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小麦主要病虫草害生态调控技术规范_第1页
旱地小麦主要病虫草害生态调控技术规范_第2页
旱地小麦主要病虫草害生态调控技术规范_第3页
旱地小麦主要病虫草害生态调控技术规范_第4页
旱地小麦主要病虫草害生态调控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Q/LB.□XXXXX-XXXXDB14/TXXXX—2023目次TOC\o"1-1"\h前言 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生态调控原则 15生态调控对象 26生态调控技术 2附录A(资料性)旱地小麦田禁止使用的农药种类 5附录B(资料性)旱地小麦主要病害症状、虫害形态与杂草特征 6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山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本文件由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标准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本文件由山西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临汾市农业生态保护发展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邢鲲、赵飞、吴临平、李霞、孙东宝、谢咸升、刘敏捷、黄丽波、贾振华、刘杰辉、张红娟、田彩梅、李静、赵芳。旱地小麦主要病虫草害生态调控技术规范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旱地小麦主要病虫草害生态调控技术的术语和定义、调控原则、调控对象以及调控技术。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旱地小麦生产。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15795-1995小麦条锈病测报调查规范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NY/T612-2002小麦蚜虫测报调查规范NY/T613-2002小麦白粉病测报调查规范NY/T614-2002小麦纹枯病测报调查规范NY/T615-2002麦蜘蛛测报调查规范NY/T617-2002小麦叶锈病测报调查规范DB21/T1987-2012主要地下害虫测报调查规范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生态调控利用各种现代农艺管理措施和生物技术方法改善农业生态系统本身的健康和抗性的措施。

蜜源植物指具有芳香气味或能制造花蜜以吸引蜜蜂或天敌昆虫的植物。

一喷三防小麦生长后期使用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微肥等混配剂喷雾,达到防病虫害、防干热风、防倒伏,增粒增重,确保小麦增产的一项关键农业技术措施。生态调控原则以“生态安全”为核心,“可持续性发展”为原则,采取以农艺管理措施和生物技术措施为基础,理化诱控为核心,科学合理使用农药为辅助的综合生态调控措施。生态调控对象旱地小麦白粉病、锈病、纹枯病等病害,麦蚜、麦蜘蛛、地下害虫等虫害,播娘蒿、荠菜、节节麦、雀麦等草害。生态调控技术播种前期收货后小麦收获后,适雨种植豆科牧草、油菜等田闲作物,7月中旬适时深翻填埋。清洁田园播种前及时清除田埂、田间杂草与病虫残株枝叶。深翻土壤采用机械深翻,每年10月深翻土壤,深度达20cm~25cm,然后浅旋耙匀耙透,做到地势平整,上松下实。施足底肥采用测土配方,每667m2施用氮肥(纯N)10.0kg~12.0kg、磷肥(P2O5)4.0kg~6.0kg、钾肥(K2O)0.0kg~3.0kg。肥料使用应符合NY/T496的要求。品种选择选用已通过国家或省审定的适宜该区域种植的具有抗旱节水、抗病或抗虫的小麦品种,避免大面积种植单一栽培品种。播种期播种时间适宜播种期为9月20日~10月10日。播种量每667m2播种7.5kg~10.0kg。播种方式抢墒探墒沟播,开沟深度8cm,起垄高度12cm,种子覆土厚度约3cm~4cm。冬前苗期种植蜜源植物麦田周边种植蜜源植物,如油菜、毛叶苕子等,可为引诱瓢虫、食蚜蝇等天敌控制麦田害虫提供适宜场所。释放捕食螨每33cm单行麦蜘蛛数量达到100头时,释放巴氏新小绥螨。每667m2释放15000头。每7d~10d释放一次,连续释放2次~3次。生物农药防治病害防治小麦白粉病、锈病发生初期,每667m2选用4%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水剂400倍、1000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5g~20g等生物农药进行喷雾防治。虫害防治麦蜘蛛发生初期,每667m2选用0.5%藜芦根茎提取物可溶性液剂120mL~140mL等生物农药进行喷雾防治。及时除草除草时期小麦3片~5片叶期,或杂草2片~4片叶期。化学农药防治当播娘蒿、荠菜等阔叶杂草,每1m2株量达到10株时,每667m2选用20%氯吡·苯磺隆可湿性粉剂30g~40g,或75%双氟·氯吡嘧水分散粒剂4.0g~5.3g,或70%2,4-滴二甲胺盐水剂50mL~70mL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当节节麦、雀麦等禾本科杂草,每1m2株量达到5株时,每667m2选用30g/L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20mL~35mL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当阔叶类和禾本科杂草混合发生时,上述药剂任选一种混配进行喷雾防治。拔节期至孕穗期黄板诱杀麦蚜发生初期,每667m2悬挂30块25cm×30cm黄色黏虫板,悬挂高度为植株顶部上方约15cm。释放瓢虫麦蚜发生初期,按照瓢虫与麦蚜数量比例1:100时,释放七星瓢虫或异色瓢虫。每667m2释放1000头。每7d~10d释放一次,连续释放2次~3次。生物农药防治病害防治见6.3.3.1。虫害防治见6.3.3.2。孕穗期至扬花期灯光诱杀地下害虫成虫出土始盛期,每2hm2~3hm2安装1盏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诱杀灭虫。杀虫灯安装高度为接虫口距地面约1.5m。地下害虫测报调查规范应符合DB21/T1987-2012要求。化学农药防治病害防治小麦锈病病叶率达到0.5%~1%时,每667m2选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0g~80g,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g~50g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小麦条锈病测报调查应符合GB/T15795-1995要求,小麦叶锈病测报调查应符合NY/T617-2002要求。小麦白粉病病株率达15%,或病叶率达5%时,每667m2选用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7mL~40mL,或12.5%氟环唑悬浮剂48mL~60mL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小麦白粉病测报调查应符合NY/T613-2002要求。小麦纹枯病病株率达15%时,每667m2选用3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25mL~30mL,或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g~30g,药剂进行喷雾防治。小麦纹枯病测报调查应符合NY/T614-2002。虫害防治每33cm单行麦红蜘蛛数量达到200头时,每667m2选用20%联苯·三唑磷微乳剂20mL~30mL,或1.5%阿维菌素超低容量液剂40mL~80mL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麦蜘蛛测报调查应符合NY/T615-2002要求。每百株麦蚜量达到500头时,25%噻虫嗪可湿性粉剂15mL~25mL,或10%阿维·吡虫啉悬浮剂10g~15g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小麦蚜虫测报调查应符合NY/T612-2002要求。农药使用农药使用应符合GB/T8321(所有部分)的要求。扬花期至灌浆期一喷三防每667m2选用25%噻虫嗪可湿性粉剂15mL~25mL、430g/L戊唑醇悬浮剂12mL~15mL、0.01%24-表芸苔素内酯可溶液剂1500~2000倍液,磷酸二氢钾100g,或15%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剂、35%甲硫·氟环唑悬浮剂93mL~100mL、0.01%芸苔素内酯可溶液剂1500~2000倍液等进行混配喷施、磷酸二氢钾100g。农药使用应符合GB/T8321(所有部分)的要求。

(资料性)

旱地小麦田禁止使用的农药种类包括六六六,滴滴涕,毒杀芬,二溴氯丙烷,杀虫脒,二溴乙烷,除草醚,艾氏剂,狄氏剂,汞制剂,砷、铅类,敌枯双,氟乙酰胺,甘氟,毒鼠强,氟乙酸钠,毒鼠硅,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甲拌磷,甲基异柳磷,特丁硫磷,甲基硫环磷,治螟磷,内吸磷,克百威,涕灭威,灭线磷,硫环磷,蝇毒磷,地虫硫磷,氯唑磷,苯线磷,磷化钙,磷化镁,磷化锌,硫线磷、灭多威,硫丹,以及国家规定禁止使用的其他农药。

(资料性)

旱地小麦主要病害症状、虫害形态与杂草特征小麦白粉病主要发生在叶片、叶鞘、茎杆部位。初发病时,叶面出现1~2毫米的白色霉点,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至椭圆形白色霉斑,霉斑表面有一层白粉状霉层,逐渐扩大并相互联合,呈长椭圆形。后期病部霉层变为灰白色至浅褐色,病斑上散生有针头大小的小黑颗粒。小麦锈病小麦条锈病:主要危为害叶片,叶片、茎秆及穗部的颖壳、麦芒等部位均可发病。发病初期,叶片正反面形成很多鲜黄色小长条形病斑,与叶脉平行排列成虚线状,病斑上的黄粉易脱落,易粘附在身体和衣服上,发病后期叶片表皮破裂,干枯死亡。小麦叶锈病:主要为害叶片,很少危害叶鞘和茎秆。叶片受害,发病初期,叶片有圆形或近圆形橘红色疹状病斑,并产生许多散乱的、不规则排列的圆形至长椭圆形橘红色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出黄褐色夏孢子粉末。后期在叶背面散生暗褐色至深褐色、椭圆形的冬孢子堆。小麦纹枯病主要发生在叶鞘和茎秆上。发病初期,在地表或近地表的叶鞘上产生黄褐色椭圆形或梭形病斑,并向内侧发展为害茎部。发病后期,叶鞘上的病斑呈云纹状花纹。病斑无规则,严重时包围全叶鞘,使叶鞘及叶片早枯。麦蚜麦二叉蚜:无翅孤雌蚜体长2.0mm,卵圆形,淡绿色;触角6节,全长超过体之半;腹管长圆筒形,尾片长圆锥形。有翅孤雌蚜体长1.8mm,长卵形,绿色,背中线深绿色。头、胸黑色,腹部色浅。触角黑色共6节,全长超过体之半。麦长管蚜:无翅孤雌蚜体长3.1mm,长卵形,草绿色至橙红色;触角细长,全长不及体长;腹管长圆筒形,黑色;尾片色浅。尾片长圆锥形。有翅孤雌蚜体长3.0mm,椭圆形,绿色,触角黑色;腹管长圆筒形,黑色;尾片长圆锥状,有8~9根毛。禾谷缢管蚜:无翅孤雌蚜体长1.9mm,宽卵形,橄榄绿至黑绿色;触角6节,黑色,长度为体长的70%。腹管黑色,圆筒形;尾片长圆锥形,中部收缩。有翅孤雌蚜体长2.1mm,长卵形,头、胸黑色,腹部深绿色;腹管黑色,前翅中脉三分叉。麦蜘蛛麦圆蜘蛛:成虫体长0.6~0.98mm,椭圆形,深红褐色。背面中央有一淡红色背肛。足4对,第1对最长,第2、3对几乎相等。卵椭圆形,初产时暗褐色,后变淡红色,外有一层白色胶纸卵壳。若虫共4龄,第1龄足3对,初为淡红色,取食后呈草绿色,足呈红色,2龄以后足为4对,体色、体形似成虫。麦长腿红蜘蛛:成虫体长0.6~0.8mm卵圆形,体多暗红褐色。背面中央有1红斑,自胸部直达腹部。足4对,橘红色,均细长。越夏卵圆柱形白色,表面有星状条纹,非越夏卵球形红色,表面有数条纵列条纹。若虫共3龄,第1龄体圆形,足3对,初为鲜红色,取食后变暗褐色。第2、3龄若虫足4对,形式成虫。地下害虫蛴螬:体长1cm~2cm,体肥大弯曲近C形,体大多白色,有的黄白色。体壁较柔软,多皱。体表疏生细毛。头大而圆,多为黄褐色,或红褐色,生有左右对称的刚毛,常为分种的特征。胸足3对,一般后足较长。腹部10节,第10节称为臀节,其上生有刺毛。蝼蛄:雌成虫体长45mm~50mm,雄成虫体长39mm~45mm,体黄褐至暗褐色,前胸背板中央有1心脏形红色斑点。后足胫节背侧内缘有棘1个或消失,腹部近圆筒形,背面黑褐色,腹面黄褐色,有尾须一对。若虫,体较小,初孵时体乳白色,二龄以后变为黄褐色,五六龄后基本与成虫同色。卵椭圆形,初产时长1.8mm,宽1.3mm,孵化前长2.8mm,宽1.7mm。初产时黄白色,后变黄褐色,孵化前呈深灰色。播娘蒿成株高20cm~80cm,有毛或无毛,毛为叉状毛,以下部茎生叶为多,向上渐少。茎直立,分枝多,常于下部成淡紫色。叶长2mm~15mm,末端裂片条形或长圆形,裂片长3mm~5m,宽0.8mm~1.5mm,下部叶具柄,上部叶无柄。花序伞房状,果期伸长;萼片直立,早落,长圆条形,背面有分叉细柔毛;花瓣黄色,长圆状倒卵形,长2mm~2.5mm,或稍短于萼片,具爪;雄蕊6枚,比花瓣长三分之一。长角果圆筒状,长2.5mm~3mm,宽约1mm,无毛,稍内曲,与果梗不成1条直线,果瓣中脉明显;果梗长1mm~2mm。种子每室1行,种子形小,多数,长圆形,长约1毫米,稍扁,淡红褐色,表面有细网纹。荠菜叶基生叶丛生呈莲座状,大头羽状分裂,长12cm,宽2.5cm,顶端渐尖,浅裂、或有不规则粗锯齿或近全缘,叶柄长1cm~4cm。总状花序顶生及腋生,果期延长20cm;花梗长0.3mm~0.8mm;萼片长圆形,长1.5mm~2mm;花瓣白色,卵形,长2mm~3mm,有短爪。节节麦成秆高20cm~40cm。叶鞘紧密包茎,平滑无毛而边缘具纤毛;叶舌薄膜质,长0.5mm~1mm;叶片宽约3毫米,微粗糙,上面疏生柔毛。穗状花序圆柱形,含7~10个小穗;小穗圆柱形,长约9mm,含3-5个小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