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会计职业道德缺失主体的个性心理特征_第1页
论会计职业道德缺失主体的个性心理特征_第2页
论会计职业道德缺失主体的个性心理特征_第3页
论会计职业道德缺失主体的个性心理特征_第4页
论会计职业道德缺失主体的个性心理特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会计职业道德缺失主体的个性心理特征

[摘要]本文从会计心理学的角度,运用相关理论和原理,结合相关调查数据,从剖析会计主体个性心理特征的视角来解释和总结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会计心理,分析发生会计行为异常的心理动因和影响因素,探索个性心理特征和不良会计行为之间的关系,以期提炼解决的办法,使会计工作人员能够对自身心理有一定了解,达到能够自我矫治不良心理状况,规避会计违规行为发生的目的。

[关键词]道德失范;个性心理特征;气质;动机;需要

近年来,随着经济、文化、价值观等社会因素的急剧变化,人们面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会计是微观经济活动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管理环节。会计人员由于职业特点,其心理体验往往会以其特有的方式表现出来。长期以来,相当部分的会计人员由于心理压力而产生心理障碍,而这一问题至今仍未引起社会的重视。换句话说,社会关注的更多的是会计职业的实用性和功利性——外在表现为会计职务、职称、资格证书和报酬等方面,从而忽视了会计人员的深层心理问题。

本文从会计心理学的角度,运用相关理论和原理,结合相关调查数据,从剖析会计主体个性心理特征的视角来解释和总结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会计心理,分析发生会计行为异常的心理动因和影响因素,探索个性心理特征和不良会计行为之间的关系,以期提炼解决的办法,使会计工作人员能够对自身心理有一定了解,达到能够自我矫治不良心理状况,规避会计违规行为发生的目的。

一、个性心理特征的内涵及研究意义

个性是指一个人“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性心理特征(如能力、气质、性格),它是通过自身的行为表现出来的;二是个性心理倾向性(如动机、需要、兴趣),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

会计人格,即会计个体在财会实际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气质、性格等一系列心理特征的总和。

日常工作中,会计不但要面对最原始、最枯燥但又最能反映单位经营状况的会计信息,干着默默无闻的工作,而且,还要与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审验纷繁复杂的各类票据凭证,接受咨询,听取意见,做出处理。在这个过程中,会计人员主要是与人打交道的,限于职业而面临特定的人际关系群。各种压力源形成的合力,使得不少会计个体左右为难,由此极易形成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进而导致人格异化。而这一危害的后果往往是某些会计人员不能坚持原则,缺乏诚信,甚至做假账,化公为私;同时,由于会计信息严重扭曲和失真,使国家宏观经济决策失去依托,势必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可见,会计人员在工作中也有个丰富多彩的会计心理问题。随着会计实践活动外延的扩大,会计个体的心理活动及心理现象日趋频繁、复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心理活动及其变化趋势,有其独特的性质,因此有必要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和解释会计心理现象。对会计群体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研究探索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分析会计行为,防范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现象的产生。

二、会计职业道德缺失主体的个性心理特征剖析

(一)会计职业道德缺失主体的气质、性格分析。心理学把人的个性气质类型划分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四类。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把人的性格分成:外向型和内向型两大类。据有关专家调查,会计从业人员的个性特征多为黏液抑郁质,粘液质的人是以情感发生缓慢、内蕴、平静,动作迟缓、稳重易于抑制为特征。偏于这一类型的人大都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情感不易外露,沉默寡言,善于忍耐,注意力不易转移,具有内倾性,偏内向型性格,其人格多具有腼腆、内向、怯懦、敏感、压抑、不易沟通等特点。故大多数会计违规犯罪一般都比较隐蔽、不易被发现。

会计的行业要求和特点也铸造了会计人员敏感、多疑、感情细腻脆弱、情绪极易受暗示等鲜明的个性和职业特征,使会计群体养成了处事谨慎、精于心计和善于私案的职业品格。此类个体,他们情绪体验的方式较少,也极少外露自己的情感,但内心体验却相当强烈。(一般来说,此类情绪在女会计人员中较为常见,这可能与生理特点有一定的关系。)由此极易形成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进而导致人格异化。而这一危害的后果往往是某些会计人员不能自我调节、导致抑郁、多疑、善变、焦虑、易受伤害等,从而使个体情绪的外部表现呈现出明显的抑郁性和内心冲突性,以至于最后不能坚持原则,缺乏诚信,甚至做假账,化公为私,导致会计信息严重扭曲和失真,使国家宏观经济决策失去依托,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

(二)会计职业道德缺失主体的能力分析。会计能力是财会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工作效率高低的个性心理特征。会计个体的基本能力可分为认知能力和应变能力两种。基本的认知能力是指在财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敏锐的观察力、高度的注意力、再造想象的能力、丰富的联想能力,以及优良的思维能力等认知方面的能力;应变能力是会计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和核心体现。但在财会实践中,会计人员往往只具备其中的一种或几种,而任何以一种单一的认知能力的作为都是有所欠缺的。我们的会计人员普遍缺乏其本职工作所需要的应变能力,不能使它们共同参与、有机结合,审时度势地发挥出高效率,从而无法顺利实现财会的目的。还有不少会计人员甚至业务知识贫乏或老化,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知之甚少,专业技术能力较差,职业胜任能力明显不够;有些在工作中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记账不符合规范,账簿混乱、账账不符、报表挤数等,实践中由于会计人员会计能力欠缺,而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并不少见。会计能力的欠缺大大降低了会计工作效率和会计工作质量,违背了职业道德的要求,引发了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的产生。

(三)会计职业道德缺失主体的动机、需要分析。心理学研究指出当人意识到自己的需要时,这种需要就变成了人的活动动机,所以人类所有行为的产生都有其深层的需要和动机。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的需要划分为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

1.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是维持个体生存、稳定的基本需要,在人类的所有需要中它是最低级、最优先的,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人就会感到威胁和恐惧。然而现今财务制度流行“一支笔”控制的监督方法,面对这样的“一支笔”的监督权威,会计人员与法人单位的契约关系和上岗合同时常面临危机,使会计人员的生理和安全需要受到威胁,所以财会人员为保自身的安全,往往出现一种“惟命是从”的心理,于是不管领导人的意见是否正确,完全看领导的眼色行事,毫无自己的原则立场。因此丧失了应有的责任感,使会计监督徒有虚名。而“吃喝玩乐”引发的会计犯罪动机更是生理需要恶性膨胀的结果。

2.爱和归属的需要是在生理和安全需要满足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要求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隶属于某一群体并在群体中享有地位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是希望有稳定的地位,得到他人高度评价,受到他人尊重并尊重他人的需要。不可否认,大多数会计人员由于对单位的归属感,对领导的依附性、对群体的趋同性,更由于近些年来财务监督机制弱化,无形中使一些会计人员感到了群体的“压力”,于是自然“顺应”了群体,看到左邻右舍怎么办,自己也跟着办。产生了从众心理、求和心理、畏惧心理等。这些错误的归属需要为其造假犯罪的动机提供了借口,从而引起了一系列职业道德失范行为。3.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人希望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理想的需要,也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而一部分会计人满怀抱负,但太急于实现自我价值,这种高层次需要的畸形发展也会引发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失范。

(四)会计职业道德缺失主体的兴趣分析。根据职业性向理论(CareerOrientation)和霍兰德的观点:一个人的职业兴趣会极大影响其职业的适宜度。当他从事的职业与其兴趣相吻合时,就可能发挥最佳水平,易于做出成就;反之则可能感到极不适应或者毫无兴趣,即使取得一定成绩也难以获得成就感。在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理论中显示传统型的人比较适合从事财会行业。而有的人(如艺术型)则不适于从事财会工作,性格决定他们会在与外界的对立冲突中遇到强烈的挑战,出现各种观念的冲撞,造成职业适应感差和职业成就感缺失,从而不热心财会事业,工作马马虎虎,得过且过,无意识间造成了会计职业道德的失范。

(五)会计职业道德缺失主体的认知偏差分析。心理学中的认知包括对自我的认知、对他人的认知以及对环境的认知。

1.自我认知。心理学家谢弗尔森认为一个具有自我同一感的人能清醒地知道自己是谁,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以及自己的奋斗目标是什么。而自我同一感紊乱、对他人和环境存在认知偏差的人往往会对社会现实抱有不满的心理情绪,还伴有个体内心的苦闷、孤独、自卑等感觉与情绪。在有些会计人员身上就表现出主体的价值取向退至利己、自我中心的惟己失衡态,丢弃“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信念,认同“腐败有理”的自我导向;放弃人性善的信仰,将价值判断转向对人性恶的认同,走向极端自我的偏执态。如:认为“人都是自私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或表现出对负向信息的敏感,延至对负向信息的认同,因为其内心深处,对自己的关注重于对他人、对群体、对社会的关注,所以,其为公众服务的信念从根基上就是不牢靠的。此类会计人员本来就对自我没有理性的认知,属于对自我、是非、善恶的昏识者。

2.对他人的认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新旧体制的交替过程中,社会分配不公,也使得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这种经济富有条件的差异,人们在横向联系的视野中产生了差异感,这在心理学上主要表现为目标、忧虑失衡,对他人的认知失衡,产生了严重的攀比心理。继而是把握人生目标和法律、道德的天平开始失衡。通常的会计违法犯罪行为都有过这种心理过程。尤其是女性财会人员,由于爱面子、慕虚荣,盲目攀比,看到社会上的大款、富姐,心理上不平衡,嫉妒心理作祟,思想观念出现偏差,于是就铤而走险,迈出了罪恶的脚步。

3.对环境的认知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常常处于从属性地位,而会计地位的从属性,有又常使个体一些合理化建议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就势必挫伤会计人员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个体在“位卑而言轻”的体验中,易产生压抑感和自卑感,从而对会计职业的认知出现了偏差,即出现了职业自卑感,对会计职业的错误认知会令他们认为会计职业社会地位低,工作不如他人理想,报酬不如他人高。从而表现出脆弱,情绪消沉,精神抑郁,一旦他们受到挫折和打击时,往往心灰意冷,不敢坚持原则,并逐渐丧失工作热情。另外,我国加入WTO后,西方的社会文化观念进一步渗透到我们的社会文化生活中,会计行业的职业环境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我们的会计人员对会计环境的认知还停留在上世纪80、90年代,缺乏与时具进的创新、改革、学习的精神,导致心理失衡,引发了焦虑、不安、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的产生,即出现了所谓的“社会转型综合症”,也就难免出现职业道德失范现象。

三、防范会计职业道德缺失主体的人格个性变异,及时自我调节的措施

在我国,会计是一个拥有上千万人的的庞大职业群体,肩负着国民经济核算,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税利上解和降低费耗,节约开支的重任,履行会计监督,促进廉政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这个庞大的职业群体的个体人格如果长期处于不稳定或矛盾状态中,不可避免会陷入抑郁或焦急的压力中,使个体萎靡不振,导致心理疲劳,影响身心健康。提倡会计个体自我心理调控,进行研究、开发和优化会计个性人格,对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促进经济建设都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笔者认为要加强会计主体的个性人格的调整修炼,不妨从如下几点着手:

1.保持人格独立性。这既是自尊的需要,又是恪守财会职业道德的前提。会计人员必须克服从属人格意识,要强化自身本体人格的正向效应,保持独特气质、风格,不要曲意改变本体人格。

2.强化人格同一性。人格同一性,要求个体人格在时序上一致,在空间上连续,从而达到时间和空间上的统一,克服人格矛盾状态。当然,在目前复杂的经济环境中财会工作人员常处于种种矛盾状态下,要保持个体人格的同一性.往往很难做到。这就要求个体不趋炎附势,不随波逐流,不说违心话,不做违心事,加强自我的人格磨练,矫正人格缺陷。

3.完善主体人格。会计人员应确定并完善自身的本体人格,建立稳固的心理结构,塑造正面人格形象。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人们的理解和尊重,得到社会的重视。

4.进行自我心理暗示。对于存在人格缺陷的会计人员,可采用自我心理暗示的方法进行矫正。自我暗示的作用,在于训练个体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恢复人格尊严。比如可首先找出自身人格缺陷的各个方面;其次确定缺陷的主次顺序;然后在行为上时刻把握矫正的具体内容,达到纠正人格缺陷的目的。

5.加强心理咨询与治疗。对于人格严重缺陷的会计人员,可通过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来逐步矫正。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