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_第1页
二十六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_第2页
二十六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_第3页
二十六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_第4页
二十六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十六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20分钟55分)基础全面练1.(3分)(2024·云浮高一检测)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解析】选C。A在材料中未体现;新政权建立是在1949年,与材料时间“1956年”不符,故B错误;依据材料时间“1956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国家法制,故C符合题意;材料中未体现政治体制改革,排除D。2.(3分)毛泽东在某文章中指:“我们党走过二十八年了,大家知道,不是和平地走过的,而是在困难的环境中走过的,我们要和国内外党内外的敌人作战……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些阶级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团结起来,组成自己的国家,选举自己的政府……对于人民内部,则实行民主制度,人民有言论集会结社等项的自由权。选举权,只给人民,不给反动派。”该文章是()A.《论联合政府》B.《论人民民主专政》C.《论十大关系》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解析】选B。该文章分析了人民民主专政以及各阶级在人民民主专政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内容,B正确;A完整地阐述了党的三大作风,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建设的学说,对于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建立新中国,具有重要意义,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论述的是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十种关系,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提出了正确区分处理社会主义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科学论断,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3.(3分)1960年初,红旗渠工程正式启动,该工程历时十年。大渠盘绕在太行山腰,逢山钻洞、遇沟搭桥,共削平山头1250座,凿通隧道211条。红旗渠的开凿说明()A.国民经济遭遇了重大挑战B.“左”倾错误得到有效纠正C.公有制确立激发建设热情D.三线建设取得重大成就【解析】选C。根据材料“大渠盘绕在太行山腰,逢山钻洞、遇沟搭桥,共削平山头1250座,凿通隧道211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旗渠工程艰难,成功克服困难反映了公有制确立激发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故C正确;A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左”倾错误,排除B;红旗渠工程不属于三线建设,排除D。4.(3分)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总任务。1962年初,中央工作会议提出了国民经济十年初步设想:一是“基本上解决我国人民的吃、穿、用的问题”,二是“基本上建成一个独立的完整的经济体系”。这一变化()A.改变了大力发展工业的基本方针B.促进了国民经济调整工作的进一步展开C.开始提出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方针D.明确了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解析】选B。从“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到“基本上解决我国人民的吃、穿、用的问题”“基本上建成一个独立的完整的经济体系”可得出针对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中央对经济政策有所调整,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故B正确;工业化方针没有改变,排除A;“开始提出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方针”是在1960年,排除C;1964年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排除D。5.(3分)下图反映的是我国1953—1970年农业总产值的变化情况,其中年均增长率出现最高值的原因是()A.国民经济调整成效突出B.国家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推动D.工业化建设掀起高潮【解析】选A。由柱状图可知,我国农业总产值在1963—1965年这一阶段年均增长率出现最高值,联系所学可知,这与国民经济调整中“八字方针”的落实有关,A正确;1956年,计划经济体制已经确立,B排除;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于1953年,基本完成于1956年底,C排除;工业化建设掀起高潮主要在“一五”计划时期,D排除。6.(3分)“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这是1962年周恩来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此对联是对当时党中央哪一国民经济建设方针的注解()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B.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C.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解析】选D。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面对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在1961年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故选D;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是1953年提出的,排除A;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都是“左”的错误的表现,均出现于1958年,排除B、C。7.(3分)(2023·佛山高一检测)1956年召开中共八大,1958年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65年国民经济发展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1966年发动“文化大革命”。据此推断此时期()A.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B.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发展C.新中国外交已步入世界民族之林D.民主法制建设严重落后于经济【解析】选A。材料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故选A;“1958年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66年发动‘文化大革命’”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挫折和失误,B以偏概全,排除;题干信息反映的是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的曲折发展,没有关于新中国外交的相关信息,排除C;题干信息主要围绕社会主义建设展开,并没有将民主法制建设与经济发展进行比较,所以不能得出“民主法制建设严重落后于经济”的结论,排除D。8.(3分)20世纪60年代前期,党中央、毛泽东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将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成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三线建设()A.源于朝鲜战争导致国际形势紧张B.建设重点位于东部和东北部地区C.推进了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D.大规模备战备荒阻碍了工业发展【解析】选C。“三线建设”中的项目多数位于中西部地区,从而推动了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故选C;朝鲜战争在20世纪50年代前期就已经结束,“三线建设”是源于当时中美、中苏关系的紧张,排除A;“三线建设”的重点位于中西部地区,排除B;“三线建设”的项目多数为重工业,所以大规模备战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工业发展,排除D。9.(3分)由下图可知,我国国民经济在1967年、1968年出现了下降的趋势,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造成工农业减产B.经济建设处于无计划状态C.“文化大革命”扩展到经济领域D.“大跃进”运动影响了人们生产的积极性【解析】选C。1966年至1976年,我国处于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时期,这场政治斗争扩展到经济领域,给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C正确;自然灾害有一定的影响,并非主要原因,A排除;当时我国推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B错误;“大跃进”运动兴起于1958年,D排除。10.(3分)20世纪60年代初,大庆工人吃大苦、耐大劳,坚持“三老四严”“四个一样”和保持“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精神风貌,出色地完成了石油会战,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如图是石油工人王进喜的日记,这段文字可以作为探究下列哪种精神的史料()A.“红船精神” B.长征精神C.西柏坡精神 D.劳模精神【解析】选D。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广大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涌现出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劳模精神,故选D。综合应用练11.(3分)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上指出:“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工业落后的国家。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发展社会主义的工业。”这次会议的召开()A.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确立B.为“一五”计划的实施奠定了基础C.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一次成功探索D.表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完全解决【解析】选C。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因此中共八大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一次成功探索,C正确;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排除A;1953年已经开始实施“一五”计划,排除B;D表述太绝对,错误,排除。12.(3分)1956年,毛泽东提出要正确处理各类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并提出在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工作中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1957年又提出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等思想。这表明毛泽东在()A.践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B.研究如何深入开展社会主义革命C.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解析】选C。1956年,我国完成三大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毛泽东提出要正确处理各类矛盾,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出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等,反映了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C正确;“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无法体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排除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与开展社会主义革命无关,排除B;改革开放后我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13.(3分)1962年,全国许多正在施工的大型工业项目被紧急叫停,大中型项目比1961年减少了近一半。相比1960年,1962年的工业计划指标下降47%,其中重工业更是下降了近60%,这些做法()A.彻底纠正了经济建设的错误B.消除了全国经济困难局面C.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局限D.有利于调整国民经济结构【解析】选D。材料表明政府意图减少重工业在经济计划中的比重,这有利于国民经济的良性调整,让更多的人力、物力用于发展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农业和轻工业,这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缓和了国家经济困难的局面,D正确;A、B、C的表述都太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14.(3分)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回忆录中指出,尼克松当选总统后,我有幸被任命为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我们向不同的人表示愿意改善同中国的关系,我们认为他们也许能向中国转达。美国愿意改善中美关系客观上说明()A.新中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的增强B.中国重返联合国改变美苏对峙格局C.中美两国的利益冲突基本得以消除D.中美成为决定国际关系的主导力量【解析】选A。美国之所以愿意同中国改善关系,是因为新中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的增强,A正确;中国重返联合国并没有改变美苏对峙的格局,排除B;中美两国的根本利益冲突并没有消除,也不可能消除,排除C;中国不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导力量,排除D。15.(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毛泽东在1961年末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期间讲道:“这十二年,恐怕还是做对了的是主要的,占第一位,错误占第二位。我们十二年,已经有了两方面的经验,这就更强了,而不是更弱了。”——摘自《毛泽东年谱(1949-1976)》根据以上材料,概括一个主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要求:表述成文,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主题: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阐释: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基本好转。1953年,中共中央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到1957年底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1953—1956年进行了三大改造,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确立。1956年中共八大胜利召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蓬勃开展起来。但中共八大之后中共中央领导人片面追求经济建设中的高速度,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轻率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左”的错误迅速发展,使国民经济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导致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国民经济形势好转,取得了巨大成就。总之,1949—1961年我国的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