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科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福建省泉州科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福建省泉州科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福建省泉州科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福建省泉州科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0福建省泉州科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单选题1.古代埃及、印度、希腊、中国等文明呈现出独立发展的多元特征,这主要是因为()A.大河与高山阻隔了文明沟通B.自然环境和历史发展的不同C.生产力发展水平低限制沟通D.政治动荡导致文明沟通受阻2.下图展示的制度来自于()A.古埃及B.古巴比伦C.古印度D.古希腊3.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很多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其中,兴起于公元前6世纪的是()A.大汉王朝B.亚历山大帝国C.波斯帝国D.阿拉伯帝国4.英国历史学家AR·布恩说,亚历山大最大的功绩是“用最快速最深化的方式将希腊文化灌注到亚洲”,而“东部的影响也以席卷一切之势涌入西方”。这反映出亚历山大的扩张()A.扩大了帝国的版图B.变更了文明沟通的方式C.打通了亚欧商贸通道D.促进了东西方文明沟通5.“最终出现了这样的时代:世界上同时存在两个强有力的大国,他们不仅能够制服蛮族入侵,而且还能把自己帝国的和平国界向外推动。”材料中的“两个强有力的大国”,一个是汉朝时期的中国,另一个是()A.亚历山大帝国B.罗马帝国C.西罗马帝国D.法兰克王国6.下面是读书活动中一段关于“罗马帝国”的笔记,笔记中所能反映的信息是()●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化为帝国;1世纪,在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诞生了基督教;后来被定为国教,得以广泛传播,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2世纪初,罗马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拉丁文也随之不断向外传播,渐渐成为被折服地区的官方语言;●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保存了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曾旺盛一时。A.帝国的扩张给被折服地区带来了灾难B.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C.帝国的扩张客观上促进人类文明传播D.帝国源于爱琴海区域7.据史料记载,波斯帝国时期,有很多希腊人来到波斯,他们之中既有医生、学者、工匠,也有失意的政治家。波斯历代国王喜用希腊医生为御医,希腊工匠在波斯秉承国王的意旨,采纳希腊风格和东方审美观,创建出新的艺术风格。这反映了当时()A.希腊的医学发达先进B.波斯人生活丰富多彩C.东西方文明沟通发展D.希腊人的创建力丰富8.据《后汉书》记载,166年,两个彼此称呼对方为“大秦”但并未自称“大秦”的国家有了第一次外交接触。两国家处于欧亚大陆的东西两端。一条蜿蜒在它们之间的、横跨数个文明带和气候带的“道路”将它们间接连接起来。这条“道路”是()A.丝绸之路B.瓷器之路C.香料之路D.玉石之路9.在西欧封建制度下,封君为取得更多的封臣,封臣为取得更多的封土,以及封土的世袭,使封君封臣关系日益困难化。某甲可以是某乙的封君,某乙的封臣又可以是某甲的封君。这反映了在西欧封建社会()A.封君封臣的身份划分明显B.教会势力被日渐减弱C.政治分裂和国家权力分散D.王权得到进一步发展10.假如你是生活在10世纪某个时期的一家庄园的农奴,那么下述生活场景中,你最不行能遇到的是()A.自备农具和耕畜,在领主直领地上每周无偿劳动3天B.除了拥有肯定的耕地运用权外,还可以耕耘一片自己的草地和牧场C.自己要的生活物品均可以自己生产,如盐和铁D.和庄园领主或其他农奴发生诉讼纠纷,经庄园法庭审理11.这一城市是今日土耳其政治、经济、文化、金融、新闻、贸易、交通中心,是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之一;在世界古代史上,它的陷落曾标记着千年帝国——拜占庭帝国的灭亡。“这一城市”指的是世界古代史上的()A.君士坦丁堡B.罗马城C.耶路撒冷D.腓尼基12.《查士丁尼法典》载:“皇帝的威历、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常,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这表明罗马法()A.维护帝国统治B.爱护财产私有C.保障人人同等D.影响广泛深远13.俄罗斯发端于9世纪建立的基辅罗斯,曾一度是东欧最强大的国家。1547年,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A.法老B.苏丹C.沙皇D.领主14.据《阿拉伯通史》记载:“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岸着几百艘各种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燃料;从中亚细亚和突厥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巴格达是当时世界最繁华的城市B.阿拉伯人垄断东西方商业贸易C.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范围特别广泛D.奴隶制是阿拉伯人扩张的基础15.有学者称:“假如以事态发展的影响为标准,那么穆罕默德无疑是历史上的一位巨人。”穆罕默德的历史贡献是()A.创立了伊斯兰教B.建立奥斯曼帝国C.灭亡拜占庭帝国D.弘扬了印度佛教16.奥斯曼帝国苏莱曼一世(1494—1566年)确定了授给封建骑兵的领地上基督徒农夫应缴纳的税项,税额比有些欧洲基督教国家低。这一措施的干脆影响是()A.建立了封君封臣的体制B.为征伐拜占庭供应了兵源C.授予了农夫土地全部权D.有助于缓和宗教间的冲突17.公元7世纪,某国家整个朝野掀起了“中国化运动”,仿效唐朝的制度和文化,把处于蒙昧状态的民族,向前推动了几个世纪。这个擅长学习的国家是()A.日本B.阿拉伯帝国C.罗马帝国D.拜占庭帝国18.如图是一件发觉于坦桑尼亚的一座陵墓中的瓷器,原产于15世纪左右的中国。这件文物可以用于说明东非国家()A.广泛运用奴隶劳动B.手工业生产很发达C.与中国有贸易往来D.对外贸易范围广泛19.玉米是一种高产农作物,它极大的提高了土地对人口的承载力。下列有“玉米文明”之誉的是()A.埃及文明B.印加文明C.希腊文明D.玛雅文明20.16世纪末,尼德兰的安特卫普商船云集,欧洲的酒、尼绒、金属制品,东部的香料、粮食大都运到这里成交,每年输入的商品总价值高达1600万金克朗。由于贸易发达,市内银行林立,成为欧洲金融中心。这一局面形成的主要缘由是()A.新航路的开拓B.传统商路的复原C.疯狂的殖民掠夺D.封建经济的衰落21.“一般看来,这一变更对欧洲人是有利的,但对其他地方的人则意味着灾难,如由于欧洲传来的天花等疾病,美洲人口大量削减;非洲出现跨大西洋的奴隶贸易;远至澳大利亚,则是长期存在的文化和语言的毁灭”。“这一变更”()A.使东方完全从属于西方B.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C.阻断了人类文明的进程D.摧毁了亚非拉美的传统22.下图中航海路途与之对应信息正确的是()A.通过C.通过D.沿着23.“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记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推动这一“重要转折点”到来的国家是()A.西班牙、葡萄牙B.英国、法国C.意大利、德意志D.英国、荷兰24.美洲变种小麦是在一般小麦的基础上培育出来的新品种。1750年以后,这种小麦在欧洲起先广泛种植,此后白面包不再是欧洲富人地位的象征。据此可知()A.商业革命推动欧洲社会等级趋于同等B.对食物原料的开发趋于世界化C.殖民扩张极大变更了美洲人的经济生活D.原产于美洲的作物通过新航路引入欧洲二、材料阅读25.(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在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代中国、古印度)及希腊、玛雅人民族的神话故事里,都有大洪水甚至洪水灭世的传闻,只是缘由和过程不尽相同。古代希伯来人和古代希腊人也有类似的洪水传闻,其源头是苏美尔神话。在苏美尔人的泥版文书上,人们发觉了故事的最早版本,后通过史诗《吉尔伽美什》被古代希伯来人继承,并传到古希腊人那里,于是就有了流传至今的洪水传闻。中国古代也有“大禹治水”神话传闻,但明显与上述神话差异较大。——摘编自《世界文明探源》(1)写出材料一地图中2、4古代文明的名称,并指出两者的一个不同点。(8分)(2)写出材料一地图中3、6古代文明的名称,并指出两者的一个相像点。(8分)(3)依据材料二,指出古代早期文明的特点。(4分)26.纵观人类历史,不同文明之间的沟通是永恒的主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从张骞通西域至郑和下西洋,沿着丝绸之路,一些域外的物产,如葡萄、核桃等植物,以及胡琴等乐器传入中原地区,印度的佛教思想等也传入中国。但就整体而言,中国在这一阶段始终是以先进文明输出国的姿态存在的。这一过程基本上是和平的。——据王开玺《古代丝绸之路的辐射力》等材料二大约在1500—1800年间,世界各地区之间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其中包括生物意义上的文流。跟随着欧洲探险者漂洋过海,美洲的玉米、花生、烟草等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与此同时,大量非洲的奴隶被运往美洲。1990年后,推动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的力气促进了全球化。新的通信媒体已经将世界联系在一起,并推动全球文化的融合。在全球化中,经济的迅发展导致了环境的恶化、贫富差距加大等问题,这些全球问题须要全球共同解决。——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古代“丝绸之路”对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影响。(4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16世纪以来世界广泛联系的表现,(4分)并分别概括材料二中的两个历史时期世界广泛联系的缘由。(8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请谈谈对人类文明沟通的相识。(4分)2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古时期的欧洲社会)存在一个带有军事性质的领主附庸集团,它是日耳曼人的家族血缘制度、亲兵制度和罗马的军事体制中渐渐产生出来的,与同样带有军事色调的领主、农奴制度相结合,形成一种特别的贵族等级制度;教会,起先拥有精神方面的领导权,驾驭世俗的伦理和信仰。——据马克《世界文明史(上)》材料二对很多人来说,中世纪就是“黑暗时代”,是契入古罗马和文艺复兴之间的一个巨大错误。由于种种缘由,对中世纪的这种不公道的观点持续了整整500年。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溢变更的时代。——(美】朱迪斯·M·本内特等《欧洲中世纪史》材料三在一个浩大的封建农村社会旁边,就站立起了一个弱小的市民社会,这个社会虽然弱小,却充溢了朝气,它是在封建社会主流体制外不断发展的,形成了价值标准,创建了新的文化,正是从这个体制外的力气中,孕育出早期的资本主义社会。——钱程旦《现代文明的起源和演进》(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指出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的基本特征。(6分)(2)材料二作者对欧洲中世纪持何观点?依据材料三对该观点加以说明。(6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美国)教科书的第一个错误是淡化从前探险家的重要性。1492年之前,其他各大州就有人多次到达美洲。哥伦布的重要性首先可归因于欧洲形势的变更,而不是到达了一个“新”大陆。在众多被教科书遗漏的重要因素中,首先是军事技术的进展。1400年前后,欧洲统治者起先运用大型枪炮并学会在船上装备它们。欧洲连绵不断的斗争助长了这种军备竞赛,而军备竞赛又导致射击、军事演练以及围攻技术的发展。关于哥伦布的动机,史料讲得极其清晰,但是大多数教科书在描述哥伦布时,并不敢说追逐财宝是他们来到美洲的动机。——摘编自【美】詹姆斯·洛温《老师的谎言——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错误》材料二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始终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变成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的影响波及各方。一般看来,这一变更对欧洲人是有利的,但对其他地方的人则意味着灾难,如由于欧洲传来的天花等疾病,美洲人口大量削减;非洲出现跨大西洋的奴隶贸易,远至澳大利亚,则是长期存在的文化和语言的毁灭。——摘编自【美】R.R帕尔默等《现代世界史:至1870年》(1)依据材料一,说明美国历史教科书在哥伦布发觉美洲上存在错误的依据。(6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这一变更”出现的主要途径,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这一变更”产生的影响。(8分)

泉州科技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份月考试题测试试题评分参考一、单选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BCCDBCCACB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ACCADACDA题号21222324答案BDAB1.【答案】B【解析】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一方面是地理环境的影响,由此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经济形态;另一方面各地区的历史发展状况存在不同,从而出现文明发展的差异,故选B项;大河与高山阻隔只是地理缘由,说法不全面,解除A项;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的说法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解除C项;政治动荡不是文明多元的主要缘由,解除D项。2.【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图片内容“婆罗门”、“刹地利”、“吠舍”、“首陀罗”等信息可知,图片反映是古印度的种姓制度,故选C项;在古埃及中并没有出现种姓制度,解除A项;在古巴比伦中并没有出现种姓制度,解除B项;在古希腊中也没有出现种姓制度,解除D项。3.【答案】C【解析】略4.【答案】D【解析】略5.【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学问可知,中国的汉朝时期是指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年至220年曹丕建立魏国,罗马帝国起先于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帝制至395年罗马帝国分裂,在公元前后,通过丝绸之路,汉朝和罗马帝国出现了间接的经贸和文化沟通,故选B项;亚历山大帝国的起止时间是公元前336年到公元前323年,与中国的汉朝时期不是一个时间段,解除A项;西罗马帝国的起止时间是395年到476年,与中国的汉朝时期不是一个时间段,解除C项;法兰克王国的起止时间是公元481年到843年,与中国的汉朝时期不是一个时间段,解除D项。6.【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屋大维抛弃共和制,建立起帝制,正式确立了个人专制独裁统治,自此以后,他多次发动对外斗争,使得罗马帝国的疆域扩大为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一方面,在这一过程中充溢了暴力,另一方面,这在客观上也促进了文化的沟通,依据以上内容可知,“帝国的扩张客观上促进人类文明传播”这一表述能够比较全面表达题干表格的内容,故选C项;罗马帝国的对外扩张的确给被折服地区带来了灾难,但是在题干表格中没有涉及这一内容,解除A项;题干表格内容主要涉及罗马文化的传播,并没有涉及其民主政治的相关内容,解除B项;古希腊文明源于爱琴海文明,而古罗马则是以地中海为中心,而不是爱琴海,解除D项。7.【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波斯帝国时期,有很多希腊的医生、学者、工匠、失意的政治家来到波斯,而波斯历代国王也喜用希腊医生为御医,希腊工匠在波斯秉承国王的意旨,采纳希腊风格和东方审美观,创建出新的艺术风格,这说明当时的希腊和波斯人口流淌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沟通与融合,故选C项;波斯历代国王喜用希腊医生为御医,无法说明希腊医学发达,解除A项;希腊人到波斯得到波斯人的欢迎,并不能说明波斯人的生活如何,解除B项;希腊工匠可以采纳希腊风格和东方审美创建新的艺术风格,与希腊人的创建力无关,解除D项。8.【答案】A【解析】材料“两国家处于欧亚大陆的东西两端”为东汉和罗马帝国,它们之间通过丝绸之路,双方有间接的经贸和文化沟通,故选A项;从8世纪末起先,中国陶瓷起先向外输出,B项时间不符合题意,解除B项;香料不是主要商品,解除C项;玉石不是主要商品,解除D项。9.【答案】C【解析】封君封臣关系日益困难化使得国家权力分散,呈现政治分裂态势,故选C项;封君封臣的身份是相对的,划分并不明显,解除A项;仅据封君封臣之间的关系无法推知教会实力如何,解除B项;“某甲可以是某乙的封君,某乙的封臣又可以是某甲的封君”的状况不利于王权的加强,解除D项。10.【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学问可知,中世纪的欧洲,在庄园经济模式下,农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依附于领主而存在,他们被固着于土地上,还须要自备工具为领主服务,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在欧洲中世纪庄园经济形态下,农奴须要自备工具为领主服肯定时间的劳役,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在欧洲中世纪庄园经济形态下,农奴是可以自己生产的生活物品的,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在欧洲中世纪庄园经济形态下,领主或者其管家主持的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以维护庄园的秩序,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1.【答案】A【解析】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A正确;罗马城、耶路撒冷和腓尼基都与拜占庭帝国灭亡无关,也不是今日土耳其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等中心城市,B.C.D错误。12.【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内容可知,“皇帝的威历、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强调的是法律对于巩固古罗马的作用,并且在法律巩固统治的基础之上,“无论在战时或平常,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说明罗马法对于维护帝国的统治有很大的作用,故选A项;题干内容主要强调罗马法对巩固帝国统治的作用,没有涉及私有财产的任何信息,解除B项;古罗马属于奴隶社会形态,是一个阶级社会,既然存在阶级,就不会是人人同等现象,解除C项;题干内容主要述及罗马法对维护帝国统治的作用,没有涉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解除D项。13.【答案】C【解析】1547年,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沙皇,故选C项;法老是埃及最高统治者的称呼,解除A项;苏丹是指一个在伊斯兰教历史上一个类似总督的官职,解除B项;领主多指封建社会中受封领地或采邑的封建主,明显与伊凡四世的实力不相符,解除D项。14.【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巴格达城的码头集聚着来自中国、印度、中亚细亚、非洲等地的货物,说明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范围特别广泛,故选C项;没有世界其它地区城市的比较,不能得出巴格达是当时世界最繁华的城市的结论,解除A项;B项中“垄断”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解除B项;D项材料信息材料无法体现,解除D项。15.【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学问可知,穆罕默德在公元七世纪创立了伊斯兰教,故选A项;奥斯曼一世建立了奥斯曼帝国,解除B项;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灭亡了拜占庭帝国,解除C项;穆罕默德和印度佛教无关,解除D项。16.【答案】D【解析】基督徒农夫所缴税额比欧洲基督教国家还低,这有利于赢得基督徒农夫对政权的认可,缓解帝国境内基督教群众与伊斯兰群众之间的冲突,故选D项;封君封臣体制盛行于中古时期的欧洲,解除A项;苏莱曼一世的措施属于经济方面,并非为解决兵源问题的军事举措,解除B项;确定农夫的应缴税额并不等同于授予其土地全部权,事实上奥斯曼帝国的土地全部权驾驭在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手里,解除C项。17.【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6—7世纪日本出现严峻社会危机,从646年起先,日本经过约半个世纪的改革,仿照隋唐制度建立了中心集权制国家,符合材料中“公元7世纪,某国家整个朝野掀起了‘中国化运动’,仿效唐朝的制度和文化”,故选A项;依据所学7世纪的阿拉伯帝国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不断向外扩张,并未掀起“中国化运动”,解除B项;依据所学,4世纪末,罗马帝国已分裂为东西两部分,5世纪后期,在内外冲突的夹击下,西罗马帝国灭亡,罗马帝国东部渐渐演化为拜占庭帝国,与题干中时间不符,解除C项;7世纪的拜占庭帝国渐渐衰落,并未掀起“中国化运动”,解除D项。18.【答案】C【解析】坦桑尼亚中的陵墓中出土原产于15世纪产自中国的瓷器,说明当时东非国家与中国有贸易往来,故选C项;材料未涉及奴隶劳动问题,解除A项;出土中国的瓷器不能说明东非国家手工业发达,解除B项;仅从出土中国的瓷器来看是无法得出东非国家贸易广泛的结论,解除D项。19.【答案】D【解析】玉米原产美洲,是古代美洲印第安人培育的一种农作物,其中古代玛雅人发展了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故被称为“玉米文明”,故选D项;埃及文明位于非洲,解除A项;印加文明产生于玛雅文明之后,与“玉米文明”不符,解除B项;希腊文明位于地中海地区,解除C项。20.【答案】A【解析】据材料“16世纪末,尼德兰的安特卫普商船云集,欧洲的酒、尼绒、金属制品,东部的香料、粮食大都运到这里成交,每年输入的商品总价值高达1600万金克朗。由于贸易发达,市内银行林立,成为欧洲金融中心”,可知新航路的开拓,使得欧洲商路和商业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丢失了垄断东西方贸易的地位,大西洋沿岸的城市如安特卫普等兴起,故选A项;安特卫普的崛起主要得益于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而不是传统商路的复原,解除B项;“尼德兰的安特卫普商船云集,欧洲的酒、尼绒、金属制品,东部的香料、粮食大都运到这里成交”“由于贸易发达,市内银行林立,成为欧洲金融中心”说明商业贸易发达是安特卫普崛起的主要缘由之一,解除C项;价格革命促使趋于瓦解的封建经济进一步衰落,但材料反映的是欧洲商业革命的影响,解除D项。21.【答案】B【解析】新航路的开拓人们由分散孤立走向整体统一,使得物种及人员在各大洲之间的流淌日益频繁,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故选B项;“完全从属于”的说法过于肯定,解除A项;新航路的开拓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阻断了”的说法错误,解除C项;新航路的开拓冲击了亚非拉地区的传统,“摧毁了”的说法过于肯定,解除D项。22.【答案】D【解析】D航线是麦哲伦开拓的环球航行航线,故选D项;通过A航线到达的是美洲大陆,解除A项;B航线并未抵达印度,解除B项;C航线抵达印度,并未到达太平洋,解除C项。23.【答案】A【解析】从材料“因为它标记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可知材料中的这一重要转折点是指新航路开拓建立了世界范围的联系,故推动这一“重要转折点”到来的国家是最早进行远洋探险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故选A项;英国、法国不是开拓新航路的国家,解除B项;意大利和德意志没有开拓新航路的行为,解除C项;英国和荷兰是后崛起的殖民霸主,但不是最早推动“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的国家,解除D项。24.【答案】B【解析】材料中因美洲小麦种植导致白面包不在成为富人的象征,这说明新航路开拓后物种沟通频繁,故选B项;新航路开拓时,资产阶级新贵族崛起,社会等级并未趋于同等,解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美洲小麦在欧洲种植,变更欧洲饮食结构,解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美洲小麦在欧洲种植,变更欧洲饮食机构,而非强调物种引进欧洲,解除D项。二、材料阅读25.【答案】(1)名称:2处为西亚(两河流域)文明,4处为古希腊文明。(4分)不同点:前者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后者产生了民主政治。(4分)(2)名称:3处为古埃及文明,6处为印加文明。(4分)相像点:国王拥有大权,实行中心集权。(4分)(以上文明之间的比较,言之有理即可)(3)世界各文明之间既有相像性,又有多元性;不同文明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影响。(4分)【解析】(1)第一小问名称,依据所学学问可得出2处在两河流域,为西亚文明;4处在希腊半岛,为古希腊文明。其次小问不同点,结合所学可从政治的角度概括,前者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后者产生了民主政治。(2)第一小问名称,依据所学学问可得出3处在非洲,为古埃及文明;6处在南美,为印加文明。其次小问相像点,依据所学可得出国王拥有大权,实行中心集权。(3)据材料“在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代中国、古印度)及希腊、玛雅人民族的神话故事里,都有大洪水甚至洪水灭世的传闻,只是缘由和过程不尽相同。古代希伯来人和古代希腊人也有类似的洪水传闻,其源头是苏美尔神话”得出世界各文明之间既有相像性,又有多元性;据材料“在苏美尔人的泥版文书上,人们发觉了故事的最早版本,后通过史诗《吉尔伽美什》被古代希伯来人继承,并传到古希腊人那里,于是就有了流传至今的洪水传闻”得出不同文明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影响。26.【答案】(1)新物种的传入,丰富物质生活;外来艺术丰富精神生活;佛教传入,影响中国文化。(4分)(2)表现:物种的沟通;人口流淌;技术和文化传播;世界经济形成体系。(4分)缘由:1500—1800年间: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新航路的开拓;殖民扩张。(4分)1900年后:两极格局瓦解;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的推动;新交通和通讯方式。(4分)(3)文明沟通促进人类社会发展;主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坚持相互敬重、和平互利的原则。(4分)【解析】(1)依据材料一“一些域外的物产,如葡萄、核桃等植物”“胡琴等乐器传入中原地区,印度的佛教思想等也传入中国”可知,新物种的传入,丰富了中国人的物质生活;结合佛教的传入对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可知,外来艺术的传播,丰富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佛教传入,影响了中国文化。(2)第一小问表现,依据材料二“美洲的玉米、花生、烟草等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大量非洲的奴隶被运往美洲”“新的通信媒体已经将世界联系在一起,并推动全球文化的融合”,结合世界经济走向体系化、制度化的史实可知,16世纪以来世界广泛联系的表现包括物种的沟通,人口的流淌,技术和文化的传播,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等。其次小问缘由,依据材料二“世界各地区之间建立了广泛的联系”“跟随着欧洲探险者漂洋过海”,结合新航路的开拓,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和掠夺的史实可知,1500—1800年间世界建立广泛联系的缘由包括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新航路的开拓,世界市场的雏形起先出现,海外殖民扩张与掠夺,黑奴贸易等;依据材料二“推动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的力气促进了全球化”“新的通信媒体已经将世界联系在一起,并推动全球文化的融合”,结合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背景可知,1900年后世界建立广泛联系的缘由包括两极格局瓦解,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的推动,新交通和通讯方式的推广与传播,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等。(3)依据材料二“在全球化中,经济的迅发展导致了环境的恶化、贫富差距加大等问题,这些全球问题须要全球共同解决”等,结合对人类文明沟通的历程的相识以及中国应对对全球问题的方案,可以得出,首先,各种文明之间的沟通促进了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