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_第1页
1.4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_第2页
1.4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_第3页
1.4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_第4页
1.4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有几方面的要求:1、从宏观上了解地球的结构及特点。2、要求了解地球自然环境的组成,这也是根本要求。3、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二、教材分析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部分,教材中将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圈层结构建立图文联系,对地震波、莫霍界面及古登堡界面、三个圈层的具体特征进行讲解。三、教学目标区域认知:识记地壳、地核、地幔的基本特征(界线、厚度、物理性状和物质组成等)。综合思维:对比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与地震波传播速度示意图,总结地震波变化规律,画出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的位置,归纳圈层划分依据,综合理解各圈层之间的内在联系。人地协调观:通过地震波的应用认识到人类利用自然、改变自然的能力;通过学习各圈层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培养热爱地球、保护地球的观念。地理实践力:通过小组合作、图文分析、网络资料查询、制作模型等,培养小组合作能力,提升地理思维,加强信息处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四、学情分析我所面对的学生是高一的学生,这个学龄段的学生已经有了初中学习的基础,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图、析图能力,能够从地图中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但是,如何对地理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以及地理探究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学生刚进入高一,逻辑思维还不成熟,处于初发阶段,对于地球和地理的了解还不深入,地理学科的知识存量非常有限,地球圈层结构的划分是不形象直接的事物,因此本内容的学习,要求教师不能简单地运用讲授法进行知识传授,而是要运用案例、地理图片甚至视频来体现地理成因,才能增强学生直观感和理解能力。所以,需要教师采取自学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不仅学到地理知识,同时还能够提高自身的地理学习能力以及,归纳、迁移的地理思维。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界面和结构特点难点: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与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关系六、教学设计理念与思路创造探究学习的条件,让学生尝试进行探究学习。探究教学的基本思路是:创设情境——发现或提出问题——小组合作讨论——汇报总结——教师小结。七、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地图法、讲授法、谈话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媒体多媒体、卡纸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运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为学生播放“神舟十四号”飞船发射以及“奋斗者”号潜水艇即将下海的新闻,观看结束后向大家介绍“上天、入地、下海”是人类的三大梦想,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我们的航天飞船可以在宇宙中翱翔,潜水艇可以在海中畅游,那么我们该如何“入地”探索地球内部呢?学生认真观看视频,跟随问题进行思考。多媒体计算机采取创设情境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进入想学、愿意学习的境界。引发学生对事物的欲知性和提高学习兴趣。新课讲授(一)地震波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靠听敲打产生的震动在西瓜内部的传播声音来判断西瓜质量的好坏,以此推出可以利用地球内部震动的传播情况,也就是地震波来认识地球内部。那么什么是地震波呢?请同学们找出地震波的概念及分类,从方向、速度、可穿过介质三方面对比与同桌讨论2分钟完成纵波与横波对比表格。学生根据问题阅读课本中相关内容,完成表格,完成后举手展示多媒体用日常生活中“听声辩西瓜”的例子,利于学生记忆认识地球的依据:地震波。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填表,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总结归纳能力,加深对地震波特性的认识,为学习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打好基础。(二)不连续面请同学们观察地震波传播示意图,结合刚才所学的地震波特性的相关知识,小组讨论三分钟,分别回答:1、地震波波速产生了几次变化?2、产生了怎样的变化呢?3、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时间结束后请小组代表回答。根据小组讨论的成果总结出: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发生了变化,地球内部的圈层是不连续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合理地划分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呢?其实呀,我们根据地震波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位置划分出两个分界面,它们叫做不连续面。请同学们在图1.34中找到两个不连续面的位置及名称,一分钟后请同学在黑板的板图中,画出位置、写出名称。同学们都找到了这两个不连续面的名称了吧,那么大家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这两个界面被命名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呢?其实我们是为了纪念莫霍洛维奇和古登堡两位学者在地球内部圈层的研究方面所做的突出贡献,请同学们日后也要向这两位学者多多学习、探索自然奥秘。带着老师给出的问题观察图片,分析总结并小组讨论出答案:产生了两次变化;在33KM处横波与纵波波速突然上升,可能是由于下部的物质密度变小,在2900KM处横波消失、纵波波速忽然下降,可能是由于下部遇到了液体。根据地震波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位置,找到不连续面的位置及名称。不仅有利于学生突破本节难点:震波波速与深度变化关系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并分析圈层结构的性质,同时还能够锻炼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与交流合作能力。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以莫霍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就将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划分成了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大圈层。请同学们想一想,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与地球内部三大圈层的结构相类似呢?展示荔枝与鸡蛋切面图,让大家加以记忆。那么三大圈层的分布范围、组成物质和具体特征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3分钟,最后由小组代表发言,展示小讨论的成果。最后我会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物质组成及基本特征为: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具有坚硬的岩石组成且薄厚不均一的特征;地幔由铁镁的硅酸盐类组成,特征为上部存在软流层,下部为固体;地核主要由铁镍组成,接近液态,横波不能穿过。在地球内部圈层中,除了地壳、地幔、地核三大圈层外,还有一个特殊的圈层,那就是岩石圈,请同学们用一分钟时间思考,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那么地壳就是岩石圈吗?同学回答后,进行总结岩石圈=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地壳,地壳的厚度小于岩石圈。学生回答荔枝或鸡蛋学生小组讨论、探究,根据课本中的资料总结归纳,派出代表回答。展示生活中的例子,利于学生记忆三大圈层的名称。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对地理问题的钻研精神,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巩固提升播放美国国家纪录片《地心探险之旅》。让同学们跟随纪录片的脚步深入地心,用课前下发的卡纸简单制作一个地球内部圈层结构模型。一会请同学上台展示并讲解。同学们在日后要多多动手,去探索自然奥秘!同学们制作模型,并会讲解各个圈层的具体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