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执行工作法律文书样式_第1页
法院执行工作法律文书样式_第2页
法院执行工作法律文书样式_第3页
法院执行工作法律文书样式_第4页
法院执行工作法律文书样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法院执行工作法律文书样式TOC\o"1-2"\h\u1044第一章总则 3308761.1任务与原则 3263341.1.1任务 3250781.1.2原则 3252861.1.3本章程适用于以下范围: 3325101.1.4本章程的解释权归组织最高决策机构所有。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 4121781.1.5本章程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变更,需经组织最高决策机构审议通过,并以书面形式发布。 410896第二章执行依据 4322771.1.6法律文书的定义及作用 4138171.1.7法律文书的分类 4141161.1.8法律文书的执行依据 4144731.1.9非法律文书的定义及作用 5264611.1.10非法律文书的分类 5155621.1.11非法律文书的执行依据 526102第三章执行主体 5165241.1.12执行机关概述 5305061.1.13执行机关的分类 6261421.1.14执行机关的职能 6284241.1.15执行人员概述 6267261.1.16执行人员的分类 6162961.1.17执行人员的要求 612479第四章执行程序 7302251.1.18执行启动的概念 794131.1.19执行启动的条件 78591.1.20执行启动的程序 7131711.1.21执行措施的概念 7235031.1.22执行措施的种类 892801.1.23执行措施的程序 810401.1.24执行和解的概念 8341.1.25执行和解的条件 893711.1.26执行和解的程序 8275441.1.27执行终结的概念 9158921.1.28执行终结的情形 9169501.1.29执行终结的程序 911584第五章执行担保 918541.1.30担保的定义及性质 9255071.1.31担保的种类 972391.1.32担保的设立条件 1087171.1.33担保履行的原则 10302291.1.34担保履行的程序 10114271.1.35担保解除的情形 1022961.1.36担保解除的效力 1027689第六章执行异议 11126641.1.37异议的定义与意义 11201151.1.38异议的提出主体 11171801.1.39异议的提出方式 1123431.1.40异议的提出期限 11303351.1.41异议的内容 11124781.1.42异议的审查 12310061.1.43异议的处理方式 122181.1.44异议处理的期限 12134381.1.45对异议处理裁定的救济 12124681.1.46对执行行为的纠正 1220383第七章执行费用 12280111.1.47费用计算的基本原则 12176151.1.48费用计算的具体方法 1328101.1.49费用收取的流程 13305601.1.50费用退还的情形及流程 1318856第八章执行监督 14204341.1.51监督的主体 14153611.1.52监督的程序 14231391.1.53对监督主体提出的处理措施 15311351.1.54对监督对象提出的处理措施 15817第九章执行协助 16279891.1.55协助的定义及重要性 1692931.1.56协助的义务主体 16167481.1.57协助的义务内容 16321051.1.58协助的启动 16171751.1.59协助的履行 16107671.1.60协助的终止 1777591.1.61协助的监督 174742第十章执行标的 1775971.1.62标的物的概念 17298931.1.63标的物的范围 17138261.1.64标的物的查封、扣押与拍卖 18200131.1.65标的权属的概念 1891441.1.66标的权属的确认 18296621.1.67标的权属争议的处理 18205531.1.68标的权属变更与转移 1822240第十一章执行时效 19103101.1.69时效中断的适用范围 1967821.1.70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 1937861.1.71时效中断的法律后果 1957581.1.72时效延长的适用范围 20167141.1.73时效延长的法定事由 20276801.1.74时效延长的法律后果 2022303第十二章执行终结与恢复 20194651.1.75任务完成确认 2087771.1.76兵力回收与调整 21154881.1.77战场清理 2190021.1.78人员休整与培训 21273081.1.79物资补充与维修 2139251.1.80战术总结与调整 2199121.1.81情报收集与处理 21111761.1.82战略部署与训练 21第一章总则1.1任务与原则1.1.1任务本章程旨在明确组织的目标、任务、原则及运行机制,保证各项工作有序、高效地进行。为实现组织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组织优势,本章程规定了以下任务:(1)确立组织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为组织成员提供明确的工作指南。(2)规范组织内部管理,提高组织运行效率。(3)优化组织结构,保证各部门、各岗位之间的协同配合。(4)强化组织成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升整体竞争力。1.1.2原则本章程遵循以下原则:(1)合法性原则: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保证组织行为的合法性。(2)公平性原则:公平对待组织成员,保障成员的合法权益。(3)诚信原则:坚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4)创新原则:鼓励创新,推动组织持续发展。(5)合作原则:加强内外部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第二节适用范围1.1.3本章程适用于以下范围:(1)组织内部各部门、各岗位的日常工作。(2)组织成员的行为规范。(3)组织与外部单位、个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1.1.4本章程的解释权归组织最高决策机构所有。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1.1.5本章程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变更,需经组织最高决策机构审议通过,并以书面形式发布。第二章执行依据第一节法律文书1.1.6法律文书的定义及作用法律文书,是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或个人,在依法履行职责、处理事务过程中,依法制作或使用的具有法定效力的文字材料。法律文书是执行依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和强制力。在我国,法律文书主要包括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仲裁裁决书等。1.1.7法律文书的分类(1)判决书:判决书是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文件,对案件的事实、证据、法律适用等进行认定,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作出明确裁决。(2)裁定书:裁定书是人民法院对诉讼程序中的有关事项作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决定。(3)调解书:调解书是人民法院在调解过程中,根据双方当事人的意愿,对案件的事实、证据、法律适用等进行认定,达成协议的书面文件。(4)仲裁裁决书:仲裁裁决书是仲裁机构依法作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文件,对案件的事实、证据、法律适用等进行认定,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作出明确裁决。1.1.8法律文书的执行依据法律文书作为执行依据,具有以下特点:(1)明确性:法律文书应当明确具体,对案件的事实、证据、法律适用等进行详细阐述,为执行提供明确依据。(2)强制性:法律文书具有法律效力,对被执行人具有强制约束力,被执行人必须按照法律文书的要求履行义务。(3)权威性:法律文书是人民法院、仲裁机构等依法作出的,具有权威性,被执行人不得擅自变更或撤销。第二节非法律文书1.1.9非法律文书的定义及作用非法律文书,是指在执行过程中,除法律文书以外的其他具有证明力的文字材料。非法律文书虽然不具备法律文书的法定效力,但在执行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如协助执行、证明被执行人财产状况等。1.1.10非法律文书的分类(1)协助执行通知书:协助执行通知书是人民法院向有关单位或个人发出的,要求其协助执行的法律文书。(2)财产状况说明书:财产状况说明书是被执行人对其财产状况进行说明的书面文件。(3)财产查封、扣押、冻结裁定书:财产查封、扣押、冻结裁定书是人民法院对被执行人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的书面决定。(4)其他证明材料:如被执行人的身份证明、户籍证明、婚姻状况证明等。1.1.11非法律文书的执行依据非法律文书作为执行依据,具有以下特点:(1)证明力:非法律文书可以证明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履行能力等,为执行提供依据。(2)辅助性:非法律文书在执行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不能替代法律文书的法定效力。(3)灵活性:非法律文书在执行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适应执行需要。第三章执行主体第一节执行机关1.1.12执行机关概述执行机关是指在我国政治体制中,负责具体实施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部门和机构。执行机关作为国家行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任务。1.1.13执行机关的分类(1)执行机关:主要包括国务院及其各部门,负责全国范围内的政策执行工作。(2)地方执行机关:包括省、市、县、乡四级及其相关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政策执行工作。(3)专业执行机关:指根据特定行业或领域设立的专业部门,如教育部、公安部等,负责相应领域的政策执行。1.1.14执行机关的职能(1)制定执行方案:根据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制定具体的执行计划、措施和时间表。(2)组织实施:协调各方力量,保证执行计划的顺利实施。(3)监督检查:对执行过程进行监督,保证政策执行到位。(4)反馈调整:对执行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执行方案,提高执行效率。第二节执行人员1.1.15执行人员概述执行人员是指在执行机关中,具体负责实施政策、法律、法规的工作人员。执行人员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关键要素,其素质、能力和执行力直接影响到政策执行的效果。1.1.16执行人员的分类(1)领导干部:负责执行机关的决策、指挥和协调工作。(2)业务骨干:负责具体实施政策、法律、法规的业务工作。(3)辅助人员:负责执行机关的日常事务和后勤保障工作。1.1.17执行人员的要求(1)政治素质:执行人员应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忠诚于的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业务能力:执行人员应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熟悉相关法律法规,能胜任本职工作。(3)职业道德:执行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廉洁自律,为人民服务。(4)团队协作:执行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共同完成政策执行任务。(5)学习能力:执行人员应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第四章执行程序第一节执行启动1.1.18执行启动的概念执行启动,是指根据生效法律文书的规定,对被执行人采取强制执行措施,以实现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执行启动是执行程序的第一步,对于保障司法权威和实现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1.1.19执行启动的条件(1)生效法律文书:执行启动必须依据生效的法律文书,包括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等。(2)被执行人未履行义务:被执行人在法定期限内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是执行启动的基本条件。(3)债权人申请:执行启动通常由债权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1.1.20执行启动的程序(1)债权人提交申请:债权人应当向执行法院提交书面申请,并提交生效法律文书、身份证明等材料。(2)法院审查:执行法院对债权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认为符合条件的,予以立案。(3)送达执行通知书:执行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向被执行人送达执行通知书,告知被执行人履行义务的期限。(4)被执行人履行义务:被执行人在执行通知书确定的期限内履行义务的,执行程序终结。第二节执行措施1.1.21执行措施的概念执行措施,是指人民法院根据生效法律文书,对被执行人采取的强制措施,以实现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执行措施是执行程序的核心环节。1.1.22执行措施的种类(1)财产查封、扣押、冻结: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查封、扣押、冻结,限制其处置权。(2)强制拍卖、变卖: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拍卖、变卖,以所得价款清偿债务。(3)强制履行:对被执行人强制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4)强制拘留:对被执行人采取强制拘留措施,迫使其履行义务。(5)强制交付:对被执行人的财物进行强制交付,实现债权人的权利。1.1.23执行措施的程序(1)采取执行措施:执行法院根据债权人的申请,对被执行人采取相应的执行措施。(2)送达执行通知书:执行法院应当在采取执行措施之日起五日内向被执行人送达执行通知书。(3)被执行人履行义务:被执行人在执行通知书确定的期限内履行义务的,执行程序终结。第三节执行和解1.1.24执行和解的概念执行和解,是指在执行程序中,债权人与被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以实现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执行和解是执行程序中的一种非诉讼解决方式。1.1.25执行和解的条件(1)债权人与被执行人自愿达成和解协议。(2)和解协议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3)和解协议经人民法院审查,认为符合法律规定的,予以确认。1.1.26执行和解的程序(1)债权人与被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双方应当在执行程序中自愿达成和解协议。(2)提交和解协议:债权人与被执行人将和解协议提交执行法院。(3)法院审查:执行法院对和解协议进行审查,认为符合法律规定的,予以确认。(4)执行程序终结:和解协议经法院确认后,执行程序终结。第四节执行终结1.1.27执行终结的概念执行终结,是指在执行程序中,因被执行人履行义务或达成和解协议等原因,执行程序不再继续进行。1.1.28执行终结的情形(1)被执行人履行完毕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2)债权人与被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并经人民法院审查确认。(3)被执行人死亡,无遗产可供执行。(4)其他原因导致执行程序无法继续进行。1.1.29执行终结的程序(1)执行法院审查:执行法院对执行终结的情形进行审查,认为符合条件的,予以终结执行。(2)送达执行终结裁定书:执行法院应当在执行终结之日起五日内向债权人、被执行人送达执行终结裁定书。(3)执行程序终结:执行终结裁定书送达后,执行程序正式终结。第五章执行担保第一节担保的设立1.1.30担保的定义及性质担保是指债务人为保证债务的履行,与债权人约定以特定财产或者权利设定担保权益的法律行为。担保具有从属性、补充性和保障性等特点,其目的在于保障债权实现,维护交易安全。1.1.31担保的种类(1)保证:保证是指担保人对债务人的债务承担履行保证责任。(2)抵押:抵押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不动产或者动产设定为债务的担保。(3)质押:质押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动产或者权利质押给债权人,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质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优先受偿。(4)留置:留置是指债权人因合同关系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留置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留置该动产,并优先受偿。(5)定金:定金是指当事人一方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货币。1.1.32担保的设立条件(1)担保合同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2)担保财产应当符合法律规定,不得违反公序良俗。(3)担保合同应当经担保人和债权人协商一致,并依法办理登记手续。第二节担保的履行1.1.33担保履行的原则(1)诚实信用原则:担保人和债权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履行担保合同约定的义务。(2)全面履行原则:担保人应当按照担保合同约定的范围和期限,全面履行担保义务。(3)公平原则:担保人和债权人在履行担保义务时,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分担风险。1.1.34担保履行的程序(1)债务人未履行到期债务,债权人有权请求担保人履行担保义务。(2)担保人应当在担保合同约定的期限和范围内履行担保义务。(3)担保人履行担保义务后,有权向债务人追偿。第三节担保的解除1.1.35担保解除的情形(1)债务人履行债务,担保合同终止。(2)担保合同约定的解除条件成就。(3)债权人免除担保人的担保责任。(4)法律规定的其他解除情形。1.1.36担保解除的效力(1)担保解除后,担保人对债务人的债务不再承担履行保证责任。(2)担保解除不影响担保人对已履行担保义务部分的追偿权。(3)担保解除后,担保合同中关于解除担保的条款仍具有效力。第六章执行异议第一节异议的提出1.1.37异议的定义与意义执行异议是指在执行程序中,被执行人或者案外人因对执行标的的财产权属、执行依据、执行行为等提出不同意见或主张,要求法院审查并作出处理的行为。执行异议的提出对于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防止执行错误,维护司法公正具有重要意义。1.1.38异议的提出主体(1)被执行人:被执行人可以对执行标的的财产权属、执行依据、执行行为等提出异议。(2)案外人:案外人可以对执行标的的财产权属提出异议。1.1.39异议的提出方式(1)口头异议:被执行人或案外人可以在执行过程中,以口头方式向执行法官提出异议。(2)书面异议:被执行人或案外人应当在法定期限内,以书面形式向执行法院提出异议。1.1.40异议的提出期限被执行人或案外人应当在执行程序开始后,执行终结前提出异议。对于执行终结后的异议,法院不予受理。1.1.41异议的内容(1)对执行标的的财产权属提出异议,包括认为执行标的财产权属不属于被执行人或案外人所有,或者被执行人或案外人对执行标的财产享有优先权等。(2)对执行依据提出异议,包括认为执行依据存在错误、无效或者已被撤销等。(3)对执行行为提出异议,包括认为执行行为违法、不当或者违反法定程序等。第二节异议的处理1.1.42异议的审查执行法院收到被执行人或案外人提出的异议后,应当及时进行审查。审查内容包括异议的合法性、事实依据、证据材料等。1.1.43异议的处理方式(1)听证:对于被执行人或案外人提出的异议,执行法院可以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举行听证。(2)裁定:执行法院经审查,认为异议成立的,应当作出裁定,对执行行为进行纠正或者变更;认为异议不成立的,应当作出裁定,维持原执行行为。(3)通知:对于被执行人或案外人提出的异议,执行法院认为无需听证的,可以书面通知被执行人或案外人。1.1.44异议处理的期限执行法院应当在收到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异议处理的裁定或者通知。1.1.45对异议处理裁定的救济被执行人或案外人对执行法院作出的异议处理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上一级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复议决定。1.1.46对执行行为的纠正执行法院在异议处理过程中,发觉执行行为确实存在违法、不当或者违反法定程序的情况,应当及时纠正,并对相关责任人员依法进行追究。第七章执行费用第一节费用的计算1.1.47费用计算的基本原则执行费用是指在执行过程中,为保证执行程序的顺利进行而产生的各项费用。费用计算的基本原则包括合理性、必要性、明确性和透明性。具体而言,费用的计算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合理性:费用的计算应当根据实际执行工作的需要,保证费用的支出与执行效果相匹配。(2)必要性:费用的计算应当保证每一项费用的支出都具有必要性,避免不必要的浪费。(3)明确性:费用的计算应当明确各项费用的名称、标准、计算方法等,便于执行人员和管理部门进行监督和管理。(4)透明性:费用的计算应当公开透明,让被执行人和相关人员了解费用的具体构成和计算过程。1.1.48费用计算的具体方法(1)人工费用:根据执行工作的实际需求,按照工作量、工作时长、人员级别等因素计算。(2)物料费用:根据执行过程中所需的物料、设备等物品的采购、租赁、使用等成本计算。(3)差旅费用:根据执行人员的出差地点、天数、交通、住宿等实际情况计算。(4)其他费用:根据执行过程中发生的其他合理费用,如通讯费、印刷费、资料费等计算。第二节费用的收取与退还1.1.49费用收取的流程(1)提交费用申请:执行人员根据实际执行工作需要,向执行部门提交费用申请,详细说明费用用途、金额、计算方法等。(2)审核批准:执行部门对费用申请进行审核,保证费用符合计算原则,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予以批准。(3)收取费用:执行部门根据批准的费用申请,向被执行人收取相应费用。(4)费用报销:执行人员根据实际费用支出情况,向执行部门报销费用,执行部门对报销单据进行审核,予以报销。1.1.50费用退还的情形及流程(1)情形:被执行人因故未能完成执行任务,或执行过程中发生重大失误,导致执行费用未能产生预期效果。(2)流程:a)执行人员向执行部门提交费用退还申请,说明退还原因和金额。b)执行部门对退还申请进行审核,对符合退还条件的申请予以批准。c)执行部门向被执行人退还相应费用。通过以上流程,执行费用的收取与退还可以得到有效管理,保证执行工作的顺利进行。第八章执行监督第一节监督的主体与程序1.1.51监督的主体执行监督是保障法律正确实施、维护司法公正的重要环节。监督的主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司法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是执行监督的主要机关,负责对执行活动进行法律监督。(2)执行机关:执行机关是指负责执行生效法律文书的行政机关、仲裁机构等,其自身也应进行自我监督。(3)社会监督:包括新闻媒体、社会组织、公民等对执行活动的监督。(4)当事人监督:当事人对执行活动享有监督权,可以对执行行为提出异议、申请复议等。1.1.52监督的程序(1)司法机关的监督程序(1)人民法院对执行活动的监督:人民法院在执行过程中,应当依法对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执行措施等进行审查,保证执行活动的合法性。(2)人民检察院对执行活动的监督: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的执行活动进行法律监督,主要通过对执行案件的法律文书、执行过程等进行审查,发觉问题及时提出纠正意见。(2)执行机关的监督程序执行机关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对执行活动进行自我监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执行人员对执行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2)执行机关负责人对执行人员的执行行为进行监督。(3)执行机关应当定期对执行工作进行自查自纠。(3)社会监督的程序社会监督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实现:(1)新闻媒体对执行活动的报道和评论。(2)社会组织对执行活动的调查和评估。(3)公民对执行活动的监督意见和建议。(4)当事人监督的程序当事人对执行活动的监督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对执行行为提出异议。(2)申请复议。(3)向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举报。第二节监督的处理1.1.53对监督主体提出的处理措施(1)对司法机关的处理措施: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在执行监督过程中,发觉执行行为违法或不当时,应当及时采取以下措施:(1)向执行机关发出纠正违法执行行为的书面通知。(2)对执行机关负责人进行约谈、告诫。(3)对执行人员给予纪律处分。(2)对执行机关的处理措施:执行机关在自我监督过程中,发觉执行行为违法或不当时,应当采取以下措施:(1)立即纠正违法执行行为。(2)对执行人员进行批评教育或给予纪律处分。(3)对执行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加强内部管理。1.1.54对监督对象提出的处理措施(1)对被执行人的处理措施:被执行人在执行过程中,如有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应当采取以下措施:(1)对被执行人进行警告、罚款。(2)对被执行人采取强制措施,如拘留、查封、扣押财产等。(3)将被执行人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限制其高消费、融资等。(2)对协助执行人的处理措施:协助执行人在执行过程中,如有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应当采取以下措施:(1)对协助执行人进行警告、罚款。(2)对协助执行人采取强制措施,如拘留、查封、扣押财产等。(3)对协助执行人进行通报批评,建议有关单位对其进行处理。通过对执行监督的主体与程序以及监督的处理措施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保障法律实施的公正性,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第九章执行协助第一节协助的义务1.1.55协助的定义及重要性执行协助,是指有关单位、个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给予支持和配合的活动。执行协助是保障法律权威、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手段,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具有重大意义。1.1.56协助的义务主体(1)有关单位:包括但不限于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2)个人:指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1.1.57协助的义务内容(1)提供相关信息:有关单位和个人有义务向人民法院提供被执行人财产状况、下落等相关信息。(2)配合执行:有关单位和个人应按照人民法院的要求,配合执行工作,如协助查封、扣押、冻结被执行人财产等。(3)保护被执行人合法权益:有关单位和个人在执行协助过程中,应尊重被执行人的合法权益,不得损害其合法权益。(4)遵守法律规定:有关单位和个人在执行协助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法律规定,不得违法操作。第二节协助的程序1.1.58协助的启动(1)人民法院在执行过程中,发觉需要有关单位或个人提供协助的,应及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2)协助执行通知书应载明以下内容:被执行人的基本情况、执行依据、协助事项、协助期限等。1.1.59协助的履行(1)有关单位或个人收到协助执行通知书后,应在通知书载明的协助期限内履行协助义务。(2)有关单位或个人在履行协助义务时,应按照人民法院的要求提供相关信息、配合执行措施。(3)有关单位或个人在协助执行过程中,如发觉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或其他线索,应及时报告人民法院。1.1.60协助的终止(1)人民法院认为协助执行的目的已达到,或协助执行通知书所载明的协助事项已履行完毕,可以决定终止协助。(2)有关单位或个人在协助执行过程中,如发觉被执行人已履行义务或出现其他原因,可以请求人民法院终止协助。(3)人民法院决定终止协助的,应书面通知有关单位或个人。1.1.61协助的监督(1)人民法院应加强对执行协助工作的监督,保证协助工作依法、规范进行。(2)有关单位或个人在协助执行过程中,如发觉人民法院执行人员有违法违纪行为,可以向上级人民法院或其他有关部门举报。(3)上级人民法院对执行协助工作的监督,主要包括对协助执行通知书的合法性、协助措施的合法性等进行审查。第十章执行标的第一节标的物1.1.62标的物的概念标的物是指执行程序中,被执行人应当交付的财产或者应当履行义务的对象。标的物可以是动产、不动产,也可以是金钱、有价证券等财产权益。在执行程序中,标的物的确定对于保障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1.1.63标的物的范围(1)动产:包括被执行人的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知识产权等。(2)不动产:包括被执行人名下的房产、土地等。(3)金钱:包括被执行人应付款项、银行存款、现金等。(4)有价证券:包括被执行人持有的股票、债券、基金份额等。(5)其他财产权益:如被执行人的应收账款、租赁权、承包权等。1.1.64标的物的查封、扣押与拍卖(1)查封:执行法院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查封,限制其转让、处分。(2)扣押:执行法院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扣押,强制其交付给申请执行人。(3)拍卖:执行法院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拍卖,以实现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第二节标的权属1.1.65标的权属的概念标的权属是指执行程序中,被执行人对其应当交付的财产或者应当履行义务的对象所享有的权利。标的权属的确认对于执行程序的顺利进行。1.1.66标的权属的确认(1)申请人主张权属:申请执行人应当在执行程序中明确主张标的权属,并提供相应证据。(2)被执行人抗辩权属:被执行人可以对申请执行人的权属主张进行抗辩,并提供相应证据。(3)法院审查权属:执行法院应当对当事人的权属主张进行审查,依法确认标的权属。1.1.67标的权属争议的处理(1)协商解决:当事人可以自行协商解决标的权属争议。(2)法院调解:执行法院可以组织当事人进行调解,以解决标的权属争议。(3)法院判决:对于无法协商解决的标的权属争议,执行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诉讼请求,依法作出判决。1.1.68标的权属变更与转移(1)权属变更:执行过程中,标的权属可能因法定原因发生变更,如被执行人破产、死亡等。(2)权属转移:执行过程中,标的权属可能因被执行人的自愿或者法定原因发生转移,如被执行人将财产转让给他人等。(3)权属变更与转移的处理:执行法院应当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者法定程序,对标的权属变更与转移进行审查,依法作出相应处理。第十一章执行时效第一节时效的中断时效的中断是指在执行程序中,因法定事由出现而使已经进行的时效期间归于无效,从而重新开始计算时效期间的法律行为。时效中断是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法律制度。1.1.69时效中断的适用范围时效中断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1)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断:在诉讼时效期间,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等法定事由,使诉讼时效期间中断。(2)执行时效期间的中断:在执行程序中,因被执行人提出履行义务的请求、被执行人同意履行义务等法定事由,使执行时效期间中断。(3)仲裁时效期间的中断:在仲裁程序中,因当事人提出仲裁请求、仲裁机构受理仲裁申请等法定事由,使仲裁时效期间中断。1.1.70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1)提起诉讼: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保护其合法权益,诉讼时效期间中断。(2)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当事人一方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向对方提出履行义务的要求,诉讼时效期间中断。(3)同意履行义务:被执行人在执行时效期间内,同意履行义务,执行时效期间中断。(4)仲裁请求:当事人向仲裁机构提出仲裁请求,仲裁时效期间中断。(5)仲裁机构受理仲裁申请:仲裁机构受理当事人的仲裁申请,仲裁时效期间中断。1.1.71时效中断的法律后果时效中断后,已经进行的时效期间归于无效,重新开始计算时效期间。在新的时效期间内,如果法定事由再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