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GB∕T 38950-2020 凉夏等级_第1页
(高清版)GB∕T 38950-2020 凉夏等级_第2页
(高清版)GB∕T 38950-2020 凉夏等级_第3页
(高清版)GB∕T 38950-2020 凉夏等级_第4页
(高清版)GB∕T 38950-2020 凉夏等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07.060A4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C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ⅠGB/T38950—2020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气候与气候变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40)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武汉区域气候中心、深圳市深中原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气候中心、湖北省气象服务中心。1GB/T38950—2020本标准规定了单站、区域及全国凉夏的指数、计算方法及等级划分。本标准适用于凉夏的监测、预测、评价、科研及服务。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1单站某一气象观测站,也称站或站点。[GB/T33675—2017,定义2.4]2.2区域某一地理范围。注1:如自然气候区、行政区、流域等,不包括全国整体范围。注2:改写GB/T33675—2017,定义2.5。2.3气候平均值气象变量最近3个连续整年代30年的平均值。注1:气候平均值每10年进行滚动更新。2000年及以前的变量采用1961年—1990年的平均值作为其气候平均值,2001年到2010年间的变量采用1971年—2000年的平均值作为其气候平均值,2011年到2020年间的变量采用1981年—2010年的平均值作为其气候平均值,依此类推。注2:改写GB/T33675—2017,定义2.2。2.4夏季平均气温2.5夏季平均气温距平夏季平均气温与其气候平均值之差。注:单位为摄氏度(℃)。2.6凉夏夏季平均气温较其气候平均值偏低的夏季。注:根据发生范围可分为单站凉夏、区域凉夏和全国凉夏,根据发生强度可分为弱凉夏和强凉夏(冷夏)。2.7凉夏指数反映凉夏程度的量。注:包括单站凉夏指数、区域凉夏指数及全国凉夏指数。2GB/T38950—20202.8有效网格按给定经纬度格距划分的且包含至少一个已连续开展30年以上气温观测的气象观测站的网格。注:改写GB/T33675—2017,定义2.7。3等级划分单站夏季平均气温距平(ΔT)为单站凉夏指数。单站凉夏指数小于或等于单站凉夏阈值为单站凉夏。单站凉夏划分为单站强凉夏(单站冷夏)和单站弱凉夏两个等级。单站凉夏阈值取值方法见附录A。单站凉夏等级划分和指数范围见表1,表1中ΔT、σ(标准差)的计算方法见附录A。表1单站凉夏等级划分和指数范围等级名称指数范围单站弱凉夏-1.29σ<ΔT≤-0.43σ单站强凉夏(单站冷夏)ΔT≤-1.29σ设定区域范围内,凉夏站点数与站点总数之比为区域凉夏指数。区域凉夏指数大于等于50%为区域凉夏。区域凉夏划分为区域强凉夏(区域冷夏)和区域弱凉夏两个等级。在区域凉夏年,区域内强凉夏站点数与站点总数之比大于等于25%为区域强凉夏(区域冷夏否则为区域弱凉夏。3.3全国凉夏全国凉夏面积与全国有效面积之比为全国凉夏指数。全国凉夏指数大于等于50%为全国凉夏。全国凉夏划分为全国强凉夏(全国冷夏)和全国弱凉夏两个等级。全国凉夏指数计算方法见附录B。在全国凉夏年,全国强凉夏面积与全国有效面积之比大于等于25%为全国强凉夏(全国冷夏否则为全国弱凉夏。依据全国凉夏指数计算和等级划分方法,1961年以来的全国逐年凉夏指数和等级参见附录C3附录A(规范性附录)单站凉夏阈值取值方法气候平均值计算见式和式式中:—夏季平均气温的气候平均值,单位为摄氏度(℃i—年份序号iTi—目标年对应的最近3个连续整年代的逐年夏季平均气温,单位为摄氏度(℃j月的逐月平均气温,单位为摄氏度(℃j。距平计算见式式中:ΔT—目标年夏季平均气温距平,单位为摄氏度(℃t—该目标年夏季平均气温,单位为摄氏度(℃)。标准差计算见式式中:σ—夏季平均气温标准差。夏季平均气温序列服从正态分布。确定偏冷的边界阈值σ为单站凉夏阈值,其对应的发生为。4GB/T38950—2020附录B(规范性附录)全国凉夏指数计算方法B.1有效网格面积有效网格面积计算见式(B.1):i,iSi—第i个有效网格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km2);i—第i个有效网格中心点纬度,单位为度(°);i—有效网格序号。B.2全国有效面积全国有效面积计算见式(B.2):li式中:SE—全国有效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km2);l—有效网格总数。B.3有效网格凉夏面积有效网格凉夏面积计算见式(B.3):ii,i式中:Si—有效网格凉夏面积,即第i个有效网格凉夏站点所代表的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km2);Ai—第i个有效网格凉夏面积权重系数,为该有效网格凉夏站数与站点总数之比。B.4全国凉夏面积全国凉夏面积计算见式(B.4):li式中:S—全国凉夏面积,即全国范围内各有效网格凉夏面积之和,单位为平方千米(km2)。B.5全国凉夏指数全国凉夏指数计算见式(B.5):式中:I—全国凉夏指数,即全国凉夏面积与全国有效面积之比,以百分数表示。有效网格强凉夏(冷夏)面积按照计算,全国强凉夏(全国冷夏)面积按照计算。56GB/T38950—2020(资料性附录)1961年以来全国逐年凉夏指数和等级1961年以来全国逐年凉夏指数和等级见表C.1。年以来全国逐年凉夏指数和等级年份全国凉夏指数%全国强凉夏指数%全国凉夏等级年份全国凉夏指数%全国强凉夏指数%全国凉夏等级8733—760—308 809 37—89弱凉夏572 63强凉夏(冷夏)03弱凉夏259—383 42 123—232—28弱凉夏80 91弱凉夏6807—258 797 892—8204—51 9807 978 321 84弱凉夏036 65 554 87强凉夏(冷夏)2806—721 2303 7707—4404—57 128 61—022—385 3609 17—7209—31 39 885—130—67 072 838—076—483 3405 8507—896—20 7020 GB/T38950—2020[1]GB/T33675—2017冷冬等级[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