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14生物的进化专题检测含解析_第1页
江苏专用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14生物的进化专题检测含解析_第2页
江苏专用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14生物的进化专题检测含解析_第3页
江苏专用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14生物的进化专题检测含解析_第4页
江苏专用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14生物的进化专题检测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4专题14生物的进化3年模拟A组一、单项选择题1.(2024上海青浦一模,12)同胞种很难通过形态特征来区分,相互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探讨发觉“欧洲疟蚊”有六个同胞种,则关于六个同胞种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理隔离导致了生殖隔离B.口器和腿长差距明显C.属于遗传多样性D.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D同胞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说明它们是不同的物种,物种的形成不确定经过地理隔离,A错误;同胞种很难通过形态特征来区分,因此六个同胞种的口器和腿长差距不明显,B错误;“欧洲疟蚊”的六个同胞种体现了物种多样性,C错误;六个同胞种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2.(2024海南新高考线上诊断,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A.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为生物进化供应原材料B.在自然条件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也可能发生变更C.同种生物不同表现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能不同D.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变更确定会导致基因频率的变更答案D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为生物进化供应原材料,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数目变异和染色体结构变异,A正确;由于突变或自然选择的存在,在自然条件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也可能发生变更,从而发生进化,B正确;自然选择的干脆对象是生物的性状(表现型),表现型不同,对环境的适应性可能不同,C正确;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变更不确定会导致基因频率的变更,如AA∶Aa∶aa=1∶2∶1,与只有Aa相比,基因频率相同,D错误。3.(2024河北石家庄二中月考,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或a中的每对碱基都可能变更,这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B.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原来源C.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确定有关D.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答案DA、a为等位基因,其中的每对碱基都可能变更,这体现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A错误;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原来源,B错误;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往往与性别相关联,但未必都与性别确定有关,C错误;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知,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正确。4.(2024湖北黄冈第四次理综测试,5)海豚与鲨鱼分别属于哺乳纲和鱼纲,二者体型和运动器官的外观具有很多相像之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内基因频率变更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上升B.种群内个体自由交配就能够保持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变C.鲨鱼捕食个体数量较多的鱼类种群有利于保持生物的多样性D.海豚与其他哺乳动物的基因库差异可能小于其与鱼类基因库的差异答案B当种群数量下降时,各基因型的个体较少,基因的突变或某基因型个体的迁入、迁出或死亡都会造成该基因的频率发生较大变更,A正确;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变更的因素有突变、自然选择、迁入、迁出等,种群内个体自由交配一般不变更基因频率,B错误;收割理论认为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较多的物种,这样会避开出现某一物种占确定优势的局面,能为其他物种腾出空间,有利于保持生物的多样性,C正确;海豚属于胎生哺乳动物,鱼类(鲨鱼)属于卵生动物,海豚与其他哺乳动物的基因库差异小于海豚与鱼类基因库的差异,D正确。学问拓展生物进化在分子水平的证据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共同点,说明当今生物有共同的原始祖先。其差异大小揭示了当今生物种类亲缘关系的远近,以及它们在进化史上出现的依次。5.(2024皖南八校摸底,14)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因生物所处的详细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异B.基因重组只是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不会导致生物性状的变异C.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变更D.突变是不定向的,杂合子自交一般不会导致基因频率发生变更答案B生物突变的有利和有害不是确定的,往往取决于环境,即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因生物所处的详细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异,A正确;基因重组是非等位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会导致生物性状的变异,B错误;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而实现了对基因的选择,进而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变更,C正确;突变是不定向的,在没有自然选择作用的状况下,杂合子自交一般不会导致基因频率发生变更,D正确。6.(2024广东湛江调研,5)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说明金丝猴的进化,合理的叙述是 ()A.自然选择为生物进化供应了丰富的原始材料B.新物种形成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必定变更C.群落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D.隔离确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答案B自然选择确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供应原始材料,A错误;新物种形成过程确定发生了生物的进化,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更,B正确;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错误;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D错误。7.(2024山西长治一联,19)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B.地理隔离是导致生殖隔离的必要条件C.自然选择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变更D.古老地层中是简洁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困难生物的化石答案B若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则该种群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A正确;地理隔离不确定产生生殖隔离,生殖隔离也不确定须要经过地理隔离,故地理隔离不是导致生殖隔离的必要条件,B错误;自然选择确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变更,C正确;古老地层中是简洁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困难生物的化石,D正确。8.(2024湖北武汉起点监测,20)遗传学上的平衡种群是指在志向状态下,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再变更的大种群。某哺乳动物的平衡种群中,栗色毛和黑色毛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限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遗传平衡的“志向状态”与种群“J”型增长的“志向状态”基本相同B.视察该种群,若新生的栗色个体多于黑色个体,则说明栗色为显性C.该种群中,若隐性基因频率为20%,则显隐性个体比例为24∶1D.若该种群栗色与黑色的基因频率相等,则栗色个体数等于黑色个体数答案C遗传平衡的“志向状态”需满意的条件:种群数量足够多、雌雄个体间能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没有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不发生作用、没有基因突变的发生等;而种群“J”型增长的“志向状态”是指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足够、没有天敌和疾病发生、气候条件相宜,A错误。推断性状的显隐性可依据“有中生无或无中生有”,依据“新生的栗色个体多于黑色个体”不能说明栗色为显性,B错误。该平衡种群中,若隐性基因频率为20%,依据遗传平衡定律,隐性个体占4%,显性个体占96%,故显隐性个体比例为24∶1,C正确。若显性基因频率和隐性基因频率相等,则显性个体数目多于隐性个体数目,D错误。名师点拨该平衡种群中,假设a基因频率为p,A基因频率为q,则p+q=1,aa=p2,A_=AA+A_=q2+2pq。9.(2024吉林长春一模,2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环境条件的变更导致了适应性变异的发生B.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变更C.共同进化就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影响而进化的D.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即形成了新物种答案B自然选择只是起选择作用,促进生物更好地适应特定的生存环境,A错误;自然选择通过定向变更种群基因频率而使生物朝着确定的方向进化,B正确;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就是共同进化,C错误;与原物种形成了生殖隔离,标记着产生了新物种,D错误。10.(2024黑龙江哈尔滨六中二调,40)下列有关遗传和进化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基础,通过遗传使限制性状的基因在子代中得以持续和传递B.依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推知,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主要缘由C.地理隔离可阻挡种群间的基因沟通,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可导致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D.自然选择、突变都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更答案B可遗传的变异能够为生物进化供应原材料,亲代的基因通过遗传才能传递给子代,因此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基础,通过遗传使限制性状的基因在子代中得以持续和传递,A正确;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可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更,是生物变异的根原来源,也是生物进化的根本缘由,B错误;地理隔离可阻挡种群间的基因沟通,使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基因库形成明显的差异,并渐渐出现生殖隔离,C正确;突变可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更,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变更,D正确。11.(生命观念—进化与适应观)下列关于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共同进化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②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被捕食者种群的进化③种群基因频率的变更必定导致新物种形成④种群是进化的单位,因此,有些种群可以单独进化⑤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A.①②③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⑤D.①②答案D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①正确;不同物种之间相互影响、共同进化,因此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被捕食者种群的进化,②正确;种群基因频率的变更必定导致生物进化,但是不确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③错误;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但种群不能单独进化,④错误;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是通过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的,这种作用不确定都是生存斗争,⑤错误。故选D。12.(2024湖北重点中学期初联考,23)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共同进化就是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B.因为长期的地理隔离必定导致生殖隔离,所以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供应了原材料D.有性生殖的出现导致基因突变频率增加,从而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答案C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A错误;生殖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标记,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长期的地理隔离不确定导致生殖隔离,B错误;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C正确;有性生殖的出现一般不会导致基因突变频率的变更,D错误。易错警示形成新物种不确定经过地理隔离,如四倍体西瓜的形成没经过地理隔离。13.(2024河北邢台一模,16)进化的红皇后假说认为,在通常的状况下,物种之间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物种间存在相互牵制的生态关系,例如一些昆虫取食时,植物会产生某种有毒物质抵制昆虫,昆虫也相应地产生解毒物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植物产生有毒物质的根本缘由是自然选择的作用B.确定浓度的有毒物质会诱导昆虫产生相应的解毒基因C.具有抗毒性和不具抗毒性的昆虫不能进行基因沟通D.该假说认为一种生物的进化会导致其他生物的进化答案D植物产生有毒物质的根本缘由是基因突变,A错误;昆虫相应的解毒基因是突变产生的,并不是由确定浓度的有毒物质诱导产生的,B错误;具有抗毒性和不具抗毒性可能是一对相对性状,并不影响昆虫的交配,这些昆虫(属于同一物种)能够进行基因沟通,C错误;该假说认为物种间存在相互牵制的生态关系,例如一些昆虫取食植物,植物会产生某种有毒物质抵制昆虫,昆虫也会相应地产生解毒物质,因此一种生物的进化可能会导致其他相关生物的进化,D正确。14.(2024山东黄岛4月模拟,6)某探讨小组为探讨自然选择的作用,进行了如下试验:将直毛长翅果蝇(AABB)与分叉毛残翅(aabb)果蝇杂交,杂交后代作为第0代放置在塑料箱中,个体间自由交配。装有食物的培育瓶悬挂在箱盖上,使残翅个体难以进入。连续培育7代,检测每一代a、b的基因频率,结果如图所示。已知A、a与B、b基因是自由组合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第2代成年果蝇的性状分别比为9∶3∶3∶1B.种群数量越大,a基因频率的波动幅度会越小C.a、b基因频率的变更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培育至某一代中无残翅个体时,b基因频率为0答案B已知A、a和B、b基因是自由组合的,那么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分别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亲本杂交的第一代表现型均为直毛长翅,其次代性状分别比为9∶3∶3∶1。题中,杂交后代作为第0代,那么应是第1代性状分别比为9∶3∶3∶1,且残翅个体会被淘汰,残翅所占比例会下降,其次代不满意9∶3∶3∶1的性状分别比,A错误。由题意可知,只有残翅个体淘汰,对A、a基因无影响,该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比例始终为1∶1,种群数量越大,得到的结果与理论比例越接近,基因频率的波动幅度越小,B正确。a基因限制的性状不受所创设的外界环境干扰,其基因频率的变更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基因限制的性状受人为所创外界环境的干扰,残翅个体被选择性淘汰而无法与长翅个体进行交配,所以其基因频率的变更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错误。培育至某一代中无残翅个体时,仍有可能存在基因型为Bb的个体,b基因频率不为0,D错误。二、多项选择题15.(2024山东泰安肥城一中3月检测,20)探讨者在同一片自然水域中获得了两种单细胞生物甲与乙,设计了物种甲与物种乙共培育试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两物种之间存在捕食关系B.两物种在生存斗争中占优势的是物种甲C.该试验的设计符合单一变量原则D.物种甲与物种乙存在协同进化关系答案BCD依据物种甲、乙混合培育时二者的数量变更可知,物种甲和物种乙很可能是竞争关系,A错误;两物种混合培育时,物种甲的数量明显增加,故推想物种甲在生存斗争中占优势,B正确;本试验可以探讨在混合培育时物种甲和物种乙的数量变更状况,也可探讨单一培育时物种甲或物种乙的数量变更状况,遵循单一变量原则,C正确;物种甲与物种乙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存在协同进化关系,D正确。16.(2024山东淄博其次次网考,18)人们在广西某地发觉了可能是现代栽培水稻祖先的万年野生稻,它们不但抗病、抗虫害实力特殊强,一穗可达千粒果实,而且可与现有栽培水稻杂交,其杂交子代在长势、生活力、适应性和产量等性状上优于双亲。科技工作者一方面加强对该濒危野生稻的爱护,另一方面试图通过杂交、转基因等方式来对现有栽培水稻进行品种改良,提高栽培水稻的抗逆性和产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栽培稻是野生稻经长期自然和人工选择形成的,与野生稻存在生殖隔离B.爱护濒危野生稻的方式有多种,最好的方式是迁地爱护并建立种子库C.通过杂交育种的方式改良现有栽培水稻,可增大栽培水稻的基因库D.通过转基因的方式来改良现有栽培水稻,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答案ABD万年野生稻可与现有栽培水稻杂交且可产生可育子代,不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爱护濒危野生稻的方式有多种,最好的方式是就地爱护,B错误;由题意可知,通过杂交育种的方式改良现有栽培水稻,可以增大栽培水稻的基因库,C正确;通过转基因的方式来改良现有水稻,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干脆价值,D错误。17.(2024山东青岛二中期末,18)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条件下,生物进化原材料的产生有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两种途径B.自然选择的干脆对象是生物的基因型C.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在于阻断种群间的基因沟通D.两个种群的动物之间可以进行交配并生出后代,说明二者之间属于同一物种答案ABD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是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的途径,A错误;自然选择的干脆对象是生物的表现型,B错误;隔离是指不同种群之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沟通的现象,分为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记,长期的地理隔离有可能导致生殖隔离进而产生新物种,C正确;两个种群的动物可以进行交配并产生后代,若产生的后代没有繁殖实力,则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是两个物种,D错误。三、非选择题18.(2024山东烟台期末,26)螺旋蛆蝇是家畜的毁灭性物种。在试验室里对两组数量相同的螺旋蛆蝇进行不同的处理:一组运用杀虫剂;另一组运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试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1)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说明图中杀虫剂处理后群体中的个体数又渐渐上升的缘由:。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的方法最终能达到志向的效果,即歼灭螺旋蛆蝇,但所需时间较长,其最主要的缘由是

(2)螺旋蛆蝇的翅色有黄翅黑斑和橙黄黑斑两种。探讨得知,黄翅黑斑(A)对橙黄黑斑(a)是显性,且亲代基因型及比例是AA(30%)、Aa(60%)、aa(10%)。若它们随机交配,则子代的基因型频率是。若要使其后代的基因频率维持在这一志向状态下,除本小题题干给出的特点外还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出两点即可)。(3)近年发觉该种群出现了突变的白翅螺旋蛆蝇,专家分析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将会发生变更。请分析白翅基因的频率可能会怎样变更?

答案(1)螺旋蛆蝇中存在抗药性基因突变,在杀虫剂的选择作用下,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大,抗药性个体增多基因突变的频率较低,须要在几代中反复进行,才能使突变个体(即雄性不育个体)的数量渐渐增多(2)AA=36%、Aa=48%、aa=16%没有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对翅色这一相对性状没有作用,基因A、a不产生突变等(答出两点即可)(3)假如该性状适应环境,则白翅基因频率会增大;假如该性状不适应环境,则白翅基因频率会减小解析本题通过对两组数量相同的螺旋蛆蝇进行不同的处理,考查科学思维中的演绎与推理实力。(1)螺旋蛆蝇中存在抗药性基因突变,杀虫剂处理后,具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增大,抗药性基因频率上升,抗药性个体增多,因此群体中的个体数又渐渐上升。由于基因突变的频率较低,须要在几代中反复进行,才能使突变个体(即雄性不育个体)的数量渐渐增多,所以采纳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的方法歼灭螺旋蛆蝇,所需时间较长。(2)亲代基因型及比例是AA(30%)、Aa(60%)、aa(10%),则A的基因频率=30%+1/2×60%=60%,a的基因频率为40%。若它们随机交配,子代的基因型频率是AA=(60%)2=36%、Aa=2×60%×40%=48%、aa=(40%)2=16%。若要使其后代的基因频率维持在这一志向状态下,须要满意以下条件:种群足够大,没有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对翅色这一相对性状没有作用,基因A、a不产生突变,随机交配(题干中给出的特点)。(3)假如突变的白翅性状适应环境,在自然选择中拥有该性状的个体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增大,则白翅基因频率会增大;假如该性状不适应环境,则白翅基因频率会减小。解题关键解答本题须要:(1)留意螺旋蛆蝇抗药性的出现并不是杀虫剂引起的,而是原来就有的,杀虫剂只起到选择作用。(2)驾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相关计算。19.(科学思维—演绎与推理)请依据以下不同状况,回答下列有关变异与生物进化的问题。(1)在染色体数目变异中,既可发生以染色体组为单位的变异,也可发生以(填“基因”或“染色体”)为单位的变异。染色体变异不同于基因突变的有①染色体变异涉及的碱基对的数目比基因突变的多,②(从视察或对性状影响的角度考虑)。

(2)某动物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依次占25%、50%和25%。若该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没有繁殖实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中AA∶Aa∶aa=。

(3)果蝇的隐性突变基因a纯合时雌蝇不育(无生殖实力),但雄蝇无影响。一对基因型为Aa的果蝇交配产生子一代,子一代随机交配产生子二代。子二代与子一代相比,A的基因频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种群中只有Aa一种基因型。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试验结果是第一代中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说明是。依据这一说明,第一代再随机交配,其次代中全部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应为。

答案(1)染色体染色体变异可以通过显微镜视察到,基因突变则不能(或染色体变异对性状的影响通常大于基因突变)(2)4∶4∶1(3)增大(4)A基因纯合致死Aa∶aa=1∶1解析(1)在染色体数目变异中,既可发生以染色体组为单位的变异,也可发生以个别染色体为单位的变异,基因突变是基因中个别碱基对的变更,不会引起基因数目和排列依次的变更,染色体变异涉及的碱基对数目变更多,可能会引起基因数目和排列依次的变更,同时染色体变异在显微镜下可以视察到,而基因突变不能。(2)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25%、50%、25%,若该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没有繁殖实力,则具有繁殖实力的个体中,AA占1/3,Aa占2/3。因此A的基因频率为1/3+2/3×1/2=2/3,a的基因频率为1/3,随机交配,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2/3×2/3=4/9,Aa的基因型频率为2×2/3×1/3=4/9,aa的基因型频率为1/3×1/3=1/9,则理论上AA∶Aa∶aa=4∶4∶1。(3)依据分别定律,一对基因型为Aa的果蝇交配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1∶2∶1,A的基因频率是1/4+1/2×2/4=1/2。子一代雄性个体都是可育的,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A∶a=1∶1,雌性个体aa不育,因此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2∶1,自由交配得到子二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2∶3∶1,子二代A的基因频率是2/6+1/2×3/6=7/12。因此,子二代与子一代相比,A的基因频率增大。(4)假如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试验结果是子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说明存在显性纯合致死效应(或A基因纯合致死或AA致死或显性基因A纯合致死);依据这一说明,第一代中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关系是A∶a=1∶2,第一代再随机交配,其次代中Aa=2×1/3×2/3=4/9,aa=2/3×2/3=4/9,所以其次代中全部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应为Aa∶aa=1∶1。20.(2024黑龙江哈师大附中期中,54)回答下列问题:(1)在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其基本观点为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是、及,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2)如图是对一块棉铃虫灾区先后运用两种杀虫剂处理的试验结果曲线:①从试验结果看害虫种群抗药性的形成是的结果。

②在这里杀虫剂是外在的环境因素,起选择作用,内在因素是棉铃虫本身就存在的变异类型。

③此试验说明:棉铃虫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其缘由是。

④棉铃虫抗药性增加是通过棉铃虫与杀虫剂之间的来实现的。

答案(1)种群种群基因频率的变更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2)自然选择抗药性遗传是稳定的,环境是可变的生存斗争解析(1)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基因频率的变更;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2)①由图可知,在运用杀虫剂后的初期,害虫数量虽然下降,但具有抗药性的个体被保留下来,接着运用该种杀虫剂,抗药性的基因频率渐渐增加,故害虫种群抗药性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②在这里杀虫剂是外在的环境因素,起选择作用,内在因素是棉铃虫本身就存在抗药性的变异类型。③由图中可知,对前一种杀虫剂产生抗药性的个体,在运用另一种杀虫剂后,种群数量急剧下降,但在另一种杀虫剂的作用下,相应的抗药性基因频率又渐渐增加,由此可知,棉铃虫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其缘由是遗传是稳定的,环境是可变的。④棉铃虫抗药性增加是通过棉铃虫与杀虫剂之间的生存斗争来实现的。21.(2024宁夏银川一中月考,27)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药敏程度检测方法为:将含有相同浓度不同抗生素的滤纸片放置在已接种被检菌的固体培育基表面,抗生素向四周扩散,假如抑制生长,则在滤纸片四周出现抑菌圈,结果如图所示。(8分)(1)衡量本试验结果的指标是。

(2)图中最有效的是培育基中的抗生素。

(3)用上述最有效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处理,并测定细菌数量变更,如图所示:①向培育基中加抗生素的时刻为。

②细菌种群的进化是定向的,而变异是,细菌的抗药性产生于环境变更之(填“前”“中”或“后”),抗生素对细菌变异的作用不是“诱导”而是。

③尽管有抗药性基因存在,但运用抗生素仍旧能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缘由在于细菌种群中。

答案(1)抑菌圈的大小(2)B(3)①B②不定向的前选择③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占少数解析(1)抗生素假如抑制细菌生长,在滤纸片四周就会出现抑菌圈,抑菌圈大小说明抗生素杀菌实力强弱。(2)因抑菌圈越大抗生素杀菌实力越强,所以最有效的是B培育基中的抗生素。(3)①据曲线图分析,B时刻加入抗生素,细菌数量快速削减;②细菌种群的进化是定向的,而变异是不定向的,细菌的抗药性个体,在运用抗生素之前就已经存在,抗生素对细菌变异起到选择的作用,有抗药性的个体生存下来,无抗药性的个体被杀死;③在细菌种群中,含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是变异个体,只占少数,运用抗生素能杀死大部分无抗药性的个体,故仍旧能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22.(2024陕西五校联考,32)“蝴蝶泉头蝴蝶树,蝴蝶飞来万千数。首尾连接数公尺,自树下垂疑花序。”每年的4、5月间,大理蝴蝶泉一带有数量浩大的某蝴蝶种群,它们的翅色有黄翅黑斑和橙黄黑斑两种。探讨得知,黄翅黑斑(A)对橙黄黑斑(a)是显性,且亲代基因型比例是AA(30%)、Aa(60%)、aa(10%)。请回答下列问题:(7分)(1)该种蝴蝶个体间翅膀颜色存在的差异,体现的是多样性。从变异的来源看,该多样性的根原来源是。

(2)依据题干中所给的基因型比例,计算该种群中基因A的频率是。若该种群中aa个体不适应新环境遭到淘汰,其他基因型个体随机交配一代,则子代种群性状分别比为显性∶隐性=。

(3)近几年发觉,该种群数量明显减小,欣赏价值降低,专家提出要加以爱护,这是在层次上爱护生物的多样性。

答案(1)基因基因突变(2)60%8∶1(3)物种解析(1)种群内个体之间的差异,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基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的根原来源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产生新基因。(2)该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分别占30%、60%、10%,那么这个种群中基因A的频率=AA基因型频率+1/2×Aa基因型频率=30%+1/2×60%=60%。由于该种群中aa个体不适应新环境遭到淘汰,只有AA和Aa个体存活,比例为1∶2,随机交配子代中基因A的频率=1/3+1/2×2/3=2/3,基因a的频率为1/3,子代中隐性性状aa占1/9,显性性状占8/9,则子代种群性状分别比是显性∶隐性=8∶1。(3)生物多样性主要包含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近几年发觉,该种群数量明显减小,欣赏价值降低,专家提出要加以爱护,这是在物种层次上爱护生物的多样性。B组一、单项选择题1.(2024山东临沂质检,20)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为生物进化供应最初原材料B.若种群中的个体随机交配,则后代的基因频率与亲代相同C.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便形成了新物种D.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变更答案D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但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A错误;若不符合遗传平衡定律,一个随机交配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后代中可能会发生变更,B错误;有新基因产生并稳定遗传后,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变了,说明生物进化了,但不能说明形成了新物种,C错误;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变更,D正确。2.(2024山东日照期末,14)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生素的运用对病原体产生的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B.有性生殖的出现加快了地球上生物进化的速度C.温柔的环境条件比恶劣的环境条件更有利于加快生物进化的速度D.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可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答案C抗生素的选择是定向的,A正确;生物可通过有性生殖实现基因重组,增加了生物的变异性和适应性,加快了生物进化的步伐,B正确;恶劣的环境条件比温柔的环境条件更有利于加快生物进化的速度,C错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可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D正确。3.(2024山东青岛调研,13)下列关于变异、进化学问的叙述,不正确是 ()A.生物的变异不确定会引起基因频率的变更和生物进化B.一般状况下,根尖细胞只能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不能发生基因重组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为生物进化供应原材料的是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D.基因的突变率虽然很低,但基因突变仍能为生物进化供应原料答案C生物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不确定会引起基因频率的变更和生物进化,A正确;一般状况下,根尖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因此只能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不能发生基因重组,B正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都可以为生物进化供应原材料,C错误,D正确。解题关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的实质,明确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三者都可以为生物进化供应原材料。4.(2024山东济南期末,26)下列有关遗传、变异和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某一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36,则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的频率是0.32B.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为生物进化供应了原材料C.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更,不确定会形成新物种D.共同进化是指在同物种之间、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答案D本题通过对遗传、变异和生物进化的详细分析考查科学思维中的归纳与概括实力。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显性性状占0.36,所以隐性性状占0.64,设用A和a表示,即aa=0.64,所以a的基因频率为0.8,A的基因频率为0.2,杂合子Aa=2×0.8×0.2=0.32,A正确;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都属于可遗传变异,都为生物进化供应了原材料,B正确;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更说明生物发生进化,但不确定形成新物种,C正确;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D错误。5.(2024黑龙江哈尔滨六中二调,38)若选取基因型为Aa,性别比例为1∶1的某种昆虫组成一个种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自然选择对显性基因A不利时,该种群将进化成新物种B.自然选择是影响基因频率的唯一因素C.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A和a基因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D.该种群随机交配一次会引起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变更答案D当自然选择对显性基因A不利时,隐性基因a的频率会增加,说明该种群在进化,但不能说明是否有新物种形成,新物种形成的标记是看是否形成了生殖隔离,A错误;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更的因素有突变、自然选择、迁入和迁出、遗传漂变等,B错误;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这个种群的基因库,C错误;该种群只有Aa一种基因型,随机交配一次后,子代中AA基因型频率为1/4,Aa基因型频率为1/2,aa基因型频率为1/4,D正确。学问总结影响基因频率的因素影响基因频率变更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突变和基因重组,二是自然选择,三是遗传漂变(在一个小群体内由抽样误差等造成的群体基因频率的随机波动现象),四是迁移,即个体在群体间的迁移(迁入和迁出)。6.(2024浙江名校一联,12)果蝇种群中某个体X染色体上增加了一个相同片段,使其复眼由椭圆形变成条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变异属于基因突变,为生物进化供应了选择的原材料B.该条形眼果蝇是新物种,与正常椭圆形眼果蝇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C.该条形眼果蝇的基因种类数与该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种类数不完全相同D.若该条形眼果蝇出现,说明变异朝着适应环境的方向发展答案C果蝇种群中某个体X染色体上增加了一个相同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不是基因突变,A错误;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记,题中条形眼性状的变异不确定引起生殖隔离,B错误;基因库是指种群中全部个体的全部基因,一个个体不确定含有基因库中的全部基因的种类,C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该变异产生新性状,可能会在自然选择过程中被淘汰,也可能会适应环境而生存,D错误。学问总结生物进化中的变异突变、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供应原材料,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染色体片段的重复、缺失、易位和倒位。7.(2024安徽芜湖一中月考一,40)金虎尾科植物起源于南美洲,之后渐渐迁移至北美洲再扩散到非洲和亚洲。如表列出了金虎尾科植物在不同大洲的主要花部系统和传粉者,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花对称性花萼腺体传粉者南美洲两侧对称10个油脂腺体美洲特有的集油蜂中美洲、北美洲辐射对称无花内自交非洲辐射对称无收集花粉的蜜蜂科昆虫亚洲两侧对称无收集花粉的大蜜蜂A.南美洲金虎尾科植物具有油脂腺体是与集油蜂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B.中美洲和北美洲缺乏集油蜂,导致金虎尾科植物发生适应性进化C.非洲和亚洲的金虎尾科植物具有相同的进化过程D.随着金虎尾科植物的迁移和进化,物种多样性增加答案C南美洲金虎尾科植物具有油脂腺体是与其传粉者集油蜂长期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A正确;中美洲和北美洲因缺乏传粉者集油蜂,使金虎尾科植物不能通过集油蜂完成受粉,金虎尾科植物因而发生了适应环境的进化,B正确;非洲和亚洲的金虎尾科植物由于生存环境不同,所以生物进化方向不同,因此不具有相同的进化过程,C错误;随着金虎尾科植物的迁移和进化,增加了生物的种类,物种多样性增加,D正确。8.(2024湖北恩施一模,6)现有各自可随机交配、混合后也可随机交配的两个果蝇种群,其基因型及个体数量见表,其中种群2随机交配子代基因型仍只有AA、Aa两种,但将种群1和种群2中基因型为Aa的果蝇混合后,随机交配子代中各种基因型个体均存活。请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种群1种群2基因型AaaaAAAa个体数量500500500500A.种群1和种群2中a基因频率相等B.若种群1中A基因频率变更,则种群1确定发生了突变与基因重组C.若只将两种群Aa的雌雄果蝇混合,则子一代的A基因频率为50%D.种群2随机交配子代基因型只有AA、Aa的缘由是含a的配子不能存活答案C种群1中a的基因频率=1/2×1/2+1/2=3/4,种群2中a的基因频率=1/2×1/2=1/4,A错误;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更的因素有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迁入和迁出等,B错误;若将两种群Aa的雌雄果蝇混合,混合以后基因型为Aa的雌雄果蝇仍可以随机交配,且子代中各种基因型个体均能存活,故子一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A的基因频率=1/4+1/2×1/2=1/2,C正确;种群2中存在Aa个体,所以引起种群2只有AA、Aa的缘由不行能是含a的配子不能存活,可能是aa个体不能存活,D错误。学问拓展遗传漂变遗传漂变是导致基因频率变更的重要因素。假如种群太小,含有某基因的个体在种群中的数量又很少的状况下,可能会由于这个个体的突然死亡或没有交配而使这个基因在这个种群中消逝。一般而言,种群越小,遗传漂变就越显著。9.(2024湖北天门、仙桃、潜江联考,10)很多动物在春季繁殖,夏季数量增加到最多;到了冬季,由于寒冷、缺少食物等缘由而大量死亡。其次年春季,由残存的少量个体大量繁殖,形成一个如图所示的瓶颈模式,图中●为抗药性个体,瓶颈部分表示动物数量削减的时期。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突变和基因重组确定了该种群进化的方向B.在图中所示的三年间,该种群进化形成了新物种C.在自然越冬无杀虫剂时,害虫抗药性基因频率下降,说明变异的有利或有害取决于环境D.运用杀虫剂后,害虫抗药性基因频率反而增加,是因为抗药的害虫个体繁殖实力增加了答案C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确定该种群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确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错误;图中三年间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变更,但未显示出现生殖隔离,未显示形成新物种,B错误;在自然越冬无杀虫剂时,害虫抗药性基因频率下降,说明变异的有利或有害取决于环境,C正确;运用杀虫剂后,杀虫剂淘汰不抗药的害虫,抗药的害虫存活下来,害虫抗药性基因频率会增加,D错误。10.(2024河南八市重点联盟联考,24,2分)现代进化理论阐明白生物进化过程中,内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和外因(环境变更)、偶然性(突变)和必定性(选择)的辩证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变异的有利有害往往取决于生物的基因型而非表现型B.变异不仅为生物进化供应了原材料,同时也确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同时也加速了生物的进化D.新物种形成确定发生了进化,进化确定会形成新物种答案C生物变异的有利有害往往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自然选择),不是生物的基因型,A错误;变异只为生物进化供应原材料,不确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确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B错误;生物进化的结果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产生又加速了生物的进化,C正确;新物种形成确定发生了进化,但进化不确定形成新物种,D错误。11.(2024陕西宝鸡三模,4)在某一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相等,当自然选择分别对隐性基因或显性基因不利时,对应的有利基因的基因频率就会上升,但其上升的幅度不同,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过程中,干脆受选择的是表现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变更B.在甲选择条件下,显性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零C.乙为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不利时的曲线D.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更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答案D自然选择过程中,环境干脆作用于个体表现型,进而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更,A正确;当自然选择对显性基因不利时,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可能被全部淘汰,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可能上升为1,如曲线甲,而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不利时,因杂合子的存在,隐性基因基因频率不行能降为0,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也只能接近1,如曲线乙,B、C正确;该种群的基因频率的变更与环境选择、基因突变、个体迁移等因素有关,D错误。规律总结当显性基因成为适应环境的有利基因时,随着自然选择的作用,隐性基因频率降低,但不行能低至0。而当隐性基因成为适应环境的有利基因时,随着自然选择的作用,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降低,可能降低至0。12.(2024云南曲靖一中第一次月考,5)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盲鱼眼睛的退化是长期黑暗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B.一个种群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会影响另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C.基因突变产生新的基因,为基因重组供应了可能,干脆影响生物进化的方向D.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主要作用是使种群间的基因沟通不能进行答案D盲鱼的眼睛有退化的,也有没有退化的,长期黑暗的条件对盲鱼的眼睛起了选择作用,A错误;两个种群生活在不同的区域,存在地理隔离,因此,一个种群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般不会影响另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B错误;基因突变产生新的基因,为基因重组供应可能,会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但不会确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确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自然选择,C错误;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沟通的现象叫做隔离,D正确。13.(2024江苏姜堰等五校联考,16)如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是进化的单位,也是繁殖的单位B.①指基因型频率的变更,②指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C.③指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没有提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④指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答案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也是繁殖的单位,A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更,题图中①指基因频率,②指突变和基因重组,B错误;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内容是自然选择学说,即题图中③指自然选择学说,自然选择学说没有提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正确;题图中④是生物多样性的包含层次,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正确。二、多项选择题14.(2024山东东营第一中学三检,15)下列有关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花药离体培育得到单倍体植物,体细胞中不确定含有一个染色体组B.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只有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才能重组C.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而人工诱变是定向的并确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基因型均为Bb的豌豆种群,自交后代中出现了BB的个体,该豌豆种群发生了进化答案BCD采纳花药离体培育的方法得到的个体都含有本物种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都是单倍体,二倍体生物的单倍体只含一个染色体组,而多倍体生物的单倍体则可以含两个或多个染色体组,A正确;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可进行基因重组,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通过交叉互换可进行基因重组,B错误;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人工诱变也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且确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变更,基因型均为Bb的豌豆种群,自交后代中出现了BB的个体,但此过程中B和b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更,因此该豌豆种群没有发生进化,D错误。15.(2024福建漳州一模,2改编)依据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学说揭示诞生物遗传和变异的本质B.细菌的抗药性突变都是长期滥用抗生素的结果C.进化过程中具有捕食关系的动物发生共同进化D.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答案ABD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揭示了生物的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并未从本质上说明遗传和变异,A错误;细菌的抗药性突变是不定向的,其抗药性的提升是长期滥用抗生素选择的结果,B错误;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存在共同进化,C正确;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记,新物种形成不确定经过地理隔离,如四倍体西瓜的培育,D错误。三、非选择题16.(2024重庆南开中学二模,32)某地区一群山鼠体色的黑色对白色为显性,受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限制,经调查发觉,雌鼠基因型频率AA(30%)、Aa(60%)、aa(10%),雄鼠基因型频率AA(20%)、Aa(40%)、aa(40%)。请回答下列问题:(1)雌鼠中a的基因频率为,雄鼠中A的基因频率为。假设该鼠群随机交配,子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

(2)该山鼠的尾有长尾和短尾两种,受一对等位基因B/b限制,一只黑色长尾雌鼠与一只黑色短尾雄鼠进行交配,后代白色长尾雄鼠占1/16(假设后代足够多)。①若B/b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则父本的基因型为,后代雌鼠与雄鼠的b基因频率(填“相同”或“不同”);

②若B/b只位于X染色体,则母本的基因型为,后代雌鼠与雄鼠的b基因频率(填“相同”或“不同”)。

答案(1)40%40%52%(2)AaXbYb相同AaXBXb不同解析(1)雌鼠中,a的基因频率=10%+60%÷2=40%,A的基因频率=60%;雄鼠中,A的基因频率=20%+40%÷2=40%,则a的基因频率=60%;鼠群随机交配,子一代Aa基因型频率=60%×60%+40%×40%=52%。(2)一只黑色长尾雌鼠与一只黑色短尾雄鼠进行交配,后代白色长尾雄鼠占1/16,说明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白色短尾为隐性性状。若B/b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黑色长尾雌鼠的基因型为AaXBXb,黑色短尾雄鼠的基因型为AaXbYb,后代尾长基因型为XBXb、XbXb、XBYb、XbYb,比例为1∶1∶1∶1,雌鼠、雄鼠b基因频率相同。若B/b只位于X染色体,黑色长尾雌鼠的基因型为AaXBXb,黑色短尾雄鼠的基因型为AaXbY,后代尾长基因为XBXb、XbXb、XBY、XbY,比例为1∶1∶1∶1,雌鼠中b基因频率为3/4,雄鼠b基因频率为1/4,两者不同。学问总结基因频率的计算基因频率是指种群基因库中,某一基因占该种群中全部等位基因的比率;依据基因型频率可以计算基因频率,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2,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隐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2。当种群处于遗传平衡状态时,若A=p,a=q,则A+a=p+q=1,AA+Aa+aa=p2+2pq+q2=1。17.(2024江苏启东中学模拟)(13分)如图是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图中上为甲岛,下为乙岛(两岛环境不同),A、B、C、D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请看图回答问题:(1)由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的内因是,外因是,进化的实质是。

(2)甲岛上的B物种迁到乙岛后,不与C物种发生基因沟通,其缘由是。

(3)迁到乙岛的B物种可能会。

(4)假设种群中有一对等位基因Aa,A的基因频率为0.1,a的基因频率为0.9,那么AA、Aa、aa三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a的频率渐渐下降,A的频率渐渐上升,则后代中aa基因型个体的变更趋势是。

答案(1)遗传变异甲、乙两岛环境不同且有地理隔离种群基因频率的变更(2)已形成生殖隔离(3)形成新的物种(4)1%、18%、81%渐渐下降解析(1)依据题干信息分析,甲岛和乙岛存在地理隔离,且两岛环境不同,使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变更,当出现生殖隔离后就形成了不同的物种。因此生物进化的内因是遗传变异,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更。(2)当两个种群不能发生基因沟通时,说明二者之间已形成生殖隔离。(3)由题图中物种及其演化关系可知,迁移到乙岛的B物种可能会形成新物种。(4)依据题意已知,A的基因频率为0.1,a的基因频率为0.9,则AA的基因型频率=0.1×0.1×100%=1%,Aa的基因型频率=2×0.9×0.1×100%=18%,aa的基因型频率=0.9×0.9×100%=81%。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a的频率渐渐下降,A的频率渐渐上升,则后代中aa基因型个体不断削减。18.(2024山东等级考二模,23)(15分)某草原中有野生黄羊和草原鼠,也有它们的天敌草原狼。近年来,由于人类的猎杀,狼的数量锐减,野生黄羊的数量起先上升,但同时草原鼠泛滥成灾,草场极度退化,结果又使得野生黄羊数量骤降。请回答下列问题:(1)草原狼的存在,在客观上对野生黄羊的进化起促进作用,理由是

(2)草原鼠和野生黄羊的种间关系是。草原狼的存在对该草原群落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缘由是

(3)草原狼一般不会将全部的野生黄羊和草原鼠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这就是“精明的捕食者”策略。该策略对人类利用野生生物资源的启示是。

答案(1)草原狼吃掉的大多是野生黄羊群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有利于野生黄羊群的发展(2)竞争草原狼的存在制约并稳定了野生黄羊和草原鼠的数量,同时可以让植物资源也比较稳定,进而使得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