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生命教学设计_第1页
谈生命教学设计_第2页
谈生命教学设计_第3页
谈生命教学设计_第4页
谈生命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谈生命教学设计

谈生命教学设计篇1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蕴含的深刻哲理,认识生命的本质和生命的意义,

培养积极的人生观。

2、反复阅读,整体把握课文。

3、比较阅读,了解鉴赏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习重点】

1、把握文章主题,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观。

2、培养鉴赏能力,提高阅读水平。

【学习时间】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读

1、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2、诵读课文,画出富有哲理的句子。

二、课堂阅读

1、引领学生读懂课文

(1)导入:

多年来我们习惯于老师讲,学生听。今天我们不妨打破这个

格局,老师不讲,大家先做,看看能否完成教学任务。

⑵请大家对照讲义一(讲义一:把课文内容写在页前的2/3,

留有1/3的空白给学生写点评),针对画线的句子或自己感兴趣的

语句写出你的点评。

⑶交流评议(理解的正误,文采的优劣)。

A、“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经过奋斗的人,在回顾生命历程时,虽然没有遗憾,心境平

和宁静,但却有几分怅惘和虚无。

B、“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经过奋斗的人,在回顾生命历程时,虽然没有遗憾,心境平

和宁静,但却有几分怅惘和虚无。

C、“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因为生命让我们承受了人生特有的愉悦和美丽。

D、“快乐固然兴奋,痛苦又何尝不美丽?”等等。

(4)归纳课文主题。

生命诞生于自然,最终又归于自然;生命的真谛在于战胜困难、

享受欢乐、不断前进的过程。

⑸放声朗读课文,将自己喜欢的语段或富有哲理的语句多读

几遍。

(6)然而,现实中却有两种戕害生命的暴力行为层出不穷:一

是不尊重与伤害他人生命的暴力行为;二是青少年的自我伤害行

为。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教师随机点评)

2、比较阅读,领会议论性散文与议论文的区别:

⑴阅读法国作家蒙田的《热爱生命》,用他的生活态度为讨

论作个小结。

作者是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

纵即逝的日子”,要求人们珍惜生命,利用生命,享受生命。

⑵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篇。

相同点:两篇文章的主题相似,都谈到积极进取的生命观。

不同点:

A、文体和表达方式不同。一篇是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

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

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它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

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而议论文则是侧重于运用概念、判

断进行逻辑论证,文学性和情感性较弱。课文通过形象的比喻生

动地表达生命的意义;这篇文章通过对比论证,批判悲观厌世虚无

主义的人生观,给人以警醒;倡导积极乐观的人生观,给人以启迪。

B、作家风格不同。冰心,我国现代文学著名作家,以细腻、

清新的诗歌、散文见长。蒙田,法国文艺复兴后期最重要的人文

主义作家,与培根、莎士比亚等伟大作家一样,是一位不朽的人

物。作品“明哲善辩”“精于心理分析”“文风简朴”。

C、语言风格不同:前者细腻、含蓄、清新;后者朴素、明辩,

富有逻辑性。

⑶齐读《热爱生命》

热爱生命

[法国]蒙田

我对某些词语赋予的特殊的含义。拿“度日”来说吧,天色

不佳,令人不快的时候,我将“度日”看作是“消磨光阴”,而

风和日丽的时候,我却不愿意去“度”,这时我是在慢慢赏玩、

领略美好的时光。

坏日子,要飞快去“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度

日”“消磨时光”的常用语令人想起那些“哲人”的习气。他们

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在于将他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

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见苦事、一件贱物似的至于我,我

却认为生命不是这个样的,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有情趣,即使

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还是如此。我们的生命来自自然的恩赐,

它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或是白白虚度此生,

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

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

世。

不过,我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这倒不是因生之

艰辛或苦恼所致,而是由于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的

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我比别人多

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

程度而定的。尤其在此刻,我眼看生命的时光无多,我就愈想增

加生命的力量。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我

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剩下的生命愈是短

暂,我却愈要使之过得丰盈充实。

三、课后拓展

1、搜集关于“生命”的格言、警句。

2、品味下列语句,写出你的理解。

A、“我们的生命受到大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

(生命是经过数十亿年的时光演化而来的。是自然的哺育,也

是自然的杰作。无可比拟。)

B、“生之本质在于死。”

(有生就有死,没有死也就没有生。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

C、”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

(因为好好享受过生活,对死亡就不感到遗憾。)

D、”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

(关心生活,才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更好地享受生活。)

E、“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充实。”

(用“丰盈充实”的生活使生命相对延长。)谈生命教学

设计篇2

情境导入:

许多名家都在探讨生命的奥秘,生命的奥秘到底是什么呢?

在冰心老人的笔下,生命是奔腾不息的一江春水,是顽强生长的

一棵小树,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冰心的《谈生命》,去感受生命

的流动与生长。

(大屏幕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读优美词句,认识生命的本质。

师:文章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感情,可以通过朗读体会得到。

大家要注意读到感情激越处要情调激昂,声音响亮;读到感情平

静处要语调深沉。读文章最后部分要情调高昂,字字蕴含力量。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生命的本质和规律。

同学们回家预习课文了,谁来给大家读读下列词语

大屏幕出示:骄奢挟卷挣脱枭鸟荫庇芳馨云翳

指一生读

师:他读得如何?生答:全对(很好)!

师:看来大家预习得不错,下面由老师来给大家朗读一下课

文,请大家边听边思考:作者是如何解说生命的?她对生命的本

质有怎样的认识?

(老师深情读完后,学生情不自禁鼓掌)

回归问题,学生简单交流后回答

生1:作者用比喻的手法生动的解释了生命;

生2: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生命比做一江春水、一棵小

树,生生不息

师:你们说得不错,谁能再来深入谈谈作者是怎样认识生命

的本质的?

生1:作者认为生命是奔腾的,是顽强的;

生2:她还认为生命是不断发展的、向上生长的。

师小结:正如同学所说的那样,文章用一江春水东流入海,

一棵小树长大叶落归根来比喻一个人生命的全过程,并对人生的

每一个阶段进行了形象的解说。接下来,就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

方式朗读对生命解说最生动的一部分,思考这样两个问题:

1、生命像东流的一江春水,在流动的过程中,他曾有过怎样

的境遇?

2、生命像一棵小树,在生长过程中,他经历了哪些阶段?

(分组准备交流)

首先交流第一个问题(略谈、详谈)

生1:在作者笔下,生命象奔腾不息的一江春水,经历了四个

有时候。

师:谁能再来详细谈谈你的认识?

生2:作者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春水奔流入海,先经过了四

个“有时候”,然后奔入了大海,这就好象是人生经历了各种困

难和挫折,最终获得成功。最后,它从海上蓬蓬的雨点中升起,

又告诉我们实现理想后,要继续努力,争取下一次更加辉煌的成

功。

师:谁再来联系生命中的各种境况谈谈?

生:第一个和第二个“有时候”代表着生命中的所有艰难险

阻、痛苦、困难,并都勇敢、坚强地克服困难;第二个和第四个

“有时候”象征着克服困难后的喜悦欢乐。

师:四个有时候正好是生命中的不同境遇,体现出了生命的

多姿多彩,也揭示了在各种状态下,生命都需向前、向前。

师:那朗读时哪个有时候应读得激昂些,哪个读得舒缓些?

生:我认为第一个和第三个应读得激昂一些,第二个和第四

个应读得舒缓一些。

(明确后,指一女生读舒缓部分,一男生读激昂部分)

师:谁来评价一下他们读得如何?

生1:我认为璐璐读得舒缓有感情,张泉读得也比较有力、激

越。

生2:我认为张泉的激越程度可再加强些。

师:谢谢你们中肯的评价,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第一个有时候,

注意读出感情。

生齐读,进一步感受激昂。

师:谁来谈谈你对第二个问题的认识

生:生命如小树经历了四季

师:生命也有四季,你觉得生命的四季各有怎样的特点?

生:生命的春天充满朝气,夏天日趋成熟,秋天收获累累硕

果,冬天渐渐走向衰亡。

师:谁还能联系自己的生命来谈谈你的认识?

生:我们的少年时代充满活力,播种下了成功的种子;青年

时代,要为事业去拼搏;中年时代如日中天,是家庭的支柱;而

到了老年也是安享晚年的时候。

师:很确切,谁再来谈谈?

生:小树的生长历程如同一个人的生长历程,从而揭示了人

生应该蓬勃向上的'真谛,小树在春季生长好比人生的少年,小树

在夏季茁壮生长,好比是人生的青年,小树在秋季的丰硕,好比

是人生的中年,最终落叶归根,好比是人生的老年。因而把生命

分成了几个阶段,并鼓励人们应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努力拼搏、奋

斗!

师过渡:作者对生命的解说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对生命的感

悟更是深刻,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

生齐声朗读

师:这段文字有很深刻的启发教育意义,请同学们找出感受

最深刻的语句,反复品读、揣摩,谈谈你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

(采用评点式读书方法,圈圈点点、勾勾画画,在旁边写出

感悟,教师巡视)

学生交流所感所悟

生1:我评点的是“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滴,大生命中之一

叶”,从中可以看出我们的渺小,而这一滴一叶的活动又合成宇

宙的进化,虽然渺小也不能忽略,所以,我们应从小事做起,为

生命这一大篇章而奋斗。

师:你的想法很伟大。

生2:我评点的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就一个美

丽的黄昏”,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困难、坎坷,我们不应

退缩,而应把这些困难视为自己前进的动力,从困难中吸取更多

的经验教训,而当我们再次遇到这些问题时,就会有更大的把握

来战胜困难,那么我们也会因此而获得更多的力量,来造就美丽

的人生。

师:我们的人生因愈挫而愈勇,因坎坷而坚强。

生3:我评点的是“在宇宙的大生命中……进化运行"。我们

虽然渺小,但滴水可以汇成江河,我们虽然微不足道,但我们可

以装点星空,我们不可自大,我们更不能小视自己。

师:是的,作为我们应有集体主义观念,为了我们的团体,

奉献一份力量。

生4:我评点的是“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

也要感谢生命。”

生命就像一杯热咖啡,有苦也有甜,在我们快乐的时候不能

一直沉浸在快乐之中,在我们伤心的时候,也不能一味的不能自

拔。生命是多彩的,有时阳光明媚,有时风雨交加,我们不应对

此怨恨,应该感谢它们,能从中得到生活的经验,不断地完善自

己。

师:你能这样想,我很高兴。谁再来谈谈?

生5:我也是评点这一句。人的生命如同一颗柠檬,一口咬下

去很酸,但如果你把它榨成汁,再加点糖,就会变得很甜。生命

给予我们快乐,但同时也带给我们痛苦。快乐好比今天的阳光,

给我们温暖,而痛苦好比明天的希望,给我们信心和勇气。

师:看来大家是受冰心先生的感染,能形象地谈出了自己的

感悟。

生6:我评点的是:“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

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

空壳!”江流的生命意义在于流动,奔流入海;种子的生命意义

在于生长,成为大树。那么人的生命呢?人的生命更需要生长,

更需要打拼,因为只有如此,才能体现生命的活力;因为只有如

此,才能体现人生存的价值;因为如此,我们的生命才不会暗淡

无光!

师:确实,生命需要动力与活力。谁还想谈谈这一句?

生7: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河流因为不断的流动,最终涌入

大海的怀抱,种子因为不断生长,最终结出丰硕的果实。生命更

是需要不断奋斗,才会灿烂辉煌。

师:还有别处吗?

生8:我评点的是“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快

乐给人带来的是兴奋,苦痛对于弱者来说,是人生的一大暗礁,

对于强者来说却是生活中的小插曲。勾践被俘虏之后为夫差尝粪

便,驾马车;少年韩信由市井流氓的跨下爬过。这都是有辱人自

尊心的,但他们没有因此而沉沦下去,而是从苦痛中奋起,成为

了大勇,原来苦痛之后也会呈现美丽景象。

(学生不由自主鼓掌)

师:最好的东西要留在心底,不断地回味,它会对我们的人

生有更大的指导意义,让我们铭记那些给我们启示最深的语句。

(生背)

师小结:今天我们跟随冰心老人一起经历了一次生命的历程,

让我们懂得了,生命中有欢乐,也有痛苦,有顺境也有逆境。在

顺境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逆境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

只有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才能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大屏幕打出: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就一个美丽

的黄昏!)

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就一个美丽的黄昏!

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谈生命教学设计篇3

1教学目标

L知识与能力:识记作者与词语,把握文章主旨;培养学生

的朗读能力,品味文中优美形象的语言,感悟语言中蕴含的哲理;

学习运用比喻修辞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提炼

文章主要意思;引导学生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品读文章精美简练

的语言,培养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能积极勇敢

面对生活的挫折,懂得珍惜生命。

2学情分析

《谈生命》所涉及的“生命”话题是每个人都感兴趣的,尤

其是十四、五岁处于花季的少男少女正渴望探索生命的奥秘而又

很难诠释生命的内涵。

九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分析思维能力,对生活、

人生也会有一定的独特体验,因此,可针对课文内容,充分引导

学生感受、揣摩文章哲理,激起思想共鸣,以训练其理性思维、

提炼概括能力。

3重点难点

1.重点:赏析文中优美、含蓄、富有哲理的语言,加强对文

字的感悟能力。

2.难点:透过文章精美、简练、富有画面感的语言,品味文

章深沉含蓄的意蕴。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孕育了无数的生命,可以说正

是这神奇博大的生命,才成就了生命丰富的内涵。今天,我们就

一起来学习世纪老人冰心的《谈生命》。(出示并板书课题)

活动2【活动】二、明确学习目标

1.识记作者与词语,把握文章主旨。

2.品味文中优美形象的语言,感悟语言中蕴含的哲理。

3.学习运用比喻修辞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

4.培养正确的人生观,能积极勇敢面对生活的挫折,懂得珍

惜生命。

活动3【活动】三、课前热身

1.我会做。(多媒体出示基础知识储备,检测预习情况)

(1)下面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是(A)

蟾岩骄奢芳馨裹挟

A.chanshe_Inie

B.chanshe_Injie

(2)下面多音字的正确语境音是(B)

荫庇挣脱空壳

A.yInzhengke

B.yinzhengke

(3)下列哪组词全部出自本篇课文(B)

A.一泻千里四面楚歌沁人心脾娓紫嫣红

B.起伏催逼庄严灿烂飘翔喧闹悬岩峭壁

(4)对荫庇这个词语解释正确的是(A)

A.大树枝叶遮蔽阳光,比喻保护、照顾。

B.树荫的僻静之处,形容凉爽。

(5)指出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A)

大海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流入她的怀里。

A.拟人

B.比喻

(6)指出下面句子的表达方式(B)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生命像向东流

的一江春水……

A.议论描写

B.议论抒情

2.我认识。(学生交流搜集资料,教师补充要点)

冰心,原名谢婉莹,我国著名的女作家、诗人。代表作有诗

集《繁星》《春水》,散文《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小桔灯》,

小说集《超人》。冰心作品的主题主要表现为母爱、童真、大自然。

活动4【讲授】四、新授

(一)朗读课文,感受生命的律动

1.自由放声朗读课文。(提出朗读要求)

(1)读出声音,读出感情。

(2)划出你喜欢的句子。

(3)作者把生命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呢?

2.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文章主旨。

(二)精读美文,品悟生命的力量

1.学生细读文章,对文章进行圈点评注,摘抄并赏析自己最

喜欢的句子。(提示:从修辞、富有表现力的词、句式、哲理等角

度入手)。

2.学生活动(自读自品、共读共品、四人合作)。

3.交流反馈(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点评,引导生

揣摩富有表现力的、精美的、富有哲理的语句,深入领悟文中表

现出来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4.教师小结。

刚才大家从修辞、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句式等角度品味了文

章的语言美,同时还感悟了生命中快乐和痛苦相生相成的哲理美

及洋溢在字里行间昂扬向上的情感美,今后我们在赏析语言时要

借用这种方法。【投影展示:语言美(修辞、富有表现力的词、句

式)哲理美、情感美】

(三)拓展表达,升化生命的意蕴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创作方式,将心中此时涌动的‘情怀

抒发出来。

(1)文字抒怀一一你可以将你此时心中涌动的最为激情澎湃

的情感用文字直接表述出来(提示:可以根据文中“一江春水”

表现生命曲折、丰富多彩的形式或“一棵小树”表现生命成长过

程的形式仿写“生命像什么什么",如“生命像一支蜡烛”或

“生命像一杯咖啡”等等)。

(2)图片感悟一一老师为大家提供了精美的图片,你可以为

它配上富有哲理性的个性点评。

2.学生自我创作。

3.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

活动5【讲授】五、温馨寄语,激情勉励

最后,老师要送给同学们一段话:生命不是简单的由生到死

的度过每一天,更重要的是我们每天都要以自己的努力去证明自

己不曾平庸的生活,就像这爬山虎,在克服过种种的艰难险阻之

后,就必定会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和阳光。老师希望同学们

都能积极乐观地面对每一天,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以此来

热爱生命,尊重生命。

活动6【作业】六、布置作业

1.摘抄并背诵这篇课文中你喜欢的语句。

2.搜集阅读与生命相关的散文、名人名言、小故事等等。

活动7【活动】七、教学反思

《谈生命》是冰心老人早年写的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其中

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文中时有精当的议论,但又不失理性的直

说,而是将抽象的“生命”人格化,将生命流程物象化,抒情、

论理交融。鉴于学生生活阅历浅、阅读理解有限,我在本节课的

设计中,着重引导学生感知品读课文,发现其中的美点,挖掘其

中的理趣,理解作者关于生命本质的阐述。

一上课,我就提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给学生一个清楚的

印象和一个明确的方向,为了达到这几个目标,我将这一节课的

设计分成三个板块。

第一个板块: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生命的律动”。活

动是这样的:让学生美美的放声朗读课文,并从课文中找出最能

表现作者对生命感悟和认识的三句话。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培

养学生筛选、提炼、概括信息的能力,加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第二个板块:引导学生用“精读美文,品悟生命的力量”的

方式来学习课文,探究文章的写法。活动过程是这样的:让学生

细读文章,对文章进行圈点评注,摘抄并赏析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提示:从修辞、富有表现力的词、句式、哲理等角度入手)。学

生或自读自品,或共读共品,或四人合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理

解富含深意的句子,从而理解文章内涵,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培养学生欣赏语言的能力。这一学习活动,使学生的思维发散开

来,在发现中、点评中深入学习课文,学习散文多种多样的表达,

学习散文语言的精美。

第三个板块:引导学生”拓展表达,升化生命的意蕴”,通

过联想体验,由课文拓展到现实,让学生从更深的意义上感悟生

命的美好,理解作者关于生命本质的阐释,从而实现本节课的教

学目的一一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能积极勇敢面对生活的挫折,

懂得珍惜生命。

这节课也有遗憾之处,由于课前朗读不够充分,课堂上朗读

也不够多,导致学生对课文的生疏,使品读不够流畅,不够充分。

如果在阅读这一环节上处理得好一些,课堂气氛、学生表现会更

好!谈生命教学设计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理解“骄奢、清吟、荫庇”等词的词义并学会

运用。

2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本质的认识。

能力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体会文章景、情、理和谐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

哲理美、语言美。

德育目标

认识生命的客观法则,豁达乐观地对待生命中的一切,包括

快乐和痛苦。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

2揣摩文章重要的语句或段落,理解其哲理意蕴。

教学难点

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品读法

3延伸拓展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意;

品读课文,美点寻踪,鉴赏文章的美。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生命是什么?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人人都可以根据

自己生活的经历和感受回答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听听中国文坛老

祖母冰心的答案吧。

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朴素而美丽。生命,犹如一

只万花筒,它的形态和色彩变幻多端,面对这一瑰丽的世界,作

为生命高级形式的“人”,我们必然会有说不尽、道不完的“生

命话题”,观不尽、赏不完的“生命花朵”,弹不尽、唱不完的

“生命曲调”。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曲韵律悠远的生命咏

叹调吧。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正音,并勾画出自己

喜欢的语句。

多媒体显示:

挟卷(」0)芳馨(_ln)怡悦(yi)云翳(yi)

2学生互读课文,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

3选三位同学范读课文,每人读一部分,其余同学评点。

教师评点: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把握。感情激越处声音要响

亮,情调应激昂;感情平静处要读得深沉些。

4学生放声读课文,力求声情并茂。

三、思读课文,把握文意

1理清行文思路

提问:本文为“一片作”,一气呵成,但思路清晰,章法严

整。请说说你对文章思路的看法。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明确:全文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仅一句话,“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

像什么”。这是全文的领起句,也是思路的起点,提示话题,引

起下文。

第二层:从“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来

生”。描写生命像春水东流的状况。

第三层:从“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到“也不敢信来生”。描

写生命像一棵小树成长和衰亡的状况。

第四层:从“宇宙是一个大生命”到结尾,总结上文,抒发

感想,阐发哲理。

2精读课文,把握文意

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研讨课文。

多媒体显示:

(1)“生命是什么”与“生命像什么"只有一字之差,作者为

什么对前者“不敢说”而对后者“能说”呢?根据文意说说你的

理解。

⑵作者将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并充分展

开,请联系思路,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3)最后一层在全文结构和表达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

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明确:(1)“生命是什么”涉及生命本质的终极回答,而“生

命像什么”是文学性的表述。借助通俗易懂的比喻作答,使行文

更容易选择切入的角度,引出下文对生命过程的形象化描绘,便

于作者抒发对生命的独特感受。

(2)“一江春水”侧重阐明生命的力量,“一棵小树”侧重揭

示生命的价值。两个比喻的内涵相互补充,形象有完整地阐明了

生命的过程和意义。

(3)最后一层结结全文,点明、深化主题。作者在这一层揭示

生命的本质(由卑微、渺小到生长、进化),点明快乐和痛苦是生

命之歌的基本旋律。这是在前文对生命的现象作比喻性的描写之

后得的结论。

四、美点寻踪,发掘课文的审美价值

1请学生谈谈初读课文的感受,对课文进行美点寻踪。

生1:作者把生命还原成具体的物象,把“生命”理念形象

化,描绘出一副副生命的图画。

生2:本文语言优美,比喻、排比处处皆是。

生3本文意境优美,情景交融。

生4:本文富含哲理,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教师总结:大家谈得都很好。本文情、景、理交融,是一篇难

得的美文。下面我们将从意境、哲理、语言三方面欣赏本文的美。

2赏析课文的意境美(美在形象,美在情感)。

“美在形象”赏析:

(1)话说“一江春水”

多媒体播放一江春水东流入海的动感画面,雪山、峭壁、崂

岩、平原、斜阳草树、夹岸桃花、激电迅雷、新月晚霞、大海等画

面依次迭出,春水一路走来,奔流激荡。

学生齐读“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也不敢信来生”,

结合画面,想象春水一路高歌的情形。

A请大家按照原文的思路,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个过

程。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体现这个过程的欢乐和痛

苦。

B品味相关词句,体味一江春水的特征,感受这个秒年时微

度的形象。

学生自主品评。

成果展示:

四个“有时候”,体现流程的丰富多彩。

聚集、奔注、冲倒、挟卷、奔腾、回旋等词体现了高昂激越的

气势和不可阻挡的力量。

快乐勇敢、享受、愤激、心平气和、快乐又羞怯、心魂惊骇、

憩息睡眠等词刻画了“春水”的性格、情怀。

(2)话说“一棵小树”

多媒体播放动漫FLASH,显示一棵小树的成长历程:泥土中欠

伸、破土而出、长出嫩叶、开出繁花、凤蝶飘翔、小鸟欢唱、浓阴

如盖、硕果累累、黄叶翻飞、叶落归根。

学生齐读“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也不敢信来生。”

A请按照原文思路,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小树的生命历程。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体现时序(早春、春天、夏

天、秋天、冬天),体现特有的平静和温柔。

B品味相关词句,感受一棵小树鲜活的形象。

学生自主品评。

成果展示:小树生命历程中的几个连续的阶段代表了人的童

年、青年、中年、老年、生命终结。

聚集、欠伸、破壳、伸出、吟唱、跳舞、挣脱、挺立、抬头等

词体现了小树生命力量的冲动与奋进。

勇敢快乐、宁静怡悦体现了小树勃发的生机、恬淡从容的情

怀。

“美在情感”阐释:

教师提示:

在形象的描摹过程中,流露出作者动人的情思。

在描写一江春水时充满激情,从“愤激”“怒吼”“奔腾”

等词可以读出这种感情来;继而面对种种境遇,心情是快乐的、平

静的、;最后描写春水到了大海,表达的心情是平静的,没有快乐,

也没有悲哀。

描写一棵小树则不同,一开始充满喜悦、希望,继而是“宁

静和怡悦”,最后冬天来临,叶落归根,则怀有超乎寻常的平静。

本文表达的感情是丰富多样的,但总的说来感情基调是积极

乐观的。

学生大声读课文,悉心体味作者的情感。

3教师总结:作者将抽象的生命形象化、人格化,将生命的流

程物象化,描绘出一副副优美、生动的图画,倾注了自己的满腔

深情。让我们在充分感受意境美的同时,领悟、认识生命的本质。

五、布置作业

1描绘“一江春水”时,“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

切”,“一切”指什么?请根据文意回答。

2仿照下列句子的句式和修辞,另写两句话,组成一组排比

句。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

身。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继续欣赏文章的哲理美、语言美;联系自我,对照反思,总结

升华;延伸拓展,类文推荐,开阔视野。

教学步骤

一、学生齐读课文

二、鉴赏哲理美

1品味关键语句,理解其深层含意。

多媒体显示:

(1)她(大海)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

(2)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3)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4)他回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

(5)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

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

(6)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

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7)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

生相成的。

(8)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要感谢生命。

学生自由选句评析,集体交流。

明确:

(1)句中的“大海”指生命的归宿。“光明”象征生命达到辉

煌的顶点,“黑暗”指生命的终结。生命是一个客观的过程,“光

明”与“黑暗”相生相随。

(2)生命是一种过程,应当从容镇定地面对死亡,显示了作者

“生而何欢,死而何惧”的平常心。

(3)作者一方面肯定生命可以再生,一方面又否定生命的“轮

回”说,冷静、客观、从容地面对生命,热爱生命,表现了着者积

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人的一生会遇到快乐、悲哀、嘲讽甚至反对,快乐与痛苦

相生相随。

(5)虽然每一个生命是卑微渺小的,但组成整个人类却可以创

造历史,推动社会前进。表现出作者浩淼的思绪、宽广的胸襟。

(6)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材,都能为人类作贡献,不努力、

不拼搏,人就成了行尸走肉,失去了人生的意义。

(7)阐述生命中快乐与痛苦的辩证法,表明作者对生命规律的

判断、认识。

(8)这一句话与孟子的“生于忧患”表意相同,我们要学会享

受痛苦、感谢痛苦。

2提问: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讨论并自由发言。

示例:生命的本质和规律,在于蓬勃成长,奋勇前进,任何

力量也无法阻碍它、压制它。

生命始而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终而归于消亡,其间

幸福与痛苦、顺境与逆境相伴相随。

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其间有痛苦也有幸

福,痛苦也上一种幸福。

生命存在于运动之中,生命的过程是进取、斗争的过程。

个体生命是宇宙大生命的一分子,个体色怀念革命最终要回

归宇宙大生命的母体之中。

生命的体验,始而新鲜,继而平静,最终归返大生命母体中

则无欢喜也无悲哀。

3教师总结:本文用充满哲理的语言,对生命过程进行了形象

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生命需要流动和生长,

我们要享受快乐,但不回避生活中的痛苦和艰难。我们要感谢生

命,不仅感谢快乐,也要感谢痛苦。我们要尊重生命,就得探寻

生命“生长”的闪光点,向生命的顽强不屈敬礼。我们要珍惜生

命,就得向生命的高贵顶礼膜拜,为生命全过程的每一刻喝彩。

三、鉴赏语言

1摘句交流

请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语句,把它推荐给大家并简要说明理

由。

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归纳:

美在灵动、蕴藉。集中表现在“一江春水”“一棵小树”两

个层次中,言在此而意在彼,引人深思。

美在反复。“生命像……”“生命又像……”既成为行文层

次的标志,又给人旋律回转、反复吟唱之感。

“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庄重精

警,超越了常人面对死亡的畏惧、痛苦。语言看似平常,实则蕴

涵邈远的情思,意味深长。

“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反复强调,否定生

命“轮回”说,理性地对待生命,表现了作者高远的人生情怀。

美在诗意。“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一个美丽的黄

昏”,这是一句诗句,“云翳”喻指丰富多样的经历、体验;“美

丽的黄昏”喻指人活到一定的年龄,或者说到了老年,具有无限

感慨又感到幸福和欣慰的景况。冰心老人诚挚地祝愿,希望我们

的一生有丰富多样的经历,真正体验人生的美好。

3仿句练习

仿照“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一个美丽的黄昏”这

句话,另写两个句子。

学生自由发言。

示例:愿你生命中有丰富的色彩,来描绘一副壮丽的画卷。

愿你生命中有动人的音符,来谱写一支雄壮的歌曲。

愿你生命中有清洌的甘泉,来酿造一杯醉人的香茗。

四、联系实际,体验反思

教师创设讨论氛围:作者说,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

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总是相生相成的。请联系自己的体验和对

生命的认识,以“生命,苦耶?乐耶?”为话题说一段话,表达自

己的人生信念。

学生由于阅历所限,恐怕会为生活中的诸多烦恼所困,教师

应相机诱导,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使他们从容应对生活,

感谢幸福、感谢痛苦。

五、延伸拓展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内容如下:

阅读赵丽宏的《生命》,看看作者对生命有怎样的认识。

生命

赵丽宏

假如生命是花。花开时是美好的,花落时也是美好的,我要

把生命的花瓣,一瓣一瓣撒在人生的旅途上...

假如生命是草。决不因此自卑!要联合起所有的同类,毫不吝

惜地向世界奉献出属于自己的一星浅绿。大地将因此而充满青春

的活力。

假如生命是树。要一心一意把根扎向大地深处。哪怕脚下是

一片坚硬的岩石,也要锲而不舍地将根须钻进石缝,汲取生活的

源泉。在森林和沃野做一棵参天大树当然很美妙;在戈壁沙漠和荒

山秃岭中做一棵孤独的小树,给迷路的跋涉者以希望,那就更为

光荣。

假如生命是船,不要停泊,也不要随波逐流!我将高高地升起

风帆,向着未有人到达过的海域……

假如生命是水。要成为一股奔腾的活水呵!哪怕是一眼清泉,

哪怕是一条小溪,也要日夜不停地、顽强地流,去冲开拦路的高

山,去投奔江河...

假如生命是云。决不在天空里炫耀自己的姿色,也不只作放

浪的漂游。要化成雨,无声地洒向大地。

假如生命是一段原木。做一座朴实无华的桥吧,让那些被流

水和深壑阻隔的道路重新畅通!

假如生命只是一根枯枝。那就不必做绿色的美梦了,变成一

支火炬吧,在黑夜中劈里啪啦从头燃到脚……

学生思考。明确:真正的生命是平凡的。平凡的外表之下跳

动着一颗勇敢地面对挫折、充满自信、扎根现实、激流勇进、谦

虚朴实、随时奉献自己的火热的新,那么平凡也就透出几许高贵

To

六、课堂小结

本文以“一江春水”“一棵小树”为喻,揭示生命的生长、

壮大和衰老的普遍规律以及生命中苦痛与幸福相伴相生的一般法

则,同时表达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文章

情景相融、情理相生,给我们至美的艺术享受。

七、布置作业

1背诵你喜欢的语句。

2阅读冰心的散文《霞》(见课本),比较《霞》与《谈生命》,

说说它们的异同。

提示:《霞》写于1985年,《谈生命》写于20世纪40年代。

两文写作时间相距近四十年,其间我们国家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

化,作者也由中年人变为老年人。两文主题有相似之处,情调略

有不同,课文的情调更加激昂一些,《霞》更加平和一些。

板书设计

形象美(一江春水、一棵小树)

谈生命哲理美(生命一一生长、流动;感谢----块乐、痛苦)

语言美(灵动、蕴藉、反复、诗意)谈生命教学设计篇5

一、情境导入

许多名家都在探讨生命的奥秘,生命的奥秘到底是什么呢?

在冰心老人的笔下,生命是奔腾不息的一江春水,是顽强生长的

一棵小树,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冰心的《谈生命》,去感受生命

的流动与生长。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读优美词句,认识生命的本质。

文章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感情,可以通过朗读体会得到。大家

要注意读到感情激越处要情调激昂,声音响亮;读到感情平静处

要语调深沉。读文章最后部分要情调高昂,字字蕴含力量。在反

复诵读中,体会生命的本质和规律。

同学们回家预习课文了,谁来给大家读读下列词语

大屏幕出示:

骄奢

挟卷

挣脱

枭鸟

荫庇

芳馨

区翳

指生读,一起纠正,齐读两遍。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教师范读,学生思考:

作者是如何解说生命的?她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

(老师读完,回归问题,学生简单交流后回答。)

师小结:正如同学所说的那样,文章用一江春水东流入海,

一棵小树长大叶落归根来比喻一个人生命的全过程,并对人生的

每一个阶段进行了形象的解说。接下来,就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

方式朗读对生命解说最生动的一部分,思考这样两个问题:见研

读探究“读一读”。

三、研读探究

读一读:

1、生命像东流的一江春水,在流动的过程中,他曾有过怎

样的境遇?

2、生命像一棵小树,在生长过程中,他经历了哪些阶段?

(分组准备交流。)

首先交流第一个问题(略谈、详谈)。

再让学生结合实际联系生命中的不同境遇来谈。

明确:四个有时候正好是生命中的不同境遇,体现出了生命

的不同境遇,体现出了生命的多姿多彩,也揭示了在各种状态下,

生命都需向前、向前。

师:那朗读时哪个“有时候”应读得激昂些,哪个读得舒缓

些?

(明确后,女生读舒缓部分,男生读激昂部分。)

学生评价朗读,师指导后,全班读其中的一个有时候,进一

步体会情感。

解决第二个问题,师:谁先来说说自己的认识?

指2〜3生谈。

明确:生命如小树经历了四季。

师:生命也有“四季”,你觉得生命的四季各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生命各阶段的特点。

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命来谈谈。

指生读。

师过渡:生命如一江春水在不断地流动,如一棵小树在不断

地生长,作者对生命的诠释不仅生动,而且对生命的感悟更是深

刻,让我们齐读最后一部分。

四、拓展反思(评点式阅读)

师:这段文字有很深刻的启发教育意义,请同学们找出感受

最深刻的语句,反复品读、揣摩,谈谈你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

(勾勾画画,圈点批注,师巡视。)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适时评价,引导分析完、分析透重点语

句。

(重点是:要记住……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师:最好的东西要留在心底,不断地回味,它会对我们的'人

生有更大的指导意义,让我们铭记那些给我们启示最深的语句。

(2〜3分钟背背)

师小结:今天我们跟随冰心老人一起经历了一次生命的历程,

让我们懂得了:生命中有欢乐,也有痛苦,有顺境也有逆境,在

顺境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逆境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只有

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才能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大屏幕打出: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就一个美丽的

黄昏。)

五、作业

仿照冰心老人的写法“生命像……”写一篇300字左右的

短文,谈谈你对“生命”的看法。谈生命教学设计篇6

一、教材分析:本文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

课文。这个单元以“生命”为主题,选取四篇描写大自然和人类

的生命现象、探究生命的规律和本质的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

冰心《谈生命》借助于自然界生命成长的现象,讲述生命的一般

进程,从而引导我们要享受生命中的快乐和痛苦。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能够对生命有一些自己的思考,

可以引导他们从生活经验出发,领会作者关于生命本质的认识,

并结合自身的体验,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尤其是正确对待

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关于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学生在以

前都学习过,在本课作者运用得更多更妙。

二、课型、课时:讲授课、一课时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作者运用比喻化抽象为具体的写法;

2、领会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妙处;

3、领会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品味关键语句,说说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

的认识;

2、给文章分层,理解作者精巧的构思;

3、反复朗读、体味有关文段,按照原文的思路,试着用自己

的话描述一下这个快乐而痛苦的人生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作者的感悟: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

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

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2、珍爱生命,战胜困难,享受生命中的快乐与痛苦。

四、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运用比喻化抽象为具体的写法。

(二)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本质的认识。

五、教学方法:启发、讨论。

六、教具:多媒体、黑板。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识生命:

(多媒体展示生物图片)同学们已经学过了生物学,认识了

这个多姿多彩的生命世界。那么看见这些生命你们会想到什么呢?

(学生谈论)今天让我们走进生命的世界,随着冰心老人一探生

命的本质。(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由学生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导入,从学

生经验出发,由生命现象引发学生思考生命的本质。

(二)整体感知,初探生命:

课文只有一段,但是层次很清晰。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请完

成下列问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挟卷蝮岩枭鸟荫庇芳馨云翳

2、解释下列词语:清吟荫庇芳馨骄奢云翳

3、课文说生命像什么。

学生边阅读边勾画。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生命又像一棵小树。拓展:作者

化抽象为具体,这种手法我们在余光中的《乡愁》中学到过,把

乡愁比作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

4、据此给文章分层。

学生根据第3步和以前学习经验给课文分层。

第一层(课文第一句):提示话题,引出下文。

第二层(从“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来

生”):生命像春水。

第三层(从“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到“也不敢信来生”):生

命像小树。

第四层(从“宇宙是一个大生命”到文末):作者对生命的感

悟。

[设计意图]解决生字词,理清文章层次和思路,整体把握课

文。

(三)朗读第二层,感受生命的力量:

1、找出第二层的中心句。

一个学生朗读,其他学生听并思考讨论。中心句是“快乐勇

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

2、”遭遇了一切”中的“一切”指哪些?

学生思考讨论,提醒学生注意四个“有时候”。“一切”指

崂岩、细细平沙、暴风雨和晚霞新月。

3、“一切”可以分为哪两大类?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可以分为

两类:快乐(细细平沙、晚霞新月);痛苦(崂岩、暴风雨)。

4、春水是怎么对待这一切的?

学生抓住有关语句朗读赏析。

5、作者写一江春水的.生命历程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学生思考交流。

[设计意图]分析“生命像一江春水”,通过一江春水流动的

历程感受生命的历程,并为下面学生合作学习提供范例。

(四)分组合作,朗读第三层,发现并解决问题,感受生命的

价值。

问题可能有:

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季节顺序)

2、前面作者写出了春水的生命历程,那这部分写了什么?

3、小树享受了哪些快乐?(朗读并赏析)

4、小树遭遇了哪些痛苦?(朗读并赏析)

5、作者为什么两次提到“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

生”?

6、作者写一棵小树的生命历程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生命像一棵小树”,通过一棵小树生长的历程感受生命的

历程。

(五)巩固练习,书写生命:

1、同学们,关于生命,你们一定有更精彩的比喻,请用“生

命还像……”的句式仿照课文写一句话。

学生写一句话。

2、再仿照课文对这句话加以具体描述。

学生写具体描述的句子。

3、请学生朗读自己的话,师生共同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仿写,学生一方面更深入地了解生命的历程,

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写作能力。

(六)阅读第四层,感悟生命:

1、过渡:生命不仅像春水、小树,还像小草、树叶等等,其

实我们的整个宇宙都充满着生命。面对这些生命,你有何感悟呢?

学生谈感悟,师生评价。

2、作者有何感悟呢?你如何理解作者的感悟?请结合本文、

自身经历和阅读其他文章的感受谈谈。

一个学生读作者的感悟,其他学生说对作者感悟的理解。

3、如何理解课文最后两句话中的“云翳”“美丽的黄昏”?

并据此理解最后一句话。

学生思考比喻的本体,理解词语和句子,揣摩作者的写作意

图。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感悟引出作者的感悟,再到学生的理

解,这样学生对生命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七)总结全文,享受生命:

(播放汪峰的《怒放的生命》作为背景音乐)冰心被称为“世

纪老人”,她走过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其“爱的哲学”激励着一

代又一代人奋勇前进,让我们尽情享受生命中的快乐和痛苦吧!

其实痛苦也是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你们知道哪些人在享受着

生命中的痛苦呢?(学生谈论)我们要珍惜生命,每一天都过得

充实而自信,为生命全过程的每一刻喝彩。

[设计意图]结合冰心老人的经历,进一步明确要享受生命中

的痛苦,迎难而上,奋勇前进。

八、作业设计:(第一、二题选做一题)

1、用“生命还像……”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2、联系自己的体验和对生命的认识,以“生命,苦耶?乐耶?”

为话题写一段话,并开展讨论。

3、课外阅读苏联作家普里什文的《林中小溪》和日本作家东

山魁夷的《一片树叶》,再次感受生命。

[设计意图]通过写作和阅读,学生进一步明确要享受生命中

的快乐和痛苦。

九、板书设计:

谈生命冰心

像一江春水有时候

形象美:生命

像一棵小树春夏秋冬

哲理美:生命:快乐和痛苦相生相成

语言美:比喻、拟人、排比

[设计意图]抓住形象美、哲理美和语言美来赏析课文。

十、课后反思:谈生命教学设计篇7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引导学生体会文中优美形象的语

言,并学习运用比喻修辞表达内心的感受。

2、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感悟语言中蕴含的哲理。

3、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使他们勇于战胜困难,热爱生

命,积极投入生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使他们勇于战胜困难,积极投入生

活。

2、难点:

体会文中优美形象的语言,感悟语言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方法】

品读感悟法,自主探究、自主赏析、自主感悟。

【教学过程】

一、积累名言,激情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积累“生命”

的.名言,然后充满激情的导入:

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朴素而美丽。作为生命高

级形式的“人”,必然会有说不尽、道不完的生命话题,观不尽、

赏不完的生命花朵,弹不尽、唱不完的生命曲调。现在让我们一

起品赏冰心的《谈生命》,倾听她对生命的诠释。

二、读清思路,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一遍,思考: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那么,生

命到底像什么?请在文中找出原话。

教师借助此问题,引导学生理清课文思路,并板书课文结构。

2、教师范读课文最后一部分,范读后与学生探讨课文各部

分的朗读感情基调。

3、男生齐读“一江春水”部分(老师点拨:激昂、响亮),

女生齐读“一棵小树”部分(教师点拨:舒缓、深沉),全班齐读

最后一部分(教师点拨:高昂、有力)。

三、品读句子,感悟语言

1、作者说“生命像一江春水”,作者也说“生命又像一棵

小树”,你更欣赏哪一个说法?试从课文中找出例句说明。

2、生命像一江春水,有风平浪静,也有惊涛骇浪;生命像

一条小路,有时平坦,有时崎岖。你认为生命像什么?请你也像

冰心老人一样,用形象的比喻告诉大家你对生命的认识。(生命

像……)

3、本文语言精练优美,哲思深邃,让人回味。请找出你喜

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最好还告诉大家你喜欢的理由。

四、拓展内涵,感悟生活

1、在冰心老人优美、深邃的语言中,我感受到了生命因坚

强而美丽,像张海迪虽高位截瘫却自强不息地学习科学知识。我

感受到了生命因奋斗而美丽,像居里夫人把一生都奉献在科学发

明上。你感受到了生命因何而美丽?请告诉大家。

2、近年来,时常在各种媒体中看到某些中学生因生活、学

习的不如意而悲观,甚至轻生,我们也经常看到很多的同学不顾

学校的再三忠告,置安全规则于不顾,导致一些安全悲剧在某些

学校重演。生命是脆弱的,生命也只有一次。让我们珍惜生命,

敬畏生命,热爱生命!让我们一起高声的诵读汪国真的一首小诗:

《热爱生命》。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

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

意料之中谈生命教学设计篇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理解骄奢、清吟、荫庇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本质的认识。

能力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体会文章景、情、理和谐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

哲理美、语言美。

德育目标

认识生命的客观法则,豁达乐观地对待生命中的一切,包括

快乐和痛苦。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

2.揣摩文章重要的语句或段落,理解其哲理意蕴。

3.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朴素而美丽。生命,犹如一

只万花筒,它的形态和色彩变幻多端,面对这一瑰丽的世界,作

为生命高级形式的人,我们必然会有说不尽、道不完的生命话题,

观不尽、赏不完的生命花朵,弹不尽、唱不完的生命曲凋。现在,

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曲韵律悠远的生命咏叹调吧。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正音,并勾画出自己

喜欢的语句。

多媒体显示:挟卷(」6)芳馨(_in)怡悦(yi)云翳(yi)

2.学生互读课文,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

3.选三位同学范读课文,每人读一部分,其余同学评点。

教师评点: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把握。感情激越处声音要响

亮,情调应激昂;感情平静处要读得深沉些。

4.学生放声读课文,力求声情并茂。

三、思读课文,把握文意

1.理清行文思路

提问:本文为一片作,一气呵成,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清

说说你对文章思路的看法。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明确:全文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仅一句话,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

什么。这是全文的领起句,也是思路的起点,提示话题,引起下

文,

第二层:从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

生命像春水东流的状况。

第三层:从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

一棵小树成长和衰亡的状况。

第四层:从宇宙是一个大生命到结尾,总结上文。抒发感想,

阐发哲理。

2.精读课文,把握文意

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研讨课文。多媒体显示:

(1)生命是什么与生命像什么只有一字之差,作者为什么对前

者不敢说而对后者能说?根据文意说说你的理解。(2)作者将生命

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并充发展开,请联系思路,分析作者这

样写的用意。(3)最后一层在全文结构和表达主题方面起什么作

用?

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明确:(1)生命是什么涉及生命本质的终极回答,而生命像什

么是文学性的表述-借助通俗易懂的比喻作答,使行文更容易选择

切入的角度,引出下文对生命过程的形象化描绘,便于作者抒发

对生命的独特感受。

(2)一江春水侧重阐明生命的力量,一棵小树侧重揭示生命的

价值,两个比喻的内涵相互补充,形象又完整地阐明了生命的过

程和意义。

(3)最后一层结结全文,点明、深化主题。作者在这一层揭示

生命的本质(由卑微、渺小到生长、进化),点明快乐和痛苦是生

命之的基本旋律。这是在前文对生命的现象作比喻性的描写之后

得出的结论。

四、美点寻踪,发掘课文的审美价值

1.请学生谈谈初读课文的感受,对课文进行美点寻踪。

生1:作者把生命还原成具体的物象,把生命理念形象化,描

绘出一幅幅生命的图画。

生2:本文语言优美,比喻、排比处处皆是。

生3:本文意境优美,情景交融。

生4:本文富含哲理,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教师总结:大家谈得都很好。本文情、景、理交融,是一篇难

得的美文。下面我们将从意境、哲理、语言三方面欣赏本文的美。

2.赏析课文的意境美(美在形象,美在情感)。

美在形象赏析:

(1)话说一江春水

多媒体播放一江春水东流入海的动感画面。雪山、峭壁、崂

岩、平原、斜阳草树、夹岸桃花、激电迅雷、新月晚霞、大海等画

面依次迭出,春水一路走来,奔流激荡。

学生齐读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也不敢信来生,结合画面,

想象春水一路高歌的情形。

①清大家按照原文的思路,试着闲自己的话描述-下这个过程。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体现这个过程的欢乐和痛

苦。

②品味相关词句。体味一江春水的特征,感受这个鲜活的形

象,

学生自主品评。

成果展示:

四个有时候。体现流程的丰富多彩。

聚集、奔注、冲倒,挟卷、奔腾、回旋等词体现了高昂激越的

气势和不可阻挡的力量。

快乐勇敢、享受、愤激、心平气和、快乐又羞怯、心魂惊骇、

憩息睡眠等词刻画了春水的性格、情怀。

(2)话说一棵小树

多媒体播放动漫flash,显示一棵小树的成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