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四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及古代社会由盛转衰-明清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江苏专用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四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及古代社会由盛转衰-明清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江苏专用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四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及古代社会由盛转衰-明清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江苏专用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四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及古代社会由盛转衰-明清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江苏专用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四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及古代社会由盛转衰-明清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四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及古代社会由盛转衰——明清时空定位【阶段特征】明清时期(1368—1840年)是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阶段。政治方面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表现为明朝废除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封建专制主义中心集权的空前强化,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奠定了近现代中国的政治版图经济方面发展与迟滞。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私营手工业崛起成为主导,市场化、专业化程度加深;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严峻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发展,中国渐渐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思想文化方面承古萌新。理学占主导,束缚人性;反封建的启蒙思想出现,儒学获得新发展;市民文化兴起,小说旺盛,京剧形成并发展;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考情探究】5年考情备考策略考题分布考查角度考情综述2024江苏单科,5,3分明代商业的发展近几年江苏卷考题对本单元的考查主要集中在明清经济。命题多引用原始史料,要求考生对史实进行辨析和甄别,提取有效信息并解决实际问题,预料将来高考仍会持续这一特点(1)留意对中心集权制度、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进行专题性整合(2)新航路开拓后,中西经济已经产生互动,中西经济发展趋势的比较应引起考生的充分重视。既要看到中国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又要看到其存在的问题(朝贡贸易及经济形态)(3)对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既要分析其出现的缘由,也要留意其对当时思想文化领域产生的影响(4)留意经济新变更,如货币、商人群体、农产品商品化、江南经济发展导致农业结构及居民职业结构等方面的变更2024江苏单科,21(1)(3),10分汉字2024江苏单科,4,3分元曲2024江苏单科,5,3分明清经济2024江苏单科,21,14分明代商业的发展2024江苏单科,5,3分李贽2024江苏单科,5,3分丝织业必备学问篇固本夯基【考点集训】考点一君主专制中心集权发展到顶峰1.孟心史《明史讲义》载:“历代宦官与士大夫为对立,士大夫决不与宦官为缘。明代则士大夫之大有作为者,亦往往有宦官为之助而始有以自见。”导致明代这一现象的制度因素是()A.皇权旁落,朝廷吏治腐败 B.废除丞相,君主专制强化C.设置内阁,权力中枢内移 D.权分六部,制约机制形成答案B2.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 B.均协助皇帝处理政务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 D.都干脆管理地方政务答案B3.《明书》中记载:“独至明祖,藉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尽举取天下之人而尽杀之,其残忍实千古未有。”与这一记载异曲同工的明代举措是()A.营建北京并迁都于此 B.废丞相权力分于六部C.设内阁协助皇帝理政 D.令地方大臣密折奏事答案B4.到明代中叶,内阁高校士虽“无丞相之名,而有丞相之实”,已类似“汉唐宰辅”了。这样,朱元璋处心积虑加以废除的相权,很快就因为内阁制度的产生而复活。这说明()A.阁臣事实上取得了部分相权B.首辅成为国家最高行政长官C.内阁成强化君主专制的工具D.君主专制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答案A5.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干脆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更使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白彬菊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A.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有利于建立高效政府C.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D.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答案C6.最近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引发了收视热潮。1723年,雍正帝曾推行“养廉银”制度,即政府赐予官员足够高的俸禄,以此杜绝官场贪污腐败的现象。但事实上最终只剩下“高薪”而没有实现“养廉”。对此相识不正确的是()A.惩治腐败不能仅靠制度建设B.雍正“养廉”制度不够完善C.“人治”之下的腐败难以根治D.自古至今腐败现象不能根除答案D考点二明清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和主要经济政策7.《水浒传》第三回载,一日,鲁智深、史进、李忠三人在酒楼看到卖唱的金家父女,鲁智深可怜他们,自己摸出五两银子后,又向史、李二人借,史进二话不说,去包袱里取出一锭十两银子,李忠也摸出二两来银子给鲁智深。《初刻拍案惊异》记载,汴京人士金维厚悟得一积攒家资的方法:手头只运用散碎银子,若是上好银块便攒着不动。对此合理的说明是()A.宋代的白银价值相对偏低B.白银是明代日常交易的货币C.明代官员和艺人收入较高D.受政策影响明代白银贬值快答案B8.明史籍记载:“成、弘之际,豪门巨室间有乘巨舰贸易海外者。”正德九年(1514年),广东布政司参议惊呼“近许官府抽分,公为贸易,遂使奸民数千,驾造巨舶,私置兵器,纵横海上”。材料反映了()A.明朝变更重农抑商政策 B.政府已废除“海禁”政策C.明朝“海禁”政策的松弛 D.明朝限制外商来华贸易答案C9.清代俞森《荒政丛书》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古代中国()A.重农抑商已有所变更B.农业是财政经济的主要来源C.已显露近代化的曙光D.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相交织答案D10.《松江府志》(松江府,今上海苏州河以南地区)记载明人诗云:“平川多种木棉花,织布人家罢缉麻。昨日官租课正急,街头多卖木棉纱。”材料能够反映的信息是明朝()A.白银起先成为流通货币B.棉纺织业纺和织实现分别C.江南自然经济渐渐解体D.黄道婆推广了棉纺织技术答案B11.乾隆时,“吴中(在今苏州)男子多工艺事,各有专家,虽寻常器物,出其手制,精工必倍于他所;女子善操作,织纫刺绣,工巧百出,他处效之者莫能及”。这表明该地区()A.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实现了男女同等C.自然经济起先解体 D.工商业特别发达答案D12.雍正十三年规定:“京城一切无帖(龙帖,即营业执照)铺户,如有私分地界,不令旁人旁边开张;及将地界议价若干,方许承顶;至发卖酒斤等项货物,车户设立名牌,独自霸揽,不令他人揽运,违禁把持者,枷号(拘留)两个月,杖一百。”这表明当时政府()A.限制商业活动 B.加强商业监管C.抑制商业兼并 D.激励商人竞争答案B考点三儒学的复兴与新发展及明清时期的文学艺术13.李贽讲“人必有私”,并说“势利之心,亦吾人禀赋之自然”“天下尽市道之交也”;黄宗羲说“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盖皆本也”。这两种观点都()A.体现了重利轻义的价值取向B.表达了反对君主专制的主观愿望C.批判了理学家们的虚假说教D.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特征答案D14.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矣。故先王弗为之禁。非惟弗禁,且从而恤之。建国亲侯,胙土命氏,画井分田,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顾炎武的上述主见意在()A.激励发展私欲B.突出特性自由C.主见实行分封D.反对理学禁欲答案D15.据记载,明初江南,庶民百姓无心向奢;明中叶以后,江南地区“庶人之妾,而帝后之服”,当时百姓不仅僭越官僚命妇之服,富者甚至嫌弃儒冠长袍不够华丽,服饰之精致珍贵远甚于前。这一变更反映了()A.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B.市民阶层主导社会变革C.君主专制统治渐渐弱化D.奢侈之风动摇理学地位答案A16.明代徐渭在《南词叙录》中说:“今之北曲,盖辽、金、北鄙杀伐之音,壮伟狠戾。武夫立刻之歌,流入中原,遂为民间之日用。宋词既不行被弦管,南人亦遂尚此,上下风靡,浅俗可嗤。”这表明()A.中原百姓排斥北方民歌B.政权并存引发艺术转型C.宋词高雅易于谱曲传唱D.民族融合推动文化发展答案D17.陈衡恪曾评价某类中国画:“不但意趣高尚,而且寓书法于画法,使画中更觉不简洁。非仅画之范围内用功便可了事,尚须从他种方面探讨,始能精彩……颇占势力,盖其有各种素养、各种学问凑合得来。”下列作品符合其主旨的是()答案D18.乾隆南巡时,徽商曾在扬州将自己所养的戏班供乾隆观赏。当时徽班在长江与大运输河码头,已有接触其他剧种的机会。乾隆六十大寿,徽班起先进京演出,渐渐与其他剧种融合形成一个新剧种。该新剧种的形成()A.是官方民间共同影响的结果B.促使徽派艺术成为通俗文化的主流C.是乾隆皇帝大力提倡的产物D.得到徽商重金扶持而使其著名全国答案A19.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学术上,顾炎武主见“明道救世”“引古筹今”的“实学”。学风上,他批判八股取士制度,认为“文须有益于天下”。政治上,他反对“独治”,认为“独治而刑繁,众治而刑措”。道德上,他主见“厚风俗、行己有耻”。——摘编自张岂之《顾炎武》材料二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神州荡覆,宗社丘墟……炎武所著日知录……始悔向日学之不博,见之不卓……盖天下之理无穷,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若其所欲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摘编自顾炎武《日知录》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顾炎武的主要思想主见。(4分)(2)依据材料一、二,指出顾炎武思想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学问,简评顾炎武这一观点萌发的缘由。(5分)答案(1)主见:学术经世,振兴实学;指责八股取士制度,主见学以致用;分权众治;树立道德标准(行己有耻)。(4分)(2)观点:经世致用。(1分)缘由:理学僵化(流于清谈);社会动荡(政权更迭);剧烈的社会责任感(爱国);明朝末期统治混乱(政治腐败);个人经验。(任答四点得4分)应用创新篇知行合一【应用集训】1.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中国学问线与外国学问线相接触,晋、唐间的佛学是第一次,明末的历算学便是其次次。”“其次次”给当时中国社会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在中西文化沟通史上具有主动意义,有人起先对中国的传统和现状进行反思B.在中西文化沟通史上具有主动意义,开启了近代中国思想变革的新思潮C.统治者意识到中西之间的巨大差距,渐渐走上了“闭关锁国”的道路D.形成了西学东渐的高潮,干脆导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萌发答案A2.日本史学家井上清在《日本历史》中谈到明朝与日本的贸易时说:“和中国的往来,不只是进行和平贸易……同时也伺机变为海盗,掠夺沿岸居民……倭寇和北欧古代的海盗船,以及和英国中世纪末的海盗兼贸易船是一样的。”这则材料可以证明()A.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有肯定的合理性B.明朝对外政策加剧了倭患的严峻性C.日本商人自古以来就是由海盗组成的D.明朝“海禁”与倭患的责任完全在政府答案A3.中国古代视立太子为国本。明朝神宗时期,先是恭妃生皇长子常洛,后来深受神宗宠爱的贵妃生皇三子常洵,神宗企图立常洵为太子,遭到朝臣坚决抵制。历经15年的斗争,最终迫使神宗册立常洛为太子,“国本之争”以朝臣的成功而告终。这一结局说明()A.家国一体的政治观念趋向淡化B.皇帝专制权力受到有效的制约C.传统礼制对统治秩序意义重大D.朴实的民主思想已经渗入政治答案C4.康熙二十四年,清政府对运载杂货而非运输珍奇的船只,征税标准于原额之外再减二分。康熙六十一年下诏礼部“朕闻暹罗国米甚丰足,价亦甚贱,若于福建、广东和宁波三处各运米十万石,来此贸易,于地方有益,前来不必收税”,乾隆八年这一措施成为常例。这说明清代()A.“闭关锁国”政策已经名存实亡B.对外贸易留意充溢国内民生需求C.留意推动中外民间贸易的发展D.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答案B5.16世纪初,中国黄金和白银的比价是1∶6,而欧洲是1∶12。据此,欧洲各国将套取黄金作为与中国贸易的重要经济策略,英国东印度公司等明确规定贸易的肯定比例是用白银购买中国黄金。这种经济策略对当时中国的影响是()A.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B.推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C.加速自然经济的解体D.阻碍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B6.密折是奏折的一种,是指专受皇帝指令的官员单独向皇帝密报、由皇帝干脆批谕再干脆发给上奏人的文书。密折制度创建于康熙年间,雍正帝即位后,进一步发展并完善了密折制度,运用密折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渐渐扩大到地方的驻防将军、总督、提督、巡抚等军政负责人,使地方官吏能刚好将地方状况以最快的速度送到皇帝手中。这反映了()A.雍正时中心集权进一步强化B.密折制度有效防止了地方分裂C.地方官员的权力正渐渐扩大D.行政程序繁杂降低了行政效率答案A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明朝茶叶的突动身展,还表现在制茶技术的革新上,明清时期起先出现了炒青茶、黄茶、白茶和黑茶,明末清初出现了乌龙茶、红茶和花茶等茶类,形成了我们国家六大茶类的基本格局。饮茶方法,由唐宋的煎煮法、点茶法简约化发展为现代的沸水冲泡法。明清时期有60多部茶书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而更重要的是品茶这一行为所形成的相关文化凝合了中国国民的心态、精神追求和性格,集中体现了中国文人茶文化的特点,反映了茶人清节励志的主动精神。尽管茶人的志向不行能实现,但总是表达了自己的愿望,以茶雅志,以茶励节。——摘编自何雪涓《明清茶文化发展初探》(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明清茶文化发展的特点。(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明清茶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答案(1)特点:制茶技术取得新突破,茶叶加工多元化;形成了茶叶种类的基本格局;饮茶简约化;大量茶书出现;品茶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文化精神。(2)背景:专制制度强化,文人受到压抑;农耕经济旺盛,商品经济发展;理学发展。【五年高考】考点一君主专制中心集权发展到顶峰1.(2024北京文综,15,4分)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高校士()A.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B.万历年间起先参与军国大事决策C.依据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D.驾驭票拟权力,但仍需听从君权答案D2.(2024北京文综,14,4分)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其次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机,亦间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复原。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A.清朝内阁权力得到加强 B.清朝中心集权遭到减弱C.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 D.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答案D3.(2024课标Ⅱ,27,4分)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丢失 D.宦官驾驭决策权力答案A4.(2024天津文综,1,4分)“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一家一姓’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行理解的‘哑谜’。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困难,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这段论述意在强调()A.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病B.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C.君主制长期存在的缘由无法说明D.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答案D5.(2024课标Ⅰ,27,4分)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渐渐演化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更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减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心与地方的对立答案B考点二明清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和主要经济政策6.(2024江苏单科,5,3分)有学者认为,“传统上人们对贫困抱有道德中立的认知”,但明朝晚期,“人们越来越怀疑贫困是短视和懒散的结果”。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缘由是()A.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宝和物质享受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更C.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现象日益严峻D.反正统思想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答案B7.(2024江苏单科,5,3分)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A.小农经济已经起先瓦解 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C.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答案C8.(2024江苏单科,5,3分)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 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更 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答案D9.(2024江苏单科,21,14分)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旺盛,海外贸易一度活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很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材料二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踪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起先以白银为主。——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归纳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缘由,说明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7分)(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学问,简析海外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动作用。(3分)答案答案要点:(1)表现: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商人资本雄厚;商帮(徽商、晋商)活跃。(2)缘由:中国商人主动参与海外贸易;政府开放(放松)海禁;设立特地管理机构。背景:新航路开拓;殖民者掠夺美洲白银(贵金属);中国手工业品在海外受欢迎;外国无合适商品与中国交换,不得不用白银支付。(3)作用: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商业旺盛);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10.(2024课标Ⅲ,27,4分)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A.土地全部权变更极为频繁 B.农业生产利润微乎其微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 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答案C11.(2024课标Ⅰ,27,4分)明中后期,大运输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输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变更 D.地区经济的差异答案D12.(2024课标Ⅱ,27,4分)探讨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变更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D.白银起先成为流通货币答案C13.(2024北京文综,14,4分)据《梦溪笔谈》记载,张咏任崇阳知县时,因“民不务耕织”而唯以植茶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有人入市买菜,他怒斥:“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这反映出,宋代()A.官府垄断茶利,商业环境恶劣B.农副产品较少,货币运用率低C.地方官员固守重农抑商的思想D.商人社会地位较以往愈加低下答案C14.(2024北京文综,15,4分)明中叶以来,松江府(今上海一带)所辖市镇数量如下表所示。据此表可以得出()时间松江市镇数量1550年以前591551—1722年1131723—1861年1671862—1911年369①市镇数量增长体现出商人地位上升②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工商业发展较快③市镇增多与近代开放通商口岸有关④清政府与民国政府都重视商业发展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答案B15.(2024课标Ⅰ,27,4分)右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闻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A.对外沟通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沟通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答案B16.(2024课标Ⅰ,27,4分)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运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运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一般人家也都运用玉制器皿。这一变更反映了()A.君主专制统治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侈风气答案B17.(2024课标Ⅲ,27,4分)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更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更反映了()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政府主动推行重农政策C.社会冲突日益尖锐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答案A18.(2024北京文综,15,4分)黄崇德是16世纪一位典型徽商。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后获得政府许可,转而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宝,用于购田置地。这说明当时()①农产品大量进入商品流通领域②农本思想依旧占主导地位③政府放弃对食盐贸易的限制④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答案A19.(2024广东文综,14,4分)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资本主义的萌芽C.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 D.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答案A20.(2024课标Ⅰ,27,4分)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唐宋明清河南151621江苏781749上表呈现的变更反映了()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答案B21.(2024课标Ⅱ,27,4分)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 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旺盛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D.变更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答案B考点三儒学的复兴与新发展及明清时期的文学艺术22.(2024江苏单科,4,3分)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自然而已。”“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这说明,元曲()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 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C.句式整齐,语言精炼 D.内容丰富,应有尽有答案A23.(2024江苏单科,5,3分)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更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答案C24.(2024江苏单科,21,10分)(节选)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和标记,影响巨大而深远。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青铜器作为文字的载体有一个很大的局限就是面积太小,无法刻写太多的文字,而且铸造工艺也比较困难……严格地说,轻巧而好用的竹简、木牍才是中国文献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书籍”……缣帛成本较高,产量有限,这就使得帛书的运用范围不能像简册那样广泛,只有朝廷和贵族之家才有条件运用。——王恩全《论中国汉字的载体演化及其文化功能》材料三汉字的传播及汉字系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东亚地区乃至全世界最为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之一。历史上,在以我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随着汉字的广泛传播和深刻影响,先后形成了包括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日文、越南喃字等在内的十多种汉字系民族文字,构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文字家族和文化宝库。这些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汉文化和各民族文化亲密沟通的成果,也是汉字符号多、语言适用性强的体现。——摘编自王锋《追寻汉字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踪迹》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分析简牍在文字载体中一度取得优势地位的缘由。(5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汉字对中国、东亚和世界文化的影响,并分析缘由。(5分)答案答案要点:(1)缘由:面积较大,写字较多;制作工艺简洁;轻巧好用;成本低;产量高。(3)影响:推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交融和发展;促进了东亚地区文化的沟通;丰富了人类文化体系。缘由:汉字符号丰富多样;汉字具有较强的适应性。25.(2024课标Ⅲ,27,4分)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A.学术文化水平快速提升 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崇尚文化的氛围深厚答案D26.(2024课标Ⅱ,27,4分)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汲取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尝答案D27.(2024福建文综,17,4分)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A.培育人才,经世致用 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 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答案C28.(2024天津文综,14,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极力提倡仁人君子之道。从志向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德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挚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林存光《孔子新论》(1)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结合所学学问,简述孔子的政治志向。(6分)材料二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2)材料二中,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4分)(3)上述两位思想家的主见有何共同点?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的相识。(6分)答案(1)留意个人自我修养;具有经世济民情怀。变更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主见“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2)经世致用(明道救世)。批判空谈,开朴实学风先河。(3)强调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一,当代青年应当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肩负起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重任。老师专用题组考点一君主专制中心集权发展到顶峰1.(2013江苏单科,5,3分)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军机处()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答案B2.(2012江苏单科,4,3分)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A.开拓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C.六部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D.地位虽有变更但职能基本未变答案D3.(2024江苏单科,21,8分)(节选)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汉书·严助传》材料二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旧唐书·刘祎之传》材料三(明初内阁高校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争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曰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明史·职官一》请回答:(3)据材料三,归纳明初内阁高校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学问,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5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和原则。(3分)答案(3)职责:劝谏皇帝,匡正过失,探讨历代盛衰缘由和典制沿革;替皇帝起草诏令和批答大臣奏章;将九卿等议定的看法经审查后报告皇帝。说明:内阁始终不是法定中心决策机构;不能统领六部。(4)策略:分散权力;权力制衡。原则:皇权至上。4.(2024课标Ⅱ,27,4分)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高校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答案B5.(2013重庆文综,5,4分)《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高校士”,“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高校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由此表明,明朝内阁()A.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B.在明成祖时期起先参与国是C.高校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D.高校士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答案B6.(2024浙江文综,38,8分)(节选)学习历史,不仅要广泛阅读,更要感悟才智,融会贯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587年“并无大事可叙”。学者黄仁宇却从今年入手,剖析明中后期社会,写成《万历十五年》。该著作涉及的重要人物有:时年24岁的万历皇帝。他一方面依靠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建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的“荒诞奇迹”;已经去世5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他生前虽然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绘声绘色;在这年去世的名将戚继光。他曾在浙闽粤沿海大败倭寇,保卫了东南海防;在内地已成功定居4年多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他从欧洲动身,经过葡萄牙占据的澳门,活跃于广东一带。——据《万历十五年》编写(1)阅读材料,联系所学学问,简述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形态,并分析造成政治日益黑暗的重要缘由。(8分)答案(1)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内阁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但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渐渐提高。皇帝离不开内阁,但又以司礼监太监予以牵制;宦官参政,阻碍阁权,甚至限制内阁,导致政治日益黑暗。考点二时清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和主要经济政策7.(2024江苏单科,4,3分)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C.巡抚驾驭对外贸易决策权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答案B8.(2013江苏单科,4,3分)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B.商业发展变更社会风气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 D.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答案B9.(2024天津文综,2,4分)明朝嘉靖年间,山西武城县县令鉴于该县“集日寡而旷多”,每逢集日,便组织“歌舞剧戏之徒,各呈其技于要街”,结果“众且观且市,远近毕至,喧声沸腾……粟米丝麻布帛,禽而鸡鹜,兽而牛羊,食而鱼肉果菰,与夫南北水陆之产,可以供民生所需者,错然填街溢巷”。从史料可知,当时武城县()A.农村集市贸易从无到有 B.文化与商业结合活跃经济C.居民日常文化活动丰富 D.乡村城镇化发展比较快速答案B10.(2024天津文综,2,4分)史载,清代“朱仙镇,天下四大镇之一也。食货富于南而输于北,由佛山镇至汉口镇……由汉口镇至朱仙镇……朱仙镇最为繁夥,景德镇则窑器居多耳”。其中朱仙镇和景德镇位于下图中()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B11.(2024大纲全国,15,4分)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答案A12.(2024课标Ⅰ,27,4分)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答案A13.(2013课标Ⅱ,26,4分)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答案D14.(2011浙江文综,15,4分)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货存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行缺之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立的地方商业中心C.会馆为旅居异地的同乡商人所组建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答案B考点三儒学的复兴与新发展及明清时期的文学艺术15.(2011江苏单科,3,3分)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A.活版技术从明代起先运用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C.活版最早运用的是木活字D.活版在四大独创中出现最晚答案D16.(2010江苏单科,5,3分)“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见()A.朱熹 B.李贽 C.陆九渊 D.黄宗羲答案B17.(2011江苏单科,21,12分)“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顾炎武由此成一代高校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楚可见。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顾炎武《日知录·廉耻》材料二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顾炎武《亭林文集·华阴王氏宗祠记》材料三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请回答:(1)顾炎武以挽救时代为己任。结合所学学问,指出顾炎武该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2分)(2)顾炎武以社会教化作为挽救时代的重要途径。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天下昌明的社会表象,并概括社会教化的功能。(5分)(3)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3分)(4)在中国思想史上,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2分)答案(1)政治背景:官僚腐败;政治暴虐(或朝政混乱)。(2)表象:风俗。功能:提高士人修养;净化社会风气;安定政治秩序;确立伦理道德。(3)取舍:取孔孟之道,舍宋明理学。理由:孔孟之道为儒学之根本。(4)学风:经世致用(或崇实致用)。时代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8.(2013山东文综,16,4分)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D.都宣扬了特性自由和解放答案C19.(2013课标Ⅱ,27,4分)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答案C20.(2013课标Ⅱ,28,4分)“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答案B21.(2011天津文综,3,4分)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提倡只为下下人说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答案C22.(2011北京文综,15,4分)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缘由是该书()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C.主见儒、佛、道三教合一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答案D23.(2011福建文综,17,4分)某中学探讨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精确的是()A.乾嘉落户同光扬名民族珍宝B.戏曲之祖生旦净丑曲苑奇葩C.元末初创京城献戏声名鹊起D.四大徽班康乾京化独领风骚答案A【三年模拟】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54分)1.(2025届江苏海安高级中学9月测试,1)明代的政治体制中,内阁不是相权的回来,而是由皇帝的秘书顾问机构,渐渐成为一个超越单纯的秘书职能的权力协调机构。这一观点认为()A.宰相没有实权 B.内阁成为法定机构C.内阁地位提高 D.皇帝权力受到制约答案C2.(2025届江苏扬州中学10月测试,2)“皇帝召见军机大臣,不许太监在侧,也不准王公及部院大臣擅入军机处,军机大臣不得擅自结交外任官员。”这说明军机处()A.组织严密有利于政令执行 B.为君权附庸无行政决策权C.职官干练提高了行政效率 D.权力巨大凌驾于六部之上答案A3.(2025届江苏淮阴中学高二10月测试,4)明清之际有学者指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而用心于内,实乃内释外儒之学,已非儒学之正宗。”这体现了()A.“经世致用”思想已经被广泛接受B.孔孟之道被先进学问分子所摒弃C.有学者意识到宋明理学存在危机D.王阳明的心学彻底背离儒学思想答案C4.(2025届江苏新海高级中学11月测试,4)统一台湾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在澳门、漳门、宁波、云台山设粤海、闽海、浙海、江海四榷关,而以粤海关为对外贸易主要港口。到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下令封锁其他海港,专限广州一处与外国贸易。上述变更表明()A.清政府始终实行“海禁”政策B.乾隆年间始行“海禁”政策C.清朝闭关锁国趋势日益明显D.广州一口通商助推中外贸易答案C5.(2025届江苏南京期初,5)明清时期,江南丝织巨镇盛泽,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出现这一现象的缘由是()A.专业化生产不断发展 B.城镇经济的发展旺盛C.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 D.区域性商人群体产生答案A6.(2025届江苏南通如东期初,3)明清时期,商业规模、商人的活动范围和商业资本的累积,都大大超越了前一个历史阶段的水平。清代的商人以山西票商、扬州盐商和广东行商最为著名。此外,徽商、宁绍商、闽商等著名商帮也接着活跃在城镇之间,他们不仅从事贩运活动,而且经营典当、钱庄等金融事业。这表明()A.政府逐步变更了重农抑商政策B.商品经济有较为坚韧的生命力C.票商、盐商和行商是新的商帮D.明清时期中国产生近代金融业答案B7.(2025届江苏常州高二期中,8)清代闽浙总督伍拉纳之子伍子舒在《随园诗话》中有这样一段批语:“迨至(乾隆)五十五年,实行万寿,浙江盐务承办皇会,先大人(伍拉纳)命带三庆班入京,自此继来者,又有四喜、启秀、霓翠、和春、春台等班。”这则材料()A.是徽班进京的最早记载 B.说明朝野对越剧的宠爱C.体现传统剧种种类繁多 D.是京剧形成的佐证之一答案D8.(2024江苏泰州1月,3)秦以后的中国历代王朝大都试图减弱相权,直到明太祖朱元璋,最终废除丞相,亲自统领作为执行机关的六部,但是没过多久又召集殿阁高校士辅政,并在明成祖朱棣时形成了新的辅政机构——内阁。一废一立反映的本质是()A.避开相权威逼皇权 B.发挥大臣辅政作用C.地方权力收归中心 D.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答案D9.(2024江苏南通1月,4)明弘治四年,邱浚入阁为文渊阁高校士,此前他是正二品的户部尚书,入阁时加太子太保,从一品。邱浚入阁,开了六部尚书入阁的先例。这说明()A.内阁成为法定行政机构B.六部尚书的权力大为减弱C.内阁地位已经高于六部D.六部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答案C10.(2024江苏南京、盐城1月,5)《清史稿·职官志一》载:“世祖亲政,日至票本房,高校士司票拟,意任隆密。康熙时,改内阁,分其职设翰林院。雍正时,青海告警,复分其职设军机处……而军国机要综归内阁,犹为重寄。至本章归内阁,大政由枢臣承旨,权任渐轻矣。”由此可知()A.清初起先设立内阁制 B.翰林院成为中枢权力机关C.军机处逐步取代内阁 D.内阁职权变更折射皇权加强答案D11.(2024江苏苏锡常镇5月,3)日本著名学者内藤湖南发觉:“(唐朝)天子对臣下的奏章批示时,所用的文件,都很友好温柔,决不用吩咐的口吻。然而到了明清时代的批文,就完全运用对仆从一样的粗鲁的词语,成了吩咐。”材料折射了()A.儒家思想兴起 B.封建主义兴起C.君主专制加强 D.中心集权加强答案C12.(2024江苏七市5月,5)明正德三年,官府对外国贡使来华附带的私物抽取特别之二作为税收后,剩余部分允许其自行交易,此后并非朝贡的外商货物亦照此办理。这反映出()A.“海禁”政策走向松弛 B.政府放弃商业监管C.朝贡贸易已经废止 D.海外贸易得以复原答案A13.(2024江苏扬州1月,4)明朝正统九年二月,广东潮州府民滨海者,纠诱傍郡亡赖五十五人,私下海,通货爪哇国。正统十年三月,福建缘海有伪称行人正使官,潜通爪哇国者。由此可见明代()A.开放对爪哇国贸易B.民间贸易突破“海禁”政策C.“海禁”政策走向瓦解D.对外走私已成普遍现象答案B14.(2024江苏苏锡常镇5月,5)思想家颜元指责“宋元来儒者,却习妇女态,甚可羞。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即为上品矣”。下列观点与其一样的是()A.“存天理,灭人欲”B.“心外无佛,即心是佛”C.“天下为主,君为客”D.“为学从切实处下手,自不落空”答案D15.(2024江苏七市3月,5)朝野并存、五方杂处的京师文化,使它融汇了宫廷趣味与民间精神、南方风情与北方神韵。就创作而言,虽然没有出现过能与关汉卿相媲美的大家,但它的意义在于民众喜闻乐见,能寓教于乐。这里的“它”应是指()A.宋词 B.元曲 C.明清小说 D.京剧答案D16.(2024江苏扬州中学5月,4)明代中期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化速度加剧,随之而来的则是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淌,道光《苏州府志》卷十《田赋》载,晚明苏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