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教程一、二册语法点_第1页
汉语教程一、二册语法点_第2页
汉语教程一、二册语法点_第3页
汉语教程一、二册语法点_第4页
汉语教程一、二册语法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语教程》第一册(下)词汇语法讲解

有(一)点儿忙

“有(一)点儿”,表示稍微、略微的意思(多用于不如意的事情)

我最近有(一)点儿忙。

这个箱子有(一)点儿大。

主谓谓语句(1)

主谓词组作谓语,说明或描写主语的句子叫主谓谓语句。例如:

(1)A:你身体怎么样?

B:我身体很好。

(2)A:她工作忙不忙?

B:她工作不忙。

大主语谓语(P)

(S)主语(S)谓语(P)

我身体很/好

她工作很/忙

怎么问(4):选择问句(……还是……)

估计答案有两种以上的可能性时用选择疑问句提问。例如:

(1)A:你的车是新的还是旧的?

B:我的车是新的。

(2)A:她明天去还是今天去?

B:她明天去。

(3)A:他学习中文还是学习英文?

B;他学习中文。

怎么问(5):省略问句(……呢)

省略问句有两种用法:

1、在没有上下文的情况下,问的是处所。例如:

(1)我的书呢?(=我的书在哪儿?)

(2)我的自行车呢?(=我的自行车在哪儿?)

2、有上下文时,语义要根据上下文判定。例如:

(1)A:这是谁的包?

B:我的。

A:那个呢?(=那个包是谁的?)

B:我朋友的。

(2)A:你是哪国人?

B:我是英国人。你呢?(=你是哪国人?)

A:我是日本人。

“有”字句

“有”字句可以表达领有。

“有”字句的肯定式:A+有+B;否定是:A+没有+B

(1)A:你有汉语书吗?

B:有。

(2)A:你有没有姐姐?

B:没有。

询问数量:“几”和“多少”

询问者估计被问的数量在1—10之间时,用“几”;估计在10以上或难以估计时用

“多少例如:

A:你吃几个?

B:我吃一个。

A:你换多少?

B:我换五百美元。

数量词组:“数+量+名”

汉语隶属两次作名词得定语,表达事物的数量。每种事物都有相应的计量单位(量词)。

例如:

五口/个人;一位/个老师;两本书;三辆自行车;四件毛衣;一张照片;三支笔;十

五个本子。

改错句:

1、我们班有十八个留学生们。

2、谁是你们的老师吗?

3、我有一本汉语词典。

4、我们的学校是很大。

5、你有没有一个中国朋友吗?

6、我明天下午有上课。

7、你爸爸做什么的工作?

8、都我爸爸妈妈是老师。

我很少看电视

句中的"很少"是"不常"的意思。

“很少”可以在句中作状语。如可以说:很少吃馒头,很少看电视,很少看电视。但

“很多”不能作状语。不能说:★很多吃米饭,很多看电视。

时间词语作状语

时间词语作状语,可以放在谓语前面作状语,也可以放在句子前面。表示动作行为的时

间。例如:

(1)A:你晚上做什么?

B:我晚上做练习。

(2)A:下午你常去哪儿?

B:我常去图书馆。

“还是”和“或者”

“或者”跟“还是”的不同用法是:

“还是”用于选择问句。

(1)A:你吃馒头还是吃包子?

B:我吃馒头。

(2)A:你上午去还是下午去?

B;下午去。

“或者”多用于陈述句。

(1)A:星期天,你做什么?

B:我常常在宿舍看书或者跟朋友聊天。

(2)晚上我常常听音乐或者看电视。

动作的进行

动词前边加上副词“在”、“正在”、“正”或句尾加“呢”,表示动作的进行。“在”、“正

在”、“正”也可与“呢”同时使用。例如:

A:麦克正在做什么呢?

B:他正在玩电子游戏呢。

A:你在做什么呢?

B:我在听录音呢。

A:他们正做什么呢?

B:他们正上课呢。

“正”重在表示对应某时间动作的进行。“在”重在表示动作进行的状态。“正在”兼指对应

某时间与动作进行的状态。

有的动词不能和“正”、“在”、“正在”搭配。这些动词是:是、在、叫、有、来、去、

认识等。不能说:★正在是留学生呢。

双宾语句

汉语有些动词可以带两个宾语,第一个叫间接宾语,一般指人。第二个宾语叫直接宾

语,一般指事物。但能带双宾语的动词比较少,多数动词不能带双宾语。可以带双宾语的动

词有:教、给、借、还、问、回答、告诉等。

(1)王老师教我们课文和语法。

(2)玛丽给我一本英文杂志。

(3)我问老师一个问题。

询问动作行为的方式:怎么+动词

“怎么+动词”的形式用来询问动作行为方式或方法,请求对方说明“怎么”做某事。

例如:

(1)A:咱们怎么去?

B:汽车去吧。

(2)A:你怎么去大使馆?

B:我坐车去。

动作行为的目的和方式的表达:连动句

谓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或动词词组组成的句子叫连动句。

1、表达动作行为的目的:“去/来+(什么地方)+做什么”

(1)他明天去上海参观。

(2)我来中国学汉语。

2、怎么做某事

(3)我们坐飞机去上海。

(4)你用汉语翻译者句子。

改错句:

1、她借书去图书馆。

2、我们跟中国同学说话用汉语。

3、我找王老师去办公室。

4、你去看电影哪儿?

5、我们都学习汉语来中国。

6、珍妮去上海坐火车。

动词重叠

汉语表达动作时间短、尝试、轻微等意义时,用动词的重叠形式:V+V。使用这一格式

时,说话的语气显得轻松、随便,一般用于口语。

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是“AA”式或“A—A”式;双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是“ABAB”

式,中间不能加“一例如:

AAA-AABAB

试试试一试预习预习

听听听一听复习复习

看看看一看

(1)你看看这本辞典合适不合适?

(2)你听听这个句子是什么意思?

(3)我试试这件衣服,可以吗?

如果动词所表达的动作已经发生或完成,重叠形式是:“A+了+A”和“AB了AB”。例

如:

A了AAB了AB

试试——试了试复习一一复习了复习

看看——看了看预习一一预习了预习

“有”、“在”、“是”等不表示动作的动词不能重叠使用。

表示正在进行动作的动词不能重叠。不能说:★我正在听听录音呢。

又……又……

“又……又……”用来连接并列的形容词、动词或动词词组、形容词词组。表达两种

情况或状态同时存在。例如:

(1)这件衣服又好又便宜。

(2)我们的教室又安静又干净。

(3)那个箱子又小又旧。

“一点儿”和“有(一)点儿”

“一点儿”可以做定语。例如:

(1)他会一点儿汉语。

(2)请给我(一)点儿水。

“有(一)点儿”作状语,多用于表达不如意的事情。

(3)这件有(一)点儿长。

(4)那件颜色有(一)点儿深,有没有浅一点儿的?

改错句:

1、你试试的这件衣服怎么样?

2、我觉得写写汉字很难。

3、这课课文一点儿难。

4、我去商店买买一件衣服。

5、这件衣服一点儿深颜色,我不喜欢。

6、你应该写信给你妈妈。

名词谓语句

名词谓语句是名词、名词词组、数量词、时间词等作谓语的句子。名词谓语句的语序是:

主语(S)+谓语(N)o意思是“A是B”,但谓语前不用“是:否定句用“不是+名词(N)”。

名词谓语句表达时间、价格、日期、数量、天气、年龄、籍贯。例如:

(1)A:今天几号?

B:今天十月八号。

(2)A:今天星期几?

B:今天星期二。

(3)A:苹果一斤多少钱?

B:一斤六块五。

(4)A:小马二十岁。

怎么问:疑问语调

陈述句只要带上疑问语气就构成一个疑问句。例如:

(1)你的生日是十月十八号?

(2)你今年二十岁?

(3)他也参加?

改错句:

1、你学习汉语在哪儿?

2、姐姐送我一个汉语词典。

3、我们公司有三十二职员。

4、你买不买一本《汉英词典》?

5、晚上我的房间一点儿冷。

时间的表达

1、时刻的表达

汉语表达时刻的词语是:点(钟)、亥k分等。问时刻要说:现在几点?例如:

A:现在几点?

B:现在八点。

8:00八点

8:05八点零五分

8:15八点一刻〃1点十五分

8:30八点半〃1点三十分

8:45八点三刻〃1点四十五分/差一刻九点

8:55八点五十五分/差五分九点

2、汉语表达时间的顺序是从大的时间单位到小的时间单位。例如:

年、月、日、点钟、分

1949年10月1日

1999年10月25日上午八点二十分

3、表达时间的词语在句子中可以作主语、谓语、定语和状语。例如:

(1)现在八点二十。

(2)今天星期五。

(3)我看晚上七点一刻的电影。

(4)我明天上午有课。

4、句子中如果既有地点状语又有时间状语时,时间状语常常放在地点状语之前。例如:

(1)我们晚上在宿舍看书。不说:★我在宿舍晚上看书。

(2)去年我在北京学习。不说:★我在北京去年学习。

使令意义的表达:兼语句

汉语表达“让某人做某事”的意义时,用兼语句。兼语句的谓语由两个动宾词组构成,

前一个动词的宾语又是第二个动词的主语,兼语句的前一个动词常常是“请”、“叫”、“让”

等有使令意义的动词。

兼语句的语序是:主语+使令动词(叫、让、请)+兼语(宾语/主语)+动词+宾语

代/名动词1宾语/动词动词2宾语

(我)^清你们谈、,k谈、,k自己的问好

老师叫大家回答问题

公司派他来'I'M

我想请一个老师教田法

改错句:

1、老师给我们去参观。

2、我非常感兴趣书法。

3、她请我吃饭去饭店。

4、老师说他下午有事,他叫我不去他那儿。

5、我们去香港坐飞机。

6、请明天你来我的宿舍吧。

方位词:

表示方向位置的名词叫方位词。汉语的方位词有:

东西南北前后左右下里.外

一边东边西边南边北边前边后边左边后边上边下边里边外边

方位词跟名词一样在句中作主语、宾语、定语或中心语。例如:

(1)里边儿有个人。

(2)邮局在学校西边儿。

(3)图书馆里边儿有很多阅览室。

(4)左边的椅子是我的。

(5)前边儿的学生是我们班的。

方位词作定语时后边要用"的二例如:

外边儿的教室里变得房间前边儿的同学

方位词作中心语时,前边一般不用"的工例如:

教室里边学校里边邮局里边

方位词“里边”和“上边”的用法。“里边”和“上边”和前边的名词结合时,“边”常

常省略。

(1)屋子里有很多人。

(2)桌子上有很多书。

在国名和地名后,不能再用“里”。

不能说:★在中国里★在北京里

存在的表达

1、“在”表示某事物的方位和处所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在+方位词/处所词语

名词在方位/处所词

邮局在东边

洗手间在那边

玛丽在教室里(边)

2、“有”表示某处存在某人或某物

方位词/处所词+有+名词(表示存在的人或物)

处所词语(没)有事物名词/数量名词组

学校里边有邮局

邮局旁边有一个商店

门前有很多自行车

我的宿舍里没有电话

3、当知道某处有某人或某物时,要求确指某人是“谁"、某物是“什么”时,用:

方位词/处所词+是+名词

处所词是事物名称

这个包里是什么东西?

这个包里是书和词典

玛丽前边是麦克

多....?

汉语用“多+远/高/达/长?”询问时间、年龄、高度、距离、重量等。

间距离:

A:从学校到博物馆(有)多远?

B:有五六公里。

问高度:

A:你多高?

B:一米七八。

问年龄:

A:小王多大?

B:他二十岁。

介词“离”、“从”、“往”

介词“离”、“从”、“往”都可以和处所词一起在动词前边作状语,表示动作地点、起点、

方向等。

表示距离:离+处所词

北京离上海1462公里。(上海离北京1462公里)

表示起点:从+方位词/处所词/时间词

(1)他从美国来中国。

(2)我们从八点开始上课。

(3)玛丽从学校去大使馆。

表示方向:往+方位词/处所词

(1)从这儿往东走。

(2)我要往那边去,你呢?

(3)往前一直走就是邮局。

改错句:

1、博物馆是马路的东边。

2、你喝咖啡或者喝茶?

3、我们学校的图书馆很多中文书。

4、我的宿舍里在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

5、请问,邮局是哪儿?

6、我们班有十七、十八个学生。

7、桌子上有一些书。

8、今天的天气一点冷。

能愿动词:

能愿动词表达能力、要求、愿望和可能等。如“会”、“要”、“想”、“能”、“可以”等。

能愿动词放在动词前边。否定是要用"不"。带能愿动词的句子正反问句的形式是并列能愿

动词的肯定式和否定式而不是动词。能愿动词不能重叠使用,词尾也不加“了”。

以下分别介绍一下几个能愿动词的用法。

1、会

表示有能力作某事,否定时用“不会+动+名”。例如:

(1)她会说汉语。

(2)A:你会打太极拳吗?

B:我不会打太极拳。

不能说:★你会打不打太极拳?

2、想

表示愿望、打算和要求。例如:

(1)很多外国学生想来中国留学。

(2)你想不想学太极拳?

不能说:★你想学不学太极拳?

3、要

表示要求做某事。否定时用“不想”或“不愿意”;不说“不要”

(1)A:今天下午你想不想去商店?

B:我要学太极拳,不想去商店。

应该、必须;否定用“不要”或“别”,表示劝阻。例如:

(2)请大家不要说话。(请大家别说话。)

4、能/可以

表示有能力或有条件作某事。否定用:不能。

(1)她今天不能上课。

(2)你可以用汉语说。

表示情理上允许或环境许可。例如:

(3)A:下午你能跟我一起去吗?

B:对不起,我有事,不能跟你一起去。

注:会、想、要

会:作动词用时,表示熟悉某种技能。

她会英语,不会法语。她会电脑。

想:作动词用时表示“思考”、“考虑”、“想念”的意思。例如:

你们想想这个问题怎么回答。

我有点儿想家。

要:动词。表示“希望得到例如:

A:你要什么?

B:我要一个胶卷。

A:你要点儿什么?

B:我要一杯咖啡。

改错句:

1、你想买不买词典?

2、我去图书馆要看书。

3、晚上他能去跟我一起。

4、这件衣服太贵了,我不会买。

5、她头疼,发烧,不会上课。

6、你能去不去旅行?

状态补语

状态补语是指动词或形容词后边用“得”连接的补语。

状态补语的主要功能是对结果、程度、状态等进行描述、判断或评价。状态补语所描述

和评价的动作行为或状态是经常性的、已经发生的或正在进行的。

(1)A:你每天起得早不早?

B:我每天起得很早。

(2)A:他太极拳打得怎么样?

B:打得很不错。(他太极拳打得很不错。)

(3)A:他说英语说得好吗?

B:说得很好。(他说英语说得很好。)

否定式:动词+得+不+形容词

(1)A:你星期天起得早吗?

B:不早。

(2)A:你汉语说得怎么样?

B:我汉语说得不好。

(3)A:他汉字写得好不好?

B:不好。(他汉字写得不好。)

正反疑问句:动词+得+形容词+不+形容词

(1)你今天起得早不早?

(2)她汉语说得好不好?

注意:动词有宾语时,带状态补语句子的结构形式是:动词+宾语+动词+得+形容词

(1)她打太极拳打得很好。

(2)她说汉语说得很好。

在实际交际中,句中第一个动词常常不说,变成主谓谓语句。例如:

(1)她打太极拳打得很好。——她太极拳打得很好。

(2)她说汉语说得很好。一一她汉语说得很流利。

改错句:

1、我说汉语不很流利。

2、麦克跑步得非常快。

3、他每天吃饭得很少。

4、田芳学习很努力,她英语说不错。

5、他每天锻炼得很多。

6、老师说话得比较慢。

改错句:

1、你想去不去公园?

2、对不起,我没有买中国地图给你。

3、她汉字写得好写得不好?

4、邮局的东边在银行。

5、我们都学习汉语在中国。

6、我们班有十六个同学们。

7、他们正在宿舍谈谈话呢。

8、他们坐火车去上海从北京。

9、明天早上我们出发学校。

10、她有点儿不舒服,今天不要去上课。

《汉语教程》第二册(上)语法点

语气助词“了”

1、语气助词“了”用在句尾,表示一种肯定的语气。有成句作用。说明在一定时间内某

一动作已发生或某种情况已出现。试比较下列两组句子:

事情发生前事情发生后

A:你去哪儿?A:你去哪儿了?

B:我去商店。B:我去商店了。

A:你买什么?A:你买什么了?

B:我买衣服。B:我买衣服了。

2、正反疑问句形式是:“……了+没有?”例如:

(1)A:你去医院了没有?

B:去了。(我去医院了。)

(2)A:你买今天的晚报了没有?

B:没买。(我没买今天的晚报。)

“还没(有)……呢”表示事件现在还没有开始或完成,含有即将开始或完成的意思。

例如:

(1)A:他回家了吗?

B:他还没有回家呢。

(2)A:他走了没有?

B:他还没有走呢。

3、动词前用“没(有”'表示否定意义时,句末不用“了:例如:

(1)我昨天没去商店。

不说:★我昨天没去商店了。

(2)她觉得不舒服,今天没有上课。

不说:★她觉得不舒服,今天没有上课了。

4、表达经常性的动作时,句尾不能用“了”。例如:

(1)每天早上他都去打太极拳。

不说:★每天早上他都去打太极拳了。

(2)她常来我家玩儿。

不说:★她常来我家玩儿了。

改错:

(1)、昨天我骑了自行车去书店。(连动式“了”1放在后一个动词之后。)

(2)、我们八点已经开始了上课。(宾语为动词时,前面的动词不能加“了”1。)

(3)、我今年九月来了中国学汉语。(连动式“了”放在后一个动词之后。)

(4)、我在大学里常常参加足球比赛了。(“常常”表示动作具有多次性、反复性,“了”表

示动作在某一定时间内完成,具有一次性特点。)

(5)、昨天下午我做练习了,预习生词了和复习语法了。(话题不变,中间不能用语气助词

“了”2,以免破坏句子的连贯性。)

(6)、我来中国以前喜欢书法了。(“喜欢”是表示持续性的精神性的动词,而此句的“了”

是“了”2,表示出现新情况。?)

动态助词:

1、动作的完成:动词(V+了)动词后边加上动态助词“了”表示动作完成。

A:你喝吗?A:你喝了吗?

B:喝。B:喝了。

A:你喝吗?A:你喝了吗?

B:不喝。B:没(有)喝。

2、“V+了”要带宾语时,宾语前要有数量词或其他词语作定语。例如:

(1)我买了一本书。

(2)他喝了一瓶啤酒。

(3)我吃了一些鱼和牛肉。

3、如果宾语前没有数量词或其他定语时,句末要有语气助词“了”才能句。句子的功能

是传达某种信息,以期引起注意。例如:

(1)我买了书了。(我不买了/你不要给我买了。)

(2)我们吃了晚饭了。(不吃了。/你不用给我们做了。)

(3)我喝了药了。(不喝了。/你放心吧。)

4、如果宾语前既没有数量词或其他定语,句末也没有语气助词“了”,必须再带一个动词

或分句,表示第二个动作紧跟着第一个动作后发生。例如:

(1)昨天,我买了书就回学校了。

(2)晚上我们吃了饭就去跳舞。(说话的时间是下午。)

5、在连动句中,第一动词后边不能有“了”。例如:

不能说:★他去了上海参观。应该说:他去上海参观(了)。

不能说:★他们坐了飞机去香港。应该说:他们坐飞机去香港(了)。

6、正反疑问句形式是:“了没有?”或“V+没(有)+V"。例如:

(1)A:你给妈妈打电话了没有?

B:打了。

(2)A:你吃药了没有?

B:没有吃。

(3)A:他来没来?

B:他没来。

(4)A:你看没看电影?

B:看了。

7、否定式是在动词前面加“没(有)”,动词后不再用“了:例如:

(1)A:你吃了几片药?

B:我没有吃药。

(2)A:你买了几张地图?

B:我没有买地图。

改错:

(1)他感冒了,昨天我去了看他。(连动式,“了”1放在第一个动词后。)

(2)昨天的作业我还没有做了。(否定式与“了”矛盾。)

(3)我看看了这本书,很有意思。(看看表示动作正在进行,与“了”1矛盾。)

(4)玛丽常常去了操场锻炼身体。(常常强调反复性、多次性,不能与表示一次动作的“了”

1搭配.)

(5)昨天晚上我没做了作业就睡觉了。(否定式与“了”1矛盾。)

(6)昨天我去了一个公园和去一个商店。(同一个话题,用一个“了”统领。?)

(7)昨天我吃了早饭就去教室。(“教室”后应该加“了”2,表示“了”动作的完成后紧

接着有新情况的出现。)

(8)明天他下了课就来我这儿了。(“明天”属于未发生,“了”用于新情况的出现。)

结果补语:

动词“完、懂、见、上、至I、成”;形容词“好、对、错、早、晚”等都可以放在动词的

后边作结果补语,表示动作的结果。

1、肯定式:动词+动词/形容词

(1)我听懂了老师的话。

(2)我看见玛丽了。他在操场打太极拳呢。

(3)今天的练习我做完了。

2、否定式:没(有)+动词+结果补语否定句的补语后要去掉“了工

(1)我没有听见你的话。

(2)这课课文我没有看懂。

(3)我没有看见你的词典。

3、正反疑问句形式是:“……了没有?”

(1)A:你看见了玛丽没有?

B:看见了。

(2)A:今天的作业你做完了没有?

B:还没做完呢。

(3)A:这个题你做对了没有?

B:没做对。

4、动词后边有结果补语又有宾语时,宾语要放在结果补语后边。例如:

(1)我定错频道了.不能说:★我定频道错了.

(2)我没看见你的词典。(不等于:我没看你的词典。)

5、动态助词“了”要放在结果补语的后边,宾语的前边。例如:

(1)我做错了两道题。

(2)我只翻译对了一个句子。

6、“上”作结果补语表示两个以上的事物接触到一起。例如:

(1)窗户关上了。

(2)请同学们合上书,现在听写。

7、“到”作结果补语表示动作达到了目的。例如:

(1)我找到王老师了。(2)麦克买到那本书了。

表示通过动作使事物达到某处,宾语为处所词语。例如:

(1)他已经倒到头了。(2)我们学到三十四课了。

表示动作持续到某时间。例如:

(1)星期六早上我睡到九点才起床。(2)我每天晚上都学到十一二点。

改错:

1、我学这本书完了。(动词后边有结果补语又有宾语时,宾语要放在结果补语后边。)

2、我已经做了完今天的作业。(动态助词“了”要放在结果补语的后边,宾语的前边。)

3、这个句子我不看懂,所以答不对了。(结果补语的否定式:没(有)+动词+结果补语)

4、这个问题我错了回答。(结果补语的肯定式:动词+动词/形容词)

5、昨天在书店我看了我们的同学玛丽。(缺少结果补语“到”,语义不清。)

6、现在能听老师的话懂了。(动词后边有结果补语又有宾语时,宾语要放在结果补语后边。)

7、明天我吃早饭就去买票。(买票时发生在吃早饭之后,用“了1”,表示第二个动作界跟

着第一个动作之后。)

8、我听了你在唱歌就来了。(“听了”改为“听到“听了”表示唱的动作结束了,“听到”

听了以后马上就来了。表示可能还在唱。)

结果主语:住

“住”作结果补语,表示通过动作结束或固定。例如:

(1)车停住了。

(2)你拿住这些东西。

(3)A:我的电话号码你记住了吗?

B:记住了。

时量补语:

表示动作或状态持续的时间时汉语用时量补语。询问要说“多长时间(了)?”时量补

语又表示时段的补语充当。汉语的时段词语有:一会儿、一分钟、一刻钟、半个小时、一个

小时、一天、一个星期、半个月、一个月、半年、一年等。

动词不带宾语时,时量补语放在动词后边。主语+V+时量补语

(1)她在语言文化大学学了两年。

(2)他在中国生活了一年。

(3)我每天都坚持锻炼一个小时。

动词带宾语(或动词是离合词)时,要重复动词,时量补语放在重复的动词后边:

主语+V+(了)+时量补语。例如:

(1)他游泳游了一个下午。

(2)他学汉语学了两个多月了。

(3)我写汉字写了半个小时。

宾语是人称代词时,时量补语要放在宾语后边。

(1)我找了你一个小时。

(2)我们在这等她一会儿吧。

宾语不是人称代词时,时量补语也可以放在动词和宾语之间。它和宾语之间可以加“的”。

例如:

(1)A:你看了多长时间(的)电视?

B:我看了三个小时(的)电视。

(2)A:你学了几年(的)汉语?

B:我学了一年(的)汉语。

(3)A:他在北京住了多长时间?

B:他在北京住了五天。

如果动词后边有“了”,句末还有语气助词“了”时,表示动作仍在进行。例如:

(1)她学了一年汉语。(现在可能已不学了。)

她学了一年汉语了。(现在还在学习。)

(2)她在北京住了两年。(现在不在北京住。)

她在北京住了两年了。(现在还在北京住。)

离合动词

离合是指一些动宾结构的双音节词,他们有词的特点,也有某种分离的形式。例如:

睡觉、考试、唱歌、跳舞、毕业、游泳、见面、握手。使用上述动词时要注意:

1、多数不能带宾语。

我去北大跟朋友见面。不能说:★我去北大见面朋友。

2、时量补语和动量补语只能放在动宾结构之间。

我睡了七个小时觉。不能说:★我睡觉了七个小时。

3、一些离合动词的重叠形式是:AAB式:游游泳、见见面、洗洗澡、跳跳舞。

改错:

1、昨天我看了电视一个小时多。(动词带宾语(或动词是离合词)时,要重复动词,时

量补语放在重复的动词后边:宾语不是人称代词时,时量补语也可以放在动词和宾语

之间。)

2、我来中国来了一个多月了。(“来”这个动词有两种意思,避免混淆应该加'’"了”。)

3、我哥哥毕业大学己经两年了。(离合词)

4、吃完晚饭,我常常跟朋友谈一点儿话。(数量补语应改成时量补语。)

5、从昨天到今天,两天刮风了。(时量补语应放在动词后。)

6、他已经没上课三天了。(时量补语否定式,时量补语放在“没”之前。)

7、我昨天晚上睡觉了八个小时。(离合词时量补语和动量补语只能放在动宾结构之间。)

8、我学习汉语一个年了。(量词的用法)

比较句:

1、“比”字句

比较两个事物之间的差别时用“比"字句:A比B……

(1)飞机比汽车快。

(2)他比弟弟高。

在“比”字句里,如果谓语是形容词,形容词前不能用“很、真、非常”等副词

不能说:★飞机被汽车很快。

他比弟弟非常高。

A比B+动词+宾语

(1)他比我喜欢音乐。

(2)我比她喜欢学习。

如果动词带状态补语,“比”可以放在动词前,也可以放在补语前。例如:

(1)他比我考得好。/他考得比我好。

(2)我今天比你来得早。/我今天来得比你早•

如果要表达事物之间大概的差别时.,常常用“一点儿”、“一些”表达差别不大;用“多”、

“得多”等表达差别大。例如:

(I)上海冬天是不是比北京暖和一点?

(2)这件比那见贵多了。

(3)他跑得比我快得多。

“A不比B……”意思是“A跟B差不多”,常用来表示“不同意例如:

(DA:冬天上海比北京暖和。

B:不,冬天上海不比北京暖和。

(2)A:他比你大吧?

B:他不必我大。

2、A有/没有B(这么/那么)……

动词“有”表示达到或估量。

肯定式:A有B+(这么/那么)……

否定式:A没(有)B+(这么/那么)……

肯定式多用于疑问句或反问句;否定十多用于陈述句。例如:

(1)A:她有你高吗?

B:他没有我这么高。

(2)A:你这次考试考得怎么样?

B:我没有你考得那么好。

(3)我们那冬天没有这儿这么冷。

3、不如

“A不如B”的意思一般等于“A没有B好”。还可以用形容词或动词短语指出那方面差。

例如:

(1)这个饭店不如那个。

(2)这个饭店不如那个好。

(3)我不如她学得好。

4、跟……一样/不一样

汉语用“A跟B一样”表示比较的结果相同。例如:

这件毛衣跟那件价钱一样。

小王跟小张一样大。

他跟我一样喜欢听音乐。

“A跟B不一样”表示的结果不同。

这件衣服跟那件衣服价钱不一样。

这双皮鞋跟那双不一样大。

姐姐跟弟弟的爱好不一样。

“跟……一样/不一样”还可以做定语。例如:

(1)他开了一两跟你这辆颜色一样的车。

(2)我买了一本跟你这本一样的词典。

“跟……不一样”也可以说“不跟……一样二例如:

(1)我跟你不一样。

(2)我不跟你一样。

改错:

1、他写了汉字跟你一样。(比较句的对象应为名词性成分。)

2、我们班的学生比他们办一样多。(“跟……一样/不一样”)

3、爸爸也妈妈一样,身体不好。(介词“跟”)

4、今天跟昨天冷一样。(A跟B一样+形容词/动)

5、我的意见跟他的一样差不多。(“一样”与“差不多”矛盾)

6、我们国家跟中国一样气候。(比较的对象放在“一样”之前。)

7、哥哥学了专业跟我不一样。(话题不同,不具有可比性。)

8、我的书包跟他的一样红颜色。(A跟B一样+形容词/动)

语气助词“了2”

语气助词“了”用在句尾还表示变化。

(1)这件衣服小了。(不能穿了。/又长高了。)

(2)树叶已经黄了•(秋天到了。)

(3)他已经参加工作了。(以前上大学,没工作。)

(4)他又想跟我们一起去了。(原来不想跟我们一起去.)

“不……了”也表示变化。

(1)我今天不发烧了。(昨天还发烧。)

(2)结婚后,她不工作了。(结婚前还工作。)

(3)我不回国了•(原来打算回国。)

动作即将发生。

汉语用“要……了”、“就要……了”、“快要……了”、“快……了”表示动作即将发生。

例如:

火车要开了。/火车就要开了。/火车快要开了。/火车快开了。

我们一月十五日就要(★快要)/要放寒假了。

(1)要上课了。

(2)再有两个月就要放寒假了。

(3)冬天快要到了。

注意:句中有表示具体时间的词语作状语不能用“快要……了”,要用“就要……了”。

不能说:★下个月姐姐快要结婚了。

应该说:下个月姐姐就要结婚了。

动词(V)+过

动词和后边带动态助词“过”表示动作曾在过去发生,但没有继续到现在。强调过去的

某种经历。

肯定式:V+过

(1)我以前来过中国。

(2)来北京以后,我去过长城、天安门和故宫。

(3)我听过中国音乐。

否定式:没(有)+V+过+0+没有

(1)我没打过针。

(2)我没吃过北京烤鸭。

正反疑问句形式:V+过+0+没有?

(1)你以前来过北京没有?

(2)你去过长城没有?

数量补语

比较事物间数量、程度的具体差别时用数量补语。数量补语要放在形容词后边。语序是:

形容词+数量词(补语)。例如:

(1)罗兰比我高5公分。

(2)他比弟弟大两岁。

动量补语:

动量补语说明动作发生或进行的次数。动量补语由数词和动量词“次”、“遍”、“趟”、“下”

等组成。动态助词“了”和“过”要放在动词后,动量补语前。例如:

(1)他去过两次长城。

(2)他敲了一下门。

(3)这个电影我看过两遍。

(4)麻烦你跑一趟。

(5)不回来的同学跟我说一声。

宾语是事物名词时,多位于动量补语后,是人称代词时,必置于补语前:人名地名做宾

语时,可前可后。例如:

(1)他找过你一次。

(2)山本以前来过一次中国。/山本以前来过中国一次。

(3)他住过一次医院。

(4)我听过一遍课文录音。

结果补语:在、好、着、成

1、动词+在

表示通过动作使某人或某事物处在某处。宾语为处所词语。

(1)我去晚了,坐在最后一排了。

(2)A:我的护照你放在哪儿了?

B:就放在你的口袋里了。

(3)A:这张画我们挂在哪儿?

B:挂在这儿吧。

2、动词+着

表示动作的目的达到了。例如:

(1)你要的那本书我给你买找了。

(2)我的护照你给我找着了没有?

(3)你睡着了吗/

3、动词+好

表示动作完成并达到了完善、令人满意的程度。例如;

(1)A:老师布置的论文你写好了吗?

B:早些好了。

(2)昨天晚上我没睡好。

(3)我一定要学好汉语。

(4)我跟老板说好了,晚回去几天。

4^动词+成

表示某事物因动作发生了变化或动作的目的已经实现。例如:

(1)“an”这个音我常常发成“ang”。

(2)我说“去剧场”,他听成“去机场了”。

(3)我的美元斗换成了人民币。

(4)这本英文小说他已经翻译成中文了。

改错:

1、照相机我不小心坏了。(缺少动词)

2、我已经完了今天的作业。(缺少主要动词)

3、上课完了我就去商店买衣服。(补语应放在动词后和宾语之间)

4、看电视完了我就做练习。(同上)

5、我们已经照相完了。(同上)

6、黑板上的字你看见清楚了吗?(“看见”和“清楚”重复,去掉一个)

7、那本书我找了很长时间也不找到。(结果补语“到”的否定式用“没”,表示客观情况,

“不”则用于表示主观意愿。)

改错:

1、来中国以后,我才知道看的中国和听的中国不一样。(结果补语“到”)

2、昨天晚上,我到10点工作。(结果补语“到”以及时量补语放在动词之后)

3、这张唱片我一听完就来给你还。(“给”是“还”的补语,应放在“还”的后面)

4、老师的电话号码我忘了,因为我没记住在本子上。(动词+在表示通过动作使某人或

某事物处在某处。宾语为处所词语。“记住”和“记在……”矛盾)

5、我下了飞机就看了爸爸。(缺少补语,“看了"和''看到了"意思不一样)

6、我的词典我在宿舍里忘了。(“在”作“忘”的结果补语)

7、我打算在这儿到明年七月学习。(“到”作“学习”的补语)

8、他进步很大,现在已经能听见老师的话了。(“听见”和“听懂”意思不一样,这里的

“听见”意思有误。)

被动句:

汉语句子的主语可以是动作发出者,也可以是动作接受者。前者是主动句,后者是被动

句。强调或说明动作对象怎么样时,可以用被动句。被动句的结构形式是:受事主语+动词

+其他成分

(1)今天的练习做完了。

(2)照片洗好了。

(3)我的护照找到了。

(4)她的字写得真不错。

感叹句:

感叹句表示感叹。

1、“太”/"真”+形容词

(1)太好了!

(2)真好!

(3)这儿的风景真美!

感叹句不用于表示客观描写.例如:

他是一个很好的老师。不能说:★他是一个真好的老师。

2、“好”/“多”+形(动)+名词(词组),句末常加''啊例如:

(1)他写得多好啊!

(2)这公园好漂亮啊!

(3)你听,这个歌词写得多好啊!

改错:

1、他们的生活比以前很好。(比较句中不能用“很"等程度副词。)

2、玛丽考了成绩比我考了成绩好。(比较句的A和B应该是名词性的。)

3、他说比我好得多。(比较的对象不对称。不加“的”就变成了主谓谓语句。)

4、弟弟比我不高。(比较句的否定式,是否定词放在“比”之前。)

5、这课课文的生词比那课没有多。(“比”和“没有”只保留一个即可。A没(有)B+

(这么/那么))

6、北京冷没有哈尔滨的冬天。(否定式:A没(有)B+(这么/那么))

7、麦克有我高一点。(用比较句。)

8、他们比我们不来得早。(比较句的否定式。)

改错:

1、下个月就要姐姐结婚了。(主语“姐姐”放在“就要”之前。)

2、我们八点快要上课了。(句中有表示具体时间的词语作状语不能用“快要……了”,

要用“就要……了”)

3、下个星期玛丽的生日快要到了。(同2)

4、听说她妈妈明天快要到北京了。(同2)

5、要天气冷了,我该买冬天的衣服。(“要”放在主语“天气”之后;“该……了”表

示“就要……了二)

6、听说我要回国,妈妈快要高兴了。(“快要”与“高兴了”矛盾。)

7、姐姐结婚了一个公司职员。(离合词)

8、他是一个真好的老师,我,我们都很爱他。(用“真”的句子是感叹句,感叹句不

用于表示客观描写。)

简单趋向补语:

动词“来”和“去”用在一些动词后作补语表示动作趋向,这种补语叫简单趋向补语。

表示动作向着说话人或所谈及的事务的方向时用“来”;表示动作背着说话人活所谈及事物

的方向时用“去”。例如:

(1)上来吧。(说话人在上边)

(2)上课了,快进来吧。(说话人在里边)

(3)总经理回家去了。(说话人在家外边)

宾语是处所词时,要放在动词之后,“来/去”之前。例如:

(1)我到小赵家去了。

(2)我正好要下楼去。

(3)我们进教室去吧。

宾语时表示事物的词语时,可放在“来/去”之前,也可以放在“来/去”之后。

(1)他带了一个照相机来。

(2)你买了一本《英汉词典》来。

(3)我给你带来了一封信。

改错句:

1、玛丽回去宿舍拿照相机了。(宾语是处所词时,要放在动词之后,“来/去”之前。此

句宾语是“宿舍”)

2、林老师已经上来车了。(不用“来”)

3、他下星期就回去美国了。(同1)

4、要是你回来学校,就给我打电话。(不用“来”)

5、他进去展览馆了。(同1)

6、他喜欢进来我的房间谈话和我。(同1,“谈话和我”为“和我谈话”,状语放在动词

前)

7、我今天八点才起来床。(不用“来”)

8、我回来学校时,看见他刚出来宿舍。(“回来”不用“来“出来”不用来,没有一定

的方向性)

因为……所以……

连接一个因果复句。表达事务的原因和结果。例如:

(1)他以为病了,所以没有来上课。

(2)他因为要在中国工作,所以学习汉语。

(3)因为他学习很努力,所以学得很好。

“因为”和“所以”都可以单独使用,“因为”表示原因;“所以”表示结果。例如:

(1)因为下雨,下午我们不去公园了。

(2)我觉得寂寞,所以常常想家。

要是……(的话),就……

“要是……(的话),就……”连接一个复句,表示转折关系。先肯定和承认“虽然”后边

的事实,然后突出“但是”后边的意思。例如:

(1)他虽然学的时间不长,但是学得很好。

(2)外边虽然很冷,但是屋子里很暖和。

(3)虽然我也想家,但是我不感到寂寞。

主谓词组作定语:

主谓词组作定语时要加“的”。例如:

(1)我们现在学的词大概有一千多个。

(2)你要的那本书我给你买来了。

(3)我上次借给你的那本书你看了没有?

概数的表达

汉语表达概数主要有以下几种:

1、相邻的两个数词连用

一二、两三、三四、五六、七八、八九等。

(1)我每天晚上学习两三个小时。

(2)一件大衣要七八百块钱。

2、多

(1)这些苹果一共五斤多。

(2)这件毛衣二百多块。

(3)我来中国己经两个多月了。

3、几

(1)昨天去了十几个人。

(2)一件皮大衣要几千块钱。

不但....而且....

“不但……而且……”连接一个复句,表达递进意义。两个分句同属一个主语时,“不但”

要用在第一个分句主语之后。两个分句主语不同时,“不但”要用在第一个分句主语之前。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