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漯河市食品工业集聚发展研究
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依托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优势,漯河市食品工业逐步成长为漯河市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在国内具有较强的行业竞争优势,成为全国首家“中国食品名城”。目前,漯河形成以粮食加工、肉类加工、饮料制造、果蔬加工等行业为主导,以分割肉、肉制品、面粉、方便食品、休闲食品、饮料、奶制品、酿酒、调味品等50多个系列、上千个品种的食品生产加工基地。一漯河市食品工业集聚发展的现状近年来,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农产品加工优势,立足农产品“精、深”加工的发展战略,制定一系列有利于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促使食品工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产业竞争力持续增强,初步形成了原料基地化、产品系列化、加工多元化、销售网络化、企业集团化的发展格局。“十一五”以来,漯河市食品工业持续快速发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2006年的95.7亿元增加到了2009年的179.0亿元(见图1)。截至2009年底,规模以上工业中,食品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54.2%,贡献率为41.1%,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6.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800多亿元,实现利税110亿元,食品工业产值占到全国食品工业总产值的1/30强,成为河南省唯一的食品工业基地。图1漯河市食品工业“十一五”增加值截至2008年底,全市各类食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6934家,占工业企业总数的43.8%,从业人员6万人,占工业企业职工总数的42.4%。其中,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210家,从业人员7.8万人。实现产品销售收入729.46亿元,利润83.55亿元,利税107.72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4.4%、57.9%、60%。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的29.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2%。[1]目前,漯河食品产业已经形成粮食深加工、肉类精加工、饮料制造、果蔬加工四大产业链:年加工各类食品500万吨;年加工肉制品110万吨、占全省40%;年屠宰生猪1500万头,占全省的25%;鲜冻猪肉出口占全省肉类产品出口的97%以上,占全国的1/4;年加工转化粮食400万吨以上,为漯河本地粮食总产量的2.4倍,占河南省的15%;加工生产饮料171万吨,占全省的28.9%;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到85万亩,年产蔬菜186万吨,人均占有蔬菜是全国的2.4倍。[2]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漯河培育出了众多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世界第四、亚洲最大的肉食加工企业——双汇集团,全国第一家葡萄糖饮料生产企业——乐天奥地利集团,全国著名的方便面企业——南街村集团,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龙运集团和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北徐集团。同时,龙云、恒达、雪健、汇通、金运、奥克啤酒、金星啤酒、三剑客等企业品牌也在全国享有盛名。此外,还先后吸引可口可乐、杜邦、日本火腿株式会社等7家世界500强企业,以及香港华懋、台湾旺旺和中粮集团等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投资。截至2009年5月,全市食品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1家,超20亿元4家,超10亿元8家,超亿元企业150家。目前,漯河市建立了1个国家级食品工业园,5个省级食品工业园,2个全国食品工业百强县。2008年度,漯河市有5家企业荣获“全国食品工业百强企业”,8家企业成为“河南省食品工业百强企业”。拥有中国名牌产品4个,中国驰名商标4个,河南省著名商标47个,河南省名牌产品25个,国家免检产品8个,省免检和优质产品52个。2010年度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颁布,双汇以价值196.52亿元稳居肉制品行业第一位。这些全国闻名的“漯河制造”食品品牌,成就了漯河的全国首家“中国食品名城”。品牌的积聚和溢出效应催生了食品工业的飞速发展,加速了独具漯河特色的食品产业集群形成。在对食品产业进行深加工、精加工产业内部升级改造的同时,漯河市也注重提升产业配套能力,抓好食品工业相关产品的生产制造。早在20世纪末,漯河食品机械制造业在全国食品机械市场享有较高的声誉,企鹅牌面粉机、汇中牌面粉机和中原轧辊厂、召陵机械厂等企业生产的面粉机系列在全国知名度较高。目前,漯河市食品机械制造企业仍然主要从事面粉机械生产。此外,双汇集团、南街村集团为了满足自身产品包装的需求,进行了食品包装物生产,产品主要有PVDC肠衣膜、多层共挤热收缩筒状膜、九色柔版印刷包装制品、彩色软塑料印刷制品、胶印制品等,双汇集团也已成为全国最大的PVDC肠衣膜生产基地。二漯河食品工业集聚发展的主要特点(一)产业发展定位清晰,外围经济环境良好早在20世纪80年代,漯河市政府就结合当地市情,面对工业基础薄弱的状况,充分利用当地农业资源丰富和农产品加工基础较好的传统优势,围绕农产品加工做文章,大力鼓励发展食品工业的发展战略。“十五”以来,漯河市抢抓机遇、发挥优势,提出了“加快建设在全国有影响的食品加工基地”的新世纪发展战略目标,出台并实施了“双汇产业化工程”,以双汇集团为龙头带动全市食品工业异军突起。在遵循“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的发展思路下,漯河市政府着力打造发展环境,制定出一系列有利于食品工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在管理机构设置、投融资平台创建、项目引进等方面大胆创新,为食品工业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的“温床”,促进了食品工业集群发展。在几代领导和广大漯河人的不懈努力下,漯河市现已成为全国首家中国食品名城、中国品牌城市、全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和保证体系建设双试点市、全国首家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市、全省食品工业基地市、全省无公害食品基地示范市。初步形成了原料基地化、产品系列化、加工多元化、销售网络化、企业集团化的发展格局,探索出了食品工业发展“漯河模式”。(二)加快产业内升级,进一步增强产业活力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重视食品的多样性、功能性、安全性,对于“吃”的更高要求直接推进了食品消费结构的快速提升,食品消费也由原料型食品为主向加工型食品为主转变,从粗加工食品为主向精深加工食品为主转变,食品消费结构呈现升级趋势。漯河食品产业紧跟食品消费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内升级,推进产品提高附加值,持续不断地培育新的产业支撑。在产品升级上,冷鲜肉、发酵肉制品、中式肉制品、鲜湿面、葡萄糖饮料、速冻肉食类方便食品以及各类休闲食品、调味品、品牌蔬菜等高附加值产品层出不穷,不断涌现的新兴产业,不仅为食品工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也使漯河站在了食品工业发展的制高点上,在某些行业里甚至已经发展成为行业标准。2009年,双汇集团就有41种新产品摆上了老百姓的餐桌上,双汇董事长万隆自豪地说过“双汇不到10天就有一种新产品走向市场”。在工艺升级上,漯河市充分认识到早期食品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的问题,不断引进新的生产工艺,改进生产设备布局,大力支持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和新产品开发,对食品研究开发机构给予政策、资金上的扶持,鼓励企业根据自身特点打造技术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进新兴产业做大做强,迅速发展成为新的产业增长点。在功能升级上,伴随着消费者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以及对食品要求由吃饱向吃好的转变,漯河市食品行业提高了食品在功能上的要求,按照“吃安全、吃健康、吃特色、吃文化”的新理念,推进食品产业的功能升级,加大绿色食品的开发,在食品生产上打出“养生”、“文化”牌,搞好市场调查及新产品研发,针对不同人群设计开发出特色新产品。(三)实施名牌战略,不断提升“漯河制造”影响力近些年,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食品行业的品牌集中度迅速提升。在品牌经济的时代,漯河市审时度势,及时明确食品工业发展理念,狠抓品牌建设,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催生一批名牌产品、名牌企业。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众多品牌的崛起形成了集聚效应和溢出效应,逐渐形成了食品工业中“漯河制造”的整体品牌概念,2005年漯河成为全国首家“中国食品名城”。漯河围绕食品名城的建设战略,提出了建设境内知名食品企业集聚地、全国名牌食品博览和交易集散地、全国美食名吃集散地的战略任务,成功举办了中博会食品分会暨食品节、豫菜品牌大赛、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中国食品名城(漯河)香港行等活动,打响了漯河作为“中国食品名城”的城市名片,进一步提升漯河品牌的影响力,“漯河制造”的蛋糕也越做越大。品牌的成功塑造为漯河食品工业拓展市场、进行产业升级赢得了先机。(四)强化创新意识,打造核心竞争力漯河市把创新作为做大做强食品工业的动力源,从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入手,着力培育食品产业核心竞争力,以促进科技水平提升来推动食品工业的调整升级。建立激励机制,鼓励食品企业进行技术、机制和管理上的创新。鼓励规模以上企业建立市级研发中心,组建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体,每年对新创办国家级、省市级研发中心的企业予以奖励。与中国科技大学、暨南大学、江南大学等多所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各企业也都把建立技术中心、研发新产品作为立身之本,纷纷增加科技投入。全市食品行业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个,食品行业的新产品开发能力、新技术推广应用能力和自主研发能力逐年增强。同时,漯河市不断推进制度创新,大力支持企业战略重组,外引内联,巧借外力发展,向国际化迈进。先后引进美国杜邦、韩国乐天和中粮集团、旺旺集团、康师傅、江苏雨润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以合资、独资、合作等形式来漯河投资,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通过推进双汇与美国高盛合作、北徐与江苏雨润重组、韩国乐天重组昌达公司等,造就食品工业走出了一条企业战略重组的良性发展道路。此外,漯河市政府大力发展节会经济,成功举办了八届食品博览会,引进了一批外来食品企业,为全市食品工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正是由于漯河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才使得漯河食品工业发展充满后劲和活力。(五)创造“漯河模式”,发挥产业集群效应食品工业是农业向工业的延伸。在发展方向上,漯河市坚持以工促农,工农联动发展,在发展中紧紧围绕“农”字做文章,依托骨干食品加工企业,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模式,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形成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与食品工业发展互为促进的良好态势。在发展方式上,漯河市始终坚持食品工业集群发展,通过加强产业内部联系,延伸食品行业产业链,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形成“依托农产品资源优势→发展食品产业集群→通过‘滚雪球’效应扩大产业规模→实施名牌战略→形成区域品牌→品牌效应放大→促进产业集群向更高层次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3]的区域发展模式,并最终形成了肉类加工、粮食加工、饮料制造、果蔬加工等食品工业主产业链。目前,漯河市拥有临颍县、舞阳县、沙澧、淞江、东城、经济技术6个省级产业集聚区,总规划面积86.06平方千米。截止到2010年7月份,入驻企业653家,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24个,居全省第八位。1~6月份,漯河产业集聚区平均投资额居全省第一位,6个省级集聚区累计完成总投资117.9亿元。漯河市政府高度重视产业集聚区发展,本着“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的原则,在管理机构设置、投融资平台创建、项目引进等方面大胆创新,在机制上建立了三层运营管理机制,在促进集聚区发展上大力推行“飞地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漯河模式”。目前,产业集聚区已经成为漯河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六)规范生产管理,坚守“食品安全”生命线食品安全是食品工业健康发展的最重要的生命线,漯河始终把食品安全体系建设作为各项工业的重中之重。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法规、条例、标准和管理办法,通过抓原料基地建设加大对食品源头污染治理的力度,通过抓“放心食品工程”建设加强对食品加工、流通、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通过抓“生态宜居名城”建设优化食品工业安全的大环境。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市、县两级无公害蔬菜市场准入制度。加强检验检测机构建设,建立了328个涉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和站点,形成了市、县、企业、市场四个层次的食品安全网络体系。全面建立漯河食品安全信息与监测系统,全面开展食品工业ISO(质量认证)体系、TQM(全面质量管理)、HACCP(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等体系建设。各食品企业把安全质量作为打造名牌的基石,建立健全质量监控机制,广泛开展安全质量竞赛活动。逐步形成了政府、社会、企业布局合理、分工明确的食品安全体系。全市共发布66个农业地方标准,参与制定、修订与食品有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39项;经省级无公害产地认定的种养基地228个,国家级认证的农畜产品91种,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数量居全省前列。[4]在食品安全方面也创出了一个“漯河品牌”,为食品工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三漯河食品工业集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食品工业层次较低,产业结构有待改善农业资源利用层次低、产业覆盖面窄。产业层次较低,漯河市食品工业中粮油加工、屠宰及肉类加工等产值占食品工业产值的60%以上,深加工、精加工的产品数量不多。而粮食和肉类加工中,以小麦、生猪占绝大比重,其他种类农业资源利用率较低。食品工业除了肉类加工之外,其他产品如面粉、方便面、糕点、饮料等产品精深加工度不高,大部分产品属于初级加工产品,单一产品多,系列产品少,产业链条短,缺乏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产品。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行业龙头较少。除了双汇集团一枝独秀,规模大、效益好、后劲足,大多数企业都是小规模经营,规模小、经营差、缺乏发展后劲,整体上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比较少,大多数企业的管理和技术落后,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方式较为普遍。此外,有相当部分食品企业属订单生产和季节性生产,生产的连续性不强。品牌的示范效应和带动效应不能充分发挥,不足以支持把“大厨房”产业做强做大。(二)产业链建设尚不完善,原材料供应、配套设施生产有待发展食品工业对原料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漯河食品工业的原料基地建设较为滞后,在原材料供应上很大程度依赖于从外购进。由于市场供应波动及价格上升,生产经营容易受到较大的影响。漯河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对猪、牛、鸡以及牛奶等原材料的需求非常大,传统的分散养殖已经不能满足需要。近几年,漯河狠抓原料基地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食品工业与原料基地之间的产业链尚未真正形成,企业与农户之间尚未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和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分散在千家万户的农业生产提供的原料在品种、质量、数量、安全上远不能适应现代食品工业发展的要求。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将带动相关配套产业的飞速发展,配套产业蓬勃发展也会进而促进食品产业的优化升级,形成良好的互动效应。在食品工业飞速发展的带动下,包装、材料、食品机械等食品工业配套产业也有了长足发展。但是,目前漯河还处于单向带动阶段,食品配套产业层次较低、发展滞后,基本上都是生产企业自己发展包装、材料、物流、品牌设计等产业链环节,没有形成功能完备、分工合作、协调发展的综合配套产业体系,仅仅是被动地紧跟食品产业发展,对食品产业发展的巨大推进作用还没有发挥出来。随着产业体系的日趋成熟,一些专业环节将会以模块化方式独立出来,提高专业化水平,促进食品产业发展,加快升级步伐。(三)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投融资问题有待破解随着产业发展的推进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现代食品工业已经属于典型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当前,漯河食品工业发展已到了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食品工业发展方式的新阶段,这就需要更大规模的产业资本。但是漯河市资金供给远远小于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大部分中小食品企业都深陷“融资难”的困境中。企业获取资金、信息、技术、人才和各类服务的渠道不畅,又缺乏必要的流动资金,很多中小企业发展停滞不前。由于金融市场结构较为单一,金融创新产品较少,广大中小企业因信用度低,难以获得金融机构的直接资金支持。而部分粗具规模的食品企业虽然得到了银行的资金支持,但相关融资成本较高,降低了了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在我省5个市享受老工业基地改造和54个县(市)享受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及“黄淮四市”优惠政策时,漯河市没有享受到政策优惠,进一步加大了资金筹措的难度。(四)企业发展内力不足,经营者素质有待提高漯河市大部分中小企业产权制度落后,仍是个体制、合伙制,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是家族式经营,企业产权主体单一,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生产决策追求短期效应,缺乏长远规划;营运管理混乱,缺乏科学系统性。部分中小企业管理水平整体素质不高。当今,企业发展对企业经营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漯河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使企业经营者素质与企业发展要求的差距再拉大,除双汇、澳得利等少数企业外,大部分企业领导人在观念和知识层面偏低,在企业发展的关键阶段因循守旧,错失发展良机,一些企业领导人由于担心失去对企业的控制权,而对通过重组、合作、引进战略投资者、上市融资等手段加快企业发展犹豫不决,致使企业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陷入困境。一些中小食品企业仍然沿用传统小生产管理方式,小规模分散经营,企业管理和经营杂乱无章,致使产品质量稳定性差,企业很难上规模上档次。在食品工业发展日趋成熟、规范的今天,产品研发、市场开拓、品牌塑造、资金筹集、资本运营,都需要高素质的企业管理和经营人才,缺乏高素质人才将成为漯河食品工业发展的一大瓶颈。(五)区域消费市场狭窄,消费大市场有待培育建立食品消费基地是漯河建设“中国食品名城”中较为薄弱的环节,总体上看,漯河还没有形成一个食品和餐饮的区域消费大市场,品牌概念也仅仅是在双汇、澳得利等企业建立起来的产品概念上,而打造食品消费基地,把漯河建设成为全国美食名吃集散地,打造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是漯河提升城市品位、建设食品名城的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当前促进漯河食品工业结构升级的一个重要推动力,漯河在这方面还没有形成特色。四推进漯河食品工业集聚发展的策略建议(一)以市场为导向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努力打造食品行业知名品牌不断完善种植、养殖—初加工—深加工—消费等食品产业链条,大力发展配套产业和食品服务业,不断提高食品产业的附加值;做好产业布局规划,依托现有产业布局,合理规划,推进同类食品工业向园区集中,通过引进产业投资者、商业地产商等手段提升园区建设层次,促进企业集群化发展;做好技术体系规划,大力支持企业加快各级技术中心建设,引导企业整合技术资源,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食品工业的步伐,增强开发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建设“中国食品名城”离不开食品名企,打造“中国食品名城”必须有一批能体现漯河地方特色,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名牌来支撑。要做好企业发展梯队规划,明确食品工业企业发展的第一、第二、第三梯队,支持培育更多的行业名牌企业。在招商引资中要避免引进与区域内龙头企业对抗竞争抢资源的企业,建立良性竞争、相互促进的区域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鼓励优势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鼓励各行业内的优势企业不断提高经营水平,培育核心竞争力,在资金、政策上要给予优势企业大力支持,在企业发展的关键时刻要帮助企业过资金坎、规模坎、技术坎,支持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二)加快原材料基地建设,推动发展食品工业配套产业积极推进原材料基地建设,做好区域规划。结合产品情况,综合考虑区域内的主导产业、资源优势、交通条件等因素,通过政策扶持和市场导向,引导区域间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板块产业格局;以企业为主导,积极引导基地发展围绕大型企业展开,促进企业与基地间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支持企业投资建设高起点、高标准的现代化原材料基地;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在原材料基地建设中要大力推进标准化,积极探索“公司+基地+标准化”的发展模式,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和农民职业化,真正把原材料基地建设成为食品工业企业的“第一车间”。通过推进食品工业园区化,促进配套产业加快发展发展步伐。围绕重点企业建立专业化食品工业园区,建立各具特色的南、中、北三大食品产业聚集区,打造食品产业集聚平台,类似产业集聚能够有效促进配套产业发展,形成食品工业与配套产业互相促进的发展态势;推进企业间专业化分工协作,鼓励中小企业围绕龙头企业进行专业化生产,鼓励企业按照产业链的不同环节进行专业化分工协作,完善食品产业配套体系;继续延伸产业链,在下游发展相关食品机械、包装、物流业等,在上游发展养殖业、饲料业等。构建完善的食品工业配套产业,打造一批强势的专业化配套企业。(三)推进金融领域创新,优化中小企业投融资环境一是打造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建立食品企业信用记录备案制度,构筑食品行业诚信数据网络,加大信用执法力度,加强对失信行为的约束力,保证信用环境的形成和完善。二是规范发展信用担保机构。支持行业协会或保险机构建立食品产业政策性担保公司,探索组建融资租赁公司和中小企业互助会等中介组织,破解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三是解决食品企业贷款抵押难的问题,规范企业财产抵押登记工作,鼓励银行机构积极进行金融抵押、质押产品创新,“因物制宜”,开发信贷抵押新品种,开创银企合作新模式;四是要组建食品产业发展基金,支持具有一定的资金实力和产业发展经验的大型企业集团联合组建漯河市食品产业发展基金,通过吸收中小食品企业加盟和发行债券吸纳社会资金,为中小食品企业发展提供一个新的融资渠道,省、市两级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给予大力支持。(四)加快食品产业集聚,增强食品工业发展后劲根据各地资源优势,建设一批食品产业园区,重点开发建设粮食产品深加工、畜产品深加工项目、生态食品加工项目,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性质的特色食品工业园区。通过发展食品园区,吸引国内外大型食品企业集团和高新技术食品企业入园,不断促进新的产业聚集,形成新的食品产业链条。以中国(漯河)食品工业园、双汇工业园、市直食品工业园等为依托,对现有的园区进行整合、扩容、提升,搭建产业集聚平台,营造产业集聚的环境。在食品工业园区的建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程项目奖励办法
- 刑事诉讼法复习重点
- 10《往事依依》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教学课件(统编2024版)
- 课时分层精练(三十)
- 专题57二次函数(全章直通中考)(培优练)-2023-2024学年九年级数学下册全章复习与专题突破讲与练(苏科版)
-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数学
- 浙江省钱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数学试题2
- 广东省佛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生物
- 大班交通安全教育教案20篇冬季
- 4S店装修招标项目说明书
- 农产品质量保证金协议书
- 福建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招聘笔试真题2022
- JJG(交通) 173-2021 钢质护栏立柱埋深冲击弹性波检测仪检定规程
- 【我国公务员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000字(论文)】
- 夫妻离婚协议书电子版
- 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 -坦桑尼亚-20240529-00493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全书综合测评(解析版) 同步练习
- 2024年保密教育线上培训考试题目含答案【模拟题】
- 风电项目居间合同
- 2024年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完美版
- 中西医方法论比较研究兼论中医的科学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