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南路二期-隧道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站南路二期-隧道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站南路二期-隧道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站南路二期-隧道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站南路二期-隧道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PAGE18`PAGE隧道施工图设计说明-PAGE1-PAGE18`PAGE第一部分隧道结构工程1、工程概况站南路二期:起于站南路一期,终止于与明月大道交叉口,道路全长1923.177m,为城市次干路,设计时速40km/h,道路标准路幅宽度为22~26m,双向四车道。K1+800.000~K1+900.000段为棚洞段,棚洞路幅宽度14.75~18.25m,为三车道逐渐过渡到四车道,棚洞全长100m。2、设计依据2.1文件依据1)建设单位与我公司签订的设计合同2)现状1:1000地形图3)《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35年)》4)《两江新区协同创新区一期路网-站南路二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勘察)2021.07重庆市勘测院5)我公司道路等专业的提资文件,业主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2.2初步审查意见及回复无相关意见2.3高边坡方案设计安全专项论证意见及执行情况1、完善边坡破坏模式分析内容;复核边坡岩层性状、裂隙状况、岩土参数及稳定性、类似于高边坡典型横断面(七)高填方段边坡土体沿新老土体界面滑动和沿土岩界面滑动的可能性;补充类似于高边坡典型横断面(一)~(六)左侧高挖方边坡在桩板挡墙+拱棚结构支护状态的稳定分析内容。回复:同意专家意见,已复核边坡岩层性状、裂隙状况、岩土参数及稳定性,高边坡典型横断面(七)高填方段边坡已补充高填方边坡沿现状地面滑动的稳定性验算分析,分析显示现状地面经过挖台阶处理后进行填土,边坡稳定,在新旧路基搭接位置设置土工格栅,分别位于新填路基底部、路基中部(距离基底约6.5m、13m、19.5m)、路床处,防止边坡出现沉降;岩土界面平缓不存在岩土界面滑动的可能;高边坡典型横断面(一)~(六)左侧高挖方边坡在桩板挡墙+拱棚结构支护状态的稳定分析可不进行计算,棚洞结构施作后按照1:2.5回填边坡,回填边坡较缓,边坡回填之后,对主体结构+抗滑桩进行了永久工况下的计算,对结构的配筋进行了复核,满足稳定性的要求。2、核实场地边坡周边既有道路桥梁结构及基础形式、充分考虑其与边坡的相互不利影响,尤其是类似于高边坡典型横断面(七)高填方段边坡对道路桥梁柱、承台及桩基的不利影响;合理控制边坡位移。回复:同意专家意见,经复核桥梁设计已考虑边坡的影响,施工要求道路边坡先施工,且边坡达到道路路基压实度等设计要求后,再实施桥梁墩台下部结构,墩基临时反开挖采用钢板桩支护。3、完善边坡比选方案内容;类似于高边坡典型横断面(七)高填方段边坡应根据稳定性分析结果设置抗滑支挡或设置护脚墙;对道路桥梁结构应设置保护措施。回复:同意专家意见,已增加比选方案,在K2+303.5~K3+317.758两侧高填方设置护脚墙,详见图纸典型横断面图和护脚墙大样图;已对桥梁台基础采用钢护筒保护措施。4、完善边坡设计图面及说明表达、边坡截排水设计、坡底坡顶安全防护措施内容。完善填方边坡填筑材料及压实要求;完善边坡施工顺序、方法和工艺;强调执行“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原则,加强边坡监测和信息反馈。回复:同意专家意见,进一步完善边坡设计图面及说明表达,完善路基施工工艺要求,详见高边坡说明第8章;完善边坡截排水系统设计,详见高边坡说明第7章及典型横断面图;完善坡顶安全防护措施内容,详见高边坡说明10章及典型横断面图;本边坡防护遵循“动态设计、逆作法、信息法施工”原则。在施工过程中若发现设计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时,应及时反馈信息,以利尽快修改设计,保证安全和工期。5、明确危大工程范围,要求施工单位按建办质[2018]31号文及渝建安发[2019]27号文的要求,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专家论证。回复:同意专家意见,已补充危大工程专项设计,明确危大工程范围,要求施工单位按建办质[2018]31号文及渝建安发[2019]27号文的要求,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施工单位应当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并形成论证报告经专家签字确认通过。详见说明12章。2.4高边坡专项方案设计可行性评估报告及执行情况1、补充完善岩土层面性状、破坏模式分析,复核岩土设计参数、边坡整体稳定性(含饱和工况下土质边坡的稳定性),填方边坡应补充验算沿现状地面滑动的可能性。回复:同意专家意见,已复核并完善边坡岩层性状、破坏模式、岩土参数及边坡整体稳定性。已补充高填方边坡沿现状地面滑动的稳定性验算分析,分析显示现状地面经过挖台阶处理后进行填土,边坡稳定,在新旧路基搭接位置设置土工格栅,分别位于新填路基底部、路基中部(距离基底约6.5m、13m、19.5m)、路床处,防止边坡出现沉降。2、完善边坡比选方案内容。回复:同意专家意见,已增加比选方案,在K2+303.5~K3+317.758两侧高填方设置护脚墙,详见图纸典型横断面图和护脚墙大样图。3、抗滑桩挡板计算主动土压力分项系数取1.0有误,抗滑桩计算嵌固深度与拱棚结构取值不一致,抗滑桩应对拱棚建成后的受力状态进行验算。回复:经核实,抗滑桩挡板作用综合分项系数、桩身综合分项系数均采用1.35;抗滑桩嵌固端长度调整为6m,计算书中计算工况为基坑开挖至设计道路标高,未施工棚洞结构时的工况,即不考虑棚洞结构的作用,仅考虑抗滑桩作为悬臂桩的工况。4、完善基坑支护方案设计文本内容。完善边坡施工顺序、方法和工艺,填土层的抗剪强度、拱棚段高边坡与拱棚结构的施工步序未表达清楚;设计文本对道路人群荷载、抗滑桩后主动土压力取值与计算书不一致;补充人工挖孔桩(属危大工程)的施工措施要求,补充边坡工程质量检验要求;修改设计文本文字错漏,如站南路二期“研究”起点、“邻水”支挡结构、土质边坡水平位移变形预警值为“35mm”。回复:同意专家意见,完善边坡施工顺序,已在设计文本内容中将边坡施工工序进行简要描述;设计文本的道路人群荷载按计算书进行修改,保持一致;经核实,抗滑桩受岩体自身强度控制,删除计算书相关内容;根据专家意见,已补充工挖孔桩(属危大工程)的施工措施要求详见12.3章节;边坡工程质量检测要求详见说明13章;已修改设计起点描述;已删除危大工程中的邻水支挡结构;土质边坡变形的预警值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修改,最大水平位移已大于边坡开挖深度的1/500或者20mm,以及其水平位移速度已连续3d大于2mm/d。5、完善图纸内容表达:拱棚段边坡抗滑桩挡墙施工为逆作法,与拱棚结构图表示边坡采用大开挖留出拱棚结构施工作业面,拱棚结构正常施工(先基础后主体)不一致,请对照检查;平面图补充钻孔信息、剖面编号(编号与剖面图一致),剖面图补充高程标尺、高填方边坡坡脚支挡、对桥柱的保护措施;抗滑桩配筋应满足框架柱(正常使用状态)的抗震构造要求;坡面截排水沟采用砖砌,严禁采用烧结实心砖,若采用空心砖,其强度和耐久性能否满足要求。回复:同意专家意见,已在设计文本内容中对施工顺序进行修改;平面图补充钻孔信息、剖面编号,剖面图补充高程标尺,已补充高填方边坡坡脚支挡比选横断面图和护脚墙大样图,在高填方边坡设计中补充桥墩增加护筒保护措施;已对抗滑桩配筋进行修改,满足框架柱(正常使用状态)的抗震构造要求;已更新蜂巢格室大样图,马道绿化、排水沟采用水泥砖。6、认真落实安全专项论证专家意见和建议,完善方案设计。回复:同意专家意见,认真落实安全专项论证专家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方案设计。3、设计原则本项目棚洞采用隧道设计原则。棚洞总体设计原则:在遵守现行国家规范的同时,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沿线已建(拟建)构筑物特征、气象、水文、地震和交通量及其构成,以及营运和施工条件、生态保护及环境景观恢复,兼顾城市规划、道路功能、用地、地下空间利用、邻近建(构)筑物及地下水资源等方面的保护、降低施工风险、节省投资等问题,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环保比较,确定结构形式与功能布局科学合理性,体现安全性、经济性、适用性、生态美观,设计人性化,达到“安全、环保、节能、经济和景观恢复”的目的。1)棚洞设计必须符合国家有关的土地管理、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法规的要求,并应注意节约用地,尽量保护原有植被,妥善处理棚洞弃碴。2)遵守现行国家规范,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安全、经济、合理、环保”的建设新理念,使棚洞设计满足施工、运营、城市规划、防灾的要求。3)近期与远期结合,在尽量节省投资的前提下,为后续建设开发的结构衔接与施工提供条件。4)在借鉴国内外类似工程的实践及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工程特点,通过认真分析和深入研究,并充分吸取国内外棚洞设计和建设的新理念、新材料、新工艺和先进经验及技术。5)棚洞线型和结构的布置形式应充分考虑工程的可行性、可实施性和社会经济效益等因素,因地制宜,结合本工程范围内的地形地物和规划,根据总体设计方案,在满足使用功能条件下,确保结构安全。6)保证道路实现合地形地貌,合理进行道路平、纵设计,为地块整治和开发利用创造条件,提高土地价值。7)考虑规划区的工程建设模式,以及征地拆迁的情况和工程设计相结合,避免工程重复建设浪费。8)集成防灾救援立体系统,以提高本项目的服务功能,为后期运营提供可靠保障。9)棚洞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主体结构设计按永久性结构设计,满足施工、运营、城市规划、防火、防水的要求,具有规定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且符合美观和环保要求。10)充分考虑施工及营运过程中对周围环境包括重要建筑物、城市交通干道及地上、地下管网的影响。11)根据道路等级和设计速度确定车道数和建筑限界,在满足棚洞功能和结构受力良好的前提下,确定经济合理的棚洞横断面内轮廓。12)根据棚洞长度、交通量及其构成、环保要求等,选择合理的通风方式,确定通风、照明、交通监控、防灾救援等设施的设置规模,同时,还应结合道路等级、棚洞长度、施工方法、工期和营运要求,对棚洞内外防排水系统、辅助通道、弃碴处理、环境要求等作综合考虑。13)充分重视景观设计,力求造型美观,总体上与周围环境协调。4、设计规范(1)《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第一册土建工程》(JTG3370.1-2018);(2)《公路隧道设计细则》(JTG/TD70-2010);(3)《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5)《城市地下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221-2015);(6)《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年版);(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8)《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9)《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1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11)《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1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1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1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T3660-2020);(1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5、主要技术标准序号项目技术标准土建主要技术标准1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2设计速度40km/h3结构设计基准期100年4支护结构安全等级一级5防水等级二级6设计荷载城-A级7抗震设防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按7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6、工程地质条件6.1地形地貌站南路二期建设项目拟建区地貌受构造和岩性控制,地貌为构造剥蚀丘陵地貌。线路大部分为原始地貌区,局部为施工区。地形总体起伏较大,地形坡角一般10~35°,局部陡坎可达40~55°,高程212~271米,相对高差53米;线路沿线最高点约271m,位于里程K0+870处,线路沿线最高点约207m,位于明月湖,线路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6.2气象气温:据重庆市气象局资料:调查区多年平均气温18.3°,极端最高气温43.0℃(2006年8月15日),极端最低气温-1.8℃(1955年1月11日)。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7.7℃,最冷月(一月)平均最低气温5.7℃。最大平均日温差11.9℃(1953年7月)。降水量:区内多年平均降水量1082.6mm,降雨多集中在5~9月;日最大降水量192.9mm(1956年6月25日),雨季平均起讫日期为5月2日~9月27日。一次连续最大降水量190.9mm(1956年6月24日21时00分~6月25日15时46分),经历时间长18时46分。湿度: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左右,绝对湿度17.7Hqa左右,最热月份相对湿度70%左右,最冷月份相对湿度81%左右。风:全年主导风向为北,频率13%左右,夏季主导风向为北西,频率10%左右,年平均风速为1.3m/s左右,最大风速为26.7m/s。。6.3地质构造场地位于川东南弧形地带,华蓥山帚状褶皱束东南部的次一级构造明月峡背斜西翼。沿线岩层产状:倾向在275°~325°,倾角在9~70°之间。岩层呈单斜产出,岩层面平面光滑略有起伏,局部见泥质充填,层面结合很差,为软弱结构面。里程K0+400.113~K1+050段岩层产状:倾向在280°~320°,倾角在9~30°;里程K1+050~K1+400段岩层产状:倾向在290°~320°,倾角在30~50°;里程K1+400~终点段岩层产状:倾向在280°~300°,倾角在50~70°。根据现场的地质测绘调查,基岩内裂隙发育程度为较发育,岩体呈块状结构。主要发育三组构造裂隙:J1:倾向100~130,倾角35~83,裂隙微张3~15mm,裂隙间距0.3~1.5m,延伸3~7m;裂隙面较起伏,未见充填,结合程度很差,为软弱结构面。J2:倾向190~210,倾角50~79,裂隙张开度多为1~10mm,裂隙间距2~4m,延伸3~6m;裂隙面较平直,未见充填,结合程度很差,为软弱结构面。J3:倾向20~50,倾角60~80,裂隙张开度多为1~10mm,裂隙间距2~5m,延伸3~7m;裂隙面较平直,未见充填,结合程度很差,为软弱结构面。场区岩性为砂泥岩互层,砂岩与泥岩之间的层面往往被黏泥充填,尤其是上部砂岩下部泥岩的情况,层面结合很差,属软弱结构面。6.4地层岩性第四系全新统(Q4)=1\*GB2⑴杂填土(Q4ml):主要为杂色,以粘性土、砂、泥岩块石及砖、砼块等施工建筑垃圾以及胶袋、塑料等各类生活垃圾组成,抛填,主要为松散状。主要分布K0+470~K0+620段右侧,其余地段零星分布,钻探揭露厚度0.0~5.5m。主要为当地居民或施工丢弃生活、建筑垃圾,时间近2年。=2\*GB2⑵素填土(Q4ml):杂色,多为紫褐色,以粘性土夹砂岩、泥岩碎(块)石为主,块碎石粒径一般20~400mm最大粒径大于800mm,块碎石含量一般20%~40%,结构松散~稍密,稍湿,回填时间1~3年。人工抛填为主,块、碎石含量比例与深度、部位等无联系呈随机分布状,土中砂岩块碎石含量少于泥岩块碎石,局部存在架空现象。素填土厚度差异较大,厚度一般0.80~17.9m。填土底部与基岩接触地段,受地下水活动的影响,以软~可塑状粘性土为主。主要分布在K1+950~终点段,钻探揭露厚度17.9m(ZN322)。=3\*GB2⑶粉质粘土(Q4el+dl):褐色,灰褐色,以可塑状态为主,含少量岩石碎屑,无摇震反应,断口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丘顶及坡缘较薄,厚约0~1.0m,沟谷较厚,约2.0~10.3m。⑷块石土(Q4col+dl):主要为粉质粘土夹碎块石:灰褐、黄褐色,密实,块径0.3~1.5m,碎块石含量约占20~40%,其余粉质粘土。该层主要分布在K0+470~K1+040段,钻探揭露厚度7.9m(ZN25)。在原始地貌低洼地带填土底部、覆盖层与基岩接触带(基岩面附近)或上层滞水出露点地段,受上层滞水频繁活动的影响,常形成以软~可塑状粘性土为主。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1\*GB2⑴砂质泥岩:紫褐色~紫红色,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泥质胶结,粉砂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中等风化岩芯一般呈中柱或长柱状,岩体较完整。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4.6MPa,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7.5MPa,结合场地该层整体的实际情况,综合判定砂质泥岩为软岩,岩体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4\*ROMANIV级。=2\*GB2⑵粉砂岩:紫灰色~青灰色,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云母等,细~中粒结构,厚层状构造,泥钙质胶结,因含有亲水矿物使得颗粒间胶结相对较弱,天然状态下色泽偏暗,手摸有湿润感,遇水后易软化、崩解。钻探过程中受机械扰动,岩芯易被磨细,导致取芯困难、钻孔内沉渣严重。中等风化岩体裂隙较发育,岩体较完整;中等风化岩芯一般呈短柱状(局部为薄饼状),岩体较完整。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2.2MPa,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3.6MPa,结合场地该层整体的实际情况,综合判定粉砂岩属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3\*GB2⑶砂岩:灰色~灰白色,部分为紫灰色,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云母等,细~中粒结构,厚层状构造,泥钙质胶结,以钙质胶结为主。中等风化岩体裂隙较发育,岩体较完整;中等风化岩芯一般呈中柱或长柱状,岩体较完整。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25.4MPa,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34.1MPa,结合场地该层整体的实际情况,综合判定砂岩属较硬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III级。6.5隧道工程地质评价(1)K1+469.614~K1+487进洞口明挖段=1\*GB3①左侧边坡:高7~17.7m,长约17m,边坡坡向约215°,主要为岩质边坡,根据结构面赤平投影图分析,本侧边坡坡向与层面倾向大角度相交,与J2倾向小角度斜交,J2为外倾结构面,边坡的稳定性主要受J2控制,破坏模式可能表现为沿着J2方向滑塌。设计拟对该侧边坡按照1:1的坡率进行放坡处理,放坡后边坡坡角小于J2裂隙倾角,外倾不临空,边坡处于稳定状态。边坡岩性主要砂岩,边坡岩体破裂角取64.3°,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安全系数为1.30。根据《建筑边坡支护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4.1.4岩质边坡类别划分标准,边坡中风化岩体类型为Ⅲ类,等效内摩擦角取60。=2\*GB3②右侧边坡:高2.5~11.2m,长约17m,边坡坡向约35°,主要为岩质边坡,根据结构面赤平投影图(图5.2.6-1)分析,本侧边坡坡向与层面、J1和J2倾向大角度相交,与J3倾向小角度斜交,J3为外倾结构面,边坡的稳定性主要受J3控制,破坏模式可能表现为沿着J3方向滑塌。设计拟对该侧边坡按照1:1的坡率进行放坡处理,放坡后边坡坡角小于J3裂隙倾角,外倾不临空,边坡处于稳定状态。边坡岩性主要砂岩,边坡岩体破裂角取60.3°,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安全系数为1.30。根据《建筑边坡支护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4.1.4岩质边坡类别划分标准,边坡中风化岩体类型为Ⅲ类,等效内摩擦角取60。=3\*GB3③进洞口洞门仰坡:高约8.4~15.1m,长约30m,倾向305°,主要为岩质边坡,根据结构面赤平投影图(图5.2.6-1)分析,层面向坡外,为顺向坡,边坡的稳定性主要受层面控制,直立切坡边坡岩体易沿层面产生滑塌。设计拟对该侧边坡按照1:1的坡率进行放坡处理,放坡后边坡坡角小于层面倾角,外倾不临空,边坡处于稳定状态。边坡岩性主要砂岩,边坡岩体破裂角取56°,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安全系数为1.30。根据《建筑边坡支护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4.1.4岩质边坡类别划分标准,边坡中风化岩体类型为Ⅳ类,等效内摩擦角取47。(2)K1+594.614~K1+599.614出洞口明挖段=1\*GB3①左侧边坡:高14.5~16.1m,长约5m,边坡坡向约215°,主要为岩质边坡,根据结构面赤平投影图(图5.2.6-1)分析,本侧边坡坡向与层面倾向大角度相交,与J2倾向小角度斜交,J2为外倾结构面,边坡的稳定性主要受J2控制,破坏模式可能表现为沿着J2方向滑塌。设计拟对该侧边坡按照1:1的坡率进行放坡处理,放坡后边坡坡角小于J2裂隙倾角,外倾不临空,边坡处于稳定状态。边坡岩性主要砂岩,边坡岩体破裂角取60.3°,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安全系数为1.30。根据《建筑边坡支护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4.1.4岩质边坡类别划分标准,边坡中风化岩体类型为Ⅲ类,等效内摩擦角取60。=2\*GB3②右侧边坡:高15.1~17.7m,长约5m,边坡坡向约35°,主要为岩质边坡,根据结构面赤平投影图(图5.2.6-1)分析,本侧边坡坡向与层面、J1和J2倾向大角度相交,与J3倾向小角度斜交,J3为外倾结构面,边坡的稳定性主要受J3控制,破坏模式可能表现为沿着J3方向滑塌。设计拟对该侧边坡按照1:1的坡率进行放坡处理,放坡后边坡坡角小于J3裂隙倾角,外倾不临空,边坡处于稳定状态。边坡岩性主要砂岩,边坡岩体破裂角取60.3°,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安全系数为1.30。根据《建筑边坡支护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4.1.4岩质边坡类别划分标准,边坡中风化岩体类型为Ⅲ类,等效内摩擦角取60。=3\*GB3③出洞口洞门仰坡:高约8.4~15.5m,长约30m,倾向125°,主要为岩质边坡,根据结构面赤平投影图(图5.2.6-1)分析,J1为外倾结构面,边坡的稳定性主要受J1控制,破坏模式可能表现为沿着J1方向滑塌。现通过I-I′剖面6.6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场地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力特征,沿线地下水可分为二种类型:松散层孔隙水、基岩裂隙水。=1\*GB2⑴松散层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全新统的残坡积层和人工填土层孔隙中,分布在自然的沟谷地段,填土厚度0~17.9m,填土多呈松散,局部稍密状态,粉质粘土层厚度约0~10.3m,多呈软塑~可塑状,土层中含有较多的大粒径颗粒,其中地下水位标高208.83~215.6m,地下水埋深约2.0~15.0m,在连续降雨情况下,地下水位可能持续上升;场地内松散层孔隙水主要分布于里程K1+030~K1+130、K1+200~K1+300、K1+670~K1+800、K2+000~K2+070和K2+150~终点段。水量均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水质成分由含水介质的性质决定。根据地区经验人工填土层属于中~强透水层;粉质粘土层属于弱透水层,为场地范围的相对隔水层。=2\*GB2⑵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侏罗系中统的上沙溪庙组(J2S)地层的风化裂隙和构造裂隙中,包括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风化裂隙水分布在浅表基岩强风化带中,为局部性上层滞水或小区域潜水,水量小,受季节性影响大;构造裂隙水分布于厚层块状砂岩层中,以层间裂隙水或脉状裂隙水形式储存,水量稍大,动态稍稳定,砂质泥岩为相对隔水层,水量小。6.9不良地质现象根据地表地质调查、访问和综合分析场地的地质条件,拟建场地无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和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无不利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不利的埋藏物。场地现状基本稳定。6.10岩土设计参数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推荐值岩土参数素填土粉质粘土砂质泥岩粉砂岩砂岩岩土界面结构面强风化中风化强风化中风化强风化中风化裂隙面层面重度(kN/m3)21*19.7*24*25.524*25.024*24.9内聚力(kPa5*3*天然27.6饱和17.5440290112017*40*25*内摩擦角(°)5*2*3.910.330.530.838.610*16*12*抗拉强度(kPa)100*60220抗压强度(MPa)天然7.43.430.0饱和4.51.921.6地基极限承载力特征值(kPa)现场测定130*250*400200*400300*1500变形模量(MPa)700*400*3200*弹性模量(MPa)1000*600*3800*泊松比0.380.35*0.13岩土体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kPa)45*40*400*330*1200*挡墙基底摩擦系数0.30*0.250.35*0.400.35*0.400.40*0.55岩体水平抗力系数30*80*30*60*50*420*土体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6*15*围岩与圬工摩擦系数0.250.200.400.400.55注:1.带“*”者为重庆地区经验值或根据相关规范查取;2.人工填土负摩阻力系数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47-2014附录E0.0.6取0.2,人工填土经分层碾压回填满足设计密实度要求,根据处理效果,负摩阻力系数可适当减小或不予考虑7、建筑材料7.1、临时边坡支护:1)喷射砼:C25早强混凝土;2)钢筋网:HPB300级钢筋。7.2、棚洞结构结构使用C35,P10(P8)钢筋混凝土。主筋和纵向筋为HRB400级钢筋,辅筋为HPB300级钢筋,材质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及《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20504)的要求。7.3、钢板型钢钢板型钢的材质:Q235B钢应符合《碳素结构钢》(GB700)、Q345B钢应符合《低合金高强度钢》(GB1591)的规定,并具有符合国家标准的出厂证明书。7.4、焊条及焊接用电弧焊焊接HPB300级钢筋时采用E43型焊条,焊接HRB400级钢筋时用E50型焊条。焊接熔敷金属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应满足(GB/T5117-2012)和(GB/T5118-2012)的规定。结构构件的受力钢筋必须采用焊接和机械连接,钢筋焊接前必须按施工条件试焊,合格后方可正式施作,焊接工艺和质量按国家现行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的规定执行。7.5其他1)填充注浆:水泥浆;2)路基回填材料:C20混凝土;8、结构构造措施8.1钢筋的锚固:1)一般钢筋(HRB400)的锚固长度:当d(钢筋直径)>25mm时,锚固长度≥35d;当d≤25mm时,锚固长度≥31d;箍筋及拉筋末端应做成不小于135°弯钩,弯钩端头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d;2)钢筋接头:直径d≥16mm主筋采用机械连接,钢筋连接器采用Ⅱ级冷镦直螺纹接驳器;其余采用单面焊10d;3)接头位置:受力钢筋的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35d且不小于500mm,同一截面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不大于50%;4)特殊构件钢筋的锚固长度详见设计图。8.2变形缝及施工缝设置隧道在结构、地基、基础或荷载发生显著变化的部位,或因抗震要求必须设置变形缝时,应采取可靠的工程技术措施,确保变形缝两边的结构不产生影响行车安全和正常使用的差异沉降。变形缝的宽度一般为20mm。施工缝位置由施工单位根据施工工艺、水平、步骤等确定。9、结构耐久性措施9.1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二衬混凝土最外层钢筋净保护层厚度:迎水面50mm,背水面40mm;初期支护格栅钢筋净保护层厚度40mm;钢筋净保护层厚度指的是钢筋边缘到混凝土表面的尺寸,包括受力主筋、分布钢筋及箍筋。9.2混凝土裂缝控制:钢筋混凝土构件(不含临时构件)正截面的裂缝控制等级一般为三级,即允许出现裂缝,裂缝宽度:迎水面不大于0.2mm,其它部位不大于0.3mm。9.3混凝土的材料要求: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结构,其混凝土的原材料和配比、最低强度等级、最大水胶比和单位体积混凝土中最小水泥用量等应符合耐久性要求,满足抗裂、抗渗、抗冻和抗侵蚀的需要。(1)严格控制水泥用量,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尽量降低胶凝材料(水泥、抗裂防水剂、掺和料)的总用量和水泥用量,胶凝材料的最低用量不应少于350kg/m3,最大用量不大于420kg/m3(2)大体积浇筑的混凝土避免采用高水化热水泥,应采用双掺技术(掺高效减水剂加优质粉煤灰或磨细矿渣);隧道二衬宜采用高性能补偿收缩防水混凝土;(3)限制混凝土的水胶比(C25混凝土的水胶比不应大于0.60,C40混凝土的水胶比不应大于0.45);(4)混凝土中的最大氯离子含量为0.06%;施工中不得使用含有氯化物的防冻剂和其它外加剂;(5)不宜使用碱活性骨料,混凝土中的最大碱含量不超过3.0kg/m3,水泥中碱含量不大于0.6%;(6)单位体积混凝土中三氧化硫的最大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4%;(7))控制混凝土入模前的模板与钢筋温度以及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应视气温而调整,在炎热气候下不宜高于气温且不超过30℃,冬季施工不宜低于5℃;混凝土入模后的内部最高温度一般不高于65℃,构件任一截面在任一时间内的内部最高温度与表层温度之差一般不高于25℃,新浇混凝土与邻接的已硬化混凝土的温差不大于15℃。(8)混凝土保温保湿养护时间不应小于14d,且达到混凝土设计等级75%以上。(9)粗骨料应采用坚硬耐久的碎石或卵石,喷射混凝土中骨料粒径不宜大于15mm,骨料采用连续级配,细骨料应采用坚硬耐久的中砂或粗砂,细度模数2.9~2.5符合Ⅱ区颗粒级配。(10)混凝土和喷射混凝土可根据需要掺加外加剂,其性能应满足以下要求:a、外加剂的质量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及相关规范规定。外加剂的使用时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混凝土中采用的化学外加剂的氯离子含量应小于0.02%(胶凝材料质量百分比);b、可根据混凝土性能要求,合理选择高效减水剂(釆用聚羧酸类减水剂),并且与水泥、掺合料等胶凝材料的匹配性能良好。现浇混凝土砂浆减水率应大于18%。9.4与结构耐久性有关的施工质量要求1)耐久混凝土的施工应结合工程和环境特点,对施工全过程和各个施工环节提出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措施,并制定相应的施工技术条例。2)混凝土配比及其原材料,应通过试配和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对比试验进行优选。3)采用合理浇注顺序,尽量减少混凝土硬化收缩过程中的拉应力与开裂。4)确保混凝土保护层的设计厚度;保护层垫块可用细石混凝土制作,其抗侵蚀能力和强度应高于构件本体混凝土,水胶比不低于0.4。5)暴露于大气中的新浇混凝土表面应及时浇水或覆盖湿麻袋、湿棉毡等进行养护;根据现浇混凝土使用的胶凝材料的类型、水胶比及气象条件等确定潮湿养护时间。6)混凝土浇注后应仔细摸面压平,摸面时严禁洒水,并应防过度操作。7)应进行现场混凝土的耐久性质量检测。10、结构设计10.1结构设计原则1)结构构件根据承载力极限状态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分别进行承载能力的计算和稳定性,变形及裂缝宽度验算。2)结构构件的设计应按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分别进行荷载效应组合,并取各自的最不利组合进行设计。3)用暗挖法施工的隧道结构,其结构计算简图应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衬砌构造特点及施工工艺加以确定。计算中应考虑衬砌与地层共同作用或考虑地层抗力对衬砌变形的约束作用。4)用暗挖法施工的隧道结构采用分步开挖法施工时,结构计算应考虑其受力具有时间和空间性。10.2设计标准1)结构设计适用年限为100年;2)结构中主要构件的安全等级为一级。按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进行承载能力计算时重要性系数取ro=1.1;3)结构按抗震设防烈度6度进行抗震设计,按设防烈度7度采用抗震构造措施,结构抗震等级为三级,以提高结构和接头处的整体抗震能力;4)支护结构安全等级:一级5)防水等级:二级6)设计荷载:城A级10.3计算荷载10.3.1、荷载的计算及组合按《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城市地下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221-2015)、《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第一册土建工程》(JTG3370.1-2018)、《公路隧道设计细则》(JTG/TD70-2010)及本节所列荷载,对结构整体或构件可能出现的荷载(作用)进行最不利组合、确定组合系数并进行计算。地下结构作用的设计荷载类型及可能同时出现的荷载组合效应详见下表。荷载分类表10.3-1荷载类型荷载名称备注永久荷载结构自重结构附加恒载指伴随隧道营运的各种设备、设施等的恒重;施工荷载指设备运输及吊装荷载、施工机具及人群荷载等施工阶段的外加力。地层压力结构上部和破坏棱体范围内的设施及建筑物压力水压力及浮力混凝土收缩及徐变作用地基下沉影响力可变荷载基本可变荷载地面车辆荷载及其冲击力地面车辆荷载引起的侧向岩土压力风机等设备引起的动荷载其他可变荷载温度变化影响施工荷载、灌浆压力偶然荷载地震作用人防荷载结构设计时按整体或单个构件可能出现的最不利组合进行荷载组合,并考虑施工过程中荷载变化情况分阶段计算,主要荷载组合见下表(括号内为对结构有利情况)。荷载组合分项系数表10.3-2序号荷载组合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偶然荷载地震荷载人防荷载1基本组合构件强度计算1.35(1.0)1.42标准组合构件裂缝宽度验算1.01.03构件变形计算1.01.04地震荷载作用下构件强度验算1.2(1.0)1.01.05人防荷载作用下构件强度验算1.2(1.0)1.21.310.4结构设计10.4.1限界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第一册土建工程》(JTG3370.1-2018),采用四心圆曲形断面,断面的净空尺寸满足建筑限界、各种设备使用功能的要求、施工工艺的要求。10.4.2棚洞设计为打造景观效果,K1+800~K1+900段采用棚洞结构,棚洞顶板采用80cm厚C35钢筋混凝土,左侧边柱采用1.2m*1.2m@3.0m方桩,兼做边坡支挡结构,嵌固深度4.5m,右侧边柱采用1.5m*1.5m@6.0m,基础采用条形基础,基础宽度5.0m,高1.5m。10.4.3防排水设计一、防水设计原则:(1)防水设计遵循“以防为主、刚柔结合、多道防线、综合治理”的原则。(2)以结构自防水为根本,采取措施控制结构砼裂缝的开展,增加砼的抗渗性能以变形缝、施工缝等接缝防水为重点,辅以柔性外包防水层加强防水。(3)选用的柔性防水层材料具有环保性能,经济、实用、施工简便,对土建工法的适应性较好。优先选用不易产生窜水的防水材料和防水系统,减少窜水对后期堵漏维修工作带来不利影响。二、结构外包防水1防水方法1)结构防水等级为二级,即顶部不允许滴漏,其他部位不允许漏水,结构表面可有少量湿渍,总湿渍面积不应大于总防水面积的2/1000;任意100m2防水面积上的湿渍不超过3处,单个湿渍的最大面积不大于0.2m2。2)结构应采用补偿收缩防水混凝土进行结构自防水,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不得小于P6,本次设计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为P10。并根据需要铺设柔性防水层或采取其它防水措施。每立方米防水混凝土中各类材料的总碱量(Na2O当量)不得大于3kg。3)结构底板防水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垫层,其强度等级为C20,厚度采用200mm。4)防水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宽度迎水土面与背水面均不大于0.2mm,且无贯通的裂缝。防水混凝土的使用环境温度,不得高于80℃。5)明洞段采用全包防水的形式。侧墙卷材防水层采用1.5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底板卷材防水层采用1.7mm非沥青高分子预铺卷材防水层;顶板防水层采用涂料+卷材的形式。涂层为2.0mm厚橡化沥青非固化防水涂料,卷材采用1.5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6)暗挖段采用排水型防水,衬砌外侧分别铺设土工布和1.7mm非沥青高分子预铺卷材防水层,环向铺设Φ5cm透水管,环向透水管通过三通与预埋在边墙内的纵向Φ10cm波纹管连接,再通过横向导水管排入到隧道内排水沟中。三、结构特殊部位处理措施结构设置施工缝,接头处是防水重点,施工缝具体设计要求如下:1)施工缝防水要求=1\*GB3①地通道迎水面结构的施工缝均采用钢边橡胶止水带防水,钢边橡胶止水带的宽度不得小于350mm。非迎水面和迎水面结构的施工缝均应采用20×10mm的遇水膨胀止水条进行防水,止水条需要设置在施工缝表面预留凹槽内。=2\*GB3②施工缝结构断面须凿毛、清洗干净,涂刷优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界面剂,用量为1.5kg/m2。10.4.4临时边坡支护设计临时边坡采用C25喷射混凝土护面,永久边坡采用锚杆框架护坡支护,进洞口、出洞口的仰坡受岩层及裂隙控制,锚杆锚固段须满足设计要求值,并且在开挖过程中密切监测边坡稳定性,确保边坡稳定,各段边坡坡率及详细支护参数详见相应图册图纸。10.4.5棚洞路面设计路面从上到下各层结构依次为4cm厚沥青混合料SMA-13,6cm厚沥青砼AC-20,防水粘结层,24cm厚C30混凝土层,C20仰拱回填层。具体施工要求详见图纸。10.4.6棚洞装饰设计1、拱顶部分采用深灰色涂料,边墙高度6米范围内采用蜡黄色防火板修饰。2、棚洞采用的防火涂料满足如下技术要求:(1)受火2h后距砼表面25mm处钢筋温度不大于250℃,砼表面不大于380℃。(2)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大于0.4MPa,并在长期潮湿条件下不脱落、开裂、起层。(3)耐火极限时间大于210分钟。(4)墙高3.5m高范围内的蜡黄色防火板反射率应大于0.7。11、施工工法棚洞采用先开挖支护临时边坡,施工至桩顶并场平后,施作抗滑桩完成后,再开挖至设计路面标高;临时边坡开挖应严格按照逆作法实施,采取边开挖边支护措施,严禁无防护措施情况下直接开挖到设计标高。11.1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施工(1)锚喷作业前,应认真检查和处理锚喷支护作业区的危石;(2)锚喷支护必须紧跟开挖工作面,宜采用湿喷工艺;(3)喷射混凝土作业应分段、分片、分层,由下而上依次进行;(4)分层喷射时,后一层混凝土应在前一层混凝土终凝后进行,若终凝1h后再进行喷射,应先用风水清洗喷层表面;(5)喷射作业紧跟开挖工作面时,混凝土终凝到下一循环放炮时间不小于3小时;(6)喷射混凝土终凝2h后应喷水养护,一般工程养护时间不少于7d,重要工程养护时间不少于14d,气温低于5°C不应喷水养护;(7)钢筋网在岩面喷射一层混凝土后铺设,钢筋网与壁面的间距为30mm;(8)钢筋网应与锚杆连接牢固,喷射时钢筋不得晃动;(9)当发现喷射混凝土表面有裂缝、脱落、露筋、渗漏水情况时,应予补修,凿除重喷或进行整治。11.2锚杆施工(1)在隧道横断面上,锚杆应与岩体主结构面成较大角度布置。在主结构面不明显时,可与隧道周边轮廓垂直布置;(2)锚杆孔位布置:孔位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围岩情况布孔并标记,偏差不得大于15cm;锚杆孔径:砂浆锚杆的锚杆孔径应大于锚杆体直径15mm;钻孔深度:砂浆锚杆孔深误差不应大于±5cm;(3)锚杆孔应圆而直,钻孔深度应大于锚杆设计长度10cm;清孔:钻孔内若残存有积水、岩粉、碎屑或其他杂物,会影响灌浆质量和妨碍锚杆杆体插入,也影响锚杆效果。因此,锚杆安装前,必须采取人工或高压风、水清除孔内积水和岩粉、碎屑等杂物。(4)砂浆配合比:水泥比砂宜为1:1~1:2(重量比),水灰比宜为0.38~0.45;(5)杆体插入孔内长度不小于设计规定的95%,锚杆安装后,不得随意敲击;(6)锚杆尾端的垫板应紧贴壁面,未接触部位必须楔紧;(7)全长粘结型锚杆应检查砂浆密实度,注浆密实度应大于75%。11.3地下水处理(1)棚洞内应设置排水装置,以保证及时排除渗水或其它积水。为保证施工期间洞内排水顺畅,通道内沿纵向设排水沟并以3‰设横向排水,将施工废水及结构渗漏水排至集水坑中,然后通过沉淀、过滤后排至隧道外。(2)针对本地区特殊的暴雨季节,施工单位应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防止隧道洞口雨水倒灌。11.4其他施工注意事项(1)棚洞施工应在无水环境下施工作业,施工时应有完善的通风、排水设施。(2)施工中应加强监控量测,遇特殊情况及时调整支护参数。(3)出渣车辆在作业时,其制动、转向系统和安全装置必须完好。应定期检验其可靠性,大型自卸车应设示宽灯或标志。(4)棚洞内,应根据具体情况(弯度、坡度、危险地段)设置反光路标和限速标志。(5)施工组织设计应有紧急预案,施工前准备一定数量的应急钢横撑或其它材料,确保施工安全、顺利,以防止突发事件。(6)喷射混凝土作业人员应采用个体防尘用具。11.8危大工程本项目危大工程为高边坡、高支模板,施工要求详见11.1~11.3条,施工前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通过专家评审。12、监控量测现场监控量测是监视边坡支挡支护结构设计是否合理、施工方法是否正确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安全施工、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应贯穿施工的全过程。通过量测数据的分析处理,修改或确认支护结构设计参数,做好动态设计动态施工。12.1监测内容1)洞内观察:观察开挖掌子面围岩情况和稳定状态;观察已施工地段支护结构稳定情况;2)地表沉降:地面和通道上部地面布设水准观测点,定期量测地表变化情况;地面沉降及隆起量的控制值尚应满足环境风险源的变形控制要求;3)模筑衬砌钢筋应力;4)锚杆体应力;5)周边建(构)筑物及地下水位。6)明槽段基坑开挖与支护过程中支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建(构)筑物、地面沉降监测。12.2监测注意事项1)施工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立即停工,采取措施进行处理:(1)周边及开挖塌方、滑坡及破裂;(2)量测数据有不断增大的趋势;(3)支护结构变化过大或出现明显的受力裂缝且不断发展;(4)时态曲线长时间没有变缓的趋势。2)为保持围岩本身的支持能力,随时注意观察支护的变化状况、防止围岩出现过大的变形。对支护进行量测,评定其可靠性。在拱部、边墙等部位设置观测点,进行位移一时间关系的量测,随时回馈信息,一旦发现位移增长率突变等反常现象,位移值超过允许的范围而仍无停止趋势,应及时采取加强措施,通过量测指导喷射砼的厚度。(3)同时观察洞内围岩风化、裂隙的发育趋势以及地下水情况及喷射砼的效果。(4)在可能产生地表塌陷之处设置地表观测点进行观测,密切监测地表构筑物的变化,对地面有建筑物的地方要加强监测频率,及时掌握施工中地面建筑有无沉降变化,以便采取必要的支护措施。(5)协调好施工与观测仪器安装、观测相互干扰,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避免仪器、设备受到人为和机械的破坏。12.3量测数据的处理与应用(1)现场量测数据应及时绘制位移-时间曲线,曲线的时间坐标轴下应注明施工工序以及开挖工作面离量测断面的距离;(2)当位移-时间曲线趋于平缓时,应进行数据处理或回归分析,以推算最终位移和位移变化规律,采用回归分析时可以采用对数、指数、双曲回归函数等。(3)当位移-时间曲线出现反常的急骤现象时,表明此时的围岩-支护系统已处于不稳定状态,应停止开挖,对危险地段加强支护,确保已开挖段的安全。(4)棚洞施工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立即停工,采取措施进行处理:1、周边及开挖塌方、滑坡及破裂;2、量测数据有不断增大的趋势;3、支护结构变化过大或出现明显的受力裂缝且不断发展;4、时态曲线长时间没有变缓的趋势。(5)为保持围岩本身的支持能力,随时注意观察支护的变化状况、防止围岩出现过大的变形。对支护进行量测,评定其可靠性。在拱部、边墙等部位设置观测点,进行位移一时间关系的量测,随时反馈信息,一旦发现位移增长率突变等反常现象,位移值过允许的范围而仍无停止趋势,应及时采取措施,通过量测指导喷射砼的厚度。(6)同时观察洞内围岩风化、裂隙的发育趋势以及地下水情况及喷射砼的效果。(7)在可能产生地表塌陷之处设置地表观测点进行观测,密切监测地表构筑物的变化。(8)协调好施工与观测仪器安装、观测相互干扰,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避免仪器、设备受到人为和机械的破坏。12.4量测管理(1)棚洞现场监控量测由具备相关资质的第三方单位完成,量测组在施工技术主管的领导下负责测点埋设、日常测量数据处理和信息反馈;(2)施工过程中应选用专业监控量测队伍监测,及时对监测数据结果分析。监测结果每周一~二次报设计监理、业主代表、设计代表,共同商定,并根据结果决定是否对设计参数或措施进行调整。施工监测过程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刻停止施工,保证施工安全。并通知四方,协商应急措施。(3)要求进行监控量测的工程,应将全部量测资料(测点布置、量测记录汇总、数据处理、信息反馈等)全部纳入竣工文件中,作为竣工文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以上施工监控量测的内容是根据当地相关工程经验和隧道施工规范确定的,施工单位应根据最终施工设计和隧道施工规范制定施工组织设计。13、风险控制及应急预案13.1支护结构超过允许值或有失稳前兆的应急处理支护结构变形超过允许值或有失稳前兆时,应立即采用下列措施:1)及时对变形部分加密内支撑,并增加监测频率。2)当支护结构变形过大,有失稳前兆,并明显倾斜时,隧道洞内可立即反压回填,增设斜撑来稳固;13.2对周边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的变形应急处理(一)周边建筑物及地下关系情况在棚洞进、出洞口位置,有数栋既有1-2层建筑,由于棚洞距离既有建筑较近,影响较大,施工前,均需拆迁。棚洞范围内暂未发现地下管线,施工前施工单位还需进现场排查,如发现既有地下管线,需及时上报业主、监理、设计等相关单位,会同讨论处理方案再行施工。(二)应急措施1)裂缝观测,开挖过程中,对受影响范围内的的建筑物及地下管线进行裂缝观察,若发现其有明显的新增裂缝,应先封堵掌子面,加设临时支撑,再停工检查以免问题进一步恶化,查明原因。2)严格按照监测要求对建筑物的倾斜进行监测,对棚洞上方受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物进行变形能力评估,并以专业部门的评估值为控制值,并设定比控制值小一些的警戒值。发现倾斜剧增或超过限值,应停止施工,采用支撑加固建筑物,查明原因,排除可能的险情。13.3其他事项其他未尽事宜应严格按照现行国家和重庆地方有关规范和标准执行,施工中如出现有关问题请及时与建设方、监理单位及勘察人员、设计人员联系,共同协商处理。14、施工注意事项1)施工前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对坐标点位、设计高程和地形进行复测、复核,如有不符或疑问,应及时通知业主、设计、地勘等相关单位进行处理;施工期间各施工工况均应有详细、完整、可靠的量测数据。2)施工前必须对施工影响范围内建筑物及市政管线进行充分调查,查明建筑物及基础的结构状况,管线类别与隧道的空间关系等,并做好保护与拆迁工作,避免损伤已有建筑物和市政管网。3)施工前,应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并进行专项审查,对暗挖施工组织的风险和应急预案进行安全评估,经评审组认可施工方案后方可进行施工。4)监控量测作为本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量测信息应及时反馈,施工、监理、设计随时掌握围岩和结构的工作状态,以便及时调整设计参数,制定合理的工程措施,节约工程费用,保证施工安全。5)施工中加强监控量测,且监测数据应及时分析,沉降,位移等观测项目尚应绘制时间变化关系曲线,对变形和内力的发展趋势做出评价,当观测数据达到报警值时,必须通报相关单位和设计人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控制变形。6)监控量测单位应及时向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及施工单位提供监控量测报告,内容包括:测点布置、测试方法、经整理的量测资料、及分析的主要成果,结论及建议,量测记录汇总等,同时,施工过程中监测单位应及时向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提供监测资料以便判断围岩状态,以及时变更设计参数和施工方法。如发现反常数据应立即通知施工及设计单位。第二部分隧道给排水工程1、工程概况棚洞设计范围为K1+800~K1+900,全长约100m,洞内设置人行道(人行道宽度约2.0m)。四车道棚洞范围为K1+800~K1+839.378,净宽B=18.25m。棚洞渐变段范围为K1+839.378~K1+871.490。三车道棚洞范围为K1+871.490~K1+900,净宽B=14.75m。线路以2%上坡。2、设计依据与采用的规范、标准2.1设计依据(1)1:500地形图(2)相关专业提资2.2采用的规范、标准(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版)(2)《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4)《建筑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50106-2010)其他相关现行设计规范、标准及强制性条文3、设计原则(1)给排水管线与其他综合管线布置相协调;(2)给排水管线及设施与隧道结构相协调;(3)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标准和法规。(4)设计选材在不断总结科研和工程实践的基础上,既考虑技术发展的趋势,积极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同时又兼顾经济投入的合理性。不得使用淘汰产品及与国家产业政策不符的材料和产品。4、设计范围及接口设计范围:给水系统、排水系统和灭火器配置。排水的分界:棚洞内边沟由结构专业负责设计;棚洞内部排水与敞口段道路排水统一考虑,由道路排水专业设计。5、给水系统棚洞内地面冲洗用水按2L/(㎡·次),按每天冲洗一次、一次冲洗时间2h计,小时变化系数为1.0。隧道内最高日用水量约为3m³/d,最高日最大时用水量约为1.5m³/h。考虑到棚洞运营时机动车道上车辆较多,人工清扫在棚洞内取水很不安全,棚洞内地面冲洗不单独设置给水点,拟由市政环卫清扫车异地取水进行冲洗。6、排水系统棚洞内道路坡度为单坡,棚洞内排水主要排除结构渗漏水、冲洗废水、敞口段雨水。棚洞内边沟由隧道结构专业负责设计,详见结构专业图册;棚洞内部排水与敞口段道路排水统一考虑,详见道路排水专业图纸。7、消火栓系统棚洞为长度不大于500米、仅限通行非危险化学品等机动车的四类城市交通隧道,可不设置消防给水系统。8、灭火器配置棚洞为四类城市交通隧道,每个设置点设置两具MF/ABC5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按间距不大于50m设置,棚洞人行道侧嵌墙暗装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灭火器参照国标图集07S207第100页。9、其它施工注意事项(1)本工程所有设备、材料及配件等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书及国家和重庆市建委的产品准入证书,并应按设计要求核对其规格、型号、性能等参数无误后方可进行安装。其中消防系统有关的设备及材料还必须经国家有关部门检测及重庆市公安局消防局认可,按批准的设计图施工。修改设计、替代设备和材料等,必须按国家所规定的设计变更制度及程序办理,应有设计单位更改文件,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更改设计文件。(2)在施工过程中应与土建及其它专业密切配合,互相协调,共同做好管道穿墙、穿梁和穿板等处的留洞及预埋件工作。工程安装完毕后,应由建设、质检、监理、设计及施工等有关单位共同会检作好工程质量检查、评定,以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隐蔽工程由建设、质检、监理及施工单位共同会检、验收。(3)本工程除执行本图说外,还应执行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及规程等,如本图说与现行国家标准及规范有出入以及具体工程设计中有特殊要求时,应以国家标准、规范和规程及设计图纸中的要求为准。(4)本设计标高以米为单位,管径以毫米为单位,其它尺寸在总图上以米为单位。图注给水管道标高为管中心标高,有特殊标注者除外。(5)本设计图例除图中有特殊标注者外,均执行《建筑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50106-2010)。(6)其它未尽事项按国家有关规范和标准执行。10、主要工程量序号名称型号及规格单位数量备注1灭火器箱两具装个207S207-P1002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MF/ABC5型具4隧道电气工程1、工程概况及设计范围站南路二期:起于站南路一期,终止于与明月大道交叉口,道路全长1923.177m,为城市次干路,设计时速40km/h,道路标准路幅宽度为22~26m,双向四车道。K1+800.000~K1+900.000段为棚洞段,棚洞路幅宽度14.75~18.25m,为三车道逐渐过渡到四车道,棚洞全长100m。2、设计依据及技术标准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2.《公路隧道照明设计细则》(JTG/TD70/2-01-2014)3.《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15)4.《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6.《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50217-2018)7.《LED城市道路照明应用技术要求》(GB/T31832-2015)8.《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9.《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GB55011-2021

)10《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11.初设意见及回复:暂无。3、设计范围及界面设计范围:1、棚洞照明配电系统。2、安全接地系统。4、棚洞技术标准1、棚洞道路等级:棚洞为三车道逐渐过渡到四车道,属于四类城市隧道。2、棚洞设计速度:40km/h。3、棚洞建筑限界:净宽B=14.75~18.25m。4、棚洞照明设计参数如下:①棚洞外环境亮度设计参考值:3500cd/m2;②棚洞中间段平均亮度Lin≥3.0cd/m2;③路面亮度总均匀度:Uo≥0.4;④路面中线亮度纵向均匀度:Ul≥0.6。5、照明供电及控制系统1、用电负荷等级:本工程普通照明、应急照明为三级用电负荷。2、供电电源本工程供电设计均采用220/380V电压,车行棚洞工程进线采用一路380V电源,引自明月大道8号箱变。靠近箱变侧洞口设置一个照明配电箱为棚洞照明配电。棚洞设置应急照明,应急时间不小于90min。3、无功补偿:已实施的箱变内设集中补偿,补偿后的功率因数达到0.92。4、照明标准和节能措施:①按照《LED城市道路照明应用技术要求》(GB/T31832-2015)设计,经照度计算结果如下:隧道亮度(白天)Lav≥3cd/m2;隧道亮度(夜间)Lav≥1.5cd/m2;②照明采用LED光源,灯具功率因数≥0.95。控制方式:棚洞照明采用手动、自动控制方式。自动控制采用时间继电器进行定时控制。照明灯具按2级控制模式:白天照明、夜间照明。白天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