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高三第二次调研历史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2.孙中山在《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一文中指出,英国财富多于前代不止数千倍,人民的贫困甚于前代也不止数千倍,并且富者极少,贫者极多……美国官吏有由选举得来的,有由委任得来的,无论是选举、是委任,皆有很大的流弊。就选举上说,美国代表院中,往往有愚蠢无知的人夹杂在内。材料表明,孙中山A.使三民主义思想有了新的发展B.开始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C.对西方社会的弊端有较清醒认识D.意欲放弃走英美式代议制的道路3.《辛丑条约》规定,天津二十公里范围内,不准驻有中国军队。1902年,袁世凯仿照西法创设保定警务局,后接管天津地方治安。1905,清廷设立巡警部,统管全国警察事务。材料反映晚清A.中央集权空前加强 B.努力转变治理方式C.军阀统治逐步建立 D.坚决维护国家主权4.公元前
219
年,秦始皇弃儒生建议的简单质朴的原始祭山仪式而不用,而是亲自登上泰山(位于今山东)之巅
,并立石歌颂其德“明其得封也”,由此开创了中国古代封禅泰山的祭天大礼。秦始皇意在A.打击儒生推行文化专制 B.确立新的祭祀上天礼仪C.彰显皇权来源的正当性 D.加强对山东地区的统治5.如图是近期出版的有关上海的历史书,该书所记内容上限应始于A.崧泽文化 B.西周分封 C.上海设县 D.上海筑城6.研究18世纪中国物价、人口膨胀这些重大经济问题,难以避免会碰到一个十分荒谬的现象:一方面长期温和的通货膨胀的积累效应严重地削弱了国家的财力,使国计民生和吏治遭遇空前困扰;另一方面朝廷明知症结所在,却以权宜之计苟且敷衍。这种现象反映了A.通货膨胀导致了王朝衰落 B.人口膨胀导致社会物价飞涨C.统治阶级拒绝经济改革 D.统治者重视统治稳定7.有学者指出:“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到达全球范围,它从16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已经真正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下列观点与上述材料的主旨最为一致的是A.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B.经济全球化是科技革命的产物C.资本主义在全球化中起主导作用D.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8.文艺复兴时期,有些学者认为人类文化在古代世界已经达到顶点,而后随着基督教的兴起和蛮族的入侵而衰亡,人类进入千年黑暗愚昧的时代。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这种认识的价值在于A.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B.准确描述了文明演进的过程C.掀起了文化复古浪潮D.推动了思想解放与社会转型9.如图是某学者关于英国历史的著作目录的局部残缺部分。下列历史事件有可能出现在第三章的有①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被美德赶上②制造阿姆利则惨案,引发非暴力不合作运动③分别与法、俄签订和约三国协约正式建立④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基础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10.下图是一幅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示意图”。这一政府架构应当始于()A.秦始皇 B.汉武帝C.唐太宗 D.康熙帝11.与普罗泰格拉同时代以及后来的许多哲人都把人的概念指向公民群体。亚里士多德明确地把奴隶不看作人,而把人的概念内涵理解为理性、城邦与自由。超越上述理解的藩篱是从希腊城邦解体开始的。这从本质上体现了A.希腊人是公民的主体 B.城邦民主的高度繁荣C.人文主义是主流思想 D.人具有社会政治价值12.下表为1928—1935年中国轮船统计表。据此判断正确的是中国轮船统计年份船只吨位其中千吨以上轮船船只吨位19281352290791117213482193027924154471382479691932345657725717834221119353895675173208461812A.国民政府日益重视发展海洋经济B.表明外国侵略由沿海转向内陆C.国家经济建设促进轮船业的发展D.表明工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化13.封建等级制与等级君主制下社会的重大变化表现在A.君主名号 B.宗教领袖 C.贵族领地 D.市民地位14.“鬼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这段文字的作者当属于A.鸦片战争中的抵抗派 B.洋务运动中的洋务派C.洋务运动中的顽固派 D.维新运动中的维新派15.关于大萧条的原因,建国初期学界多认为它是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学界对西方经济史的研究,已不再局限于社会制度的框架之下,而是此可知,关于美国大萧条发生的原因A.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 B.研究的结论受时代环境影响C.缺少对世界市场的观察分析 D.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解释16.开通“海上丝绸之路”与开辟新航路两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都改变了世界贸易的格局 B.都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都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 D.都推动了殖民扩张的加速17.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引领了“人”和“社会”的双重觉醒。启蒙运动批判封建专制的主要思想武器有①限制“公权力”②主张“主权在民”③反对宗教迷信,提倡科学④要求人人自由平等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18.下表为“东汉、西晋政府户数、口数统计表”,据此可推知A.西晋时期对地方政权的控制得到加强B.从东汉到魏晋土地集中现象十分突出C.战乱死伤是魏晋户口统计下降的主因D.东汉后期自耕农经济得到持续的发展19.如表是50年代我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表(单位:亿元)。对表中数据的变化最为合理的解释是A.工农业生产协调发展 B.市场仍发挥着重要作用C.社会主义改造步履维艰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20.“从(二里头遗址)新发现中,人们几乎可以触摸到中国第一个王朝的脉动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队长的上述言论A.否认了夏王朝的存在 B.证实了夏王朝的存在C.揭示了二里头文化与中国国家起源的关系 D.揭示了原始农耕与文明起源的关系21.二战后,“现代化”这个新词便应运而生,因为它可以简明地表达所有建设现代化社会的相似愿望而不论其地域和传统如何。还有学者认为:不同于苏联史学界,在西方学术界,使用ModernTimes(现代)时,一般泛指15-16世纪地理大发现以来的历史概念。它包括了中国学术界现在习惯采用的“近代”、“现代”和“当代”三个时间段,现代化是发展中的社会为了获得发达的工业社会所具有的一些特点,而经历的文化与社会变迁的、包容一切的全球性过程。材料表明这一“现代化”概念A.就是“西方化”“工业化”,专属于西方社会B.更加准确地体现出世界近代以来的深刻变化C.与苏联,中国传统史学观点既相近又相背离D.其本质就是强调世界范围内全面资本主义化22.《后汉书·蔡伦传》:“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脂、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对此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B.文字记载是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C.原料选择与降低造纸成本无关D.人类的需求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23.从1802年到1878年间.英国议会先后颁布了20多个工厂法,在这些法令中对童工的最低雇用年龄、每天的劳动时间、工作的环境以及接受一定的教育等都作了明文规定。1870年《教育法)的颁布,宣告了英国大规模雇佣童工劳动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英国童工问题的解决A.反映了议会民主制度的完善B.依赖于工业革命的深人发展C.是工人阶级长期斗争的结果D.反映了阶级矛盾的日趋缓和24.“史学便是史料学”,近代史学家傅斯年先生此语意在突出A.了解历史的首要前提 B.史学等同于史料学C.“一分证据说一分话” D.思考的逻辑和方法25.古代某时期,《孟子》首次被列入科举考试科目,孟子被朝廷追封为邹国公,学者们纷纷重新编注“四书”。该时期是A.战国B.汉朝C.宋朝D.明朝26.弗格森在《美国革命史》中说:“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以下解释中,合乎美国历史的有A.前者主张建立松散的邦联以保护个人权利并反对暴政B.后者主张建立紧密的联邦以保护个人权利并反对暴政C.革命派与联邦派都笃信启蒙思想并主张保护个人权利.D.革命派与联邦派在保护个人权利问题上是根本对立的27.“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孙文:《<民报>发刊词》)。”为避免重蹈西方覆辙,文章作者觉得必须实行A.民主主义 B.民族主义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28.1948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工作会议,强调在解放战争第三年,必须注意从国民党统治区的城市人和知识分子中吸取干部,后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又重申了这一主张。其主要目的是A.使全党认识到革命的艰巨性B.提高执政能力应对工作任务的转变C.争取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D.为土地改革和“一五计划”做准备29.工业革命开始后,英国有些工场手工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19世纪50—70年代,英国各行各业都存在工场手工业。工场手工业与机器大工业的并存A.导致英国工业化进程缓慢 B.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C.源于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 D.体现工业化模式的多样性30.下图为美国众议院墙壁上镶嵌的梭伦画像。众议院镶嵌这幅画像的目的在于宣扬:A.三权分立 B.民主公正 C.天赋人权 D.议会政治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从秦汉时期开始形成封建的大一统文化,董仲舒所倡导的“独尊儒术”又把这一统一性推向极致,但这并不意味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单一的内容。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多样性的统一,正如汉宣帝所称的“吾家治国之道,霸王道杂之”。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古代历经战争动乱、社会分裂和王朝更替,这个文化并未中断自己的传统,而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获取发展的新动力。仅就先秦而论,从周人对前代的维新,到孔子对周礼的重新解释;从孟子对孔子思想的深化发展,到荀子对先秦百家争鸣的总结与融合,就表现为一个连续性与变革性的过程。鸦片战争后,中国文化步入近代,走进从旧向新,从传统向现代的艰难转型,也呈现出连续性和变革性的统一。——摘编自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材料二近代中国百年忧患,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当时的中华文化体系不能提供现成的现代化方案,我们必须从外来文化体系中去寻找。从康有为到孙中山,无数仁人志士也曾向西方文化体系中寻找救国良方,但均未成功;而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同样是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后,使中国从积贫积弱的困境中摆脱出来,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这就以实践证明了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与中国固有文化体系相结合,并不断吸纳全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和文化精华,使中华文化体系能与时俱进,永葆活力。另一方面,也恰恰说明了中华文化体系有吸收、融合并消化异质文化中合理成分的机制,也是中华文化强大生命力的体现。——摘编自曾加荣《中国传统文化概要》(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文化在近代发生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19世纪(中期),俄罗斯和中国社会都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和欧美军事力量的碰撞显示出农业社会在军事上要远远弱于工业化国家。所有这些国家都启动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以解决……统治危机。——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材料二中国革命六年后,俄国才有革命。俄国革命党不仅把世界最大威权之帝国主义推翻,且进而解决世界经济政治诸问题。这种革命,真是彻底的成功,皆因其方法良好之故。……特俄国之革命党之聪明厉害,又百倍过于彼辈(指俄之反革命派)耳。中国之革命党经验不多,遂令反对派得尽其技,没有俄国那种好方法防范反革命派,使其不能从中破坏。故俄国虽迟我六年革命而以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孙中山《中国之现状及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20日)材料三中、苏两国经济发展对比简表材料四经过长期的高速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苏联这座庞大的国家机器似乎因为太疲惫、太僵化而突然不能有效运转,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91年解体。苏联的失败不是败于技术和军事,而是败于政治经济制度。邓小平领导的第二次革命给中国带来根本性的变化,一个贫穷的国家正在变得富强,而根本原因则是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中国的经济改革表明,在有效的制度安排下,同样的技术会带来更大的社会产出。——综述自杨光斌《制度的形式与国家的兴衰》等(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19世纪中期,中、俄两国面临的“双重挑战”有什么相似性?19世纪六十年代,两国统治集团“改革计划”的侧重点又有什么不同?(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孙中山谈到的“中国革命”和“俄国革命”的成果有什么相似和不同?孙中山认为“俄国革命”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基于上述认识,他的革命策略发生了怎样的改变?(3)据材料三,概括苏联和中国经济在上述时期发展的相似特点,并指出影响中国经济出现这一特点的的外部因素。(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如何理解“苏联的失败不是败于技术和军事,而是败于政治经济制度”?邓小平开创的“第二次革命”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制度创新?(5)综合中俄、中苏两国历史的比较探究,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33.(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48年6月7日,美、英、法、比、荷、卢等六国在伦敦会议上就建立西德政府达成了协议,规定美英占区与法占区协调经济政策,统一对外贸易,实行币制改革并参加马歇尔计划,还规定9月1日在三个占领区内召开制宪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法国也放弃了分离莱茵兰的要求,充分表明这时法国最终放弃了自战争结束以来一直追求的对德强硬政策。——摘编自王国范《论二战后初期法国对德国政策的变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改变对德国政策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对德国政策改变的影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试题分析:注意题干涉及的两个时间及学派“先秦法家”“汉朝儒生”,荀子属于先秦儒家而非法家,因此AB错误;C不对,孟子属于先秦儒家而不是在汉代;因此只有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法家、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点评:注意题干关于时间、地点、人物等限定词。2、C【解析】
结合材料信息,孙中山主要表达的是英国财富的贫富分化以及美国官员的选拔存在很多流弊,据此孙中山是在强调在进行了民族和民主革命之后,需要借鉴欧美国家的弊端,对西方社会的弊端有较清新认识,故选C项;孙中山对“三民主义”有了新的认识是在其晚年的时候实现转变的,故排除A项;同样孙中山开始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指的是孙中山在晚年实现“联俄联共和扶助农工”政策,故排除B项;从材料提供的关键信息来看,孙中山并没有放弃走英美式道路的念头,故排除D项。3、B【解析】
20世纪初,从创设保定警务局到清廷设立巡警部,统管全国警察事务,说明清政府正努力调整地方治理方式,转变治安管理模式,B项正确;由保定警务局管理地方治安到巡警部的建立,不能体现中央集权,A项错误;近代军阀统治是在辛亥革命以后建立起来的,C项错误;《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通过“清政”建立起统管全国警察事务的治安管理体系,不能体现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立场,D项错误。4、C【解析】
据材料“立石歌颂其德‘明其得封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登山的主要目的是为歌功颂德,宣示皇权至上、皇权恩德,从而彰显皇权来源的正当性,故C选项正确;打击儒生推行文化专制是通过焚书坑儒,故A选项错误;确立新的祭祀上天礼仪不是秦始皇最主要的目的,故B选项错误;秦始皇登山的目的主要是为彰显皇权来源的正当性,不是为加强对山东地区的统治,故D选项错误。5、A【解析】
依据材料中“上海6000年”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崧泽文化距今约6000至5300年,属于新石器时期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阶段,以首次在上海市青浦区崧泽村发现而命名,符合题意,因此A选项正确。西周分封实行于公元前1046年西周建立之后,与材料信息不符,B选项错误;1291年正式设置上海县,与材料信息不符,C选项错误;上海筑城于1553年,与材料信息不符,D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6、D【解析】
由“一方面长期温和的通货膨胀的积累效应严重地削弱了国家的财力,使国计民生和吏治遭遇空前困扰;另一方面朝廷明知症结所在……以权宜之计苟且敷衍。”可知,统治者为了稳定统治,以权宜之计苟且敷衍,故D正确;A、B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表述过于绝对,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另一方面朝廷明知症结所在……以权宜之计苟且敷衍”,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7、C【解析】
材料中“资本主义的逻辑已经真正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可见作者强调资本主义在当今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即“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资本主义在当今世界中的地位、作用,没有体现出经济全球化的原因,故AB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故D项排除。8、B【解析】
据材料“文艺复兴时期,有些学者认为人类文化在古代世界已经达到项点,而后随着基督教的兴起和蛮族的入侵而衰亡,人类进入千年黑暗愚味的时代”表明这种认识的价值在准确描述了文明演进的过程,故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抨击君主专制,A错误;材料“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来分析,没有掀起文化复古浪潮,C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思想解放与社会转型,D错误。9、B【解析】
根据第三章目录“1918年:受到威胁的帝国”,结合所学可知,此时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时,英国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被美德赶上,英国分别在1904年和1907年与法、俄签订了协约,三国协约正式建立,①③正确,故选B;1919年英国制造阿姆利则惨案,排除②,排除AC;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④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D。【点睛】紧扣关键时间区间1870-1918年分析解答。10、B【解析】试题分析:汉武帝时,为加强皇权,选用一些亲信侍从如尚书、常侍等组成宫中的决策班子,称为“中朝”或“内朝”。丞相以下三公九卿为外朝。中、外是相对皇帝居住的宫禁而言,中朝(内朝)官员享有较大的出入宫禁的自由,可以随侍皇帝左右且能在宫中办公,外朝官员则无此特权。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朝11、B【解析】
依据材料“超越上述理解的藩篱是从希腊城邦解体开始的”来看,城邦民主对于人们的思想影响是极其深远的,表明城邦民主的高度繁荣。B正确;公民享有民主权力,因此公民是希腊人的主体,希腊人是公民的主体说法错误,A错误;人文主义成为主流思想是在文艺复兴时期,与材料无关,C错误;材料信息不能反映人具有社会政治价值,D错误。故选B。12、C【解析】
材料信息体现了1928年一1935年中国轮船船只数量、吨位尤其是千吨位以上的轮船增长的数据,说明轮船制造业有了较快的发展。1927年后南京政府通过与声名显赫的资本家合作来促进工业发展,推动了中国轮船业的发展,故C项正确。海洋经济一般指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以及直接或间接开发海洋资源及空间的相关产业活动,轮船船只数量及吨位数的增长可以从侧面说明内河或沿海航运繁荣,但不能说明政府重视海洋经济,故A项错误。1928一1935年,外国侵略者加紧了对中国从沿海到内陆的侵略,但不能说明由沿海转向内陆,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显示轻工业的信息,因此不能判断工业结构的变化,更不能说明工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化,故D项错误。13、D【解析】
封建等级制是指各地封建主之间依附土地占有和人身依附关系而形成的一种等级关系。大多建立在君权神授思想的基础上,利用宗教建立等级关系,扩大控制范围,古代被许多国家的多数君主采用以管理和巩固自己的统治范围。封建等级制度中等级最高的是帝王。而帝王以下的,通过行臣服礼和封受采邑(土地)等手段,两个封建主之间结成君臣关系,在上的称封君,在下的称封臣。封臣对封君行臣服礼并宣誓效忠,从封君那里接受采邑。封臣的义务主要是奉召为封君服军役。等级君主制形成于西欧封建制度确立以后。12世纪以后,随着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英、法等国的王权呈逐渐加强之势,以国王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势力和新兴市民阶层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力图携手打破封建割据局面。政权形式是王权借助由教会贵族、世俗贵族和城市市民组成的等级代表大会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统治基础由贵族和市民阶层共同参政,在一定程度上分享权力。等级君主制使王权得到加强,市民阶层的利益和要求开始受到重视,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由此可知,两种制度下社会重大变化是市民的地位,D正确;君主名号并未发生变化,排除A;封建等级制和等级君主制属于世俗权威,宗教领袖并未发生大的变化,排除B;贵族领地在两种制度下都得到了维护,排除C。14、C【解析】
“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拜异类为师”都是顽固派反对洋务运动中开展的活动的说辞,故C项正确;鸦片战争时还没有同文馆,排除A项,洋务派不可能反对自己,排除B项;维新派也追求的是新事物,D不符合题意。15、B【解析】
由材料“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不再局限于社会制度的框架之下”并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后,中国对于大萧条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意识形态的束缚,与建国初期的史学研究有着较大的区别,这说明历史结论的得出容易受到时代环境的影响,故选B;A项只反映材料的部分信息,八九十年代之后的历史研究并未强调这一点,排除;中国之所以能对大萧条原因的研究取得突破,其背景是基于对西方经济史的研究,是基于对世界市场的观察分析,故排除C;历史研究没有唯一正确的观点,研究角度不同,观点也不同,排除D。16、C【解析】
试题分析:改变了世界贸易的格局、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殖民扩张的加速的是开辟新航路,两者相同的是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海上丝绸之路”对商品经济和世界贸易的改变有限,主要因为是其经济基础是封建经济。故C正确。考点:中国古代的对外交流•中国古代的对外交流的意义;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详解】17、B【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时期,为了批判专制制度,限制“公权力”,启蒙思想家提出主权在民的思想来限制君主权利,提出人人平等的基本民主思想,反对宗教迷信,提倡科学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特点,①②④正确,故B选项正确;排除A、C、D选项。18、B【解析】
表格内容反映了东汉到西晋人口数目出现大幅度下降,并不能体现西晋时期对地方控制力的强弱,也没有说明人口下降的原因,排除AC;人口的大量减少势必造成土地的集中,所以可以说明从汉到魏晋土地集中现象比较突出,故选B;人口数目的下降与自耕农经济的是否发展没有必然联系,故排除D。19、B【解析】
从表中数据可知,50年代我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及所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呈上升趋势,这表明市场在当时仍发挥着重要作用,故B正确;数据体现不出工农业生产协调发展,故A错误;材料数据和社会主义改造无关,故C错误;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启动,故D错误。20、C【解析】
根据材料“从(二里头遗址)新发现中,人们几乎可以触摸到中国第一个王朝的脉动了”结合所学可知二里头遗址和中国的“第一个王朝”即国家的出现有关系,答案为C;材料提到“第一个王朝”但是并没有否认和证实夏王朝的存在,AB错误;D在国家出现之前就存在,材料内容不能显示农耕和文明起源的关系,排除。21、B【解析】试题分析:A项就是“西方化”“工业化”显得单一,“专属于西方社会”是错误的;C项“与苏联、中国传统史学观点既相近又相背离”与材料、史实均不符;D项“强调世界范围内全面资本主义化”与材料、史实均不符。故B项正确。考点:世界近代化•世界近代化的发展历程•表现【名师点睛】近代西方与中国工业化的差异
西方工业化
中国工业化
发展进程
西方工业化随着资本主义萌芽和新航路的开辟开始发展,虽然有来自封建势力的阻碍,但政府的重商主义政策推动了西方工业化的进程。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工业革命的开展更是大大加快了西方工业化的进程
中国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没有独立成长为资本主义经济;鸦片战争后的工业化进程受到内部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和外国资本主义的阻碍,进程曲折缓慢
领导力量
在西方工业化过程中,资产阶级一直扮演着主角,开始是商业资本家,后来是工业资本家、金融寡头推动工业化
中国工业化一开始时是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导,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在其过程中作用甚小,民族资产阶级没有真正掌握领导权
资金来源
西方工业化的资金来源于资本的原始积累
中国的洋务企业多靠政府投资,民族资本主义则是在资本主义萌芽被外来侵略截断的情况下出现的,缺少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资金严重不足
工业化的次序
西方工业化先是从轻工业如棉纺织业开始,再发展重工业
中国洋务企业一开始就发展重工业,轻工业是辅助,而民族工业始终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比重较小,工业结构极不合理
22、D【解析】蔡伦是造纸术的改进者,不选A项。实物记载是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不选B项。选择成本更低的树皮、麻头、破布、渔网为原料造纸,直接关系造纸的成本,不选C项。由于竹简太重不便携带,而帛书太贵不易推广,人们需要低廉的造纸原料,所以人类的需求是推动造纸术的发展原因,故选D项。【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成就·四大发明23、B【解析】
材料所述为英国雇佣童工的现象逐渐消失,依据题干时间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展开,对工人需求的变化,故B正确;童工问题的解决与民主政治的发展没有必然联系,故A不正确;童工问题的解决,与工人阶级斗争无关,故C不正确;童工问题的解决不能导致阶级矛盾的缓和,故D不正确。24、C【解析】
“史学便是史料学”强调的是史学研究需要有史料证据,论从史出,“一分证据说一分话”,故C正确;材料主旨与了解历史的前提无关,排除A项;二者不能等同,排除B项;材料主旨与逻辑无关,排除D项。25、C【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南宋朱熹重新编辑《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并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尊称孟子为亚圣;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士人纷纷研习《孟子》,C项正确。战国时期尚未出现科举考试,A项错误。汉朝主要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B项错误。明朝时期,《孟子》是科举考试的内容之一,但迟于宋朝,D项错误。26、C【解析】
根据材料“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可知革命派主张保护个人的权力;根据材料“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可知联邦派反对群众暴政威胁个人权力,但是二者都主张保护个人权利,C选项符合题意;革命派强调的是保护个人权利,未体现主张建立邦联制,A选项排除;联邦派强调的是反对民众的暴政,未涉及主张建立联邦制国家,B选项排除;材料中的联邦派和革命派都主张保护个人权利,D选项排除。27、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要体现了民生主义。所以答案选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三民主义28、B【解析】
1948年9月解放战争态势已经较为明了,七届二中全会时期国民党已经大势已去,此时强调从国民党统治区的城市人和知识分子中吸取干部,意在为即将建立的全国政权吸收行政管理人才,提高执政能力应对工作任务的转变,B正确;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时解放战争已经接近尾声,故此举目的不在于认识革命的艰巨性,排除A;吸收的人才主要是知识分子和干部,这类人军事方面的能力有限,更多的是执政能力和管理能力,故其目的不是争取解放战争迅速胜利,C排除;“一五计划”是在建立全国政权之后并经济得到恢复后实施的,此时尚未建立政权,D排除。29、B【解析】
19世纪50—70年代正是工业革命开始阶段,这一阶段存在大量手工工场,是与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一致的,B正确;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为工业革命积累了技术,促进了工业革命发展进程,排除A;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不是自然经济抵制的结果,排除C;工场手工业不属于工业化模式,排除D。30、B【解析】
梭伦改革秉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众议院镶嵌这幅画像的目的在于宣扬民主公正,故B正确;梭伦改革的信息得不出三权分立的特征,排除A;天赋人权是伏尔泰的思想,排除C;古代雅典并不是实行议会政治,排除D。故选B。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特点: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连续性和变革性相结合;保守性和开放性并存。成因: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疆域广大,民族融合,统一占主流;儒家思想占据传统文化的正统地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传承、积淀、交融、创新;农耕经济占居主导地位;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2)新变化:学习吸收西方的先进文化,学习内容以政治和思想文明为主;与救亡图存相结合。原因: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先进中国人为救国救民进行不懈探索;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西方民主启蒙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解析】
(1)第一小问,“中国传统文化是多样性的统一”“中国文化步入近代,走进从旧向新,从传统向现代的艰难转型,也呈现出连续性和变革性的统一”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连续性和变革性相结合;保守性和幵放性并存。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文明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中国疆域广大,统一占主流;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中华传统文化自身的传承、积累;农耕经济占主导。(2)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被动地吸收西方的先进文化;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连;学习内容以政治和思想文明为主。第二小问,“其中之一就是当时的中华文化体系不能提供现成的现代化方案,我们必须从外来文化体系中去寻找”“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与中国固有文化体系相结合,并不断吸纳全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和文化精华,使中华文化体系能与时俱进,永葆活力”“中华文化体系有吸收、融合并消化异质文化中合理成分的机制,也是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船舶股权转让协议
- 公司采购合同
- 产品双方购销合同
- 驾校租赁场地合同
- 兑店转让合同范文
- 湖南省张家界市2024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附答案】
- 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制度(班组)
- 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统考政治试卷
- 工程项目管理资料归档类别
-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选修3第2讲细胞工程
- 林清玄《不落别处》阅读题及答案
- 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
- 乡镇机关食堂管理办法(暂行)
- 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6.4.2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举例课件(11张ppt)
- 《橘子宝宝》PPT
- 气缸选型介绍.ppt课件
- 工业机器人电机驱动
- 信用社(银行)清产核资工作方案
- 金蝶kis使用的新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带公式)
- 煎饼公司创业的策划方案书
- 放射科面试试题【精选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