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突破训练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_第1页
江苏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突破训练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_第2页
江苏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突破训练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_第3页
江苏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突破训练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_第4页
江苏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突破训练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一文言文阅读

近三年江苏卷命题与考情分析

题目信息考点考向

文言文言分析文化文言归纳

年份选文类型作者

实词虚词概括常识翻译要点

《临川汤先生邹迪光

2019传记VVVV

传》(明代)

《重到沐阳图袁枚

2018散文VVVV

记》(清代)

《汪容甫先生王引之

2017传记VVVV

行状》(清代)

1.近三年江苏高考卷文言文选材形式上不断求变:状、记、传。从表达方式上看,

基本上为记叙类,重点在记人叙事,尽管有些文本是几种表达方式兼用。

2.四道题目,题型相对稳定,全面考查五大考点,设题紧扣中学文言文教学实际,

又能提供新的角度和知识点,如2017年加大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可以引发学

生深入思考,也有利于中学文言文教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2018~2019年加

大对分析概括考查,预计2020年考查分析概括可能性比较大,其他题型相对稳定。

一、(2019・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临川汤先生传

邹迪光

先生名显祖,字义仍,别号若士,豫章之临川人。生而颖异不群。体玉立,

眉目朗秀。见者啧啧曰:“汤氏宁馨儿。”五岁能属对。试之即应,又试之又应,

立课数对无难色。十三岁,就督学公试,补邑弟子员。每试必举其曹偶。庚午举

于乡,年犹弱冠耳。见者益复啧啧曰:“此儿汗血,可致千里,非仅仅躁躅康庄

也者。”

丁丑会试,江陵公①属其私人啖以巍甲而不应。曰:“吾不敢从处女子失身

也。”公虽一老孝廉乎,而名益鹊起,海内之人益以得望见汤先生为幸。至癸未

举进士,而江陵物故矣。诸所为附薰炙者,骏且新没矣。公乃自叹日:“假令予

以依附起,不以依附败乎?”而时相蒲州、苏州两公,其子皆中进士,皆公同门

友也。意欲栗之入幕,喇以馆选,而公率不应,亦如其所以拒江陵时者。

以不留都山川,乞得南太常博士。至则闭门距跃,绝不怀半刺津上。掷书万

卷,作蠹鱼其中。每至丙夜,声琅琅不辍。家人笑之:”老博士何以书为?”日:

“吾读吾书,不问博士与不博士也。''寻以博士转南祠部郎。部虽无所事事,而公

奉职宓慎,谓两政府进私人而塞言者路,抗疏论之,谪粤之徐闻尉。居久之,转

遂昌令。又以矿税事多所跋戾②,计偕之日,便向吏部堂告归。虽主爵留之,典选

留之,御史大夫留之,而公浩然长往,神武之冠竟不可挽矣。

居家,中丞惠文、郡国守令以下,干旄往往充斥巷左,而多不延接。即有时

事,非公愤不及齿颊。人劝之请托,曰:“吾不能以面皮口舌博钱刀,为所不知

后人子。”指床上书示之:“有此不贫矣。”公于书无所不读,而尤攻《文选》

一书,至掩卷而诵,不讹只字。于诗若文无所不比拟,而尤精西京六朝青莲少陵

氏。公又以其绪余为传奇,若《紫箫》《还魂》诸剧,实驾元人而上。每谱一曲,

令小史当歌,而自为之和,声振寥廓。识者谓神仙中人云。

公与予约游具区灵岩虎丘诸山川,而不能办三月粮,逡巡中辍。然不自言贫,

人亦不尽知公贫。公非自信其心者耶?予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选自《汤显祖诗文集》附录,有删节)

【注】①江陵公:指时相张居正,其为江陵人。②蹦戾:乖舛,谬误。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每试必雄其曹偶雄:称雄。

B.酬以馆选酬:应酬。

C.以乐留都山川乐:喜爱。

D.为所不知后人才计:考虑。

解析“酬以馆选”是介词结构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馆选酬”,若将“酬”

解释为“应酬”,明显不通,正确解释应为“酬答”。

答案B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汤显祖持身端洁,拒绝了时相张居正的利诱,海内士人都以结识他为荣幸。

B.因为上书批评当权者徇私情、塞言路,汤显祖被贬官至广东,做了徐闻尉。

C.汤显祖辞官回家后,当地官员争相与他交往,而汤显祖不为私事开口求人。

D.汤显祖与邹迪光相约三月份到江南一带游玩,但没准备好粮食,因而作罢。

解析D项望文生义。“三月份”“没准备好粮食”错,原文是“而不能办三月

粮”,“三月粮”是化用《逍遥游》中的“适千里者,三月聚粮”,引申为远行的

资费,不能理解为“三月份”和“粮食”。

答案D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见者益复啧啧曰:“此儿汗血,可致千里,非仅仅躁嘤康庄也者。”

⑵然不自言贫,人亦不尽知公贫。公非自信其心者耶?予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解析涉及重点实词、虚词,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等文言知识点。(1)“益”,

越发。“此儿汗血”是判断句。“躁踱”,小步行走。“躁段”后省略介词“于”。

“康庄”,大路。(2)“然”,但。“然不自言贫”是省略句和倒装句,即“然(汤

公)不言自贫”。“尽”,都。“信”,信从。“公非自信其心者耶?”是否定疑

问句和倒装句,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即“公非信自其心者耶?”“虽”,

即使。“忻慕”,喜悦羡慕。

答案⑴见到他的人越发啧啧称赞道:“这个年轻人(好比)是汗血宝马,能日行千

里,不是那种只能在大路上小步行走的马。”

⑵但他自己不说穷,别人也不都知道他穷。汤公不正是信从自己内心的人吗?我

即使为他执鞭驾车,也是乐意和向往的。

4.请简要概括汤显祖读书为文的特点。(4分)

解析汤显祖读书为文的情况主要在第三、四段。第三段“掷书万卷……不问博

士与不博士也“,说明汤公读书的目的不为功名,乐此不疲。第四段“公于书无

所不读,而尤攻《文选》一书,至掩卷而诵,不讹只字”,说明汤公读书面广,

又有专攻。“于诗若文无所不比拟,而尤精西京六朝青莲少陵氏”,说明他读书

的效果。“公又以其绪余为传奇,若《紫箫》《还魂》诸剧,实驾元人而上。每谱

一曲,令小史当歌,而自为之和,声振寥廓”,说明他不但创作戏剧的水平超过元

代作家,还与侍从一起演唱,创演合一。根据以上“读书为文”的信息,用精练

的语言分条概括出即可。

答案读书不为功名,乐此不疲;于书无所不读,尤精《文选》;诗文无所不能,

直追汉唐;戏曲创演结合,超过元人。

【参考译文】

先生名叫汤显祖,字义仍,别号若士,是豫章郡临川人。天生出众,不同于

一般小孩。形体秀美,眉目清秀。见到他的人都啧啧称赞说:“汤家生了这样好

的孩子。”他五岁就能诗文对句。别人考他就能对上,又考他又能对上,立即出

数个对子考他,回答时也面无难色。十三岁,参加督学主持的考试,补为县学生

员。每次考试必定在同辈中称雄。庚午年在乡试中中举,年纪才二十岁。见到他

的人越发啧啧称赞道:“这个年轻人(好比)是汗血宝马,能日行千里,不是那种只

能在大路上小步行走的马。”

(汤公)丁丑年参加会试,张居正嘱咐他的亲信用会试甲榜来诱惑他,他不答应。

他说:“我不敢像处女失身那样失去我的操守。”汤公虽然一直是孝廉,但是名声

大振,天下人都把能见到汤先生当作荣幸。一直到癸未年考中进士,而这时张居

正已经故去了。那些依附张居正的人,逐渐失势了。汤公于是感叹说:“假如我因

为依附(权势)而升官,不也会因为依附(权势)而失败吗?”而当时掌管蒲州、苏州

两地的地方长官,他们的儿子都考中了进士,都是汤公的同门学友。他们都想邀

请汤公进入幕府,用人选翰林院来酬答他,但是汤公都不答应,就如同他拒绝张

居正时那样。

汤公因为喜爱南京的山水,求得南京太常博士的职务。到了就闭门不出,绝

不靠半点名气达到升官的目的。备书万卷,像书虫一样酷爱读书。经常到了半夜,

读书声还琅琅不停。家人笑话他:“老博士还用得着读书吗?"他说:“我读我的

书,不问是不是博士。”不久凭太常博士的身份转任南京祠部郎。部里虽然没有什

么事,但是汤公任职认真谨慎,他认为北京南京两个政府任用亲信而堵塞了进谏

的渠道,就上书直言这件事,被贬谪为广东徐闻县尉。过了很长时间,转任遂昌

县令。又因为矿税的事情有很多谬误,和计吏一起到京的那天,就向吏部请求辞

职。虽然主爵挽留他,典选挽留他,御史大夫挽留他,但是汤公一腔浩然正气坚

持离开,朝廷的官职最终也不能留下他。

汤公住在家里,自中丞惠文、郡国守令以下,官员的仪仗往往充满巷子,但

汤公经常不迎接。即使有时事,若不是引发公愤汤公不谈论。人们劝他为他人办

事说情,他说:“我不能拿自己的脸面言辞来换取钱财,我要为我不知道的后人考

虑。”指着床上的书给人看,说:“有这些书就不穷了。”汤公对书没有不读的,尤

其致力研究《文选》一书,到了合上书背诵不错一个字的程度。对于诗文他没有

不比较斟酌的,尤其精通西京、六朝、李白、杜甫的文体。汤公在他的空余时间

写传奇,像《紫箫》《还魂》等剧目,实在是超过元代其他作家。每谱成一首曲子,

让侍从当场歌唱,自己唱和,声音震动辽阔的天空。懂行的人说他是神仙中人。

汤公和我约定游览太湖、灵岩、虎丘等山川,却不能准备好长时间旅行的钱

财,犹犹豫豫,中途停止了。但他自己不说穷,别人也不都知道他穷。汤公不正

是信从自己内心的人吗?我即使为他执鞭驾车,也是乐意和向往的。

二'(2018•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重到沐阳图记

袁枚

古之人往往于旧治之所三致意焉。盖贤者视民如家,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

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余聿沐阳二年,乙丑,量移白下。今戊申矣,感吕峰

亭观察三礼见招,十月五日渡黄河,宿钱君接三家。钱故当时东道主,其父鸣和

痛而髯,接三貌似之,与谈乃父事,转不甚晓。余离沐时,渠裁断乳故也。

夜阑置酒,闻车声哼哼,则峰亭遣使来迎。迟明行六十里,峰亭延候于十字

桥,彼此喜跃,骄裤同驱。食顷,望见百雉遮遮,知沐城新筑。衣冠数十辈争来

扶车。大概昔时骑竹马者,俱龙钟杖藜矣。

越翌日,入县署游观,到先人秩膳处,姊妹斗草处,昔会宾客治文卷处,缓

步婆娑,凄然雪涕,虽一庖混、一井屋,对之情生,亦不自解其何故。有张、沈

两吏来,年俱八旬。说当时兴某狱,入帘荐某卷,余全不省记。慌然重提,如理

儿时旧书,如失物重得。邑中朱广文工诗,吴中翰精鉴赏,解、陈二生善画与棋,

主人喜论史鉴,每漏尽,口犹澜翻。余或饮,或吟,或弈,或写小影,或评书画,

或上下古今,或招人来,或呼车往,无须臾闲。遂忘作客,兼忘其身之老且衰也。

居半月,冰霰渐飞,岁将终矣,不得已苦辞主人。主人仍送至前所迎处,代

为冷筐箧,束缰蚓毕,握手问曰:“何时再见先生?”余不能答,非不答也,不

忍答也。嗟乎!余今年七十有三矣,忍欺君而云再来乎?忍伤君而云不来乎?然

以五十年前之令尹,揭来旧邦,世之如余者少矣;四品尊官,奉母闲居,犹能念

及五十年前之旧令尹,世之如吕君者更少矣。离而合,合而离,离可以复合,而

老不能再少。此一别也,余不能学太上之忘情,故写两图,一以付吕,一以自存,

传示子孙,俾知官可重来,其官可想,迎故官如新官,其主人亦可想。孟子曰:

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奋乎百世之下,而况于亲炙之者乎?提笔记之,可以风

世①,又不徒为区区友朋聚散之感也。

【注】①风世:劝勉世人。

(选自《小仓山房诗文集》,有删节)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余季沐阳二年宰:治理。

B.说当时次某狱决:打开。

C.代为半筐箧治:备办。

D.奉母闲居奉:侍奉。

解析决:处理。

答案B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四品官员吕峰亭在家闲居期间,连续写信邀请老县令旧地重游,袁枚因此再到

沐阳。

B.当年袁枚离开沐阳时,钱接三才断奶,因此谈及其父钱鸣和的往事,接三不太清

楚。

C.八十多岁的张、沈两吏是袁枚的老同事,还能依稀记得些许往事,多数事已忘记

了。

D.吕峰亭在寒冬时节送客至十字桥,宾主作别时,袁枚觉得自己有生之年很难再

来了。

解析“多数事已忘记了”说错了对象,原文指出“余全不省记”,可见是袁枚

本人把多数事都忘记了。

答案C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迟明行六十里,峰亭延候于十字桥,彼此喜跃,骈辍同驱。

⑵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奋乎百世之下,而况于亲炙之者乎?

解析抓住关键词和特殊句式进行翻译。(1)迟明:天快亮的时候。骈麟:驱车一

同前往。”延候于十字桥”是状语后置句,翻译时应体现出。(2)风:高尚的品德。

闻:听说。亲炙:亲受熏陶。“奋乎百世之下''是状语后置句,翻译时应体现出。

答案(1)天快亮的时候,行驶了六十里,吕峰亭在十字桥迎接,两人(见面)十分欣

喜,便驱车一同前往。

⑵听说伯夷、柳下惠那样的高风,百代之后的人听到,也能奋发,更何况亲受熏

陶的人呢?

8.文中“可以风世”的内容有哪些?请简要概括。(4分)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可以风世”的意思。根据注释可知,此题实际是

要求概括袁枚的观点。抓住原文中的关键句“盖贤者视民如家,居官而不能忘其

地者,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可提炼出第一个要点;再结合作者重回早时

做官的地方沐阳时的受欢迎程度,以及作者在结尾的议论,可归纳出第二个要点。

答案①为官当勤政爱民,百姓会怀念他;②为人当感恩重义,后代会仿效他。

【参考译文】

古代的人往往对过去任职所在地多次问候。大概是贤能的人把老百姓看得如

同家人,担任官职而不能忘记任职所在地的人,那地方的人,也不能忘记他。我

在沐阳担任县令两年,乙丑年,调迂到南京。现在已是戊申年了,感动于吕峰亭

观察使连写三封信邀请我,我十月五日渡过黄河,住宿在钱接三家。钱君本是当

时的东道主,他的父亲钱鸣和清瘦并且留着胡子,接三长得很像他,与他谈起他

父亲的事,他反而不很清楚。这是我离开沐阳时,他才断奶的缘故啊。

夜深了摆下酒宴,听到车声睛裤,是峰亭派遣使者来接我。天快亮的时候,

行驶了六十里,吕峰亭在十字桥迎接,两人(见面)十分欣喜,便驱车一同前往。一

顿饭工夫,看见城墙挡在前面,知道这是沐阳城新建的。几十位官绅争着来扶车。

大概昔日的儿童,现在已是老态龙钟拄着拐杖的人了。

第二天,进入县衙游览,到之前人们准备膳食的地方,姊妹斗草玩耍的地方,

昔日会见宾客处理文卷的地方,缓步行走,盘桓逗留,潸然泪下,伤感地擦拭着

眼泪;即使是一间厨房、一间浴室、一口井、一处排水的阴沟,也对此生情,也

不明白这是什么原因。有张、沈两个官吏过来,年纪都已八十。他们说起当年我

处理某个案件,担任科举阅卷官时推荐某个考卷,我完全不记得了。重提旧事一

下子醒悟过来,如同整理儿时的旧书,如同失去的东西重新得到。县中朱广文擅

长写诗,吴中翰精于鉴赏,解、陈二位年轻人擅长绘画与下棋,主人喜欢谈论史

鉴,经常到了深夜,嘴里还在滔滔不绝。我有时饮酒,有时吟诗,有时下棋,有

时画人物小像,有时品评书画,有时谈论上下古今,有时招人过来,有时叫车前

往,没有片刻闲暇。于是就忘记了自己是在做客,也忘记了自己年老并且衰朽了。

住了半月,冰雪渐飞,一年将要结束了,不得已苦苦地辞别主人。主人仍然

送到之前迎接我的地方,替我整理好行装,牵好缰绳完毕,握着我的手问道:“何

时能再见到先生?"我不能回答,不是不回答,是不忍心回答。唉!我今年已经

七十三了,忍心欺骗他说能再来吗?忍心伤害他说不再来吗?然而以五十年前县

令的身份,到过去任职的地方拜会,世上像我这样的人很少;四品的尊贵官员,

奉养母亲闲居在家,还能想到五十年前的老县令,世上像吕君的人更少啊。离散

而又聚合,聚合而又离散,离散可以再聚合,但人老了却不能再年少。这一别之

后,我不能学习修养高的人忘记喜怒哀乐之情,所以绘制两图,一幅用来送给吕

君,一幅用来自存,传给子孙,使他们知道官员可以重来旧地,做官的人可以这

么想,迎接旧官如同新官,主人也可以这么想。孟子说:听说伯夷、柳下惠那样

的高风,百代之后的人听到,也能奋发,更何况亲受熏陶的人呢?提笔记下这件

事,可以劝勉世人,又不仅仅是对区区几个朋友的聚散而生的感触。

练后思悟

思考1:文言实词题如何才能快速判断?

思考2:概括分析题、客观题各选项顺序有何特点,你又该如何排除判断?主观概

括题该注意什么?

思考3:翻译题的得分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你一般怎样准确翻译这两个句子?

题型研训一实词含义判断

文言实词正误辨析,在近几年江苏考卷中是必考题型。文言实词犹如搭积木

中的块块积木,它不仅是建筑的材料,更是构建骨架的本身。同时,文言实词为

核心考点,其余所有的翻译、文意、概括分析等都以它为基础。考试中,命题者

考查考生的积累,更考查对那些疑难实词的推断能力。对于疑难实词的推断,是

实词辨析题和翻译题最重要的题点。怎么推断?要使用哪些方法?这些方法是如

何综合使用的?这些都是考生需要解决的问题。

文言实词含义判断“六法”

1.联想迁移法

高考对于文言文的考查,坚持“课外材料课内考”这一原则,所考查的文言

实词,其意义在教材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考生拿到考题时要运用联想,

充分调动大脑中的储存信息,进行灵活迁移,通过比照,辨其异同,然后推断文

言实词的意义。

如2015年浙江卷第16题C项“侯下隼”,可以联想一下以前学过的内容。《张

衡传》中的“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

称为政理”中的“下车”意为“官员初到任”。根据上下文语境,不难发现此处

“下车”应该解释为“官员初到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梦锡重厚方雅,多识故事,数言朝廷日杨氏霸国之旧:尚法律,住俗交,人

主亲决细事,烦碎失大体。宴修复旧典,以示后代。烈祖纳其言。元宗在东宫有

过失,梦锡尽言规正,无所接,始虽不悦,终以谏直多之。及即位,首召见慰勉,

欲用为翰林学士以自近。

【典例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数言朝廷因杨氏霸国之旧因:沿袭。

B.尚法律,住俗交任:任用。

C.宫修复旧典宜:应该。

D.梦锡尽言规正,无所挠挠:阻挠。

分析A项,“因"可联想到课文《过秦论》中的“因遗策”的“因",意为''沿

袭”,A项解释正确。B项,“任”可用双音联想法推断,“任”可联想到“任用”,

“任俗交”可译为“任用庸俗官吏”,因此B项正确。C项,可联想到成语“事

不宜迟”中的“宜”,解释为“应该”,此句意为:应该修复原来的法典制度,

因此C项正确。D项,可联想到成语“不屈不挠”中的“屈、挠”,同义,解释

为“让步、屈服”。“无所挠”应译为“一点也不让步”,D项解释为“阻挠”

错误。

参考译文常梦锡持重敦厚,品格方正,了解很多旧事,历数朝廷沿袭杨氏独霸

朝政的旧习:凌驾法律之上,任用庸俗官吏,国主亲自处置琐细的事务,政务繁

杂琐碎,贻误国家大事。应该修复原来的法典制度,留给后人看。烈祖采纳了他

的主张。元宗在东宫出现过失时,梦锡就苦心规劝他改正,一点也不让步,元宗

起初虽然不高兴,但最终还是因梦锡敢于直谏而称赞他。元宗即位后,首先召见

他并抚慰勉励,想任用他做翰林学士,好让他在自己身边。

2.语境推断法

每个词语虽然都有它自己的含义,但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往往含义不同,

或为本义或为引申义。只有紧扣语境,才能确切地解释词语。因此,判别词义项,

要依据其上下文作出选择,也就是说要遵循‘'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解题原则。

如2016年北京卷的第9题C项“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中的“赋”有“给

予”,,征收”“授予”等义项,但将“给予”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翻译为“楚

国不向百姓给予财用也充足了",明显不通。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可以推知楚国百

姓不耕种农田了,整个楚国因贩卖生鹿而暴富,因此是“楚国不向百姓征收赋税

财用也充足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文后的题目。

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为部民所学。捕之不获,怒,尽索其乡邻。履阅狱问

故,立释之,乃白以中。以中益怒,曰:“丞修我。”履曰:"犯公者一人耳,其

邻何罪?今学者众,而捕未已,急且有变,奈何?”以中意乃解。

【典例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为部民所詈詈:辱骂。

B.以中益怒,曰:“丞幔我。”慢:诋毁。

C.今辇者众蛰:抓住。

D.以中意乃解解:缓和。

分析B项,吴履察知冤情,在未通知周以中的情况下,“立释之”,在周以中看

来,是对自己的“大不敬”,是怠慢之举。这样分析后可知,此处的“慢”显然

应该解释为“怠慢,不敬”,而非“诋毁”。

参考译文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被村民诟骂,逮捕不着,一怒之下拘捕了许多

乡邻。吴履查案问清缘故后,立即释放了百姓,并告诉以中。周以中更怒,说:

“县丞怠慢我。”吴履说:“触犯大人的只有一个人,他的邻居有什么罪?现在

抓起来的人很多而犯人未捕住,如果把老百姓逼急了,将会发生变故,怎么办

呢?”周以中的怒气这才缓和下来。

3.语法推断法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

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

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语法推断法还有助于理解词类活用现象,我们

判断一个词是否活用主要是依据语法结构。

如2016年江苏卷的第6题B项“病目着”中的“病”可以通过语法进行分析。

“目管”是一种眼病,“病”解释为“疲惫”(形容词),在语法上讲不通,所以就

要考虑活用了,“病”应解释为“生病”“患病”。“病目膏”的意思是“患了

眼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

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手之,孰与好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

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节选自《荀子•天论》)

【典例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孰与物畜而制之物:把……当作物一样。

B.因物而多之多:与“少”相对,指数量多。

C.孰与及能而化之骋:施展。

D.故谓人而思天错:通“措”,放弃。

分析分析句子结构可以看出,“多”本为形容词,此处用在了作宾语的代词

“之”前,用作动词,应解释为“增多”。

参考译文与其尊崇天而思慕它,哪里比得上把天当作物一样蓄养起来而控制着

它呢?与其顺从天而赞美它,哪里比得上控制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呢?与其

盼望、等待天时,哪里比得上适应天时而役使它呢?与其依顺万物的自然繁殖而

求它增多,哪里比得上施展人的才能而使它按着人的需栗有所变化呢?与其思慕

万物而使它成为能供自己使用的物,哪里比得上管理好万物而不失掉它呢?与其

希望于万物能自然生长出来,哪里比得上掌握万物的生长规律呢?所以放弃人的

努力而只是寄希望于天,那就不能理解万物的本性,也就不能去利用它了。

4.通假推断法

通假是古汉语中特有的现象。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可以从

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通的字代入试解,

往往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如2015年重庆卷第7题D项“其治以脉,不以证”中的“证”,可以从通假

角度来推断,“证”通“征”,意思是“症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梁大夫有宋就者,尝为边县令,与楚邻界。梁之边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各

有数。梁之边亭幼力数灌其瓜,瓜美;楚人麻而稀灌其瓜,瓜恶。楚令因以梁瓜

之美,怒其亭瓜之恶也。楚亭人心恶梁亭之贤己,因夜往窃垓梁亭之瓜,皆有死

焦者矣。梁亭觉之,因请其尉,亦欲窃往报搔楚亭之瓜。尉以请宋就,就曰:“恶!

是何可?构怨召祸之道也,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若我教子,必每茬令人往,

窃为楚亭夜善灌其瓜,勿令知也。”于是梁亭乃每莫夜窃灌楚亭之瓜。楚亭旦而

行瓜,则又皆以灌矣,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则乃梁亭之为也。楚令闻之大

悦,因具以闻楚王。楚王闻之,怒然愧,以意自闵也,告吏曰:“微搔瓜者,得

无有他罪乎,此梁之阴如也。”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

【典例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夜往窃季梁亭之瓜搔:通“骚”,扰乱

B.必每裹令人往莫:不要。

C.楚亭旦而行瓜行:巡视。

D.此梁之阴让也让:责备。

分析B项,据上文“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一句,可知宋就是一个品行端正的

人,此处若将“不要”代入“莫”处,译为“必定每天不要让去……”显然文意

不通,联系下文“为楚亭夜善灌其瓜”,可推知此处的“莫”应作通假解释,通

“暮”,意为“夜晚”,而非“不要”。

参考译文梁国有一位叫宋就的大夫,曾经做过一个边境县的县令,这个县和楚

国相邻界。梁国的边境兵营和楚国的边境兵营都种瓜,各有各的方法。梁国戍边

的人勤劳努力,经常浇灌他们的瓜田,所以瓜长得很好;楚国士兵懒惰,很少去

浇灌他们的瓜,所以瓜长得不好。楚国县令就因为梁国的瓜好,怒责楚国士兵没

有把瓜种好。楚国士兵心里忌恨梁国士兵(瓜种得)比自己好,于是夜晚偷偷去翻动

他们的瓜,所以(梁国的)瓜总是枯死的。梁国士兵发现了这件事,于是请求县尉,

也想偷偷前去报复,翻动楚营的瓜田。县尉拿这件事向宋就请示,宋就说:“唉!

这怎么行呢?结下了仇怨,是惹祸的根苗呀。人家使坏你也跟着使坏,怎么心胸

狭小得这样厉害!要让我教给你办法,一定在每晚都派人过去,偷偷地为楚国兵

营在夜里好好地浇灌他们的瓜园,不要让他们知道。”于是梁国士兵就在每天夜间

偷偷地去浇灌楚兵的瓜园。楚国士兵早晨去瓜园巡视,就发现都已经浇过水了,

瓜也一天比一天长得好了。楚国士兵感到奇怪,就注意查看,才知是梁国士兵干

的。楚国县令听说这件事很高兴,于是详细地把这件事报告给楚王。楚王听了之

后,又忧愁又惭愧,把这事当成自己的心病(忧虑)。于是告诉主管官吏说:“调查

一下那些到人家瓜田里捣乱的人,他们莫非还有其他罪过吗?这是梁国人在暗中

责备我们呀。”于是拿出丰厚的礼物,向宋就表示歉意,请求与梁王结交。

5.结构对举法

古人行文,常用整齐的句式,如对偶句、并列结构等,其中位置对称的词语

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这样就可以由已知词的词性、词义推

测未知词的词性、词义。

如2016年山东卷第9题B项“土事不文,木事不镂”中的“土事”与“木事”

以及“文"与“镂”的位置相同,意义相近,都是动词,而选项的“文"(花纹)

是名词,显然讲不通。应为动词,意思是“装饰花纹”。再如2015年福建卷第2

题A项“义笃而辞质”中的“笃”与“质”的位置相同,都是形容词,把“深厚”

代入后句意通顺,根据上下文语境可知应该解作“深厚”。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文后的题目。

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荏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

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击之,而城中孽卷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

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电杀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心,所过城

邑皆叛燕而归田单,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

【典例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燕军亭大惊夜:在夜里。

B.而城中鼓噪从之鼓噪:敲鼓呐喊。

C.齐人遂事杀其将骑劫夷:杀。

D.齐人追亡逐北北:北方。

分析D项,“追”与“逐”相对应,且同义,那么“亡”与“北”也应同义,

“亡”为“败逃者”,那么“北”也应为“败逃者”。

参考译文牛尾灼热,愤怒地冲向燕军。燕军在夜里很惊恐。牛尾上的火把将夜

间照得通明如昼,燕军看到它们都是龙纹,所触及的人非死即伤。五千壮士又随

后悄然无声地杀来,而城里的人乘机擂鼓呐喊,紧紧跟随在后面,甚至连老弱妇

孺都手持铜器,敲得震天价响,和城外的呐喊声汇合成惊天动地的声浪。燕军非

常害怕,大败而逃。齐国人在乱军之中杀死了燕国的主将骑劫。燕军纷乱,溃散

逃命,齐军紧紧追击溃逃的敌军,所经过的城镇都背叛燕军,归顺田单。原来齐

国的七十多座城池又都被收复。

6.字体推断法

汉字是表意文字,一个汉字的形体构造常常与这个汉字初始所表示的词义有

或近或远的关系。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其义符也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

有利条件。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汉字的形体结构特别是义符来探求、解说实词词义。

如2015年浙江卷第16题A项“坎而置之屋壁”中的“坎”表意形旁“土”,

其义应与土地有关;“欠”意为“短少,不够”之义;“坎”意为“低陷不平的

地方,坑穴”。由“坎”处的位置来看,应活用为动词,意为“挖洞”。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问题。

吴有儒曰徐孟祥氏,读书缜文,志行高洁,家光福山中。相从而学问者甚夥,

其声名隐然闻于郡国。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学其庐焉。孟祥尝结庐数椽,覆以

白茅,不事华饰,惟粉垩其中,宛然雪屋也。既落成,而天哆雨雪,遂以“雪屋”

名之。范阳卢舍人为古隶以扁之,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

记。

【典例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读书缜文绩:写作。

B.必造其庐焉造:建造。

C.而天道雨雪适:正好。

D.遂以“雪屋”名之名:为……命名。

分析本题可运用字形推断法。B项,根据“字形推断法”和“工”字旁相关的字

的本义与人的行为动作有关,可知“造”的意思也可能跟人的行动有关。这句话

的主语是“缙绅大夫”,再结合“造”后面的宾语“其庐”(译为“他家”),很明

显解释为“建造他家”是不合情理与语境的,再想到“造访”中的“造”和

“访”是同义词,所以“造”应解释为“往某地去”“拜访”的意思。

参考译文吴地有个叫徐孟祥的读书人,很会读书写文章,志行高洁,居住在光

福山中。跟从他学习请教的人很多,他的声名悄悄地传遍了郡地。有官职和做过

官的人来西山游玩,一定会去他家拜访。孟祥曾经用几根圆木条搭建屋架,上面

用白茅草盖着,不做华美的装饰,只用白色的泥土粉刷内墙,看起来好像雪屋一

样。(房屋)已经建成,天上正好下起了雪,于是用“雪屋”给它命名。范阳一位姓

卢的亲戚用古时的隶书给雪屋题了匾额,与孟祥交往的士大夫,用诗来歌咏它,

让我为它作一篇记。

[即学即练]

推断下列文段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鞠咏为进士,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及王公知杭州,咏擢第,替考为大理

评事,勺杭州仁和县。将之官,先以书及所作诗寄王公,以谢十肯奖进,今复为

吏,得以文字相乐之意。王公不答。及至任,略不加礼,塔其职事甚急。鞠大失

所望。于是不复冀其相知,而专修吏干矣。其后,王公入为参知政事,首以咏荐。

人或问其故,答曰:“鞠咏之才,不患不达。所忧者气峻而骄,我故抑之,以成

其德耳。”鞠闻之,始以王公为真相知也。

1.睁角为大理评事:脱下粗布衣服

2.冲杭州仁和县:掌管

3.以谢干黄奖进:往常

4那其职事甚急:督促

【参考译文】

鞠咏参加考进士,(他)凭借文才得到王化基的赏识。等到王化基掌管杭州(知

府)后,鞠咏被提拔进士及第,经考试(被朝廷)授官为大理评事,掌管杭州仁和县。

将要去做官,鞠咏先写了书信和所写的诗寄给王化基,来感谢(王化基)平日曾经对

他的栽培,(并表达了)现在自己也担任官吏,希望能够用文字书信(与王化基)交往

同乐的意愿。王化基没有回复。等到(鞠咏)上任后,(王化基)对他一点儿不加礼遇,

非常急切地考核他的公务。鞠咏非常失望,于是不再期望得到王化基的知遇,而

是专心干政事。后来,王化基被召入朝廷做参知政事,(他上任后)第一件事便是(向

皇帝)举荐鞠咏。有人问他原因,(他)答道:“凭鞠咏的才能,不用担心将来不显达。

担忧的是他恃才傲物、气盛为骄,我故意抑制他,来成就他的德行罢了。”鞠咏听

说了这件事,才把王化基作为真正和自己相知的人。

阅读下面这则文言短文,完成文后题目。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冬。推日:“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

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竺晋,必将有主。丰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

其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停乎?您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

力乎?下斗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聚,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

死谁笔?”对曰:“小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

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本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

母日:“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

日:“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禄亦弗及及:轮到,到达。

B.天未纳晋绝:断绝。

C.丰晋祀者主:主持。

D.天实罩之置:放弃。

解析置:拥立。

答案D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磔人之财窃:偷盗。

B.下义其罪义:以……为义,赞美。

C.以死谁卷怒:损害。

D.言,身之文也文:装饰品。

解析短:埋怨。

答案c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亦诬乎诬:诬陷。

B.上下相蒙蒙:蒙难。

C.以本吾过志:叙述。

D.尤而效之尤:错误。

解析A项,诬:欺骗。B项,蒙:蒙骗。C项,志:记录。

答案D

【参考译文】

晋文公赏赐跟从他逃亡的人,介之推不去要求爵禄,爵禄也没有轮到他。介

之推说:“献公的儿子九人,只有国君在世了。惠公、怀公没有亲人,国内外都

厌弃他们。上天没有断绝晋国的后嗣,一定会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

国君是谁?实在是上天拥立的他,而那几个人以为是自己的功劳,不是骗人吗?

盗窃别人的财物,尚且称为盗窃,何况窃取上天的功劳当作自己的功劳呢?下面

的人赞美他们的罪过,上面的人奖励他们的欺诈,上下相互欺骗,就难以和他们

相处了。”他的母亲说:“何不也去请求爵禄?就这样死了,怨谁?"介之推回答

说:“明知是错误而效法它,罪过更要加重了。而且我发出过怨言,不吃国君的俸

禄。”他的母亲说:“也要让国君知道这件事,怎么样?”介之推回答说:“言语,

是身上的装饰品。身子将要隐藏,哪里还栗用言语去装饰它?这样做,就是为了

显露自己了。”他的母亲说:“能够像你说的这样去做吗?我和你一块儿隐居。”于

是母子俩隐居到死。晋文公寻找他没有找到,就以绵上作为介之推的封地,说:“以

此铭记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实词含义判断

(30分钟30分)

题组一专项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2分)

初,宿卫之士累朝相承,务求峥号,不欲耳阅,恐伤人情,由是嬴老者居多,

但骄蹇不用命,实不可用,每遇大敌,不本则降。其所以失国,亦多由此。帝因

高平之战,始知其弊,癸亥,谓侍臣曰:“凡兵务精不务多。今以农夫百未能当

甲士一,奈何浚民之膏泽,养此无用之物乎!且健懦不分,众何所孙!”乃命大

简诸军,精锐者升之上军,羸者斥去之。又以骁勇之士多为诸藩镇所蓄,诏募天

下壮士,咸遣诣阙,命太祖皇帝选其岁者为殿前诸班,其骑步诸军,各命将帅选

士。由是士卒精强,所向皆捷,选练之力也。

契丹自晋、汉以来屡搴河北,轻骑深入,无藩篱之熟,郊野之民每困杀掠。

言事者称深、冀之间有胡卢河,横亘数百里,可浚之以限其奔突。是月,诏忠武

节度使王彦超、彰信节度使韩通将兵夫浚胡卢河,筑城于李晏口,留兵戍之。自

是契丹不敢涉胡卢河,河南之民始得你,鸟。

壬戌,诏群臣极言得失,其略曰:“朕于卿大夫,才不能尽知,面不能尽识;

若不采其言而观其行,申其意而察其忠,则何以见器略之浅深,知任用之当否!

若言之不入,罪实在予;苟求之不言,咎将谁?!”

以枢密院承旨清河张美为右领军大将军,权点检三司事。初,帝在遭州,美

掌州之金谷隶三司者,帝或乎有所求,美曲为供阚。美治财精敏,当时鲜及,故

帝以利权授之;然思其在澧州所为,终不以公忠待之。

帝以号宫久不铸钱,而民间多销钱为器皿及佛像,钱益少。九月,丙寅啰,

敕始立监采铜铸钱,自非县官法物、军器及寺观钟磐锐铎之类听留外,自馀民间

铜器、佛像,五十日内悉令输官,给其直;过期隐匿不输,五斤以上其罪死,不

及者论刑有落。上谓侍臣曰:“卿辈勿以毁佛为疑。夫佛以善道化人,苟志于善,

斯奉佛矣。彼铜像岂所谓佛邪!且吾闻佛志在利人,虽头目犹舍以布施,若朕身

可以济民,亦非所惜也。”

(《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二年》)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且健懦不分,众何所却劝:勉励。

B.命太祖皇帝选其尤者为殿前诸班尤:杰出。

C.帝或私有所求,美曲为供副副:符合。

D.五斤以上其罪死,不及者论刑有牵差:差错。

解析D项,运用语境推断法,应为“差别”“区别”。A项,运用知识迁移法,

联想《劝学》中“劝”解释为“勉励B项,运用通假代入法,是通假“优”,

杰出。C项,运用成语验证法,结合成语”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名副其实”,

应为“相称,符合”。

答案D

2.(原创题)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务求姑息姑息:苟且求安。

B.无藩篱之限限:限制。

C.审其意而察其忠审:明悉。

D.帝或私有所求私:私下。

解析A项,结合语境,应为“迁就,纵容”。B项,可结合下文“可浚之以限其

奔突”,解释为“限制”。C项,结合具体语境,应为“清楚知道”“明悉”。D

项,理解为“私下”较为常见。

答案A

3.(原创题)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每遇大敌,不走则降走:逃跑。

B.契丹自晋、汉以来屡寇河北寇:侵略。

C.咎将谁执执:执行。

D.帝以县官久不铸钱县官:朝廷。

解析C项,结合语境,应为“承担”。A项,结合“弃甲曳兵而走”解释为“逃

跑”。B项,名词活用作动词,侵略。D项,这里引申为朝廷。在那个朝代称皇帝

为县官只是一种俗语。

答案C

4.(原创题)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欲简阅简:挑选。

B.河南之民始得侪旱休息:停止劳累。

C.丙寅如朔:农历每月初一。

D.给其直直:价值。

解析B项,结合语境,应为“休养生息”。A项,联系“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通“拣”,挑选。C项,晦:农历每月月终,朔:农历每月初一,望:农历每月

十五。D项,结合具体语境,“给其直”的意思是“付给等值的钱”,价值。

答案B

【参考译文】

当初,宫禁警卫士兵,历朝相承,只求息事宁人,不想再检查挑选,恐怕伤

害人情,因此瘦弱年老的占据多数,但又骄横傲慢,不听命令,实际无法使用,

每次遇到大敌,不是逃跑就是投降。各朝丧失国家的原因,也大多由于这个。后

周世宗通过高平一战,开始知道它的弊端,癸亥(二十二日),对侍从大臣说:“大

凡军队只求精而不求多,如今用一百个农夫也未必能供养得起一名全副武装的士

兵,怎么能榨取百姓的血汗,去养活这批无用的东西呢!况且勇健懦弱不加区分,

用什么去勉励上众!”于是命令各军普遍检查挑选兵员,精锐的提升到上军,瘦弱

的逐出军队。又因强健勇猛的战士大多被藩镇收养,下诏征募天下壮士,全部遣

送到京城,命令宋太祖皇帝赵匡胤挑选其中杰出的组成殿前诸班,其余骑兵、步

兵各军,分别命令将师挑选士兵。由此士兵精干强壮,近代以来没有比得过的,

征伐四方,所到之处频传捷报,这就是挑选兵员的功效啊!

契丹自从后晋、后汉以来,频繁侵犯河北地区,轻骑兵长驱直入,没有任何

屏障的阻隔,郊区野外的农民经常陷入烧杀抢掠的困境。向朝廷陈述政见的人称

说深州、粪州之间有胡卢河,绵延横亘几百里,可以疏通河道来阻截契丹骑兵的

横冲直撞。当月,诏令忠武节度使王彦超、彰信节度使韩通率领士兵、民夫疏通

胡卢河,在李晏口筑城,留驻军队守卫。从此契丹军队不敢再过胡卢河,胡卢河

以南的百姓开始得到休养生息。

壬戌(二十三日),后周世宗诏令群臣畅所欲言陈述政事的得失利弊,诏书大致

说:''朕对各位卿大夫,才能没法全部知道,面孔没法全都认识;倘若不采集他们

的言论从而观察他们的行为,明悉他们的意见从而考察他们的忠诚,那凭什么来

看出各人才器韬略的高低深浅,了解任用是否得当!倘若卿大夫陈说了而听不进,

罪确实在朕身上;假使我要求了而不说,罪责将归谁呢?”

后周世宗任命枢密院承旨清河人张美为右领军大将军、权点检三司事。当初,

世宗在澧州时,张美掌管州中隶属于三司的钱粮,世宗有时私下有所索求,张美

千方百计为他提供满足。张美治理财政很精明,当时很少有人及得上,所以世宗

将财政收入的大权授给他;然而想到他在澧州的作为,终究不将他当作公正忠诚

的人来对待。

后周世宗因为朝廷长久没有铸造铜钱,而民间许多人销毁钱币做成器皿以及

佛像,铜钱越来越少。九月,丙寅朔(初一),敕令开始设立机构采集铜来铸造钱币,

除了朝廷的礼器、兵器以及寺庙道观的钟磬、钱镣、铃铎之类准许保留外,其余

民间的铜器、佛像,五十天内全部让送交官府,付给等值的钱;超过期限隐藏不

交,重量在五斤以上的判死罪,不到五斤的量刑判处不同的罪。世宗对侍从大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