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单元1840-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的反抗斗争单元过关检测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时作业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单元1840-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的反抗斗争单元过关检测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时作业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单元1840-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的反抗斗争单元过关检测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时作业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单元1840-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的反抗斗争单元过关检测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时作业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单元1840-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的反抗斗争单元过关检测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时作业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单元过关检测(三)一、选择题1.(2024·黑龙江双鸭山一中高二期末)1840年6月至1842年8月,英国在中国沿海近岸水域和珠江水道、杭州湾和长江下游进行水文调查,并绘制海图,公布调查结果。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鸦片斗争是英国蓄谋已久的结果B.英国已获得中国沿海和内河的航运权C.水文调查有力协作了英国的军事行动D.水文调查属于正常的科学探讨活动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1840年6月至1842年8月属于鸦片斗争期间,水文调查结果的公布便利了英国对中国的军事侵略,故C项正确。1840年6月鸦片斗争暴发,解除A项;英国获得中国沿海和内河的航运权是在《天津条约》签订后,解除B项;英国水文调查明显侵扰了中国主权,故并非正常科研活动,解除D项。2.(2024·河北衡水摸底)下列表述中能准确反映“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致远’号撞向敌舰”“刘永福与台湾军民誓师抗日”的共同主题的是()A.寻求救国之路 B.抗拒外来侵略C.进行民主革命 D.推翻清朝统治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了抗拒外国侵略的主题,故选B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救国”和“民主”,解除A、C两项;四个事务均不涉及“推翻清朝统治”的相关信息,解除D项。3.(2024·吉林省试验中学高二期末)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内容分为四类:一是适当惩办策动排外屠杀和暴乱的分子及其参加者;二是实行必要措施防止此类事务重演;三是对各国及其人民在暴乱中所遭遇的损失予以赔偿;四是普遍改善与中国政府及中国的关系。这表明,列强当时的主要目的是()A.复原和强化不同等条约关系B.扶植清政府以抵制革命的潮流C.实现瓜分中国的迷梦与阴谋D.修复形象以改善与中国的关系答案A解析《辛丑条约》中的惩处性、预防性措施的实质是列强在国际法名义下要复原和强化不同等的条约关系,A项正确。其主要目的是维护列强在华利益及特权,B、C、D三项均不是最主要目的,故解除。4.(2024·江西临川一中适应考)民国时期,初小四年级课本《同等》一文写道:“共和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同等,受治于同一之法律……虽以大总统之地位,犹必谨遵守法律律,不能恃势以凌人。一旦罢职,即与齐民无异。”这表明()A.民国时期中国教化发生根本变更B.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化人心C.民国时期重视公民意识教化D.追求同等是民国时期政治斗争核心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民国时期,初小四年级课本”“共和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同等,受治于同一之法律”“虽以大总统之地位……即与齐民无异”等信息可知,民国时期注意同等和法制意识方面的教化,故C项正确。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民国时期中国教化没有发生根本变更,教化发生根本变更发生于新中国成立后,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民主共和观念深化人心的问题,故解除B项;由材料无法得出“追求同等是民国时期政治斗争核心”的结论,故D项错误。5.(2024·贵州铜仁一中高二期末)五四运动爆发前,新文化运动参加者基本上是高校教授、青年学生及其他学问分子。五四运动后众多的商人、工人甚至部分农夫等也参加其中。这反映了五四运动()A.促成了更加广泛的思想启蒙B.突破了新文化运动的地域界限C.揭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D.标记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答案A解析从材料“五四运动爆发前……基本上是高校教授、青年学生及其他学问分子”“五四运动后众多的商人、工人甚至部分农夫等也参加其中”可以看出,五四运动促使更多的阶级和阶层参加其中,这体现出五四运动促成了更加广泛的思想启蒙,故A项正确。“突破地域界限”在材料中无法体现,解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到五四运动与民主革命之间的关系,故C项解除;D项不是材料主旨所在,解除。6.(2024·江苏盐城高二期末)1922年4月,共产国际代表维金斯基向中国共产党发出如下指示:“中国共产党中心委员会接短箋后,应依据共产国际主席团7月18日的确定,马上将驻地迁往广州(国民政府所在地),并与马林同志亲密协作进行党的一切工作。”材料中的“党的一切工作”应包括()A.探讨组建中国共产党B.筹划国共两党合作事宜C.和平解决“西安事变”D.开拓敌后依据地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马上将驻地迁往广州(国民政府所在地),并与马林同志亲密协作进行党的一切工作”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此时中国共产党正在筹划与国民党合作,故B项正确。中共成立于192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解除A项;“西安事变”发生时间是193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解除C项;敌后依据地是抗战时期内容,与材料时间不符,解除D项。7.(2024·广西钦州高二期末)经济落后之半殖民地的农村封建阶级,乃其国内统治阶级、国外帝国主义之唯一坚实的基础,不动摇这个基础,便万万不能动摇这个基础的上层建筑物。中国的军阀只是这些乡村封建阶级的首领,说要打倒军阀而不要打倒乡村的封建阶级,岂非不知道轻重本末?材料()A.主见全力解决农夫的土地问题B.说明国民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打倒列强除军阀C.指明白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D.找到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正确道路答案C解析材料内容表明作者相识到了中国农村的封建阶级是国内统治阶级、国外帝国主义之唯一坚实的基础,即指明白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C项正确。A项材料中并未体现,解除;材料强调的是打倒乡村的封建阶级,B项与材料不符,故解除;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正确道路指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D项材料没有体现,故解除。8.(2024·河北衡水摸底)井冈山道路开拓时,引起党内部分人士的质疑。他们对农夫革命持悲观看法,对这条道路横加指责,并提出“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能否救中国”“红旗究竟能够打多久”等疑问。这些质疑()A.没有摆脱城市中心论的束缚B.刚好总结了革命失败的教训C.否认了农夫运动的历史作用D.低估了武装暴动的主动影响答案A解析党内部分人士对“井冈山道路开拓”的质疑,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不信任,说明依旧没有摆脱城市中心论的束缚,A项正确。B、C、D三项材料均未体现,故解除。9.(2024·山东日照期末)1935年,中国共产党在《八一宣言》中提出“组织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的主见;12月瓦窑堡会议上宣布把苏维埃共和国改名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36年9月确定用中华民主共和国代替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共政权主见的演化表明中国共产党()A.土地革命路途发生重大转变B.致力于抗日和民主双重推动C.努力适应全民族抗战的潮流D.提倡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1935年后中日民族冲突渐渐上升为社会主要冲突,“组织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中华民主共和国代替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抗日和民主双重推动,故B项正确。土地革命路途体现了阶级冲突,与抗日无关,故A项错误;1936年中国尚未形成全民族抗战的局面,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中共提倡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D项错误。10.(2024·湖北天门起点考)据学者探讨,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收支与通胀状况如下表所示。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的收支及通胀状况统计表(单位:百万元法币)斗争开支收入零售价上扬(%)19371167870(开战后头九个月)29194110933202417319451268031216519(至8月)251——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由此可知,这一时期()A.人民为抗战的成功做出巨大牺牲B.盟国救济是弥补财政赤字的关键C.后方经济发展处于全面停滞状态D.财政缺口放大使得战局日趋恶化答案A解析依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知,1937-1945年间“斗争开支”、国民政府“收入”都在大幅度增加,这与抗战时期的形势亲密相关,而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人民,故选A项。材料中没有盟国救济的信息,解除B项;国民政府的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对外斗争的须要造成的,不能反映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状况是发展还是停滞,解除C项;结合所学学问可知,中国的抗日斗争取得了成功,中国战场上并没有因为财政缺口大而导致战局日趋恶化,解除D项。11.(2024·江苏启东中学月考)二战结束后,接受日本倒戈签字国家的依次是美、中、英、苏、澳、加、法、荷等。1946年5月,在审判日本战犯的远东国际法庭上,最初法官次序排位是以美、英、苏、中、法为序,经过中国法官的主动斗争,最终法官席次依照日本倒戈书上受降签字的次序排列。对法官席次变更起确定性作用的是()A.中国法官的主动斗争 B.中华民族的巨大贡献C.中国实力的显著提升 D.中国利益的必定要求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最终法官席次依照日本倒戈书上受降签字的次序排列”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中国为战胜日本法西斯作出巨大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故B项正确。中国法官的主动斗争能维护国家的地位和尊严,但不能起确定性作用,解除A项;1946年的中国国家实力没有显著提升,解除C项;国家实力确定国际地位,没有实力作为前提,利益也就无法保证,故对法官席次变更起确定性作用的是中华民族在抗日斗争中所作的巨大贡献,而不是中国利益的必定要求,解除D项。12.(2024·安徽定远中学周测)闻名画家米谷曾以漫画形式描绘某一时期国共两党的军事斗争。漫画中蒋介石在短短三年中形象急剧蜕变,初期“意气风发”,进而“浑身受伤”,最终长刀换成了“匕首”。这一时期是()A.北伐斗争期间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红军长征期间 D.解放斗争时期答案D解析1946年蒋介石发动内战,1949年初人民解放军取得三大战役的成功,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歼灭。因此这一时期是解放斗争时期,故选D项。北伐斗争期间进程顺当,歼灭了吴佩孚、孙传芳军阀主力,解除A项;国共十年对峙从1927年起先,红军长征从1934年起先,其后的“短短三年”进程均与材料信息不符,解除B、C两项。二、非选择题13.(2024·湖北重点中学二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边疆地区地域广袤、民族众多,历史上生活在边疆地区的众多部族与中原王朝的关系也比较困难。康熙、雍正、乾隆三帝在完成统一大业的实践中创建了统一边疆地区的不同模式,大体可归结为三种,其一是以和平方式完成统一——喀尔喀蒙古部的归附;其二是由间接管辖到干脆管辖——对西藏地方的施政;其三是以武力实施统一——对准噶尔部的斗争。17世纪后,在古代中国内边防务问题依旧严峻存在的同时,现代意义上的边防即外边防务问题起先提上议事日程。面对变更的形势,清朝统治者仍沉迷于以治理“内边”为主的边疆政策的传统中不思进取,致使清前期边疆政策的辉煌成就很快成为明日黄花。清后期边疆政策的全面破产,成为丧权辱国、割地赔款的一个重要缘由。——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材料二民国时期,一些人深切地感受到唯有国家和边疆富强,边疆各民族提高了教化文化水平,摆脱了旧观念、旧意识的束缚,边疆危机方能消退,中国才能独立自强。1929年蒙藏委员会在南京正式成立。蒙藏委员会隶属于行政院,主要掌理“审议关于蒙藏行政事项;安排关于蒙藏之各种兴革事项”,蒙古的章嘉呼图克图还被选为国民党中心监察委员。1931年国民政府制定《蒙古盟部旗组织法》,设置察哈尔、绥远境内蒙古地方自治政务委员会;对西南边疆明确规定彻底废除土司制度。边疆地区与内地一样建立省县两级的统治,如西康建省等。民国政府在民主革命和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与前清不同的治边思想和边疆政策,既有历史的继承,也有肯定发展。——摘编自马玉华《治边政策:从清代到民国的梳理》(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指出清代后期边疆政策破产的缘由。(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指出民国时期边疆治理的主要变更及启示。答案(1)西力东渐,列强势力向边疆渗透,清朝国力衰弱,无法有效管辖边疆;中国传统边疆政策的缺陷;中国文化中“重陆轻海”观念的影响;边疆地区与中心政权的关系困难。(任答三点)(2)主要变更:体现三民主义中民族同等的思想,具有时代的进步性;治理边疆和国防建设、国家富强相统一;以建立统一的中华民国为目的;重视边疆的经济和文化的开发与建设;设置近代化的边疆管理机构;对边疆发挥政治影响力和加强监督;蒙藏委员会不能处理全部边疆事务,职权不完备,是国民政府边疆治理中的一大缺陷。(任答四点)启示:加强对边疆的管辖和开发;海疆和陆疆并重,充分利用国际法维护中国领土主权完整;边疆治理要实行真正的民族同等政策。解析第(1)问,由材料一“变更的形势”可知面对列强的侵略,清朝国力衰弱,仍固守传统的边疆政策,无法应对,最终破产。第(2)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二“唯有国家和边疆富强,边疆各民族提高了教化文化水平,摆脱了旧观念、旧意识的束缚,边疆危机方能消退,中国才能独立自强”可知,将治理边疆和国防建设、国家富强相统一,具有民族同等理念;由材料二“1929年蒙藏委员会在南京正式成立”可知,设置近代化的边疆管理机构,但是蒙藏委员会不能处理全部边疆事务。其次小问,结合清朝边疆治理政策和中华民国边疆政策可知,要海、陆疆并重,要在坚持民族同等的前提下加强对边疆的开发。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时间(时段)“新中国”一词内涵的历史发展脉络19世纪末20世纪初康有为为变更清王朝危机,设想在巴西建立和管理殖民地时首次提出了“新中国”的概念,希望通过向外移民来挽救民族国家危机;梁启超也提出了“新中国”一词,这源于其对戊戌变法失败的思索辛亥革命时期《新中国报》中《论自由真理》一文中提到:“人群之自由者,文明也,外国惟文明,故人群之自由胜。”五四运动前后国人纷纷提出建设“新中国”,各种“新中国”构想的呼声覆盖全中国,特殊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进化观的推动下,“新中国”一词的涵义进一步深化,囊括了民族独立的内容1921年后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从概念和实践两方面深化了“新中国”的内涵,并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新中国”一词的无限能量释放出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新中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自主——摘编自史宏波《近代以来“新中国”名词的历史考察》从材料中任选一个或多个时间(时段)提取信息,围绕“‘新中国’一词的内涵”拟定一个详细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