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公司防汛抗旱应急预案_第1页
电力公司防汛抗旱应急预案_第2页
电力公司防汛抗旱应急预案_第3页
电力公司防汛抗旱应急预案_第4页
电力公司防汛抗旱应急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力公司防汛抗旱应急预案TOC\o"1-2"\h\u6549第一章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总则 3319851.1编制依据 331535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 5290411.1.1组织架构 5158501.1.2组织职能 510721.1.3应急指挥部职责 5168901.1.4应急管理办公室职责 6234791.1.5各专项应急小组职责 6180181.1.6基层应急单元职责 628631.1.7预警与信息报告 6268901.1.8应急响应启动 7231991.1.9应急响应执行 7298541.1.10应急响应结束 727100第三章风险评估与预防 721032第四章防汛抗旱应急响应 8194891.1.11预警系统 8258021.1.12响应等级 9270051.1.13预警发布 920571.1.14响应启动 972721.1.15资源调配 9280221.1.16应急处置 9300131.1.17恢复重建 9155601.1.18人力调度 1067761.1.19物资调度 10127051.1.20设备调度 10132841.1.21应急处置措施 103219第五章人员疏散与救援 10201.1.22疏散计划的制定原则 1064231.1.23疏散计划的内容 10283901.1.24救援队伍的组建原则 11226921.1.25救援队伍的组成 11125111.1.26救援物资的分类 1189581.1.27救援物资的储备与调配 1227295第六章设备设施保障 12200821.1.28设备检查的重要性 12298891.1.29设备检查的内容 12180911.1.30设备维护保养 1250851.1.31应急抢修的概念 13284571.1.32应急抢修的流程 13126841.1.33应急抢修的注意事项 13222021.1.34备品备件的概念 1398871.1.35备品备件的管理内容 13110961.1.36备品备件的管理措施 1326592第七章信息与通信保障 1467491.1.37信息收集 14128281.1建立信息收集机制 14263461.2信息来源 14305401.3信息分类 1443401.3.1信息报告 1476872.1报告流程 14310642.2报告内容 14280852.3报告方式 1450862.3.1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1453941.1完善通信网络布局 14322851.2提升通信网络质量 14261081.2.1通信网络应急保障 14190872.1应急预案制定 14308972.2应急抢修 1524092.3通信资源调度 15148112.3.1指挥体系 1594431.1建立应急指挥体系 15169281.2指挥中心建设 1554011.2.1指挥调度流程 1528322.1预警响应 15204022.2现场指挥 15298632.3资源调配 15148232.4信息汇总与上报 1526558第八章物资与资金保障 15224372.4.1物资储备概述 1513092.4.2物资储备种类 1522702.4.3物资储备管理 1636002.4.4资金保障概述 16282322.4.5资金保障措施 16232112.4.6物资调度与分配概述 1664182.4.7物资调度与分配原则 1648952.4.8物资调度与分配措施 161376第九章应急演练与培训 17196662.4.9演练目的 1775652.4.10演练内容 17289502.4.11演练时间 17134382.4.12演练组织 17170712.4.13演练流程 1760282.4.14安全意识培训 17165322.4.15应急处理技能培训 1873802.4.16应急预案培训 18223982.4.17消防器材操作培训 18309562.4.18评估内容 1885292.4.19评估方法 18162002.4.20改进措施 1810334第十章调查与处理 18191672.4.21报告的基本要求 1956372.4.22报告的内容 19309192.4.23报告的程序 19121152.4.24调查的启动 19114912.4.25调查组的组成 19224052.4.26调查的主要内容 1963642.4.27调查的程序 19203692.4.28处理的依据 19163732.4.29处理的措施 19253912.4.30处理的程序 20180492.4.31处理的监督 2030456第十一章应急预案的修订与更新 20209932.4.32修订的启动 20185692.4.33修订的步骤 20100372.4.34定期更新 20309392.4.35不定期更新 21239662.4.36法律法规变化 21312692.4.37组织机构与职责调整 21318222.4.38资源配置 2115412.4.39应急措施 21127922.4.40应急预案演练与评估 2196722.4.41应急预案的发布与宣传 2110897第十二章预案的实施与监督 21261102.4.42预案的贯彻落实 21222852.4.43应急队伍建设 22224742.4.44应急物资和设备保障 22245762.4.45预案演练 22218982.4.46监督检查主体 225412.4.47监督检查内容 22280962.4.48监督检查方式 22194432.4.49考核内容 22118912.4.50考核方式 22118672.4.51奖惩措施 23第一章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总则1.1编制依据本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2)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如《GB/T296392020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等;(3)地方相关规定和办法:如地方防汛抗旱指挥部制定的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等;(4)我单位实际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水资源状况、历史洪水灾害情况等;(5)相关科研和技术成果:如洪水预报、风险评估、应急响应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第二节编制目的本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的编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明确防汛抗旱工作的组织体系、职责分工和应急响应流程,提高应对突发水旱灾害的快速反应能力;(2)科学合理地制定预防措施,降低水旱灾害风险,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3)提高应急资源的使用效率,保证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开展抗灾救灾工作;(4)增强各部门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形成合力,共同应对水旱灾害;(5)为我单位防汛抗旱工作的持续改进和优化提供依据。第三节编制原则本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的编制原则遵循以下要求:(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坚持以预防为主,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灾害风险,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灾害损失;(2)安全第一,常备不懈:把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做到常备不懈;(3)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组织体系,明确各级职责,保证应急响应的有序进行;(4)全员参与,协同作战:广泛动员全体员工参与防汛抗旱工作,加强部门间的协同配合,形成整体合力;(5)依法依规,科学应对: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应急预案,保证应急响应的合法性和有效性。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一节组织体系1.1.1组织架构本组织的应急组织体系旨在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高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组织架构包括以下层级:(1)应急指挥部:作为最高指挥机构,负责统一领导、协调和指挥应急响应工作。(2)应急管理办公室:作为应急指挥部的常设机构,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和协调工作。(3)各专项应急小组:根据类型和特点,设立相应的专项应急小组,如抢险组、救援组、医疗救护组等。(4)基层应急单元:在各部门、车间等基层单位设立应急单元,负责本单位的应急响应和初期处置。1.1.2组织职能(1)应急指挥部:负责制定应急响应策略、决策重大事项、协调各方资源、指挥应急响应行动。(2)应急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和演练,协调各专项应急小组的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信息沟通。(3)各专项应急小组:根据类型,负责具体应急响应任务的执行,如现场救援、设备抢修、人员疏散等。(4)基层应急单元:负责本单位的初期应急处置、信息报告、人员疏散和自救互救。第二节职责分工1.1.3应急指挥部职责(1)制定应急响应策略和决策;(2)统一指挥和协调应急响应行动;(3)审定应急预案和修订方案;(4)确定应急资源分配和调度;(5)接受上级指挥机构的领导和指令;(6)与外部应急部门、组织和机构进行联络和协调。1.1.4应急管理办公室职责(1)组织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和演练;(2)协调各专项应急小组的工作;(3)提供技术支持和信息沟通;(4)负责应急物资和设备的储备和管理;(5)组织应急培训和宣传工作;(6)对应急响应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1.1.5各专项应急小组职责(1)执行应急响应任务,如现场救援、设备抢修、人员疏散等;(2)负责本小组内部人员的培训和演练;(3)与其他小组密切配合,保证应急响应的协同性;(4)及时报告应急响应进展和问题。1.1.6基层应急单元职责(1)负责本单位的初期应急处置;(2)及时报告信息和应急响应进展;(3)组织人员疏散和自救互救;(4)配合上级应急组织的工作。第三节应急响应流程1.1.7预警与信息报告(1)基层应急单元发觉异常情况,立即启动预警系统;(2)基层应急单元报告应急管理办公室,并按照预案要求采取初步处置措施;(3)应急管理办公室根据情况评估级别,报告应急指挥部;(4)应急指挥部根据级别和影响范围,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1.1.8应急响应启动(1)应急指挥部根据级别和影响范围,启动应急预案;(2)各专项应急小组根据预案要求,迅速集结并展开应急响应行动;(3)基层应急单元执行初期处置措施,配合专项应急小组的行动。1.1.9应急响应执行(1)各专项应急小组按照预案要求,执行救援、抢修、疏散等任务;(2)应急管理办公室提供技术支持和资源协调;(3)应急指挥部根据应急响应进展,调整应急策略和资源分配。1.1.10应急响应结束(1)得到有效控制,应急响应任务完成;(2)应急指挥部宣布应急响应结束;(3)各专项应急小组和基层应急单元进行应急响应总结和评估;(4)应急管理办公室对应急响应过程进行记录和备案。第三章风险评估与预防第一节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通过对潜在风险的识别和分析,可以为后续的风险评估和预防提供依据。在风险识别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收集资料:搜集与项目相关的各种资料,包括项目背景、工程特点、施工方法、环境因素等。(2)识别风险因素: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如自然灾害、人为因素、技术风险等。(3)分类整理:将识别出的风险因素进行分类整理,便于后续的风险评估和预防。(4)制定风险清单:将整理好的风险因素列出清单,为风险评估和预防提供依据。第二节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评估。风险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评估方法:根据项目特点和风险类型,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如定性评估、定量评估等。(2)评估风险可能性:分析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包括概率和频率。(3)评估风险影响程度:分析风险因素对项目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影响程度。(4)制定风险矩阵:根据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制定风险矩阵,对风险进行排序。(5)风险评级:根据风险矩阵,对风险进行评级,以便于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第三节预防措施预防措施是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针对识别出的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1)加强项目管理:提高项目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严密性,保证项目进度、质量和安全。(2)完善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制定应急预案,保证在风险发生时能够迅速应对。(3)提高员工素质: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技术水平,降低人为因素引发的风险。(4)强化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创新,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降低技术风险。(5)加强环境监测:对施工现场环境进行监测,及时发觉并处理环境风险。(6)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为风险管理提供法律依据。(7)加强沟通协作:加强与各相关单位的沟通协作,形成风险共防共治的良好局面。(8)定期检查与评估:对风险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与评估,及时发觉并解决存在的问题。第四章防汛抗旱应急响应第一节预警与响应等级1.1.11预警系统防汛抗旱应急响应的预警系统是通过对气象、水文、地质等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和发布,实现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的早期预警。该系统包括气象预警、洪水预警、地质灾害预警等多个方面,旨在为和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1.1.12响应等级根据灾害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防汛抗旱应急响应分为四个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不同级别的响应等级对应不同的应急措施和资源调配,以便在灾害发生时迅速、有序地组织抗灾救灾工作。(1)一级响应:针对特别重大灾害,由统一领导和指挥,调动全国资源进行救援。(2)二级响应:针对重大灾害,由省级负责领导和指挥,调动本行政区域内资源进行救援。(3)三级响应:针对较大灾害,由市级负责领导和指挥,调动本行政区域内资源进行救援。(4)四级响应:针对一般灾害,由县级负责领导和指挥,调动本行政区域内资源进行救援。第二节应急响应流程1.1.13预警发布当监测到可能发生灾害的迹象时,相关部门应立即发布预警信息,保证预警信息覆盖到可能受影响的地区和人群。1.1.14响应启动根据预警信息和灾害发展趋势,各级应迅速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投入抗灾救灾工作。1.1.15资源调配各级应根据响应等级,合理调配人力、物资、设备等资源,保证抗灾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1.1.16应急处置各级和相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处置灾害,减轻灾害损失。1.1.17恢复重建灾害结束后,各级应组织力量进行恢复重建工作,帮助受灾群众恢复正常生活。第三节应急处置措施1.1.18人力调度(1)组织抗灾救灾队伍,包括救援队伍、志愿者等。(2)指定专人负责协调、指挥抗灾救灾工作。(3)对受灾地区进行人员疏散和转移。1.1.19物资调度(1)预备足够的抗灾救灾物资,如食品、药品、衣物、帐篷等。(2)保证物资的运输和分发,保证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1.1.20设备调度(1)调配必要的设备,如挖掘机、推土机、冲锋舟等。(2)加强通讯设备保障,保证抗灾救灾信息的畅通。1.1.21应急处置措施(1)对受灾地区进行紧急抢修,恢复基础设施。(2)对重点区域进行巡查和监控,保证安全。(3)加强卫生防疫工作,预防疫情的发生和传播。(4)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疏导和关爱,帮助他们度过难关。第五章人员疏散与救援第一节疏散计划人员疏散是应对突发事件、保障人员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为了保证疏散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疏散计划。1.1.22疏散计划的制定原则(1)安全第一原则:保证疏散过程中人员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2)快速有序原则:在短时间内完成人员疏散,保证人员迅速、有序地撤离危险区域。(3)全面细致原则: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制定全面、细致的疏散计划。1.1.23疏散计划的内容(1)疏散路线:根据地形地貌、建筑布局等因素,合理规划疏散路线,保证人员快速、安全地撤离。(2)疏散区域:明确划分疏散区域,保证疏散过程中人员不进入危险区域。(3)疏散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疏散时间,保证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疏散。(4)疏散组织:建立健全疏散组织体系,明确各级职责,保证疏散工作的有序进行。(5)疏散宣传:加强疏散宣传,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保证疏散指令的传达和执行。第二节救援队伍救援队伍是应对突发事件、开展救援工作的重要力量。建立一支专业、高效的救援队伍,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1.1.24救援队伍的组建原则(1)专业性原则:救援队伍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2)协同性原则:救援队伍成员之间应具有良好的协同作战能力,保证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3)快速反应原则:救援队伍应具备快速反应能力,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迅速展开救援。1.1.25救援队伍的组成(1)救援人员: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救援人员,包括消防员、医护人员、搜救队员等。(2)救援设备:救援队伍应配备必要的救援设备,如消防车、救护车、搜救设备等。(3)通讯设备:救援队伍应具备良好的通讯设备,保证救援指令的传达和执行。第三节救援物资救援物资是应对突发事件、开展救援工作的重要保障。合理储备和调配救援物资,对于提高救援效率具有重要意义。1.1.26救援物资的分类(1)生活物资:主要包括食物、饮水、衣物、帐篷等,用于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2)医疗物资:主要包括药品、医疗器械、救护设备等,用于救治受灾群众。(3)救援设备:主要包括消防设备、搜救设备、通讯设备等,用于开展救援工作。1.1.27救援物资的储备与调配(1)储备: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储备各类救援物资,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投入使用。(2)调配:根据救援需求,及时调配救援物资,保证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3)管理与维护:加强对救援物资的管理与维护,保证物资的完好和有效性。第六章设备设施保障第一节设备检查与维护1.1.28设备检查的重要性设备检查是保证设备设施正常运行、延长使用寿命、降低故障率的重要手段。通过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可以发觉潜在的隐患,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保证设备在最佳状态下运行。1.1.29设备检查的内容(1)设备运行参数的监测:包括温度、压力、振动等参数的监测。(2)设备外观检查:检查设备表面是否有磨损、裂纹、松动等现象。(3)设备功能测试:测试设备各项功能是否正常运行。(4)安全防护装置的检查:保证安全防护装置的可靠性。1.1.30设备维护保养(1)定期保养:根据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和实际运行情况,制定定期保养计划。(2)预防性维护:通过预测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提前进行维护,防止故障的发生。(3)故障排除:对已发生的故障进行及时排除,保证设备恢复正常运行。第二节设备应急抢修1.1.31应急抢修的概念应急抢修是指设备在突发故障时,采取紧急措施进行修复,以尽快恢复设备正常运行的过程。1.1.32应急抢修的流程(1)故障报告:设备操作人员发觉设备故障后,立即向设备管理部门报告。(2)故障评估:设备管理部门对故障进行评估,确定故障的性质和严重程度。(3)应急预案启动:根据故障评估结果,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4)抢修实施: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抢修,必要时联系外部专业维修单位协助。(5)故障原因分析:抢修结束后,对故障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1.1.33应急抢修的注意事项(1)保证安全:在抢修过程中,要保证人员安全和设备安全。(2)快速响应:对突发故障要迅速响应,尽快恢复设备运行。(3)记录和反馈:详细记录抢修过程和结果,及时向上级部门反馈。第三节备品备件管理1.1.34备品备件的概念备品备件是指为保障设备正常运行而储备的备用零部件和维修材料。1.1.35备品备件的管理内容(1)库存管理:对备品备件进行分类、编号、入库、出库等管理,保证库存准确无误。(2)质量控制:对采购的备品备件进行质量检查,保证备件质量符合要求。(3)使用寿命跟踪:对使用中的备品备件进行使用寿命跟踪,及时更换达到使用寿命的备件。(4)备件采购计划:根据设备运行情况和使用寿命,制定合理的备件采购计划。1.1.36备品备件的管理措施(1)建立完善的备品备件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和流程。(2)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备品备件管理,提高管理效率。(3)定期对备品备件进行盘点,保证库存准确无误。(4)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保证备品备件的供应质量和速度。第七章信息与通信保障第一节信息收集与报告1.1.37信息收集1.1建立信息收集机制为了保证信息的及时、准确和全面,应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机制,包括收集途径、收集内容和收集周期等方面。1.2信息来源信息来源包括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新闻媒体、网络平台等。1.3信息分类按照信息内容,将其分为自然灾害、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1.3.1信息报告2.1报告流程信息报告应遵循逐级上报的原则,从基层单位开始,逐级上报至上级主管部门。2.2报告内容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基本信息、事件进展、救援情况、物资需求等。2.3报告方式报告方式包括电话、短信、邮件、现场报告等。第二节通信网络保障2.3.1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1.1完善通信网络布局加大投入,优化通信网络布局,提高网络覆盖率。1.2提升通信网络质量加强网络优化和维护,保证通信网络稳定可靠。1.2.1通信网络应急保障2.1应急预案制定制定通信网络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流程、人员和物资保障等。2.2应急抢修发生通信故障时,迅速组织抢修,保证通信网络畅通。2.3通信资源调度合理调配通信资源,保障重点区域、重点单位的通信需求。第三节应急指挥调度2.3.1指挥体系1.1建立应急指挥体系建立健全应急指挥体系,明确指挥层级、职责和沟通渠道。1.2指挥中心建设加强指挥中心建设,提升指挥调度能力。1.2.1指挥调度流程2.1预警响应接到预警信息后,迅速启动应急指挥调度。2.2现场指挥派出现场指挥人员,负责现场通信保障和协调工作。2.3资源调配根据救援需求,合理调配通信资源。2.4信息汇总与上报及时汇总现场信息,向上级指挥中心报告。第八章物资与资金保障第一节物资储备2.4.1物资储备概述物资储备是保障国家应急管理和民生需求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生活物资、医疗物资、应急物资等。在疫情防控、自然灾害等突发情况下,物资储备能够保障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2.4.2物资储备种类(1)生活物资:大米、面粉、食用油、猪肉、鸡蛋、奶制品、蔬菜、水果等。(2)医疗物资:防护服、口罩、手套、护目镜、消毒液、检测试剂等。(3)应急物资:帐篷、棉被、折叠床、棉衣、棉裤、火炉、手电筒、雨衣等。2.4.3物资储备管理(1)制定物资储备计划,明确储备品种、数量、质量等要求。(2)建立健全物资储备管理制度,保证储备物资的安全、合规。(3)定期对储备物资进行检查、维护,保证物资质量。(4)加强物资储备信息化建设,提高物资调度和分配效率。第二节资金保障2.4.4资金保障概述资金保障是保障国家应急管理和民生需求的重要支撑。在疫情防控、自然灾害等突发情况下,资金保障能够保证物资采购、调拨、救援等工作的顺利进行。2.4.5资金保障措施(1)建立应急资金储备制度,明确资金来源、使用范围、审批流程等。(2)加强与财政、金融等部门的沟通协调,保证资金及时到位。(3)对应急资金使用进行监管,防止资金浪费和滥用。(4)建立资金保障长效机制,保证应急资金持续、稳定供应。第三节物资调度与分配2.4.6物资调度与分配概述物资调度与分配是保障应急管理和民生需求的关键环节。在疫情防控、自然灾害等突发情况下,合理的物资调度与分配能够提高救援效率,减轻灾害损失。2.4.7物资调度与分配原则(1)公平原则:保证物资分配公平合理,兼顾各地区、各领域的需求。(2)效率原则:提高物资调度与分配效率,保证物资迅速到达需求地点。(3)灵活性原则: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物资调度与分配计划,保证物资合理利用。2.4.8物资调度与分配措施(1)建立物资调度与分配信息化系统,提高调度与分配效率。(2)制定物资调度与分配方案,明确责任主体、任务分工等。(3)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保证物资调度与分配顺利进行。(4)对物资调度与分配过程进行监督与评估,不断优化调度与分配策略。第九章应急演练与培训第一节演练计划2.4.9演练目的为保证企业安全生产,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演练计划旨在通过模拟真实场景,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技能。2.4.10演练内容(1)火灾应急演练(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3)自然灾害应急演练(4)其他突发事件应急演练2.4.11演练时间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性应急演练,并根据需要开展专项应急演练。2.4.12演练组织(1)演练组织部门:企业安全管理部门(2)演练参与部门:涉及演练内容的各部门及全体员工(3)演练指挥:企业负责人或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2.4.13演练流程(1)演练前准备:制定演练方案、培训参演人员、检查演练设备(2)演练实施:按照演练方案进行,保证演练顺利进行(3)演练总结:演练结束后,组织参演人员进行总结,分析演练中存在的问题第二节培训内容2.4.14安全意识培训(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政策(2)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3)安全生产常识及案例分析2.4.15应急处理技能培训(1)火灾应急处理(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3)自然灾害应急处理(4)其他突发事件应急处理2.4.16应急预案培训(1)企业应急预案体系(2)预案编写及修订(3)预案演练及评估2.4.17消防器材操作培训(1)灭火器、消防水枪、消防水带等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2)防毒面具、安全防护装备等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方法第三节演练评估与改进2.4.18评估内容(1)演练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2)演练实施的有序性、有效性(3)参演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4)演练中出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2.4.19评估方法(1)观察法:观察演练过程,记录关键环节(2)问卷调查法:收集参演人员对演练的意见和建议(3)访谈法:与参演人员交流,了解演练过程中的感受和问题2.4.20改进措施(1)根据评估结果,修改和完善应急预案(2)针对演练中存在的问题,加强相关培训(3)建立应急预案演练长效机制,定期组织演练(4)加强演练过程中的沟通与协作,提高应急处理能力第十章调查与处理第一节报告2.4.21报告的基本要求报告应当遵循及时、准确、完整的原则,保证对信息的全面掌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2.4.22报告的内容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的简要经过;造成的伤亡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已采取的措施;原因的初步判断。2.4.23报告的程序发生后,发生单位应立即向当地和相关部门报告,同时启动内部报告程序。报告应按照等级逐级上报,直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第二节调查2.4.24调查的启动调查应在发生后立即启动,由发生地或者相关部门组织进行。2.4.25调查组的组成调查组应由有关部门、单位的负责人、技术人员、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等组成,必要时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加。2.4.26调查的主要内容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发生的经过、原因、性质;造成的损失;责任的认定;教训及整改措施。2.4.27调查的程序调查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现场勘查、取证;询问当事人、证人;技术鉴定;分析原因;认定责任;提出整改措施。第三节处理2.4.28处理的依据处理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2.4.29处理的措施处理主要包括以下措施:对责任人员进行纪政务处分、行政处罚;对单位进行经济处罚;对单位及相关责任人进行整改复查;对涉及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2.4.30处理的程序处理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调查组提出处理意见,报发生地或者相关部门审批;处理决定书送达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按照处理决定书的要求进行整改;整改完成后,报调查组进行复查。2.4.31处理的监督处理过程中,应加强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监督,保证处理决定的执行。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第十一章应急预案的修订与更新第一节修订程序2.4.32修订的启动(1)当应急预案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标准发生变化时,应启动应急预案的修订工作。(2)当组织机构、职责、资源配置、应急措施等发生变化时,应启动应急预案的修订工作。(3)当发生重大或事件,暴露出应急预案的不足时,应启动应急预案的修订工作。2.4.33修订的步骤(1)组织开展应急预案修订的准备工作,明确修订任务、目标和要求。(2)收集与应急预案修订相关的信息,包括法律法规、案例、应急预案执行情况等。(3)分析现有应急预案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修订意见。(4)拟订应急预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