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表格式教案_第1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表格式教案_第2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表格式教案_第3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表格式教案_第4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表格式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第一单元1、《白鹭》.2、《落花生》3、《桂花雨》.4、﹡《珍珠鸟》...口语交际..习作:我心爱的礼物语文园地一第二单元5、《搭石》6、《将相和》...7、《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8、《冀中的地道战》.习作语文园地二.第三单元9、《猎人海里布》10、《牛郎织女》(一)11、﹡《牛郎织女》(二)口语交际习作快乐读吧语文园地第四单元12、《古诗三首》13、《中国少年说》(节选)14、《圆明园的毁灭》15、﹡《小岛》语文园地四第五单元16、《太阳》17、《松鼠》习作例文习作第六单元18、《慈母情深》19、《父爱之舟》20、﹡《“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了”》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第七单元21、《古诗三首》22、《四季之美》23、《鸟的天堂》24、﹡《月迹》语文园地七第八单元25、《故人谈读书》26、《忆读书》27、﹡《我的“长生果”》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八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1、结构解读表教材名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结构双线组织单元,加强单元整合。教科书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除了加强不同年段、不同册次之间的纵向联系,体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发展梯度,教科书还着力加强单元内部的横向联系,使各板块内容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发展。每个单元设有导语,在单元导语中明确语文要素;单元中的某些课文落实语文要素,贯穿方法的学习与运用:;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交流平台”栏目,进一步强化语文要素,梳理、总结、提炼学习方法;某些单元的“词句段运用”和“习作”还引导学生实践运用本单元学习的方法。单元各部分内容环环相扣,相互配合,使每个单元形成一个系统。结构特点1、强化阅读,构建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教科书形成“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快乐读书吧”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精读课文学习方法,略读课文运用方法,“快乐读书吧”使课外阅读课程化,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实践。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得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有机整合,共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2、重视方法指导,促进能力提升。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集中体现了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运用。大部分单元的“交流平台”,都聚焦学习方法,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从学生的学习实践中提取可迁移运用的方法,总结出一些最基础的、最重要的学习经验,使学生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更进步的认识。同时,在练习活动中渗透方法,培养学生的方法意识。教科书中的每一个练习活动,往往不只是简单提出一个学习要求,而是引导学生运用某种方法完成学习任务,开展学习活动的过程也是方法运用的过程。这些练习活动蕴含的学习方法,都可以举一反三地迁移运用于今后的阅读和表达实践。3、突显实践性,加强语言文字运用。教科书着力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不论是练习活动的设计,还是语文园地的内容安排,都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在生活情境中运用语文,突显语文课程实践性的特点关于词语的练习活动,关注词语表达的情感色彩,但又不只是关注相关的语文知识促使学生调动生活经验,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习词语、运用词语,提高学生对同握能力。教科书还努力加强阅读和表达的联系,促进读写结合,将阅读中的收获迁移运用于自我表达,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课标对应要求一.整册书教学目标等目标:(-)识字写字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800学段个左右,其中2020个会写。2.认识常用汉字200个,会写常用汉字220个3.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4.能用毛笔字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5.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二)阅读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的用法。7.通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8.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三)习作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四)口语交际1.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3.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4.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5.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6.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及其解决策略;教学建议:使用教科书,要树立整体观念,关注教科书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要树立方法意识,将方法指导有机融入教学过程。1识字写字。高年级依然要重视识字教学识字教学,应鼓励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继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教学时、以学生自主交流识字方法为主,教师再适当引导。一些生字较多的课文,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分类指导,特别是难字、容易出错的字,要用恰当的方法加以点拨。写字教学,应在指导学生写规范、端正、整洁的基础上,还要求行款整齐,书写美观,并且有一定的速度。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并且鼓励学生勤于练字。可以举办与书写有关的活动,比如硬笔、毛笔的书法展,让学生展示自己书写作品,在活动中感受汉字书写之美,进一步激发书写的兴趣。本册教科书的多音字数量较大,要引导学生读准字音,并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多音字的方法,形成分辨多音字读音的能力,在阅读时遇到多音字能借助字义推断字音。本册阅读策略单元的识字写字教学,应有别于常规单元,以确保学习方法的整体性和流畅性。在本单元中,阅读时遇到不懂的字词,正是学生“提高阅读速度”的障碍,是本单元学生要自己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在学生初读课文的环节,教师要提醒学生遇到不懂的词语,不必停留太久,不要反复回读。在学生完成阅读方法的学习交流之后,再进行识字写字的学习。2.阅读。阅读教学,要通盘考虑课文的教育价值,兼顾几方面目标的实现:一是体现本单元的重点目标,落实单元语文要素;二是体现本课特点的个性化学习目标,基于文本的特殊性,挖掘有教学价值的学习内容;三是落实学段的常规性目标,完成本学段每篇课文都要完成的基本任务。教学时,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每篇课文的课后题确定教学内容本册有些课文篇幅较长,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更加含蓄、深刻。教学时,应留出充分时间让学生阅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可以让学生用完整、通顺的句子复述课文,以检测学生把握内容的情况。不能只让学生关注某些词句、段落,避免阅读的“碎片化”。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主旨,要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充分地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已的感受和看法,再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进行总结。教学情感表达细腻、丰富的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描述的场景、人物、细节,从中体会作者蕴含的情感。要避免对课文的解读“标签化”,脱离文本。从高年级开始,要求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如本册中“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主要是为了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给学生习作提供一定的借鉴。教学时,要避免讲得过深过细,不要加重学生的认知负担

第一单元单元(或主题)名称万物有灵本单元内容课程标准的学段要求本单元围绕“万物有灵”这个主题编排了《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等四篇课文。这些课文都出自名家之手,写的都是事物,体裁都是散文,语言优美,内蕴丰富,能够唤起学生对自然万物的美好感受,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关注和热爱之情。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所选的4篇课文通过描述不同的事物,寄寓了不同的情感。教学时以读为主,边读边理解,感受并积累具有深刻含义的词语和句子。“口语交际”教学要关注“讨论”和“汇报”,培养听众意识。习作是围绕自己的心爱之物,写写它的样子,是怎么得到的,为什么会成为心爱之物等,写出自己对这一事物独有的感受。“语文园地”可以通过朗读、比较、背诵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学习描写事物的方法,积累古诗词。单元(或主题)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教学目标1、会认24个生字,会写2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便、挨”。2借助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所描写的事物的特点,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感情。3、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散文之美,在朗读中学会发挥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慢慢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4、通过学习本单元,激发关注自然、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懂得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教学难点1、了解写物文章的特点,学会描述事物,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进一步训练写作能力。2、了解事物描写的不同方法,学会运用多义词。3、理解《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的描写内容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单元(或主题)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单元课时安排《白鹭》…………2课时《落花生》………2课时《桂花雨》………2课时《珍珠鸟》………1课时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1课时习作:我的心爱之物……………2课时课题1白鹭主备教师课型新授课√R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教学内容分析《白鹭》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白鹭》这篇散文语言凝练含蓄,句句含情,白鹭的外形之美和在不同场景中展现出的美跃然纸上。课文有些语句比较抽象,例如“清澄的形象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等。《白鹭》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作者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白鹭的美,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这篇课文其实是告诉同学们,要善于在寻常事物中发现美,让同学们明白美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善于发现美。学习者分析五年级孩子思维活跃,乐于交流,想法独特,对生活有所体验和感悟,正处在明事理、辨是非,提高语言素养的关键时期,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老师必须关注他们的个性体验,用文本为他们架起一道通向生活的桥梁,引领他们从生活中获取智慧。学习目标确定1.认识“鹭、嫌”等6个生字,会写“宜、鹤”等10个字,会写“精巧、配合”等14个词语。2.能想象并说出作者所描写的画面。3.能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了解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融入对白鹭的描写中的。4.背诵课文,积累喜欢的段落。学习重点难点1.能想象并说出作者所描写的画面。2.能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了解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融入对白鹭的描写中的。5.学习评价设计对学生课堂的表现进行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实行小组积分制。6.学习活动设计第一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情境导入,初识白鹭之美教师活动11.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题。(1)导入: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学习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请同学们先自读课本第一单元导语页,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单元导语页上的内容和图片。(2)引导看图。(预设:图上有一朵盛开的花,它有着金黄的花蕊、洁白的花瓣,露珠在花瓣上摇摇欲坠;空中有展翅飞翔的鸟;能想象到晨曦、微露、田野、清风……)(3)引读句子:这个单元的课文内容与花鸟、自然有关,2.视频欣赏,初识白鹭之美。课件播放白鹭觅食、栖息、飞翔的视频(视频约两分钟),引导学生观看视频,交流:你对白鹭有什么印象?通过白鹭联想到了什么?(4)过渡:白鹭在不同文人墨客的笔下各有特点,在杜甫和张志和的诗词中,白鹭是和翠柳、桃花等美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的。郭沫若先生笔下的白鹭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吧!学生活动1看图片,抓图片中关键字,仔细看图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图上的内容。(4)白鹭雪白的羽毛衬着蓝天碧野,很美。让人联想到杜甫的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和张志和的词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二次备课活动意图说明:单元学习伊始,教师引导学生读单元导语,让学生对单元主题与语文要素进行整体感知,明确学习目标,有的放矢。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直观感受白鹭之美,自然而然地激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环节二:初读课文,感知“白鹭如诗”教师活动2自读要求:边读边将课文中的生字和带有生字的词语圈出来,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自读反馈,检查字词。课件出示:白鹭精巧色素适宜白鹤嫌弃寻常蓑毛长喙黛色玻璃框嵌入镜匣绝顶嗜好望哨恩惠清澄铿锵韵律美中不足3.教师相机正音。4.课件出示: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1)“精巧”是什么意思?(提示:可以通过近义词替换、拆字相加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来理解)引导体会“精巧”是精细巧妙的意思。(2)从全文充满诗意的语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在作者眼中,白鹭是一首诗。说说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预设一:从第2~5自然段中,感受到了白鹭的外形美、色彩美。预设二:从第6~8自然段中,感受到了白鹭在田间“钓鱼”、枝头独立、黄昏时低飞三种不同场景下所表现出的美。学生活动21.读课文。(1)认读词语。(2)齐读词语。3.朗读课文4.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勾画出来二次备课活动意图说明引导学生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直接赞美白鹭的关键语句,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情感。同时落实“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这一学习目标。环节三:再读课文,感受外形美教师活动3预设:这4个自然段是围绕第2自然段来写的,从“色素的配合”和“身段的大小”两个方面写出了白鹭形象的适宜。课件出示: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1)提问:“适宜”是什么意思?从课文第1~2自然段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指导朗读:读好“一切”“适宜”,读出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2.感悟对比,品“身段美”。课件出示: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预设:作者是用白鹤、朱鹭、苍鹭和白鹭作对比,用“太大”“嫌生硬”“大了一些”“太不寻常”等词语表现出白鹤、朱鹭和苍鹭的不适宜,从而侧面突出白鹭的适宜。(2)指导朗读:读出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与赞美。(指名读)3.感悟排比,品“颜色美”。(1)教师引导: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白鹭“一切都很适宜”的美?学生交流。课件出示: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3)提问:“一分”“一忽”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蓑毛”“长喙”“素”“黛”?4.对比阅读,体会情感。(1)教师介绍:“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这处描写,是借鉴并化用了战国时楚国文学家宋玉的作品《登徒子好色赋》中的句子。课件出示: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郭沫若《白鹭》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宋玉《登徒子好色赋》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赞美白鹭“精巧如诗”。(1)导读:同学们不仅感受了白鹭精巧的外形美,也体会到了文章表达的精巧。作者用诗意的语言写出了白鹭因为常见而被人忘却的美。老师将课文中的部分语句以诗的形式写了出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件出示: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教师指导朗读。(配图片和音乐)学生活动3体会:句子中的“适宜”指白鹭的颜色配合、身段大小都恰到好处。这句话写出了白鹭的外形精巧如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1)读句子,思考:作者想表现白鹭的美,为什么还要写白鹤、朱鹭和苍鹭呢?句中“太大”“嫌生硬”“大了一些”“太不寻常”等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读句子,想象白鹭外形的精巧美,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朗读文段,比较并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3)交流体会。(2)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5自然段。二次备课活动意图说明阅读就是与文本对话的过程。这个环节紧扣“适宜”二字,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抓住“嫌生硬”“太不寻常”等关键词,在对比阅读中体会白鹭的美。同时引入宋玉的赋,让学生通过类比阅读进一步体会白鹭之美,其外形的“适宜”程度无可挑剔,实在精巧如诗。帮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将图画、文字、音乐结合起来感受和体会,通过形式多样的读,体会表达方法,抒发情感,背诵积累。环节四:学习写字,抄写积累教师活动41.学习本课要求会写的字。课件出示:宜鹤嫌朱嵌框匣哨恩韵(1)引导观察,说一说:哪些字比较难写?在书写这些字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2)指导书写。教师范写“嫌、嵌、匣”,边写边提示书写要点:①嫌:左窄右宽,左部“女”的撇点与右部“兼”的撇形成避让。②嵌:“山”扁小,“甘”上横向左探出,中间是一横,“欠”的捺要舒展。③匣:三包围结构,注意先写横,再写里面的“甲”,最后写竖折。④鹤、韵:左右宽窄相当,“鹤”字第三笔是长撇。⑤框:左窄右宽,写时要注意右半部分的笔顺是先写横,再写“王”,最后写竖折。⑥哨:“肖”上面的部分不要写成“小”。⑦恩:上长下短,“因”字不要写成“田”,注意框内的“大”末笔捺变点。学生活动4(3)学练写,展评。(4)自主练写其他字。二次备课活动意图说明五年级学生识字、写字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和功底,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发现生字识记、书写的规律,相互提醒、交流,培养学生自主识写生字的能力与书写的自信心。本文语言优美,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典型范本,学生可以通过摘抄文句积累语言。.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A类作业:书写课后生字词。B类作业:背诵课文第1~5自然段。C类作业:抄写你喜欢的自然段。第二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配乐朗读,回味形象美教师活动11.导入:“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课文第1~5自然段,再次欣赏白鹭的美吧!3.过渡:“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作者为什么又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呢?让我们走进课文第6~11自然段,去感受白鹭的神韵,感受课文的意境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美的独特感受吧!学生活动2.配乐一起朗读。二次备课活动意图说明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回味白鹭那精巧如诗的外形美,积累语言。提出问题“为什么又说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激发学生进一步品读课文的兴趣。环节二:想象画面,感悟神韵美教师活动2课件出示小组合作学习单,学生按要求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课件出示:小组合作学习单小组内轮流读课文第6~8自然段,试着读出画面美。选择第6~8自然段中的一个自然段,发挥想象,说说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第6~8自然段描绘了三幅优美的图画,请你为每幅图画起一个名字,写在教材上每个自然段的末尾。2.引导交流,说中悟神韵。(1)比较归纳,取画名:课文第6~8自然段描绘了哪三幅优美的图画?你为每幅图起了什么样的名字?(2)描述画面,悟神韵:请你选择第6~8自然段中的一个自然段,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①预设一:学生交流第6自然段的内容,感悟白鹭垂钓时的悠然、宁静。a.引导学生想象,体会“钓”字的形象传神:白鹭怎样钓鱼?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b.提问:“玻璃框”“镜匣”指什么?“嵌”是什么意思?通过这些词语,你能想象到怎样的画面?c.指名读:带着这种感受,读出白鹭在水田中“钓鱼”的悠然、宁静之美。学生交流预设:清澈的水田就像玻璃框,一两只白鹭悠然地站在水田中,望着水田里游动的小鱼。突然,一只白鹭迅速地叼起一条小鱼,一口吞了下去,随后又静静地站立不动。一切都那么安宁,似乎什么都没发生过。水田就像透明的镜匣,倒映着白鹭的身影。远远看去,就像一幅水墨画,画中的主角是白鹭,美得让人心旷神怡……②预设二:学生交流第7自然段的内容,感悟白鹭闲立枝头远眺的独特、悠然。③预设三:学生交流第8自然段的内容,感悟白鹭低飞时的清纯、美丽。学生交流预设:黄昏的空中白鹭低飞,把人们所向往的安定、纯洁、恬静的境界形象地展现出来了,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是一种享受,因此作者说这“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清澄”原指水清澈透明,在课文中比喻画面清纯美丽。白鹭在黄昏的空中低飞,这本是乡村偶见的情景,在作者眼里却是“清澄的形象化”,正突出了画面清纯美丽的特点。c.男女生分读,读出画面的清澄之美。3.看图练习,背中悟表达。课件出示第6~8自然段描述的三幅图画及提示词,学生看图朗读或背诵相关文段。4.小结:水田“钓鱼”、枝头独立、空中低飞,这些本是白鹭的生活习性,然而,作者运用了拟人和对比的手法,写出了白鹭在不同场景中如诗如画般的美丽,表现了白鹭的优雅独特,看到这样的画面就如同在读“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学生活动21.小组合作,读中想象画面。一个“钓”字用得极其形象传神。作者用拟人的写法,将捕鱼的白鹭想象成在钓鱼,使白鹭捕食时的悠然自得,与清水田的宁静澄澈浑然一体。黄昏的空中,白鹭翩翩的身影,时而掠过……时而盘旋于……时而飞向……晚归的农民们,放学的孩子们……看到白鹭,它的蓑毛是那样洁白,映着余晖,清纯美丽,宛若仙子,让人感受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诗意之美。第一幅图——白鹭垂钓图在清水田里时有站着钓鱼第二幅图——白鹭瞭望图晴天的清晨每每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第三幅图——白鹭起舞图黄昏的空中偶见低飞二次备课活动意图说明白鹭的神韵之美以及“清澄的形象化”等,学生难以感悟。突破难点的方法还是读与想象。通过引导学生品读第6~8自然段中的关键句子,反复运用图文对照的方式朗读,想象补白,描述画面,在文字与画面的转换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感悟文章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环节三:读写结合,学习表达美教师活动31.抓关键句,体会情感。(1)导读:白鹭不仅外形美得如精巧的诗,而且生活的场景也如诗如画。这样美的白鹭激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起读课文第9~11自然段。(2)教师引读“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学生接读后面的文段“白鹭不会唱歌……”。(3)引导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课件出示: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作者发现白鹭的寻常之美)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作者能欣赏白鹭的独特、悠然之美)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教师小结:白鹭优美而不张扬,它常见且平凡,孤独而又悠然,它清澄得如诗如画。这句话总结全文,抒发了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与课文开头相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2.整体回归,学习表达。(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完成课文结构图。(2)看结构图,回顾全文。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对白鹭的描写中的?学生活动3速默读全文,。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话,说说作者为什么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3)看结构图,引导学生背诵课文。3.仿写练习,学习表达。题目一: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的写法,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题目二:学习课文第6~8自然段的写法,写一种小动物,抓住一两个生活场景来写,突出它的特点,抒发自己对它的感情。二次备课活动意图说明读写结合,当堂训练,以评导写,指导修改,落实一课一得,并初步了解对比手法与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环节四:课外拓展,享受阅读美教师活动41.合作读描写白鹭的古诗,享受古诗中的自然美。(1)过渡:白鹭,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喜爱描写的对象,让我们到古诗中欣赏白鹭的美吧!(老师说上句,同学们接下句)课件出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2)引导:不光白鹭,自然界中万物皆有情趣,皆能为我们代言。自由朗读课本第14页的古诗《蝉》,体会诗人的情感。2.交流知作者,享受课外读物中的情感美。(1)教师引导:让我们像作者郭沫若一样,做一个热爱生活、细致观察自然的人。3)小结: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希望同学们课外多观察、多阅读,发现平凡生活中的美,用本课学到的表达方法写出对美的感受。学生活动4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郭沫若的资料。推荐阅读:郭沫若的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剧本。二次备课活动意图说明拓展读古诗,感受古诗中白鹭的美;推荐阅读,让课内阅读向课外延伸。7.板书设计1白鹭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A类作业:抄写本课词语并听写。B类作业:一、选字组词,在所选的字的下面打√。镶(嵌倩)适(宜以)白(鹤贺)(兼嫌)气二、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近义词。1.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2.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3.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它却很悠然。()C类作业:选择题。1.对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A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白鹭的精致,体现作者对白鹭的赞美和喜爱之情。B运用拟人的修辞描写了白鹭的精致,体现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2.“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这句话运用了()的写作手法。A比喻B对比C拟人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结合教师用书,以教材为主,教参为辅,以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自做课件。10.教学反思与改进课题2落花生主备教师课型新授课√R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教学内容分析《落花生》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的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文本通过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表达了作者对不图虚名、默默奉献品格的赞美。《落花生》课文都是作者通过由生活中事物领悟到的人生哲理。本课教学设计以引导学生“领悟人生、了解写法、关注生活”为主线,进一步领导学生走入文本、感受情感、领悟生活。《落花生》这篇课文通过介绍作者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让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学习者分析五年级的孩子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愿意交流,正是引导他们明事理、辨是非,培养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的关键期。学习上,他们也具有一些学习能力,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这更需教师进一步引导,循循善诱,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学习目标确定1.认识“亩、吩”等5个生字,会写“亩、播”等10个字,会写“播种、浇水”等7个词语。2.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3.能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初步了解课文借助落花生说明的做人的道理。4.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由某一种事物想到的人。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能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初步了解课文借助落花生说明的做人的道理。2.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由某一种事物想到的人。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结合预习,谜语导入教师活动11.谜语导入: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打一物)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吗?2许地山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主要著作有《危巢坠简》《空山灵雨》《道教史》《达衷集》《印度文学》;译著有《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孟加拉民间故事》等3.课件出示花生的图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花生的果实在哪里,说说对花生的印象。学生活动11.学生猜谜语2.作者简介:许地山,名赞堃(kūn),字地山,笔名落华生(古时“华”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籍贯广东揭阳。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二次备课活动意图说明:“落花生”这一事物很常见,但这个名字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却很陌生,从课题质疑导入,引导学生了解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常识,为下文深入理解花生的品格打下基础。预测课文内容的设计,旨在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环节二:读准课文,理清脉络教师活动21.初读课文,读准确、读通顺。(1)课件出示自读提示。课件出示:自由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同桌互相检查朗读情况。小组内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②学生交流后,师生共同梳理,课件出示:③追问:哪些内容是重点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预设:课文详写了尝花生、议花生部分。组织交流:作者写种花生和收花生都只有寥寥几笔,而议花生却用了很多笔墨,为什么?学生活动2(2)按提示自由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3)同桌互相检查朗读情况。(4)小组内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1)轮流读课文,相机指导生字读音。(2)整体感知,梳理内容。①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试着用小标题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二次备课活动意图说明教学时结合课后第一题,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梳理课文内容。接着,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环节三:朗读对话,感知特点教师活动3课件出示:内容议论的人花生的样子花生的好处父亲果实埋在地里;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必须挖起来才知道有没有果实。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姐姐味道很美哥哥可以榨油“我”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都喜欢吃学生活动31.分角色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花生的特点。(1)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从课文中的对话可以看出花生具有什么样的特点?(2)小组合作,完成下表。(3)全班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花生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4)小组展示:分角色朗读课文。二次备课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图文结合,边读边想象画面,初步感知文中人物对花生的喜爱之情,了解花生的特点,感受文章借人物对话来描写花生特点的表达方法。环节四:语境识字,指导书写教师活动41.语境识字,指导书写。课件出示: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1)指名朗读文段,读准“半亩”“空地”“播种”“浇水”的读音。(2)指导学习多音字“空”“种”。指名用这两个字的另一读音组词。(6)指导书写“播、浇、吩、咐、慕、亭、矮”。“播”的右上方是撇加“米”。“浇”的右半部分“尧”的右上角不要加点。吩、咐:口字旁写小些,位置偏上。慕:下面部分是“小”字右边多一点。亭:中间的秃宝盖写得宽扁一些,“口”写得扁小一些。矮:左部的“矢”最后一笔变成点,和右下部“女”的撇形成避让。课件出示: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吩咐就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学生活动4(3)理解“半亩”:半亩的面积有多大?(4)理解“开辟”。提示:用换词法或查字典的方法理解。(5)联系上下文体会“居然”。从“居然”中你体会到什么?指导读出收获时“我们”的惊喜之情。(7)指名读这两段话,指导读准“吩咐”“茅亭”“爱慕”“矮矮地”“分辨”等词语的读音。(8)结合语境理解“吩、咐”“爱慕”“分辨”的意思。(9)从“矮矮地”“不能立刻分辨”中,你体会到什么?(花生的外表朴实无华)②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2.抄写词语,巩固练习。二次备课活动意图说明识字、写字教学放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之后集中进行。本课要求会写的字中,重点指导“播、浇、亭、矮”,出示重点语句,既结合语境理解词义,又相机体会一家人收获花生的喜悦及花生的外表朴实无华的特点。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A类作业:1、抄写本课生字。2、完成练习册基础题。B类作业:熟读课文。C类作业:预习课文的第三部分。第二课时环节一:研读对话,领悟道理教师活动11.读中比较,感悟花生的品格。(1)指名分角色朗读第7~10自然段,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感受人物内心不同的想法。课件出示:桃子、石榴、苹果花生生长位置外表给人的印象(4)追问:“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上”的桃子、石榴、苹果不好吗?父亲为什么这样说?预设:父亲这样说,不是说桃子、石榴、苹果不好,而是从生长特点来进行对比,突出花生的最可贵之处——花生就是这样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计较名利。②相机板书:赞美朴实无华默默无闻(5)指导朗读:读好“鲜红嫩绿”等关键词,突出事物的特点,感悟花生的最可贵之处。(指名读)2.情景朗读,明辨道理。(1)教师引读:一家人品尝着花生,谈论着花生。在引导孩子们认识到花生的好处后,父亲郑重其事地说:(2)提问:你能读出父亲话里的含义吗?学生交流预设:赞花生,谈做人。3.理解句子。引导:年幼的“我”是怎样理解父亲的话的?课件出示: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课件出示:体面:①面子;身份;体统。②光荣;光彩;面子上好看。③(相貌或样子)好看;美丽。课文句子中“体面”的意思是外表好看、美丽。(5)小结:父亲的话告诉我们,职业不分高低贵贱,对别人、对社会有好处的人,都是有用的人。讲体面没有不好,但只讲体面而无用就不行!花生最可贵的是朴实无华、默默奉献,就像许多普通人一样,虽然平凡但对社会有贡献。作者许地山就是这样的人,许地山的父亲也是这样的人。学生活动1(2)默读第10自然段根据表格提示,说一说花生的可贵之处。(3)指名说一说:父亲的话里,桃子、石榴、苹果和花生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呢?学生交流,相机完成表格。(1)齐读句子。(2)理解关键词“体面”。(3)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什么样的人是“只讲体面”的人?“只讲体面”好不好?(4)举例子说一说: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是“有用的人”呢?你愿意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二次备课活动意图说明突破重点,在读中引导学生先抓住关键词,读懂字面的含义,感受花生外表的朴实。再通过设疑“桃子、石榴、苹果不好吗?”引导学生在辨析中领悟父亲的话。结合生活实际,抓住“只讲体面的人”“有用的人”这两个关键词,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体会作者的内心。环节二:补充资料,感悟写法教师活动21.补充资料,了解作者。引导:作者将自己的笔名取为“落华生”,这个笔名与花生有着怎样的联系?课件出示:许地山(1893—1941),现代小说家、散文家,笔名落华生。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192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后留学美国、英国。回国后在燕京大学等校任教,抗日战争前后在香港大学任教,并从事进步文化活动。著有《空山灵雨》《缀网劳蛛》等作品。背景介绍:许地山的父亲叫许南英,进士出身,是一位受百姓爱戴的好官,也是一位爱国诗人。中日甲午战争中,他曾率台湾人民死守孤城台南。战败后,他就携眷搬到福建龙溪(现今漳州)。他公务繁忙,很少参与家事活动。作者和他的哥哥姐姐们都很尊敬父亲,珍惜与父亲在一起的时光。学生活动22.结合背景资料,交流体会。语文要素预设:作者以“落华生”为笔名,就是为了时刻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后来,他用行动实现了梦想,成为了一位优秀的作家。语文要素3.朗读对话,了解写法。这篇文章写的是花生,其实也是在说做人的道理啊!花生的品格就是许地山的品格,像这样借助某个事物的特点来写人的品格的方法叫借物喻人。活动意图说明拓展资料,既有助于学生了解作者,了解课文中的父亲,又为学生释疑:为什么作者觉得父亲来了实在很难得?文中花生的可贵之处就是生活中的作者与父亲品格的写照,很自然地引导学生理解了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环节三:读写迁移,尝试练笔教师活动31.课件出示:竹子梅花蜜蜂路灯(1)说说这些事物有什么特点。试着运用对比的手法,用一段话把它们的特点写具体。(2)生活中,哪些人也有这个特点?用一段话叙述人与事物的相同之处。(3)想一想:这两段话应该怎样连接起来?给你写的话取个题目吧!2.教师相机点拨事物特点与人物品质之间的关联。预设:竹子——外形特点:翠绿,笔直而有节,中空。能让我们想到那些充满活力、正直、品格高尚、虚心向上的人,例如教师、警察、建设者等。3.课件出示:例文学生活动31.讨论:作者借落花生讲出自己的生活感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生动、形象、易懂)2.迁移写法:花生会让我们想到那些默默无闻作贡献的人。看到下面的事物,你会想到哪些人?选择其中一个,试着写一段话。二次备课活动意图说明凭借课后小练笔,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通过把特点写具体,写出人与事物的相同之处,再尝试连接两段话,降低了练笔的难度。5.学习评价计1、本堂课一开课就用花生的谜语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思维巧妙地引到课堂上来。2、复习字词,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3、教学设计巧妙,教学思路清晰,教学重难点都能比较好地把握,在教学中循循善诱,让学生深刻领悟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通过提出一个个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合作、交流使问题得以解决,在这中间顺学而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不同的内容和需要指导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读来加深理解。比如分角色读、边度边思考等方法。这样的训练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通过找、读、展开想象、补充资料体会作者的感情,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6.学习活动设计7.板书设计2落花生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A类作业:抄写本课词语并听写。B类作业: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音节。1.我现在不方便(biànpián)把进价告诉你,不过这件商品已经非常便(biànpián)宜了。2.花生可以榨(zházhà)油,还能做出各种美味来,用途真的很多。二、辨字组词。亩()播()亭()母()翻()停()C类作业:三、用下列加点词语造句。1.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没过几个月,花生居然收获了。9.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结合教师用书,以教材为主,教参为辅,以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自做课件。10.教学反思与改进第1课时课题3桂花雨主备教师课型新授课√R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教学内容分析《桂花雨》课文的题目给人以很多美好的遐想,桂花雨是留在作者记忆中关于故乡最美好、最迷人的一个印象。作者先写了自己最喜欢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接着写了摇桂花的事情,最后写了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快乐的童年时代和家乡的怀念。《桂花雨》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描写生动、细致,充满感情。学习者分析五年级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勤于动脑,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敢于质疑和乐于释疑的习惯,自主求知的欲望和能力都比较强。但在创新能力、概括、思维方面存在不足,如想象力会不自觉地受到思维定势的约束,在感情朗读的同时不能完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等。学习目标确定1.认识2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字,会写“桂花、懂得”等4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作者带来的回忆。3.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感情。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2.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5.学习评价设计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法。对学生课堂的表现进行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实行小组积分制。6.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教师活动11.谜语导入,板书课题。(1)课件出示谜语:八月放异香。(打一花卉名)引导: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桂花有什么印象。(2)板书课题:桂花雨。2.想象情境,理解课题。看到这个课文题目,你会想到什么情景?“桂花雨”是什么意思?用文中的句子说一说。补充材料,简介作者。(1)桂花雨给作者琦君的童年生活增添了许多难忘、美好的回忆。作者将这些美好的回忆记录于笔端,写成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桂花雨》。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位作家吧!课件出示:琦君(1917—2006),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县瞿溪乡人(今浙江温州市瓯海区)。当代女作家。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40余部,主要著作有《永是有情人》《水是故乡甜》《万水千山师友情》《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母亲的金手表》等。学生活动11.揭谜底:桂花2.读句子:(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2)读作者简介。二次备课活动意图说明:以谜语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强化对桂花的“香”这一特点的认识。接着,根据课题,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桂花雨”的情境,感受桂花飘落的美。优美情境的创设,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学习的期待。环节二:自主识字,抄写词语教师活动21.学习要求会认的字。(1)字理识字,学习“箩”。(2)联系生活经验识字,认识“杭”。2.学习要求会写的字,读写词语。课件出示:桂花懂得箩筐糕饼外婆沉浸缠着茶叶捡起杭州3.布置作业。(1)课后阅读琦君的《桂花雨》全文。(2)完成课本词语表中本课词语的听写。学生活动2读一读下面的词语,。(2)说说书写带点的字时要注意什么。(3)交流,教师相机指导书写:“懂、糕、饼、浸、缠、捡”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浸”字右上是“彐”,中间横笔右端不出头。“捡”字右部是“佥”,不要漏掉中间的一横。“茶”字最后两笔都是点。(4)抄写词语。二次备课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字理识字、联系生活经验识字、学生提示书写要点等途径学习字词,主要指导学生识字、写字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写字的能力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A类作业:抄写本课生字B类作业:把喜欢的句子,段落背一背,并抄写下来。C类作业:课后阅读琦君的《桂花雨》全文。第二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谈话导入,回顾内容教师活动11.导入:“桂子花开,十里飘香。”摇着故乡的桂花树,桂花纷纷落下,啊,真像是在下雨!这节课,让我们一同到文中去感受那场缤纷香甜的桂花雨吧!学生活动12.小声读课文,说说课文给你印象最深的段落。3.交流,赏桂花,爱花香;收桂花,摇花乐;带桂花,思故乡。二次备课活动意图说明以“香”和“雨”导入,从味和形两方面突出了桂花雨的美好,再次揭示了课题。引导学生读课文,回顾内容,进一步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叙述顺序,为下面的品读词句、体会感情作铺垫。环节二:品读“赏桂花”,感知爱花教师活动2(1)指名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出示句子。课件出示: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2)指名读句子。提问:作者是怎样写出对桂花的喜爱之情的?(3)指导朗读,读出作者对桂花香的喜爱之情。学生活动21.默读课文“忆赏花”部分(第1~2自然段)。勾画出描写作者喜爱桂花的句子,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2.交流:修改、补充自己的批注。二次备课活动意图说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深入文本,与文本对话,才能有自己的认知和体会。本环节通过默读、抓关键句子、批注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自己对桂花的喜爱之情,同时感知到桂花香是作者喜爱桂花的情感源头。环节三:品读“摇桂花”,体会快乐教师活动31.读重点文段,寻觅“花香”。(1)引导:桂花的香气沁人心脾,怎能不令人喜爱呢?课文中还有描写桂花香的句子吗?默读课文,回忆“摇花乐”这一部分(第3~6自然段)的内容。(2)课件出示描写桂花香的句子。课件出示:①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②如果让它开过了,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③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④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⑤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⑥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3.想象场面,感悟“摇花乐”。(1)提问:大家是怎样摇桂花的呢?指名分角色朗读第5自然段中的对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预设:体会到“我”对摇桂花的渴望、急切的心情,说明“我”非常喜欢摇桂花。4.联系上下文,再品“花香”。(1)教师范读第6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桂花明明是中秋节前后开,为什么说“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预设:从“桂花一开”“桂花盛开”“摇落以后”“过年时”等词语中,我们能体会到桂花不仅盛开时香飘十里,而且摇桂花、晒桂花、泡桂花茶、做桂花糕时都能闻到桂花香。从第3自然段母亲念叨送桂花给胡家老爷爷、毛家老婆婆和第4自然段母亲叫大家摇桂花中,我们知道,桂花不仅给“我们”家带来了快乐,也香甜了整个村子里乡亲们的生活。(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教师引读:桂花盛开时,香飘十里——(学生读)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教师引读:摇桂花时,“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学生读)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教师引读:过年时,泡桂花茶,做桂花糕——(学生读)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3)小结:桂花飘香,不仅香甜的气味飘进人们的肺腑,而且,那桂花茶、桂花糕,那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幸福情味也留在每个人的心里。学生活动3语文要素①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桂花香的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在句子旁边作批注。语文要素②读句子,说说自己对句子的理解。2.体会句子的意思,初品“花香”。(1)指名读句子①,说说“至少”“浸”分别是什么意思。预设:至少:表示最小的限度。浸:泡,使渗透。这两个词写出了花香浓郁,整个村子都弥漫着桂花香气的美好意境。(2)想象画面:香气会飘到哪里?人们会有什么表现?(3)指名朗读句子①,提示:读好“香飘十里”“至少”“十几家”“没有不”等词,语气加重,语速舒缓,感受桂花香气的浓郁和悠远,读出作者的喜爱之情。(4)指名读句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预设:这句话写出了摇桂花的原因,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2)自由读“摇桂花”部分的句子。(3)看课文插图,小组内表演朗读第5自然段。(4)指名读句子二次备课活动意图说明“摇桂花”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多种形式的读是学生学习课文表达、体会作者“摇花乐”的有效途径。因此,这个环节设计了“寻花香”的目标导读、“悟摇花乐”的情景表演读、“再品花香”的师生引读,在读中将无形的花香变为有形有感的画面和体验。环节四:品读“带桂花”,感悟思乡教师活动4引导思考:“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是为什么呢?课件出示:琦君和母亲原先住在浙江温州的瞿溪,家里有个大院子,种满了桂花。她十二岁时,一家人迁居杭州。杭州有个叫“满觉垅”的地方,种满了桂花,香气浓郁。琦君1949年离开家乡,写这篇文章时已经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了,一直没有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3)小结:这真是花是故乡香,月是故乡明,水是故乡甜,人是故乡亲。教师引读:“于是,我又想起了——(学生接读)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学生活动4(1)自由读课后“阅读链接”,相机补充资料:(2)读句子⑤⑥,引导:联系“阅读链接”和补充资料,说说你对句子的体会。2.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感悟表达。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描写桂花香的句子。二次备课活动意图说明体会思乡情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借助拓展的阅读资料和作者的生平资料,感受作者“少小离家,老大难回”的感情。母亲睹桂花思故乡,认为杭州的桂花不如故乡的桂花香的情思显而易见,很好地解决了教学难点。环节五:体会表达,拓展阅读教师活动51.想一想:课文结尾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说思念故乡,而说思念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呢?(提示:联系本单元前面两篇课文的表达特点来思考)预设:借助桂花来抒发思乡怀旧之情,把这种情感寄托在充满回忆的童年事物中,让读者读起来回味无穷。学生活动5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来展示朗读,说说喜欢读这部分的原因和为什么这么读。3.课后阅读《琦君说童年》。二次备课活动意图说明学生在领悟文章表达特点后,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展示,其实是一个整体回顾课文内容,进一步深入领会文章表达的情感的过程。7.板书设计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A类作业:抄写本课词语并听写。B类作业:完成大练习册巩固提升题。C类作业:写一写自己的童年。(你的童年又是什么味道的呢?请以“儿时的味道”为主题,写写你的童年记忆吧。)9.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交流合作等课堂活动,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认知生字,读懂新词,交流讨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同时力求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10.教学反思与改进课题4*珍珠鸟主备教师课型新授课√R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教学内容分析《珍珠鸟》记录的与小珍珠鸟之间的故事,给我们展现了一幅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正因有了信赖,才会创造出如此美好的境界。同样,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也因互相信赖、理解、宽容,和睦相处,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美好与和谐。学习者分析五年级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勤于动脑,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敢于质疑和乐于释疑的习惯,自主求知的欲望和能力都比较强。学习目标确定1.认识“蔓、幽”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待”。2.能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和珍珠鸟之间的情意。3.能梳理珍珠鸟与作者之间情感变化的线索学习重点难点1.把握主要内容,梳理珍珠鸟与作者之间情感变化的线索。2.能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和珍珠鸟之间的情意。5.学习评价设计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通过自主阅读与交流感悟相结合,联系生活经验,发表自己的见解。6.学习活动设计第一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鸟语倾听,诗歌引读。教师活动11.鸟语倾听。出示音频课件:学生欣赏一段鸟儿清脆悠扬的鸣叫声。2.诗歌引读:同学们,你们喜欢鸟儿吗?林间欢飞的鸟儿是大自然的宠儿,也是人类的亲密朋友,今天,我们来学习与鸟有关的文章——《珍珠鸟》(板书课题:4珍珠鸟)3.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当代作家冯骥才,他养过一对珍珠鸟。它们给他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乐趣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篇课文。学生活动11.欣赏一段鸟儿清脆悠扬的鸣叫声。2.指名学生读作者简介。二次备课活动意图说明:以百科全书中对珍珠鸟的介绍导入,让学生初识珍珠鸟,接着介绍作者及其作品的特点,顺势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去感受课文里对珍珠鸟的鲜活的描写,感受珍珠鸟美丽的外表下可爱而淘气的个性。环节二:初读课文,直击信赖。教师活动2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出示课件:垂蔓màn深幽yōu熟悉xī雏chú儿哟yō柜guì顶享xiǎ受陪péi伴趴pā着眼睑jiǎn眸móu子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3.结合课文中的语句,简单了解珍珠鸟是一种怎样的鸟。4.作者和珍珠鸟交往的经历带给你什么启发?学生活动21.读一读下面的词语,2书写:读后交流。外形: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背后是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个性:胆小,怕人。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二次备课活动意图说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对于文章大意要求学生粗知即可。学生读文、交流的过程,就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梳理。环节三:品悟“我”的表现,雏鸟对作者的信赖。教师活动31.出示课件:自学提示(一):(1)这种怕人的鸟,怎么会变得不怕人了呢?2.学生交流表现“我”精心呵护照料珍珠鸟的语句。从作者的这些行为上,你读懂了什么?对“信赖”有了什么新的感受?3.回顾全文,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同学交流蕴含着作者爱鸟情感的语句。四、雏鸟对作者的信赖。1.出示课件:自学提示(二):(1)作者这样关爱鸟儿,鸟儿有什么反应呢?(2)小珍珠鸟与“我”的关系有了怎样的变化?2.学生交流反馈。(1)活动范围的变化:笼子四周——屋里——桌子上——肩上(2)心理的变化:胆小——渐渐胆大——亲近——完全信赖(板书)3.课文中的小鸟是一只怎样的小鸟?预设:淘气、可爱、活泼4.出示课件:自学提示(三):课文中有很多地方写出了小珍珠鸟的可爱,找出这样的语句,体会“我”和小珍珠鸟之间的情意。学生活动21.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内容体会。2.交流(1)悉心照料:我把鸟笼挂在窗前。那儿还有一大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2)尊重:我很少扒开垂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睛去惊动它们。(3)宽容:我不管它。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二次备课活动意图说明简单地感悟鸟信赖人的心理,为后面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拓展延伸做准备。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环节四:总结升华,体会信赖的含义教师活动21.望着这和谐的画面,感受着鸟儿亲近的情意,作者不由得从心底流出这样的感慨。出示课件:“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种境界不仅存在于人与动物之间,更存在于人与人之间。在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3.总结升华:信赖,就是尊重、理解、宽容。只要心中有爱,我们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会感受到人与动物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这种和谐美好的境界。世界万物共生长,应以诚相待。学生活动2学生交流。二次备课活动意图说明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了重点句子的含义,进一步体会了珍珠鸟在“我”细心的照料下,由怕人到与人亲近的变化过程,理解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并由此拓展到生活,延伸到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都可以创造出美好的境界。7.板书设计4*珍珠鸟胆小→渐渐胆大→亲近→完全信赖↓和谐、平等↓信赖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A类作业:1、抄写本课词语并听写。2、做本课大练习册基础题。B类作业:做本课大练习册巩固提升题。C类作业: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描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或动作,突出它的特点,表达你对它的喜爱之情9.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学习本文,主要是训练学生在前几篇课文中习得的阅读方法——“抓关键句,体会作者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初步了解文章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10.教学反思与改进课题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主备教师课型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教学内容分析制定班级公约,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建设团结友爱的班集体。学习者分析学生从小养成守纪律的好习惯。能联系生活实际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及想法。学习目标确定(1)、让学生通过游戏和故事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了解在学习上、生活中应该遵守哪些方面的纪律;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守纪律的好习惯。

(2)、善于发现一日活动中不守规则的现象,联系生活实际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及想法。(3)、学会清楚地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