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二第8讲新民主主义革命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1_第1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二第8讲新民主主义革命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1_第2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二第8讲新民主主义革命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1_第3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二第8讲新民主主义革命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1_第4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二第8讲新民主主义革命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新民主主义革命[课时作业·学以致用]实战演练夯实基础一、选择题1.1919年5月6日,《民国日报》刊登了一篇题为“国民外交协会宣言”的文章,文中指出青岛、山东是“邹鲁之名邦”“孔孟之圣迹”“文明吐露之源泉”。由此可见当时的部分文化精英希望()A.借传统文化深化爱国意识B.促使民主思想进一步扩散C.重塑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D.借文化圣地博得列强理解解析:材料“1919年5月6日”“青岛、山东是……‘文明吐露之源泉’”反映了青岛、山东对中国的巨大意义,这说明当时部分文化精英希望借传统文化深化爱国意识,故A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民主思想,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1919年5月6日”可知,当时新文化运动已经绽开,儒家思想受到抨击,故C项错误;材料中“国民外交协会宣言”发表的目的是激发国民的爱国意识,并不是为了博得列强理解,故D项错误。答案:A2.法国公使在目睹了中国一次重大历史事务后说:“我们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惊异的重要现象,即中国为主动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舆论。”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也说:“中国人民从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一个整体。”材料反映的历史事务,其影响是()A.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B.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C.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D.使中国的革命面貌面貌一新解析:据材料“中国为主动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舆论”“中国人民从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一个整体”可知这个历史事务是五四运动,故选A项;B项是辛亥革命的影响,解除;C项是国民革命的影响,解除;D项是中共诞生的影响,解除。答案:A3.理论界对五四运动有着不同看法。第一种观点认为“五四”精神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其次种观点认为,五四运动表现最充分、最剧烈的是“科学与民主精神”。第三种观点认为,人的启蒙是五四运动的精髓和真谛。这说明()A.历史事务难以客观评价B.阶级立场确定历史说明C.历史探讨丰富历史相识D.时代变迁影响历史结论解析:题干中对于五四精神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丰富了对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的相识,故选C项;题干中的三种观念都有合理性,且较为客观合理,解除A项;题干中的三种观念基本上都是对五四精神的确定,无法判定三种观点属于不同的阶级立场,解除B项;题干中的三种观点不能体现受时代变迁的影响,解除D项。答案:C4.中共二大依据列宁的建党学说,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少数确定听从多数”“下级机关须完全执行上级机关之吩咐”“全国大会及中心执行委员会之决议,本党党员皆须确定听从之”。这说明中共()A.实现从无趣到成熟的转变B.高度重视党内组织建设C.避开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D.起先受到国际因素影响解析: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少数确定听从多数”“下级机关须完全执行上级机关之吩咐”等内容是组织建设的表现,故选B项;“依据列宁的建党学说,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不能体现其自己的思想和实力,不算成熟,解除A项;“右倾机会主义”在大革命中正是受到共产国际的影响产生的,解除C项;“中共二大依据列宁的建党学说”这里不是“起先”,中共一大就是在共产国际的支持下诞生的,解除D项。答案:B5.1923年1月,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这是共产国际第一次就中国问题特地作出决议。这说明共产国际()A.视国共关系为中国头等要事B.意图干预中国革命道路C.干脆领导中国民主主义革命D.旨在实现国共和平共处解析:材料中共产国际第一次就中国问题特地作出决议,说明共产国际重视国共关系,故A项正确;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并非干预中国革命,故B项错误;共产国际通过指示间接领导中国民主主义革命,故C项错误;此时国共两党非敌对关系,不存在两党和平共处的问题,故D项错误。答案:A6.1923年12月25日,中共中心发出第13号通告:“吾党在此次国民党全国大会代表中,希望每省至少当选一人,望各区会与地方会预商当选之同志,此同志必需政治头脑明晰且有口才,方能在大会中订正国民党旧的错误观念。”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共中心()A.注意国共合作中党的独立性问题B.触及无产阶级的革命领导权问题C.强调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紧迫性D.打算改组并驾驭国民党的领导权解析:据材料“同志必需政治头脑明晰且有口才,方能在大会中订正国民党旧的错误观念”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处在国共即将合作之际,仍旧保持共产党的独立性,故选A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保持共产党的独立性,而未涉及无产阶级的革命领导权问题,解除B项;材料“方能在大会中订正国民党旧的错误观念”可知强调共产党的独立性,而未涉及革命统一战线的紧迫性,解除C项;依所学,国民革命时期,国民党驾驭领导权,解除D项。答案:A7.下图为1927年创作的漫画《革命歌声》(画中字:锄列强,倒军阀,灭尽世上压迫人!)该漫画反映了()A.北伐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B.列强支持下军阀割据混战C.农夫运动协作革命军北伐D.中共武装抗拒美蒋新军阀解析:由材料“锄列强,倒军阀,灭尽世上压迫人”可知农夫对北伐斗争的支持,故选C项;北伐未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解除A项;材料强调北伐斗争而非军阀混战,解除B项;北伐斗争是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解除D项。答案:C8.在1927年秋收起义部队的三湾改编中规定:党支部建在连上(此前营、连、排没有党组织),排设党小组;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决议案(一九二九年十二月)规定: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上述规定旨在()A.确立党指挥军队的建军原则B.明确革命军队的政治任务C.把发展党员定为中心工作D.强化革命军队的军事纪律解析:由材料中的“党支部建在连上,排设党小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可知中国共产党强调党对军队的确定领导,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党指挥枪即军队由谁指挥的问题,而没有明确军队的政治任务,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发展党员的问题,故C项错误;题干没有强调军队的军事纪律问题,只是指挥权的问题,故D项错误。答案:A9.毛泽东:“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发展我们的武装力气。”材料中这段话的背景是()A.土地革命的开展B.秋收起义中受挫C.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拓D.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创立解析:据材料“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发展我们的武装力气”并结合所学,1927年秋收起义的目标是进攻长沙,可知这段话的背景是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受挫,故选B项。答案:B10.1934年9月,《红旗周刊》指出:“湖南……江西等六省灾情最重,良田被毁,饿殍遍布,国民政府因国民党腐化而救灾不力,只有推翻国民党统治,建设劳动工农贫民自己的政权,才能从根本上根绝水患。”该材料的主旨是()A.向全国通报六省灾情以争取救援B.揭露国民政府的腐朽性和反动性C.只有建立人民政权才能断绝灾难D.将救灾工作同土地革命结合起来解析:从材料“只有推翻国民党统治,建设劳动工农贫民自己的政权,才能从根本上根绝水患”,可知材料把救灾与推翻国民党腐朽统治的土地革命任务相结合,故D项正确。答案:D11.下表为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的主要法律文件统计表(部分)。这些法律文件()时间文件时间文件1928《井冈山土地法》1942《陕甘宁边区保障人权财权条例》1929《兴国县土地法》1946《哈尔滨市施政纲领》193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1947《中国土地法大纲》1939《惩治汉奸条例》1948《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A.表明农夫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B.凸显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C.可以印证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的轨迹D.主导了国内社会主要冲突的转化解析:材料中,从1928年到1948年中共制定的法律由“土地法”为主到制定城市管理和政府管理法律,体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故选C项;材料中“《惩治汉奸条例》”和“《哈尔滨市施政纲领》”表明农夫问题不是始终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解除A项;凸显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的是1954年宪法,解除B项;法律文件是社会冲突的体现,不能主导社会主要冲突的转变,解除D项。答案:C12.一位解放军指挥员在诗中写道:“四十昼夜风云,三千里路征程;雄师南下,跨陇海,越黄泛,铁骑饮马长江滨;壮举谁为者,刘邓常胜军。”他描写的是()A.解放军渡江作战解放了南京B.刘邓大军组织发动淮海战役C.晋冀鲁豫解放军跃进大别山D.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解析:“四十昼夜风云,三千里路征程;雄师南下,跨陇海,越黄泛,铁骑饮马长江滨;壮举谁为者,刘邓常胜军”指的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故C项正确。答案:C二、非选择题13.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日渐自觉的理性民族主义时代的到来,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全部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洪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摘编防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材料二20世纪20年头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夫、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阔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斗争的迅猛推动,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学问,指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国际政治背景。(2)据材料二,归纳国民革命运动促进中国民族主义发展与深化的集中表现。结合所学学问,指出“北伐斗争的迅猛推动”取得的重大成果。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遍及海内外全部中国人中间”等信息归纳;其次小问,据“巴黎和会前后”及有关中国的相关信息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各个阶层的广阔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综合概括;其次小问,结合北伐斗争的影响分析。答案:(1)基本特点:爱国阶层主动抗争;国人广泛参加爱国运动;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相结合。国际政治背景: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巴黎和会对中国主权的严峻损害。(2)集中表现:反帝反封建成为人民的共同目标;国共通过大规模的社会动员推动爱国斗争。重大成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改变年份党员人数年份党员人数1921年7月(一大)531934年30万1922年6月(二大)1951937年初4万1923年6月(三大)4321940年80万1925年1月(四大)9941945年4月(七大)121万1927年4月(五大)5.7万1947年12月270万1927年4月后1万1949年10月448万1928年6月(六大)4万——摘编自孙应帅《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与结构改变及发展趋势》结合材料及所学学问,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改变”自行拟定一个主题,并进行论证。(要求:主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改变”数据中列举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员人数在不同时期的数据,从中可以提炼出不同的角度,确立不同的主题,如①就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削减现象,进行分析论证(1927年和1934-1937年初)。②就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由少增多,选取随意两个时间段进行分析论证(1925-1927年;1927-1934年和1937-1940年等)。③选取增减各一个时期,进行分析论证。④从改变总的趋势,看中国共产党如何在奋斗中不断壮大。最终结合所学学问进行论证。答案:示例论题: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削减缘由略探。论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