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德育原理》考试试题_第1页
全国自考《德育原理》考试试题_第2页
全国自考《德育原理》考试试题_第3页
全国自考《德育原理》考试试题_第4页
全国自考《德育原理》考试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2009年7月自考德育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46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

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整个德育科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C)1-4

A.探求德育原理B.总结德育经验

C.揭示德育规律D.制定德育方针

2.《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的作者是(C)1-11

A.马卡连柯B.夸美纽斯

C.苏霍姆林斯基D.赞可夫

3.与古代德育相比,现代德育有许多特点,其中在德育目标上的基本特点是

(C)3-42

A.专制奴役性B.强制约束性

C.全面发展性D.个体独立性

4.对人的品德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D)4-65

A.社会精神文化B.家庭环境

C.邻里和社区D.学校德育

5.根据儿童品德发展六个阶段的划分,少年期的主要特征是(B)4-75

A.适应性B.动荡性

C.协调性D.从他性和情境性

6.在现代,随着生态学的发展,创立了生态伦理学;随着核科学的发展,和平

利用核能,防止核战争、核污染对世界和平和人类安全的威胁和危害,已成为

人们的迫切愿望和注视的热点之一;随着宇航科学的发展,人们提出了宇航伦

理学;随着医学的发展,“安乐死”、“克隆人”等问题的提出和试管婴儿的

问世,引起人们对有关伦理道德问题的讨论。这说明(C)5-79

A.科学技术对德育目标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

B.科学技术对德育方法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

C.科学技术对德育内容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

D.科学技术对德育社会形式、规模和结构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

7.德育与其他社会因素既相区别,又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影响,具有(A)5-94

A.相对独立性B.绝对独立性

C.客观独立性D.主观独立性

8.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

(C)6-97

A.政治要求B.价值观念

C.规格要求D.认识水平

9.下列关于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D)7-117

A.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活动过程,品德形成过程是人的发展过程,两者没有关

B.德育过程是人的发展过程,品德形成过程是一种教育过程,两者没有关系

C.德育过程就是品德形成过程,两者没有区别

D.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既相区别,又密切联系

10.人的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的基础上,在品德发展需要和动机的推动下形成发

展的,其顺序是(A)7-126

A.知、情、意、行B.情、知、意、行

C.意、情、知、行D.行、意、情、知

11.要求从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特征和实际品德状况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德

育的原则是(A)8-144

A.因材施教原则B.知行统一原则

C.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原则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12.德育组织形式问题是德育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指的是

(D)10-167

A.德育过程B.德育原则

C.德育实施方法D.德育实施途径

13.有效地进行班集体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A)11-189

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个别教育工作D.营造良好班级德育氛围

14.品德修养内容包括思想修养、政治修养、法纪修养和(D)12-204

A.人文修养B.理论修养

C.艺术修养D.道德修养

15.德育效果检测与评定也可以叫(A)13-221

A.品德测评B.品德测量

C.品德评定D.操作评定

16.通过诊断,提供了德育效果肯定或否定的等各方面反馈信息,必然在德育有

关人员的思想上引起某种程度的震动和反思,情感上也产生某种程度的积极

或消极的内心体验,从而在他们思想和行为上产生激励与抑制、鼓舞与监督

作用。这指的是品德测评的(B)13-224

A.诊断作用B.强化作用

C.调控作用D.教育作用

17.品德测评的依据是(A)13-232

A.德育目标B.德育原则

C.德育内容D.德育方法

18.就时间和空间来说,德育工作者劳动的特点是(B)15-262

A.时间的长期性和空间的稳定性B.时间的连续性和空间的广延性

C.时间的无限性和空间的有限性D.时间的稳定性和空间的无限性

19.在教育活动中,学生对教师具有模仿性和“向师性”的特点,这决定了学校

德育工作者劳动的(A)15-261

A.示范性B.复杂性

C.创造性D.主体性

20.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现代仍然广泛存在的学校德育管理模式是

(A)16-277

A.经验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B.行政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

C.科学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D.规约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21.对我国古代德育批判继承的基本出发点和原则是什么?3-51

答:

一、基本出发点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应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德育体系,并面

向共产主义德育的最高目标。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社会生活和人

的品德发展的需要,是德育历史变革性和历史继承性的必然反映和要求,也是对

我国古代德育批判继承的基本出发点和目标。

二、原则

对我国古代德育的批判继承,总的说来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坚持两条标

准或原则:

1、依据德育所涉及的内容范围及其自身所具有的规律和价值;

2、依据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德育体系以及追求共产主义德育的最高目标,特

别是社会和人的品德发展的总趋势和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的需要。

这两条可以具有简化为科学性和民主性(人民性)两条基本原则或标准。

22.如何理解德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5-89

答:

德育既受政治经济制度制约,同时又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产生巨大影响作用。这

种制约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符合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要求的人的品德

德育对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能动作用,首先是通过培养符合一定社会政治经

济制度要求的人的品德实现的。德育把适合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要求的思想道

德转化为人的品德,把人纳入到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关系中去,参与一定社会的

政治经济活动,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服务,从而使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

度得到巩固和发展。

(2)培养一定社会的政治领导人才

古往今来,各个社会、各个阶级都需要大批德才兼备的领导和管理人才,从事该

社会政治、经济等的领导和管理活动。

(3)传播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观点和制造社会舆论

一定社会的政治观点、社会意识以及社会舆论倾向和性质,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

的反映。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产生的政治观点、社会意识、社会舆论在社会上

占统治地位,使大多数人都能接受它、服从它,这是该社会政治经济制度能够巩

固和发展的重要保证。

23.什么是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贯彻这一原则时有哪些基本要求?8-136

答:

一、涵义

这个原则要求德育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又要重视实际锻炼,既要提高

学生的品德认识,又要使学生作出相应的品德行为,以便把理论和实际、知和行

统一起来。

二、贯彻时的要求

1、联系实际,讲清理论。

2、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践活动。

3、教育学生言行一致、知行统一。

24.为什么说教学是德育的基本组织形式?10-167

答:

教学不仅是实施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学校实

施德育的基本组织形式。(1)教学为学生品德及其能力的形成发展提供了文化

科学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2)教学具有教育性,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3)教学是学校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的基本手段。

25.简述学校德育管理中的教育性原则及如何贯彻这一原则。16-279

答:

学校德育管理中的教育性原则,要求学校将德育管理过程与德育过程紧密结合起

来,充分发挥学校德育管理的教育作用,使之成为动员全校及社会有关方面人员

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

(1)充分发挥学校德育管理的德育作用。

(2)把管理和说理疏导结合起来。

(3)把教育贯穿于学校德育管理的全过程。

(4)正确运用奖惩手段,发挥奖惩的激励和抑制作用。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6.如何理解学校德育在人的品德发展中的作用?4-65

答:

社会生活条件对人的身心、品德发展的影响作用,对年轻一代来说,常常是通过

教育来实现的。教育受社会制约,同时教育也是一种社会生活条件、一种环境。

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等形式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内

容。各种形式和内容的教育,特别是学校及其德育在人的品德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这是由学校及其德育的特点决定的。

(1)学校是一种专门培养人的社会组织机构,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活条件、社

会生活形式。

(2)学校是一种社会组织、社会群体,学校德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交往活动。

(3)学校及其德育有经过专门培养训练的教师进行施教传道活动,他们具有较

高的文化科学知识水平、能力素养和品德修养,又具有教育科学方面的知识和教

育的方法与技能,能按照学生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德育的规律来教育学生,因

而在培养学生的品德上具有较好的效果;

(4)现代学校成为社会教化的重要形式。

应该说明,学校及其德育在人的品德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总的说来,

它受社会生活条件特别是受社会生产方式的制约,受人的身心、品德发展规律的

制约。具体说来,学校德育的指导思想,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职业素养、品德修养

和教育水平,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与配合程度等,直接影响学生的品德发展、

学校及其德育主导作用发挥的程度和方向。因此,不能夸大学校及其德育的作用。

27.试论品德修养的过程与特点。12-213

答:

一、品德修养过程

品德修养过程是个人自觉地按照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要求和标准,主动地进行品

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的陶练活动,培养自己的品德,提高自己的品德水乎

或境界的过程。这是一种个人品德中异质间和同质水平间的矛盾斗争过程,是个

人在品德方面内省躬行、主动进行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过程。品德修养过程包

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

1、产生品德发展完善的需要和主动进行品德修养的动机

2、正确进行自我品德认识和评价

3、制订品德修养计划

4、进行自我品德激励

5、自我品德行为实践和控制

二、品德修养过程的特点

1、自我品德自觉性

2、自我品德内省性

3、自我品德涵育性

4、自我品德实践性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5分)

28.案例材料

我是一个班主任,六年级上学期,学校要进行足球赛,经过深思熟虑,我找

到后进生C,让他担任足球队队长,让他招兵买马。他很高兴,下午就送来名单,

我一看,清一色的后进生。我毫不犹豫地批准了,并和他们一起商量训练计划,

申明我是教练,是你们的朋友。最后还对他们说,相信经过15天的努力,你们

会成功的。并且向他们承诺,有困难可以直接找我,允许在这期间少做作业。班

干部、其他任课老师对此有意见,我一一解释做工作,甚至和其他老师演“双簧”,

让足球队的学生无意中看见我为他们少做作业与其他老师交涉,站在他们一边。

这使他们更加卖力训练踢球,也更加信任我。虽然最后他们只得到年级第二名,

但他们感受到了老师对他们的支持和信任,懂得了干任何事情只要投入总有回报

的道理。于是,他们主动地把少做的作业补做齐了。更可喜的是,他们每个人象

是换了个人似的对待学习、对待老师的教育。我又及时肯定、表扬他们的哪怕是

微小的进步。尽管有反复和起伏,但一个学期下来,每个人都取得了不小的进步,

在他们的影响下,班级风气也明显好转。

问题:结合案例内容,谈谈如何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11-194

答:

要特别注意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在一个班里,后进生的人数一般并不多,但

其能量和不良影响及作用却很大,甚至有很强的破坏性,影响面广,是班级的消

极因素,如不抓紧教育,任其发展,不仅影响班集体建设,而且他们也很容易走

上歧途,成为害群之马。但如抓紧教育且教育得法,则可能是“浪子回头金不换”。

后进生的转化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变好(或自新)三个阶段。根据后进生的

特点和转化过程,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他工作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对待后进生,关心热爱后进生。

(2)了解后进生的情况和成因,有针对性地做好后进生的工作。

(3)培养学习兴趣。

(4)抓反复,反复抓。

全国2009年4月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46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

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育漫话》的作者是(B)1-9

A.马卡连柯B.洛克

C.杜威D.夸美纽斯

2.学校德育产生于(D)3-39

A.社会主义社会B.资本主义社会

C.封建社会D.奴隶社会

3.批判继承我国古代德育传统的基本出发点和目标是为了(A)3-51

A.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德育体系

B.继承民本思想和刚健有为思想

C.继承劳动人民的德育思想

D.建立资本主义的现代德育体系

4.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人的品德发生'发展的顺序,每一年龄阶段的变

化过程和速度大体上是相同的、稳定的,这说明人的品德发展具有(B)

4-71

A.顺序性B.稳定性

C.阶段性D.均衡性

5.关于“人的品德”的论述,正确的是(D)4-72

A.人的品德是主观自生的

B.人的品德是先天神定的

C.人的品德是由环境机械决定的

D.人的品德是个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6.童年期儿童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是(A)4-75

A.协调性B.动荡性

C.适应性D.两义性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5-86

A.德育的社会性质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B.德育是由政治制度决定的

C.政治经济制度对德育有制约作用

D.科学技术对德育有制约作用

8.德育目标的客观性是指(C)6-98

A.德育目标的存在形式是客观的B.德育目标的表现形式是客观的

C.德育目标的内容和产生是客观的D.德育目标不反映人的主观愿望

9.不同社会的德育目标是不同的,这说明德育目标具有(C)6-98

A.历史继承性B.阶级性

C.社会历史性D.民族性

10.关于“德育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是(A)6-105

A.不同社会、不同民族的德育内容没有差异

B.阶级社会的德育内容具有阶级性

C.不同社会、不同阶级可以有一些共同的道德规范

D.德育内容具有历史性,不同社会的德育内容不同

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7-117

A.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活动过程

B.德育过程就是品德形成过程,二者没有区别

C.德育过程是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学生品德的过程

D.品德形成过程是一种人的德性发展过程

12.关于“德育方法”的表述,正确的是(D)9-165

A.德育方法是教育者施教传道方式的总和

B.德育方法是受教育者受教修德方式的总和

C.德育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无规律可言

D.德育方法的选择和运用需依具体时间、地点、条件而定

13.评议说理法的方式主要有(A)9-154

A.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B.讲解法、谈话法、调查法

C.讲解法、谈话法、示范法D.讲解法、阅读指导法、陶冶法

14.德育形式主要是指(A)10-167

A.德育实施途径B.德育实施方法

C.德育实施手段D.德育实施目标

15.要做好班集体工作,首先必须(A)11-189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B.选择培养班干部

C.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D.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16.关于“品德修养”和“德育”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D)12-204

A.品德修养是一种自我活动,与德育的目标无关

B.品德修养是一种自我活动,与德育的内容无关

C.品德修养与德育的过程具有不同步性

D.品德修养存在于德育过程中

17.品德测评过程中必须注意防止测评者个人情感因素对测评结果的影响,这说

明品德测评必须坚持(B)13-227

A.方向性原则B.客观性原则

C.民主性原则D.可行性原则

18.品德测评不仅是对德育结果的诊断,同时也为德育活动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

客观依据,这说明品德测评具有(C)13-225

A.诊断作用B.强化作用

C.调控作用D.监督作用

19.家庭德育的内容是全面的,但重点是(D)14-239

A.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B.政治教育和法纪教育

C.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D.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

20.在学校德育管理工作中,必须反对“一言堂”和“家长制”作风,这说明学

校德育管理必须坚持(D)16-280

A.方向性原则B.科学性原则

C.规范性原则D.民主性原则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21.德育的内涵。2-22

答: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需

要,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传、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形

成受教育者一定的思想、政治、法纪、道德品质的教育活动。

22.政治经济制度对德育的制约作用。5-86

答:

(1)制约德育的社会阶级性质

(2)制约德育的支配权

(3)制约德育的目标

(4)制约德育的内容

(5)制约德育方法的性质和特点

23.班集体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11-196

答:

班集体德育工作除有遵循德育原则外,还应遵循以下要求:

一、全面负责,全面安排

1、对全班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

2、以学为主,全面安排学生活动

二、面向全班,照顾个别

1、面向全班学生

2、面向班集体

3、根据本班学生特点和班级特点对学生进行教育

4、根据各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长善救失

5、照顾班上学生的不同部分、类型和层次

三、善始善终,循序渐进

1、抓好起始班的工作

2、立足于“始”,放眼于“终”,循序渐进地开展工作

3、做好毕业班的工作

四、协调一致,互相配合

1、协调班集体内各种教育力量

2、协调班集体与家庭及社会有关方面的教育力量

24.社会德育的特点。14-245

答:

(1)广泛性和多样性

(2)复杂性

(3)自主选择性

(4)隐形性

(5)快速性和灵活性

25.德育工作者劳动的意义。15-256

答:

(1)继承和传播社会思想道德

(2)塑造人的灵魂,对人的健康发展起主导作用

(3)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6.知行统一原则的涵义及贯彻要求。8-136

答:

一、涵义

这个原则要求德育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又要重视实际锻炼,既要提高

学生的品德认识,又要使学生作出相应的品德行为,以便把理论和实际、知和行

统一起来。

二、贯彻时的要求

1、联系实际,讲清理论。

2、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践活动。

3、教育学生言行一致、知行统一。

27.谈谈指导学生进行品德修养应注意的问题。12-217

答:

(1)把指导学生品德修养纳入学校德育计划

(2)激发学生品德修养的愿望和积极主动性

(3)帮助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

(4)启发学生制订品德修养计划,帮助学生立志自勉

(5)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自我品德锻炼

(6)帮助学生克服品德修养中的障碍

(7)教育学生养成品德修养的习惯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5分)

28.请结合有关德育原理分析下列案例,说明班主任的教育艺术。10-183

绿叶小学有个脑瘫孩子小秦,做任何事都栗比正常的孩子困难。同学认为小

秦活着没意思,也有的认为他不该来上学,这样就不会出丑。对于同学们的看法,

班主任张老师决定抓住这一契机,让同学们对小秦进行一次采访。

采访话题包括:(1)你患脑瘫可以在家休息,为什么还要来上学?(2)你

行动不便,怎么每天还是那么快快乐乐?(3)你有没有感到自卑?(4)你做任

何事情都比我们困难,你会怨恨吗?

通过采访,小朋友们了解了小秦从一个不会坐、立、走的脑瘫孩子到会坐、

立、走的经历。为了能实现从轮椅上站起来的愿望,小秦稚嫩的腿上已动了多次

手术。

同学们发现小秦虽然有残疾,但对一切都充满了希望,他不仅没有悲观失望,

还快乐地生活着。同学们意识到,小秦具有的这些品质正是他们所缺乏的。大家

都表示要向小秦学习,做生活的强者。

答:

班主任是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的教师。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

带好班级,教好学生。班主任的具体任务和职责很多,其中的一项主要任务和职

责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1)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品德教育工作,必须全面深入地了解研究学生,并争

取其他任课教师、团队组织、社会有关方面和学生家长的配合,共同对学生进行

教育。

(2)班主任特别要精心组织、培养健全的班集体,并通过集体对学生进行教育。

班主任要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结合起来。集体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箕中班会

是一种重要的形式。班会有一周一次或隔周一次的固定性班会,也有不定期的主

题班会。班主任应该根据学校总的要求,班级的基本情况,并针对学生每一阶段

表现出来的具体情况和问题,组织班会活动,确定班会主题。主题班会一定要主

题鲜明,充分准备,要把准备班会的过程变成教育学生的过程。

(3)班主任在加强集体教育的同时,应重视对学生的个别教育工作,做到有的

放矢,因材施教,不同问题,不同对待。

(4)在整个班级工作中,班主任要以“三好”为目标,学习为中心,结合学生

的学习和其他活动进行教育。特别是要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遵守学习纪律,掌握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业成绩。

全国2010年7月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46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

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最新的研究结果认为,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是(B)1-1

A.德育特殊问题B.德育一般问题

C.德育特殊规律D.德育一般规律

2.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的核心是(D)1-10

A.共产主义教育B.社会主义教育

C.国际主义教育D.集体主义教育

3.广义的德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四个方面,其中处

于基础性层次的是(D)2-25

A.思想教育B.政治教育

C.法纪教育D.道德教育

4.学校德育是随着学校教育的产生而从原始形态的德育中分化出来的一种独立

的德育形态,它产生于(B)3-39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5.人的品德发展的内因即动力是人在积极活动过程中引起的(D)4-68

A.环境影响与个体接受之间的矛盾

B.教育影响与个体接受之间的矛盾

C.生物因素与社会因素之间的矛盾

D.品德发展需要与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6.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实际活动,在实践中进行锻炼,以提高品德认识和实际活动

能力,形成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德育方法是(B)9-161

A.语言说理法B.实际训练法

C.形象感染法D.品德评价法

7.德育对社会意识的制约影响作用首先表现为(A)5-93

A.传递社会意识的作用B.优化、升华社会意识的作用

C.控制社会意识的作用D.创造、发展社会意识的作用

8.按学生品德形成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社会思想道德的内在逻辑和层次结

构,将德育基本内容作系统连贯的安排,是指学校德育基本内容安排的

(C)6-112

A.程式化B.制度化

C.序列化D.固定化

9.在德育活动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发生相互影响和作用的手段或中介物是

(B)7-119

A.德育目标和德育对象B.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

C.德育主体和德育客体D.德育评价和德育效果

10.德育过程的真正开端和起点是(A)7-127

A.激发品德发展动机B.提高品德认识

C.培养品德行为习惯D.锻炼品德意志

11.要求从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特征和实际品德状况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德

育。这一德育原则是(C)8-144

A.知行统一原则B.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D.说理疏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12.在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的教师是

(D)10-183

A.校长B.政教处主任

C.团委书记D.班主任

13.班集体德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效地进行班集体德育工作的

前提和基础是(A)11-189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D.评定学生操行

14.班级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A)11-188

A.培养好班集体,教好全班学生,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

B.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

C.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协调班集体与家庭及社会有关方面的教育力量

15.一个人要进行品德修养,必须具备一定的主观条件,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

主观条件是(A)12-211

A.自我品德评价能力和品德修养的自觉性

B.知识和经验

C.知识和智力

D.经验和能力

16.品德修养过程与德育、智育等教育过程相区别的根本特点在于,它是

(D)12-216

A.社会规范训练过程B.教育者教育引导过程

C.学校纪律约束过程D.自我品德陶练过程

17.下列关于品德测评可能性的表述中,正确的是(B)13-223

A.由于信度、效度和区分度无法保证,因而品德测评是不可能的

B.对品德进行测评是困难的,但并非是不可能的

C.青少年儿童的品德可以测评,成年人的品德不能测评

D.成年人的品德可以测评,青少年儿童的品德不能测评

18.德育工作进行到一个阶段结束时,对德育效果或德育对象品德状况进行的综

合全面性的总的测评。这种测评是(B)13-229

A.平时性品德测评B.总结性品德测评

C.全面性品德测评D.单项性品德测评

19.一个人接受品德教育的开端是(A)14-239

A.家庭德育B.学校德育

C.社会德育D.社区德育

20.在各种能力素质中,德育工作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是(A)15-268

A.组织德育活动的能力B.语言能力

C.开展德育科研的能力D.自我调控能力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21.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教育思想。1-15

答:

一、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

他认为,一切文化中儿童的道德发展都经过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的固有顺序。

1、前世俗水平。包括: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的道德定向阶段;第二阶段,相

对的快乐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

2、世俗水平。包括:第三阶段,人际间的协调或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第四

阶段,遵从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3、后世俗水平。包括:第五阶段,民主地承认法律的道德定向阶段;第六阶段,

普遍伦理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教育思想。

他依据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提出以下一些道德教育观点。

1、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

2、根据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循序渐进地进行道德教育。

3、强调社会环境对儿童道德发展的巨大刺激作用。

4、倡导“道德两难法”。

22.简述德育的相对独立性和继承性。5-94

答:

(1)德育的相对独立性

德育是由社会生活条件特别是由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的。但它一旦形成以后,又具

有其自身的特殊矛盾性、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积极能动性。德育与其他社会因素既

相区别,又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影响,就是德育独立性的一种表现。当然,德育的

独立性是相对的。德育并不是社会生活条件之外的某种独立实体,而是依存于社

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因素。

(2)德育的继承性

德育的相对独立性和德育的继承性是紧密联系的。德育有其相对独立的历史发展

过程,因而它在发展避程中,必然要从多方面吸收和利用以往发展阶段的成果,

包括思想、内容、原则、方法等成果来丰富、发展自己,即使社会主义德育也不

例外。

23.为什么说教学是德育的基本组织形式?10-167

答:

教学不仅是实施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学校实

施德育的基本组织形式。

(1)教学为学生品德及其能力的形成发展提供了文化科学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2)教学具有教育性,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3)教学是学校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的基本手段。

24.品德测评有哪些基本要求?13-226

答;

品德测评是德育过程的一个环节,因此,它在遵循德育一般原则的前提下,还应

遵循以下一些原则或基本要求。

(1)方向性原则

(2)教育性原则

(3)客观性原则

(4)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结合原则

(5)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原则

25.学校德育如何做好制度性管理?16-290

答:

学校德育管理应该制度化,并通过和运用制度进行德育工作和管理。学校德育是

有规律可循的。把学校德育工作的科学方法和手段加以总结概括,使之形成科学、

健全的制度,能使德育及其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有序地进行,保证德育工

作质量和取得更大的成效。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2)激励性制度及其运用

(3)约束性制度及其运用

(4)严格执行纪律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6.联系实际论述德育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德的统一活动。2-23

答:

(1)培养人的品德,这是古今中外以至未来各个社会、国家、地区、民族、阶

级等各种内容、形式、对象德育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是德育的质的规定性,是

德育与其他事物、其他社会现象包括智育、体育、美育等教育现象相互区别的本

质特征;

(2)它表明德育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德的统一活动,是在教育

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过程中将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转化

为受教育者个体品德的活动;

(3)推动这一活动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

平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不断产生和解决,推动着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受

教育者个体的品德。

(4)这个一般定义表明,凡是影响人的品德的活动都是德育;如果失去培养人

的品德这一本质属性,那就不堪称其为德育了。

(5)因此,培养人的品德的活动,就是德育的质的规定性,是德育的本质特征。

27.联系实际,试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德育网络的作用。14-248

答:

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德育网络的作用表现在:

(1)建立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德育网络,可使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互相衔

接,并在德育的方向上保持一致,增强家长和社会两个方面人士的责任感,使家

庭、社会、学校的教育力量统一起来。

(2)建立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德育网络,可使三者取长补短,从而取得最

佳的德育效果。

(3)学校、家庭、社会应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更好地发挥培养年轻

一代品德的整体作用。

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家庭、社会和学校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这是三者积极

配合的前提和基础。但这三个方面的教育者在品德修养、文化素养、对德育及其

责任的认识上会存在各种差异,这就难免有时在一些问题上产生矛盾和分歧,冈

此,三者要真正形成综合一致的教育合力必须作出艰巨的努力。这就要求学校应

当积极主动地与家庭、社会加强联系,同时,家庭和社会有义务大力支持学校德

育工作,这样才能做好年轻一代的德育工作。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15分)

28.

片断一:新世纪新阶段,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有人用“吃的

是薯片、用的是芯片、看的是大片、穿的是名牌”形容当代青少年,从

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环境对他们的深刻影响。调查表明,环境与教育的

影响比是8:2O

片断二: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广泛运用,改变了青少年学习、生活、

娱乐和话语体系,面对网上海量信息、庞杂多样的信息,青少年的选择

判断能力不强;面对现实世界、理想世界和虚拟世界的碰撞与冲突,一

些青少年无所适从,不知所向、不知所取,陷入网络以至不能自拔,有

的甚至沉溺于虚拟世界之中。青少年中出现了一种信息异化的情况,即

信息是人创造的,反过来又控制了人。

片断三:市场经济具有两重性。其在资源配置的效率上,在社会财富的积累速度

上,在充分挖掘人才的潜力上,具有明显优势,但市场经济容易使人们

不择手段地追逐金钱,反映在社会交往上出现了诚信缺失,反映在党政

干部队伍上出现了权钱交易,即便是学校校园也不再是净土了。

片断四:独生子女已成为青少年的主体。独生子女有他们的优势和劣势,长处和

短处,往往是自主精神和依附心理集于一体,自我期望值高和自我控制

能力弱并存,理论知识与实际能力相脱节。

请就以上社会状况的材料片断分析社会因素对人的品德发展的影响。

4-60

答:

一、社会生活条件对人的品德发展的影响

1、社会生活条件使生物因素提供的品德发展可能性变为现实性。

2、社会生活条件影响人的品德发展的现实方向、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

二、生产方式对品德发展起根本性影响作用

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基础,它决定着一定社会政治上层建筑和

意识形态。品德作为社会意识及其体现的社会规范在个体人身上的表现,其性质、

内容、水平等等,都受到社会生产方式的制约。这种制约作用具有根本性、普遍

性和间接性的特点。

三、社会精神文化对品德发展具有重要的直接的作用

1、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下的精神文化直接影响着人的品德发展的根本水平和内

容。

2、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影响人的品德评价原则。

3、不同的社会精神文化背景影响到品德发展的速度。

4、大众传播媒介所传递的社会信息、社会意识、大众文化影响到人的品德形成

发展的各个方面。

四、家庭和邻里社区对品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家庭环境的影响作用。

2、邻里和社区的影响作用。

五、学校德育在品德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学校是一种专门培养人的社会组织机构,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活条件、社会

生活形式。

2、学校是一种社会组织、社会群体,学校德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交往活动。

3、学校及其德育有经过专门培养训练的教师进行施教传道活动,他们具有较高

的文化科学知识水平、能力素养和品德修养,又具有教育科学方面的知识和教育

的方法与技能,能按照学生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德育的规律来教育学生,因而

在培养学生的品德上具有较好的效果;

4、现代学校成为社会教化的重要形式。

全国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德育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46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

题后的括号。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作者是前苏联的教育家(A)1-11

A.苏霍姆林斯基B.马卡连柯

C.凯洛夫D.克鲁普斯卡娅

2.关于“德育规律”与“德育方针政策”的叙述,正确的是(D)1-7

A.德育规律和德育方针政策都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体现

B.德育规律和德育方针政策都是一种客观存在

C.德育规律是人们主观制定的,德育方针政策则是一种客观存在

D.德育方针政策是人们主观制定的,德育规律则是一种客观存在

3.采用“道德两难法”研究儿童道德发展和教育问题的教育家是(B)1-15

A.班杜拉B.柯尔伯格

C.杜威D.加里宁

4.德育的“德”既包括所谓“大德”,也包括所谓“小德”,其中“小德”是指

(C)2-23

A.政治品质B.思想品质

C.道德品质D.法纪品质

5.品德的“三维结构说”认为品德是由(A)2-32

A.品德内容、形式和能力三个方面有机结合而成的统一体

B.品德认识、情感和意志三个方面有机结合而成的统一体

C.品德认识能力、品德实践能力和品德修养能力三个方面有机结合而成的统一体

D.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三个方面有机结合而成的统一体

6.相对家庭德育、社会德育而言,学校德育更具有(B)14-254

A.随机性B.目的性

C.隐形性D.广泛性

7.与现代德育精神相连直的德育特征是(C)3-45

A.发展性B.主体性C.封闭性D.创造性

8.人的品德发展离不开环境和教育,但决定人的品德发展的是(A)4-67

A.实践活动B.生理因素

C.遗传因素D.社会因素

9.在学生品德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B)4-65

A.家庭环境B.学校德育

C.生产方式D.社会文化

10.我国新时期中小学德育的四大项内容是(D)6-110

A.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理想教育

B.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劳动教育

C.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民主教育

D.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

H.为德育活动指明发展方向,提供蓝图和依据,指导、调节、控制德育过程的

是(A)6-97

A.德育目标B.德育内容

C.德育方法D.德育途径

12.品德评价法的主要方式包括(B)9-163

A.讲解法、讨论法、评比法和操行评定

B.奖励法、惩罚法、评比法和操行评定

C.说理法、奖励法、评比法和惩罚法

D.奖励法、惩罚法、陶冶法和评比法

13.德育活动锻炼的方式很多,对学生来说最主要最经常的锻炼活动是

(B)9-161

A.社会活动B.学习活动

C.生产劳动D.课外文体科技活动

14.学校德育最经常、最有效、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A)10-168

A.各科教学B.团队活动

C.家校共育D.班主任工作

15.做好个别教育工作的含义是指(D)11-193

A.主要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B.主要做好优秀生的扬长避短工作

C.主要做好中等生的提高补差工作

D.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16.关于“品德修养”与“德育”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D)12-205

A.德育是个人进行品德修养的前提和基础

B.品德修养与德育的目标和内容具有一致性

C.品德修养与德育的过程具有同步性

D.品德修养与德育的对象范围具有一致性

17.为区分不同的测评指标,可以对测评对象的价值和在测评指标体系中的地位

赋予不同的数值,这种数值叫做(A)13-233

A.权系数B.标号

C.标度D.达成度

18.以常模为标准,对个体的品德状态进行的评定,叫做(C)13-230

A.绝对评定B.到达度评定

C.相对评定D.个体内差评定

19.相对于学校德育而言,社会德育更具(D)14-246

A.计划性和复杂性B.目的性和广泛性

C.组织性和自主选择性D.复杂性和自主选择性

20.学校德育及其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是(C)16-285

A.确定德育目标B.制订德育计划

C.组织开展德育活动D.检查和总结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2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德育的特点。3-47

答:

(1)社会主义方向性

(2)科学性和民主性

(3)变革性

(4)开放性

(5)统一性、多样性和层次性

(6)全面发展性和整体性

22.贯彻德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的要求。8-146

答:

贯彻时的要求:

(1)校内各方面德育影响要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