条入射光线,两条入射光线的交点S即为发光点的位置,如图所示:【点评】本题用到了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反向延长过像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提供了两种解题思路:先将反射光线反向延长作像点后由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作发光点或先根据光的反射作出发光点,再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作出像点.四、实验题(22题8分,23题8分,24题6分)22.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小红同学提出如下问题,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越来越高?实验过程中记录数据如表:时间/min…678910111213141516…温度/℃…9596979898989598989898…(1)以上数据中,明显错误的是第12min的记录.(2)分析数据可知,水沸腾的温度是98℃.水沸腾过程中的特点是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3)在做实验时,该同学按实验步骤进行了正确的操作,但是从开始到水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写出一种即可)水的质量太多.【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专题】实验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2)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3)影响加热时间的因素:水的多少、水的初温等.【解答】解:(1)表格中所示水在第9min开始沸腾,不断吸收热量,温度应该保持不变,所以第12min时的数据是错误的.(2)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水的沸点,所以水的沸点是98℃.(3)水的多少、水的初温都会影响水的加热时间,所以加热时间过长可能是由于水的初温低或水量大造成的.要缩短加热时间可提高水的初温或适当减少水量.故答案为:(1)12;(2)98;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3)水的质量太多.【点评】本题考查水的沸腾实验,液体沸腾的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气泡上升过程中不断增大.2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1)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如图所示,这样调整的目的是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2)把点燃的蜡烛由图示位置移至光具座的14cm刻度处时,需将光屏向左(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3)完成实验后,继续模拟远视镜的缺陷,给透镜戴上远视眼镜,调节光屏的位置,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取下远视眼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为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远离(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必须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这样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2)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照相机利用了此原理.(3)远视镜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成的像会比没有远视镜靠近凸透镜,根据这个特点分析光屏的调节方向.【解答】解:(1)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使凸透镜、光屏、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2)点燃的蜡烛由图示位置移至光具座的14cm刻度处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应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故需将光屏向左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3)远视镜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若取下远视眼镜,则光线比原来发散,像会远离凸透镜,所以应使光屏远离凸透镜.故答案为:(1)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2)左;缩小;照相机;(3)远离.【点评】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是凸透镜成像习题中重要依据,同时考查了远视眼眼镜的特点,一定要熟练掌握.24.为了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亮取适量样品进行了如下实验:(1)将天平、量筒放在水平台面上,调节天平平衡.将盛有适量液体的烧杯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内,测出烧杯及杯内液体的总质量为106g.(2)将烧杯中的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40cm3(3)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改变右盘中砝码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此时砝码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烧杯及杯内的液体的总质量为62g.(4)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出此种液体的密度为1.1×103kg/m3.【考点】液体的密度测量实验.【专题】实验题;测量型实验综合题.【分析】(2)量筒读数时,视线要和液面的凹面底部相平,既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3)根据图乙读出液体的体积,单位是ml,1ml=1cm3;根据图甲读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等于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显示数值;(4)利用密度公式求液体的密度.【解答】解:(2)量筒读数时,视线要和液柱的凹面底部相平;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V=40ml=40cm3(3)使用天平和量筒的时候,要将天平、量筒放在水平台面上;由图甲可知,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50g+10g+2g=62g;(4)液体的质量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