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XAS-杂交桑种子生产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1页
TGXAS-杂交桑种子生产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2页
TGXAS-杂交桑种子生产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3页
TGXAS-杂交桑种子生产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4页
TGXAS-杂交桑种子生产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4团体标准《杂交桑种子生产技术规程》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一、项目来源根据广西标准化协会《关于下达2022年第十一批团体标准制定项目计划的通知》(桂标协〔2022〕34号)文件精神,由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提出并宣贯,广西标准化协会归口,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广西南宁天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隆安县瑞安种桑养蚕专业合作社起草的团体标准《杂交桑种子生产技术规程》(项目编号:2022-1103),项目起止时间为2022~2023年。二、项目背景和目的意义桑叶是桑蚕的唯一饲料,桑叶产量和质量是蚕茧产量的最重要基础。种植良种桑树是大幅度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为蚕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杂交桑良种是通过农作物品种审定的特定杂交组合,经过其母本品种与父本品种制种、种子加工,贮藏包装等复杂的过程,按严格的技术要求生产出来,才能达到行业质量标准。我国是世界蚕业起源中心,也是世界上桑树种质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广西又是全国蚕桑第一大省。在自治区各级政府和业务部门积极推进下,广西蚕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连续17年位居全国第一。广西全区有300万亩的桑园,85%以上都是种植杂交桑,杂交桑适应性强,耐剪伐,高产。但目前还没有杂交桑种子生产技术方面统一的技术规范,难以确保杂交桑良种的种子质量要求,不利于实施桑树良种化工程,不利于全区蚕业的稳定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保存有国内外1600多份桑树种质资源。创新利用保存的桑树种质资源培育出大批优异的种质,自主选育出优质、高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叶用桑树杂交桑新品种7个:桂桑优12、桂桑优62、桑特优2号、桑特优1号、桑特优2号、桂桑5号、桂桑6号。这些品种的推广量占广西桑园总面积的85%以上,占全国桑园面积的25%以上,为广西乃至全国蚕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本课题组从2000年开始研究杂交桑种子的生产,有250亩的制种园面积,每年有5000斤的优良桑种的产量。2014年时任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危朝安提出“立桑为业”,2015年初时任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唐仁健组织召开桑树开发多用途会议,推进桑树产业多元化发展道路。在我们的印象里,种桑和养蚕似乎是捆绑在一起的。但在生活多元化的时代,随着桑树产业研究的深入发展,对“一粒茧”“一根丝”的传统依赖也在发生改变。实现桑树资源的多元化开发与利用,拓展提升新兴功能用途,可以让“桑”自立成业,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出一条新路。桑树有着广阔的多元化发展前景,对桑树资源的综合利用、多用途开发也将是增产增收的绿色新动能。所以对杂交桑种子的需求量很大,但目前对杂交桑种子生产技术还没有明确的统一的技术规程,生产出的种子在产量方面、种子的发芽率、种子的净度等方面难达到统一。如果有了《杂交桑种子生产技术规程》,从品种选择、地块选择、配套设施、种植建园、采收加工等方面制定标准要求,就能规范生产杂交桑种子,在质、量上均能满足市场对杂交桑的需求。本标准主要从杂交桑定义、品种的选择、父母本繁殖,制种园选址、种植,田间管理、制种园病虫鸟害防控,桑果采收、种子加工、种子包装、标志、运输、杂交一代种子的质量要求与质量检验等环节提出明确要求,对有关指标进行了更科学的规范,主要环节、关键技术已反复验证,使之简单可行,便于操作。总结了近年来本单位及繁育基地在桑树杂交桑种子生产过程的成果、经验和教训,对杂交桑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因素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出一套杂交桑种子生产技术。三、编制过程和要求(一)成立标准编制工作组团体标准《杂交桑种子生产技术规程》项目任务下达后,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成立了标准编制工作组,制定了标准编写方案,明确任务职责,确定工作技术路线,开展标准编制工作,具体标准编制工作由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相关人员配合。(二)收集整理文献资料编制工作小组成员根据任务分工进行了资料收集和调查研究分析,一是收集国内国外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了解杂交桑种子生产技术等方面的相关资料;二是组织技术人员到相关企业、科研院所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并掌握当前杂交桑种子生产技术的情况,提高标准的适应性和普遍性,为我区杂交桑种子生产技术普遍适用的技术依据。标准编制工作组收集了国内有关杂交桑种子生产技术的相关技术文献资料。主要有:DB14/T1414桑树播种育苗技术规程DB51/T558桑树一步建园技术规程DB51/T2210桑树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技术规程DB65/T4215桑树育苗技术规程DB53/T464.1桑树第1部份:品种选择DB53/T464.2桑树第2部份:育苗DB61/T388.2桑树苗术分级贮运标准GB19173-2010桑树种子与苗木GB/T19177桑树种子苗木检验规程DB45/T86-2003桑树栽培管理技术规程DB45/T1020-2014桑树杂交一代种子与苗木生产技术规程其中:DB14/T1414桑树播种育苗技术规程、DB65/T4215桑树育苗技术规程、DB53/T464.2桑树第2部份:育苗主要是苗木繁育,本技术规程主要是桑树杂交种子生产,可为本技术规程提供父、母本的砧木苗木繁育技术参考;DB61/T388.2桑树苗术分级贮运标准,主要是对苗木分级标准规范,可为本技术规程提供父母本苗木、杂交桑种子发芽育苗检验技术参考;DB51/T2210桑树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技术规程、DB53/T464.1桑树第1部份:品种选择,主要是规范品种适应性选择,为本技术规程提供适应性品种选择参考;DB51/T558桑树一步建园技术规程、DB45/T86-2003桑树栽培管理技术规程,规范的是建园和管理技术,可为本技术规程提供制种园建设及管理参考;GB19173-2010桑树种子与苗木、GB/T19177桑树种子苗木检验规程,主要规范种苗检疫检验相关技术要求,可为本技术规程提供杂交桑定义和种子质量检验参考;DB45/T1020-2014桑树杂交一代种子与苗木生产技术规程的种子生产技术部分与本技术规程有相似之处,如父、母本砧木苗木繁育,制种园管理等,不同或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1、种植规格有所改进,DB45/T1020-2014桑树杂交一代种子与苗木生产技术规程要求种植密度为每667m²栽植株数为500株~700株,行距为1.3m~1.5m,株距0.7m~1.0m。父母本按1:5至1:7的比例种植。花粉量少的父本可适当增加父本种植株数。本技术规程种植密度为每667m2栽植株数为170~450株,行距为1.5m~2.5m,株距1.0m~1.5m。父母亲本按1∶5至1∶7的比例种植。通过技术创新,可提供单株桑树冠面积,同时不减少种子产量,不降低种子质量,达到了减少母本株数,同时能保质保量的作用;2、距其它桑园距离要求,DB45/T1020-2014桑树杂交一代种子与苗木生产技术规程要求距离其他桑园500m以上,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现,500~900m范围内,仍有花粉漂移风险,故本技术规程重新要求1km以上。(三)研讨确定标准主体内容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之上,通过理清逻辑脉络,整合已有的参考资料中有关杂交桑种子生产技术的内容指标,并结合杂交桑种子生产技术实际要求的基础上,按照简化、统一等原则编制完成了团体标准《杂交桑种子生产技术规程》(草案)。2022年3-6月,向区内涉及领域的部门及相关专家征求团体标准《杂交桑种子生产技术规程》(草案)意见。2022年7-8月,标准组深入广西南宁、横州、隆安、武鸣、北海等地实地调研,并实地征求团体标准《杂交桑种子生产技术规程》(草案)意见。从调研情况了解到南宁、武鸣等地的桑树种子生产相对规范,种植密度,桑种产量、质量等较优;其他地方的桑树种子生产较粗放,桑果结籽率、种子质量不高,南北向种植的桑园种子产量较高,发芽率也较高;种植规格以每667m2栽植株数为170~450株,行距为1.5m~2.5m,株距1.0m~1.5m,父母本按1∶5至1∶7的比例种植制种园产籽量、质量最佳。2022年9-12月,标准编制工作组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会议室组织涉及的部门专家对团体标准《杂交桑种子生产技术规程》(草案)进行征求意见会。最终讨论形成团体标准《杂交桑种子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2023年1-8月,广泛收集征求意见。团体标准《杂交桑种子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发到广西大学、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广西土壤肥料工作站、百色市蚕业发展中心、广西标准化协会、柳城县蚕业发展服务中心、河池市蚕业技术推广站、广西绿色食品发展站等8家单位,共收到40条修改意见,其中35条意见采纳,4条不采纳,1条部分采纳。标准编制组认真收集、整理了各单位和专家提出的宝贵建议,并进行了讨论和修改。编写意见汇总处理表,整理编写了“征求意见稿”文本。经过多年的实践模索总结,标准里规定的种植密度定为每667m2种植170~450株,行距1.5m~2.5m,株距1.0m~1.5m,与我们试验结论是一致的。四、标准制定原则(一)实用性原则本文件中有关杂交桑种子生产技术内容及要求的规定,是在充分收集相关资料和文献,分析区内杂交桑种子生产技术当前现状,调研区内杂交桑种子生产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制定。坚持从我区丰富的农业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出发,综合考虑我区桑树的生长发育特点,分析技术风险性,使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本标准对产地环境条件、栽培技术、树形养成、病虫害防治、桑果采收、种子加工设施设备和技术等环节提出明确要求,对有关指标进行了更科学的规范,主要环节、关键技术已反复验证,使之简单易行,便于操作。符合当前区内杂交桑种子生产技术发展水平,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二)协调性原则本文件在标准编写过程中注意了与杂交桑种子生产技术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协调问题,在内容上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协调一致。(三)规范性原则本文件严格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要求和规定编写本文件的内容,保证标准的编写质量。(四)前瞻性原则本文件在兼顾当前区内杂交桑种子生产技术的现实情况的同时,还考虑到了蚕桑产业快速发展的趋势和需要,在标准中体现了个别特色性、前瞻性和先进性条款,作为对蚕桑行业发展的引导。五、标准主要章节内容及确定依据团体标准《杂交桑种子生产技术》主要章节内容包括:杂交桑定义、制种园建设、田间管理、桑果采收、种子加工等技术环节提出明确要求。在桑产业发展很强的形势下,近几年桑树种植规模越来越大。对新品种桑苗的需求越来越大。所以我们就杂交桑种子生产技术进行总结,整理出一套可行的、可供参考的实用标准。杂交桑定义利用杂种优势,人为的将特定的父本、母本品种按特定的组合杂交繁育生产出的桑树良种。这种人为的将特定的父本、母本品种按特定的组合杂交繁育生产出的桑树良种,是通过多年来的选育得出的优良品种,其具有植株群体生长整齐旺盛,树型高大,枝态直立,发条多,枝条高;发芽早,落叶较迟,叶形大而长,叶色深绿,叶肉较厚,叶质较优,产量较高等多种优异特性;其特定的组合杂交,是多次试验论证得出的最佳组合。制种园建设一是土地准备。应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阳光充足、通风良好、能排能灌、地势平坦、无种桑史,pH在6.5~8.5,距其它桑园1km以上;同时,应对土地进行平整、翻犁,首次翻犁深度为40㎝~50㎝,每667m2施入有机肥1000kg~3000kg,耙碎土块至3㎝以下、整平地面。二是种植。种植前按种植行距、株距规格,南北向拉线定种植点,南北向是充分考虑广西春季以南风为主,有利于提高授粉成功率,挖深30cm、宽30cm的行沟或定植穴,沟(穴)内施入基肥,并回填部分泥土与基肥拌匀。基肥施用量:每亩挖沟(穴)施入有机肥1000kg~1500kg,复合肥(15-15-15型)100kg~150kg,过磷酸钙100kg~150kg。三是按特定的组合,在种植行上种植。(三)种植密度方面试验比较了不同种植规格、不同种植密度制种桑园桑果产量和桑种子产量的效果。结果如下图:每667m2栽植株数为170~450株,行距为1.5m~2.5m,株距1.0m~1.5m,桑果产量和桑种子产量最高。父母本按1∶5至1∶7的比例种植。花粉量少的父本可适当增加父本种植株数。不同种植密度制种桑园桑果和种子产量比较处理行距×株距种植株数产果量亩产种子量50kg桑果生产种子方式m×m株/亩kg/亩kg/亩(产籽率)kg/100kg11.0×0.51334151426.501.7521.0×1.0667160829.751.8531.5×0.5890155930.401.9541.5×1.0445161836.242.2451.5×1.5297162636.592.2562.0×0.5667150232.292.1572.0×1.0334162235.362.1882.0×1.5223162536.562.2592.0×2.0167145633.202.28102.5×0.5534150532.362.15112.5×1.0267163136.862.26122.5×1.5178161437.282.31132.5×2.0134145833.242.28143.0×0.5445146432.212.2153.0×1.0223149533.042.21163.0×1.5149142231.712.23173.0×2.0112141531.702.24(四)树型养成新桑长出第一级新梢15cm~20cm时,进行第一次打顶形成第二级新梢分枝,以后新梢长出15cm~20cm后再进行第二次打顶,促使植株多发芽多长枝,形成多层分枝树型。8月底以后长出的新梢不再打顶,让新梢充分生长。(五) 水肥管理桑苗定植后,应视天气情况浇水,宜在桑园内安装喷灌设施。若连续干旱15d~20d,应立即灌水;梅雨季节,要注意排水。每年施肥至少3次:冬基肥、夏基肥、促梢肥。冬基肥在冬至前后10d进行,每亩挖沟(穴)施入有机肥1000kg~1500kg,复合肥(15-15-15型)50kg~100kg,施肥后覆盖厚土。夏基肥在5月底桑园夏伐后进行,每亩挖沟(穴)施入有机肥1000kg~1500kg,复合肥(15-15-15型)50kg~100kg,施肥后覆盖厚土。促梢肥在8月中旬进行,每亩挖沟(穴)施入复合肥(15-15-15型)50kg~100kg,施肥后覆盖厚土。只有充足的水肥,产量才能得以保证。(六)桑椹菌核病防控试验比较了不同药物和不同浓度处理桑树对防治桑椹菌核病的防治效果,结果如下表。在母本植株冬芽(花芽)始花期至雌花收花期,用50%多菌灵800~1000倍和70%甲基硫菌灵(即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喷雾预防,每隔7d一次,连续喷药3~4次,两种药物交替使用,效果更好。不同药物和不同浓度处理桑树对防治桑椹菌核病的防治效果比较处理方式处理药物浓度桑果发病率(%)防治效果(%)150%多菌灵500倍38.681.86250%多菌灵800倍25.694.79350%多菌灵1000倍22.893.85450%多菌灵1500倍42.576.52570%甲基托布津800倍38.682.77670%甲基托布津1000倍28.296.26770%甲基托布津1500倍26.597.42870%甲基托布津2000倍45.278.58950%速克灵(腐霉利)800倍46.476.451050%速克灵(腐霉利)1000倍39.580.261180%代森锰锌800倍50.571.241280%代森锰锌1000倍52.673.60种子堆放桑果堆放当堆放厚度超过30㎝时容易发热发烫,高温桑种子;同时堆放时间不宜过长,超过15h时,桑果同样会有发酵发热情况,而且还会有种子发芽的情况。故桑果堆放厚度不宜超过30㎝,堆放时间不宜超过15h。晾种室面积种子晾晒场地需可以密闭控温除湿管理,便于晾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